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各章节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塾建社会的末塑;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简答]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单选]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多选、简答、论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论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多选、简答]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

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多选]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多选.简答]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同。前者要求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求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单选、多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斗争;香港、台湾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多次击退法军,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卫战斗中为国捐躯。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单选]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狂潮。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多选、简答]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多选、简答]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总之,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简答]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

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单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和地主农民政治和压迫和经济剥削。

【单选、简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2)达到全盛时期。到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3)由盛转衰,再到失败。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简答]《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

(2)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简答,论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主要内容:(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评价: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多选、简答]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3)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单选、多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多选、简答]洋务新政的兴办,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多选、筒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多选、简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具有封建性。

(2)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3)管理上的腐朽性。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多选]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活动包括: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多选]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废八股等问题展开了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单选]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皇帝颁布变法上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史称“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史称“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多选、简答、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它改革了社会风气。

[多选、简答、论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

想,脱离人民群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多选、简答,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单选、多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单选,多选l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三、三民主义学说

[多选、简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多选、简答、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辩论。

(1)围绕三民主义(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进行。

(2)意义:

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③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各地武装起义和保路风潮

[单选]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单选]保路风潮以四川最为激烈,这是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运动。

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随着革命形势的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在武昌举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爆发了各种各样的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了。

3.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简答l<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设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单选]《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多选.、简答、论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它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3)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多选,简答,论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表现为: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2)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多选、简答、论述]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的表现。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一方面,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任意逮捕、杀

害革命党人和无辜民众;另一方面,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多选、简答,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果实的捍卫。

(1)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摧残。

(2)组织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

(3)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结束;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格局,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简答]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2)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3)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单选]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简答、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准备,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简答、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

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单选]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多选、简答]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这一新的社会力量得以成长。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单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五四运动以六三大逮捕为界限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后期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多选、简答、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多选、简答]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类人: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 -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多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的涌现,大量进

步刊物的创办。

[简答]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2)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单选、多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的工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多选、简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1921年7月召开于上海。

(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

[多选、简答、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时代意义。

(1)历史特点: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划清了界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2)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多选、简答、论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内容及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性质。二大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中共二大通过的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多选、简答]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表现。

(1)工人运动方面: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2)农民运动方面:积极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反抗地主压迫与剥削的斗争。彭湃在广东省海丰县成立海丰县总农会,会员达10万人。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参加农会的会员达10万余人。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简答、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1)中共西湖特别会议和中共三大的召开。

(2)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3)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民革命由此兴起。

工农群众运动的恢复和发展,黄埔军校的创办,冯玉祥的北京政变及孙中山的北上。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

五卅运动开始的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省港工人大罢工。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单选]北伐先遣队进入湖南,揭开北伐战争的序幕。

[多选]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单选、多选]全国范围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的普遍高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多选、简答]北伐战争胜利推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单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蒋介石成为新右派的代表,发动反共政变;中共五大没有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汪精卫的反共政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多选,简答、论述]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悬殊,二是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多选、简答、论述]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单选]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在国民党统治下,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张,封建经济仍然占着优势地位,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企业受到多方面的挤压。

[多选、简答]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

(1)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多选、简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多选]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多选、简答]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同时,又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它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单选、多选、简答]影响较大的中间派别。

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多选、简答]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

②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③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2)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多选、简答]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2)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多选、简答]秋收起义的特点。

(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

(2)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3)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多选、简答]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意义。

(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3)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4)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单选]从八七会议到中共六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探索,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多选、简答]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多选、简答、论述]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开展的土地革命。

(1)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是红军反“围剿”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和开展土地革命。

( 2)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3)1929年4月,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4)1931年2月,毛泽东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毛泽东等人还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即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即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革命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多选、简答、论述]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危害。

(1)表现: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和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2)原因:

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

②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③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3)危害:六届四中全会后,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混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左”倾错误;白区党的工作遭到破坏,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单选]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长征初期红军的严重损失。毛泽东正确主张得到多数人的赞同,红军转向贵州进军。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

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多选、简答、论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3)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t

