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摘要】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内经》按五行归属,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概括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但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既可伤及本脏,也可依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伤及它脏,或不按规律伤及脏腑。情志致病既可见形病,也可见神病,最终导致形神俱病。因此情志疗法也有“五行相胜”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之分。由于情志致病主要影响五脏气机,故情志病证应运用情志相胜理论,并以协调五脏气机为治疗目的。

【关键词】情志疗法机理

情志,即精神情志活动或情志活动,属狭义之神的范畴,通常又称七情、五志。情志活动是五脏功能活动的产物,《内经》将情志活动按五脏所主概括为“五志”,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有“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五志与五脏这种联系的建立,不是外界某种精神因素直接刺激某脏的结果,而是五脏六腑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神”协调作用的结果,即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故又有“忧思伤心”[2](《灵枢·百病始生》)、“悲哀愁忧则心动”[2](《灵枢·口问》)等不同。因此,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或以情胜情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胜”就是相胜、制约,包括了“五行相胜”及其它不属于“五行相胜”范畴的情志疗法。《内经》非常重视精神情志疗法,后世医家在《内经》指导下将五行相胜、情志相制的理论施用于临床。

1 “五行相胜”情志疗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是对情志五行相胜规律的高度概括,也是情志疗法的理论依据,它丰富了中医学情志理论的内容,为后世心理疗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金元名医张从正对“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应用有独到见解,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云:“但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认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若胸中无材器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3]”

2 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

张从正虽强调“五行相胜之理”,却并不局于此理。书中所引庄先生治喜乐之极而病者案,是使病者悲泣而愈;而其“习可以治惊”之法,更不属于“五行相胜”情志疗法的范畴。《冷庐医话·卷三·七情》亦云:“古贤治病,……然亦尤不拘克制之说者,如《绍氏闻见录》云:州监军病悲思……疾乃已。此恐胜忧。《簪云楼杂记》云:鹿邑李大谏,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太医院某,令家人告其父曰:大谏已殒。其父恸绝欲殒,……病渐愈。又佯为邮语云:大谏治以赵大夫,绝而复甦。因其复不悲,而笑症永不作。此悲胜喜也。[4]”说明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是复杂的,五志之间不只是简单的五行生克关系,情志疗法中“五行相胜”并不能解释情志相胜的全部。古人在运用情志疗法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生活实践经验,发明了很多具体有效的方法,如自我调和,以言语相激,投其所好,歌舞娱乐,惊者习之,配合形体动作,借助针灸、药物、气功外物外力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以喜胜怒《续名医类案》载:“张子和治项关令之妻。其病饥而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恶言不辍。”许多医生治疗半年左右都不见效,而张子和诊察之后认为“此难以药治。”乃靠二媪(ǎo年老的妇人)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大笑。次日,又令作角骶,又大笑。其旁令两个能食之妇,常夸其食美。其妇亦孛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而食增,不药而愈[5]。此例以喜胜怒的例证,张子和先是采取娱乐游戏之法,使病人大喜并逐渐消除烦

躁恼怒之情,再辅之以饮食诱导,终于使久治不愈之证不药而愈。

2.2 自我调和《灵枢·本神》提出,智者养生要“和喜怒”,即运用人类意志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情志过激或不良情志发作之初,即以节制、转移、以情胜情等方法,自我调摄、自我化解。

