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墓志三篇

附墓志三篇
附墓志三篇

附:墓志三篇

严父曾公慈母夏氏双亲之墓誌严父曾公昭焕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岁九月二十四戌时,即公元一九0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殁于一九六七年三月七日。享年六十五岁。

慈母夏氏贞秀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岁正月二十二子时,即公元一九0三年二月十九日。殁于一九六六年二月二日。享年六十四岁。

严父三兄二姊,父居最幼。十岁丧母,时祖母早故,由祖父亲躬抚育以至成立。慈母三姊一兄,母次幼小,四岁父亡。孤儿寡母生活无着,随外祖母下堂刘家,在继父家成长。双亲冠年成偶,十年内添丁四口。时有薄田五十亩,父终年苦力勤耕,为一家活口之计。母日操家务,夜勤纺绩,过田家安稳之日。

一九三0年水患垸溃,颗粒无收,房屋家什荡然无存,是年生活极为困苦。由于连续几年天灾人祸,加之世乱,无资耕种,只得将田地当卖。自此长年靠苦力度日。

至一九四五年,日子更为难熬,时父已年将半百,犹深秋浸水捕鱼,隆冬破冰挖藕。虽勤劳不息,仍时有断炊挨饿之虞。向近邻借得一炊之米,总是顾及啼饥儿女,自身则忍饥挨饿。我年虽六岁,养育天恩,点滴铭心,至今历历在目。

一九四九年解放,乃耕有其田,父率全家努力耕种,得以衣食无愁。未过几年,际遇五八年大跃进,饥饿难堪,时父已年近六十,虽有四子年壮,但受时势局限,无力赡养双亲。二老只得自食其力,不

顾寒暑,捕鱼捞虾。母因久历风霜,患气满咳嗽于六六年春病故。父为谋求日食,长日浸水劳作。感染血吸虫极深,且错过医治时机。以至肝硬化腹水,卧床年余,于六七年三月含悲仙逝。

我祖辈历代耕农,双亲是地道农家子女,一生勤劳俭朴,为人真诚厚道,与世无争。抚育儿女,竭尽父母之天职。历尽艰难,饱经困苦,至寿终未获半点反哺之报。今已谢世四十余年,但双亲生前所受之艰难困苦,长系于怀,伤感之极,勉为其誌。

孝男光明谨撰

辛卯岁季冬月

曾公绍坤墓志铭

立墓宗亲,源远流长。昭昭百代,永志不忘。然历代墓誌,凡身后纪功业于墓者,惟当时显贵,庶几则无。其旨在炫耀先人之功业,垂彰族世。然于伦理、孝义、仁信之道,则罕见于墓文。此诚误后人背道德而尚殊荣;远信义而趋私欲之弊也。窃以为伤德化之教深矣!

夫人禀父母天赋而生,且为万物之灵,当以重道德、敦信义、笃仁爱为处世立身之本,尤当首重于孝亲以报父母哺育之天恩。故子路负米、伯俞泣杖、莱子舞衣。斯为古之孝子。

先兄绍坤公,毕生不达诗书,于国于民无建树之功荣可纪,然孝亲、友弟、慈子,信友之禀性超乎常人;勤劳、俭朴、谦让、仁信之风范抱守终生。诚可为子孙后代之楷模也.亦当勒石以为后世鉴.

鼎革前,余家贫极,九口之家无业可依,衣食艰维,赖兄苦力糊口。春夏为富户佣耕牧牛,寒冬进棚挑土。终岁辛劳,休止无日。余时虽稚,睹兄之艰辛,深刻童心。虽时过境迁,犹往事历历在目,思之下泪。

兄为人处世,重义气,不虚伪。青年时同历艰辛之友,虽远徙长沙、益阳。曾数百里外多次专程探访。少年分别,白首相聚,情感凄然!临行则依依恋别,足见友谊之真挚。

兄弟四人,余年列幼。自少至老,从无利害之争。虽分居多年,一有家事,事无大小,亲临顾问。同胞友爱,随时体现.

慈爱儿女,至老愈浓,虽各已成年,痛爱甚于幼小。得有美食,必赐儿孙,共同分享。尤甚者,年近八旬,体力渐衰,家务轻重仍勉力撑持。

一生所育五女一男,深受父德之熏陶,皆具父风。其勤劳俭朴,敬长睦邻,邻里咸称。

兄嫂成家年时尚轻,虽家寒困苦,然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终无怨讟。中年为儿女克勤克俭,努力齐家。老来相依为命,怡享晚年。不意暮年老弱多病,虽儿女孝敬终至不支,于二00 六年七月十五日驾鹤归仙.结束平凡而可敬之一生.

