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处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处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处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处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技计划项目中期评估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计划

【发布部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1.23

【实施日期】2014.0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处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技计划项目中期评

估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及时评价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和服务,保证项目实施取得好的成效,市科委决定组织开展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技计划项目中期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拨付后续经费和项目调整、撤销的决策性参考依据。为做好本次中期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对象

本次中期评估对象为(详见附件1、2):

(1)2013年7月1日前下达计划并在2014年有续拨款的科技计划项目;

(2)2013年第一、二批中期评估暂缓拨款的项目。

二、评估内容

依据科技项目任务书中拟定的项目年度目标和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项目实际的实施情况,具体评估内容如下:

1、项目执行情况

(1)项目研发实际进度;

(2)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知识产权及论文情况;

(3)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成果;

(4)产业化建设情况;

(5)产学研合作、研发团队培养、技术学习交流等情况。

2、经费到位及使用管理情况

(1)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2)专项资金是否统一管理、独立建帐并单独核算;

(3)项目经费支出与合同预算的相符性;

(4)市科委专项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有关要求;

(5)匹配资金及自筹资金的到位率及到位的及时性。

三、评估结果的处理形式

市科委针对不同的检查评估结果做以下几种处理:

1、按期拨付续拨款。适合以下情形:

(1)年度总体执行情况好,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年度任务和目标;

(2)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合规。

2、警示。适合以下情形:

(1)通过中期评估但项目评估分数较低且排名靠后的项目。

(2)受到限期整改和暂缓当年拨款或撤销项目处罚的单位。

3、限期整改,整改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续拨款或撤销项目。适合以下情形:

(1)年度总体执行情况一般,年度预定任务和目标部分未完成;

(2)项目经费使用或管理情况存在问题。

4、暂缓当年拨款或撤销项目。适合以下情形:

(1)年度总体执行情况不好,进展严重滞后或主要指标难以实现等;

(2)项目经费使用或管理上的问题较多,如提供虚假材料、财务评估资料不完整等。

(3)经限期整改仍不合格。

四、评估方式及程序

评估方式

中期评估主要采取项目承担单位自查和市科委组织会议(平台项目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评估程序

项目承担单位自查→市科委业务处室审核→专家组会议(平台项目现场)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及处理措施→科委门户网站公示评估结果。

(一)项目承担单位自查:2014年1月24日-2月11日

1、准备检查评估支撑材料。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结合检查内容及要求,对项目年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准备如下材料:

(1)项目任务书复印件;

(2)项目执行情况支撑材料:

工程中心: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科研队伍建设等情况的证明材料;

应用开发、集成示范、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等:证明实现年度目标和成果的资料。如

发表的论文证明、专利受理证书或授权书、样品图片、检测报告、标准、用户意见、批文、合同等(注:发表的论文必须标注市科委资助项目编号)。

(3)经费到位及使用管理情况支撑材料(均加盖财务专用章):

项目经费收支财务报表、原始凭证复印件;

当年项目经费收支原始帐页,配套经费回单复印件;

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见附件3)。

2、填报执行情况自评报告表。项目承担单位在全面自查后,在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如实填写《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中期执行情况自评表》,经单位审核后提交至市科委。

3、2014年2月11日前向市科委相关业务处室提交检查评估材料。材料清单如下:

(1)项目任务书复印件5份;

(2)在线打印《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中期执行情况自评表》5份,A4纸双面打印,封面加盖单位章;

(3)技术执行情况支撑材料装订成册(简装:用订书机装订即可),复印3份,封面加盖单位章;

(4)财务情况支撑材料及表格装订成册(简装:用订书机装订即可),复印2份,封面加盖单位章及财务专用章。

注:对逾期提交材料的项目,将做评估不合格处理,同时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重庆市科技计划信用记分。

(二)市科委业务处室审核:2014年2月12日-2月18日

市科委相关业务处室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中期执行情况自评表》及其它支撑材料进行初步的审核后,于2月18日下午17:00前交至项目中心。

(三)专家组会议(平台项目现场)评估:2014年2月19日-2月28日(具体时间

及要求详见2月15日在市科委门户网站发布的《关于2014年第一批续拨科技计划项目中期评估安排的通知》)。

(四)形成评估意见:2014年3月3日-3月5日

市科委根据检查评估情况,形成评估意见和处理方案。

(五)科委门户网站公示评估结果:2014年3月6日-3月13日

联系人:

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蔡缙嘉 67622559

市科委发展计划处:方程 67513985

市科委网络技术支持:文稷培 67511205

附件:1.2014年第一批中期评估续拨经费项目(计划处组织检查)清单

2.2014年第一批中期评估续拨经费项目(业务处组织检查)清单(略)

