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命的货币--金圆券流通始末

最短命的货币--金圆券流通始末
最短命的货币--金圆券流通始末

79

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民党政府为拯救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维持庞大的内战军费开支,下令在全国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但是事与愿违,被其视为救命稻草的金圆券,由于漫无节制地大肆滥发,迅速酿成金融风暴,带来始料未及的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天下纷然,怨声载道。金圆券不但未解国民党政府的燃眉之急,反而作为一针催化剂,加速了国统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彻底垮台。因此,出台仅10个多月的金圆券币制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金圆券也从而成为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

最短命的货币

——金圆券流通始末

刘庆礼

邮币卡

1456

23

邮币卡

80

金圆券的发行背景

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紧急法令,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法币的发行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毕竟有所节制。到了抗战中期,由于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的相继沦陷,使得赋税收入锐减,而财政支出特别是军费

支出却大幅攀升,因而出现了上百亿元的财政赤字。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法币的发行额成倍增长,恶性通货膨胀已经初现端倪。

1945年8月,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结束,惨遭重创的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有所恢复,物价也一度降低。但好景不长,全面内战的爆发和军费开支的浩大,又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到了1947年,国民党政

府仅军费支出一项即接近25万

亿元,法币的发行额已是战前的47万倍,物价也比战前上涨了3492万倍。无奈之下,蒋介石授意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云五和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共同策划币制改革。1947年8月初,王云五提出“统一财政经济决策机构”和“行政业务计划方案”,希求通过取消久已流通的法币,改为发行金圆券,重温第一次币制改革的成功之梦,达到整顿经济、筹措资金、应对战争的目的。

金圆券的粉墨登场

蒋介石采纳了王云五的币制改革方案,于1948 年 8月19日正式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明令在全国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收兑民间的黄金、白银和外币。其要旨有四:“一、自即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十足

准备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已发

789

10

11

邮币卡

81

行之法币(图1)及东北流通券(图2)。二、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三、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违者予以制裁。四、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及国际收支。”同日,行政院等相关部门分别公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和《整理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以作为《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的组成部分和配套措施。

对《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和各种实施办法,可综合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金圆券每元法定合纯金 0.22217公分,由中央银行发行,以20 亿元的发行总额为限,面额分为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第二,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折合东北流通券30万元。第三,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限期于1948年9月30日以前收兑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违反规定不于限期内兑换者,一律没收。第四,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格应照1948年8月19日以前的水平冻结。采取上述逐项措施,实质上是把人民持有的硬通货和

外币全面控制于政府之手,仅允许民间继续保留、转让和以官定价格买卖现有金银首饰。不难看出,这种币制改革不过是国民党政府榨取国统区人民手中金银财富的途径和工具而已。

为确保币制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蒋介石派出了俞鸿钧、蒋经国、宋子文等一大批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工作。同时,以“限期兑现”“没收”“制裁”等铁腕手段,形成高压态势,迫使人民将自己所有的金银外币送交银行兑换成金圆券,从而使新的币制改革在整个国统区如同狂飙漫卷,几无悬念。截至9月底,全国各地收兑的金银外币就高达1.6亿美元。为加大收兑力度,国民党政府于9月30日又决定将全国黄金美钞的兑换期限延长一个月, 银元兑换期限延长两个月。然而,新的币制改革并没能实现国民党政府扭转财政颓势这种一厢情愿和匪夷所思的目标预期。金圆券发行仅15 天,汉口、重庆和广州的物价就分别上涨了21%、40%和83%,整个国统区出现了存款挤兑和物资抢购的狂潮,导致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从早至晚人满为患,米店面铺也十有九空,许多地方不得不依靠军警维持秩序。11月10日, 南京

爆发了大规模的抢米风波,国

12

131415

邮币卡

82

民党政府宣布实行“首都戒严令 ”,翌日又紧急颁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和《修正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尽管如此,事实上这对缓和局势依旧于事无补,甚至无异于火上浇油。

金圆券的短命一现

金圆券的发行和流通只能饮鸩止渴,因而注定难逃时乖运蹇的命运。1948 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上的全线溃败,成为敲击金圆券的一记重锤。金圆券发行量越大,民众越是恐慌,物价更像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使金圆券无可奈何地走上恶性通货膨胀的不归路,招致民怨沸腾,自食其果。而币制改革的始作俑者王云五虽非最高决策人,但转眼间已由党国功臣一变而为党国罪人,一时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方面的弹劾,被迫于11月16日引咎辞职,悄然离京赴穗。

