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810001) 祁玉娟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肿瘤之一,综述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月经、生育、哺乳、身高、家族史、饮食结构及环境、心理因素等,从而降低发病率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关键字 乳腺癌 病因 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女性最多发的恶性肿瘤。近20年尤为显著,每年全世界约有10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据报道,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乳腺癌发病率约以年均3%的速度上升,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西欧和北美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始终居首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上虽属低发国家,但近年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我们旨在通过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分析,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目前国内外研究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

1 年龄 在月经初潮前及20岁前,发病罕见,约0.2%[2],20岁以后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

2 种族 美国白人女性乳腺癌的终生危险较黑人女性高,在美国的亚裔、西班牙裔及美籍印第安人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大大低于那些(非西班牙裔)白人妇女[3]。与中国大陆、新加坡和香港妇女相比,居住美国的亚洲出生的华人女性乳腺癌的年发病率几乎是她们的两倍,美国出生的华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仍然较高。

3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早龄初潮(11岁或更早),较晚的绝经末期年龄(55岁以后)为已确定的可重复危险因素。较短的月经周期与较高的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一致[4]。绝经年龄每延迟一年,乳腺癌的发病危险约增高3%。4 生育因素 较晚的初次全程妊娠年龄,未育者,经产妇较低的产次亦为已确定的可重复危险因素。第一胎足产超过35岁,每超过1年发病危险性大约增加5%,而后每增加1次生产,降低7%。目前多项研究显示:较短的分娩间隔与终生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相关。

5 哺乳 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有人调查:哺乳的母亲比不哺乳者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小(2~3)倍,哺乳时间越长,乳腺癌发生的机会越少。1个很好的证明就是爱斯基摩人平均哺乳时间在3年以上,有的持续哺乳长达30年,她们的乳腺癌发生率仅为1.3/10万。

6 体重 老年绝经后女性体重增加5公斤,危险性增加8%。绝经后,肾上腺和绝经后的卵巢所产生的C19类固醇雄烯二酮被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芳香化后生成雌酮[5]。肥胖者无论是雄烯二酮的产生还是芳香化酶的活性都增加。来源于脂肪组织的雌酮被利用转化成更具生物活性的雌二醇,血液中雌酮和雌二醇水平与绝经后妇女的体重成正相关关系,这种雌激素水平随着肥胖的增加与乳腺癌危险性升高有关。

Mannist o研究发现乳腺癌危险性随WHR(体重、腰围及臀围比例)增加而迅速增加,绝经前妇女WHR超过0.87者比低于0.78者乳腺癌危险性增加4.6倍。绝经期后妇女体脂百分比、体脂体重和非体脂体重的升高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而绝经前妇女没有这种相关性,认为绝经前后WHR均与乳腺癌发病呈正相关,并且不依赖于其他因素,为单独的乳腺癌危险因素。

7 身高 有学者分析表明:绝经前每增加5公分身高,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2;而绝经妇女RR为1.07[5]。可能与身高较高者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GF,insulin-like gr owth fact or)水平持续较高有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 GF-1)是一种与胰岛素有同源性结构的多肽激素,且主要受生长激素(GH)的调控[6]。实验表明GH能够增加乳腺I GF-ⅠmRNA的水平,促进I GF-Ⅰ的产生,I GF

-Ⅰ在局部直接刺激乳腺腺泡的发育。目前认为GH和I GF-Ⅰ与雌激素共同参与乳腺的发育,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对I GF-ⅠR有正相调控作用,而且ER状态和I GF-ⅠR状态呈正相关,两者常共同表达。提示雌激素可调节I GF-Ⅰ和I GF-ⅠR的表达,从而影响I GF-Ⅰ信号传导;而I GF-Ⅰ与I GF -ⅠR结合后又反过来通过影响细胞内的蛋白合成翻译过程而影响ER的表达,从而影响雌激素的作用。I GF-Ⅰ通过I GF-ⅠR及受体底物如胰岛素受体底物-Ⅰ(I RS-Ⅰ)等调控下游信号系统,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8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GF) 两者对正常和癌性乳腺上皮细胞都有增殖刺激作用,此外还能抑制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的合成,使有生物活性的游离雌激素水平增加。研究发现,不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女性血浆胰岛素浓度均与SHBG浓度呈负相关,而多种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如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与SHBG浓度呈正相关,因此SHBG浓度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SHBG浓度降低导致有生物学活性的游离雌激素浓度增加可能是肥胖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危险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9 精神、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精神创伤、不幸生活(家庭不幸、常受挫折等)、性格孤独、抑郁、爱生闷气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均与乳腺癌发病相关,这些事件经常造成精神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当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导致身心疾病以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女性乳腺癌。研究证实经历过严重生活不良事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可提高(2~3)倍。北京市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北京市女性乳腺癌与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7]。

10 饮食结构改变,如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摄入减少等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Cui等研究结果显示:喜欢“肉类-甜食”西式饮食的亚洲绝经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高于“蔬菜-大豆”饮食模式者。“肉类-甜食”饮食模式与乳腺癌危险相关(比值比1.3),但限于超重的绝经后妇女,特别是雌激素受体阳性者,乳腺癌危险增高近2倍(比值比1.9)。“蔬菜-大豆”饮食模式与乳腺癌危险无关。同时,常吃腊肉、香肠、酱菜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8]。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食用绿色蔬菜、豆制品和水果减少乳腺癌的危险性,因为维生素D、A、C、E及胡萝卜素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高纤维饮食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其保护作用越明显[9]。

