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主要症状

恶心与呕吐

腹胀、腹痛、腹泻

呕血与黑便(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1.恶心与呕吐

恶心是一种紧迫欲呕的不舒服感觉,常是呕吐的先兆。

呕吐是胃内容物或一部分肠内容物,经食管由口吐出。呕吐可

排出胃内有毒物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又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障碍。

恶心呕吐时可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头晕、流延和心动过缓。

反射性呕吐

胃原性呕吐---由胃粘膜炎症或受刺激所致,如细菌或细菌毒素、水杨酸或磺胺类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胃炎等。

消化器官疾病---肠道、肝、胆、胰、腹膜的急性炎症均可引起恶心与呕吐,而炎症合并梗阻的管腔疾病如胆总管炎、肠梗阻几乎都有呕吐。

心血管疾病---急性心梗、休克、心衰等。

中枢性呕吐

CNS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和脑肿瘤等均可致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

药物性呕吐如洋地黄、吗啡等的副作用。

内原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与代谢紊乱(低K、低钠血症等)。

前庭功能障碍如晕动病、美尼尔症等。

呕吐的观察

中枢性呕吐的特点

喷射状,常伴剧烈头痛,胃内容常于无恶心先兆的情况下急

剧有力地喷出,并呈顽固性,呕后并不感轻松。应密切注意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心率、心律地改变,及CNS地变化。

前庭功能障碍

所致地呕吐多于头部人位置地改变有密切关系,并常伴有眩晕、眼球镇颤、恶心、皮肤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幽门痉挛所致地呕吐常在进食不久发生。

器质性呕吐多在食后6-12小时发生。呕吐量大,有宿食,呕吐后或洗胃后感到轻松。

精神性呕吐与精神因素有关,常无恶心,进食后立即发生,呕吐量不多。

常用护理诊断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活动无耐力

护理措施

见203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护理

概念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十二指肠、空肠处,也是两处

分界的标志)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 ml或占

循环血容量20%,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血容量减少,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可危及生命,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出血病因的评估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曲张和胃癌。现将出血病因分类归纳如下:

1)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2)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以突然呕出的大量鲜红色血液为特征,不易止血;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如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

十二指肠等;

4)全身性疾病: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尿毒症;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等;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休克、创伤、手术、精神刺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内病变、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表现特点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还取决于患者出血前的全身状态。

1)呕血与黑粪

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呕出叫呕血。

出血量大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可呕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出血量不大,不引起反射性呕吐,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HB受胃酸作用,转化为酸性正铁血红素,呕出物是咖啡残渣样棕黑色; 黑便HB的铁质经肠道内硫化物的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随大便排出则为黑便。

呕血几乎均伴黑便,而黑便不一定伴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性休克的表现)

症状:

组织缺血的表现—头晕、心悸、出汗、口渴、晕厥等;

外周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色花斑,体表静脉塌陷,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尿少或尿闭。

体征:脉搏细速、脉压变小等。

3)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发热的机制可能为循环血容量减少,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失血性贫血亦为影响因素。临床上分析发热原因时,要注意寻找其他因素,如有无并发肺炎等。

4)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肠道中血液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

引起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性氮质血症。

如血尿素氮持续增高超过3~4天的患者,临床上无明显脱水或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则提示有上消化道继续出血或再次出血;如无活动性出血的证据,且血容量已基本补足而尿量仍少,则应

考虑是否休克时间过长导致肾功能衰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注意点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能查清多数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原因。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呕血与黑粪需要除外鼻腔或口腔出血时吞下血液所致者。

2)黑便需与服用某些药物,如骨炭、铁或铋剂,及进食禽畜血液所致的粪便变黑鉴别。

3)有的患者先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未见呕血与黑便,如不能排除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应作直肠指检,以及早发现尚未排出的黑粪。

4)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一定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部分患者是因消化性溃疡或其他病因所致出血。

5)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呕血与大咯血的鉴别

体液不足

活动无耐力

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出血

护理措施

1.呕血黑便的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内容

观察内容:呕血、黑便的量、次数和性质;

病人的神志变化;

P、BP及R情况;

每小时尿量;

肢体温度和湿度、皮肤与甲床色泽;