[单选]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多选、简答、论述]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单选]田中义一主持的“东方会议”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具体化。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多选、简答]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单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二、局部抗战和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部分国民党军队主张抗日,共产党与东北抗日义勇军、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以及宋庆龄等合作抗日。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抗日救亡这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国民党的对日态度和内外政策发生某些变化。中

国共产党确定“逼蒋抗日”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及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红军的改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单选]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单选]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单选、多选]国民党爱国阵亡将士有: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等。

[单选]片面的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失利。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单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1)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的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

(2)国民参政会的成立。。

(3)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组织的抗日文化工作。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多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单选]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创建华中根据地。相持阶段到来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具有战略地位。

[多选、简答、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敌后游击战争对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2)在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敌后人民力量的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装力量的壮大还使得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多选]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对顽固派的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多选]面对国民党不断制造的反共摩擦事件,中共提出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多选、简答,论述]中国共产党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对他们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多选,简答,论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加强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接受党外人士“精兵简政”的建议,克服困难。

(2)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这既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3)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针对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4)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创办了一批干部学校、专门学校和大量的中小学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

(5)开展整风运动,进行思想教育,统一全党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单选,多选]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毛泽东发表一批理论著作,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对主观主义是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多选、简答]毛泽东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多选、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多选,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多选、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多选、简答、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简答、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

(1)国际形势;

①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②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⑧这样的国际格局对抗战后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2)国内形势:

①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②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使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③三种建国方案(即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简答、论述]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1)“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多选]中国共产党为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在各解放区抓紧减租、生产;练兵,组编野战兵团;发布《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抓紧“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落实。

[单选]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蒋介石挑起全国性内战。中国共产党指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单选]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标志,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单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单选]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单选]《五四指标》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实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单选]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多选、简答]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放区出现了新面貌: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多选、简答]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丧失民心。

(2)国民党为了内战,加剧对广大人民的掠夺。

(3)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单选]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以学生运动为发端,运动向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目标发展,并迅速扩大,与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各阶层人民的斗争结合到一起。这标志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多选、简答、论述]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运动。

(1)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有力地显示了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暴虐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革命精神。

(2)“三区革命”。

( 3)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主要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组成人员主要是知识界和实业界的中上层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组成人员一部分是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另一部分是上海工

商界爱国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多选、简答]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1)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

(4)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多选、简答,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2)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3)中共发出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纷纷响应。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多选、简答、论述]历史性的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

(2)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共歼敌55.5万人。

(3)平津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主力与地方武装共100万人,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蒋介石的“求和”声明。

(2)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及其破裂。

(3)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人民解放军向全国挺进。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指明了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

3.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位的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它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多选,俩答、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1)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多选,简答、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单选,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困难,主要是能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堂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能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不能保持优良作风。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

[单选]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

(1)《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统一全国财政。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1)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外交方针。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3)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4)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多选、简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多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多选、简答]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简答、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1)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点。

[简答、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自考国际金融复习题和答案

国际金融复习题和答案 国际金融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外汇 2、浮动汇率制度 3、汇票 4、政府贷款 二、填空题 1、汇率按照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划分可分为和。 2、直接标价法也称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 来表示汇率 3、外汇风险又称,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4、国际结算中的主要票据由有:基本单据和附属单据。其中基本单据包括 和。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和。 6、国际储备所包括的内容有:(1),(2),(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4)。 7、货币市场分为:市场、市场和市场 8、所谓外国债券是本国发行人在国外证券市场发行的以计值的债券。 三、判断题 ()1、记账外汇不可以租有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但可以向第三国支付。 ()2、在我国境内不禁止外币流通,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 ()3、我国居民可以租有携带外币出入国境。 ()4、我国人民币不是国际自由货币。 ()5、简洁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来表示本国货币的汇率的。 ()6、银行的中间汇率是确定远期汇率的基础。