2.3 惊者习之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曰:“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3]即通过让病人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使因惊而上越之神气下行,直至平复,“一二日虽闻雷而不惊。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审批稿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例:《三国志˙华陀传》记载:有一郡守病,陀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陀。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恙纪甚,吐黑血数升而癒。 ? 例:张子和治一妇人失眠,认为是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医药无疗,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乎平。 ? 例:邱汝诚治一女子,恒笑不止。求诊,问生平所爱何衣?令着之,使母与对饮,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乃以怒胜喜。 ? 3. 惊恐疗法—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惊伤胆者,以恐解之 ? 翁寿承指出:「心有所乐谓之喜,何反谓伤心哉?凡人之气,以平为期,不及者病,过者亦病。经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试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乐之过而失其正也。当此乐以忘忧之际,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涣散乎?至於恐能胜喜,其义为何?盖喜为心志,恐为肾志,水能制火,既济之道也。抑更有显而易见者,人当极喜之时,适有恐惧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为忧者,惟以喜之情缓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是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会,而不知胜复之道本乎人情,实有深相印合者。」 ?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儒门事亲》:庄先生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癒,慰之。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惧胜喜」。 ? 「惊」与「恐」是一组情志态势的渐进词,由见惊继而出现恐惧的心理效应,就是以恐惧死亡之言,忧愁悲哀之语,采用突然袭击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间内,神志惶恐,使患者当时处於心内空虚、思绪紧张、神态惊慌、表情恐惧,使神惮散而不藏之气闭郁而结塞,是一种应激保护性心理反应,使怒狂除、嘻笑停、歌乐休、躁忧宁,适用於精神亢奋、狂、躁、动、怒为特徵的狂症。《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所以以恐胜喜只是权宜之计,中病即止。反之则要「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或则采用喜乐疗法,使气机复而涣散。 ? 张子和《儒门事亲》: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惟习可以治惊。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

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癒,慰之。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素問˙舉痛論》:「驚

情志护理特点

1情志护理的特点 1.1整体观念医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既相互协调作用,又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无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势必相互关联。许多疾病的发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情志护理过程中要全 面考虑。 2.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病情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施以护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不同,七种情志活动性质的差异、人体性格的差异、以及情志与内脏的不同联系,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情志护理要依照中医的辨证观,须通过观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去掌握患者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2情志护理对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心理护理,而情志护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加强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观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以求得最佳的护理效果。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 理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志护理的要点 3.1把握整体观念,全面护理人是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躯体因素,又要重视精神和社会因素。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帮助患者建立和协调好人际关系,注重创造和谐的气氛,减少心理应激因素的产生。情志护理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着。同时,护士也不能忽略医院环境改变这一因素,而治疗环境的情绪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治疗进展和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连贯性。 3.2加强辨证施护,有的放矢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绪反映,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情绪抑郁的病人,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并应以实际行动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和照顾,受到重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驱散悲伤情绪。 3.3灵活应用情志护理的方法祖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语言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

替比夫定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替比夫定是最新抗乙肝新药,用于有病毒复制证据及有血清转氨酶(ALT或AST)持续升高或有肝组织活动性病变证据的慢性乙型肝炎成年患者。所含有效成份替比夫定为天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自然L—对映体,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药物。替比夫定为天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自然L型对应体,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DNA多聚酶药物。替比夫定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腺苷,腺苷的细胞内半衰期是14小时。替比夫定5’-腺苷通过与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竞争,从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的活性;通过整合到HBV DNA中造成乙肝病毒DNA 链延长的终止,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替比夫定同时抑制乙肝病毒DNA第一链和第二链的合成。 替比夫定(telbivudine, Tyzeka)片2006年10月美国FDA批准Idenix Pharma公司的替比夫定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替比夫定为对HBV有活性的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类似物,为天然核苷胸腺嘧啶的未修饰的β- L 对映体。其分子式为C10H14N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42.23。 化学名称:1-(2-去氧-β-L-呋喃核糖)-5-甲尿嘧啶 作用机制:替比夫定为对HBV DNA 聚合酶有活性的合成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被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活性三磷酸形式,在细胞内半衰期为14 h。5′- 三磷酸替比夫定通过与天然底物5′-三磷酸胸腺嘧啶竞争,抑制HBV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5′- 三磷酸替比夫定掺入至病毒DNA,引起DNA链终止, 造成HBV复制的抑制。替比夫定为HBV第1条链〔EC50 值=(1.3 ±1.6)μmol L-1〕和第2条链〔EC50 =(0.2 ±0.2)μmol L-1 )〕合成的抑制剂。5′-三磷酸替比夫定的浓度达100 μmol L-1时不抑制人细胞DNA聚合酶α,β或γ。HepG2细胞用浓度达10 μmol L- 1的替比夫定处理,未观察到线粒体毒性。 (我觉得这个可以不用)抗病毒作用: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肝细胞中和HBV病毒表达的人类肝细胞株2.2.15中观察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为:替比夫定抑制50%病毒DNA复制的浓度(IC50)在两类细胞系统中为0.2um左右。在细胞培养中,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不被核苷类HIV逆转灵酶抑制剂(NRTIs)--去羟肌苷Didanosin和司他夫定抵抗,而与阿德福韦联用具有协同效果。替比夫定抗HIV-1病毒的作用低(EC50value>100um),但不抵抗阿巴卡韦、去羟肌苷、恩曲他滨、拉米夫定、司他夫定、泰诺福韦(Tenofovir)和齐多夫定。 药物相互作用:替比夫定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被动扩散的方式经肾脏排泄,故与其它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替比夫定与其它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或改变肾小管分泌功能的药物合用可能增加替比夫定或合用药物的血清浓度。 适应证和用途:替比夫定适用于治疗有病毒复制证据、存在血清转氨酶(ALT或AST)持续升高或组织病理学活动疾病证据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警告:曾报道单独用核苷类似物或与抗逆转录病毒药联用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和有脂肪