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2.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出血停止:

症状渐趋好转;BP、P稳定;大便隐血试验阴性等。

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呕出的血液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经足量补充血容量,休克表现未见好转;

血液RBC数、HB量、RBC比积等继续下降,网织RBC及BUN持续增高者。

3.判断出血程度

便潜血阳性:出血量5毫升\日;

黑便:出血量50毫升\日;

呕血:出血量250-300毫升\日。

出血性休克:出血量1000以上毫升\日。

上消化道出血程度的分级

4.治疗与护理

立即配血,建立静脉通道。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为临床急症,应采取积极措施,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给予止血治疗,同时进行积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1)补充血容量

用生理盐水、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快补充血容量。尽早输血,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最好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90~100g /L。肝硬化患者宜输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输液量可根据估计的失血量来确定。

2)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1000ml水中分次口服,或经胃管滴注入胃,适用于胃、十二指肠出血。

西咪丁400mg静脉滴注6~8小时一次,也可用协尼替丁或法莫替丁,或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粘膜损害引起的出血。

血管加压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2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用量不宜超过3次,可降低门静脉压,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忌用。

生长抑素可减少腹腔内脏血流量,对上消化道出血有止血效果,可用其人工合成制剂奥曲肽0.1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推注,继而以25~50μg/h静脉滴注24小时。

三腔或四腔气囊压迫止血

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四腔管较三腔管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条在食管囊上方开口的管腔,用以抽食管内积蓄的分泌物或血液。操作及观察注意事项详见护理措施。

内镜直视下止血

常用的方法有:

对出血灶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止血药。

注射硬化剂至曲张的食管静脉,达到止血效果。可用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乙氧硬化醇等硬化剂。

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血不止者,可作高频电凝止血、激光光凝或微波止血。

3)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3.消化系统疾病的饮食原则

消化性溃疡病人饮食原则

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摄入过咸、过甜、过辣的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疼痛;(疼痛的规律与饮食特点)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空腹痛或午夜痛,病人应准备制酸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在疼痛前进食;嘱咐病人定时进餐,每餐不宜过饱,两餐之间可适量饮用脱脂奶,用钙质吸收胃酸分泌。

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

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血氨偏高者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在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每日500-800ml,进水量限制在每日约1000ml。

肝性脑病病人的饮食原则

昏迷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每日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清醒后,逐步开始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以后每3-5天增加10g,但短期内不能超过40-50g/d,以植物但白为好。

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求掌握恶心与呕吐、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概念、表现特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饮食原则等。

附: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46岁,10年前患无黄疸性肝炎,一年来腹胀、腹部增大,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半年来乳房增大,今天因神志不清入院。

查体:意识模糊,消瘦,前胸散在蜘蛛痣,两侧乳房稍增大,腹稍隆起,肝脾均在肋下2cm,质中度硬,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

检查:Hb7g/dl,WBC3000/mm3,血小板60000/mm3。

问题:

患者患肝硬化基础上目前有何种并发症?

患者乳房发育、蜘蛛痣及全血细胞减少,原因是什么?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管理若干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管理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履行职责,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省、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举办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开展正常业务所需经费和编制内的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条按照行政区划,原则上只设置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订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规划、行业规范和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预

防与控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 (三)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开展疾病监测,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开展食源性、职业性、放射性、环境性等疾病的监测评价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公众健康和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 (五)疾病病原生物检测、鉴定和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评价;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和不良健康行为干预; (七)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职责分工依照《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规范使用国家统一标识。赴现场工作时应统一规范着装。 第二章内设机构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根据职责,结合职能分工和业务工作设置业务机构与综合管理机构。业务机构不得低于总数的70%,综合管理机构要从严控制,不得高于总数的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重症疾病 第一节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屈氏(Treize)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临床上根据出血量分为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形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死亡率约占7%~10%。虽由于急诊胃镜等检查的逐渐普及与救治条件的改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已趋下降,但对短期内超过1500ml的大量出血、全身代偿功能差、老年伴有严重伴随疾病等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迅速确定病因、出血部位、准确估计出血量和及时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分类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很多,依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胃肠道疾病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导致的出血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在重症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特别是应激性溃疡常见。 (一)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它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变(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哼径动脉破裂),十二指肠炎,其它病变(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血管瘤、钩虫病、杜氏病)。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肝硬化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三)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管。 2.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主要生理病理过程与特征是: 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持久的心理压抑、脾气暴躁或不良的