11 绝经后激素的替代使用 激素替代疗法(HRT)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对改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等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绝经后乳管上皮萎缩、间质细胞减少,经雌激素补充可有再度增殖的倾向。在增殖过程中,雌激素能提高具有ER的乳腺细胞内D细胞周期蛋白的活动,当其刺激细胞增生时,有丝分裂反应产物增加,G1期的分子控制发生点-R点自发性突变的危险性相应增加,出现随机基因错误,参与癌化;同时,雌激素代谢产物16α-羟基雌激素与4-羟基儿茶酚雌激素等可直接损伤DNA;此外,雌激素通过影响脂质过氧化与氧化还原失衡还起到间接效应[10],即初始与进行性对乳腺组织癌症进展过程的发生影响作用。也有研究认为雌激素不是乳腺癌的致癌因子,但它可作为促细胞有丝分裂原,促使受其它因素影响已发生癌变的乳腺细胞发生裂变。

12 年轻女性使用避孕药可增加发病危险性 有报告指出:口服避孕药所诱发的危险,主要是由含有左旋-18-甲基炔诺黄体酮的3种制品所致[11]。与未曾用药者相比最近及新近用药者(末次用药在10年内)乳腺癌发病危险适当升高。有关研究表明乳腺长期的暴露于雌孕激素周期性交替变化的作用下,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高或引起雌激素代谢平衡失调间接引发乳腺癌。

13 有乳腺癌家庭史,具有高度的发病危险性 某些遗传缺陷或免疫缺陷病的个体,会表现出易患某些肿瘤的倾向,即对肿瘤的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2 cep tibility)。由高外显率易患基因突变引起的乳腺癌有以下临床特征:发病年龄比散发患者年轻;双侧乳腺癌发病率高;相关肿瘤发病率高,包括卵巢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骨肉瘤和男性乳腺癌。遗传性乳腺癌(HBC)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5%~10%,在遗传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携带者一生患乳腺癌的危险性36%~87%,BRCA2突变者为45%~84%[12]。目前研究发现:如突变在BRCA1的5’端,有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倾向,突变在3’端时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大,突变在BRCA1的中心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降低。BRCA2中心部位突变卵巢癌发病危险性增高,其外部突变乳腺癌发

病危险性降低。BRCA1突变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者高达90%,同时伴有高核和组织学分级, Tp53突变率高、非整倍体常见、HER-2/neu表达率低、异型性高、微管形成少、有丝分裂指数高。雌激素受体阳性多发生于BRCA2突变者。

14 一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比正常人高 有学者研究乳腺癌首次诊断和接受放疗的年龄小于45岁的病人对侧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5.5,大于或等于55岁降至2.1,可见年轻时受照射增加了发生对侧乳腺癌的危险性。同时直系亲属的家族史是目前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有直系亲属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对侧乳腺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1.5~3)倍[13]。对BRCA1/2突变携带者的研究显示:由于BRCA1/2的基因产物与RAD51有交互作用,后者是修复DNA 双链断裂的关键蛋白,正常BRCA1/2基因的丢失能引起正常乳腺组织放射敏感性提高。

15 多次胸部透视或胸片检查,或长期多次大量露于电离辐射之下者,易患乳腺癌 有研究报道[18]乳腺癌的风险取决于放射的剂量和年龄。如广岛、长崎居民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每单位辐射量导致乳腺癌的RR主要与爆炸发病时幸存者的年龄有关,10岁以下风险最高,40岁以上者在随后的乳腺癌风险方面没有明显提高。

16 有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乳头状瘤,病理结构增生活跃者,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乳腺疾病,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基本病因认为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影响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活检证实)发展为乳腺癌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活检后间隔时间和月经状态。有阳性家族史的绝经前非典型增生者,以后患乳腺癌的危险加倍,但并不增加绝经后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

17 癌基因的失活、抑癌基因的抑制癌基因 C-erb B-2基因定于17号染色体q21区带,编码185kd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细胞膜糖蛋白。Sla m2 on第一个提出C-erbB-2扩增与原发性乳腺癌有关,而全部乳腺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皆阴性。20%-30%乳腺肿瘤存在c-erb B-2基因的扩增以及其编码受体蛋白过度表达。C-erb B-2阳性的乳腺癌常表现为组织分化差和雌激素受体阴性。

C-myc位于8号染色体的q24区,编码一个核蛋白,作为一个转录调控因子控制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及凋亡。15%~25%的乳腺癌患者有C-myc扩增,常见于最初的原位癌病变,而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并非持续存在。

BRCA-1定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上,该类癌基因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其产物抑制细胞进入增殖周期,阻止其分裂,促使细胞成熟,并向终末分化,还可以诱发细胞凋亡。BRCA-2被确定位于人染色体以D13S171为中心大约716kb的范围内,当两条染色体上BRCA-2基因均发生了突变就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Claus通过大宗病例回顾性调查证实乳腺癌家族史患者,携BRCA-1和/或BRCA-2突变基因者较不携者,终生患癌危险性之比为63%:9%[14]。

Cyclin D1癌基因位于11q13,编码一295个氨基酸组成的癌蛋白,属于细胞周期蛋白家族。A lle 等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yclin D1过度表达在乳腺早期癌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nm23蛋白是一种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 n m23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的q22区。

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至少参与两个方面的作用:微管的聚合/解聚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n m23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内具有等位基因缺失的细胞遗传学特征。

