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报告

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报告
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报告

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某工业园区概况 (2)

一、自然地理位置 (2)

二、社会经济发展 (4)

三、开发区发展规划 (5)

四、开发区发展类型 (7)

五、评价范围概况 (9)

第二章评价概论 (11)

一、评价依据 (11)

二、评价时点 (12)

三、评价原则 (12)

四、评价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13)

五、需要特别说明事项 (16)

第三章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7)

一、调查组织及收集资料情况 (17)

二、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 (21)

三、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22)

四、开发区用地效益调查 (29)

五、开发区土地管理绩效调查 (30)

六、开发区土地供应与保障情况调查 (33)

第四章开发区用地状况定性分析 (35)

一、用地结构和功能定位协调状况分析 (35)

二、土地开发和建设情况分析 (41)

三、土地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43)

四、开发区土地管理绩效分析 (43)

第五章开发区数据处理、图件编制及建库 (46)

一、数据处理 (46)

二、图件编制及数据建库 (46)

第六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0)

一、评价指标体系 (50)

二、评价方法 (63)

三、评价结果 (64)

四、评价结果分析 (67)

五、评价结果建议 (71)

第七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72)

一、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构成 (72)

二、潜力测算 (73)

三、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79)

四、挖潜方向与措施 (80)

第八章某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及应用建议 (82)

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 (82)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论 (84)

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用建议 (85)

附表 (88)

附录一工作领导小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开发区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但是,我国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相继逼近,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区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持续保障能力、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着力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用地模式。

某工业园区成立于2004年,审核规划面积1537.13公顷。作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大市,某是河北省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将提升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

本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旨在通过对开发区审批范围内的土地、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发现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开发区未来土地利用的建议,以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使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落到实处。

第一章某工业园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某工业园区位于某区西,大秦铁路线、邦宽公路两侧,西临某西三环,向东可与112国道、在建唐承高速公路相接。某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长城,西顾北京,南临津唐,东通辽沈,属京津唐承秦腹地,西距北京158公里,西南距天津(滨海新区)175公里,南距唐山75公里(曹妃甸155公里),北距承德175公里,东南距某150公里。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

(二)自然资源

1、地势地貌

地处半山区,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面积1521平方公里,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宽约43公里;有大小河流37条,一条引滦入津的黎河由东向西穿境而过。素有“三山不到头,河水向西流”之称。

2、气候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608.2小时,气温10.9℃,最低气温-25.7℃。无霜期182天,降水量724.7毫米。有大小河流37条,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1亿立方米。(三)区域发展条件

区位优势:某地处京津唐经济三角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是唐山西

北部承接京津经济辐射的平台,是就近吸纳接受京津唐都市圈产业、人口、经济梯度转移的重要场所之一。某工业园区则地处承德—某—唐山—曹妃甸经济发展主轴和三抚—帮宽城镇发展轴的重要节点上,随着曹妃甸深水港口在京津唐经济圈地位的提升和唐承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拟建设的北京—蓟县—某—某快速路的开通,某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而,某也是唐山地区乃至唐山西北部地区承接京津资金西移、企业外迁、产业辐射的重要桥头堡。

交通优势:某历史上是京东军事重镇,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长城,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工业园区位于某城西,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地处京、津、唐、承、秦腹地核心位置,距北京125公里,天津170公里,唐山70公里,均有公路相通。国道112线唐宣公路、省道邦宽公路和唐遵铁路穿境而过,电气化大秦铁路横贯东西,拟建的唐承高速公路与北京东环、天津外环、京沈高速、京津铁路联网。工业园区距京唐港、天津港、某港以及在建唐山曹妃甸港均有公路抵达,车程约1~2小时;距首都机场、天津机场车程近2小时。因而,某是京东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之一。

资源优势:某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为铁、金、锰、铬、白云石等30多种,其中铁矿储量达4.2亿吨;白云石矿储量达2亿吨;金矿储量为147万吨。另据关资料,自1999 年全国地质大调查以来,铁矿资源调查在河北某-建昌地区经钻探验证磁异常,发现深部厚大隐伏铁矿,这对于重新认识我国铁矿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某也被列入国家级资源基地之一。

