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_陈慧仙

试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_陈慧仙
试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_陈慧仙

思想战线2015年增刊第41卷?.2015Vol.41

试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陈慧仙①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实效。本文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从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体系、更新观念,树立全员文化育人的观念、把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方法,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途径方法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实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体系、更新观念,树立全员文化育人的观念、把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

一、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重要的重要。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才能起得实效。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实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五条基本途径。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之所以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一是因为文化知识是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而高职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二是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文化知识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文化素质形成的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对文化知识进行精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文化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相关文化知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同性质的课程在文化知识及文化知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方面是不相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本门课程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渗透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并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论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有文化内涵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环境支持。

第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活动之所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一是因为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很多文化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和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所学的文化知识就会有一些具体的感悟,就会加深对所学的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因为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品质、形成习

①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阶段性成果(2015Y598)作者简介:陈慧仙,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云南昆明,650221)。

惯。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还体现在学生基本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但是,学生的基本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可能形成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必然会体验和感悟到一些学习上解决不了的知识和理念,必然要遵守活动的规则和秩序,必然要同他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活动的任务,必然要同方方面面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基本品质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但是,能力仅仅靠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学习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为能力的形成打好了知识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具体的实践,就能够提高原有的能力,形成新的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园文化活动要和学校的专业设置结合起来,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特色;二是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文化素质才能切实得到提高;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职业技能训练。高职院校从培养目标上看,是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看,职业技能训练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职业技能训练之所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一是因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就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和掌握与职业技能相关的文化知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的作用;二是意志品质、团队精神、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其意志品质可以得到锻炼、团队精神可以得到培养、职业素养可以得到提高。这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因为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且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把职业技能训练和支撑职业技能的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挖掘职业技能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二是要注意把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在职业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三是在职业技能训练中,要把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一是因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离不开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高职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二是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高职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因为毅力和品格在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品格。高职院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注意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二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既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心理基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既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之所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一是因为心理素质在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的主观条件,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促进个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

试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陈慧仙★

格,才能把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质;二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成才欲望十分强烈,但相对基础较差、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全面,加之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因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弱的问题极易暴露。特别是在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文化素质的欠缺、发展的不均衡以及身心健康的不协调使得他们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成人成才、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注意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结合起来,发挥心理咨询在解决学生个体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二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方法

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而且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实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出发,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三种基本方法。

第一,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体系。文化素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素质,仅仅依靠某一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很难取得实效的。高职院校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基础,需要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实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体系。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要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文化素质课程体系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组成的整体,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表现科学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构建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高职院校要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才能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供人才保障;三是要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提供活动载体;四是要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人文渗透;五是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进行文化素质培养的延伸。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才能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体系,促进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第二,更新观念,树立全员文化育人的观念。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是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只有更新观念,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才能结合各自工作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文化素质的培养工作。在全员文化育人的浓郁氛围中,学生就会受到熏陶、感染,其文化素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高职院校树立全员文化育人的观念,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引导教职员工正确理解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理应包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在高职院校,有一部分教职员工、特别是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把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片面的理解为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了在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解决了问题,明确了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成效,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二是要明确高职院校不同岗位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在全员文化育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所有岗位的教职工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在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是不相同的。只有明确了不同岗位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引导每一位教职员工在本职岗位上自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成效,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三,把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

思想战线2015年增刊第41卷?.2015Vol.41

质的培养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文化基础,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能够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体现出学生的文化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把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高职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奠定基础;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或者技能培训的狭隘眼光,对学生进行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职业技能素质养成教育、职业身心素质养成教育、职业审美素质养成教育、职业劳动素质养成教育在内的综合性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三是要注意把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胜任某种职业的主观条件,是职业素质的外化。职业能力体现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年。

[2]《第三届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论文案例》,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

[3]陈慧仙:《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培养》,《思想战线》2014年。

(责任编辑孤影)