据统计,从1948 年 8月23日正式发行,到1949 年 7月3日废止,金圆券共计流通10 个月又11天。其间,即使不把字规、号码的差异计算在内,金圆券印制的版式也高达66种,其中正式发行的主币券 47 种、辅币券3 种,虽已印制但尚未进入流通的主币券8 种、辅币券1 种,未印制的试样票7 种。金圆券的面额共有18种,即“壹

角”(图3)、“贰角”(图4)、“伍角”(图5)、“壹圆”(图6)、“伍圆”(图7)、“拾圆”(图8)、“贰拾圆”(图9)、“伍拾圆”(图10)、“壹佰圆”(图11)、“伍佰圆”(图12)、“壹仟圆”(图13)、“伍仟圆”(图14)、“壹万圆”(图15)、“伍万圆”(图16)、“拾万圆”(图17)、“伍拾万圆”(图18)、“壹佰万圆”(图19)、“伍佰万圆”(图20)。参与印制金圆券的海内外厂家有9家之多,它们是美国钞票公司、美商保安钞票公司、英国德纳罗印钞公司、中央印制厂、中央印制厂特约一厂(大东书局)、中央印制厂特约二厂(京华书局)、中央印制厂特约三厂(上海中华书局)、中央印制厂特约四厂(三一印刷公司)和中华书局。如果再具体细分,金圆券的种类和版别更其繁多,简直令人眼花缭乱。1948 年11月,20 亿元的发行总额限制取消后,加之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飞涨,使得金圆券的发行速度和发行总额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1949年4月, 金圆券发行总额达到5万亿元, 5月增至67万亿元,6月竟一跃而为130万亿元,是1948 年8月底的24万多倍。金圆券的票面额最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为100元,到最后出现50万元、100万元,甚至5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此时,金圆券的贬值超过2

万余倍,“贬值之速,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

16

17

邮币卡

83

同,而是按钟点来计算了”。同时,物价的上涨幅度之大和通货膨胀之严重,尤其令人为之瞠目。到了1949年5月,500万元金圆券只相当于1948年9月的1元金圆券。当时的上海大米价格是每石4.4亿元金圆券,如果以每石大米320万粒计算,那么130多元就只能购买1粒大米。一时间,社会上拒绝使用金圆券的事情比比皆是,以至于中央银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康定、宝鸡、吉安、南昌、哈密、兰州等地分行,纷纷先后向总部告急:“各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

金圆券的寿终正寝

1949年4月23日和5月27日,南京、上海分别解放。人民政府宣布,自6月5日起停止流通金圆券,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价收兑销毁。而国民党政府败逃广州后,金圆券虽然继续发行,但是“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黔驴技穷的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在7月3 日宣告停发金圆券而改行银圆券,流通仅10个多月的金圆券自此黯然谢幕。

(作者简介:刘庆礼,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现负责保管近现代文物)

18

19

20

最短命的货币--金圆券流通始末

作者:刘庆礼

作者单位:河北博物院

刊名:

理财(收藏)

英文刊名:Finacial Management

年,卷(期):2015(8)

引用本文格式:刘庆礼最短命的货币--金圆券流通始末[期刊论文]-理财(收藏) 2015(8)

