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

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
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

煤炭市场经营依然存在无证经营、粉尘污染、生产噪音、阻碍交通等现象,对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大煤炭市场综合整治力度。

濉溪县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的做法和展望

--立足科学有效治本

国土资源网(2011年2月25日14:12)

一、濉溪县采煤塌陷区基本情况

该县土地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人口106万,人均耕地2.07亩,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7年底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6.9亿吨,境内有皖北、淮北两大矿业集团在建矿井与生产矿井15对。在为国家贡献出大量煤炭资源和电力的同时,全县因采煤造成3780.66公顷(56710亩)土地塌陷,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

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从80年代末开始,逐步加大塌陷区综合治理力度,共治理塌陷地2064.34公顷(30965亩),逐步改善了塌陷区生产生活条件,恢复了生态环境,解决了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用地。

目前,该县尚有已征508.45公顷(7627亩)、未征1207.87公顷(18118亩)共1716.32公顷(25745亩)采煤塌陷土地未治理利用,另外,由于采煤继续塌陷,我县每年仍将产生200公顷(3000亩)左右的塌陷地,存在着较大的治理利用空间。在当前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好近城镇塌陷地建设工业项目和工业集中区,有效解决企业项目用地问题,减少项目建设用地的报批程序和费用。对塌陷深度大于1.5米的塌陷地,项目治理投资大,新增耕地率低,可申报国家、省级项目投资治理。对于不便于项目建设的塌陷地,可申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发展旅游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偏远地区塌陷地,可着重安排土地复垦项目,以新增耕地为目的,以确保地区耕地占补平衡措施的落实,为经济建设项目提供补充耕地保障。

二、濉溪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主要措施

濉溪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切实营造治理氛围。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财政、计划、农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营造了采煤塌陷土地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科学选择治理模式。按照“立足科学、有效治本”的原则,以塌陷地复垦为突破口,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建则建,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对积水较浅的采煤

塌陷地,以优先发展农业为重点,通过工程措施削高补低、修复整平,并改善水利条件,复垦治理恢复耕种。而对常年有较深积水的塌陷区,则采取挖塘养鱼、种养结合、立体开发的治理措施。对部分近城镇不宜复垦为农用地的稳沉塌陷地进行整治,将其变更为建设用地。目前,已将濉溪镇30公顷(450亩)、刘桥镇34.67公顷(520亩)已征塌陷地整治为建设用地,为濉溪镇工业园区、刘桥镇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建设用地保障。通过将稳沉塌陷地变更为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降低了建设用地成本和土地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建设用地压力。

三是积极搭建治理平台。97年以来,我县申报并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10个,主要分布在百善、刘桥、濉溪、五沟等镇。治理规模1745.92公顷(26189亩),争取国家投资7075.08万元,新增耕地面积1132.96公顷(16994亩)、鱼塘490.36公顷(7355亩)。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为百善、徐楼、刘桥三个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项目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将于上半年申请国家验收。从2004年起,加大了申报市级投资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力度,实施了市级投资百善镇百善村、丁楼村塌陷地土地复垦、刘桥镇前吕楼村土地复垦和五沟镇大陈村搬迁村庄复垦4个项目,总治理面积141.16公顷(2117亩),新增耕地面积77.81公顷(1167亩),利用市级投资474.01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塌陷地复垦的新模式,引导煤矿企业开展塌陷地以复代征112.6公顷(1689亩),利用煤矿办理征地上交资金开展土地复垦,对未征塌陷地按照国家征用塌陷地规定足额补偿,塌陷地复垦后,将新增耕地与鱼塘无偿交给当地村民组织经营管理。

三、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补偿标准

因采煤塌陷我县大量压煤村庄需要搬迁,正在搬迁和拟定搬迁的村庄共计94个,镇区搬迁1个,涉及搬迁人口约64442人。其中2009年列入省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27个,搬迁人口16541人,2010年,我县列入省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43个(含2010年4月申请追加的3个自然庄),搬迁人口22180人,2011年计划搬迁17个村庄,搬迁人口9107人。

该县采煤塌陷村庄搬迁补偿2003年至2006年执行《淮北市采矿用地管理暂行规定》(淮政[2003]103号),该文件规定,村庄搬迁补偿给家庭的为每人补助迁建费4800元,主要用于家庭房屋及附属物的补偿;补偿给集体的部分按搬迁安置人口数每人补助675元,主要用于新村址内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和卫生等设施建设。2006年至2009年8月执行《关于修订淮北市采矿用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淮政秘[2006]112号),将搬迁补偿安置费用提高到每人10350元(补偿给家庭为每人9000元,补偿给集体为每人1350元)2009年8月至今执行《淮北市采矿塌陷村庄搬迁暂行办法》(淮政办〔2009〕51号),将搬迁补偿标准又作了进一步提高,搬迁安置人均补偿提高到15000元,新村公建、公益设施补偿提高到2550元,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00元。

四、存在问题

一是“谁塌陷、谁治理”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目前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基本都是由国家和省、市投资治理的,负有采煤塌陷地治理责任的煤矿企业没有完全履行治理义务,影响了塌陷地的治理。

二是地矿协调机制滞后。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手段,致使政府部门难以及时掌握采煤塌陷实际情况,难以实施事前监督。

三是治理资金不足。该县目前塌陷地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和省项目资金,难以满足治理要求,资金缺口大。

四是复垦整治后的耕地权属管理不清。采煤塌陷地在煤炭生产中形成,事先未作权属调整,均为事后处理,已复垦治理后的新增耕地,仍分给农民使用,权属管理不清,未能充分发挥集约利用效益。

五是补偿安置标准偏低。首先,塌陷地复垦补偿标准偏低。根据《淮北市土地复垦整理暂行办法》(淮政〔2003〕19号)规定,塌陷深度在1.5米以内(包括1.5米)且非常年积水的土地,由煤炭企业支付土地复垦(平整)费,交由集体土地所有者组织复垦(平整)。其中:深度在0.2至0.5米以内的,土地复垦(平整)费(含肥力补偿费)的支付标准为每平方米3至4.5元;深度在0.5至1米之间的,每平方米6至7元;深度在1至1.5米之间的,每平方米8至9元,而按照该标准进行复垦远远不够。其次,塌陷区村庄搬迁补偿标准低。虽说搬迁补偿标准得到了提高,但与市场比较仍达不到“拆一还一”的标准,与据实补偿还有一定得差距。同时,新的补偿标准出台后,原先已搬迁和正在搬迁的村庄如何增补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五、工作建议

(一)提高各项补偿标准和

1、提高采煤塌陷地复垦补偿标准。

2、提高群众收益补偿标准。

3、提高村庄搬迁补偿标准。

(二)积极探索复垦开发运作新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复垦开发专项资金使用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复垦开发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多渠道、多方筹集土地复垦开发资金,按照“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制订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激励措施,加强引导,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单位出资复垦。

(三)建章立制,以文件的规定性来督促煤矿企业履行应尽的责任

规范煤矿企业开采行为,坚决制止“未搬先塌”、“未征先采”、“未补强采”等不顾群众利益的做法,对企业和农民群众要公平。

万州局四条措施规范煤炭市场交易秩序

万州局针对部分煤炭生产和经销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将煤矸石、黑土打碎掺入原煤,或者将低质原煤与高质量原煤混合冒充高质原煤高价出售,严重扰乱了该区煤炭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和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的现状。结合本区实际,在全区开展以打击在原煤中掺杂使假和无照从事原煤经营等违章违法行为为重点的煤炭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做法是:

一、整治的范围和重点

此次整治的范围主要是该区所有煤炭经营企业和煤炭检测机构等相关行业。整治重点:一是在原煤中掺杂使假的行为;二是严格审查各类煤炭经营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件;三是对未依法取得煤炭经营资格和工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煤炭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依法查处;四是依法规范煤炭市场,取缔以赢利为目的,非法设立的各种储煤场、售煤场以及其他违规违法经营行为。

二、整治的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区局各业务科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必须强化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人员调配及后勤保障,给直属分局提供政策支撑和工作支持。辖区各工商所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整治配合,切实保障此次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煤炭经营主体的自觉依法经营的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整治行动的宣传,营造打击原煤掺杂使假等违法经营行为查处取缔的高压态势。并主动深入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谋求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对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对那些长期从事违法经营,严重损害用煤单位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其他严重扰乱煤炭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必须予以依法查处,必要时可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吊销其相关证照,同时给予媒体曝光,从而增强其守法经营的意识。三是谋求政府支持、搞好市场规划,着力培育好万州煤炭交易专业市场。此次整治行动要坚持监管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按照万州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在万州长江段下游选择适当的地方,建立万州煤炭交易专业市场,消除对万州城市及长江水源的污染,减轻当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压力。四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万州煤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打击与扶持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煤炭行业自律机制和煤炭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引导煤炭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通过整治,逐渐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市场巡查、信用分类、投诉举报、分片监管等长效监管机制,从而推动万州煤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万州局供稿)