3.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处

2014年1月23日

附件1:

2014年第一批中期评估续拨经费项目(计划处组织检查)清单

一、2013年7月1日前下计划且在2014年有续拨款的项目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2.03.15 【实施日期】2012.03.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民生幸福为追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全面建设“五个重庆”[2],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务实推进“民生十条”[3]、“共富十二条” [4]和“民主法治十五条” [5]。全市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改善、民生幸福的新景象,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844.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42.8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3623.81亿元,增长10.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00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2006-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6]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6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占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3月19日 201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重点发展区的定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和“123”总体思路,狠抓“五个一批”重点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区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5.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8.80万人。常住人口16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038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死亡人口9799人,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公安口径)。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万州生产总值7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3.7和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2.0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324.40亿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48201元(7847美元),比上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的 7.4:51.5:41.1调整为7.1:50.8:42.1,第三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不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0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87个。城镇就业培训954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7209人。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就业5129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7995人。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管理办法(修订稿)》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文字号】渝科委发[2008]13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8.01.30 【实施日期】2008.01.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的 通知 (渝科委发〔2008〕13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软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软科学研究服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和能力,结合软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委对《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 二〇〇八年元月三十日

附件: 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软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软科学研究服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和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软科学研究是以实现我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管理现代化为宗旨,以推动科技、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论证手段,进行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 第三条软科学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事关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体制改革研究、科技法制研究、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等。 软科学研究计划不支持纯技术性理论、纯自然科学理论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四条软科学研究计划是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决策服务的专项科技计划,是全市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渝科委发〔2010〕12号

渝科委发〔2010〕12号 关于成立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 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是由市政府批准成立的负责全市实验动物工作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的专门机构,第三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现已届满。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动物管理,按照《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95号)有关要求,已依法换届成立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名单附后)。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挂靠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负责管委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1.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构成 2.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构成 3.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构成 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附件一: 第四届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构成 主任委员:张文重庆市科委副主任 副主任委员:周英杰重庆市卫生局副局长 王健重庆市农委副主任 左军重庆市质监局副局长 马琳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黄爱龙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委员:许志鹏重庆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 陈永忠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教育处处长 汤明重庆市农委动物防疫检疫处处长 刘远珍重庆市质监局标准处处长 陈珂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处处长 黄国琼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 陈丙波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杨竹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处长 潘永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杨大坚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 李杰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 究院副院长 杨小伶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小松重庆市药品检验所副所长

附件二: 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构成 办公室主任:丁健重庆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潘永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艾必燕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 所副所长 办公室秘书:谭冬梅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助研 樵星芳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 所助研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官方报告)

2011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1年, 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西部旅游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按照“一心两带”的战略部署,以做大全市游客总量为突破口,以搭建“1+5”旅游要素平台为抓手,强势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宣传主题口号,强力推进六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扩大旅游消费,加强旅游监管,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势头,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增幅稳居全国前列。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见表1)。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75%。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旅游业增加值50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达5%。

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201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1%;国 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见图1、图2) 图1 2011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单位:万人次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二、提名单位意见 由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工程为依托,针对涪陵二期产建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深较大等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以及二期压裂井施工压力高、砂堵井比例增加、改造体积和裂缝导流能力小、压后产量低且递减快等难题,创新发明了钻井压裂工程一体化甜点优选及评价技术、井工厂压裂多参数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技术、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精准控制技术、压裂效果实时评估与调参以及多因素产能预测技术,在国内首次形成了针对复杂应力高陡页岩气储层条件的可复制推广的一体化精准压裂关键技术。 本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件(发明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4篇(SCI/EI收录16篇)。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页岩“甜度”评价方法、多簇裂缝均衡起裂与延伸的精准控制技术国际领先。 该项目为涪陵页岩气田在短短五年内建成了100亿方产能的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实现了北美之外的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商业化开发,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页岩气产业化进程做出关键性支柱支撑。近三年在涪陵页岩气田共应用161口页岩气水平井,新增江东区块、平桥区块的经济可采储量125.46亿方,新增利润9.90亿元。并在威荣、永川、平桥南、丁山-东溪等深层页岩气区块推广应用。对中国其它页岩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可应用到页岩油及致密气中,应用前景广阔。 对照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涪陵区科技局提名该项目为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针对涪陵二期江东、平桥等区块所存在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埋深较大等新挑战,通过攻关形成了一套适合复杂地质条件的岩气层精准压裂关键技术。取得的重大技术发明如下: 1.发明了钻井压裂工程一体化甜点优选及评价技术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加快建设“两江新区” [3]、“保税港区” [4],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 1