抑癌基因P53是位于17号染色体的抑癌基因。P53蛋白的生理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并参与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突变型P53失去了正常野生型P53的抑癌功能。挪威学者Borresen[15]通过转基因证实,20%~40%的乳腺癌患者存有P53突变,认为一旦有P53基因突变,细胞就不可能圆满修复DNA损伤,其不稳定的染色体将导致细胞无限性膨胀并发生癌变。Done通过PCR扩增技术发现P53突变在乳腺增生症无表达而在导管原位癌中30%表达,说明P53突变在乳腺肿瘤的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16基因被认为是一种多癌抑癌基因,主要通过其表达产物P16蛋白参与对细胞增殖的调控[16],在乳腺良性疾病中,有少量细胞表达,在DC I S中P16表达增加,在浸润性癌中,P16阳性率最高,提示在正常组织中,不需或只需少量P16表达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而在癌组织中,P16反馈性的增高。18 环境因素 多环芳烃类:多环芳烃主要来自含

碳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其中的苯并(a)芘B(a)P是吸烟烟雾的主要致癌成分。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多存在于职业暴露和接触中,其中苯、1,3 -丁二烯为确定人类致癌物。芳香胺类化合物。杂环胺为代表,是各种肉类经油炸和烧烤形成的诱变剂,常常存在于高温烹调烟雾和烤焦的肉、鱼中。19 其它 在我国主动吸烟的女性不多,但被动吸烟的情况比较严重,国内有报导[17]被动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能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危险性;中国饮酒的女性少,故少见饮酒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关系的文献报导;体育锻炼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消耗较多能量,可降低身体质量指数,青春期和成年期体育锻炼活动均能降低乳腺癌发生,但较多体力活动仅成年期具有独立作用。多种治疗高血压药物、乳汁因子及染发剂的应用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尚不确定。

总之,乳腺癌的发生在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多种基因发生了变异,通过多阶段演化最终成为肿瘤细胞。影响乳腺癌形成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包括饮食)的作用,内源性以及外源性激素的影响,免疫状态的改变等。我们的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分析,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 考 文 献

1 Parkin D M.I nternati onal variati on.Oncogene,2004,23

(38):6329~6340.

2 阚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

3 Ne wman B,Mu H,Butler LM,et al.Frequency of breast cancer attributable t o BRCA1in a populati on-based series of American woman.JAMA,1998,279:915~921.

4 Kelsey JL,Ga mmon MD,John E M.Rep r oductive fact ors

and breast cancer.Ep ide m i ol Rev,1993,15:36~47.

5 Collaborative Gr oup on Hor monal Fact or in B reast Cancer.

B reast cancer and breastfeeding:collaborative re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 om47ep ide m i ol ogical studies in30coun2 ries of including50302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96973 women without he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498298.html,ncet,2002,360:187~195.

6 孙燕.内科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6.

7 王启俊,李玲,祝伟星,等.北京市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4):1652~1671.

8 谭红专,刘爱忠,王洁如,等.146对女性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3):126.

9 Ronco A,DeStefani E,Boffetta P,et al.Vegetable,fruits and relates nut rient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Nurt cancer, 1999,35(2):111.

10 高松杰.HRT与乳腺癌.日本医学介绍,2004,25(5):16~17.

11 Hunter D,For the Nurses’Health Study Research Gr oup.O2 ral contracep tive use and breast cancer in the Nurses’Health Study.Am J of Ep idem i ol Supp l,2003,17(11):105.

12 王永胜,于金明,叶林.乳腺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2~263.

13 季永领,田野.对侧乳腺癌的危险性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26(2):123~124.

14 Claus E B,Schildkraut J,I versen ES,et al.Effect of BRC A 1and BRCA2on the ass ociati on bet w een breast cancer risk and fa m ily hist ory.J N atl Cancer I nst,1998,90:1824. 15 Borresen-Dale AL.P53and breast cancer.Hu m Mutat, 2003,21(3):292~300.

16 Lehann U,Langer F,Feist H,et al.Quantitative assess2 ment of p r omot hyper methylati on during breast cancer devel2 opment.Am J Pathol,2002,160:605~612.

17 曹卡加,吴一龙,马国胜,等.广州市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肿瘤,2000,10(20):702~704.

乳腺癌的预防与治疗

乳腺癌的防治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唐树彬主治医师 一、世界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发病率占全年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世界各地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食物构成和工业污染等许多因素的不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区,其发生率为亚、非、拉美地区的5-6倍,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东欧、南欧地区是中等发病地区,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属低发区。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各国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几乎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以乳腺癌高发的美国为例,发病率约以年均3%的速度上升。70年代中期,乳腺癌每年的新患者为8万人左右, 1992年乳腺癌每年的新患者上升为18万人。1980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为84.8/(10万),1987年上升到111.9/(10万)。近年的资料表明,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构成比的32%,每年约有4.3万人死于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8%,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美国,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二大造成癌症死亡的病因。在1998年,有178,700人患上乳腺癌,有43,500位女性死于该病症。 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在世界上属乳腺癌低发病国家,但存在地区差异,总的特点是:沿海城市高于内陆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城市高于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低的城市。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已跃居首位或第二位。据中国抗癌协会统计,每年我国有四万人死于乳腺癌,现在年发病率已经达到40/10万,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乳腺癌特点,除发病率逐年增长外,在发病年龄上,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别。从30岁以后就开始增加,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比西方妇女早10-15年。以中年人居多,这个时期妇女处于最佳工作年龄状态,因此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无疑会对社会及家庭产生巨大影响。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病因? 答:乳汁淤积 2.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 答:金葡菌 【新课导入】 【案例】 李女士,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房癌,需手术治疗。 思考: 1.乳房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2.该患者确诊为乳房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指导女性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维持术后患肢最大活动范围。 2.专业理论知识:乳房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术后护理。 3.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女性进行自我乳房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乳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乳房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 二、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可直接侵及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严重时使癌块固定于胸壁。 2.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①同侧腋窝淋巴结(多见)②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 ③锁骨上淋巴结④癌灶位于内侧向胸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乳癌经血运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 随着肿块体积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肿侵犯近乳头的大乳管,则可使乳头偏移、抬高或内陷,造成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癌肿继续增大,与皮肤广泛粘连,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若乳房较小,而肿块较大时,乳房局部隆起。乳腺癌晚期皮肤破溃形成菜花样溃疡,其表面易出血,且有恶臭的分泌物。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同侧腋窝,开始为少数散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尚可推动。随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不易推动。如果堵塞腋窝主淋巴管时,则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晚期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肺、肝、骨等远处转移症状。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X线钼靶摄片和干板照相检查,对区别乳房肿块性质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乳癌的普查;超声显像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属无损伤性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视频) 2.病理学检查可用细针穿刺肿块吸取组织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对疑为乳癌者,最好是做好乳腺癌根治术的准备,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完整切除,术中作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确诊为乳腺癌,根据切缘有无癌残留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五、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乳腺癌数据调查