本报讯(记者雷永福)全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战役已经打响一个半月了,目前规范整治的进度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企业对整治工作有什么看法?带着这些问题,昨日,市长张作理,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汉成召集市检察院、法院、环保、税务、土地、工信等十几个部门负责人,专门到平罗县听取平罗县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张作理强调,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关系到石嘴山的发展环境,关系到经济秩序,各县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促进煤炭市场规范发展。

座谈中,平罗县政府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工作汇报和表态发言。

张作理对平罗县以及各部门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石嘴山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着力推动产业转型、民生转型、环境转型,必须从推动石嘴山可持

续发展的高度着力改善环境。规范发展煤炭市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切实改善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县区、各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讲技巧,讲方法,确保一次性投入、永久见效,让这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

张作理强调,规范发展煤炭市场有两大重点,一是整治环境,二是规范税收。各县区、各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政策鼓励和典型引导,坚持分类指导,倒排工期,时间与任务同步,循序渐进地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要细化步骤,进一步细化规划目标,强化依法动员,多出思路鼓励支持先行县区和企业发挥带头作用;要切实打好建仓、查处后台、曝光、依法处置四场阶段性战役,确保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工作见实效。12月中旬要对全市煤炭市场整治工作进行现场观摩、督办,检查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也检验干部是否敢于冲锋、敢于碰硬,能否拿下急难险重工作。

座谈会上,鹏炜煤业、晟晏煤业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已积极响应全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工作,正在着手推进储煤仓建设。张作理充分肯定了各企业积极推进储煤仓建设的积极态度和做法。他指出,作为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承担社会责任、生态责任。推进煤炭市场整治工作,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各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推进储煤仓建设及煤炭市场整治相关工作,为改善环境、推进石嘴山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xx市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基地之一,煤炭是我市的支柱产业,素有“煤城”之称。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供需两旺,煤炭供不应求,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掺杂使假、牟取暴利,使xx煤炭面临着严重的“信誉危机”。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书记xxx、副省长xx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煤炭市场的正常秩序。为认真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煤炭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查处煤炭掺杂使假行为,按照省局部署和要求,我局于_月__日起集中力量,周密部署,突出三个重点,采取七项措施,对煤炭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煤炭经营主体共计___户,其中:储煤场__户,煤站_户,煤矿___户,煤运公司_户。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人员____人次,车辆___辆次,检查煤炭经营企业___户次,查扣煤矸石____吨,没收非法集煤___吨,取缔非法集煤点__个,立案___起,结案___起,收缴罚没款___、____万元,收缴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营业执照__户。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周密规划,精心组织近年来,我们对煤炭市场的整顿一直没有放松,对此类违法行为先后进行了查处,今年_月初全系统召开的____年消保工作会议上,市局领导就此项工……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市煤炭洗选行业专项整治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市场调节,优胜劣汰。对供煤无保障、生产能耗高、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的企业,根据市场调节等办法,使其退出洗选行业。

(三)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不具备合法生产条件和手续的洗选企业,一律关停淘汰;对达到基本条件,但手续、设施不完善的,限期整改并完善相关手续和设施。

(四)关小扶大,做大做强。鼓励大型洗选企业兼并、收购小洗选企业。以技术、管理和装备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主体,通过充分整合,逐步形成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并达到专项整治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

(五)严格准入,提升工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安全“三同时”制度,按照《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446-2008),鼓励采用重介及以上洗选工艺,限期逐步淘汰浮选、跳台、风选等洗选工艺。

三、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可洗煤炭和市外调入可洗煤总量,按照达州市煤炭洗选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实现总量适中、布局合理、环保达标,确保全市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及其他工业用煤和民用煤需求。到“十二五”末,全市洗选企业总数不得超过30家,其中达县8家、大竹县6家、宣汉县5家、开江县2家、万源市2家、渠县1家、通川区1家,达竹煤电集团公司3家(石板、渡市、中山洗选厂),市属企业2家(恒成能源集团公司炉坪洗选厂、开江翰田坝煤矿洗选厂)。

四、整顿对象

(一)未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合法审批手续,无证照擅自开工建设和生产、销售的煤炭洗选企业;

(二)各项建设施工和生产经营手续不齐全,限期不能完善相关手续、达到整治规范要求的煤炭洗选企业;

(三)破坏区域生态环境,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或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煤炭洗选企业;

(四)规模较小、污染严重、环保设施简陋,环保、安全未达标,且限期未达到整治规范要求的煤炭洗选企业;

(五)没有或缺乏煤炭资源供给,或布局不符合县(市、区)洗选行业布局的煤炭洗选企业;

(六)建设规模和实际产能小于30万吨/年的煤炭洗选企业;

(七)采用浮选、跳台、风选等洗选工艺或使用国家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或产品生产的煤炭洗选企业;

(八)位于依法设立的饮用水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以及不符合城乡规划的煤炭洗选企业。

五、整治步骤

全市煤炭洗选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整治规范要求。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负责本辖区内煤炭洗选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对煤炭洗选行业进行摸底调查,开展甄别评估,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整治原则、目标任务和整顿对象,结合实际,制定上报本县(市、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保留、整治和取缔关闭企业名单,做好组织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拟关闭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关停并转等专项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市煤炭洗选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逐县(市、区)、逐企业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宣传。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宣传专项整治工作的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及时报道好做法、好经验,曝光典型违法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煤炭洗选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负全面责任。要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派出专人逐乡逐厂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限期完成任务。

(三)做好关停善后工作。对取缔和关闭的企业,有关机构要及时依法注销或吊销相关

证照,及时拆除相关生产设备,清除原料,填平场地,恢复地表植被,达到复垦或其他利用要求。

(四)严格源头把关。所有煤炭洗选项目一律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查(其中:技改项目由经信部门立项审批,新建项目由发改部门立项审批)。新上煤炭洗选项目必须符合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安全、环保、能耗规定并采用重介洗选工艺和技术标准,规模不小于60万吨/年,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予备案、核准。2012年12月31日前,暂停审批新上煤炭洗选项目。

(五)强化环境管理。所有煤炭洗选企业,必须全部实现水闭路循环、达到节能减排工艺、煤矸石等副产品有可行利用措施、噪声达标排放,厂区建设按标准配套完善防扬尘、防渗漏、防溢流“三防”措施,并实现厂区绿化美化。

(六)密切部门配合。各部门要在同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工作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抓好工作落实。

兴仁构建和谐矿区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

作者:桑维亮(县委书记) 发布时间:2008-11-05 来源:兴仁县新闻中心点击:61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兴仁县煤炭产业逐渐壮大,2007年产量达到300余万吨,税费1.7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3.0198亿元的55%;2008年元至9月,完成煤炭产量307万吨,实现税费1.82亿元,煤炭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但在煤炭开发的同时也伴生了地表水下陷、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矿渣堆积、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矿区群众利益受损,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频发,多次发生群众围攻煤矿、阻止生产、毁坏设施等事件,严重影响了矿区稳定。矿业秩序不断规范,非法开采行为得到控制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烧火煤问题带来困难,矿区农民世世代代挖煤烧,规范后农民不能私自挖煤,煤价又高,农民情绪大,经常为烧火煤问题与煤矿发生冲突和矛盾。矿区的稳定工作压力大,一度成为全省关注的重点。2007年以来,兴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四大家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成果谁来享受?”这一主题开展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决定把维护矿区稳定,构建和谐矿区作为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强化党委、政府主导地位和作用,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强化二个载体,坚持三个原则,实施四个打击,建立五种机制”的工作思路,取得“六个”突破,积极稳妥地解决矿区矛盾,对构建和谐矿区作了有益探索。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主题”。煤炭产业作为兴仁县重要经济支柱,不发展是不行的;但不解决好由此给人民群众造成损失和伤害,人民群众是不答应的;怎样实现既要发展,又要和谐稳定,是摆在县委和政府面前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首先要明确执政理念,解决好“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相关领导,始终找不到出路,思想也无法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下子指明了方向,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矿区,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分阶段逐步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一是矿群矛盾调处阶段。2007年元月,成立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县人大、县政协参与,24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矿群矛盾协调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对各种矛盾全面梳理,多次召开县委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构建和谐矿区

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建驻矿区工作组,深入开展矛盾调处工作。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已调处矿群矛盾450多起,矿区社会秩序保持动态稳定。二是构建和谐矿区阶段。随着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县委、县政府在巩固矿群矛盾调处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县四大家班子成员、产煤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兴仁县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矿区座谈会”,明确构建和谐矿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解决矿群矛盾,把矿区建设成为平安矿区、科技矿区、致富矿区、绿色矿区、文明矿区,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实现群众、企业、政府三者利益的统一。