电子支付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电子支付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1.电子支付与货币供给 1.央行可控的基础货币量趋于下降 传统货币供给理论中,货币供给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决定。我们以M 代表货币总量,B 代表基础货币, m 表示货币乘数,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为:M=B ×m 。基础货币B 包含通货(M 0)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 。通货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公众持有的、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电子支付的广泛使用将会减少通货M 0。而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由于电子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作用, 使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小(资产负债表中, 中央银行最大的负债是流通中的通货)。而且,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减少, 减少了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收入。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量时, 可能会因为资产不够而发生困难。在央行没有特殊措施下,银行准备金总额会下降。又由于通货M 0因电子支付的替代而也呈减少趋势,基础货币下降。 2.电子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决定货币供给的两因素中,除了基础货币外,货币乘数是影响货币供给的更为重要的因素。 设银行各项存款总量是D ,各银行缴存在央行的法定准备金为RR 、超额准备金为ER ,依据货币理论,D M D ER RR D M M R D M B M m ))(10 000+++=++== (1-1) 上式中,M 0 /D 为现金比率,(RR+ER )/D 为准备金率。这2个因子决定了乘数m 。当现金比率稳定,央行便可以调整准备金率(RR+ER )/D 来调节乘数m,进一步决定货币总量M 。这便是准备金率是效力较强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 但由于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引起了货币供应量发生改变。我们设在电子货币存在情况下,电子货币余额为E ,则新的货币供应量公式为M = M 0’+ E + D ’ 。货币乘数公式修改为, D M D R E R R D E D M M R D E M B M m ' '+''+'+'+''='+''++'=='))(10000 (1-2) (1)假设电子货币代替的是存款,即M 0′= M 0,E+D ′与D 基本上相等。货币供给量M 无明显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的负债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替代使普通存款

(完整版)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 1只绵羊=2把斧子 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起主动的作用。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商品绵羊具有同自身相等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作为等价形式的已经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表现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商品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这些缺陷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

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 货币形式替代一般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货币的产生并没有消除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而是进一步发展了商品的内在矛盾。 二、货币的职能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即给商品标明价格。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0一W1;货币出现后,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即W1一G—W2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但纸币可以持币待购 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该职能一方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西财2016年1月省考《商品流通概论》综合测试题

西财2016年1月省考《商品流通概论》综合测试题 《商品流通概论》综合测试题 课程代码:00185 一、单项选择题(该题型在试题中占15%,每题1分,共15分) 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2.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 济 D.工业经济 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4.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 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销售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购买 5. 在下列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历史上形成最早、存续时间最长,至今仍在数量上占有主要地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 A.合伙制企业 B.合作制企业 C.个人业主制企 业 D.公司制企业 6. 在商品流通企业集团中,控股子公司构成其组织结构的() A.松散层B.半紧密层C.核心 层D.紧密层 7.核心能力的载体是() A.企业整体 B.技术水平 C.商品的品 牌 D.企业资金实力 8.具备公司的特征,并把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的公司是( )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企业 D.合作制企业 9.豪威尔和豪兰多尔认为,在零售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系列会经过从注重深度,再到注重宽度的循环往复过程,该理论被称为( ) A.辩证过程理论 B.综合化与专业循环理论 C.自然选择理论 D.车轮理论 10.影响流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目标市场需求及其特点 B.宏观市场环境 C.市场竞争状况 D.市场秩序

2019年阜新海州区事业编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运用

2019年阜新海州区事业编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运用 1:电影纪录片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能够在影院放映的纪录片已_______“幽暗大厅的芳香”越来越被各种各样无色无味的电子雾_______,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依次填入横线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单项选择题 凤毛麟角,吞噬 寥寥无几,吞没 屈指可数,掩盖 寥若星辰,遮蔽 2:红灯对于停止相当于()对于() 单项选择题 伤心哭泣 歌唱愉悦 绿灯能行 微笑友好 3: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是( )。 单项选择题 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的关节点 事物存在的质变的临界点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4:下列对“天空赤热”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天空赤热是能够伤害到不直接暴露于灯光之下的动物的一种污染现象 天空赤热是人造光通过云层反射下来,使夜空处在非自然的光亮下,进而对动物和星空等产生危害的一种光污染情形 天空赤热是一种由天文学家最早指出的极大地妨碍星空观测的光现象 天空赤热是一种连暂时能适应人造光的动物都难逃其害的光污染情形

