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1388258.html,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

作者:陈丽丽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摘要】唯意志主义的鼻祖叔本华一直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一切是无聊和空虚的,人的

欲望是无止境的,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在痛苦的人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追寻着什么?最终又一无所获,唯有艺术和禁欲才能得片刻欢愉。他的哲学思想,看到人性丑恶,带着求真的大无畏精神,洋溢着人性光辉,具有极大的惊醒意义。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自我救赎;价值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

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存意志痛苦的理论,悲观主义几乎成为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叔本华提出了两种解救人类痛苦的途径,这种悲剧拯救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味。

一、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在柏拉图现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二重世界观,康德物自体、现象世界的哲学观以及佛教

因果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教义加之叔本华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叔本华形成了一套形而上学的悲观主义哲学体系。

他认为人是痛苦的存在,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痛苦不堪了,人本身充满了无穷无尽

的欲望,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甚至一些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人被各种欲望私利包围着,为了吃寻找食物,为了御寒,寻找房屋、制作衣服,这些使人每天忙忙碌碌,叔本华说:“任何一种愿望也都是痛苦,愿望的诛求使我们不得安宁,而那种难以忍受的无聊更使我们的生存成为沉重的负担。”欲望使人不得“安宁”,人只能与痛苦相联系。生活在无止境的欲望中,这样的人生也必定是痛苦的,因为人好似蜜蜂,人生好似采蜜,一个欲望的满足,就会有无数的下个欲望排队等待,大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聊和空虚。天下人熙熙,皆为利来,天下人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人生怎能不痛苦?人皆自私自利,皆不停的等待追寻着“戈多”。人注定死亡,人死生前各种荣辱得失,皆如浮云,人生不存在任何价值和意义。

二、自我救赎

人要生存繁衍,想要活得更好,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借口,总要为痛苦的人生找寻快

乐的源泉,所以叔本华为我们找到了两条道路:意志的暂时否定-艺术;意志的绝对否定-禁欲。

艺术正是人类获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的最好方法。叔本华认为超出生存意志和功利主义

的艺术使人获得短暂的解脱,尤其是作为诗的顶峰的悲剧和作为艺术最高形式的音乐。悲剧的目的就是表现巨大的不幸,这种不幸不是罕见的现象,而是人类生存最无法抗拒的本质。而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