(二)强化“二个载体”。一是以强化矿区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出台了《关于加快矿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矿区的决定》,把全县23个涉煤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计划投入3亿元左右资金,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用3年时间,全部建成具有矿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尽最大限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提高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为矿区和谐提供组织保证。从2007年起连续5年每年投入40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向矿区倾斜,发挥村级基层组织作用。以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两个载体”作用,着力化解矛盾,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注重资源环境保护,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加大投入,实现生产环保达标,防止因开采破坏环境给群众造成损害。依法关停破坏生态严重的黄金氧化矿、硫铁矿、腐殖酸、重晶石、铝钒土等五种资源开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煤炭、黄金产业。二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公平、公正、合理解决矛盾和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实施“四个打击”。一是对非法盗采、私挖滥采坚决给予打击,成立国土资源综合执法大队,督促和协助乡镇对非法煤窑进行集中整治,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进行地毯式搜索,发现一起炸封一起。二是对矿区黑恶势力和不法分子干扰煤矿企业生产、运输经营秩序的坚决给予打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三是对煤矿企业只求效益、不顾安全,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企业法人代表责任,构成犯罪的坚决给予打击;四是对干部职工入股办矿、参与煤炭经营坚决给予打击,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五)建立“五种机制”。一是建立“矿灾基金”机制。引导合法煤矿业主成立煤炭协会,由煤炭协会收取“矿灾基金”(协会委托县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局以每吨5元的标准收取),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的原则管理使用。“矿灾基金”解决了矿群矛盾调处中无责任主体的灾害赔偿资金来源问题。二是建立地方回报金机制。由政府引导煤矿树立“办一个企业,富一方群众”的意识,从每吨煤中提取1元钱作为回报金,回报当地群众,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让群众在资源开发中得到实惠。三是建立矿山促进会机制。矿山促进会成员由村民代表与村常务干部、企业代表三方组成,在此基础上明确常务理事,负责协调解决企业与群众的矛盾问题。同时,涉煤村增设1名常务干部,企业增设1名和谐副矿长,专门从事矿群矛盾调处工作,搭建政府、企业与群众多渠道的沟通平台。四是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参照现行交通、城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等标准和有关政策,分类别制定土地征用,农田污染、毁坏及改种,房屋损坏赔偿、拆迁安置,人畜饮水和生活用煤等补偿标准。同时规定,赔偿金额在50万元以内的,由煤矿企业承担,50万元以上的,超出部分由矿灾

基金和煤炭企业各出资50%赔偿,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避免群众过高要求和企业抬高或压低补偿标准诱发次生矛盾,切实解决矿区突出矛盾。五是建立健全群众就业新机制。成立培训中心,承担矿区农民工的培训任务,培训合格后推荐到企业就业,最大限度地增加矿区农民收入。合法矿井除特种作业外,要求逐渐吸收本地农民工,三年后当地农民工使用率逐步达到80%。这一系列制度的健全完善,使我县和谐矿区建设在资金筹集与投入、矿区群众就业、矿群矛盾调处、群众利益补偿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在资金筹措渠道上取得突破。一是矿灾基金运行正常。设立矿灾基金后,2007年累计收取基金920万元,预计2008年可收取2000万元,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壮大,这笔基金将不断滚动发展,到“十一五”期末煤炭产量达到1000万吨后,每年可固定收取5000万元,除总体上实现收支平衡外,其余资金全部用于矿区建设,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相关项目资金打捆使用。2007年以来,各种生态项目资金、农村扶贫资金逐渐向矿区倾斜,共计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用于矿区生态治理、人畜饮水、通村通组公路等。三是企业回报当地群众资金,全县煤矿企业无偿投入矿区群众道路、学校等方面的资金约2000余万元。四是按标准足额收取矿山生态调节基资金,对资金进行整合,捆绑调节使用。由于资金来源有了保障,先采取政府贴息等方式,从银行贷款进行投入,为解决矿区矛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在解决历史遗留矛盾上取得突破。已投入资金近2.22亿元,初步解决了地质灾害、人畜饮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一是投入1.8亿元在县城高标准建设移民新村,对四联乡三村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466户、2350人进行移民安置;投入126万元对下山镇海马村34户村民全部进行搬迁;由煤矿企业对房屋受损,构不成搬迁的群众给予补偿,全县就近就地移民搬迁151户,共补偿资金604万元。二是投入1910万元解决矿区13个村共8000户近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落实矿灾减产、减收、绝收补偿资金300余万元。三是农户房屋在采煤片区范围内的,由煤矿企业每年无偿供应每户村民4—5吨原煤,对矿区周边群众按坑口价或成本价收取,矿区以外的困难群众生活用煤由煤调基金给予补助,这些措施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问题,2007年共发放煤调基金470万元。对烤烟用煤按照烤烟交售量采取现金直补方式解决。据统计,我县每年优惠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供应户数达4567户20393人,折合优惠资金600余万元。四是委托专业机构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鉴定,确定了72个地质监测点,落实专人实施24小时监控。五是投入200余万元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映能力。由于矿区现阶段主要遗留矛盾得到逐步解决,群众上访案、群体性事件大幅减少,矿区趋于动态稳定。

(三)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突破。一是矿区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先后启动了矿区13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已投入400余万元对潘家庄王家寨等5个村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投资70多万元改造炉灶3000户,整合改厕资金新建沼气池40余口;全县矿区新农村建设拟建第二期工程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之中。二是规划建设矿区道路,逐步对矿区进行油路改造,与西北经济环线、兴仁至晴隆、普安等线衔接,构建矿区立体交通网络。目前,投资600余万元改造了部分矿区油路。三是矿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县矿山企业污染治理已投入资金7000万元以上,建成了矿渣处理尾矿库、废气除尘、烟气洗涤、生活废水处理等设施。矿区水源枯竭问题基本等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在矿区群众同步发展上取得突破。一是矿区农民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8年以来,全县共培训煤矿一般作业人员1110人,煤矿特种作业165人,矿长、副矿长96人,技业管理人员98人。全县合法煤矿本县农民工达1600余人,年收入可达8000多万元。二是与矿方协调,矿区群众参与运输的车辆达到1000余辆,每年收入可达7500万元以上。三是企业生活消费带动了矿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仅蔬菜消费一项就可为当地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矿区畜产品基本不外运。以上三项收入已成为矿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矿区群众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向工业、运输业、特色种植业转变。据统计,由煤炭开采带动农民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2005年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00元左右,2007年达到2800元以上,预计2008年可达3200元以上。矿区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5%的农户住上了平房,改变了过去守着资源过贫穷日子的状况。在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矿区群众得到同步发展。

(五)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突破。一是抓好矿区基层组织建设,使矿区内的每个村活动场所均达到90平方米以上。建立乡镇党委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党建、企业支部与村支部、企业党员与村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营造矿区企业、群众共建和谐氛围。二是23个涉煤村全部增设1名常务干部,煤矿企业均增设了和谐副矿长,建立健全重大情况报告、矛盾预测排查机制、处理群体性事件预案制度,强化村级组织的作用。三是通过民主选举,现共成立7个和谐矿区促进会(理事会),共有会员92人。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作用,矿区农村基层组织基本能够把一般性矛盾化解在基层。

(六)在煤炭产业化转型上取得新突破。由于矿群矛盾的逐步解决,矿区社会秩序保持动态稳定,煤炭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到2011年可实现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取得突破,完成了煤化工、加工工业、重工业等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前期规划,煤化工项目已列入《贵州省普兴矿区煤电化一体化规划》;巴铃煤化工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480万吨洗煤厂、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120万吨甲醇厂、50万吨电石厂等煤化工、盐化工项目正在加紧规划申报,90万吨焦化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复,煤炭逐渐向产业化转型。

三、主要经验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前提。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和利益就能得到保障,人民群众就会支持和拥护,否则,人民群众就不答应。

(二)理顺县、乡两级职能是保障。矛盾调处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县委切实加强领导,强化主导作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乡、村各级职责,建立健全了整体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矿山促进会,强化群众和企业沟通机制。建立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提前介入、苗头控制、排查调处到位,强化“零距离”接触。在工作开展之初,矿区矛盾特别突出、集中,县委、县政府选派32名优秀干部、后备干部组建工作队进驻矿区,协助乡镇、村开展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及时有效地调处矛盾。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类历史沉积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建立健全各类矿群矛盾调处机制,在矿区生产经营、社会秩序保持动态稳定的情况下,撤回驻矿工作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矿群矛盾调处工作交由乡镇负责;县成立和谐办公室,统筹协调乡镇、部门矿群矛盾调处工作,矿群矛盾调处工作由