先兄绍坤公,八十年漫长岁月,所受之痛苦,所历之艰辛,堪为后辈深切怀念。一生递进的每一阶段,所展示的人格道德风范。可为后世子孙永恒之丰碑!

是为誌!

二0一一年正月十六日

胞弟光明谨撰。

贤妻曾母刘氏墓志

患难妻刘君雪梅生于民国二十六年腊月十九亥时(即公元1938年元月20日)。虽非名门闺秀,然是寒家爱女。自幼聪慧伶俐,天性温和,父母珍爱,邻里咸羡。但因家贫五二年才入学启蒙,因潜心苦学,成绩优异,每期考试总名列一二。且人品端正,友同学,尊师长,堪为学校优生。历学四年,读完小学高小。限于家庭条件,高小毕业,辍学归农。

于一九五七年春,与我结成眷属。五八年衣食维艰,为谋求生活,随我撑破舟下山砍柴割蒿,时值当生之期。因一天辛劳过度。胎儿(长子伯兰)当夜苦产于绝无人烟之荒洲野地。春寒夜冷,露天无遮,苦况难堪。凌晨即随湖草船顶风归家,一路饥寒交迫,母哭婴啼,令人心寒。初生坐月未尝过半点荤腥,连蒿粥也难求一饱。在此极端困苦中从无怨色,反而顾我更为情切。深恐我为她难受,整日笑脸相迎。其苦可怜,其情可见。

至六七年已有二男三女,更有抱病双亲和单身胞兄均需照料,事亲抚子一身兼之。白天辛劳不息,夜间绩麻纺纱常至转钟。

六六年母病故世,父病卧床,老父患晚期血吸虫病,鼓腹如盆,起卧难支,其宽裳侍便,清臀倒桶概由她一手操劳。且和颜悦色,细语轻言,其孝心可鉴。

七二年已是三男四女之母,家务日趋繁重,儿女虽多,个个疼爱有加,从不打骂。常年用餐,总是先喂幼小,十多年之间常以冷饭残菜填腹。由于她勤劳节俭,儿女未挨过饥寒之苦,终日抚育不离,担

心火烧水烫。我家离阳罗镇仅咫尺之隔,她几十年从不无事上街。她生性俭朴,自少至壮,不着华服,不涂脂粉。一生正派,举止庄重,不苟言笑。待人宽厚,睦里和邻。即使远离久别之邻,犹长相探访。可见居谊之深厚。

仰其克勤克俭,努力持家,六十三岁得以完成七个子女之婚嫁。也已衣食无虞,算是苦尽甘来,正好颐养天年。未过几年,讵料其恶疾缠身,虽经几次住院,多方救治,终难根治。不幸于2010年农历八月三十下午六时在黄茅洲医院病故。享年七十三岁。

恩妻倾毕生精力和心血于家庭及子女之成长,为媳孝亲、为母疼子、为妻重夫、为家克己,于友义,于邻和,对人宽,对己严,持家俭。一生所受之苦楚,儿女应永远铭记,深切缅怀!一生所具高尚之人格、风范、美德永为子孙之楷模!

哀夫:曾光明谨撰

2010年10月19日

墓志铭简短范文

去世后,墓碑上都会刻下凝聚生平所有而孕育出的一句话,这就是墓志铭。墓志铭,简单的一句话就足以概况人的一生,但是很多人在写墓志铭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本次编者给大家整理一份标准的墓志铭书写范例,供大家参考使用: 墓志铭的书写形式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 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 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 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简介死者生平碑文的墓碑。这种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大多数是死者后代请托别人撰写的。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也有介绍死者介绍得更简单的碑文和简短的墓志铭。 墓志铭的书写要求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 如不满意,欢迎随时追问。望君采纳,O(∩_∩)O谢谢