5: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同样注重个性发展,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关于“宽容”,这段话没有提及的内容是()。 单项选择题 宽容乃是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 宽容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 宽容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 宽容始终是新兴流派对于已成势力的反抗 6:哺育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引导不同。父母的责任不是父母的本能,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适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督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周密的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观点是()。 单项选择题 哺育心智成熟不是依靠直觉 哺育心智成熟不是父母的本能 哺育心智成熟是复杂的过程 哺育心智成熟是痛苦的过程 7:对“花是一种竞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8: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人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泌》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单项选择题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包括商品生产,又包括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的基础,商品流通必然引起货币流通,正常的货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章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以及资金融通。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表现为货币与商品交换位臵,让渡商品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最终使商品从生产领域经过商品流通过程进入消费领域。 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流通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社会主义互利互助关系。 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促进生产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让渡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要实现商品价值,其中包括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盈利,而且要使盈利最大化。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地位,它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其功能特点来看,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状况是否正常的“指示器”。据。 其次,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生产过程的“调节器”。构相结合的水平上。 最后,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还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现实要素,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沟通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联系的纽带。 第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要环节。 第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资金。 第五,商品流通还可以推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一)生产资料商品流通的形式 在原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受“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观念的影响,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流通,而只有国家对生产资料实物的有计划的分配与调拨,我们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社科院研究生院2007研] 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 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价格 答: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第二章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第二章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第一节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是指货币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不停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运动。 流通手段最初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是商品流通借以实现的形式,凡是商品生产者,要是自己的生产能继续进行下去,必须把自己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卖出去,通过与货币交换,买回自己所需的商品,以实现使用价值的交换。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这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就是适应商品买和卖的两个独立过程。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就是适应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而发挥媒介作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货币流通就必然存在。此外,由于借贷、交纳赋税、租金和支付工资等,都会引起货币流通。 二、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 二者的关系(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由于商品流通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而货币流通不过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所采取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商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2)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具有反作用。货币流通正常与否,对商品流通起着租金或阻碍作用。 二者的区别(1)形态不同;(2)一定时期内投入流通中的商品和货币数量并不完全一致;(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方向一致;(4)决定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5)货币流通可以超出直接的商品流通之外而延伸到其他领域。 三、货币流通的形式 货币流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货币流通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实际上是银行信用的投放与回笼所形成的货币运动。 (一)现钞流通 现钞流通也称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 1、现金投放的渠道 (1)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住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缺失数据的挖掘、修补办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渠道。 二、实验背景 分析与检验经济货币化程度,需要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现有的公开统计当中,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的货币供应量是从1990年开始的,1978—1990年的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中国统计局年鉴数据金融方面找到,其他方面数据需要挖掘修补。 三、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对1978年——2012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路径与程序。 四、实验环境 数据处理软件:微软Excel工作表 Minitab15统计软件 数据比较:利用Minitab15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统计指标。 五、实验原理 广义货币M2 的统计构成原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与我国的货币统计实践,广义货币M2的计算公式为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狭义货币M1的计算公式为: M1 =流通中的现金(M0)+活期存款 按照 M2的计量原理及相应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 平均值=隔年货币供应量之和/年数 标准差=∑(每年货币供应量-平均值)∧2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六、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出数据1990年——2011年的有数据 第二步:上述数据只是1990年以后的,所以,从国家统计局中找出1978年——1990年之间的部分数据 第三步:合并上述数据得到下列数据表: 1978 212 1979 267.7 1980 346.2 1981 396.3 1982 439.1 1983 529.8 1984 792.1 1985 987.8 1986 1,218.40 1987 1,454.50 1988 2,134.00 1989 2,344.00 1990 15293.4 6950.7 2644.4 4306.3 8342.7 1991 19349.9 8633.3 3177.8 5455.5 10716.6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 1卷第1篇是狭义的劳动价值论。全篇共有三章,第三章在前两章论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反过来又使商品交换由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由于货币的产生和货币职能的发展同商品流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马克思把货币的职能和商品流通放在一起考察,并把这一章的题目定为“货币或商品流通”。 所谓货币职能就是货币在流通中所起的社会作用。五种职能的次序不能任意排列,是与货币各种职能的现实的历史发展次序相一致。 一、价值尺度 (一)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马克思对于价值尺度的解释是:金的第一个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或者说,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商品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通约。恰恰相反。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里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货币的出现,商品才能交换。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不同的商品间具有可比性——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因此,货币能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因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能表现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中的或是想象中的。在《资本论》中是这样说的: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所有价值形式一样,是一种与商品的可以捉摸的实在的物体形式不同的,因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例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只要贴上个标签就可以了。当人们在作这种价值估量的时候,只要在他的头脑中有金的观念就行了。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虽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货币仍然要以实在的金属为基础。人们不能任意给商品定价,因为,在金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现实基础就是生产两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在商品价值量一定和供求关系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金的价值的大小。 也就是说,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但是价格完全取决于实在的货币材料。 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同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的。 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指同时用金和银充当价值尺度;价值尺度的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现在商品的价值由金和银同时来表现,商品就会有两种价格——金价格和银价格,当金和银的价值比例发生变化时,同种商品就会有两种不同的价格,但商品价值是一定的,即生产商品的必要社会劳动时间,因而是矛盾的。 在币制上,同时用价值量不等金和银的两种贵金属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相矛盾。

