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新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新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新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新课堂

在课程改革条件下,历史教学与网络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历史教学与网络技术配合,既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又可以建立学科资源库、学习包等。同时,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文字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史实,创设历史情境。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历史新课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才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目的。如在组织学生识读和使用历史图表时,学生感觉枯燥,容易忘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教材中静态的文字、图表转变为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使学生便于接收,乐于记忆,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拉近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

初中生对历史故事知道一些,但对历史事件、历史线索模糊不清,容易混淆。如《三国鼎立》一课中,有众多的人物及语言在故事中有不同的角色,学生记不准确,容易混淆,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把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展现出来。学生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情景中使感官得到刺激,提高他们对人物事件的感悟能力,也拉近了历史同现实生活的距离。

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去探索自主、合作学习,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采用小组或团体一起互相学习,个体之间可采用对话、商讨、讨论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自主、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高深层次的理解与探究,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师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和重点,以最恰当和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也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要的学习效果。"正是这种媒体工具能帮助学生疏通思维通道,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能使复杂变为简明,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华难为易;能把抽象的事物变为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轻松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五、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师生互动,架起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

我把自己的邮箱公布给学生,他们把查到的资料、网上作业邮给我,而且还把他们心中的小秘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我,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我每次收到他们的邮件都要及时回复,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更可贵的是每到年节

孩子们会把他们亲手制作的贺卡发给我,使我非常激动,感谢现代化的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

总之,网络资源不仅为我们备课、上课提供了条件,而且还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它就像一位渊博而且随叫随到的老师,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在我们的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的教学天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信息将渗透和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为增强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开设网络信息实验班。网络信息实验班的教室与普通教室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教室,里面设有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DVD、音响设备等,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每个小组六人,围成一圈,每人一台电脑。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是在过去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从“时”来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对历史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间”而言,指的是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初一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欣赏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内心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它创设的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是让学生自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随着信息化水准的提升和世界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但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点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实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体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个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个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能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实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够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实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实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 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升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能够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对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实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水平,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②但是传统教学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补充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能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实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水平和自学水平。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设计(同名9165)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设计 (810200)青海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陈延林 【摘要】将信息技术优势应用于课程教学,正日益成为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其优势所在,令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耳目一新,颇具诱惑力。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也是现代历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为例,扼要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的一些实际经验,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案例设计;信息技术;历史教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本人结合近几年在具体历史教学实践中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及实现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的认识理念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宗教、艺术、科技、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面对纷繁庞杂的史料,如何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就成了历史教学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梦想。应当注意的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不可再现性、具体性、因果联系性等特征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性是相对应的。历史过程发生以后便事过境迁,过眼烟云,是一个包含复杂关系、具有丰富形态和情感变化的有机整体,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和体验,这是历史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历史遗址、历史文物、文字记载、照片以及实录性的音像材料等)来认识历史过程,但又不是所有的历史材料都能接触到的,而且,历史过程是通过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又包含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并不是单纯、机械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2.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大兴文字狱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 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 ..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6.钱穆曾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 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8.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 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导学案

第22课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导学案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活动任务: 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 活动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2、从传统节日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交流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

六、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或者外国的传统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七、课堂检测: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望月》 D、辛弃疾《太常引》 2、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C )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3、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C )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4、王刚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猜王刚过的节是(B ) A. 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5、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B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6、“……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B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腊八节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哪个节日的特殊气氛?( D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8、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网络化教学突飞猛进,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产生了影响,如何使网络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设计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课堂。 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开放的课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教学环境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社会问题,并提供多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如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微小的细节扩大化,复杂的演示简单化,但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网络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将以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基于网络技术的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原则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进行的,它的优点表现为: 1、海量的信息资源,这是网络技术鲜明的特点之一。互联网各个终端