()7、如果一国的货币汇率贬值,则该国出口商的利润增加。 ()8、逃汇和套利都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9、经济主体只要持有或运用外汇,就存在外汇风险。 ()10、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既期汇率,称之为贴水。 ()11、外币期货与远期外汇买卖没有什么区别。 ()12、在利率互换交易中,交易双方在交易的整个官称都不交换本金,本金是各自的资产或负债,交换的知识利息款项。 ()13、所谓多头保值就是在期货市场上先卖出某种外币期货,然后买入期货扎平头寸。 ()14、货币互换是指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日期,进行利息和本金的分期互换。 ()15、国际结算从一开始就和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 ()16、本票的出票人就是付款人,因而本票无须承兑。 ()17、信用证只适合于小额的期货货款的结算。 ()18、“福弗廷”是一种中、长期的资金融通形式。 ()19、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20、国际储备仅是国际交易中的支付手段,不能构成沟内货币需求总量的一部分。 四、选择题(含单选与多选) 1、在国际贸易中,用何种货币进行结算,通常取决于() A、各国的历史文化 B、各国的政治力量、经济力量的对比 C、第三国的裁决 D、各国的习惯 2、假设外国公司以机器设备形式在我国进行投资,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该投资商将会 ( ) A、增加投资额 B、较少投资额 C、保持不变 3、银行在为顾客提供外汇买卖的中介服务中,如果在营业日内一些币种的出售额低于购入额称之为() A、空头 B、多头 C、卖空 D、买空 4、同时在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同一种外币的套汇行为称之为() A、直接套汇 B、间接他欧I C、两角套汇 D、三角套汇

江苏省自考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选1*20=20 1.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 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 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 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 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 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 9 8.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 9.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19 10.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 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 20 12.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 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 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 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

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 17. 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 0 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 19. 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P31 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 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 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 48 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24. 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 25. 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 26. 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

自考德育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B.洛克 C.杜威D.卢梭 2.德育原理形成发展的阶段顺序是 A.萌芽阶段→独立科学阶段→多样化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科学阶段→真正科学阶段 C.独立科学阶段→分化阶段→真正科学阶段 D.多样化阶段→独立科学阶段→分化阶段 3.关于品德结构要素说法正确的是 A.知、情、意、行B.知、情、行、信 C.知、信、意、行D.知、情、意、信 4.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人的品德发展具有

A.顺序性、均衡性B.稳定性、同一性 C.顺序性、阶段性D.差异性、均衡性 6.对德育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上层建筑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 7.属于德育目标确定依据的是 A.社会需要、教育目的B.社会需要、德育方法 C.教育目的、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德育内容 8.关于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角色说法正确的是 A.受教育者只是德育的主体 B.受教育者只是德育的客体 C.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主体 D.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品德教育时,只是德育的主体 9.不属于 ...德育方法选择主要依据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 C.教师的个人愿望D.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1O.少先队活动最基本的形式是 A.周会B.校会 C.晨会D.队会 11.关于班集体说法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唯一的学生集体B.班集体是分阶段逐步形成的 C.班级就是班集体D.教师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 12.“吾日三省吾身”主要反映的自我品德修养特点是 A.实践性B.涵育性 C.控制性D.内省性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反映的品德要素是 A.品德意志B.品德情感 C.品德行为D.品德认识 14.比较德育实施前后个体品德及其各侧面的情况,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及程度的评定是A.全面性评定B.内差评定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国际商法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 A.成文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国际法 2.规定一项在法律上有效的合同,除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具备“对价”这一要素的是( ) A.法国法 B.中国法 C.英美法 D.德国法 3.承诺是对要约的接受,这种接受原则上( ) A.不得附加条件 B.可以附加一定条件 C.可以变更一些条件 D.可以限制一些条件 4.依照英美普通法,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无拘束力。如果在要约中规定了有效期限,那么 ( ) A.在要约有效期内不可以把要约撤销 B.在征得受要约人同意后可以撤销要约 C.可以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要约 D.要约人可在有效期限届满以前随时把要约撤销 5.根据德国法规定,受要约人以信函等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其生效时间采用( ) A.投邮主义 B.了解主义 C.到达主义 D.通知主义 6.根据德国法律,对不履行 ...合同的最主要救济方法是( ) A.实际履行合同 B.请求损害赔偿 C.请求恢复原状 D.解除合同 7.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须把解除合同的意思通知对方就可以,不必 ..经过法院的判决的国家是(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8.《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接受的生效时间上,原则上采用( ) A.到达生效 B.了解生效 C.投邮生效 D.发出生效 第 1 页