商品流通试题答案

单选题 1.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被称为( A ) A.价值B.使用价值 C.价格D.交换价值 2.发达的商品流通可以表述为( B ) A.W—G—W B.G—W—G′ C.W—W D.G—W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基本因素是( D ) 3.在以下各因素中,不属于 ... A.流通中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水平 C.货币流通速度D.国民收入水平 4.竞争是建立在利害或损益关系上的,所以它决定了竞争规律作用的( C ) A.强制性B.自发性 C.排他性D.不确定性 5.市场最早表现为( A ) A.商品交换的场所B.商品交换的手段 C.资源配置的场所D.资源配置的方式 6.市场具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维系市场活动的秩序,保证资源、商品流动和公平竞争,这体现了市场体系的( C ) A.统一性B.开放性 C.有序性D.竞争性 7.最主要的市场主体是( D ) A.居民B.中介机构 C.政府D.企业 8.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故这些机制也称为( B ) A.具体市场机制B.一般市场机制 C.个别市场机制D.总体市场机制 9.具有先导性特征的是( A ) A.商流B.物流 C.信息流D.资金流 10.适当控制进货量,以免盲目进货造成商品积压,此时商品一般处于( C ) A,导入期B.成长期

C.成熟期D.衰退期 11.属于有限服务批发商的是( B ) A.专职批发商B.货架批发商 C.工业分销商D.制造商代理商 12.20世纪零售业最重要的发展是( B ) A.消费者合作社的出现B.连锁商店的发展 C.方便商店的普及D.直销的兴起 13.下列属于批发渠道特征的是( B ) A.处于流通领域的终极环节B.从事大宗商品的交易流通 C.服务对象是消费者D.从事个量销售 14.最窄的分销渠道是( A ) A.独家分销B.密集性分销 C.选择性分销D.强制性分销 15.下列属于纯粹流通费用的是( A ) A.广告费B.商品包装费 C.商品运输费D.商品保管费 16.下列属于直接流通费用的是( A ) A.运杂费B.经营管理费 C.办公费D.商品损耗 17.以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本企业商品价格的方法,称之为( C )A.成本价格决策法B.需求价格决策法 C.竞争价格决策法D.心理价格决策法 18.反映流通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是( D ) A.存货周转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 C.资产周转率D.商品销售利润率 19.下列属于经济环境的是( D ) A.人口环境B.政治环境 C.法律环境D.市场环境 20.B2C是一种( C ) A.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B.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 C.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行为D.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行为 1.货币的参与使原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A)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小结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一共三节。第一节“价值尺度”,第二节“流通手段”,第三节“货币”。在作为本书初篇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本章还有第四节“贵金属”,本书中已经略去。关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货币的历史部分自然也已略去。除此之外,主要内容、结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同,只不过在本书中,有些地方叙述得较为简略。但是,在本章的注中,增加了许多关于货币理论的新材料。 第一节“价值尺度”。这一节与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态或交换价值”论述的角度相同,都是从理论的、观念的角度展开论述。这一点与第二章“交换过程”不同。第二章是从实际的、人们重复过亿万次的交换事实、交换行为展开论述。“价值尺度”这一节可以看做是第一章第三节“货币形式”这部分内容的继续和补充。在“货币形式”中,作者论述得相当简略,只是开来一个头。因为货币形式的谜无非就是一般价值形式的谜。关于货币的进一步的形式规定在“价值尺度”这一节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这一节要解决的也就是价格问题。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用金或银来表现,也就是金或银作为一般等价物。至于贵金属是怎样取得这个“王位”,作者在第一章第三节通过两极