硬盘中的各类信息,配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网络中许多超媒体百科全书,配合网络信息可便捷检索的特点,互联网构成了史无前例的互型信息资源库,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地理网站,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宏观从整个社会,微观到某个国家、地区,无不包括。 2、网络教学中,双向交互式的建构,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易于组织、管理,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为新的教学过程,教师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3、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广阔社会社会空间,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活动形式多样,如总结网上信息,争论相关内容,思考怎样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课程中的观点,对同学的想法做出反应,对比相关的网站信息,总结课堂活动的方方面面等,有利于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变化。 4、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堂教学,网络等教学媒体不再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如何利用网络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交流、反馈,如何利用媒体来自身的知识等等,都需要学生不仅懂得运用知识,也要懂得运用网络这个工具,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黄麓蓉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究黄麓蓉 摘要:高中历史作为高中学生的学习重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 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们的成绩,还需要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善了当前的教学形式,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 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围绕网 络背景对高中历史教学做出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高中历史;网络环境;教 学实践引言:在2020年初阶段一场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沉静,疫情的出现不仅给 我国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还严重影响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在长期疫情的情 况下学生们只能被迫在家中通过线上开展教育工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 教育行业奠定了基础,利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课 堂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过线上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 所不同,不论是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方式都做出了转变,因此,教师需 要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与想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线上的教学策略。一、 利用线上媒体,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它通过情境再 现为学生们呈现一种学习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好的 融入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信息, 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提高学生们 的实质学习效果。例如,在高中历史中学习“古希腊文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 借助线上的软件开展,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若你是公元430年雅典的一名公 民你可以具备哪些权利,还会向上级提出什么要求”。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软件通过分屏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在软件上设定一定的关 键词或图片进行提示,让学生们通过提示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以及解决方法。学生 们利用图片以及教材上的内容对教师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虽然只是线上教学,但是同样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在线上展开探讨,从而认识到 民主政治对当代的影响,以此提高教学的实质效果。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教学 氛围和教学环境都与以往不太一样,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通过有 效的教学手段将他们带入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感受历史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二、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容量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杂乱, 而且知识点也比较多,再加之历史事件跨越比较多,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 习能力,但是仍学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试卷内容还有较多的一些扩展的知识内容,这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高,复习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头绪,从而使得学 生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差。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帮助学生们整合相应的 知识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节省大量的整理时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君主专制制度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进行整合,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根据时间完善相应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们对内 容进行深度理解。因为文章内容包含较多的朝代以及君主建立的制度,包括一些 其他制度,这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相对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帮助学生们绘 制一个时间表格,从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内容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 成一个思维导图,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展开 复习。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被迫在线 上展开教学,但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培 养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应该合理的筛选教学资源。当前网络的教学资源 相对比较丰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会整合与利用,从而收集一些有用的教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 C.丞相的废除 D.文字狱的兴起 3.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皇权高度集中D.军政实现合一 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 下列诗句中,可能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是( ) 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清风识字,何故乱翻书? 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完善法律体制 7.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佚名 2008-6-24 来源:教学论文网 牛广芬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 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 方式,教育也发生着巨大变革。陈至立部长为此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 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 置。”因此,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 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网络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 作为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崭 新的教学方式。为此,对如何进行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 主学习,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程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CAI可以说 是教师实施传统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服务对象重点是教师;网络化课程 体现着建构主义思想,注重的是学习环境要素的提供,服务对象重点是学 生。学习者将处于某种情境,通过和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表 达,来完成意义建构。其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 原有的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 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常规历史课堂教 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是:①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 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外延性知识。(即和教学内容 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②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令目标知识(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 知识)以及伴随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净化网络环境_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净化网络环境_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论文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 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教学 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 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 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堂优质课教学,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就如何实现远程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 浅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历史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 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 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 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的目的”。由此,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两方面进行,课程 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 例如我在参加泸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网络环境下优质课竞赛中选择了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及DW制作的《红军长征》的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问题、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媒体播放、课后练习、BBS等,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并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 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相关链接等。学生可以利用BBS(论坛)、协作(交互性)、意义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以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网络技术、超媒体的优势最适合建立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次基于网络环境优质课竞赛,我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心 得与体会,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勉。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的优势与成效 通过对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产生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共飨,总结如下: 1、网络资源进入课堂优于以前的单纯的课件进入课堂,更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 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只保留军机处。 问题:通过和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比,你能说说军机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权力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首先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图片,小组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二、新课学习 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小组推荐学生分别讲述三个节日的历史故事。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二、节日习俗的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1、春节: 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总结。 节日习俗: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帖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食俗:蒸年糕、包饺子。 节日变迁: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图片展示;清姚文瀚的《岁朝欢庆图》 2、端午节 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习俗。 节日变迁: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埋藏,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3、清明节 节日习俗:祭祖、扫墓、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节日变迁: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一些其它节日,以加深学生对中国节日的了解。 三、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设计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达能力的培养等。 教法分析问题导学,阅读归纳、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法分析自主收集、阅读、归纳、展示。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 多媒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老师首先起头“传统节日有什 么?”,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说出 节日的名字,重复,错误或者两 个节拍没说出来就淘汰。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践 行十九大精神弘扬传统节日文 化》。 全班分成四 组,每组选 派一位代表 参与游戏, 参赛选手站 成一排,其 他同学打节 拍。 激发学生的 兴趣,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引入新课 学生分别选择清明、端午、中秋、 春节四组,由学生来主持并表演 历史剧(播放每一组将要表演的 背景)。 学生分组表 演历史剧。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表演 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活动一:历史剧表演 春节的来源——《年的传说》 清明节的来源--《重耳与介子 推》 端午节的来源--《屈原投江》 中秋节的来源--《嫦娥奔月》 每组同学派 代表表演, 其他同学观 看表演并归 纳节日的习 俗。 培养学生的 表演能力和 获取信息的 能力。 新课教学第一篇 探索节日的起源