9.依《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合同没有 ..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确定价格的方法时,应( ) A.按交货时的合理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B.按提货时的合理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C.按照进口国法律规定确定价格 D.按订立合同时的通常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10.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产品责任法发展比较早,对生产者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的国家是 ( ) A.意大利 B.英国 C.美国 D.加拿大 11.依美国产品责任法规定,违反担保之诉是( ) A.原告与被告之间不需要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B.依美国普通法原则,买方以外的任何人都有权对卖方起诉 C.依美国普通法原则,买方可以对卖方以外的其他人起诉 D.根据买卖合同提起的诉讼 12.在大陆法的代理制度中,委任合同决定的是( ) A.本人与代理人的外部关系 B.本人与代理人的内部关系 C.本人与第三人的外部关系 D.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关系 13.英美法规定,当代理人同第三人订立合同时,代理人对第三人有一项默示担保,即保证他有代理权。如果代理人 违反了该默示担保,则可以以其违反有代理权的默示担保对他提起诉讼的人是( ) A.本人 B.第三人 C.本人和第三人 D.被代理人 14.在公司获利甚丰的情况下,可以分得更多的权利的股票是( ) A.普通股 B.特别股 C.非参与的优先股 D.参与的优先股 15.票据可以通过背书转让,这是因为票据具有( ) A.汇兑的作用 B.信用工具的作用 C.支付工具的作用 D.流通证券的作用 16.历史上存在的票据法的三大法系,现在已演进为( ) A.日内瓦统一法系与法国法系并存 B.日内瓦统一法系与德国法系并存 C.法国法系与英美法系并存 D.日内瓦统一法系与英美法系并存 17.如果承运人在交付货物前已接到真正货主的通知,而仍将货物交给持有提单的非货主,那么对此负责的应是( ) A.真正货主 B.非货主 第 2 页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第1xx 中华考试网()【】[2010年8月10日]第一篇国际金融基础篇 第一章国际收支 [选择]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是按时期来核算的。 [选择]国际收支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流量概念。 [选择]贸易差额:一国货物进出口规模的对比。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逆差。 [选择]净差错与遗漏是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 [选择]商品与服务出口记人经常项目的贷方。 [选择]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同是造成狭义国际收支和xx国际收支差异的原因。 [选择]xx的国际收支是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国际收支概念。 [选择]国际投资收益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 [选择]储备资产属于我国改变《国际收支手册》标准格式而独立设置的项目。 [选择]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依据的是会计核算中的复式借贷记账法。 [选择]美元是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 [选择]经常项目能对外汇收入汇率起着根本的稳定作用。

[选择]银行手续费属于劳务收支项目。 [选择]国际收支中的主要差额包括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差额。 [选择]属于XX国际收支范围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未结清债权债务、以货币表示的无须货币结清的国际交易。 [选择]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普通提款权。 [选择]属于金融账户中证券投资子项目的是长期债券、中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名词、简答]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总和。XX的国 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 XX的国际收支二狭义的国际收支+未结清债权债务+以货币表示的无须货币结清的国际交易。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XX国际收支的概念。 [名词]国际收支平煎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对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以货币为单位,按照经济交易的特性设计的账户进行系统的归类后所形成的统计报表。 [判断]一国货币黄金的增加,应计入储备资产的借方。 [判断]一般而言,一国国际收支规模越大,说明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减少,不考虑其他因素,将使该国货币