工业基础优势:某工业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已经发展形成了冶金矿山、电力能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医药化

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七大行业,其中冶金、机械、食品、建材为四大支柱产业,电力能源、医药化工为两大优势产业,冶金矿山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39亿元,同比增长8.4%。以建龙、港陆两大钢铁联合企业为龙头的冶金矿山业,以栗源、广野公司为龙头的农业食品加工业,以热电厂、黎河梯级电站为龙头的能源工业,已经成为某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之,随着某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业园区对外公路及铁路交通联系将十分通畅便利,基本上构建了连接南北、横贯东西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区位优势明显,加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并可依托毗邻的城区,因而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开发建设前景。

二、社会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启动区基本上在邦宽公路以北,西三环北路以南,地势比较平坦,启动区规划占地有效面积约3300亩。本次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在大秦铁路线两侧、清水河以西,西三环路以东,南三环西路围合的区域内。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现有赵庄子、辛庄子、鄂庄子、西十里铺、后铺、前铺、大蒲池河、小蒲池河、武庄子、胡庄子、巩山、肖庄子、下府、后府、东房子等15个自然村,涉及村庄人口约12430人。

目前,工业园区现状启动区内,除原有的栗源公司、广野集团两大公司外,在建项目和已入园前期项目主要有:河北宝钢制罐北方有限公司、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HAN项目、北京艾尔集团铝制容器盖生产线项目、香港泓宇心合制药项目、北京普镭挺低辐射真

空镀膜玻璃生产线项目、广野山楂深加工项目等27个,涉及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先进制造业、建材等多种行业,协议投资总额已突破40亿元。

三、开发区发展规划

(一)园区定位

根据国家和河北省的产业发展政策,结合开发区的现状产业和某的资源以及基础产业特点,本着利于加速产业集聚,利于可持续发展,利于高新技术应用的原则,重视生态、重视环境保护,同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

(二)产业发展

作为某承接全市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工业园区未来将把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并将按照国家最近制订的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的要求,进行招商引资、全面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同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环保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今后的发展也将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进行建设,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一是尽可能地将园区内一些工厂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些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二是使园区成为整个某、乃至于包括周边县市在内的更大范围循环经济体的核心一环,园区企业要通过引进和研发各种废物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利用园区内外企业提供的副产品,同时要在按照减量化原则减少生产过程中废物排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所产生的废物集中起来供园区内外的其他企业使用。因此,在园区的

产业布局上,也将按照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园的要求,在北部工业小区、中部工业小区、南部工业小区之间实现适度的合理分工。

(三)区域经济环境分析

1、河北省、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对唐山地区的定位

200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中间一线,积极推进南北两厢”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以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某五市为“中间一线”,建设全省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充分发挥“一线”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中心城市地位突出等比较优势,打造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培育壮大对各市具有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港口和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沿海转移。

2、某在唐山区域城镇空间布局的位置

某是唐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三抚—邦宽城镇发展轴中的重要交通节点。从唐山市域经济分区、市域空间发展和产业集群布局分析,某处于两条二级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点,同时是钢铁、水泥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是唐山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某以建成北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为目标,逐步成为北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心。

随着唐承高速公路、曹妃甸港区的建设开通,以及拟建设的由北京经蓟县至某、某的快速路的开通,某在唐山大十字交通主轴上(东西向:北京—蓟县—某—某;南北向:承德—唐山—天津、塘沽)居

于重要交通地位,与周边玉田、迁西、迁安,乃至宽城、兴隆等县级市县相比,是唐山以北区域唯一的交通节点,区位度将大大提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某近几年来GDP总量、人均GDP、第二产业、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上,一直位列唐山地区8个县级市县前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6亿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3.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5亿元。

自2002年起,某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一直保持前77位。2006年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名列第64位,并首次进入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名列第75位。在首届环渤海县市百强评选活动中,入选循环经济竞争力百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和最具综合实力百强,分列第2位、第3位和第7位。可以预计,未来南北向的承德—某—唐山市区—曹妃甸港区这条经济主轴将会非常活跃,带来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并将使某社会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四、开发区发展类型