中国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2018年3月23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估计了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由于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存在,一般数据会滞后3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近年来多数欧美乳腺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检查和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钼靶筛查。

但是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在2008年之前并无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全球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25%。亚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占全球的44%。(2017年) 最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仍在持续、稳定的上升。乳腺癌现在已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病种。由于治疗技术先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死亡率却较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可能与确诊较晚有直接关系。 乳腺癌患病率 亚洲 人口占比:59% 新发乳腺癌占比: 39% 乳腺癌死亡占比: 44% 非洲

乳腺癌25个风险因素

专家总结乳腺癌的25个风险因素 每位女性都想知道怎样做才能将降低乳腺癌风险。一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女性,例如你的年龄,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其他的因素--超重,缺乏锻炼,吸烟,吃不健康的食物--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变。通过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让你自己更有力量,将乳腺癌的风险降到最低。 以下是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及如何降低风险: 确定的风险 一、作为一个女人 作为女人是乳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据美国统计,今年浸润性乳腺癌的新增病例有大约 190,000例,非侵袭性乳腺癌患者 60,000 例。 二、年龄 与其他疾病一样,当你年龄增加的时候你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将增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在55岁以上的妇女身上。 三、家庭因素 近亲中如果有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风险会增高。如果你的直系女性家属(妈妈、姐妹、女儿)被诊断为乳腺癌,你的风险将会加倍。 四、基因 将近5%~10%的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由父母的异常基因遗传给孩子造成的。 五、乳腺癌的个人史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乳腺癌,你将有3~4倍的风险在另一个乳房或者同一乳房的不同部分出现新的病灶。这种风险有别于原癌复发的风险。 六、30岁之前受到面部或胸部的辐射 如果因为治疗另一种胸部肿瘤而接受放疗(不是乳腺癌),如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如果你在青春期用辐射疗法治疗痤疮,也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七、某些乳房变化 如果你被诊断患有某些良性胸部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几种类型的乳腺良性病变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八、种族 白人妇女比非洲裔美国人、拉美和亚裔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其中非洲裔美国女性在年轻的时候更有可能发展为更具侵略性、更恶性的乳腺癌。 九、超重 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与保持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超重也使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大大增加。 十、怀孕史 没有足月妊娠或在30之后生育第一胎的的女性比在30岁之前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十一、母乳喂养史 母乳喂养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母乳喂养超过一年。 十二、月经史 在12岁之前来月经和55岁之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三、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HRT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四、饮酒 研究一致表明,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五、致密性乳房 研究显示致密性乳房将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倍,并且增加诊断难度。 十六、缺乏锻炼 研究显示,每周4~7小时的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七、吸烟