973 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功能

973 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功能 项目名称: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功能 首席科学家:刘玉乐清华大学 起止年限: 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重点围绕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和分子机制和细胞自噬在生理活动中的功能及其在人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2个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开展以下研究 (1)开展细胞自噬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细胞自噬的细胞生物学模型可以概括为前自噬体的装配、自噬体膜的延伸、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同溶酶体的融合、细胞自噬底物的降解以及我们最近发现的自噬溶酶体再生等6个步骤,目前只有32个细胞自噬相关分子被鉴定出来,这些分子主要参与和调控自噬体膜的延伸、自噬体的形成,而细胞自噬的其它步骤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我们将在哺乳动物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高通量细胞自噬新基因的筛选、研究新细胞自噬蛋白的定位、转运、修饰、同已知细胞自噬功能蛋白的关系等。重点研究自噬体膜的来源,以及自噬性溶酶体再生的分子机制等细胞自噬领域的关键问题。 (2)开展细胞自噬在动物个体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在秀丽线虫中,体细胞中的P颗粒通过细胞自噬作用而被降解。这一发现为利用正、反向遗传学手段来发现细胞自噬通路中的新组分提供了独特的模式系统。通过遗传突变可以筛选体细胞中P颗粒不能被降解的突变体并利用图位克隆方法来克隆相关基因,进而综合运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手段阐明这些新基因在细胞自噬系统中的分子机制以及它们对个体发育的调控机制。 (3)开展细胞自噬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的研究,对从不同模式生物中筛选出的新的细胞自噬分子,进行人类同源分子的功能分析,利用各种肿瘤细胞系和裸鼠模型,研究新细胞自噬分子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制备细胞自噬新基因的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小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细胞自噬新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分析细胞自噬分子对淋巴细胞发育、外周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等的影响,以及免疫分子对细胞自噬调节等,了解信号转导通路和分子机制,利用现有的疾病动物模型分析细胞自噬新基因的功能,利用临床标本,检测常见肿瘤和免疫病病人病变部位、外周淋巴细胞以及亚型中细胞自噬新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病程的相关性,同时筛选细胞自噬新基因的突变体,为细胞自噬分子的疾病关联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基础。从而从动物模型到临床病例,全面阐述人类新细胞自噬分子在肿瘤以及自身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确定潜在药物靶标和新的生物标记物,为进一步的应

中医康复学复习重点

1、中医康复: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治未病);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治并举; ⑥提倡形神共养:指在中医康复中,不仅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健康、精神健旺,身体与精神得到均衡发展。 ⑦强调动静结合 3、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论、脏腑经络论、精气神论、情志论 4、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综合康复观、预防康复观 5、《内经》对康复医学的贡献:强调精气神为人生三宝、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确立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创立了经络学说、总结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康复治疗原则 6、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调和阴阳,以平为期;②重视阳气;③强调阴阳转化 7、《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抵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 8、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康复治疗协调脏腑,重在促进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五脏之中又以脾肾为本:①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