对开发区发展进行研究的学者普遍引用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诞生、发展(存在)、消亡(再生) 的周期性理论,阐述开发区发展周期的观点。一般认为,开发区是一个随时间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客观存在, 其演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点。如将开发区自创建到衰亡分为创建期、成长期、转换期、成熟期和回归期,从制度的视角将开发区分为强制度优势阶段、弱制度化阶段和后制度化阶段三个阶段,将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分为要素驱动、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和财富凝聚四个阶段。也有国外学者,在1966年就对制造业区域的发展规律进行

了专门研究,从区域生命周期角度把工业区发展划分为年轻期、成熟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

综合以上观点,结合我国开发区发展历程及目前开发区发展现状,将我国现有开发区按产业发展水平及空间开发规模等划分成起步型、成长型、成熟型三类。

1、起步型

自开发区建立到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一般需要5年时间。

其基本特征:

①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小,已开发土地规模和基础设施保障程度低;

②开发区部门设置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开发区发展方向、目标未明确;

③入区企业数量少,单体企业规模一般较小。

2、成长型

产业格局形成,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开发空间充足,处于开发区良性发展阶段,一般需要5-10年。

其基本特征:

①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各项公用设施、基础设施完善;

②开发区部门设置科学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开发区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明确;

③入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单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

3、成熟型

“硬件”、软件环境具备成长型开发区所有特征,进区企业布置合理,经济贡献突出,但发展空间不足。该类型开发区在扩区获得充足土地资源后,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可能回归为成长型开发区或转变为综合型城市。

依据某工业园区发展现状,截止评价时点经审核批准的1537公顷土地,工业园区已经入驻的27个企业,并且还在不断的引进。从园区具备的各项特征分析,某工业园区应属于成长型。

五、评价范围概况

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范围为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批准某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537公顷。

评价范围:工业园区规划区位于某区

西,大秦铁路线、邦宽公路两侧,西临某

西三环,向东可与112国道、在建唐承高

速公路相接。工业园区界桩坐标点号:J1、

J2、J3、J4、J5、J6、J7、J8、J9、J10、

J11、J12、J13、J14、J15、J16、J17、J18、

J19、J20、J21、J22、J23、J24、J25、J26、

J27、J28、J29、J30、J31、J32、J33、J34、

J35、J36、J37、J38、J39、J40、J41、J42、

J43、J44、J45、J46、J47、J48、J49、J50、

J51、J52、J53、J54、J55、J56、J57、J58、

J59、J60、J61、J62、J63、J64、J65、J66、J67、J68、J69、J70、J71、J72、J73、J74、J75、J76、J77、J78、J79、J80、 J81、J82、J83、J84、J85、J86、J87、J88、J89、J99、J100、J101、J102、J103、J104、J105、J106、J107、J108、J109、J110、J111、J112、J113、J114、J115、J116、J117、J118、J119、J120、J121、J122、J123。

目前,工业园区现状启动区内,除原有的栗源公司、广野集团两大公司外,在建项目和已入园前期项目主要有:河北宝钢制罐北方有限公司、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HAN项目、北京艾尔集团铝制容器盖生产线项目、香港泓宇心合制药项目、北京普镭挺低辐射真空镀膜玻璃生产线项目、广野山楂深加工项目等17个,涉及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先进制造业、建材等多种行业,协议投资总额已突破40亿元。

第二章评价概论

一、评价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件;

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1〕143号)文件;

4、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号);

6、《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部43号令);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4号令);

8、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9、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78号);

10、《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1999〕第5号令);

11、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

(二)技术标准

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2010年度);

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0年度);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27-90);

5、《村镇规划标准》(GB 5-188-93);

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三)其他规定

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冀政(2008)59号);

2、《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

3、《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8-2020)》。

二、评价时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为保障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可比性和规范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并结合已发表公布的相关资料,将评价时点设定为2011年12月31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中涉及的经济、社会、土地、建设等数据,均统一以2011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

三、评价原则

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主要遵循综合性、主导性、政策导向性、可操作性、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原则。

1、综合性原则

评价工作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必须从多方面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本质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相关法规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土地使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经济效益、管理绩效等多方面内容,全面考察和评价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2、主导性原则

评价工作重点分析对土地集约利用起支配作用的主导因素,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选取的重要依据。