研究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研究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6T16:43:07.8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宋振玉 [导读]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阑尾切除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266300 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所有患者均实施多西他赛治疗,分析患者的耐药性、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等。结果:①耐药性:80例患者中,原发耐药率为40%,继发耐药率为80%;②治疗效果:客观缓解率达到65.0%,临床获益率为87.5%;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③毒副反应:主要以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III级白细胞计数为主;④生存情况:原发耐药患者的PFS为(2.74±0.45)月,继发耐药患者显示为(5.72±1.32)月,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经多西他赛解救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获益以及客观缓解效果,而原发耐药性患者对多西他赛治疗的反应差。 关键词:多西他赛;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临床效果 紫杉醇和多西他赛是转移性乳腺癌主要的主要药物,但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耐药性,但也有报道证实[1]使用多西他赛可以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鉴于此,本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时间段的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80例实施多西他赛治疗,分析该药的安全性,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80例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间)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资料不全者、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性疾病患者以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皆不在入选之列;全部的患者经病理检查均为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病症;年龄在32-73岁间,年龄均值(51.52±7.41)岁,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比例显示为61.2%。 1.2 纳入标准 原发耐药:①所有患者均为紫杉醇治疗无效的乳腺癌病患;②曾给予紫杉醇进行放射性治疗者;③所有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要低于12个月。 继发耐药:①所有患者经紫杉醇解救治疗已经达到PR或CR阶段,且于治疗中发生疾病变化的乳腺癌者;②曾有紫杉醇辅助化疗的历史;③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过12个月者。 1.3 治疗方法 紫衫治疗:该方法主要根据综合癌症网络(NCCN)规定的使用标准,三周疗剂量:剂量设定为:对患者实施紫杉醇175mg/m2的剂量采取静脉滴注治疗,1天1次,将21天为一周期;周疗剂量:使用紫杉醇80mg/m2以静脉滴注方式治疗,每周治疗1次。 多西他赛治疗:采取静脉滴注60-100mg/m2的多西他赛治疗,1天1次,1个周期是21d,有效者应连续该药治疗到病症有转化或不良反应超出患者忍受范围内可停止。 1.3 观察内容 ①对患者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参考实体瘤治疗的诊断标准,分为全部改善(CR)、部分改善(PR)、情况稳定(SD)以及好转(PD);客观缓解率=(CR例数+PR例数)/总数×100%,临床获益率=(CR例数+PR例数+SD例数)/总例数×100%,临床疗效均持续超过24周,并详细统计患者的耐药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PFS)。②毒副作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诊断的规定,观察患者出现的血液毒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表、t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耐药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80例患者中,原发耐药率达到40%(32/80);继发耐药率为80%(48/60)。 2.2 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经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5.0%(52/80),临床获益比例为87.5%(70/80);原发耐药、继发耐药缓解的例数为54例、56例,对应的比例为67.5%、70.0%;临床获益比率达到82.5%(66/80)、80.0%(64/80);不同的耐药间并未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不具有可比性。 2.3 患者血液毒副反应分析 80例患者中的血液学毒副反应主要以IV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III级白细胞计数减少最为突出,分别总数的77.5%、47.5%,详见表1 表1 患者紫杉醇耐药的血液学毒副作用情况 2.4 患者的生存情况 经分析患者的PFS达到(4.32±1.06)月、原发耐药患者的PFS为(2.74±0.45)月,继发耐药患者为(5.72±1.32)月,原发耐药患者

奥黛丽·赫本因乳腺癌逝世

奥黛丽·赫本因乳腺癌逝世 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1992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作为亲善大使,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逝于瑞士家庭。 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17.5万人,死亡4.5万人,平均每月死亡3750人,相当于每个月死亡的人数超过一次玉树地震死亡的人数(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截止2010年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早期可以通过预检二号(尿液单羟酚代谢物检测试剂)尿液显色法检测出来。很多女性担心自己患上乳腺癌,北京协和医院乳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孙强教授提醒,较简单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早治晚治不一样。如果晚期3期的患者,只能切除乳房,之后还要做大量的化疗放疗,患者痛苦和巨大花费,也只能换回几年或几个月的低质量的生活。而早发现的,可能就做一个简单的手术,就可以一辈子存活,保住乳房,和普通女人没有区别。孙强说,门诊中常出现,孩子高考前,母亲发现有问题,不着急,想着等孩子高考完再来看,结果就晚了。乳腺只要早发现,就有希望长期存活,保住乳房,甚至早一个月都不一样。 摸和不摸不一样。孙强说,门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80%都是自己摸出来的;夏天乳腺癌的患者多,原因是就是洗澡频繁。孙强曾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做完一次节目后,一周内,病房收治了3名乳癌患者,都是在看了节目后自己摸出问题去看病的。所以,摸和不摸是不一样的,经常性自检很有必要。 中国乳房与外国不一样。国外现在一般都是用钼钯筛查乳腺癌,但对于中国女人来说,B超更适合。孙强说,因为东方人乳房较小,内部组织很致密,用钼钯夹不住或是只能夹住一点点,用X光照射也看不清楚,甚至只能看到白白一片。而西方人乳房大,脂肪多,质地较松,用钼钯夹住后很容易看清楚内部的情况。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B超更合适,这个结论,在孙主任牵头进行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组织了全国十几家医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B超对

各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各种癌症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每种癌症都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具有这种危险因素的人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即患这种癌症的危险性很大,要特别注意癌症的早期发现。 无论任何癌症,高危人群都包括以下3种情况,请特别注意一下: 长期吸烟 长期喝酒 有本种癌症家族史 所以,只要所有人都禁烟禁酒,癌症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请大家一定做到! 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本资料。若本人身边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应最大限度消除,防患于未然。 肺癌危险因素: 1大气污染。城市工业废气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居住在城市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的居民。 2长期大量吸烟和大量饮酒。 3各种粉尘、化学物质的职业接触。如从事石棉、沥青、铬、煤、砷、镍、煤焦油以及镭等放射性元素接触的职业。 4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5有肺癌家族史者。 食管癌危险因素 1饮食因素: ①喜吃热食,进食太快,食物粗糙 ②吃过霉变食物,如花生玉米等。吃酸菜也容易罹患食管癌。 ③长期吃盐过多 ④长期摄入水果、蔬菜较少 2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3有食管癌家族史 胃癌危险因素 1长期食用食盐腌制食物、熏制食物 2水果中新鲜水果、蔬菜少 3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 4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切除等胃病病史。 5有胃癌家族史 大肠癌危险因素 1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饮食以肉、蛋、高脂肪为主;米面过于精细;蔬菜水果纤维素类食物吃的很少。 2习惯性便秘 3大肠腺瘤和大肠息肉 4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病、慢性特异性溃疡性肠炎等,也容易发生癌变。 5长期大量抽烟喝酒 6有大肠癌家族史