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衰老取决于肾气的强弱。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居中焦,运化水谷精微,化生的物质无不来源于脾,故脾为气血化生之源 9、精气神论:人体三宝:精、气、神①先天之精:精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赖以生存发育的物质。②后天之精:在脾胃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之精,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官窍、筋骨肌肉,充养脑髓,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中医康复学以养精、益气、调神为原则 10、整体康复观(通过顺应自然,适应社会,整体调治,达到人体形神统一的思想) ①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关系密切;重视因事因地而异的康复原则) ②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形与神关系密切;重视形神共养的康复原则) ③人与社会一体观(人与社会关系密切;重视社会康复的康复原则) 11、辨证康复观:辩证康复的原则:①全面分析病情;②掌握病症的病机要点;③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2、功能康复观:(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和恒动观,重视神形合一,注重运动形体,促进气血流通,以恢复患者脏腑组织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的思想)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13、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康复疗法,使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康复治疗思想与方法) ①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致病的特点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说明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些产生的种

《黄帝内经》情志调治机理探讨-崔廷宝,鞠宝兆

165 第16卷 第7期 2014?年?7?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6 No. 7 Jul .,2014 情志,即七情五志的统称,是人体对客观事物 的不同反应,包括精神、意志、情绪、情感等相关活动。《黄帝内经》将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依托,受心神的主宰,若情志不节可使人体气机运行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百病丛生。因而,情志疗法在神志病、情志病以及心身疾病的调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黄帝内经》所载情志疗法的调治原理做以分析探讨。 1 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是根据情志的阴阳五行属性、缓急特点以及五脏的分属关系,来调整不良情绪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1.1?五行相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中依据五脏主五志应五行的理论,结合五行生克的规律,倡导情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利用情绪情感之间的相克规律,即一种情绪活动可以对另一种情绪活动进行影响、调节、抑制或矫正,使任何一种情绪活动都不会过亢或过激。[1]如怒为肝志,五行属木,思为脾志,五行属土,木克土,怒胜思。《吕氏春秋》曾记载齐闵王因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名医文挚以激怒疗法治愈其病。在历代名医医案中大量记载了以悲胜怒、以喜胜悲、以思胜恐、以恐胜喜的成功案例。 1.2?阴阳互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灵枢·行针》亦云:“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不同情志有着不同的阴阳属性,由于阴阳是相互制约的,因此以阴阳之互制关系来说明情志相胜的机制。七情的阴阳分属,喜、怒、惊为阳,悲、忧、恐为阴,思居中属土兼阴阳之性。喜、怒、惊情志活动能够推动人体气血流行,甚至亢逆激越,具有阳动的作用趋势;悲、忧、恐情志令人气血不畅,甚至凝结,具有阴静的特点。所以在情志活动中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忧、怒与思、喜与怒等,均可构成阴阳对抗的情志制约疗法。比如对于思之气结,不仅可以用怒之气上气逆冲散,还可以用喜则气缓、惊则气乱,使其散乱、涣散,解除郁结。 1.3?气机调节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表现出升降出入相互对应的四种基本形式。《素问·举痛论》提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不同情志对气的运动产生不同的作用,因而可通过情志对气机的影响调治情志所伤为病。如思虑、忧愁容易使气机郁结、气血不畅,而怒则气上,能升发阳气,激活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具有忘思虑、去得失、解愁忧、消郁结、抑惊喜、振意志等作用,能够调治过于思虑所致的心身之病。同样,大怒时气逆冲上,血随气涌,可以引发“大厥”“薄厥”等严重后果,如果用情志疗法,使“悲则气消”,改变气逆的方向,分解搏击的 《黄帝内经》情志调治机理探讨 崔廷宝,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摘 要: 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情志疗法经文的考察,整理出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语言开导法、暗示诱导法、宁心安神法等常用情志调治方法,调治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形神兼养来实现。 关键词:黄帝内经;情志疗法;机理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7- 0165- 02 收稿日期:2014-01-14 作者简介:崔廷宝(1973-),男,辽宁朝阳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黄帝内经》术语词汇研究。通讯作者:鞠宝兆(1965-),男,辽宁建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黄帝内经》理论多学科研究。 Emotional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Huangdi Neijing CUI Tingbao,JU Baozha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motional therapy in Huangdi Neijing ,this paper sorted out feelings therapy, changing method,language method,suggesting induction method,tranqulizing method and other common emotiona regulating methods,which are commonly used principles for regulating qi,balancing Yin and Yang and Zang-Fu organs and cultivating body and spirit. Key words:Huangdi Neijing ;emotional therapy;mechanism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7.060

