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教化中“率先垂范”思想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17371066.html,

先秦儒家教化中“率先垂范”思想探析

作者:崔雪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7期

摘要儒家德育教化过程中,“率先垂范”的教化范式发挥了显著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论著中涉及“率先垂范”的论述内容极为丰富,梳理其思想内容,探究其有效性的成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教化率先垂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儒家文化在教学相长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亦又灵活多样的教化范式,其中“率先垂范”的教化范式更是适应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和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家国同构式的社会结构,在儒家教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榜样示范与精神感召作用。梳理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有关“率先垂范”的论述,剖析其有效性成因,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不无裨益。

1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率先垂范”思想

1.1孔子论“君子之德风”

孔子强调在政治实践中,注重执政者的表率作用。《论语·颜渊》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他认为政令的颁布实施,社会的发展前进与执政者的个人素养和能力息息相关。

首先执政者要注重修身,具有高尚的品德。孔子十分重视高尚人格的塑造,强调“为政以德”的执政原则。在孔子心目中,“圣人”、“君子”或“贤人”、“仁人”等都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其中孔子对“君子”的言行有具体的标准,“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外,孔子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之德行

来说明君子应具备何种品德。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等。通过直接表述或对比,可以明确君子应具备的品行。执政者只有积极修身以具备君子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才能承担弘扬大道、治理天下的重任。榜样的作用在凸显人治的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率先垂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它通过塑造君子人格作为民众的道德楷模,敦促民众修身正心。这一方法为后代所继承,成为历代统治者“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政教路线。

其次是举贤才。孔子不仅仅是要求统治者品行高尚,而且需要培养和选拔一批贤者推行德政,这一举动本身即具有教化百姓的功能。按照统治者设定的选拔标准选出符合本阶级需要的官吏,委以重任,一方面可以辅佐政治,另一方面扩大统治基础,通过道德表率去感染和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