肝癌危险因素 1五年以上乙肝、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男性有肝炎病史;临床已经确诊肝硬化。2吃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吃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大米、花生、小麦、大豆等粮食与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油。 3肝血吸虫病史 4长期过量酗酒,长期抽烟 5肝癌家族史。 乳腺癌危险因素 1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2肥胖 3生育哺乳史:少生育、高龄生育和没有生育者;12岁以前月经初期的妇女以及55岁尚未绝经的妇女。产后人工喂养或哺乳时间超过2年者 4乳腺癌家族史 5相关药物治疗:常年使用甲状腺素治疗、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雌激素 6长期大量饮酒、长期抽烟 7乳腺相关疾病:囊性乳腺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妇女一侧曾罹患乳腺癌的妇女 8电磁辐射:各种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CT、拍片检查的放射线损伤。 子宫颈癌危险因素 1性生活因素:早婚、早育、多育、多次结婚或多个性伴侣等性生活混乱。 2感染:性卫生差或男性包皮垢的刺激,或性交频繁均可造成宫颈感染。 3雌激素服用过多与代谢异常;雌激素能引起宫颈上皮增生,诱发癌变。 4癌前病变: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糜烂长期不愈可引起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其中有一部分可演变为癌症。 5长期吸烟、长期喝酒的 6有子宫颈癌家族史的。 卵巢癌危险因素 1婚育史:不孕妇女是高危人群 2社会地位:多发于社会高阶层与职业女性 3家族史:明显家族史 4长期吸烟、长期喝酒 5曾接受X线照射:妇女接受盆腔X线治疗者发生卵巢癌概率增加。 6营养与饮食习惯:饮食中摄取多量饱和脂肪酸的妇女患病风险加大,摄取大量纤维素与维生素A者发病率较低。 胰腺癌危险因素 1高脂肪饮食: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关系最为密切。脂肪摄入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2饮用咖啡:饮用咖啡与胰腺癌发病关系密切。 3长期吸烟 4长期饮酒 5有胰腺癌家族史 膀胱癌危险因素 1职业因素:长期从事染料、橡胶、煤气、塑料、冶金、印刷、污水处理等工作。 2长期吸烟、长期饮酒 3长期使用麻醉药品:比如非那西丁等 4长期嗜饮浓茶、浓咖啡的人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26%, 而占死亡率的18%。国内统计,上海市区1972~1974年发病数1683人,1978~1980年发病数1 879人,由占女性癌症的第4位升至第3位。1982~1 984年发病数2 360人,上升为第2位,预计到2000年将升至首位。l 972~1974年死亡人数647人,1980年为857人,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天津市女性乳腺癌l 980年的发病率为17.5/l0万,至1989年为23.5/10万,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北京市1 991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7.8/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资料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①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并记录肿块部位,在乳头外侧、内侧或在中线上。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作自我检查。②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③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④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⑤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⑥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改变,可由局部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由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临床严重征象:肿瘤和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固定、乳房皮肤水肿、皮肤溃疡、腋窝淋巴结>2.5cm。 诊断检查方法①乳腺x线照片: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有时中心可见钙化。②乳腺B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③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④肿块穿刺:常用细针抽吸作细胞学涂片检查。并可做乳腺x线或B超立体定位检查来确定肿物位置,然后进行肿物穿刺或切除,对小肿物诊断有帮助。⑤病理检查: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作冰冻切片,立等结果,确诊后接着作扩大手术。病理检查应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组检查10个以上及脉管、淋巴结内有无癌性。⑥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佶疗。⑦肿瘤标记物检查:CA15-3、CA242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⑧PCR 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性较好,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

试论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试论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10T14:44:34.0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作者:丁洁[导读] 现本文主要是以30例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代表,进一步分析采用多西他赛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过程如下。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试论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在30例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当中,临床获益率以及客观缓解率分别为;在原发耐药组,PFS最长的为八个月,PFS中位为3个月;在继发耐药组中,PFS最长的为12个月PFS中位为6个月;两组 数据间具备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进行解救和治疗是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获益以及客观缓解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关键词】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21-02 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来说,临床中主要采用紫杉醇以及多西他赛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临床相关资料指出二者之间存在耐药性,但也有很多实践报道指出,对于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解救治疗,依然具有一定的疗效,该方法得到患者信赖,得到业界的高度肯定[1]。现本文主要是以30例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代表,进一步分析采用多西他赛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过程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紫杉醇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年龄最大的为61岁,最小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53.2岁;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两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把相关资料(性别、年龄、体质、病情)对比分析后发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有意义。 1.2 诊断标准原发耐药标准:(1)采用紫杉醇治疗但是生存期小于12个月的乳腺癌患者。(2)采用紫杉醇进行解救治疗抑制没有效果乳腺癌患者。 继发耐药标准:(1)采用紫杉醇进行解救治疗已大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的乳腺癌患者。(2)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疾病出现进展的患者。(3)曾经使用紫杉醇对化疗进行辅助,无病生存期等于或者大于12个月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2]。 1.3 方法 给予30例患者均使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主要使用60~100mg/m2药物进行静脉滴注,一个治疗周期为21天。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来说,继续使用药物抑制到疾病有进展或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无法耐受为止。 1.4 效果评价最终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把效果划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四个级别。其中,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此外,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可划分为记录疾病进展时间 ( TTP)、治疗失败时间(TTF)以及进展生存期 (PFS)三种[3]。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获取的数据均使用SPSS 2 2.2软件进行计算,最终计算结果如果P<0.05,则可以得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过程为:首先把数据输入到该软件内,并采用%、n、 x-±s来分别表示百分数、例数以及计量。 2.结果 2.1 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完全缓解为3例,部分缓解为4例,稳定为2例,进展为1例,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30%。 2.2 根据耐药规定的具体标准,将30例紫杉醇耐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原发耐药组以及继发耐药组。在原发耐药组,PFS最长的为八个月,PFS中位为3个月;在继发耐药组中,PFS最长的为12个月PFS中位为6个月;两组数据间具备显著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关于乳腺癌治疗治疗辅助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但相关数据调查发现,依然有百分之三十的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导致死亡。在临床治疗中,化疗是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最显著的药物是紫杉类以及蒽环类两种。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均属于前者[4]。这种药物被广泛运用在乳腺癌治疗当中。紫杉醇与多西他均是效果较为显著的抗肿瘤药物,前者主要来自于太平洋红豆杉,后者主要来自于欧洲的红豆针叶。两种药物的药物机制以及化学结构及其相似,都是对微管装配进行稳定,对解聚进行抑制,把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虽然它们在肿瘤细胞株类型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和紫杉醇不同的是,多西他赛以独特的微管聚合方式与微管结合位点的结合更加紧密,延长在靶细胞内停留的时间且具有更高的浓聚程度,对于胸腺嘧啶磷酸化具备更加显著的上调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体内以及体外的抗肿瘤的活性,对Bcl-2蛋白磷酸化进行诱导,达到促使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治疗目的。腹泻等消化系统毒性、外周神经病变、脱发等均是两种药物的毒素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5]。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多西他赛解救治疗紫杉醇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完全缓解为3例,部分缓解为4例,稳定为2例,进展为1例,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30%;在原发耐药组,PFS最长的为八个月,PFS中位为3个月;在继发耐药组中,PFS最长的为12个月PFS中位为6个月;两组数据间具备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进一步说明:多西他赛在紫杉醇耐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收益率以及客观缓解率。同时,继发耐药者的治疗疗效要比原发耐药强。对于该方法值得大力去推广以及应用。【参考文献】