图1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 2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6年3月11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

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2015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一、综述 环境统计制度统计调查范围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等。根据2015年度环境统计调查结果,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98万吨,同比减少1.7%;氨氮排放量5.01万吨,同比减少2.3%;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49.58万吨,同比减少5.9%;氮氧化物排放量32.07万吨,同比减少9.6%。 二、废水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98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5.04万吨,占比为13.3%;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21.13万吨,占比为55.6%;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1.75万吨,占比为30.9%;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0.06万吨,占比为0.2%。 氨氮排放量全市氨氮排放量5.01万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0.33万吨,占比为6.6%;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3.46万吨,占比为69.1%;农业源氨氮排放量1.20万吨,占比为24.0%;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0.02万吨,占比为0.3%。 三、废气 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9.58万吨,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42.68万吨,占比为86.1%;城镇生活源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6.90万吨,占比为13.9%。 氮氧化物排放量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2.07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5.91万吨,占比为49.6%;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78万吨,占比为33.6%;城镇生活源排放量0.50万吨,占比为1.6%;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量4.88万吨,占比为15.2%。 烟(粉)尘排放量全市烟(粉)尘排放量20.91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9.64万吨,占比为93.9%;机动车烟尘排放量0.73万吨,占比为3.5%;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

2013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13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一、综述 2013年的环境统计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和集中式治理设施。2013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25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9.1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5.22万吨;全市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54.7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36.20万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7.98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08.4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728.19万吨。 二、废水 1.废水排放量。2013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2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3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3.5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0.89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6.42%。 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13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9.1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5.1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1 3.1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1.86万吨,占55.79%;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2.10万吨,占30.88%;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0.065万吨,占0.17%。 3.氨氮排放量。2013年全市氨氮排放总量5.22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0.33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6.32%;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3.62万吨,占69.35%;农业源氨氮排放量1.25万吨,占23.95%;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0.017万吨,占0.33%。 三、废气 1.二氧化硫排放量。201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953 2.44亿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4.77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9.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27%;城镇生活源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5.3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73%。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试行)

附件1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试行)》科技计划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配置方式。为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着力解决资源配置“碎片化”、“不聚焦”等突出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遵循科技规律,强化顶层设计,调整和优化科技计划布局,聚焦重点任务,高效配置资源,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形成职责明确、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普惠性财税优惠政策、政府采购、事前引导、事后奖励等方式支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政府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资源面向企业开放服务,积极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注重需求导向。面向我市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需求,瞄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科学布局计划体系,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围绕重大任务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机制,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协同,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科技进步。 坚持效益优先。以目标效益为导向,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的后补助激励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各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转变管理模式。科技主管部门要强化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监管等方面的职能职责。创新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建立评估监管体系,由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后监督为主、由组织实施为主转向监督组织实施为主,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三、体系布局 从科研开发活动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服务两个层面布局科技计划体系,按照“计划+专项+项目”的方式组织实施。设置科技研发和科技平台2大类计划,共7类专项。 (一)科技研发计划 该类计划设置基础与前沿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社会民生科技创新3类公益性专项,以及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引导2类市场性专项。 1.基础与前沿研究专项 该专项聚焦本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前沿关键问题和优势学科发展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201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201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位职称 【发布部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6.13 【实施日期】2013.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201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规范》(渝职改办〔2010〕83号)要求和《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全市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渝职改办〔2013〕96号)精神,定于2013年10月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现将2013年度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评审标准 申报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按市职改办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材料要求 送审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具体。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申报条件、程序办理,对送审材料负责审查核实,并在相关栏目签署意见,未按规定签字盖章的申报材料一律不予受理。对材料弄虚作假一经查证属实的,将取消申报人参加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资格。申报表格一律使用职改部门统一制发的式样,不得更改内容及格式(申报材料格式依清单可在市人力资源网上下载,除附件外本通知不赘附)。所有材料除特殊说明外,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评审结束后,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退回归档外,其他材料不予退还,请自行做好备份。 1.《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委托评审函》1份,须由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出具。 2.《重庆市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送审名册》1式2份。按不同系列,高、中级分别填写。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1式2份。该表各栏应认真填写,没有内容的写"无",内容较多的可附页。 4.《重庆市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综合情况(公示)表》,高级18份,中初级15份,使用A3纸复印。业绩内容要具体详实,要反映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业绩,体现出自己起的作用和完成任务的效果。其中"著作及论文"一栏中要求填写申报人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著作或论文;所有时间填写"X年X月";"基层单位推荐意见"一栏中要求内容真实具体,并加盖公章,按规定进行公示,未公示的申报材料不得报送。 5.任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本人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1份。 6.业绩材料1套。包括任现职以来最能代表本人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专业技术工作或成果总结、获奖成果证书等。 论文、著作或学术报告,需复印封面、版权页、目录及正文。与他人合著的,需提供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加快建设“两江新区” [3]、“保税港区” [4],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5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5.30万人。19.59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0%,比上年下降0.06%。 二、农业