试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陈慧仙★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职业素养学习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职业素养学习培养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避免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选择上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知识竞赛和就业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以教育大众化的观念和思维寻找工作机遇。目前基层单位人才匮乏,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强劲的“就业增长点”,高职学生在基层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从小事、基层做起的思想。 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投影,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职业追求,保证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未来的就业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就业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就业意向、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报价、就业信誉、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激励大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苦乐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高职教育具有市场明确、面向行业、对口上岗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与“乐业、勤业、敬业”相结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教书育人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育教学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主要渠道,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首先,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课引导学生,灌输知识、培养意识、磨炼意志,并且注重实效,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其次,通过人文选修课和职业素养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工作态度等的理解,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后,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绝不单单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更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育人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设途径探析(最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设途径探析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还不到10年,尽管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高职学院主要精力仍处在抓硬件建设及制度建设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途径进行探析。 关建词:高职教育校园文化职业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的综合体现,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而高职院校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类型,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结果。再者,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多样复杂化,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生态环境,其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出来,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将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在发展中积沉下来的聚合力,是长期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则和尊崇的理念。不能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外部包装,而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她的形成,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学校每个地方、每个人身上具体的自然体现。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看,主要存在已下问题: 第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将高职校园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二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三是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建设校园文化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重视的往往是教学、科研、基建等“硬件”,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任务”,由于办学经费紧缺不是被挤,就是被拖。最后只好舍“软”保“硬”,校园文化建设经费难以得到切实保证。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不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而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养缺失成为就业的制约因素 传统的职业教育认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是获得工作和胜任岗位的决定性因素。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强调,在工作中,由于实战的工作环境和较多的教育培训,可以使工作者的技能得到较快提升,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否被企业所接纳和认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等是企业最看重的,职业素养是作为职业人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岗位的变迁和技术的更新很快,而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是始终如一的。 (二)培养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独具的、既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又能在就业岗位上发挥和发展的能力。职业素养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但各个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强调传授技术知识和注重职业训练,职业素养的塑造往往缺乏落脚点,但现代职业教育应该认识到,职业素养是就业的敲门砖,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成败的主要因素。 (三)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后,首先面临两个角色的选择问题,即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而角色定位对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来说,职业角色需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奉献品质、规则意识以及服务观念等。这些是高素质人才走出象牙塔之后,作为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角色则要求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大大加快,社会特性更加明显,只有具备较快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才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在学会认知、懂得做事、热爱工作中增强企业的活力。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因此,应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出现了“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大学生无疑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其尚未具备适应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心态,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职业发展如何?”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现象。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导致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应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加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重视程度尚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尚待解决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有关部门曾针对“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毕业生的是什么”的问题做过调查统计,在十项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就业指导不够,对社会缺乏了解,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doc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避免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选择上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知识竞赛和就业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以教育大众化的观念和思维寻找工作机遇。目前基层单位人才匮乏,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强劲的"就业增长点",高职学生在基层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从小事、基层做起的思想。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投影,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

标和职业追求,保证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未来的就业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就业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就业意向、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报价、就业信誉、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激励大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苦乐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三)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高职教育具有市场明确、面向行业、对口上岗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与"乐业、勤业、敬业"相结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向。如今的职业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提高转变为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使其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对为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融合,创造出完整衔接、富有特色、能够进行动态化调整的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塑造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新常态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 一、高职工商管理人才产学一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职业核心能力这一名词是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梅腾斯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所创立的,主要包括有别于工作岗位所特定的职业能力的、在所有的岗位和行业中都能够用到的,同时在从业过程中占有主导与支配地位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有着广泛应用性,并且能够在不同职业中进行转移。在当前,对基于产学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其原因就是许多国家都把产学一体化视为本国技术能力创新的主要途径,产学一体化已与全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关系到了本国的国计民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色之一。但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碰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学校资金有限等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学生的过去的消耗性实训转变为在创造企业管理价值中培育职业核心能力这样一个产学一体化的新思路。这一模式满足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师生在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第一,调查对象。本调查研究的的对象主要是以广州为核心珠三角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士;珠三角地区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院(系)的中层领导和专业教师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119人,高职院校教师75人,高职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721人。 第二,调查方法。 其一,访谈法。笔者的课题小组选择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等高职院校;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康年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访谈,了解兄弟院校领导和教师,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对产学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并探讨进一步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合作的可行性,共同学习探索最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方法并研究和探询存在的问题; 其二,问卷调查法。问卷1: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调查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高职院校不懈追求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扮演着塑造人的角色。要建设既体现学院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就必须意识到目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意识到大学精神的缺失,学风、教风等方面的问题后,就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焦雯,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223-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