给自己写墓志铭600字作文初二 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挥不去的,是雾一样的忧伤;挽不住的,是清晨一样的时光;能把这一切记住的惟有笔,和一颗无限的心,满含期待的眼睛,热泪盈眶。爱,是人生最大的宝藏! 这将是经过某年之后人们看到的一则特殊的墓志铭--我的。 我现在还很年轻,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失去呼吸,停止心跳。所以我必须拟好我自己的墓志铭。我素日不喜欢麻烦别人,总是提前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向往死亡,但我现在还不想过早地去实践死亡。我还有着美好的青春和爱我的人以及我爱的人。我不想过早的让他们为我悲伤。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令我万分留恋。再说了,生命只有此一次,世间有很多的美景我还没有欣赏,很多的美食我还没有品尝,幸福生活还没有享受,若是过早的夭折了,岂不是有点糟蹋了这大好年华了吗? “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欢乐总是在我毫无准备的时候到来,令我措手不及,来不及享受,当我期望欢乐,追寻欢乐时,它已经驾着金马车从我身边悄悄地驶过。于是,从梦中醒来的我发现了欢乐走后留下的痕迹。我捡起地上欢乐留下的金羽毛,只好长叹一声。我恍然大悟:哦,欢乐已经来过了。于是我又时时刻刻等待欢乐的重临,手中晃着金羽毛翘首以待,望穿秋水,只等到时间在不经意见留下的痕迹。寂寞在漫漫等待中袭来。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的,只好慢

2018年唐代墓志铭-精选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唐代墓志铭 篇一:浅述春秋至唐代墓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 龙源期刊网 .cn 浅述春秋至唐代墓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作者:张云珂 来源:《文教资料》201X年第29期 摘 ; 要:墓志铭作为古代非公务应用文的一种,始于春秋,在南北朝之际逐 渐成熟,在古代文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墓志铭的含义为起点展开, 明确墓志铭的内涵,继而分析其产生及特点;接着根据墓志铭自春秋至唐的历史流变来发掘墓志铭的文体特征,总结每个朝代的墓志铭在文体特征方面出现 的新特点,并对具有代表性的的墓志铭名篇进行分析,更直观清晰的归纳出墓 志铭文体特征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墓志铭 ; ;文体特征 ; ;文体流变 墓志铭是古代碑志文中的一种,与墓碑文互为表里。《曾子固文集》有言: “碑表立于墓上,志铭则埋于圹中”,因此墓志铭又称“葬志”“埋铭”“圹志”“圹铭”等[1]。古代多数墓志铭刻于石碑上,也有部分刻于砖的称为“墓砖记”“墓砖铭”,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常见的墓志铭通常分为两部分:第 一部分是序文,往往以散文的形式记叙死者的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这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墓葬文化传承的载体,表现的形式[2]。 墓志铭在墓碑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埋葬于墓中并刻有墓主事迹的石刻。 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朝代的墓志铭,在文体特征上体现出不同的新特点。中 国古代的墓志铭源于石刻墓碑,而石刻墓碑又是碑刻的一种。碑刻,即是将文 字刻在石碑上借以长期流传的文化产品。碑刻产生于甲骨泯灭、钟鼎衰微的秦 汉之际的摩崖刻石,如秦代之《泰山刻石》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东汉后期群雄 混战的局势和汉末晋初禁碑令的推行,客观上促进了墓志的兴盛,并最终促成 了墓志文体的形成,它的出现乃是当时社会的需要。孔子曾言“慎终追远”[3],即为了缅怀祖先,必须重视丧葬之事。而墓志铭的主要作用便是“慎终追远”,从墓葬文化的角度而言,其在我国丧葬领域内地位十分重要[4]。所以,墓志铭也便成为古代文体学重要的一部分,值得人们深入挖掘探索。

墓志铭范文

墓志铭范文 墓志铭范文一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文革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I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