活动二:品诗词猜节日 (出示诗词,由学生来猜测诗词 中的节日)赏析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意识。 第 二篇 感受习俗的演变 第三篇 树立文化的自信活动三:古今习俗大对比 (特别强调清明节中的文明祭 祀)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探 究历史的能 力以及对于 时代变迁的 感知能力。引 导学生文明 过节 活动四: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 和西方节日?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 值观念,弘扬 传统文化,理 性对待西方 文化。 活动五:播放十九大关于文化自 信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 频。 加深学生对 时政的了解, 渗透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 观。 拓展延伸:在新时代背景下,中 学生怎样从自身出发树立文化 自信? 展示图片春节对世界的影响 分组讨论。 观看图片。 培养学生思 考能力,引导 学生树立历 史核心素养 中的家国情 怀。 增强学生的 直观感受,培 养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案例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如何将网络环境的优势与社会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是社会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工业革命》的教学为例,总结了网络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并提出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网络环境;网络资源;社会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教育和学习。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网络环境下《工业革命》的教学片段。下面以《工业革命》一章节为例,说明在社会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设计。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使用自制的《工业革命》课件(事先制成放在计算机上),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肖像和机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逊以及蒸汽机、火车机头、早期的汽船等,使学生对这一时期有感性认识,激发其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动力。2.确定目标与主题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工业革命,就是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1)了解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成果。(2)掌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试比较研究美、法、德国等其它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3)掌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搜集资料、自主探索明确了本章节的学习要点,学生就可以对所要调研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探索)。4.网上协作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回到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交流。教师要考虑稍高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通过提问来引导组织学生的整个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阅读他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现有知识质疑,参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来完善自己,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开阔视野。5.网上小结协作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结。小结可以是学生(或学习小组)的电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化的交流报告,后附有教师的评价和点评。这种学习模式既有个人的自主学习,又有小组的研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三、网络环境下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

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 抄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答案提示: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精品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 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