2020年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附件2: 2013年第一批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A类项目 (一)工业领域 1、产品开发项目 (1)项目名称:高强钢汽车用镀锌板开发 【实施年限】2013年-2015年 【主要内容】设计开发高强钢汽车用镀锌板生产系统、工艺流程、检验规范,提出热轧与冷轧分企业协作的技术质量问题处理方案,提供高强度钢的成分选择、冶炼技术、热轧技术方案和热轧板验收标准,进行产品的技术推广和使用验证。 【关键技术研发】高强度钢镀锌技术;镀锌线钢带无氧化喷雾快速冷却技术;高强钢冲压过程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屈服强度ReL:≥600MPa、抗拉强度Rm:≥800MPa、断后伸长率A50:≥19%,无铬钝化处理耐中性盐雾试验时间:≥72小时。 (2)项目名称:油气勘钻装备用高强韧耐蚀驱动轴材料开发 【实施年限】2013年-2015年 【主要内容】以深层(海)油气勘探钻采开发为背景,开展以高性能镍基合金为基础驱动轴材料的研究。对成分、(熔炼、重熔)冶金工艺、(退火、锻造)热加工工艺、无损检测、服役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深层(海)油气勘探钻采开发高端装备用材,并实现材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关键技术研发】合金成分设计及优化技术;(熔炼、重熔)冶金工艺技术;(退火、锻造)热加工工艺技术;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技术;无损检测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Rp0.2:150 ksi (min);Rm: 180 ksi (min);A(4D): 15% (min);Z: 20% (min);HB: 330(min);Akv:25ft-lb min;晶粒度: 达到ASTM 4要求。 (3)项目名称:电力及汽车继电器触点材料开发 【实施年限】2013年-2015年。 【主要内容】开发出高性能电力及汽车继电器触点并实现国产化。 材料设计、加工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材料失效机【关键技术研发】AgSnO 2 理研究;触点材料层压复合及元件加工技术研发。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GB/T20235-2006《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技术条件》的相关要求。汽车及电力继电器触点电寿命分别达到10万次及5000次,接触电阻:≤0.8m Ω。 (4)项目名称:太阳能光热发电用小口径薄壁精密高温合金管开发 【实施年限】2013年-2015年 【主要内容】开发高精度小口径薄壁精密高温合金管无缝冷加工联合集成技术,制备高品质高温合金棒坯,研究高成材率的管坯成型新技术及小口径薄壁管的高精度矫直技术和在线直度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研发】高纯净精炼技术及组织形态控制技术开发;高温合金管无缺陷制管技术开发;高精度矫直技术开发;保护气体热处理技术开发。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924.69亿元,增长9.5%,占全市经济的61.2%。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的5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67.65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67万人,增长4.7%。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2%。

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重庆市旅游局,办公室,2014年02月26日) 2013年,全市旅游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目标,以“美丽中国之旅、重庆非去不可”为主题,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培育“五大集群”,构建“五大体系”,大力唱响旅游“四季歌”,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接待过夜游客680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21%;接待入境旅游者242.2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02%和8.56%;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91.99万人次,同比增长34.41%。(见表1)。 表12013年重庆市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一、假日旅游持续火热 “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748.15万人次。(见表2、图1、图2)。 表2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图1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 图2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

二、入境旅游逆势上扬 2013年全球经济在调整与变革中延续低速增长,在全国入境旅游疲软的大背景下,我市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切实加大旅游对外宣传营销力度,实现了入境旅游逆势上扬。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42.26万人次,同比增长8.02%。其中:港澳台游客8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占入境旅游者的33.2%(香港游客32.75万人次,同比下降29.91%;澳门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1.52%;台湾游客46.02万人次,同比增长76.21%);亚洲72.98万人次,同比增长40.0%,占入境旅游者的30.1%;欧洲35.85万人次,同比下降12.3%,占入境旅游者的14.8%;美洲30.70万人次,同比下降14.3%,占入境旅游者的12.7%;大洋洲7.02万人次,同比下降10.1%,占入境旅游者的2.9%;非洲1.56万人次,同比下降43.1%,占入境旅游者的0.6%;其他13.83万人次,同比增长4.3%,占入境旅游者的5.7%。(见图3) 图32013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分地区比例情况 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三位的地区为:港澳台、亚洲、欧洲。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