“县级主导型”向乡镇“属地管理型”转变。

(三)把握规律解决问题是关键。矿群矛盾的发生,具有历史性、县域化等规律,须立足本县实际,准确定位,从县域空间入手来谋划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在本县范围内获取、组织和配置化解矛盾的经济、人力资源,选准突破口,着力提高调处水平。通过对矛盾的全面梳理,明确政府、企业责任,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着力解决污染赔偿、地质灾害造成的移民搬迁和赔偿、环境治理、人畜饮水等问题,及时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两个”载体作用,推进群众与企业和谐相处,同步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各类显性和隐性矛盾。要加强预警预测,经常排查不安定因素,捕捉信息,畅通信息渠道,预谋良策,做到超前工作,尽快化解和消除矛盾,不使其形成气候,工作就会主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四)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有效管理是根本。从解决矿群矛盾开始以来,县委、县政府就不断探索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逐步的摸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了五种解决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各类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和处理,进入常态化。

(五)依法行政是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充分宣传党的政策法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企业的思想工作,切实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把握政策“底线”,把问题纳入政策法规框架下秉公处理,不顾此失彼,并尽可能一次性处理到位,不留尾巴。对无理起闹并产生不良影响的,采取必要措施,依法处置,维护好矿山经济社会秩序。

(六)统筹、维护和实现各方利益是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行为对矿区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损害,利益冲突诱发各类矛盾,阻碍群众、企业同步发展。统筹、维护和实现各方利益,促进同步发展,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一方面,抑制企业的不合法、不合理行为,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引导企业树立回报当地群众的意识,优惠群众就业,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支持,带动群众发展。另一方面,依托矿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矿区经济,增加收入。通过调和两方面的利益,使群众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群众与企业利益共享,同步和谐发展,和谐成为矿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成为矿区群众和企业的共同心愿。

(一)以治脏为重点,打造干净城市面貌

重点强化城区主要街路、广场、绿地、出入城口、城乡结合部的清扫保洁和垃圾管理。在上冻前集中对城区内街路、出入城口、城乡结合部、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垃圾堆、残土堆进行一次彻底清除,达到无土堆、无垃圾、路面净、边沟净、路边净、树池净、墙根净、边石净。要做到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有机衔接,对街路实行清扫保洁分级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推进“门前四包”管理,充分发挥群众管理的作用。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的标准文明施工,工地实行实体围挡,工地出入口实行绿化铺装,严厉打击残土清运车辆抛、冒、滴、漏的行为,实行密闭运输,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防止对街路造成二次污染。推进中心城区垃圾不落地,非中心区域配备垃圾收集容器。

(二)以治乱为重点,净化城市空间环境

重点整顿广告牌匾、占道设施、街面秩序、市场秩序,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1、整治广告牌匾

对巴彦镇内五条直路、内环路、各出城口的广告牌匾进行整治和规范。全部拆除破坏城市天际线、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楼顶户外广告;依附历史建筑的各类户外广告设施;违规设置在道路、绿地及各类公共设施的落地灯箱广告、大版面发布商品菜单和经营项目的牌匾标识和一店多匾;悬挑式灯箱(旗、幌);整治规范党政机关、维修整饰蒙尘、破损、缺字和线缆脱落的户外广告和牌匾设施。同时,加强广告规划管理,根据区域功能,设立广告禁设区、限制区、准设区等不同管理区域,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审批手续。

2、整治占道设施

对巴彦镇各类公共设施及占道设施进行规范整治。

(1)清理整顿各类占道设施。清理整顿占道搭建的各类铁皮房、板塑房以及占用人行道的车载房、棚架、固定摊床等违章占道设施;清理整顿未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设置的踏步、门斗、雨搭杆体、桩、链和有人值守电话亭、商亭、路牌、IC磁卡电话亭等占道设施。

(2)清理规范占道市场摊区。对育新校周边、西郊公园、西牌楼、客运站等自发形成的市场摊区进行整合规范,取缔东直路及其两侧的占道经营的烧烤棚、各种摊贩,蔬菜和水果摊床一律进入商都院内和迎宾路北段经营。取缔商都南北侧所有摊贩,设为停车场。加强市场摊区管理,在城区划定禁设区域,控制总量,明确卫生保洁标准,按照行商入市、坐商归店的总体要求,采取规范疏导和清理取缔相结合的措施,疏导流动、无照商贩进入市场摊区合法经营,实施“退路进厅”,取缔所有店外经营行为。通过试点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通过监管包干落实管理责任,采取不达标就撤销摊区等硬性措施进行规范整顿,确保我县市场摊区达到设置规范、全程保洁、按时开闭、设施规整、经营守规、消除污染、环境整洁的标准。

3、整治街面秩序和交通秩序

清理取缔占用人行道停放车辆;清理整顿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摆乱设、乱贴乱画等“八乱”行为。严禁沿街叫卖、商家高音促销及施工扰民行为,禁止车辆在市区内鸣高音喇叭。主城区禁止畜力、大型货车、超载超限车辆通行和停放。取缔机动车道、人行道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特别是要加强新建设的沥青路面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残土运输车辆的管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严厉打击车辆抛撒和带土行为。公交车及线车要按线行驶、按站停靠。

4、整顿市场秩序

(1)整顿煤炭市场秩序。在城区内经营煤炭的业户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和足够大经营场地,禁止不加实体围挡经营。将城区内主路两侧不够煤炭经营规模的网点,一律依法迁至主城区以外经营。

(2)整顿农贸市场秩序。所有农贸经营业户全部将商品移回室内经营,不准在店门前摆放。取缔经营搭建的各类临时设施,无固定地点经营的业户全部集中到商都院内经营。

(3)整顿建材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和规范建材市场秩序,依据巴彦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巴彦镇内的建材商店一律进入专业市场进行统一经营。由综治办牵头,工商、建设、公安、环保等部门参加,对巴彦镇内的建材装潢材料商店(包括整体厨柜、推拉门、工艺玻璃、水暖洁具商店等)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全部进入专业市场。今后,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办理建材商店行政许可或年检等行政审批手续时,必须符合巴彦镇城镇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对于不符合城镇发展规划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和年检。

(三)严格管理,依法打击损毁公益设施行为

保护城市公共设施,禁止破坏损毁公益设施的行为,对于破坏、损坏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城市供排水及供热设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城市其他公共设施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摸底阶段(10月14日前)

制定全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确定整治任务和整治标准,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组织召开全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和动员大会的安排部署,制定本区域、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15日—12月30日)

各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步骤、分阶段认真抓好落实。县整治领导小组加强督促检查,做好阶段性考核工作。具体工作及推进时间见附表。

(三)验收总结阶段(12月末)

县检查验收小组按照工作标准,采取分阶段验收方式,对全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2010年12月末,召开全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做法,表彰先进典型,引领城市容貌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辛敏超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各单位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建设局副局长王新兼任。各部门要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实施方案,对各自承担的整治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各责任部门也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处理整治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强力推进整治工作。在集中整治阶段中,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抢抓整治进度;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坚持标准,严格把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监督力度,成立督导检查组,建立定期检查、定期公示、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公布集中整治的进展情况。要加大考核力度,把此次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于在工作中敷衍塞责、不服从指挥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将实行行政问责。

(四)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并重的原则,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章,根据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不服从管理的行为要扣压、没收物品,对谩骂、殴打执法人员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立案侦查执行的案件要从速从快办理,确保管理工作的实效。在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日常管护单位,明确管护责任,制定和细化管理标准,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市容环境考核工作,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保持城市环境长久整洁有序,促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报道,新闻宣传和广播电视部门要全程跟踪报道整治行动,及时通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引导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形成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整治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

一、我市清理整顿煤炭市场情况

我市的煤炭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从2003年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积极组织落实。期间,各有关部门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通过采取提高煤炭经营准入门槛、彻底清理市区及公路主干道两侧的煤场、加快建设新规划的煤炭市场等措施,完成清理煤场200多家,全市非法煤场基本清理完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实现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搬迁企业要支付搬迁费用,所在乡镇担心税源流失,有不愿搬迁的倾向。二是开办中小型煤场成本低,有些企业因缺乏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清理结束后,由于煤台、房屋等设施没有拆除,场地没有恢复原貌,非法煤场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很大。三是新规划的煤炭市场建设进度缓慢,加之组织机构和煤场管理体制不顺,配套设施达不到环保要求,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如按照规划,物资局的煤海物流煤炭市场应建成全封闭煤场,九原兴胜的西源煤炭市场应建成半地下煤场,但历经两年,仍未建成。四是铁路部门所属的煤炭发运货场治理不到位,清理难度大。

二、几点建议

带着上述这些问题,我们赴外地进行了学习考察。下面,对照山西省开展清理非法储(售)煤场整治工作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清理整顿领导责任追究制。在考察中了解到,山西省开展清理非法