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使高校得以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校园传统、价值理念和校园作风的综合体现,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以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主导,以全校上下全体师生为参与主体的校园精神、制度准则以及围绕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展开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高校校园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如下四个层级。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第一层是物质文化,它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建筑特色、人文景观、体育设施等校园物质环境。第二层是行为文化,主要是师生员工围绕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展开的各种活动。第三层是制度文化,主要指校纪校规、道德准则与行为准则,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它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第四层是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灵魂所在,主要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每个层级都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四个层级展开,应该深入每个层级进行规划和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 发表时间:2011-09-07T16:00:27.15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荣娴赵英华赵青霞 [导读]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李荣娴赵英华赵青霞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050091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策略在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高职学生硬实力软实力 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出现“两难”局面,招聘单位找到合适的人员难,应聘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单位难。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人数多、市场需求少、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等;从深层次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今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脱节造成了双向选择的障碍。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职业素养的定义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它由显性的职业素养(如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和隐性的职业素养(如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构成大学生的全部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有三个特征:一、职业素养是后天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因此职业素养的养成更多取决于环境和教育;二、职业素养是可以培养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三、职业素养是多层面的,它涉及了从意识到实践、由心理到生理、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等全方位的问题。高职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与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和专科院校大学生竞争中脱颖而出,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的影响,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 2.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1 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上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 分析人才市场的招聘状况,可以发现用人单位表现出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准备和现实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他们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高校应对人才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陈旧的就业观念、知识能力准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适应等也导致了就业难的现状。 2.2 社会竞争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就业后要想立足于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要想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并成就大业,就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涉及到人与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问题,主要是人的职业素养是否达到了职业对人的要求。社会正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使优秀者更优秀,劣势者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尽可能地优秀起来,要么被无情地淘汰。显然,在人才素养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策略 3.1 职业素养教育与教学并举,确保硬实力 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硬实力,是成为一个成功职业人员的基础。在硬实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专业基础。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中要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获得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养成职业素质。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精简专业课设置,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二、职业技能。通过组织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考核形式,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三、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努力实现教师“能力”和“素质”双双为师。所有任课教师应定期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文化,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在日常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四、校企合作。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可以受到优秀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的熏陶,感受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等,从而达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 3.2 高度重视对高职生的素质教育,提升软实力 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软实力。对于高职生来讲,高技能已为世人认可,但其竞争力仍然不强,就业态势不容乐观,关键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量的高职生的软实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制约了竞争力的提高,造成了被比较挑剔的企业拒之门外。本文就软实力的提高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培养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高职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分组设计、团队讨论中加强高职教育中的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在日常班级活动、竞赛中加强团队意识。二、诚信教育。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中注重诚信教育;加强“两课”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诚信档案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三、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的管理较为宽松,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交往平台,例如学生会、社团、班级管理都给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环境,在高职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不断创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平台。四、自我完善精神。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通过学生自身主动了解职业发展方向,职业需求,进而产生主人翁精神,自主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职业素质养成计划,这将在职业素养教育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会引导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有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工作的规划能力。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我们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个性、职业品质。 结语: 总之,竞争力是由硬实力与软实力组成的,我们的职业素养教育必须以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协调发展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真正解决“两难”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摘要:建立能力模型是开展能力评价的第一个关键性任务。本文针对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问题,总结了国内外职业能力建模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构建了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详细阐述了职业能力模型的内容维度、要求维度和行动维度,为进一步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内容维度;要求维度;行动维度 作者简介:李福东(1982-),男,湖南平江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与管理;皮洪琴(1964-),男,长沙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曾旭华,男,湖南邵阳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编号:DJA100320),主持人:皮洪琴。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53-04 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劳动对劳动者素质和智能要求不断提高,职

业教育的关注点从个体的岗位技能转向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能力。开展职业能力的评价,对优化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加强教育质量控制、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开展国际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构建科学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是开展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必要前提。 一、基本概念 (一)能力 “能力”通常指个体或集体在一定环境中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任务)的主观条件。环境是影响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根据其对能力培养和发挥产生的作用可分为中性环境、积极环境和消极环境。主观条件是在完成活动(任务)过程中体现的知识、技能、态度、心理特征等先天和后天多方面的表征。 (二)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能力”的下位概念。国际上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通过深入分析和归纳,本文给出“职业能力”的定义为:个体完成和处理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观能力的潜力。职业能力的体现背景是按照某一职业普遍特征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内涵既有别于个体智力,也不同于职业资格,而是在理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中兼顾知识技能获得和人格培养,并获得适应跨职业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普遍被接受。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docx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在内的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立足职场的基础;是一个人胜任某一岗位的综合能力的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即达到“准职业人”的要求。“大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而后者更重视以培养“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如何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就业竞争力呢?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是树立职业理想 新生入校的那一天成了一名大学生。毕业后要寻得一个岗位,从事某个职业,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职业人。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在大学中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准职业人”呢?这将是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目标。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实现职业报负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就有了学习目标,就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孜孜不倦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因此在日常的学生辅导工作中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指导

他们,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作为一名高职高专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就是成长为服务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是技术、技能 职业不同,技能要求就不同。比如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要求的是石油钻井、采油等油田一线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操作、运行与管理工作,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掌握好相应的技能将是他们进入相应职业领域的资本。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技术技能的根本。三年的职业规划中要让学生分阶段整理、比对自己的技能清单,充分把握所掌握的技能与职业目标、理想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并逐步缩小差距。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工作,不断丰富经验。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使他们具备“准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呢?下面简单谈两点途径。 首先,满足需求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起点。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基本途径的职业教育,要自觉地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不断发展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学生生源的特殊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从事的是专科层次的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和自学考试辅导班,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再加上公办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生源来源缩减。从生源构成看,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部分社会青年中。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上处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第四个层次,即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所以处于招生的第四个批次,这就意味着在所有参加志愿填报的学生中,高职院校只是考生的第四选择。基本上都是在前面三批高校的录取工作结束以后,剩下的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才会考虑调剂高职院校。这样高职院校就只能在综合素质相对弱的考生中录取,生源质量就打了折扣。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高高职学生基本是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来到高职,落差非常大,失望悲观情绪滋生而影响他们健康发展,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意志力不坚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正确把握,对学习及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不关心,与同学因为一点儿小事而起冲突、闹矛盾的事是常有的。入校后加上实际上存在的就业难等问题,部分学生产生“我是高职生,我比别人差”的自卑心理,较普遍地存在一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