乳腺癌其实并不可怕

腺癌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然而乳腺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新浪健康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医师卫燕博士谈谈乳腺癌的真相。 为什么说乳腺癌不可怕 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女性罹患的各类恶性肿瘤中,虽然乳腺癌发病人数遥遥领先,比位居第二的肺癌高出一倍多,但乳腺癌死亡人数仅为肺癌的约一半。或者我们换一种可能更直观的方法表述给大家,就是用新发病例数减去死亡病例数得到的是无瘤和带瘤生存人群增加的数目。那么,预计2015年女性肺癌生存人群会增加三万余人,而女性乳腺癌的生存患者群体会增加十九万之众。所以,乳腺癌患者确实越来越多。 经过规范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可达85%。在其他癌症还在拿5年生存率说事儿的时候,乳腺癌早已拿十年生存率说事儿了。有资料显示,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在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乳腺癌死亡率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乳腺筛查项目的推广。所以,向民众大力推广规范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以及向全国的肿瘤医生反复进行规范诊疗程序的培训,都是很有必要的。 欧洲的统计数据显示,初诊的IV期患者的5年生存为26%。甚至不比有些癌症总体(早期加晚期)的5年生存情况差。就是说,在很多癌种在出现复发转移后只能按月预计生存期的情况下,乳腺癌是有希望按年预计生存期的。而遵从你自己选择的你信任的医生的医嘱是争取在与疾病的搏斗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任何恶性疾病对于患者来讲都绝对不是不可怕的。最关键、最持久、最能深入心底的慰藉一定是来自患者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讲,来自家人,尤其是老公的鼓励和关爱是患者获取较高生存质量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 所以,只要我们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只要我们通过定期体检,争取有病能够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只要家人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配合医生进行适度治疗,乳腺癌就没有那么恐怖。 乳腺癌患者是应该“拿药当饭吃,还是拿饭当药吃?” 什么是拿药当饭吃?我们见过太多的患者家人把道听途说的所谓对病人有益的药物、保健品、营养品等等一股脑地好心好意地塞给病人。结果是,当患者把所有的这些东西吃完以

中国乳腺癌现状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2014 年 6 月15 日由Fan Lei 等发表在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和%。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和%。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 例/10 万女性(年龄在55 岁到69 岁之间)增加到超过100 例/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1216 美元,在172 个国家中排名第103 位。 图 2.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数据来自2009 年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乳腺癌

乳腺癌护理查房 一、病因: 现在在医学上对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 岁前亦少见,但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 ~ 50 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 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 3 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 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 岁者的2.2 倍。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 岁者比小于45 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 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Li(1988) 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 ②易双侧发病; 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 前发病。 (2) 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二、乳腺癌如何预防*三、乳腺癌食疗方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1、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发于 45-50岁的女性,但别以为乳腺癌只是中老年妇女才会得的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中70%是40岁以下的女性。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40~60岁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近10年,少数未婚女性也未能幸免;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发现的病例数不足20%。 2、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

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乳腺癌怎么检查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 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 乳腺癌如何预防预防乳腺癌应该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能够引起多种癌变,所以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饮酒不仅仅会影响到肝功能,还会影响到脑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催乳素与乳腺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 想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一定要远离烟酒。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引起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的食用高脂肪、腌制、烟熏、烧烤类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因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过多,甚至 是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能够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东西,所以想要远离乳腺癌就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经常食用这些垃圾食品。 保持适量的运动