生活习惯、急性或慢性的精神刺激、不良的生活环境等。 以躯体症状(器质性)表现为主,不仅存在多种症状且有相应的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各种心理和躯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如心慌、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皮肤瘙痒、麻木、灼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三大因素所致 心身疾病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的功能损伤,故人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列举如下:循环系统 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期前收缩、雷诺病、二尖瓣脱垂症、原发性心动过缓症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喷门痉挛、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贪食、习惯性便秘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 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妇产科 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症、月经失调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症、产后抑郁症、慢性盆腔疼痛、围绝经期精神障碍等 神经系统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疲劳症、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全身肌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 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慢性前列腺炎等 外科 手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后综合症、整

消化系统疾病三基试题及答案汇总

消化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最能表现溃疡病的特征(D A.恶心呕吐 B.腹胀嗳气 C.出汗惊悸 D.上腹节律性痛 E.明显反酸 2.消化性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E A幽门梗阻B胃酸增高C钡餐球部激惹变形D大便匿血试验阳性E胃镜检查3.消化性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 A幽门梗阻 B.穿孔 C.癌变D出血 E.反流性食管炎 4.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C A.碱性磷酸酶增高 B.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

单胺氧化酶增高 5.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增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主要的机制是(D A.干扰大脑的蛋白质代谢 B.干扰大脑的脂肪代谢 C.干扰大脑的水盐代谢 D.干扰大脑 的能量代谢 E.干扰大脑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6.肝性脑病患者给予肠道消毒剂最主要的目的是(C A.清除致病菌的毒素 B.减少霉菌的繁殖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 D.预防原发性 腹膜炎 E.防止继发性肠道感染 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C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 C.食管静脉曲张 D.腹壁静脉曲张 E.痔核形成