古代墓志铭合集

古代墓志铭合集 魏晋十六国南朝 1 司马馗妻王氏墓志【志阳】 惟晋太康三年十一月,我王皇妣大妃王氏薨。纯三月,协榇于皇考大常戴侯陵。王孝慕罔极,遂逊衮列,侍于陵次。以营域不夷,乃命有司,致力于斯坑,役夫七千功。天朝遣使临焉。国卿一 【志阴】令二,以统事。既克其功,大祚宣流,上宁先灵,下降福休。子子孙孙,天地相侔。陇西国人造 2刘宝墓志 《刘宝墓志》,1974年3月山东邹城郭里镇独山村出土。墓志为石碑形,下为长方形碑座,有卯榫,碑身直插座中。碑长44、宽22、厚5.5、座高17厘米。碑额圆形。石灰岩石质,局部风化剥蚀,额题篆书“晋故”二字,下为隶书志文七行,行九字:“待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关内侯、/高平刘公之铭表。/公讳宝,字道真,/永康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永康为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康二年为公元301年。刘宝籍贯“高平”,其地望在今邹城市西南郭里镇和微山县两城镇一带。据《后汉书郡国志三》载“山阳郡辖高平”,本注曰:“侯国,故橐,章帝更名,有茅乡城。”刘宝墓志是山东地区发现极少的西晋纪年墓志,其形状为石碑状,刻工精细。志文布局自如,结体严谨,笔势古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体演变的重要转折时期,经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变革,刘宝墓志的发现对研究魏晋时期墓志形制及书法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墓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邹城博物馆。 3 温峤墓志 祖济南太守恭,字仲让,夫人太原郭氏。父河东太守衤詹,字少卿,夫人颖川陈氏,夫人清河崔氏。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始安忠武公、并州太原祁县都乡仁义里温峤,字泰真,年四二,夫人高平李氏,夫人琅玡王氏,夫人庐江何氏。息放之,字弘祖。息式之,字穆祖。息女膽。息女光。隋 1北周武德皇后阿史那氏墓志 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廿三日乙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殂谥曰武德皇后其月廿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 2李和墓志 大隋使持节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史君之墓志铭 / 公讳和,字庆穆,陇西狄道人也。系曲仁而导绪,阐魏而开基,会稽以秉节流名,汝南以雄 /风著称。自兹厥后,英贤世袭。祖俨,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河南王。父辩,镇西大将军、河州/刺史、陇西公。令望嘉声,传诸史策。公含璋天挺,禀秀笃生,蹈颜冉而为俦,蹑韩彭而可辈,/孝友绝人,诚亮有本。魏之末年,政去王室,蝟毛峰起,寓县沸腾。公思极横流,志存匡合,于/是拂衣聚众,擐甲治兵,与夏州刺史元子雍同心起义,策勋王府,帝有嘉焉。俄而元树宗 /支,窃据谯邑,公戎车长迈,不日而平。诏除安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赏功也。寻为大都督、/出防徐州。值天子西移,关河路断,公乃崎岖崄岨,归卫乘舆,封新阳县开国伯,五百户。复/为持节、安北将军、帐内大都督。窦泰蚁徒,轶我城保;高欢伪类,据我弘农。公负羽先鸣,蒙/皮追北,河桥沙苑,功最居多。进爵为公,增邑五百,出为汉阳太守,兼城防大都督。累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昔轭辂进辞,方闻改族,同乡旧狎,始得移宗,以古况今,独称高视。出为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周元年增邑一千,从班例也。

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第20卷第3期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Vol.20.No.3 JOURNA L OF X UCH ANG TE ACHERS C O LLEGE No. 3.2001 [收稿日期]2001-03-10 [作者简介]李文才(1969-),男,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①本文所引碑、铭,均以《全后周文》所录为主,并参考《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版)所载。见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 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 ① 李文才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 庾信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所撰写的神道碑、墓志铭,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 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补、正正史记载的阙、误,对于认识历史其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关键词] 庾信;神道碑;墓志铭;西魏;北周;赐复胡姓 [中图分类号]K 23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949(2001)03-0052-04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身为独占六朝文坛鳌头的重要作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人生历程,庾信在他生前身后的一千余年里,始终都是文人墨客争论极多的人物。纵观对庾信的诸多评价,虽或毁或誉,但基本都是在文学研究的领域中进行。笔者不是学文学的,因此绝不敢从文学方面,对其妄置唇喙。然就鄙之所见,庾信的文章,除了可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行研究外,即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也颇具史料价值。尤其是他后期所撰写的大量墓志铭、神道碑,其中所反映的史实,可以从许多方面补、正有关正史记载的阙、误。故不揣愚陋,试为发明其一二真相,欠妥之处,尚祈博学君子有以教焉。 一、关于赐复胡姓及其运用情况 如所周知,宇文泰在主持西魏朝政以后,为强国强军,就开始推行一系列带有浓厚“复古”色彩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了配合府兵制的进行,而推行了赐复胡姓的运动。赐复胡姓,到后来的北周王朝仍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着,一直到杨坚控制北周朝政,将要进行禅代时,才予以废除。那么,胡姓在西魏北周社会上的应用情况究竟如何?换言之,胡姓的社会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从庾信所撰写的碑铭中,可以得到一些说明。 庾信所撰碑铭,碑主用胡姓者占较大比重。大凡汉姓而有赐胡姓者,基本都用所赐胡姓,而很少 用原汉姓(本就为胡姓者,自不待言)。据初步统计,有如下碑铭(括号内为墓主原姓氏或原姓名):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石氏)、《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段永)、《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窦氏)、《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陆氏)、《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 神道碑》(张慈)、《周柱国大将国纥干弘神道碑》(田弘)、《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 (郑常)、《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辛威)、《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陆逞,疑“陆”后阙一 “孤”字,此当为后世传刻之误)。这种情况说明,胡 姓已为当时社会所接受,在某种意义上,胡姓正是社会地位、社会荣誉的象征。唯其如此,当时的达官贵人才会在为其先人树碑立传时,宁用复杂拗口的胡姓,而不用其原来简洁明快的汉字单姓。据《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及《周大 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按,此“碑”、“铭”主人为同一人,均为郑常),碑文有云:“……高祖武皇帝以仲春誓众,甲子济河,公仗剑六军,披图八阵,……及九州攸同……加以举功行赏,推恩分邑,兼乘而反,光乎谯郡之城;载宝而归,照于临漳之水。即日赐姓宇文,与国同族。娄敬上书于鹿辂,