的对立运动作了详细的论述。金已经是货币。过程已经看不见了。我原来说过,作者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是最富创意的,是作者的理论创新,是前无古人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得作者的很多新的思想方法。“等于”、“值”是观念上的、理论上的关系。价值关系并不等于实际上的交换或易手。尽管这种关系源于实际的运动。价格也是这样。一台电脑值五千元,并不等于电脑的价值已经实现。它只是观念上的等同。它实际的存在仍然是作为使用价值的物的存在。电脑要从具体物、私人物变为一般物、抽象物只能在流通中实现。价格只是实际流通的理论表现或准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量成正比。这是在生产者的背后,不为他所愿地由社会决定的。表面的物的运动由价值规律所决定。平衡只能为经常的不平衡才能达到。这属于生产过程支配人,而人还没有支配生产过程的那种社会形态。价值尺度已经是属于现象形态的东西。事物内部的真实关系已经被它所掩盖。但这并不是这种生产形态的缺点。不同的价值量必须用不同的金量来表现。为了计量不同的金量,必须采用价格标准。金属的重量单位最初作为价格标准,并且获得了法定的叫名。比如英制的重量单位盎司为英镑、先令、便士所取代。货币名称由国家通过法律来决定。通过价格标准,事物内部的真实关系就更看不清楚了。第二节“流通

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

七彩杂货店 --项目书 姓名:吴金乐 学号:20080332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吴永球 完成日期:2011.06.14 摘要: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运用spss工具模对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变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借此分析2008-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成因和相对于回归方程计算的膨胀率偏低

的原因。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回归方程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于2008年10月开始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广义货币供给量急剧增加,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未来通货膨胀风险的疑虑。依据货币数量理论和弗里德曼对美国货币发展史的研究成果,货币供给量增长是决定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较长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成正向变动关系[1]。本文拟采用VAR模型就中国货币供给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及其有效影响时期进行实证分析,以预测中国急剧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担心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向我国蔓延,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我国政府在历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次次贷危机一发生,我国中央政府马上开始猛吃药,中央政府立刻出台8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且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相的配套20万亿。当然,这些举措的效果也是相当的明显,在美国等的一些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6%。本来我国可以通过经济的适度放缓来挤掉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使经济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但由于这一轮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却会使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大。同时,这28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特别是向市场中投放了这么大的货币,今后的高通货膨胀率是不可避免的。真实情况也是这样,从2009年开始,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出来,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现象陆续出现,这是典型的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的货币寻求出路,致使大量的农产品的价格飙升,股市繁荣也是一个人真实的写照,2009年我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牛市,也就是股市起到了分流相当大的流动性的作用,使得通胀率出现的时间有所延迟,并且也起到了使膨胀率降低的作用。中央银行抗通货膨胀率的任务也很艰巨,尽管从200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收缩流动性,以此来抑制高的通货膨胀率,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和我国实行的固定结汇制,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惊人的,尽管我国央行一边在紧缩银根,但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我国的固定结汇制使得央行又在大量的向市场上投放货币,这必须让高通货膨胀率来为此买单。 一、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假设与模型建立 伟大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弗里德曼曾说过通货膨胀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虽然这是一种套套逻辑,但他一针见血的指出通货膨胀的本质:正是央行发行货币过多,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持续和普遍的上涨。本文为了解释我国此次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收集了1991-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我国央行在此期间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数据,如表一所示。为了分析简化,我假设通货膨胀率用CPI指数来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用狭义口径M1的增长率代替。我假设用Y(单位:百分比)表示通货膨胀率,X(单位:百分比)表示M1的增长率。 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 β0 + β1 +εi , I = 1,2,…,20 εi ~N(0, δ2 ), I = 1,2, …,20 ε1, ε2, …, ε20相互独立 如图表二散点图所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第一章习题商品流通理论

第一章习题商品流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流通信息随着商品、货币及流通当事人的行为等信息载体进入流通领域的同时也会通过各种载体进 行信息反馈,并对相关的当事人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是流通信息流的( )功能。 A. 沟通 B仮馈 C袂策 D.增值 2. 商品流通过程中,流通信息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同时,还会实现其()。 A. 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增值 D. 价值转化 3. 把信息分为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与偶然信息的依据是()。 A. 信息的来源 B. 信息的稳定程度 C. 信息的产生过程 D .信息的发生时间 4. 与物流的其他职能有着密切联系,对提高物流运行的效率、推动物流合理化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运输 B. 储存 C. 包装 D. 装卸 5. ()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物流的关键。 A. 运输 B. 储存 C. 包装 D. 配送 6. 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是()。 A. 销售物流 B. 供应物流 C. 回收物流 D. 生产物流 7.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运动的经济活动,物流活动可以创造效用。下列各种效用中, 不属于物流创造的是()。 A. 空间效用 B. 时间效用 C?形质效用 D .所有权效用