储(售)煤场整治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初,山西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煤场整治工作的通知,成立领导小组,省经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各市、县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在准入门槛和标准上明确规定储(售)煤场的设立,必须经省经委批准;储运量要达到50万吨以上。同时明确市县政府是清理取缔非法储(售)煤场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是这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整治期间因检查和督促不力,导致工作未取得预期效果的,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照外地经验,我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也应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清理整顿责任主体,确定责任人;对清理整顿期间检查督促不力的,要追究责任。(二)加强监管,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山西省要求各市县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把集中清理整治行动与日常的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制度;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打击非法储(售)煤场的强大声势,巩固了专项整治的成果。在这方面,建议我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抓好督促检查,建立清理整治长效机制,防止非法煤场死灰复燃。

(三)加快新煤场建设,配备环保设施。在清理整顿中,要正确处理好堵与疏、清理与建设的关系,既要清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煤场,也要加快新煤场的建设。据了解,太原市的清理整治工作1月份开始,4月底全部完成,原先的700个大小煤场被整合为7家大煤场,并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全部安装了环保设施,实现了储(售)煤场全封闭经营。如铭鑫源煤业公司安装了13米高的防风抑尘网以及喷淋设施和洒水车,并将运输车辆全部改造为全封闭。大同市的情况与此类似,昊盛煤业公司投资100万将占地90亩的煤场安装了围挡,防尘效果很好。因此建议对新规划煤场建设要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组织,落实资金,加强督查,明确时限要求,为搬迁的煤炭经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全部安装防风抑尘和洒水喷淋等设施,逐步实现煤场封闭经营。

(四)加快铁路煤炭货场的清理整顿进度。太原市按照“合理规划、综合整治、控制污染、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市区内煤(焦)炭发运站点进行了数量整合和环境整治,去年将51个发运站整合为20个,今年进一步整合为10个大型集运站,各站点采取硬化站台、增加喷淋设施、周边砌筑高围墙、栽种树木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煤尘污染。对此,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协调沟通,应该彻底清理的货场要尽快关停;准备保留的货场也要尽快拿出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资金,开工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五)认真落实新的煤炭市场发展规划。为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解决煤场污染问题,今年4月,我市制订了新的《包头市煤炭市场发展规划》。规划坚持控制城区、发展城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方便流通、服务企业和总量控制、扶大限小四条原则,提高了煤炭市场和铁路煤炭储运货场的建设标准。预计到2010年,我市将在城市规划区外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环保要求的5个煤炭市场和8个铁路煤炭储运货场,煤炭运销总量将达1.1亿吨。这个规划是今后几年保障我市煤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此,建议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规划的实施,切实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采煤塌陷区治理规划,编制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计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合理压占,经济合理、避免重搬”的原则,对塌陷区村庄实施搬迁与整合。村庄搬迁整合所使用的农用地指标,原则上通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方式解决,塌陷区旧村庄土地由县(区)政府负责在2年内完成复垦并通过省验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村庄搬迁整合涉及跨村民组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采取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交换或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解决,做到产权明晰、用地规范。 (三)征转有别,依法赔偿。

淮南可持续发展工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移民

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可持续发展工程采煤塌陷区综 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 一、项目简介 淮南市政府正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进行九大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覆盖九大采煤塌陷区9.3 km 2的面积,由三个子项目组成:(1)环境修复和水系治理;(2)基础设施改善和项目区域开发利用;(3)项目管理和技术援助。项目不仅要改善项目区的环境,而且还要通过土地的合理开发造福当地居民,计划实施的时间是从2015年到2020年. 二、移民政策框架的基础 采煤区的沉降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受地面沉降影响的住户在近十年中都已经陆陆续续迁出该区域。但仍有少数不符合安置条件的住户留居下来:1)有些住户不在沉陷区内;2)不符合安置条件,如流动人口、无证自建房、不是淮南市户口等;3)已经安置了但不愿拆迁原来的住房,如,安置对象是父母(矿业集团的老职工),但子女不是,他们把安置房给子女了,自己就不搬了。这些留居人口主要集中在崇文村、矿北村和矿南村等居民点(见表1)。 表1 采煤沉陷区内留居人口分布及数量 这些居民都有在5年内搬走的可能。现行的移民安置行动计划仅仅覆盖受项目活动直接影响的2768亩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6户26人将要搬迁(上表中的站前居民点)。剩下面积(11182亩)的1902人,如果他们要在项目实施阶段搬迁,就要按照本安置政策框架执行。本政策框架定义了移民安置的原则和目标、相关指引、权利、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补偿和恢复方式、公众参RP1707 v2

与的特点、以及抱怨申述的程序,这些将用于指导补偿、安置和恢复活动。 三. 目标和原则 目标:本政策框架的目的是确定减缓移民安置影响的原则,阐明组织安排,包括补偿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PAPs)的土地和财产损失,由搬迁和安置引致的生计变化,以及帮助他们搬迁和恢复。由于移民安置常常影响(经济上、政策上和社会上)最脆弱和边缘化的群体,因此,本政策框架将尤为关注搬迁对这些群体的影响,如贫困人员、无地农民、老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或残疾人。每一项措施都尽量避免和减少征地拆迁。 主要原则:本移民安置政策框架遵循世界银行业务手册中的OP4.12部分概述的原则,主要有下面几点: (a)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征地拆迁。如果征地不可避免,项目应有专门措施减少对移民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脆弱群体; (b) 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都将得到赔偿、安置和恢复,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和生产能力,或至少能恢复到项目前的水平; (c) 在项目区内居住、耕种、或拥有资产的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都有资格为他们的财产损失和收入恢复获得赔偿和帮助。如果损失的资产没有认可的合法权力,也不能取消这些人获得赔偿、恢复和安置的资格; (d) 提供的恢复措施包括:1)以全额重置价赔偿住房和其它基础设施;2)征地补偿;3)搬迁补助费和过渡安置费;4)以市场价赔偿作物、树木和其他农产品;5)恢复生计的其它资源和相应措施; (e) 有土安置是首选,但在下列情况下,货币安置可以替代有土安置:1)在项目区附近无法提供土地;2)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愿意接受以全额重置价计算的货币补偿;3)货币补偿配有相应的恢复措施,这些措施与项目收益一起能使收入至少恢复到项目前的水平。 (f) 安置计划必须与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协商并得到同意后才能实施; (g) 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拥有或管理的资源,如果以公产的目的而被征收或强制性地限制使用,都应该有措施减缓负面影响,以确保这些人能够持续使用同等资源。 四. 土地征收及移民安置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指导移民安置计划和实施的法律框架应以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政策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 治理措施探讨 姬婧12 刘富齐3张登明2 (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159; 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开发系河南平顶山467001; 3.平顶山市湛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及治理现状,依据区位原理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复垦;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0959(2006)07-0069-03 0引言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也日益扩大,不仅给当地的地面建筑及耕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建设的发展。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各类生产用地,维护生态资源的平衡。由于塌陷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复垦方法也各不相同,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垦区内各种资源优势,达到理想的复垦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用合理的复垦方法,以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状况及治理现状,并对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 平顶山市区采煤概况及采煤塌陷地现状 1.1 采煤概况 平顶山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平顶山煤田具有煤层多,煤层厚、煤质好、煤种齐全、分布稳定的特点。平顶山市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腹部,辖区内分布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12座,年生产原煤3000万t,地方小煤矿72座,年生产原煤1000万t。从1955年建矿,到2004年已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t,本区的煤炭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采煤塌陷地现状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矿50多年来,本区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能源和原材料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导致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椐调查,平顶山市区因煤炭的开采造成的塌陷区东西绵延约30km,南北宽约8km,采煤塌陷土地的地貌多呈碟形洼地或槽形洼地,塌陷深度从边缘向中心部逐渐加深,最深处一般为采出煤层厚度的60%~70%。目前,采煤塌陷土地总面积约67.877km2,其中稳定塌陷土地12km2,平均塌陷深度2~4m,积水面积约4.28km2,其中积水深度1~3m占积水面积的80%。共涉及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的3个乡镇41个行政村近万户农户,塌陷破坏耕地36.667km2,50%的耕地都会大幅度减产或绝产。塌陷还造成农村居民住房变形或倒塌,需搬迁21个村组近2000户村民。塌陷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 塌陷地分布状况表单位:km2 2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 1990年以来,在平顶山市市政府及平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投入500万以上的资金用于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整治工作。对塌陷区的复垦治理主要实施“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治理措施。“一疏”即挖沟开渠,建设主、支渠配套工程,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系统,疏排塌陷区内积水;“二平”即对已排除积水的塌陷地,采用平整和梯田平整的办法,复垦还耕,“三改造”即对疏排无法排除积水的塌陷坑,采取“就地取土建鱼塘、垫高土地造菜田”的方法进行改造,规划出常年积水区开挖鱼塘,将弃土垫低洼地进行造菜田,拉矸石围塘铺路和修垫简易公路,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殖、种植的生态工程系统。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建则建”的原则,建立了水域养殖型、林果种植型、基地建筑型、疏排水复耕型、景点娱乐型、三产用地型等六种土地利用名称合计 稳定塌陷地不稳定 塌陷地 小计常年积水无积水 东高皇乡29.324 5.334 3.032 2.302 23.990 焦店镇32.065 6.301 1.249 5.051 25.765 滍阳镇 6.487 0.155 0 0.155 6.332 总计67.876 11.790 4.281 7.508 56.087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安徽鸿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 安徽鸿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元月