认知偏差,对自己的优势不自信,对前途充满悲观情绪,在心理上没有一个稳定的信念支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部分学生还表现为与人交往出现困难,毕业工作更是不适应环境。职业意识淡漠问及高职学生对未来如何看待,80%多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道路、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没有意识,对职业发展根本没人思考过,很多高职学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而且,他们基本都是眼高手低,不满足做最基础的工作,都希望能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很少有人着眼于现实,从自身出发,实实在在地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卑和自负同时影响着他们。职业道德低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必备的。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守时守纪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现实中具有趋利性。高职学生由于知识上的欠缺、学历上的限制,社会认同感低,就业压力和困难对他们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反映在思想上就是趋利性,追求最直接的现实利益。职业理想盲目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将来工作的要求基本上是只要工资高,其他无所谓,职业理想根本谈不上。他们并不知道职业理想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知道职业理想是建立在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之上。他们似乎对未来漠不关心,实际上是觉得很无能为力,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自己是高职学生,选择余地太小,只能被别人选择,而不能选择别人。他们认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影响因素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8-06-22T14:41:19.1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作者:刘美琪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和质量的提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旋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关于“职业化”教育中的影响及因素。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JC131606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和质量的提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旋律,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关于“职业化”教育中的影响及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它的培养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同时还要遵循市场和教育规律。这一培养过程是通过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参与而实行的。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的切身利益。三方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四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府方面 (一)未能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没有真正意识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在就业准入制度等方面并没有提供优惠政策给予高职院校学生,相反,间接地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制度政策及保障体系不完善 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从未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文件,解决校企合作上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使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上各自明确自己的角色,维护自身的利益。另外,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基础上,当出现利益性的问题纠结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干预,更不是包办。 二、企业方面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作用的制约 企业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也是高职业院校的合作者。企业通过提供顶岗实习、工读交替等形式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客观效果上来说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前期在学校学习,后期安排顶岗实习,或者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实习,这种培养模式自身就存在弊端,也削弱了高职学生的培养特色,因而影响了企业参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热情。 (二)企业的经济利润影响其参与的热情 企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主观上来讲企业希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带来足够大的收益,否则企业就不愿进行培养。或者说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所得必须大于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培养的收益,至少要大于从劳动力市场直接雇佣具有职业能力人才的成本,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与学校进行一些实际性的合作。由于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特殊时期,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产学结合的好处,但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引导,没有相应的制度和健全的机制保障,因此导致企业不愿向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实践机会。 三、学校方面 (一)尚未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部分高职院校误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从深层次去真正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而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按照职业能力的内涵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要求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角色,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先进的生产实践技能,并且要具备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当前的先进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重点中职学校或者中专升格而来的,因此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际教学水平都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实习、实训未能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仿真工作环境下的实习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科专业,如汽车检修、数控技术等机床操作实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普遍具有直观立体、环境模拟简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需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学生个人自身方面 学生的自身因素包括天赋素质、受教育程度、兴趣、性格及某种观念等等。天赋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是能力发展的前提。观念因素是影响职业能力培养的观念性因素。主要包括育人理念、人才观、能力观、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相关的理论等。观念因素对职业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4400706.html,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作者:程秀娟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提出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工作岗位的决定性品质;结 合新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解读职业素养的内涵,针对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院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自我认识,增强使命感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三有”青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C-0113-0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职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肩负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一、从新时代发展要求解读职业素养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全面建成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既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生力军,也是目标实现的受益者,他们将经历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全过程。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职业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阶梯,是不同人生理想的具象化和实践化的过程;职业与青年人的社会能力发展相连,人的最重要的社会能力主要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职业体现社会责任,新时代的青年人不像老一辈肩负着革命、保家卫国的使命,社会责任更多地体现在现代职场的职业行为中。因此,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年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职业素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一般认为,职业素养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时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同时还要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新时代“三有”青年的角度分析,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在职业目标上,做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目标是行动的向导,职业目标则是人们在职业领域里追求的理想结果。价值观是一个人各种社会性认知和行为的标准。在一个人的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