8.抑制胃酸药作用最强的药物是(D A.H2受体拮抗剂 B.抗胆碱能药物 C. 丙谷胺 D.质子泵阻滞剂 E.前列腺素E2 9.男性,28岁,间歇性右下腹痛半年伴腹泻,粪呈糊状,无脓血便。右下腹隐约可扪及连缘欠清的肿块。钡餐发现回肠末端及盲肠曲肠腔狭窄,连缘不齐,病变之间肠曲粘膜形态正常。PPD-lgG(+,最可能的诊断是(A A.克罗恩氏病 B.肠结核 C.右侧结肠癌 D.阿米巴肉肿 E.溃疡性结肠炎 【B型题】 问题10~11 A.结肠癌 B.肠结核 C.肝癌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肝、胆、胰、腹膜等器官组织,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有很大不同,治疗亦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三大方面,下面就一些临床共性的问题作简要的提示。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营养消化系统是食物摄取、转运、消化、吸收及代谢的重要场所,消化系统病变影响上述生理功能,而不当的饮食又会加重疾病过程,因此饮食和营养在治疗中占相当重要地位。应视疾病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决定限制饮食甚至禁食,有梗阻病变的还要给予胃肠减压。由疾病引起的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吸收不良,再加上饮食限制,会导致营养障碍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因此支持疗法相当重要,注意给予高营养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必要时静脉补液及补充营养物质,甚至全胃肠外营养或全胃肠内营养(要素饮食)。烟、酒、某些刺激性食物、某些引起过敏的食物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在一些疾病中应避免之。 2.生活安排与精神心理治疗一方面因为功能性胃肠病相当常见;另一方面不少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在疾病过程中亦会引起功能性症状,而精神紧张或生活紊乱又会诱发或加重器受性疾病,因此,精神心理治疗相当重要.措施包括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予心理治疗,适当使用镇静药等。还要教育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生活。 (二)药物治疗 1.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有明确病因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为感染性疾病如细菌引起的胃肠道炎症、胆系炎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等,这类疾病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多可被彻底治愈。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病因未明,治疗上主要针对发病的不同环节,打断病情发展的恶性循环,促进病情缓解、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抑酸药物或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抑酸药或黏膜保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抑制炎症反应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抗纤维化药物治疗早期肝硬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这类治疗有两个要点应予注意,一是由于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涉及多方面,因此强调综合治疗及不同时期治疗措施的合理选择;二是由于病因未被根本去除,因此缓解期往往需要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2.对症治疗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不但令患者经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会导致机体功能及代谢紊乱,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发展,因此在基础治疗未发挥作用时往往要考虑予以对症治疗。镇痛药、止吐药、止泻药及抗胆碱能药物是常用的对症治疗药物。但应注意,药物使用应权衡利弊,酌情使用,否则会影响基础治疗,如过强的止泻药用于急性胃肠感染会影响肠道有毒物质的排泄,在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时会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还要注意对症治疗有时因掩盖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影响临床判断,甚至延误治疗,如急腹症病因诊断未明者用强力镇痛药、结肠癌用止泻药等可能导致漏诊。 (三)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疾病,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常常是疾病治疗的根本办法或最终途径,如肿瘤应及早切除,合并穿孔、严重大出血不止、器质性梗阻的消化道疾病常需要手术治疗,各种晚期肝病可考虑肝移植等。手术指征的掌握,应从病情出发,结合患者手术耐受的能力,考虑手术可能引起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风险,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近年在消化内镜下进行的“治疗内镜”技术发展迅速,涉及食管狭窄扩张术及食管支架放置、消化道息肉切除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止血(硬化剂注射及皮圈套扎术)以及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局部药物喷洒、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慢性病及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为加强全省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开展工作,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的内设机构,配备相应人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设立公共卫生科(疾病控制科),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其他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诊疗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结核病防治管理、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精神疾病防治管理、疾病监测与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与放射防护、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任务: (一)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本单位公共卫生相关工作进行考核。 (二)做好本单位传染病防治综合管理工作: 1、制定传染病防控重点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包括预检分诊工作流程、传染病患者或可疑者就诊转诊流程、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传染病诊断会诊流程、死亡病例传染病排查流程等; 2、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信息报告、异常信息收集与统计等工作; 3、制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报告和监测统计工作。 (四)组织做好死因登记报告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筛查、监测、防治、管理等工作。

消化系统疾病科室介绍汇总

消化病学介绍 我国消化病学是由张孝骞、江绍基、陈敏章等著名的消化病学家创始并发展起来的。国内一大批消化病学专家活跃在科研、临床第一线,如北大第三医院的林三仁,协和医院的钱家鸣,上海长海医院的许国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樊代明院士,301医院的杨云生,北京友谊医院的张澍田,上海瑞金医院的袁耀宗,广州中山第一医院的陈旻湖,上海仁济医院的萧树东等。连同他们所在的医院,为我国消化病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是消化内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和带头人。 上海仁济医院的消化内科是首批国家博士学位授予点。由江绍基教授和萧树东教授创建的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是国家教委内科消化重点学科, 1991年被确立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事部/教育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上海市“领军人才”等一批专家教授。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姜泊教授,周殿元教授是国内著名胃肠内镜专家,其消化内科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计委“211工程”最早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学科。目前与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5 所大学的相关实验室联合建成的国际分子医学研究中心1100平方米,中日国际消化内镜中心(1000平方米,总面积约6400 平方米,设备总值1300万元.是享誉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名牌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成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学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50年代,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河北省第一个临床医学博士点,2 000年获“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姚希贤教授、姜慧卿教授、白文元教授都是国内知名专家。