目录 一、总体思路 二、各种有利因素分析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 四、项目区位选择分析 五、项目实施具体方案 六、项目建设具体目标 七、项目建设具体内容 八、项目估算或资金筹措 九、项目建设进度 十、项目组织管理 十一、项目效益分析

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两淮地区某某镇作为能源重镇,随着煤矿的开采,塌陷面积逐年扩大。 使农民逐渐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资料,已搬迁和即将搬迁的村庄己达12个,涉及人口近3万人。而且矿区塌陷土地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其大面积良田沦为水域、沼泽、滩涂、坑洼地,植被生长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面粗放养殖效益低,坡地废弃严重,地下水污染严重,整个塌陷区农业产生率极低,塌陷区农民逐渐贫困化,政府补贴压力增大,工业料逐渐匮乏,严重影响了矿工农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资源性城市(镇)的可持续发展采煤塌陷地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是当前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同时,采煤塌陷地也给政府和企业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采煤塌陷地是客观存在的,改变目前粗放式的开发模式,采用更为科学分理的综合利用措施,加快土地功能置换,可为政府和企业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途径。塌陷区原为农业耕地,土壤熟化层较厚,土质适合农作物的发育生长,因此,采煤塌陷地不仅可以治理,而且可以开发。因此,综合整治煤矿塌陷区,使塌陷区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恢复和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子孙后代生活出路必然选择,

采煤塌陷区整治与生态修复初探_以_省略_湖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为例_叶东疆

第11卷 第9期 中 国 水 运 Vol.11 No.9 2011年 9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11 收稿日期:2011-06-23 作者简介:叶东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占幸梅,杭州元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采煤塌陷区整治与生态修复初探 ——以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为例 叶东疆1 ,占幸梅2 (1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2杭州元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文中以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为例,对采煤塌陷区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湿地公园;潘安湖;塌陷地;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9-0242-02 一、潘安湖湿地的建设现状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地表发生的严重的塌陷 这些塌陷地一直都是政府的久治不愈的“心病”,长期以来政府陆续尝试了各种整治方案,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塌陷地环境,效果都不显著。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让人们不得不对如此大面积的塌陷地感到惋惜。 潘安湖位于徐州贾汪区西南部青山泉镇和大吴镇境内,为权台矿和旗山矿采煤塌陷区域,因塌陷天然形成大面积坑塘,规划总用地约为52.87km 2,分为核心区、控制区两个层次。其中核心区面积约为15.98km 2,其外围控制区面积约为36.89km 2。它是贾汪区内塌陷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塌陷程度最深的采煤塌陷地。往日的“鱼跃谷香”情景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潘安湖早已颗粒无收,环境日益恶化。2008年开始,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徐州政府为治愈潘安湖塌陷地开辟了一条全新思路——利用废弃采煤塌陷地兴建生态湿地公园,计划总投资2.23亿建设潘安湖湿地公园,将该地区建成集湖泊、湿地、乡村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公园。 图 1 徐州市在江苏省的区位 图2 潘安湖湿地公园 二、兴建城市湿地公园的思考 1.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战略方向 贾汪是一个“百年煤城”,是因煤建矿、因矿建城的资源型地区,煤矿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随着煤矿的大量开采,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煤矿城市面临转型。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建设正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方向,将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经济形式,摆脱煤炭城市的 “黑色印象”走向“绿色印象”。 2.废弃地再利用 降低建设成本 城市兴建城市公园都必然需要征用农田,林地,既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破坏的地域原始的生态环境。土地的紧缺和公园的高额建设成本,都不利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潘安湖今后仍有塌陷的可能性,通过技术分析得出,大部用地分均不适宜建设,仅有少量用地为基本适宜建设。通过对塌陷废弃地进行整治和再利用,兴建湿地公园,不但减少了对农田的征用面积,征地费用;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塌陷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了土地的翻、挖和再整理,极大的将降低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本。 3.偿还历史旧债 促进生态修复 贾汪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主要表现为大气质量减低、水污染程度较重,从城市长远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qiyekejiyufazhan 0引言 采煤沉陷区是指在地下煤炭被采出后,由于开采范围过 大,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和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形成的比地下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区域。采煤沉陷区危害严重,在煤炭开采地,沉陷区治理显得尤为紧迫。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谁开采谁复垦,但基本上完成度不高,采煤沉陷区面积逐渐扩大,历史遗留问题增多。我国采煤沉陷区分散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的特点是面积大、速度快、复垦率低、土地利用效益低、稳沉时间长。 促进沉陷区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近几年也在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工程。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6〕102号)。2017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便同意了在中央预算的合理范围内,设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包括四大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沉陷区居民搬迁问题、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后续产业平台。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复函,同意17个重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通过评估论证,并给予预算投资支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0号)里提到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通过矿区转型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在学术界也是热点话题。对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涉及生态、工程、美学、经济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现有学者对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都会提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说明采煤区的治理是关乎生态系统的大工程,将水、土、人三者结合起来。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复垦,对于复垦技术的实践运用比较成熟。还有研究采煤沉陷区的移民安置问题、土壤成分、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综合治理也经常和生态农业、景观公园、旅游景点联系起来。社会学者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采煤沉陷区治理方面的学术研究也越发深入。 1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进行采煤区综合治理前,必须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与治 理理念,确保综合治理的效果是达到最佳的,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王小宁(2018)在研究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中就是基于人与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认为要不断更新生态治理理念,以确保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侯晓斌(2015)在研究山西省采煤沉陷区时,赞同坚持顶层设计,要制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大体结构。沉陷区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知道治理的目标、分步骤目标、基本线路、基本准则、实现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遵循科学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思维,采取科学的方法。采煤沉陷区治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要事先了解当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概况,将协调发展措施放在当时背景下,综合治理措施能够反映实质和内在规律。 (2)全面性原则。采煤沉陷区治理协调发展不仅应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要素,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的多种路径,采取多元化设计来满足人对于功能和实践的不同层次需要。这就要求在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时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的复合效益。 (3)层次性原则。采煤沉陷区治理协调发展是有规律有层次的,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一步步按照规划。同时采煤沉陷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注意层次性,包括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例如,学术上煤田开采沉陷区按沉陷地稳定程度,通常分为3种类型:稳定沉陷区、动态沉陷区和待沉陷区。究竟应该先治理哪个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治理措施和转型方向。 (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协调发展的目标或任务是可达到的,最终效果与计划预期差距不宜过大。所以既要进行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前期计划分析,不宜空想设计、不切实际;又要考虑在综合治理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偏离性因素,努力克服主观随意性,做到主观能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2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技术运用 随着对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研究深入,许多学者都对治理技术有了自己的看法。李凤明(2011)将我国沉陷区治理技术总 【作者简介】杨晓玉,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环境政策;苏立宁,男,安徽马鞍山人,博士研究生,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政策。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杨晓玉,苏立宁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一个普遍难题。关于采煤沉陷区如何协调发展的问 题引起了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述评,总结出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原则,如何合理运用综合治理技术,以及总结了我国的几个采煤区的综合治理模式。【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中图分类号】TD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5-0183-04 183

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

关于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的汇报 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彦秋 (2010年5月20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主任会议) 主任会议: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煤塌陷区基本情况 我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目前已累计生产原煤近7亿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众多的采煤塌陷区。据初步统计,我市因采煤已累计塌陷土地约25万亩。而且随着新矿井的建设和煤炭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塌陷地还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市还将新增塌陷地22.78万亩。目前全市累计治理利用塌陷地10万亩,总治理利用面积占全市塌陷土地面积的42%左右。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搬迁压煤村庄163个,安置居民14 万余人,2009年省政府将我市44个村庄列入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项目,考虑到我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绝大部分位于城镇规划区以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投入需求普遍较大,所在镇村经济比较贫困,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全部由采煤企业承担,造成资金来源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我市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2009年度共申请村庄搬迁应急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664.8万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塌陷区村庄搬迁资金不足问题,积极推进了村庄搬迁进度。目前33个村庄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近万名群众喜迁新居。2010年我市又将54个村庄上报省政府,列入应急工程项目,涉及7209户29530人。 二、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情况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城市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我市十分重视塌陷区村庄搬迁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建立机制。 为切实加强塌陷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指导协调。并将搬迁工作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 关键字: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1 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 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 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 1 the coal output scale of the first 8 provinces in China 省份比例(%) 山西22.34 河南8.18 河北7.15 黑龙江 6.67 山东 6.57 湖南 6.39 四川 6.20 辽宁 6.18 3 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自然资源部