3、政策导向性原则

评价工作充分反映开发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及其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4、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各开发区的区位条件、地理状况、园区类型、发展阶段等不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会有所差异。评价工作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差异,根据开发区自身实际,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和权重值。

5、点面结合原则

评价工作应针对开发区经批准并依法公告界限范围内的全部土地进行。为深化调查评价结果,分析开发区内企业用地状况,评价工作应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样点开展深入分析。整体评价与典型分析相互结合,相互验证。

四、评价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二、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 (一)组织准备 1、成立了工作组和项目组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需成立领导小组。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临武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加山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友国担任副组长,成员为李友林、侯六海、刘顺明、周继瑜、唐元松、刘忠勇、骆琦麟 ,办公室主任由李友林担任。 为了确保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指示,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队伍技术过硬、具有全国土地估价A级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的长沙永信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工作和具体实施该项目。 2、前期准备 (1)落实设备与工作场地。购买了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并落实了工作场地。 (2)人员培训。为保证调查的资料准确、真实、及时,技术负责人专门给调查人员展开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调查的范围、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及培训教材。在培训过程中,对资料名称、调查内容、资料对应时点或时段、调查空间范围、数据要求、表格填写要求、以及图件格式、比例尺、内容要求等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3)确定项目范围。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四至范围为包含区块1和区块2,其中区块1东至玉屏村,南至玉屏村,西至玉屏村,北至玉屏村;区块2东至武水大道,南至规划南平路,西至玉屏村,北至规划隆武路,除去扣除区,两区块的规划面积共为36.23公顷。 (二)资料收集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牵涉到的资料广泛,各工作小组根据资料清单和工作表格,到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料缺失或填写表格不完整的情况,调查人员需做耐心解释并进行补充调查。为保证反映的情况客观真实,根据《规程》要求,技术小组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开发区对典型企业进行了实地拍摄,为开发区的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2009年2月至4月,历时两个多月,收集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到相关管理部门收集已有资料,包括文本及图件资料;其二是对各用地单位培训并填写表格,以获取相关资料;其三是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技术小组实际收集资料情况见表2-1。 表2-1 资料内容及来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研究 时间:2005-1-28 13:51:13 阅读:318次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陈莹,刘康,郑伟元,邓红蒂,唐程杰 摘要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集约利用管理。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应该充分立足于城市土地管理的需要,努力为各级政府的城市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文从科学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根据城市试点经验,总结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同时详尽阐述了评价成果预期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或意义,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创新设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标内容及其应用前景的正确认识,不仅是寻找、确定其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推广评价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应用 集约利用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制订相关的评判准则,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找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寻求城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制定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用地管理与决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通过设计一整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不同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全国所有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评价是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中观层次是对城市内部区域的评价,微观层次则是对具体地块的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城市中一个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二是找出城市中一个区域或一个地块现实的土地利用潜力;三是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审核的标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但又不能互为替代,各自都有特定的内容与应用形式。 1.1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 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主要在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是对一定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与反映。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描述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指标集。通过指标集的实际值与合理值的比较,反映城市当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以及不集约利用发生的原因。这一评价结果要求具备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区域间的可比性,可以反映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 1.2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 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主要反映在中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上,是指考虑了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现实利用潜力。它不仅要说明潜力的大小、类型,还要指出其具体的范围及空间分布。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转变原有观念,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传统的利用方式向高效科学的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利用转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利用潜力要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

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二、现行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土地利用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还有差距。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26.37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2004年度国家首次运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全国160 个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开发区(园区)内平均还有1/3 的土地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尽管2003-2004 年,国家七部委曾经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并把开发园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但根据实际的动态监测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政府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配置机制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土地配置在数量、方向上的失控及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对土地市场的过度干涉及不 公平竞争或者政府功能 在土地市场中的缺失;由于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导致对土地资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606153.html,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杜凤艳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现阶段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 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县城是一个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县域内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土地在县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践表明,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一、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县城是链接城乡社会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县城都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县城的发展往往是在一种“有规划、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县城建设的示范带动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确立,县城建设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旧城改造,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发展;二是以大量圈占土地为代价的外延扩张,各类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如雨后春笋。一方面一部分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被浪费、闲置。当前,县城土地低效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表现之一:旧城区大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表现之二: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表现之三:城郊结合部非法土地转让严重。 二、造成县城低效用地的原因 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主观思想方面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国情的现状必须要引起我们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1.主观方面原因: (1)政府畸形发展观。一些县(市)政府领导往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他们往往考虑的是在任期内的政绩和短期利益,一届又一届的政府往往重复着“前人建设后人还债”的怪圈,都热衷于搞大开发、大建设。(2)政府职能缺位导致低效用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用地的批后管理没有能形成有效的监管,虽然法律法规对土地闲置规定了处置的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虽然在供地环节对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技术方案