元稹题杜甫墓志铭

元稹题杜甫墓志铭 引导语:《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是唐代文学家元稹为著名诗人杜甫撰写的墓志铭。下面我们来仔细读一篇这篇铭文。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元稹(江陵士曹时作)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兴。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举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礻付〕事于偃师,途次于荆,

碑文大全

碑文大全,墓志铭,碑文集 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 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 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慎终不忘父母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正气一身昭日月 仁德两字传子孙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养子女功德比山重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 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 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 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 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 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 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写给儿女的话 1.2.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 3.4.“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5.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 6.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7.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 8.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 9.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 10.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 11.你来过,很优秀 12.我来过,我很乖 13.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 14.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15.玫瑰,在绽放中永恒 16.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 17.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 18.音容笑貌,尤存于心 19.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 20.德留人间,福荫后代; 21.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22.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

墓志铭简短范文

墓志铭简短范文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文革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I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书香门弟,官宦耕读世家,岩雷澹故于一九九三年润三月一日,祖籍

墓志铭范文

墓志铭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墓志铭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墓志铭范文一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文革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

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共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誌铭

_求之六朝岂易得_去矣千秋不足论_庾信诗文的艺术创新

文 史 百 题李鹏飞 “求之六朝岂易得,去矣千秋不足论”废名在《中国文章》里曾说:“读庾信文章,觉得中国文字真可以写好些美丽的东西,‘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霜随柳白,月逐坟圆’,都令我喜悦。‘月逐坟圆’这一句,我直觉地感得中国难得有第二人这么写。杜甫咏明妃诗对得一句‘独留青冢向黄昏’,大约是从庾信学来的,却没有庾信写得自然了。中国诗人善写景物,关于‘坟’没有什么好的诗句,求之六朝岂易得,去矣千秋不足论也。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篇末云‘物受其生,于天不谢’,又可谓中国文章里绝无而仅有的句子。如此应酬文章写得如此美丽,如此见性情。”可以说,这段话也“绝无而仅有”地仅凭直觉就道出了庾信这位大作家独特的意义。如果我们对庾信的诗文再加以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文学史的观照,就更可以印证废名的这一番直觉,而且更加可以确信:庾信的很多表现手法即使是在文学写作技术日趋复杂精密的当代,也仍然是能够称得上“中国难得有第二人这么写”的。就诗歌艺术的类型而言,陶渊明、王维、李白、王昌龄这些诗人大致可以归入一类,其风格偏于清新、平易、灵动;另一类则当以庾信、杜甫、李商隐等人为代表,这一类诗人相对而言较为老成、晦涩、凝重,更重视技巧和构思,也更喜欢运用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章法、复杂的修辞,注意发掘意象、语辞之间相互生发、相互修饰的潜能,语辞之间、诗句之间又经常形成比较大的跳跃,能表达曲折深奥的意义。这类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创造性运用拥有很高的才 ———庾信诗文的艺术创新 11