自考00509机关管理重点复习资料

《机关管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机关功能:一是发动功能;二是控制功能(管理功能);三是代表功能;2、 机关构成要素:一、必须以不可或缺的社会管理功能为组构依据;二、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组织原则构建;三、机关的构建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四、必须由领导人或领导集团与若干相对稳定和精干的机构及工作人员组成。机关就是指国家、政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实体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具有发动、控制、代表功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和组织法则构建的具有法定权威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固定机构。 3、 机关分类:1、根据职权和管理范围分: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政府);2、依其工作性质和作用类分:行政中枢机关(首脑机关)、行政职能机关和行政辅助机关;3、按实施任务时间的长短类分:永久性、临时性、常规性和特殊性之分;4、按组织形式类分:独任制、合议制和混合制三种。 4、 机关活动基本原则:目标重合原则(层次原则、权限原则、协调原则和精简原则)、逐级控制原则;信息畅达原则;效率卓著原则。 5、

机关管理特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事务性和程序性;时效性和服务性;技术性和操作性。 6、 机关管理原则性:系统和整体的原则;忠诚和服务的原则;质量和时效的原则;集中统与分工协作的原则;简化与规范的原则;成本控制与追求效益的原则。 7、 机关管理职能:一是决策与计划;二是组织与用人;三是指挥与控制;四是协调与教育。 8、 机关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作用:就是通过对机关事务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为机关职能活动的高效展开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供保障。1、为事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证;2、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3、为**提供基本的财力保证;4、为**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时间资源;为**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作用:就在于使机关内部事务及事务活动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发挥,并使这些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动过程达到最佳状态。 9、 机关管理理论与管理学的关系:管理学处理整个管理学科的基础地位,发现人类一切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提出一些基本原理,为各种具体的专门的管理学科提供基本理论。机关管理是以机关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机关管理理论是以研究机关管理活动规律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论,自然应最属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 德育学科性质: 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 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p3 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 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任务p3 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 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 (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 1.德育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 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 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 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 1.萌芽阶段 《论语》、《理想国》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2.独立科学阶段 1632《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3.真正科学阶段 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 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 (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 思想: 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 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最高目标:道德信念 方法:自我教育 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杜德海姆 《道德教育论》 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 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 (二)杜威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 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 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 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自考真题】最新自考《国际商法》试题