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03.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1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500.36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44.2:48.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28.77亿元,增长10.9%,占全市经济的61.1%。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760.49亿元,增长12.1%,占全市经济的49.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902元(8717美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市常住人口3048.43万人,比上年增加31.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08.4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60%,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0.78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7.10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77‰,死亡率为7.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9.30万人,比上年增长5.7%。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3%。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1544元/人,比上年提高10.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9.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7.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1438.4亿元,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01.9亿元,增长4.9%。

项目申报指引-重庆科委

2007年度重大科技专项“新型医疗器械” 项目申报指南 第一章专项简介 一、专项目的意义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新型医疗器械科技产业行动,提升我市传统医疗器械产业技术水平,建立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医疗器械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能够极大提高我市医疗器械产品的现代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其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向支柱性产业方向发展。 在全球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激烈竞争下,通过选择我市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数字医疗领域,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研究开发创新平台及标准化规范体系,研究开发一批安全有效,性能稳定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促进形成知名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产生规模经济。 二、专项总体目标及实施年限 1、专项总体目标 力争突破10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使我国超声治疗技术与产品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

平。 筛选研究20个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8~12个产品完成原型样机,4~6个产品通过临床试验、产品注册;申请我国发明专利30件,力争20%获授权。提高我市医疗器械重要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新增产值11,600万元;专项完成后的未来3年内预计新增产值超过5亿元。 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显著增强我市医疗器械区域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组建重庆市医用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数字医疗设备非临床实验规范体系,为建成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国际一流的数字医疗研发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引导培育5个以特色产品为主体,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国家和重庆市医疗器械创新型企业。完成6个特色医疗器械产品的标准战略研究,力争使企业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研究建立起大型医院有效增支援社区医疗、农村医疗的远程医疗高速公路试验示范平台,力争在解决广大老百姓

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作者:————————————————————————————————日期:

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重庆市旅游局,办公室,2014年02月26日) 2013年,全市旅游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目标,以“美丽中国之旅、重庆非去不可”为主题,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培育“五大集群”,构建“五大体系”,大力唱响旅游“四季歌”,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接待过夜游客6809.79万人次,同比增长6.21%;接待入境旅游者242.2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02%和8.56%;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91.99万人次,同比增长34.41%。(见表1)。 表12013年重庆市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指标计量单位2013年完成数同比增长(%) 过夜游客人数万人次6809.79 6.21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242.26 8.02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12.68 8.56 出境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91.99 34.41 一、假日旅游持续火热 “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748.15万人次。(见表2、图1、图2)。 表22013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项目 接待人数旅游收入 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金额(亿元)同比增长(%) 合计7748.1510.33268.612.04黄金周小计3970.01 7.72 108.91 8.30 “春节”2360.29 8.51 59.88 9.59 “十一”1609.72 6.58 49.03 6.77 “小长假”3778.14 13.22 159.69 14.74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结题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科委发[2009]96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7.06 【实施日期】2009.07.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工作的通知 (渝科委发〔2009〕96号) 各项目承担单位: 1月19日,我委对2008年逾期未结题项目统计情况在科委门户网上进行了公告。为落实整改措施,2月16日,我委又向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工作的通知》(渝科委发〔2009〕14号),促进和加强了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工作,使结题率从2月底的64.98%上升为6月底的71.35%。各项目承担单位中,重庆理工大学继续保持较高的结题率,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西南大学的结题率也提升较快,也有部分项目承担单位的结题率在下降。截止6月底,基础研究项目应结题数为342项,已结题数244项,结题率为71.35%。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结题工作,我们将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和院士专项)进行了再次清理。现将清理结果和2009年年底前应结题的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建设和院士专项三类项目的项目清单予以公布。请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职责,按要求做好应结题项目的清理自查工作: 1.对逾期未结题的项目请抓紧组织结题; 2.对即将到期的项目,请及时做好结题组织准备,保质保量按时结题; 3.对确需延期的项目,请提前报送延期申请。 对结题率低和项目完成质量差的项目承担单位,我委将根据《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渝科发计字〔2008〕3号)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扣减其申报项目数量或暂停受理其申报,加大对违反有关规定及违约项目的处罚力度。 特此通知。 附:1.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建设和院士专项三类项目结题情况统计表 2.2009年年底前应结题的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建设和院士专项三类项目的项目清单(归口基础研究处的项目) 3.关于到期未结题情况的有关规定 二〇〇九年七月六日 附件一: 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建设和院士 专项三类项目结题情况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