##########开发区土地集 约利用评价 工 作 技 术 方 案 ##########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月

为了高质量完成##########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技术要点》等技术规范,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一、工作范围 本次集约利用评价的更新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范围包括如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开发区“主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范围与上轮评价范围一致。 第二部分:按照管委会要求,若要划发展方向区,则按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配合进行划定,并编制上报成果,并对##########开发区“发展方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体范围和面积以上报备案的“发展方向区”范围成果为准,发展方向区的确定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若不划发展方向区,则配合管委会和国土局上报要求的其它文件。为开发区上报开发区类型区分。 二、工作任务与内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任务是:在上轮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求和新

“规程”的要求,以及四川省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对本次评价的具体技术要求,通过对“主区”评价范围内近两年内有变化的资料和“发展方向区”历年的用地情况、统计数据、经济数据等的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潜力,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测算、图件编制、数据库建立、成果编制、成果验收、存档与备案。 三、技术方案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过程严格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等技术规范。 (一)技术方法 1、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2、用地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空间影像判识相结合的方法。 3、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 4、潜力测算采用专家咨询法、目标值法。 (二)技术步骤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2014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言 ..................................................................................................................................................................... I 引言 ....................................................................................................................................................................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工作准备 (3) 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 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 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 10 成果编制 (10) 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 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 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 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 附录I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5-09T13:53:26.0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梁伟金 [导读]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75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由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的,通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布局、生活空间、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经济投入和产出效益提高,也不仅是“建筑”强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包括经济、建筑、环境、城市发展、人口、就业等多个方面指标的综合性概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对于国内而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起步较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研究者采用熵值法、模糊理论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BP网络模型、基于RS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的各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2.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以评价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单元发生作用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从而实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分析较全面,并且容易操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全面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又能容易的得到各指标数据以及各指标的理想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是一组介于0~1的数值,通过得出结果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但是城市土地的过度利用、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划分缺乏根据。 2.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多目标、多层次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判.它是根据评价对象具体情况和评价的具体目标,通过评判指标的取值,排序,再评价择优的过程,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土地利用的粗放、集约和过度的判定本身很难有明确的界限,集约、粗放或过度的程度更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2.3基于RS、GIS 技术评价法 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细化和深化,需要对大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和统计,同时,评价单元是性质相对均一的空间几何实体,不仅具有空间属性,而且具有非空间属性,因此评价工作繁琐,容易出错,因此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具有较强空间分析功能的RS和GIS技术已被我团学者引入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项目,整合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等,开发了由系统维护、数据输入、空间分析、潜力计算及成果输出五大模块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而建立多尺度、多数据源的潜力评价信息库,实现基于微机网络的数据管理和服务。 2.4理想值修正模型 理想值修正模型是郑新奇[3]等专业人员在对某市城区宗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模型评价的思路是:以理想潜力为基础,由高到低多级控制,逐级修正,分值转换,计算潜力。该方法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 评价方法优缺点对比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 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设立“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子课题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各试点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仅初步建立了城市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框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亦有很多创新。已有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同的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理解存在差别,所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各城市之间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难以形成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2)由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功能及产业、资源的差异性,理想值的确定难度很大。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理想值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目标值。以评价地区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值作为理想值;②以国家或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的规定值作为理想值;③以相同类型的城市平均值作为理想值。评价结果与理想值的选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理想值的合理确定对集约利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3)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有待深化。尽管有很多人都在开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但几乎都没有得到推广和运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成果更新技术要点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22号)要求,为顺利开展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建立评价工作连续性机制,根据新修订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新规程),结合安徽实际,制定本更新技术要点。 第一部分评价成果更新、修订总则 一、工作目标 对依法审批的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开发区,统一更新或修订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 二、工作任务 (一)国家级开发区成果更新工作。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按照新规程和本要点中相关内容,以2009年12月31日为统一评价时点,全面进行更新。 (二)省级开发区成果修订工作。省级开发区包括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按照新规程和本要点中相关内容,原则以2009年12月31日为评价修订时点,鉴于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完成时间不长,本次更新重点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评价成果资料的