8. 物流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的内涵强调的是()。 A. 装卸运输 B. 信息流动 C. 实物流动

D. 物流管理 9. 将物流划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依据是( )。 A. 物流的不同作用 B. 物流系统的不同性质 C. 物流活动的不同空间 D .物流活动的不同阶段 10. 下列物流分类中,属于制造企业所特有的物流活动是()。 A. 供应物流 B. 回收物流 C. 生产物流 D. 销售物流 11. 能创造商品形质效用的物流活动是()。 A. 运输活动 B. 包装活动 C?配送活动 D. 流通加工活动 12. 使用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属于()。 A. 商流费用 B. 生产费用 C. 管理费用 D. 物流费用 13. 商流的过程即商品()的转化过程。 A. 物质形态 B. 价值形态 C. 货币形态 D. 使用价值 14. 商流过程主要是完成流通过程最核心的内容——()。 A. 消费活动 B?分配活动 C. 生产活动 D. 买卖活动 15. 在一般情形下,市场规模与商流费用之间的关系是()。 A. 市场规模越大,单位商品所承担的商流费用越大 B. 市场规模越大,单位商品所承担的商流费用越小 C. 市场规模越大,单位商品所承担的商流费用不变 D. 市场规模越大,单位商品所承担的商流费用越不确定 16. 下列不属于商品流通作用的是()。 A. 制约生产 B. 实现分配 C. 资源优化配置 D. 满足和引导消费 17.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 A. 货物 B. 物资 C滴品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相同 (1)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 (2)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财政结余——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减少 (3)国家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向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导致通胀。 B、发行国债弥补财政政策——国债购买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不同。 居民、企业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供应量不变 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或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第五 节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结构比较合理。 Ms=Md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必然要在社会经济过程中表现出来——动态的平衡。 3、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平衡。 (二)标志 1、物价水平变动率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 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就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 (1)国家财政原因 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货币职能与货币流通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货币职能与货币流通 1.2018年,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宁夏万达影院的上映票价为60元,打完折后康女士支付了35元人民币买到了电影票。在这里,人民币执行的职能分别是( )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2.高中生小王非常想了解乔布斯的一生和事迹,特意在书店用68元人民币买了一本《史蒂夫·乔布斯传》。下列选项中货币所执行的职能与此相同的是( ) A.小张要买的iPhone X手机标价9 688元 B.小李五月份领到了3 550元工资 C.小赵向某零售商支付了1 500元买了一块手表 D.小孙为了买一台轻薄笔记本电脑,用半年时间储存了6 650元 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3月22日起发行2018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8枚,其中金币4枚,银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 ①具有独特的收藏、保值、纪念和投资功能 ②在国际国内自由流通的有价证券 ③国家可以规定其购买力 ④可以购买商品,充当交换媒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目前来说最方便的车票分销方式莫过于网络直销即电子车票。火车票网络服务可以解决老百姓买火车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购票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特别为商务人士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这种火车票网络服务( ) ①使货币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②没有改变货币本身固有的职能 ③使用的是虚拟货币 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阿里巴巴携手多个城市及无现金联盟商家,共同打造全球首个“无现金城市周”,鼓励用户通过移动支付参与无现金城市建设。该项活动能够( ) A.改变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换 B.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 C.方便购物消费,确保交易安全 D.简化收款手续,促进商品流通 6.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列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及影响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及影响 周辉物流14 [ 摘要] 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入手,对二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无论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以GDP来衡量商品流通总规模,它们与货币流通量(M0、M1、M2)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商品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通规模的决定作用。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或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量增长率并未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规模扩张是不同步的,货币流通的扩张速度往往快于商品流通的扩张速度。 [ 关键词] 商品流通;货币流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币流通量 一、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 (一)从静态角度看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在对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二者的理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从货币产生和货币运动的最初动因来看,是商品流通决定了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运动;(2)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来看,是商品流通规模决定了货币流通规模;(3)商品流通速度决定了作为商品流通一部分的狭义货币流通的速度和其他形式的货币流通速度;(4)商品流通结构决定了货币流通的形式和特点。 2.货币流通反作用于商品流通。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即狭义货币流通,是通过为商品流通提供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及对价格施加影响来反作用于商品流通;(2)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流通即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等,是通过对商品流通时间、商品流通费用和流通中实现的价值总量施加影响来反作用于商品流通;(3)货币流通通过全局性的销售困难和经济危机对商品流通施加消极的反作用。 (二)从动态角度看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1.分离。这是货币职能深化和信用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逐渐表现出一种独立性,并呈现出日益分离的趋势。 2.耦合。这是发达商品经济与风险利益机制的必然要求。(1)货币流通永远都不可能摆脱商品流通而独立发展,即使它不与商品流通发生直接联系,也会通过与生产、消费的联系,间接、曲折地反映商品流通的要求,为商品流通服务。(2)商品流通直接承担实现商品价值的责任,并以此分享利益。货币流通则通过为商品流通服务(具体说是提供一种效率,以“润滑”商品流通的运行)而间接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并以此分享利益。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本文的实证分析是建立在上述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基础之上。我们选择统计指标时主要基于三个原则:(1)密切性:即选取的指标必须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有密切的关系;(2)延续性:即选取连续多年口径保持一致的指标,使历史考察更加全面、准确;(3)可得性,即能够获取尽可能真实的指标数据。 根据以上原则,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选取下列指标来反映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实际状况:(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2)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率;(3)各口径货币供应量(M0、M1、M2)及其增长率。 这里,我们要对统计指标的选择做三点说明。 1、限于数据来源和所学知识,本实证分析只考察国内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2、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GDP衡量商品流通规模各有优缺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该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量,但这一指标不