植物春化用的分子机理

植物学通报 2006, 23(1): 60 ̄67收稿日期: 2005-04-25; 接受日期: 2005-07-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164)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1067)*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shuq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914831174.html, 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机理 赵仲华 曾群 赵淑清* (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06) 摘要 春化作用在控制高等植物开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和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的有关春化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概括和分析了已经分离得到的与春化有关的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方式以及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键词 春化作用, 春化相关基因, 春化分子机制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ernalization in Plants Zhonghua Zhao, Qun Zeng, Shuqing Zhao *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Biolog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S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030006) Abstract Verna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time in higher plants.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ernaliz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 which include the vernalization-related genes, the manner of flowering control by such ge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genes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ernalization. Key words vernalization, vernalization-related genes, molecular mechanism 开花是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过程, 是植物个体发育和后代繁衍的中心环节。这一发育的转变过程是通过植物体内部自身的发育条件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温度是影响植物开花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大多数冬性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在其种子萌动期或营养生长初期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通常为4℃, 2~8周)才能开花。这一低温处理一定时期而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种康等, 1999)。 春化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春化作用是一个缓慢的量变积累的过程, 有其作用的 临界点, 只有当低温处理足够长的时间后, 植株才会产生明显的春化反应。(2)春化作用并不改变植物的基因, 不具有遗传性。春化作用的效果只可通过有丝分裂在当代植株中保持稳定, 而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3)春化作用的感受位点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 只有有分裂活性的细胞才能对春化作用做出反应。(4)春化作用并不直接导致开花, 而只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速了开花的进程(种康等,1999)。 春化作用最早于20世纪初由Gassner (1918)提出, 但人们对其机理的认识一直只停 .专题介绍.

中医情志护理教学文稿

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致病的特点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说明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的分子机制

附件1 G6PD基因G487A位点突变调控黑色素瘤增殖 的分子机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候选人:朱月春,杨银峰,况应敏,田兴亚,胡滔, 张春华,蔡天池,唐琼玲,李丹怡,吕会茹, 任娜,张正 完成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推荐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项目所属学科:基础医学 任务来源:国家计划 计划名称和编号: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细胞G6PD缺乏时溶血机理的研究》,项目编号:39960027,2000/01-2002/12、13万元,主持人田兴亚。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阿昌族G6PD基因扫描及其克隆表达》,项目编号:30460049,2005/01-2007/12、20万元,主持人朱月春。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6PD与人皮肤黑色素瘤STAT5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项目编号:30860322,2009/01-2011/12、20万元,主持人朱月春。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6PD和NADPH氧化酶调控人黑