基础上,进行修订。 三、工作依据和标准 (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试行)》; (三)《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要点》。 五、技术路线 评价实施总体技术路线如下:①开展用地状况调查,建立数据库; ②确定评价指标、计算其现状值;③确定评价指标权重;④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⑤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⑥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及推算尚可供地年数;⑧编制相关成果。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更新技术要点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典型工业企业调查、闲置土地调查4项内容。 一、准备工作 包括“一图四表”,即调查底图、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开发区用地审批及调整情况调查表、典型工业企业调查表、外业调查记录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06T09:10:02.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孙倩1 刘健健2 [导读]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 1蒙阴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临沂 276000; 2山东国建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稳步发展的时期,可是在这几年大量减少的耕地面积,为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用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运用情况,因此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引言 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现在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发展成熟,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梳理才可以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上发挥作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能够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土地运用效率,使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得到缓解,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把人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达到最佳值。 1.2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与相对高强度开发运用相联系的 要在城市土地布局合理与用地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增强土地投入,使土地的精深运用提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让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好。城市土地跟农村土地不一样,它作为载体能够用于居住、制造、商业、办公等几种用途,并且在空间上很多用途能够交叉重叠。不管是更多的居住人口还是投入有更高的产出,都需要在经济、技术、自然与社会条件准许的状况下,使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提高。 1.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不同城市具备不一样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所以不一样城市土地集约情况就会不一样,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技术和喜欢聚居、节约崇尚的社会习俗都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同城市的不一样时期这些条件也会出现改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会随之持续改变,所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人口密集程度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不断锐减,导致土地资源供应持续紧张,人口密集范围减少人均土地,对于城市建设土地集约运用的客观要求度也就愈高。因为城市具备人口聚集效应,人口的聚集造成增大城市人口密度,随之聚集各类要素,与此同时会随之形成不一样程度的土地集约度。 2.2城市土地价格的波动。影响城市内部土地集约程度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价格,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度,在竞争的调节机制下,随之上涨的土地价格,也随之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2.3城市规划形式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关键根据的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土地资源获得科学运用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设的性质规模、整体用地构造、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距离和人均用地指标等城市规划内容,都会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导致直接的影响,也是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分析研究的基础。 2.4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实施正常的生产和保持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对于自然条件、现状环境等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城市发展的时候持续的消耗资源环境,城市用地的持续增加一定要思考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城市土地集约要达到最高程度,所以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原因。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随着城市化加快的步伐,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土地的需求量,对特别稀缺的城市土地的要求也是这样,两者间也更加突出矛盾。所以,一定要主动讨论在城市化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的方法,以处理既要确保发展用地,更要把耕地保护好,尤其是保护好基本农田这一尖锐矛盾,最后真正展现土地的资源配置型作用与资产性价值。国内学者做了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增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用地构造合理,布局紧凑;提升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形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用经济、法制方法调控、限制城市土地利用。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土地运用构造与空间布局;促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以让低效运用减少;整合工业园区,使集聚效应得到发挥以提升用地效率;加强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以推动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统一规划监督管理就要增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就要建设工程用地控制制度,优化土地应用构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定要深化土地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以用途管制为重点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树立合理的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还一定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与制约用地要求。提出依据城市发展的不一样阶段,科学拟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使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主动展开城市存量土地挖潜;增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4、土地集约利用的展望 4.1 在研究视角上 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土地利用构造的祸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产业发展跟土地资源的支撑分不开,产业的空间构造就是土地利用的种类结构。反过来而言,土地的利用状态实际上是各类要素集聚和配置的空间农现,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构造、集聚特点与内在机理鉴于上地集约利用关键是从投入产出的方面考虑,主要挖掘上地的生产潜力,提升上地的运用强度,较多地牵涉了经济范围。 4.2 在研究内容上 中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还不是太完整,研究的深度还不足以应对社会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能知道,中国研究土地集约的运用还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相关工作,构建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全面掌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国土大调查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等。在新一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中,工作内容和名称都有变化,分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是按照评价范围、评价目标的不同而设置。 1.整体评价 主要着力于掌握城市用地面上情况,以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以掌握辖区内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成果旨在服务于管理部门建设用地管理战略分析、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等方面。 2.详细评价 是以城市中心城区为评价范围、 以宗地为基本评价单元,目的是查清 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现实潜力规模和分 布情况,服务于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空 间规划、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调整 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3.专项评价 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 价。开发区评价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建 设开发利用效率、效益和集约程度进 行评价,目的是掌握开发区用地情 况,为开发区管理、考核、升级扩区 提供依据。工业用地评价是针对某一 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工业用地利用状 况进行调查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 的是为研究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制定、 推动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提 供基础和依据。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 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客观要求,调查与评价工作本 身不能直接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 平,而是通过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应用 和依据成果制定政策、措施、技术手 段等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的,所以 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的重要桥梁。宏观方面看节约集约用 地是国家战略政策,开展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贯彻落 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起到保护耕 地的作用,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 供求矛盾,解决“保护与保障”关系 的必然选择,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从而 实现保护耕地。 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 与评价工作意义重大。一是能够摸清 城市区域内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状 况、潜力规模和空间分布,为实施低 效用地改造挖潜、提高城市建设用地 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可 以探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改进方向和挖潜路径,为制定科学挖 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加强城市土地 供应和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评价成果与城 市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 为国家用地政策制定和地方土地规划 计划具体工作实践提供依据。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 价工作是在收集整理经济、人口、土 地等多方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 而下部署,制定一个多目标、多层 级、多尺度的调查评价体系来获得成 果,成果可应用于各级管理部门在建 设用地政策和制度建设中。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多 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难以 调动基层积极性,资金保障困难,多 部门资料收集难度大,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文/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马彪 46国土资源 2019年7月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工作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源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着力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用地模式。对于控制开发区盲目扩张,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增强土地参加宏观调控,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重点为三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二、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必须做 ①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7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2008年7月7日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②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该项工作与下一年度城市批次用地指标直接挂钩 2、应该做