浅谈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

浅谈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 【摘要】家畜出现的各类消化系统疾病会对畜牧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发病的母畜繁殖能力下降,仔畜出现消化道传染疾病时通常会大量死亡。对发病的牲畜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费用高昂,影响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展开探讨。 【关键词】牛;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前言 随着区域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者对于牛肉制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饲养肉牛日渐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但牛消化系统疾病却对肉牛的品质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1]。该疾病的病因较复杂,在表现上呈多样性。正确识别与诊断疾病是治疗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此类疾病的产生对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带来较大的影响,提升了养殖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牛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 一、前胃弛缓的防治 前胃弛缓是一种反刍动物表现出前胃收缩力量及兴奋性下降的疾病,多发于童疫牛、舍饲牛及老龄牛,发病时间并不局限于某个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病[2]。牛长期食用过硬、粗糙、冰冷、难以消化或出现霉变的饲料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水分含量过高的饲料,如豆腐或酒糟等,也很有可能是致病因。而长时间且大量食用粉质饲料也是疾病发生的一大原因。除了饲料问题,牛的休息与饮食也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据了解,大多数牛长时间被重负荷役使,休息不充足,休息间隔时间短,加之饮食没跟上,或各种寄生虫、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影响,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严重缺乏。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则可导致牛出现前胃弛缓疾病。长期作用下,牛的胃部消化功出现紊乱,胃部神经兴奋性下降,肠胃蠕动功能减弱。若此时,牛反复进食粗糙的饲料,饲料将停滞在胃部内,在胃部内进行分解、腐败,而产生大量毒素,如此已不仅仅是危害其消化功能,对其整体机体更是构成严重威胁[3]。事实上,牛在出现前胃弛缓疾病时,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低下等明显症状。发病早期,牛会出现便秘或粪便干结等情况,会为腹泻,紧接着则为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随着病情不断恶心,牛会出现臌气、皮温不均、全身无力、脉搏异常等情况,相应性地也会伴有瘤胃蠕动减少、磨牙增多的想象。此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好准确有效的诊断,避免患牛因营养不良为出现肌肉萎缩,直至无法站立等情况。若无法进行诊断,则可用悬挂于瘤胃液内进行温浴。若棉线实际被消化断裂用时超过50小时,则可视患牛为消化不良,应及时加强从饮食干预,多让患牛引用淡盐水,并可适当让其进行轻役劳务,提升消化功能。 二、瘤胃积食的防治 瘤胃积食主要是由于饲养员在对牛饲料进行配比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而造成的,饲料配比不当,导致牛食用过多的膨胀饲料,从而令瘤胃产生消化不良的情况。通常患者该疾病的牛会出现摇尾弓背、粪便干硬、鼻镜干燥等现象;在手摸到瘤胃时,感觉其是胀满的,且轻轻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 【摘要】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致命弱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对策Discussingtheproblemandcountermeasureininstitution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 【Abstract】EpidemicsituationofSARShadbroughtcalamitythatwasneverexistedbeforesufferingtoournation,an dalsorangthealarmbelltous,meanwhileitalsoexposedthefatalweaknessinthesystemfordiseaseprev entionandcontrol.Thereforethemostpressingmatterofthemomentisbuildingthesystemfordiseasepr eventionandcontrolthataccordancewiththesituationofourcountry.Thearticleanalysespresentsituati onandmajorproblemininstitution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atpresent,anddicussesreasonoft heproblemandcountermeasure. 【Keywords】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problem;countermeasure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国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群防群控、专业防控、个人自控”等强有力的措施,筑就了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被推向了前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非典”虽然被击退了,但我们不应忘记这场疫情产生的背景与教训。作为“抗非”战斗中的主力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今后如何开展日常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仅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1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经费严重不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负重运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般而言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多数达不到其必须开支的30%,这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据报道〔1〕,2001年全国卫生总经费为5150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分别为15.5%、24.0%和60.5%,占GDP的比重约为5.3%,而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投入分别占GDP的10%~15%以上;特别是县级、乡镇级政府经费投入微乎其微,不到GDP的1%。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而防疫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更低。大多数单位要靠自我创收去解决人员经费开支,如果没有创收的基础和条件,单位则难以为继,人心不稳,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病的中心工作,也弱化了政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能作用。 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陈旧与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存在50多年的卫生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省级以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仍然是设备破旧不堪,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反观成立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质检、药监、环保等部门,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人才建设发展都是十分快速的,已成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医院大多数都已与时俱进,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实力水平都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比较的。 1.3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编制、经费及社会重视程度等原因,一方面是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即使引进也难以留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阻挡和控制的低水平人员甚至是非卫技人员的涌入,致使业务工作水平下降,长此下去势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这种现状在部分发达地区也普遍存在〔3,4〕。 1.4卫生防疫体制改革的结果与初衷相违背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的两项体制改革,从实践的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六讲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 1.内科心身疾病