第三章贷款业务

第三章贷款业务得核算 四、会计科目得设置 ?一、贷款得意义 ?贷款又叫放款,就是银行与其她信用机构以债权人地位,将货币资金贷给借款人,借款人按 约定得利率与期限还本付息得一种信用活动。 ?可以满足生产与商品流通资金得需要 ?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可以增加银行得营业收入,提高自身得经济效益(银行贷款利率要远高于存款利率,其利差就是银行收入得主要来源) 二、贷款业务分类 1、银行得贷款按贷款得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就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得各种贷款; 中期贷款就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含5年)以下得各种贷款; 长期贷款就是指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 以上得各种贷款。 2、按贷款得对象划分,分为单位贷款与个人贷款 单位贷款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贸易融资贷款、住房信贷与综合授信等。 个人贷款就是银行对个人发放得用于个人消费得担保贷款。 3、按贷款保障条件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与贴现贷款 信用贷款就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得信誉而无须提供抵押物或第三方保证而发放得贷款。 担保贷款就是指具有一定得财产或信用作为还款保证得贷款;根据还款保证得不同,又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 贴现贷款就是指持票人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得票据转让行为。 4、按贷款得自主程度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与特定贷款 自营贷款就是指商业银行自主发放得贷款,贷款本息由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得风险由商业银行承担;

委托贷款就是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受托人根据委托人指定得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与利率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委托人收回得贷款。贷款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得风险; 特定贷款就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得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得贷款。 5、按贷款得功能可分为: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 6、按贷款逾期得天数可以分为: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 非应计贷款就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得贷款。 应计贷款就是指非应计贷款以外得贷款。 当贷款得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时,应单独核算。 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得利息收入与应收利息予以冲销。 从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得还款时,首先应冲减本金;本金全部收回后,再收到得还款则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 7、按贷款得质量可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与损失类五类贷款 正常: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 关注: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得主客观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对借款人得还款能力产生影响。 次级:借款人得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得损失。 损失:采取所有可能得措施与一切必要得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 后三类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 ?一、信用贷款得核算 ?信用贷款就是以借款人得信誉与信用状况为基础而发放得贷款。这种贷款需逐笔申请,逐 笔立据审核,确定金额与期限,逐笔发放,到期一次或分次收回本息,借款人须遵守合同,按期偿还。 一、信用贷款得核算 1、发放贷款得核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