①国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能的要求 ②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要求的区域土地政策调整。 ③作为今后开发区和高薪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值得做 ①作为今后土地管理的主线,代表未来、方向和基础。 ※正规化、制度化、信息化 ②内部工作管理流程再设计,代表效率和效益。 ※摸清底数、从打基础、提供依据 三、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特征 1、综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多指标、多手段 2、整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数据整合 3、评价性的工作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多个部门管理成果诊 断性的说明 四、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 1、认清工作主体:各级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理委员会(即政府)为该项工作责任主体,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承办单位。 2、经费问题:经费承担单位为各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经济学论文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土资1101 学号:A03110379 姓名:郑惠玉

1.导言 (3)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区概况 (4) 1.2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4) 1.2.1研究思路 (4) 1.2.2技术路线 (5)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6) 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来源 (6) 2.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7) 2.2.1经济观点的涵义 (7) 2.2.2生态观点的涵义 (7) 2.2.3社会观点的涵义 (7) 2.2.4动态观点的涵义 (8)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8) 3.1 数据来源 (8) 3.2 研究方法 (8) 3.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 3.4目标权重的确定 (9) 3.5目标的归一化处理 (11) 3.6城市土地集约度的计算 (13) 4.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3) 4.1评价结果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 (13) 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特征分析 (16) 5.广东省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17) 5.1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已采用的措施 (17) 5.2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的建议 (17) 6.结语 (18)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要素与八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各指标值得归一化处理,最终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深圳、广州等集约度较高,呈现向东西两翼减小的趋势; 并从区位、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广东省; 层次分析法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多数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到了30%左右,超过美国(7.3%)和香港特区(6%),并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加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大多是粗放型的,致使城市土地利用产出非常低,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根本上将粗放式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生产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要求必须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最直接的动力。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多采取高密度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纵观世界各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如基本农田概念的界定、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等制度的实施,无不体现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日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应强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设计,通过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用地规模、优化城市规划设计等途径,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需求;应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来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合理聚集程度;应发挥聚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使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约土地投入;应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土地的置换等手段来最大范围的发挥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提高地价、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应该看到,