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5.眼科:原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综合征,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6.口腔科:心因性齿痛,下颌关节炎症,原发性慢性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症,口臭,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等。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5

亚历山大经典心身疾病

阐述亚历山大列举的七种经典心身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它们的? 美国心理学家Alexander提出的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 一、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 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 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或责任过重、工作压力过大,或应激性不良生活事件过重过多的人群中,患高血压病者多。如同样的黑人,凡世代居住非洲的,患高血压者甚少,而生活在美国北方大城市的,因其社会经济条件差,犯罪率高,暴力事件多,人口密度大,迁居率、离婚率高,所以患高血压者多;而在工作压力大的日本,高血压病是居民主要的死因之一。现代城市居民因就学就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患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农村。 (二)动物实验 长期的紧张刺激使动物血压升高。如让不同群体的大白鼠生活在缺少食物的一个笼子里,结果大白鼠均因争食撕打殴斗而患高血压病:关在笼子里的狒狒王,眼看自己的“下属”自由地进食而不理它的威风和尊严,经常气得暴跳如雷,终于患上顽固性的高血压病。 (三)有关情绪与高血压的研究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长期的忧虑、恐惧、愤怒常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1971年Hokanson等人对愤怒导致高血压的研究表明,在激怒的被试者中,那些必须压抑敌对反应而不允许发泄愤怒的人比允许发泄愤怒的人血压要高。有人通过催眠暗示的办法研究情绪对血压影响,发现经催眠暗示,被催眠者表现愉快时,血压可下降20mmHg(2.67Kpa)脉博每分钟减少8次;相反,在暗示愤怒时,血压可升高10mmHg(1.33kpa),脉博由65次/分增加到120次/分。 此外,人们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有易焦虑、易冲

消化系统疾病论述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除消化系统本身症状及体征外,也常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症状,有的消化系统症状还不如其他系统的症状突出。因此,认真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其他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病史:病史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中十分重要。有些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突出而体征不明显,其诊断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病史的分析。对待病史首先应着重分析患者的现在症状。 体征:全面系统而重点深入的查体极为重要,首先应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黄疸及蜘蛛痣,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胸腹壁有无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心、肺有无异常。腹部检查更应深入细致,腹部有无膨隆、蠕动波、移动性浊音、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震水音、肠鸣音;如发现肿块则应了解其部位、深浅、大小、形状、硬度、表面情况,有无移动性、压痛、搏动等。肝脾检查很重要,应注意大小、硬度、边缘、表面及有无触痛。注意勿将乙状结肠内粪块、充盈的膀胱、前凸的脊柱、腹主动脉、肾脏、妊娠子宫误认为肿块。此外,在皮下脂肪缺乏的消瘦者,腹壁上可显现静脉,不应误作门脉高压;腹壁薄弱松弛者可见到肠蠕动波,不应视为肠道梗阻。对消化系肠道疾病、老年患者肛指检查应列为常规,不可忽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化验检查 粪隐血试验及尿三胆试验均为简单而有价值的检验方法。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肠引流对于胃及胆道疾病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肝功能检查项目多,意义各异,应适当选择。细胞学检查对食道、胃及结肠癌的诊断颇有帮助。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AFP、CEA 及CA19-9都有一定价值。自身抗体检查如抗线粒体抗体等对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二)超声波检查 可显示肝、脾、胆囊的大小和轮廓,有助于肝癌和肝脓肿的鉴别,还能显示胆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科学管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履行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承担政府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等公共卫生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管理、技术支持中心。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订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划、建设、行业规范和标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的规划、准入、监管。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同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科学规范管理措施,认真履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责。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检验检测任务。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正确使用疾病预防控制标识,依法执业,规范管理,规范服务。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二章机构建设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职责,结合职能分工和业务分类统一内部机构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分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部门,省级以上称部(处、室),省级以下称科(室)。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综合业务质量管理、行政与党务管理、审计监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教与培训管理、后勤保障管理。 第十条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部门,省级以上称所(中心),省级以下称科(室)。