色素瘤细胞ROS水平及STAT5活性的分子机制》,项目编号:81160246,2012/01-2015/12、55万元,主持人朱月春。 二、项目简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是磷酸戊糖途的关键酶。人G6PD基因位于Xq2.8,G6PD缺陷不仅引起新生儿黄疸、药物或食物诱导的急性溶血和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等血液病,还与其他疾病如疟疾、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有关。G6PD缺陷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全世界患病人数超过4亿;云南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并且G6PD 基因变异存在民族及地域性差异,是云南省少数民族高发的基因变异之一。同时,云南也曾经是疟疾流行区,而G6PD缺陷常被认为是疟疾阳性选择的结果。 该研究结合云南地域和民族的特点,在上述4项国家基金资助下,应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历时16年,从云南少数民族G6PD基因变异及其溶血机理、到阿昌族G6PD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动力学,重点研究了G6PD在UV密切相关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构成了从溶血性疾病到肿瘤的G6PD基因-功能系列研究并获得了如下发现: 1.调查了云南阿昌族G6PD缺陷的发病率,鉴定了云南阿昌族G6PD新单体型G6PD 487G>A/IVS5-612(G>C),并从酶动力学和分子建模阐明了G6PD 487G>A所致急性溶血的可能机理。 2.构建了稳定敲低G6PD、NOX4表达的人黑色素瘤A375稳转细胞株(A375-G6PDΔ、A375-NOX4Δ),构建了G6PD过表达的A375-G6PDΔ-G6PDWT和A375-G6PDΔ-G6PDG487A稳转细胞株。

自噬与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

HEREDITAS (Beijing) 2012年1月, 34(1): 5―18 ISSN 0253-9772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4831174.html, 综 述 收稿日期: 2011?06?03; 修回日期: 2011?08?19 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09ZX08009-148B)资助 作者简介:陈科,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动物发育遗传学。E-mail: chenke@https://www.360docs.net/doc/3914831174.html, 通讯作者:周荣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物发育遗传学。E-mail: rj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3914831174.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1-8-24 11:11:40 URL: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4831174.html,/kcms/detail/11.1913.R.20110824.1111.004.html DOI: 10.3724/SP.J.1005.2012.00005 自噬与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 陈科, 程汉华, 周荣家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 细胞内所有的蛋白质和大多数的细胞外蛋白都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即它们在不断地被降解, 并被新合成 的蛋白质取代。细胞内蛋白的降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即自噬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自噬是一种由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内过多或异常蛋白质的降解机制。在细胞内主要有3种类型的自噬, 即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微自噬和巨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由泛素介导的一种高度复杂的蛋白降解机制, 它参与降解细胞内许多蛋白质并且这个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参与调节许多细胞过程, 包括细胞周期、DNA 修复、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质量的控制、病原生物的感染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许多严重的人类疾病被认为是由于蛋白质降解系统的紊乱而引起的。文章综述了自噬和泛素化途径及其分子机制, 以及蛋白质降解系统紊乱的病理学意义。 关键词: 蛋白质降解; 自噬;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functions of autophagy and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CHEN Ke, CHENG Han-Hua, ZHOU Rong-Jia Life Science College , Wuhan University ,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All proteins in eukaryotic cells are continually being degraded and replaced. Autophagy and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are two mechanisms for intracellular protein degradation. Autophagy is mediated by lysosome, and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microautophagy and macroautophagy.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is highly complex and mediated by ubiquitin, which participates in intracellular protein degradation in a specific manner. It is now known that degradation of intracellular proteins is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a series of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cycle division, DNA repair,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quality control, pathogen infection, and apoptosis. The aberrations in the protein degradation systems are involved in many serious human diseases.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s of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related human diseases. Keywords: protein degradation; autophagy;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细胞内所有的蛋白质和大多数的细胞外蛋白都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即它们在不断地被降解和被新 合成的蛋白质取代。虽然不断降解细胞内的蛋白似乎很浪费, 但是这个过程在功能上却是非常重要

中医护理学论文

中医情志疗法 文献综述 题目中医情志疗法 姓名朱宇涵 学号 120401247 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秦慷 2014年5月29日

前言: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二字并称,“情”有思想感情之意,而“志”则是指志向,意志等。合一而言,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情志疗法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在西医学的领域里,有一门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心理因素对于人类疾病的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了,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本质上,情志疗法和心理治疗法是相同的。 在新的时代里,在各门学科交叉融会的背景下,中医情志疗法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作为中医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展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正文: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它源远流长,有极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并且应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情志疗法的由来,治疗机理,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情志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心理现象,以及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进而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防治情志疾病的经验,逐渐地形成了对情志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志疗法。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产生于中国。比如,J.corille等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中国人首先