201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要求

附件: 201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要求按照《关于开展201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1?143号)要求,为提高我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保证评价更新工作顺利进行,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1029-201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TD/T1030-2010)为主要依据,编制《山东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要求》。 一、成果更新技术要点(一)总体要求山东省2012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29-2010)(以下简称《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TD/T1030-2010)(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和省厅有关要求开展用地状况调查、集约程度评价、潜力测算、成果编制和上报等各项工作。 (二)评价时点数据采用 1、评价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应采用所在年份的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 2、评价工作中涉及评价时点所在年份之前数据的,宜采用相应1年份年末数据或全年数据。 (三)更新工作图件准备本次更新工作要注意充分使用上轮评价工作成果,以上轮评价成果图件为工作底图,根据更新工作需要搜集评价时点相关图件,包括评价时点最新的遥感影像图、城镇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注意对城市规划图(总规、控规)的收集。 (四)调查数据更新 1、用地数据需补充更新调查内容新开发、新供应、新建成需更新用地数据,原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新征收情况,原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情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1 评价指标确定与计算 1.1 评价指标确定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应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开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次。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表

土地面积、累计闲置土地面积、累计应有偿使用土地面积或累计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为0时,有关指标现状值直接赋值为100。 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1 权重确定原则 2.1.1评价指标的权重应依据评价的目标、子目标、指标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确定。 2.1.2评价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值在0~1之间,各目标权重值之和、同一目标下的各子目标权重值之和、同一子目标下的各指标权重值之和都应为1。 2.1.3评价目标、子目标的权重值应符合本规程6.2.3条款的要求。 2.2 权重确定方法 2.2.1指标权重可以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应填入附录E相应的表中。 2.2.2特尔斐法 通过对评价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进行多轮专家打分,并按公式(1)计算权重值: 1E w n i j j i n = = ∑ (1) 式中:w i——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权重; E ij——专家j对于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打分; n——专家总数。 实施要求: a)参与打分的专家应熟悉城市、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人数一般为10~40人; b)打分应根据评价工作背景材料和有关说明,在不相互协商的情况下独立进行; c)从第二轮打分起,应参考上一轮打分结果进行; d)打分一般进行2~3轮。 2.3 权重区间要求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要求见表2。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 3.1 理想值确定原则 3.1.1理想值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各评价指标在评价时点应达到的理想水平。 3.1.2理想值应依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技术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开发区实际确定。 3.1.3理想值原则上应不小于现状值。 3.1.4理想值确定时,应保证其测算空间范围与指标现状值空间范围相一致。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顺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一套核心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资源宏观利用状况进行切实可行地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基于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选取的10个核心指标为基础,编制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及评判标准,最后以2003年我国31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绝大部分处于一般集约或中度粗放状态,加强和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这一趋势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现状相吻合。 1 引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7亿左右,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由于承载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土地利用短缺引起的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4年,全国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达到70万亩,导致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近1/3。鉴于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城市存量土地以及新增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等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外延式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人口激增和土地资源短缺的新形势。因此,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势在必行。其中,如何在保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其中的核心指标正确评价我国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尖锐、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转变、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确定。为此,国内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龚义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分别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评价的指标体系;林坚等提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讦价指标体系;赵鹏军等采用目标法构建了我国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认为该指标体系由两大主目标、七大子目标和21个具体评价指标共同构成;成舜等以包头市为例分析和评价了城市宏观层面上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张富刚等则在构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异规律特征。国内学者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上已获得了事富的研究成果,成果应用于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系统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合理的指标体系标准、基于GIS和数据库技术的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仍有待于加强。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框架 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立足于宏观层面,以整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既涉及到城市用地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又考虑旧城改造、城市发展的内在潜力,更着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从以下五个方面因素来考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水平。 (1)土地利用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