附件9 一、项目名称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创建了保护原有土源与环境的沉陷地边采边复技术,构建了井上下联动单元的时空响应机制,研发了复垦时机优选方法与采复时序耦合的“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工艺。创立了环保生态型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沉陷地技术,研制了一套管道输沙系统,首次提出了在充填泥沙中夹土壤的夹层式土壤重构原理及交替式多层多次充填工艺,高质量土地恢复率可达90%以上。研发了水系动态重构技术及湿地主动构建技术。研发了“星-空-地-井”立体融合的沉陷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解决了InSAR沉陷监测时失干涉的难题,构建了耕地损毁边界计算模型,研发了土壤裂缝探测技术,实现了采煤沉陷的大范围动态监测。 该项目经在安徽、山东等6 省(市)50 多个地区的推广应用,生态治理沉陷地10余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引领了土地复垦事业发展。 该项目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代表性论文283篇,其中SCI/EI检索97篇。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煤炭是我国最主要能源,但其开采已造成2000万亩的采煤沉陷地,使耕地荒芜、环境恶化、失地农民增加,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人民福祉。因此,采煤沉陷地的生态治理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万物土中生,土地是“绿水青山”的根本。高潜水位矿区80%以上为高标准粮田,人口密度大,地下矿产开采之后地面极易积水,导致耕地绝产、农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人地矛盾激增,其耕地保护与恢复是世界性难题。采复一体、生态修复、全过程监控是国际采煤沉陷地治理的前沿趋势,但我国采煤沉陷地治理仍存在如下技术瓶颈:1)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沉陷深、多次沉陷、损毁时间长,原有技术大都是沉陷稳定后治理,难以实现边开采边治理;2)现有的充填技术大都采用矿山固体废弃物为充填材料,存在污染的风险,环保生态型、高质量的充填复垦技术突破难;3)沉陷积水区域的封闭性和非连续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两相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导致沉陷区生态系统修复难;4)采煤沉陷地损毁信息具有多类型、多时空维度、显性隐性共存等特征,单一监测技术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大量级形变的开采沉陷监测、典型隐伏损毁信息获取难。 该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部委项目、自然基金等支持下,历经近十余年科技攻关,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创建了采煤沉陷地边采边复技术,基于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和格网分析原理,构建了井上下联动单元的时空响应机制,研发了复垦时机优选方法和与采复时序耦合的“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工艺,解决了无外来土源情况下土地与环境保护难题。2)创立了环保生态型黄河泥沙充填复垦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分析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分析 摘要:新集三矿为急倾斜煤层开采矿井,由于煤层赋存的特殊性,工作面开采后均形成与工作面走向一致的长条形塌陷区。矿井开采初期,各煤层开采后引起的地表沉陷单一、独立,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各煤层开采后的塌陷区范围在走向和倾向上不断加大。目前,塌陷区已基本连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采煤塌陷区;治理与分析 1 矿井基本情况 新集三矿为急倾斜煤层矿井,位于安徽省凤台县城西约4km,井田面积6.8174km2,设计年产60万吨,1994年开工建设,1996年10月投产。矿井开采上限-200m,开采下限-800m。分三个水平和四个生产采区,一水平标高-340m,已基本开采结束;二水平标高-550m,为现生产水平;三水平正在开拓准备;四个采区分别为西一、西四、西五和西六采区。其中,西一采布置在工广保护煤柱和刘集乡保护煤柱之间约300m范围内,开采下限-470m左右,属于局部可采采区;目前,矿井已开采至-480标高上下。 2 塌陷区特点及形成机理分析 新集三矿由于煤层赋存的特殊性,工作面开采后均形成与工作面走向一致的长条形塌陷区,呈锅底形,两侧宽缓,中间最深。开采初期,各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沉陷积水区相互独立,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各煤层开采后的塌陷区范围不断加大,且相互叠加;目前,塌陷区积水范围已连成一片,塌陷区整体形状呈椭圆形。实测最大沉陷深度位于13-1煤上方,最大积水深度为4.2m。矿井开采已造成塌陷区面积7166亩,其中下沉大于1.5m的2508亩,下沉小于1.5m 的4658亩。 (1)采煤塌陷区沉降观测 投产初期,我矿就在地表对应西一、西二采区13-1煤及8-1煤走向和倾向上分别布置了三条沉降观测线,现场实际观测地表沉降特征,并与设计岩移参数预计结果进行比较,确认矿井实际岩移资料与由合肥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岩移参数预测结果基本相符。目前我矿均采用合肥设计院提供的岩移参数对开采沉陷进行预测、预报。 (2)采煤塌陷区形成机理 由于煤层的开采和地下水疏放,改变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介质(不同岩层)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坏,介质单元之间原有的联系关系发生变化,引起了煤层及其顶、底板岩体沿着一系列原生裂隙和后期形成的连续性裂隙、非连续性裂隙发生移动,使介质单元互相分离并发生相对运动后充填入采空区,从而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

收稿日期:2002211220 作者简介:孙艳青(1979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环境科学。 文章编号:100224026(2002)0420061205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 孙艳青 刘厚风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兴隆庄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地表塌陷情况严重,本文选用概率积分法进行垂直沉陷量预测,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成图,发现最大下沉量达2.73m 。据此结果本文提出了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并介绍了塌陷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 关 键 词:兴隆庄煤矿;采煤塌陷区;复垦措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 171.4 文献标识码:A 1 兴隆庄煤矿塌陷区概况及其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的东北部,北靠宁阳,西临汶上,南与邹城济宁接壤,东隔泗河与曲阜相望。其境内地下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总储量达200亿吨以上,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兴隆庄煤矿即位于此地。由于长期开采,兴隆庄煤矿塌陷情况严重,到目前为止,已造成耕地塌陷608.84hm 2,占兴隆庄镇耕地面积的17.3%,积水面积80hm 2,平均积水深5m ,最深7m 。由于无人管理,塌陷区内因个人、砖瓦厂和修高速公路而乱挖取土严重,使地表坑洼不平,甚至有高差4~5m 的深坑,表土剥离严重,土源缺乏。据统计,兴隆庄厚煤层矿井的塌陷地,一般采完第二分层后即积水形成水塘,无法耕种,三个分层采完后,积水深度为2~6m ,一般3m 左右。 矿井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业生态的改变上。具体从农业生态结构来分析,塌陷影响表现为由开采前的以旱地种植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为水旱结合、水产养殖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复合生产结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和布局也会产生变化,使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综合经营模式发展。具体来说,对水、陆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影响:对陆生生态环境来说,一种表现就是会明显的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根据调查统计资料,下沉量大于3m 的耕地将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土地将减产50%以上,塌陷深度在0.5m 的轻度塌陷区,农业产量将减产2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地表塌陷影响地面村庄,会对农村的布局、人口密度、人口的职业构成、社会的供求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种表现是林业发展的幅度有所增加,塌第15卷 第4期2002年12月 山东科学SHANDON G SC IEN CE V ol 115 N o 14D ec 12002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

《治理地面塌陷及裂隙的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新庄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科编制日期:xx年2月 审批意见 一、采空分布情况及周边煤矿情况 1、采空分布区情况。襄矿新庄煤业现为改造建设矿井,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只有首采工作面推进后的部分,采空区顶板已随工作面推进全部垮落,不存在安全隐患。主要采空区分布于井田的西北角,原水碾沟煤矿旧井及崇粱煤矿整合井范围内,采空区面积约0.8km,采空区顶板管理为房柱式,开采时间从xx年至xx年,采高为2.5米,采空区塌陷面积约0.1km采空区范围内无居民,塌陷区内无居民居住。现在旧生产系统已全部封密,对实际生产无影响。 2、襄矿新庄煤业井田北部、西部、东部、存在采空区煤层、老窑港、西营、崇梁,只有井田东南角为旧生产系统采空区。 二、成立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 组长:杜涛 成员:万全心、雷正龙、李向文、杨占彪、赵小锐、牛虎文、张旭春 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地表塌陷、裂隙的巡查工作;成员负责专项的治理工作,负责地表裂隙和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查工作。 三、具体管理办法 1、地表塌陷区管理小组成员每次对地表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