为什么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乳腺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令众多女性“谈其色变”的疾病,不仅在于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更在于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发病率。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已和宫颈癌、卵巢癌共同被称为“女性杀手三剑客”。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乳腺癌属于世界性难题,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由此了解乳腺癌病发原因,及时做好预防形势迫切严峻。 原因一:激素水平的改变。出现有乳腺癌疾病的女性朋友,临床上大多呈现出年轻化的节奏。现在女性普遍月经初潮提前,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加之环境的污染、饮食的污染、高脂性食品、含激素类保健品、化妆品的使用,使年轻女性较为频繁的接触外源性雌激素,而乳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这使得其发病年龄低龄化。 原因二:精神因素。社会发展的很迅猛,不比以前,然而我们肩上的压力也是很重。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感情上遭遇重大打击、受到不良情绪刺激,自我调节能力差,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也容易发生乳腺癌。 原因三:晚婚晚育少哺乳。现在的女孩子不比以前爹妈的时代,女孩子早早的就嫁人为人妻了;大都和男子一样为房和车工作,晚婚

晚育。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晚婚、晚育、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的女性更易患乳癌,而适龄结婚、自然生育、哺乳均有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众所周知,著名女歌手姚某某,去年因乳腺癌被夺去年轻的生命,绚丽之花就此宇落,令人叹息万分。国际抗癌联盟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不断增加,但并不是不能预防,世界上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1/3的癌症是就通过治疗能够实现康复的。那么对于乳腺癌来说,如果不幸罹患能够实现康复吗? 对此肿瘤专家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乳腺癌的康复率逐渐提高。对于乳腺癌来说,针对不同的病理分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辩证施治。早期病人可以选择手术与中医辅助综合治疗;对于晚期病人则建议中医单独使用。 中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药性温和、无刺激、毒副作用小、注重标本兼治,“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病人服用天然中草药,能够有效消灭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 面对诸多参差不齐的中医疗法,小编建议病人选择,汲取中医药精髓,由出身于中医世家,第八代中医传人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从病人整体入手,针对同一病种,不同病机病因的病人,采用辨证施治,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阴阳平衡的调理,起到“扶正祛邪”“培元固本”“排毒减毒”等作用,最终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疗效。

目前一般的乳腺癌常用化疗方案

CMF方案(转移):CTX 600mg/M2 d1; MTX 40mg/M2 day 1and 8;5FU 600mg/M2day 1and 8;每21天重复×6常用可切除乳癌的辅助化疗。 CAF方案:CTX 500mg/M2 day 1;ADM 50mg/M2 day 1; 5FU 500mg/M2 day 1;+PR 40-65%。此方案是目前乳腺癌术后推崇的化疗方案。有人认为CAF方案4个疗程的结果与CMF方案6个疗程相同。 FAC方案:5FU 500mg/M2,d1 and d8其余同CAF方案。CMF方案(术后标准辅助化疗):CTX 100mg/M2 po, day1-14天;MTX 40mg/M2 iv day 1-8天;5FU 600mg/M2 iv day 1 and 8天;每4周重复×6周期。 AC方案:CTX 600mg/M2 day 1 ADM 60mg/M2 iv day 1;每3周重复一次。2004CSCO年会中报告,阿霉素的剂量超过60mg/M2后并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在传统的AC 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泰素175mg/M2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CAP方案:CTX 500mg/M2 day 1 and 8; ADM 40mg/M2 iv day 1; DDP 50mg/M2 iv d3 and d8; MCF方案:MMC 20mg iv d1; CTX 1000mg iv d1; 5FU iv gtt qd×5天。(本人用于晚期乳腺癌,效果很好)。 MVD方案:MMC 8mg/M2 d1 + VDS 3mg d1 and d8;DDP 30mg/M2 iv gtt qd×3天。针对ADM产生耐药后的乳腺癌病人,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多西紫杉醇+Xe和紫杉醇+吉西他滨(GEM)方案。 治疗失败后或高危组病人可选方案: MV方案:MMC 20mg/M2 iv day 1; VLB M2 iv day 1 and 21;每6-8周重复。 DV方案:DDP 20mg/M2 iv day 1→5;VP16 60mg/M2 iv day 1→5天。 NA方案:NVB 25mg/M2 iv day1 and 8;ADM 50mg/M2 iv day 1;q3w 重复。CR+PR 74%(有的医院肿瘤化疗专家对乳腺癌术后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直接用此化疗方案化疗6个疗程。)。 PA方案:PXL 175-225mg/M2 iv gtt d1; ADM 50mg/M2 iv day 重复,CR+PR 69-93% PFL方案:PXL 175mg/M2 iv gtt day 1; LV 300mg/M2 iv gt day 1→3; 5FU 350mg/M2 iv gtt day 1→+PR 52%. PP方案:PXL 75-85mg/M2 iv gtt day 1; DDP 40mg/M2 iv gt day 1,q1w重复×6周期。CR+PR 81% IAF方案:IFO M2 iv gtt day1→5;ADM 30mg iv day 1;5FU 500mg/M2 iv gtt day 1 and 8;q4w重复。 当ADM治疗失败后,可用PXL and /or NV治疗。目前研究认为,对部分绝经前、淋巴结阳性乳癌术后用Zoladeex〔诺雷德〕可以获得与CMF方案同样疗效.。注射埋植剂支,每4周注射1次。中国生物治疗网杨教授特别指出,目前认为ADM的标准用量是60mg/M2,表阿霉素在剂量<90mg/M2时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剂量>90mg/M2时则量效关系不明显。对晚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病人,还是推荐使用蒽环类联合化疗,如AC、CAF、CEF等联合化疗方案。高剂量的HDCT化疗方案不能作为早期或晚期乳癌的标准化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