内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 考试重点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急性胃炎 临床表现: 症状: 上腹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 呕血和黑便 体征: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 诊断要点 病史:应激,药物,饮洒等。 临床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等 胃镜检查:发病后24-48小时可确诊 慢性胃炎 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 诊断要点: 胃镜和胃黏膜活检 幽门螺杆菌(Hp)测定

免疫学检查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 特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性质:灼痛、钝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感 部位:中上腹,胃溃疡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偏右 其他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包括:1、抑制胃酸分泌 2、根除Hp 3、保护胃粘膜 胃癌 诊断: 诊断要点:胃镜活检和X线钡餐检查 对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 1、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吐或黑粪者 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

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 5、大于2cm的胃息肉 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胃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2、内镜下治疗 3、化学治疗 4、免疫疗法 5、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逐渐造成肝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 临床表现(失代偿期) (一)肝功能减退: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低热等 2、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

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内科学考试消化系统总结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 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 1、门静脉压力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有效血容量不足 4、其他因素 【治疗】 1、控制钠盐和水的摄入; 2、应用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 注意:联合用药、交替使用、间歇使用、循序渐进 3. 补充白蛋白 4. 放腹水+补充白蛋白 5. 腹水直接回输或浓缩回输 6. 腹水经颈静脉回输 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 消化性溃疡 【概念】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损害因素: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非甾体类抗炎药3、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胃蛋白酶是pH依赖的,pH>4失去活性 4、其他因素:(1)吸烟:增加酸、影响协调运动、粘膜损害(2)遗传:Hp“家庭聚集”;O型血利于Hp定植(3)急性应激:神经内分泌途径(4)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DU排空增快;GU排空延迟。 二、保护因素1、上皮前的粘液及碳酸氢盐(HCO3-)2、上皮细胞3、上皮后4、其他: 内生PGE, EGF。 【病理:】 1、好发部位: 胃:胃角、胃窦小弯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胃体)交界处幽门腺;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多于后壁。 2、形态椭圆型;线形、边缘整齐、充血水肿;净黄、白苔 (1、单个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2单一部位或多部位;3、形态变化与分期有关;4、镜下典型表现为四层改变)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上腹痛:1、慢性:几年、十几年。2、周期性:发作、缓解交替3、节律性:胃:餐后半小时肠:餐前、夜间。部位:剑下偏左、右。性质:隐痛、烧灼、饥饿感。 其他症状:1、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2、腹胀、恶心呕吐、黑便3、失眠、多汗、便秘。 特殊类型:1、复合溃疡2、幽门管溃疡 3、球后溃疡4、巨大溃疡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6、无症状性溃疡。 【诊断】 胃镜检查为首选确诊方法,钡餐(龛影、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畸形、胃大弯痉挛性切迹)HP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治疗原则】:(重点) 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A、药物治疗: 1、中和胃酸治疗。 2、抑制胃酸分泌: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H2受体: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合剂。 3、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铋剂;生胃酮;新的粘膜保护剂(思密达) B、一般治疗 调节饮食及精神状态。 C、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抗生素联合用药。HP根治术:PPI或胶体铋联合抗生素(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D、外科手术 【并发症及治疗】: 1、上消化道大出血常为首发症状。表现:呕血、黑便;休克;氮质血症治疗:止血、补液、输血:抑酸抗休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

附件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 一、实验室建设 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职能分工应建立下列功能实验室: (一)市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肠道菌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消毒实验室,杀虫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放射防护检测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室,常见化学毒物检测实验室,普通理化实验室等。 (二)县级:血清学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及肠道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检测室,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 二、设备配置 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配置标准,按照卫生部《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执行。 三、人员配置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配置为:市级91-120人;县级61-100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配置结构比例为:行政管理和工

勤人员应占总人数的20%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人员总数的8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应占总人数75%,非卫生技术人员应控制在总人数的5%以内。 在核定的编制内配置一定比例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卫生技术人员:市级为30-40%、县级为40-50%。 四、基本功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一)市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常见细菌、病毒、霉菌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卫生质量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质分析,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及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初步分析等。 (二)县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常见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质分析,常见毒物和化学污染因素的初步分析等。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