何者,今试为之说:首先,句中之“柳”殆含双关义。“柳”在古代葬仪中乃是作为棺饰来用的(覆盖在棺椁上),其材料是布帛类,据考古发掘所见,其颜色可能主要为红色,“柳”作为房屋帷幕的象征,一般随棺椁葬入墓穴。另外,“柳”又可指柳树,此处是否指柳树尚难以确定,但自然会让人想到柳树。这一句若要具体解说比较难,但大致是说秋冬季节霜凝结在“柳”上(作为棺饰之“柳”虽在墓穴之中,但严寒未尝不可以深透入地,令其结霜),一片银白,暗示远离人世的墓地的冷清凄凉。“月逐坟圆”一句是说象征团聚的月亮只能照着他们的坟墓,或者同时理解为二人虽然从此永远聚首,但终究是在坟墓里,语意极为恻怆。这一句实则又极具动态感与形象感:月亮渐渐变圆变亮,照耀着同样很圆的一座孤坟,似乎月亮是为了“追逐模仿”这孤坟而变圆的。同时,坟也因为月亮的渐渐变圆变亮而变得清晰,在这山野中显得孤独而寂寞。此外,这两句还含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很多含义。这一表达效果正是由于那两个动词的灵活运用而获得的。庾信运用“随”“逐”的全部诗句里,也有的未能形成良好表达效果,比如“三元随建节,八景逐回舆”(《道士步虚词十首》)、“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正旦蒙赵王赉酒诗》)。这也说明文字语词的表达潜能必须在大量运用中去比较、辨别和发现。 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庾信可以通过特殊句法使一个普通动词变成比喻性连词:比如“浮云随走马,明月逐弯弓”中的“明月”与“弯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与“弓”之间的相似(弯月如弓或弓如满月之类),“琴曲随流水,箫声逐凤凰”则自然会令人想到琴音的“洋洋乎若流水”以及箫史的“吹箫作凤鸣”(其实就是箫声如凤鸣),这里的“随”“逐”二字即显然隐含“如”的语义。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技巧,其实可以认为这是将两个形态相似的事物连接到一起,让彼此发生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有时甚至造成相互修饰的效果。这一技巧在庾信这里乃是一种普遍而自觉的追求。更加典型的例子还可举出一些,比如“鹤毛飘乱雪,车毂转飞蓬”(《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拟咏怀诗二十七首》)、“野鸟繁弦啭,山花焰火然”(《奉和赵王隐士诗》)、“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小园赋》)等。 文史百题

世界名人的墓志铭 名人经典墓志铭大全

世界名人的墓志铭名人经典墓志铭大全 马丁·路德·金:“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玛丽莲·梦露:“37,22,35,” 萧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拉伯雷:“拉下帷幕吧,喜剧已经结束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戴高乐:“夏尔·戴高乐。” 牛顿:“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莎士比亚:“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

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富兰克林:“印刷工富兰克林。” 保罗·巴斯蒂尔:“如果生活是一场盛宴,我已经填饱了。”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叶慈:“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司汤达:“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鲁道夫:“π=。” 阿里斯托芬:“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马克劳林:“承蒙牛顿推荐。” 丢番图:“过路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1/6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1/12,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1/7,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

怀念父亲墓志铭简短范文

怀念父亲墓志铭简短范文 父亲因严重弥漫性肺炎,心肺功能衰竭,于二00九年十月十三日凌晨四点五十分,抢救无效,驾鹤西去。魂归缈缈,唯余桑梓,女儿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两行酸泪,一时多少言语,竟不知如何诉说…… 父亲走了,我们万分悲痛,父亲的一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任何记忆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可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身姿背影却在我心中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您生前的点点往事,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父亲于一九二七年生于XX镇,家境贫寒,父亲时常讲起七岁就开始帮祖父干活,过早的沉重体力劳动压弯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脊梁。 父亲十七岁时参加革命,四六年十月入党。随军北撤,四八年在临沂党校学习,几经辗转为国贡献。现在想来,在那个年代,父亲的性命得以保全,也只能感慨人善天眷顾! 父亲一生育有我们兄妹四人。那时侯父亲在供销部门工作,在那个艰苦年代,微薄的工资不足以养家,为了我们的温饱,为家庭想尽办法竭尽全力。泪眼回忆,父亲这辈子从来就没有睡过一次天明觉。记忆中父亲也绝少给自己添过新衣,可对我们总是想办法尽量吃好穿好。追忆往昔痛在心头,食难下咽!父亲的勤劳与俭朴有口皆碑。父亲是闲不住的人,勤劳的品德已深入骨髓,那时候总记得父亲起的最早,生好炉子做好饭才叫我们上学,他去上班。虽然家穷没有什么,但屋里院落总是打扫的干干净净。 父亲文化不高,也没有什么高雅爱好。一生性情耿直。耿直的他在文革期间倍受迫害,腰被造反派给打伤了,一直还留有伤痛,每逢阴雨天还腰痛。那时我们兄妹几个都还小,面对那可恨的时代也无力应对!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得知那天晚上造反派要提审(就是挨打)父亲,就带着我们几个给父亲送棉袄和棉裤,母亲说穿的厚点还能挨的轻点。可到了“学习班”我们也没能见到父亲,棉衣也没能送去,可怜的父亲就在那天晚上被造反派用“磨刀石”打得浑身是伤,三根肋骨和两节腰椎被打骨折,膝盖也打伤了,我可怜的父亲,那可恨的时代、可恨的人!……直到文革结束父亲才得以平反。 暮年的父亲由于一生的操劳和那可恨时代(文革)留下的伤害,使得父亲身患多疾,高血压、肺心病,腰痛、双膝盖走路不能超过半小时,但父亲意志坚强,