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以记录和实地检查为准)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 22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情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工作面推进到沟渠地带时,制定专项的安全措施,引流或分流。 4、瓦检员每周对地表的裂隙进行检测并记录在案。 5、工作面的排水系统要完善。 6、工作面的监控检测系统必须完善。 7、对井下的采空区的位置准确的标注在采掘工程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上,对开采的时间、煤柱规格、浮煤、积水、顶板冒落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 8、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首先将采空区防爆密闭将其与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建立一个观察站,每月进行两次观察,并对采空区的温度、空气成分、项板压力、煤柱损坏等情况进行记录。 9、对采空区地表的裂隙、塌陷进行封闭充填,以防地表水渗入,形成积水隐患。 10、对塌陷影响大的采空区,要进行采空区充填。 第二篇:治理地面裂隙的措施治理地面裂隙的措施 山西xxxxxxxx 二○一四年八月 治理地面裂隙的措施 一、采空分布情况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相关政策

盂县路家村镇采煤沉陷区治理宣传资料(一)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相关政策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导,因地制宣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配套、群众参与的治理办法,充分利用和完善城镇已有基础设施,尊重群众意愿,引导搬迁安置向县城周边,向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或其它地域集中。 (二)坚持统筹实施,综合治理 通过引导搬迁安置相对向乡镇集聚,提高人口规模,增强地区辐射力;与产业开发相统筹,科学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其它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开展三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业务,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搬迁群众“能搬出,能稳住,能致富”。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土地复垦、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工作,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相协调,坚决杜绝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私挖滥采。同时,考虑保护重要的历史遗址、遗迹和必要的设施,植入新的休闲旅游功能,发展现代休闲观光产业。 (三)坚持公平公正,严格管理 采煤沉陷治理过程中要做到政策公开、受损户及受损等级公开、补偿标准公开、新房分配公开,接受各界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简化审批流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规范化建设。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凡挤占、转移、挪用、截留建设资金,以及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单位,将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二、治理方式 参照国有重点煤矿治理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对采煤沉陷区内受损严重的村庄采取搬迁安置的方式进行治理。 三、补助标准 采用搬迁重建方式治理,按户均60平方米进行补助,每平方米造价2014元,户均搬迁成本为12. 08万元,超出60平方米部分由个人以成本价购买。鉴于采煤沉陷区内搬迁居民人口构成多样,可对户型、户型比例和每户建筑面积进行合理调整。搬迁安置住房单套建筑面积具体控制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资金筹措 采煤沉陷区治理资金由国家投资、省级投资、市级配套投资、县级配套投资、企业配套投资和居民个人出资构成。对采矿权主体存在的,治理资金主要由企业和政府承担,其比例为:国家40%、省级1 0%、市级5%、县级5%、企业30%、个人10%;对采矿权主体灭失的,治理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其比例为:国家50%、省级20%、市级10%、县级10%、个人10%。 五、建设选址 新建小区的选址,要与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紧密

《采煤塌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

《采煤塌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 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采煤塌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等级 提名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提名意见:该项目是在长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采煤塌陷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历经多年刻苦攻关逐渐形成的创新技术成果。主要创新:首次开展煤田矿坑水对岩溶水串层污染机理的调查研究,并对典型井田实施了地下水环境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系统模式;创新性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集多孔径合成雷达大面积监测、重点沉陷区在线实时监测、倾斜摄影长效监测与多源空间数据模型转化于一体的综合监测技术,研发了采煤塌陷地环境修复辅助决策信息获取方法,实现对采煤塌陷过程的三维空间数据仿真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视化动态监管;发明了平原矿区厚煤层开采塌陷地动态预复垦方法,编制出台《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采煤塌陷治理规范》,作为地方标准科学指导规范省内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相关技术方法。该项成果在采煤塌陷监测预警和治理关键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多项技术填补省内、国内空白,成果总体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黄充填技术以及矿坑水串层污染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成人科研素质高,依托该研究已在国内外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篇、中文核心论文30篇、专著6本,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培养博(硕)生40人。 提名等级:拟提名该项目为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成果简介 山东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采煤塌陷生态修复,长期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采煤塌陷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采煤塌陷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也由此得以提升并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本项目经过多年刻苦攻关,产学研相结合,突出基础理论、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攻克了采煤塌陷地国土空间修复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采煤塌陷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主要创新点包括: 1.创建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工程技术,发明了平原矿区厚煤层开采塌陷地动态预复垦方法,提出采煤塌陷地治理分区、六种治理技术、五种治理模式,编制出台《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建设标准》,科学指导规范省内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为全省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技术保障;采用田间模拟实验方法,针对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耕地产能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第二节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 第一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第二节项目经理及各部门职责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臵 第一节布臵原则 第二节施工辅助设施现场规划 第三节临时道路 第四节施工供水、供电 第五节施工通讯 第四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第一节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 第二节进度保证措施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二节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土地平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土方回填工程 4、路面工程 5、桥涵、砌石工程 6、钢筋工程 7、模板工程 8、混凝土工程 9、管道安装工程 第三节道路工程 第四节机井工程 第六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 二、质量保证体系 三、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一、安全生产目标 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三、安全事故控制措施 四、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一、文明施工措施 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第十章雨、夜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二、夜间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一章工程保修等施工措施 一、工程保修措施 二、与其他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第十二章资源配臵计划 第一节人员配臵计划 第二节机械配臵计划 第三节材料进场计划 第四节资金保障 第十三章工程施工进场保护措施 第十四章工程回访及保修办法 第十五章合理化建议及优惠条件 第一节合理化建议 第二节优惠条件 附:一、《项目管理机构配臵表》 二、《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三、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四、《劳动力计划表》 五、《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六、《施工总平面图》 七、《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八、《质量保证体系图》 九、《全保证体系图》

采煤塌陷区规划的景观策略与方法(一)

采煤塌陷区规划的景观策略与方法(一) 以景观为切入点.探讨煤矿塌陷区规划中景观策略的综合效应及技术手段,从应用方法上为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结合山西司马矿景观生态规划实例,从整体的景观格局规划到具体的生态适应设计,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复合生态系统恢复的景观方法。煤矿采空塌陷区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破坏是多方面的,煤矿所在地的生态、景观、经济等方面都会受到塌陷区的影响,多年来国内外尝试了多种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如随着环境意识发展,德国经历了四个煤矿区治理阶段,从单纯的植树造林到采用复合手段重构矿区生态系统。我国正处于全面的城市复兴与快速发展期.矿业城市也由“竭城衰”变为“整体转型”生态思维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地催生新的思路。本文结合山西司马煤矿塌陷区生态治理规划.探讨景观策略在煤矿塌陷区整治上的应用潜力。 1矿区的困境与景观效应 1.1问题与矛盾——待解的多元方程 煤矿塌陷区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从根本上.是来自人类对自然采取的单向的索取方式,自然条件的破坏造成人与环境的矛盾不断升级,从而导致生态、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上的矛盾相互交织,成为一个亟待求解的多元方程,主要表现如下。 1.1.1自然环境“千疮百孔” 煤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和地表土壤的破坏上.导致定范围内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变化。其后遗症有:地表移动盆地、产生地裂缝出现塌陷坑,土地自身的机能受到毁灭性破坏;永久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加速农田土壤盐渍化。对我国而言,大量老矿区问题尚未解决.新矿又争相开采,煤矿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不断激化。 1.1.2生态系统“难以维系” 绿地系统是生态环境的主体,煤田开采对水和土壤的破坏直接殃及绿地系统。在多数的煤田范围内.绿地面积小且支离破碎,各地块之间缺少联系,生态系统脆弱。另外,缺乏对绿地系统统一的整理规划,形不成景观特色。培育的绿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难以发挥。1.1.3社会经济“严重失衡” 按以往的线性发展模式.煤田一旦枯竭,当地的经济命脉也随之枯竭。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再无山可靠.无水可依。除了经济的不可持续社会与生活同样处于失衡状态,矿区与城市、矿业与农业、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1.1.4环境景观“污浊萧条" 矿区中井架、煤仓、矸石山的冷漠,空气和水体的污染,加之采空区土地的塌陷,煤矿区的景观与环境,在产时被污染破坏,停产后萧条衰败。 整体来看,矿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孤立产生并存在的,它们交织在一起,相互牵制影响。例如:自然与生态问题的激化必然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层面。而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反过来加剧自然和生态问题,塌陷区各种问题犹如一道待解的复杂的多元方程。 1.2景观的导入——聚焦生态思维 1.2.1景观、生态与矿区 面对煤矿塌陷区的种种问题,国内的应对大多还停留在湿地利用、土壤复垦等技术层面,对煤矿塌陷区的问题采取一对一的解决和修复,这种办法往往难以治本。事实上,煤矿区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更大的空间视角出发,由区域、城市直至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从整体上思考是生态思维最本质的特点之一,也是景观生态学的特性。 当今学界对景观和景观生态概念有较多的探讨②,欧格里恩对景观设计与规划作了明确的界定:景观生态规划是在大范围内重建一个土地利用格局或引入一个新区;景观生态设计是在小范围内构建一个新的景观结构。景观生态规划,即通过景观空间结构的安排来保证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