创‘信仰治疗’,‘转移兴趣’,‘改变环境’。”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关于情志治病的方法皆可在古代医学,民族医学以及民间医学中找到源头。 最早的情志疗法可能与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有一定联系。那个时代的“巫”,不同于后来的神汉巫婆,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一些精神调节活动的人,他们可以给人以心理疏导,安慰等。比如说。《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是由于“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祝由”作为远古时期的情志疗法之一,基本是被公认的。但是“祝由”有其历史的治疗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该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后世的“祝由”虽然继承了上古祝由术的全部内容,终究因为历史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成为骗术,走向其原本的反面。 二:情志疗法的治疗机理 情志疗法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生机勃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的接受。正是由于它有其深邃的科学道理,值得挖掘和探讨。 情志极其两重性。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比,有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人。人生天地之间,既是自然地造化,同时又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对于人而言,自身的内因和外在的条件

情志

情志,又称为情,在现代心理学中被称为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之一。人类的情绪反应是建立在心理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情绪的生理反应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所以人类会将情绪活动视作身心活动的桥梁。关于情志,《黄帝内经》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的记载,也有“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等论述。下面让我们看看具体的情志特点和如何进行情志养生吧。 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的刺激、事物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动中,由外因和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人继续完成工作或正常思考的情感。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 七情太过容易致病 太过,主要是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情绪波动过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怒,骤惊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很快使人致病 二是七情的持续时间过长,过久也会使人患病,如长时间悲伤,过于思虑,常处于不良心境中,都会积久成疾。 喜——狂喜失常(气缓)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喜事可以缓和精神紧张,使我们精神舒畅。《素问?举痛论》认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营卫是指营气和卫气,从现

代分析,营气是指营养物质,是指人体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卫气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喜的正常表现是徐缓和顺,但有些朋友在遇到喜事时候的突然狂喜,会使我们大笑不止。 笑后之气过于缓慢,即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淤滞,表现出心神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病症。《灵枢?本神》篇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著名病症 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喻昌《寓意草》 昔有新贵人,马上洋洋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 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老是记不住东西了 怒——暴怒致死(气上) 《养性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怒,是由于某种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人格受到伤害,逐渐加深紧张状态,终于发怒。怒者轻则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则便会出

自噬现象及其分子机制

发表时间:2011-6-2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刘杉珊李薇[导读] 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普遍生命现象,在维持细胞自我稳态、促进细胞生存方面起重要作用。 刘杉珊李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448-04 【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普遍生命现象,在维持细胞自我稳态、促进细胞生存方面起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自噬与细胞卫士p53的关系密切,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对自噬的概念、生物学特性、自噬过程及其信号调控、以及与p53的关系作以概述,同时简要概述了目前自噬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方法并提出问题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噬分子机制p53 近年来,自噬作为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越来越成为除凋亡之外备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目前自噬不仅被证实是一种细胞自我死亡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肿瘤、老化和神经退化等细胞增殖和死亡紊乱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自噬的发生过程、分子机制、信号调控、及与细胞卫士P53之间关系的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调控和临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自噬的概念 自噬又称为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type II programed cell death)是以胞质内出现双层膜结构包裹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正常细胞内的物质主要有两种降解途径,一种通过蛋白酶体被降解,另一种是通过自噬作用。自噬主要降解细胞质的长寿命蛋白和一些细胞器的降解,这种降解有助于细胞内组分和细胞器的正常更新,而蛋白酶体主要降解胞内的短寿命蛋白[1]。 根据细胞内底物运送到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哺乳动物细胞可分为3种主要方式: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无论大自噬还是小自噬都可以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吞噬大的物质,CMA为胞浆内蛋白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转运到酶体腔中,被溶体酶消化。由于目前对大自噬及其在疾病发生的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所以本综述着重介绍大自噬。 2 自噬的诱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