16 第十六讲 庾信与北朝文学

第十七讲庾信与南北朝文学 教材第122页: 中国幅员辽阔,本来就易于出现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政权的分立,民族因素的介入,更进一步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自东晋以后,南北政权持续对峙。表现在文学上,一方面是南方清绮的文风极盛,并对滞后的北方文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北方文学质朴的气质在南北接触的过程中,也显示了某种优势。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一、北朝文学的特点 《魏书·文苑传序》概括为:“永嘉之后,天下分崩,夷狄交驰,文章殄灭。”北朝文学的复苏与兴盛,与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汉族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第122页。

《魏书·文苑传序》指出:“逮高祖驭天,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掩踔曹丕,气韵高艳,才藻独构。衣冠仰止,咸慕新风。肃宗历位,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这里对孝文帝虽不无溢美,却透露了当时文风崇尚汉魏的基本倾向。第122页 《北史·文苑传》概括地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第126页。 二、南北文风的交融 1 使臣的正常外交往来 教材第127页: 《北史·李谐传》记载东魏与萧梁之间“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 2南方才士的入北

教材第127页。 三、北朝时期的主要作家 1“北地三才”及苏绰 温、邢、魏。偷窃,学习南方文学。见教材第123—124页。 苏绰的复古:见教材第124—125页。 2南方入北之文士 (1)入东北者: 东魏北齐(邺都,黄河中下游地区)—颜之推、萧悫 萧悫的代表作是《秋思》: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见教材第123页。 颜之推《从周入齐夜渡砥柱》:

有趣的墓志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250586.html, 有趣的墓志铭 作者:王式仁 来源:《英语学习》2019年第11期 英国最早的墓志铭(epitaph)是古罗马统治时期的遗物,因此均用拉丁文书写。这一时期的墓志铭内容简短,一般以“hic jacet”开始,译成英语是“Here lies...”,即“……安葬于此”的意思,然后是墓主人的姓名、头衔和生卒年份等。 用英语写的墓志铭始于14世纪中叶。至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墓志铭开始带有明显的文学色彩。据作家托马斯·纳什(Thomas Nashe, 1567—1601)称,至16世纪末,用诗歌体写墓志铭已颇为流行。许多著名的墓志铭都是文人雅士的即兴之作,并非为了用在墓碑上。本·琼森(Ben Jonson)、约翰·米尔顿(John Milton)、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等诗人都给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现精选墓志铭四则,并配以简单的赏析,以飨读者。 1. Epitaph Intended for Sir Isaac Newton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1 —Alexander Pope 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死后安葬在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此教堂为英国君主加冕、王室大婚和著名人物下葬之地。牛顿的墓碑上用拉丁文刻着“艾萨克·牛顿的遗体安葬于此”。英国新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牛顿所作的墓志铭就刻在一旁的纪念碑上。 蒲柏在这首墓志铭的第二行用了《圣经》的典故。《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第三节云: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And God said,“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诗人认为,牛顿是上帝的杰作。他出世前,宇宙的诸多法则不为人知,犹如隐藏在黑夜之中,是他为人类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使科学之光普照大地,一切都变得昭然若揭。墓志铭的第一行写牛顿出世前,第二行写牛顿出世后,两行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也呈现出强烈的反差(night和light),寥寥数语却显得气势恢宏,高度概括了牛顿的丰功伟绩。 墓志铭的格律为“英雄双韵体”(the heroic couplet),每行包含五个抑扬格音步(iambic pentameter),两行一韵。 2. Life Is a Jest2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导语: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雨霖 铃柳永风格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 北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 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风 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 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简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 作者将他离开京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 凄 婉动人。 一、《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柳永(约 980-约 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少年 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贵,人 须求我文章。”仁宗皇帝闻其言,说:“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 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遂落第。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 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

陆扬:如何进行墓志的史学分析

陆扬:如何进行墓志的史学分析 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陆扬(本文是陆扬教授为《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罗新、叶炜著)撰写的书评的一部分,原刊《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4期,收入作者《清流文化与唐帝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微信版有删改,引用请核对原出处。)当前中国史学界对于南北朝时期墓志的价值的了解比二十年前深入许多,可是一般来说考察墓志时的着眼点依然以政治史和制度史的层面 为主。近年来开始注重的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虽然扩展了墓志研究的范围,但总的研究范围还是有所局限。学者的关注点还在那些实证的方法可以得到运用的层面,而较少触及必须借助史学诠释方法和历史学以外领域的研究取径 才能获得的讯息。这些取径包括宗教史、文学史和物质文化的研究等等。如果我们要摆脱将墓志的研究仅仅看作为补史的一种途径,而使墓志本身的成为史学分析的一种对象,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对墓志所出现的历史阶段的精英阶层 的价值取向和书写习惯等等方面的性质和演变作深入的推究。所以接下来我想就这几个方面提供一些我个人的观察和意见。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墓志写作的特点和过程,这种关注主要是史学上的而非文学上的。作为文体的一种,墓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中古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学界

对南北朝墓志的物质层面诸如形制变化以及和墓葬的关系 等多有探讨,但对墓志书写演变的关心比较少。 从东汉到隋唐,墓志作为一种书写方式,其规范和文风的变化最能体现时代风气的转变和社会各阶层各族裔的人士寻 求自我塑造(self-fashioning)的过程。所以墓志既是在“盖棺论定”,同时也是在“洗心革面”。甚至有时表面上是在对死者做“盖棺论定”,实际是为了表彰死者的家人。比如《疏证》中所收的《郭定兴墓志》,表彰得更多而且更具体的其实是郭定兴的弟弟,也就是安葬其兄的北魏土木大匠郭安兴。古代的墓志固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私人表达空间,但相对于官方的文件和正史来说,却又是一种社会认可的宣扬私人成就的场合,对照墓志和正史列传可以看出中古时代“公”与“私”的表述之间的微妙关系。墓志作为一种书写体裁同时也必须放置于南北朝以来文体观念的演变及其与文化价 值观的关系这些框架下来考察。墓志固然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取向,但是这种体现绝非是单一和直接的,也不是一触即发的。墓志本身作为一种文体也受到文体观念和书写习惯的制约。有些唐代墓志中的表准陈述习惯,如“某年某月葬于某处,礼也”,就是从南北朝后期的墓志中开始出现的。目前魏晋南北朝墓志的数量已经十分可观,有足够的样本可以让我们去寻找其书写习惯形成的轨迹。比如墓志对于不同性别所作出的书写就会有所不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古的

论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承传接受

论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承传接受 何世剑 提 要 本文论析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接受,认为:李白生活的时代,有较好的庾信诗赋接受文化语境。李白创作时,从写作主题、使事用典、意象选用、修辞遣词、句法结构等方面,较多地承传了庾信审美写作经验。庾信、李白均宗法《风》《骚》,承传“发愤抒情”传统。由于个人经历不同,庾信重“比”,李白善“兴”,逸兴壮思。李白受庾信“清新”诗美观的深刻影响,并将之发展到“清真”境界,“清真”成为李白的诗歌美学思想。 关键词 李白 庾信 诗赋 承传接受 庾信是六朝文学“集大成者”,对古体诗向近体诗发展,六朝文学向唐宋文学演进作过不小贡献。初唐以来,史家、文人对庾信及其诗歌一直较重视。李白虽曾严厉批评过六朝文学,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但不可否认他十分注重学习六朝文学,他赞赏陶渊明、谢惠连、颜延之、江淹诗文,曾“前后三拟词选”①,“始终学《选》诗”②、“推重鲍(照)、谢(灵运)”(李梦阳《章园饯会诗引》)、“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甚至六朝某些小家的作品,也没有放过”。③杜甫评李白诗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见李白诗歌的生成亦受到过庾信的影响,但相比于论李白与谢朓、江淹等人诗学渊源而言,目前尚无专文阐论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接受,故笔者对李白与庾信承传关系、特性、表现等进行细致论析,以较全面梳理李白诗学渊源,把握李白诗歌特性及其诗学思想生成,并客观认识庾信对李白及唐诗发展的贡献。 一 李白接受庾信诗赋的文化语境 接受离不开客观文化语境,创作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展开。认识李白诗学话语的主体建构,把握他对庾信诗赋的接受概况,首先要分析他所处时代文化语境。 (一)文集编纂较为重视庾信诗赋,“宫体诗”、“徐庾体”诗仍有较广泛的接受群。 从初盛唐编辑的类书《艺文类聚》、《初学记》来看,庾信诗赋作品在此期受到了较为细致的整理。《艺文类聚》共选庾信诗73首、赋14首、表5篇、铭3篇、碑文3篇、赞17篇、书1篇、序1篇、教1篇、启4篇。《初学记》共选庾信诗29首、赋5首、铭1篇、序2 3 本文是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庾信诗赋承传接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①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2),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 ② [宋]朱熹撰,黎靖德校注:《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③ 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