最新自考《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场择题部分 网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項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熙。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采用?民商合一■?的国家是 A?法国8.德国C.日本D.意大利 2.关于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硝的是 A制定法是大陆法的主要渊源 B.判例一般也作为大陆法的正式法律渊源 C.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为衝平法与普通法 D.普通法通常被视为是街平法的补充規则 3、关于公司组织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司豪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B.股东会一姣按股东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C..童事会决议按股东出资比例表决 D.监事会成员一般由蔽事会逸任 4、代理人对第三人的义务.两大法系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正确的是 A?大陆法主张代理人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代理人就是合同当事人 B.ifi接代理中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名义同第三人订立合PJ.该合同效力及于本人 C.英关法主张代理人如果未披JK本人身份.代理人就应该是合同当事人 D.英美法中代理人只要获得了本人的授权.其与第三人之问的合同效力St及于本人 5、关于精神病人、酗酒者?和吸毒者订立合同的效力.英关法国家一殿认为 A?该合同是有效的 B.该合同如果是在对方明如此情况存在依然与之订立合冋的情形下.是无效的 C.在对方明知此枠情况存在但依然与之订立合P1的情形下.该合同是可以撤辑的 D.这类合同一找视为无效 6、《联合国国际货物销怦合同公约》规定发盘和接受的生效采取 A投邮生效原則8.到达生效原则C.协商一致原则D.签约一致原则 7、根懈FOB木语的特点.指定船舶并派船的义务由下列鄭一方承担? A实方B.买方C.承运人D.买实双方协商硝定 8.以货物的特定化作为所有权转移的前提的是 A?法国B.徳国C.意大利D.英关法国家 9、《海牙規则》規定承运人对所运货物的责任期限采用 A钩至构原则8.接到交原则 C.港至港豚則 D.收受到交付整个期问 10.按照卖方承担的责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DDP-CIP-FOB-EXW B. FCA-EXW-CIF-DAP C. EXW-FAS-CPT-DAP D. DAT-CFR-EXW-FCA 11.世界上最先授权使用数字簽名的国家是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2018年4月自考国际金融重点笔记 第一篇?国际金融基础篇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差错与遗漏产生的原因。(1)编表原理与实际会计核算之间存在差异。(2)由于国际收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统计的资料与数据来源于不同的部门,所搜集到的资料与数据不可能完全匹配。(3)人为因素。一些交易主体所进行的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经济活动,当事主体不可能主动申报,相关的统计部门也难以搜集和统计到准确的数据。(4)存在统计误差。 经常项目的构成与作用。 经常账户又被称为经常项目,是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真实资源(又称实际资源)转移的项目。通过此项目形成的外汇收入,是一国可以自主支配的外汇,所以,该项目又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基本、最重要的项目。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货物、服务、收益和转移四个子项目。(1)货物。也曾被译为商品,是反映一国商品的出口和进口,又称有形贸易交易规模的项目。(2)服务。也曾被译为劳务,是指一国居民为非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该国居民利用非居民提供的服务。(3)收入。又译为收益,是指由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的外汇收入与支出。(4)经常转移。又称为单方面转移,是指货币资金在国际间转移的过程中,无对等的经济交易同时发生的国际间的资金流动。 金融项目的构成与作用。 金融账户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主要部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国际资本流动的项目。按照投资类型,亦即功能,主要确定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部分,并将这两种形式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统统归类于其他投资。该资料来源公众号:自考研究所,关注公众号领取专业全套资料 (1)直接投资包括分别反映投资人的原始的股本投入和撤回的净额及由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外国投资人所得收益的再投资的状况。 (2)从资本流动的方向看,包括本国居民购买国外证券金融资产和外国的非居民向本国居民出售其原先持有的本国的证券金融资产而形成的本国金融账户下的外汇流出,或反之而形成的外汇流入。 (3)在其他投资项目也是先按照由债权债务关系决定的资产和负债来分类,并在资产负债项下,按照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共四项来分类。 分析国际收支中的主要差额所反映的经济现象。(1)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一国货物进出口规模的对比。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逆差。(2)经常账户差额。也常被称为经常项目差额,是指经常账户所包括的全部项目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当其为顺差时,实际上反映的是由于本国真实资源的流出大于他国真实资源的流入而形成的净外汇收入,也是当期本国让渡给他国的可支配本国物质资源的程度;反之,当其为逆差时,反映的是本国通过增加负债或动用外汇储备而增加的当期对他国真实物质资源的支配程度。(3)金融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有金融项目,也就是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暂时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4)国际收支差额是反映一国除货币当局以外所进行的各种国际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与确定,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什么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 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本国货比是否可兑换 国际结算的安排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国际间金融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自考会计制度设计重点复习资料解析

会计制度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会计制度设计概述 一、名词解析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具体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08年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08年 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包括:行政总预算(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09年 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 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息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实际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二、简答题 1、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合规性、真实性、科学性、针对性、内部控制性、效益型、适应性。 2、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实地调查法,包括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所要文档。 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文字说明法、表格法、流程图法。 3、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目标: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型、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 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4、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的哥哥环节都必须贯彻内部控制精神,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既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控制手段的总称,又是有限的执行会计制度的保护性措施。 内部控制范围极广,内容及其丰富,其中包括内部开机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包裹8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些方法与会计制度设计紧密相关,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必须把握的核心内容。09年 5、按会计制度本身内容:分综合性会计制度,业务性会计制度、会计人员方面的制度 按设计权限分:统一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按工作内容分: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分析制度、会计监督制度 按适用部门分:企业会计制度、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章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一、名词解释 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分为全面设计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德育理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1 A、隐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认识性德育课程 D、辅导性德育课程 答案:C 2、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B 3、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评价()。 A、决策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4、德育过程的本质是()。 A、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答案:D 5、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B 6、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A、德育方案 B、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 C、德育措施 D、德育环境 参考答案:B 7、目前教育界提出的“乐学教育”“愉快教育”是属于()。 A、情感体验模式 B、价值观导向模式 C、行为践履模式 D、心理辅导模式 参考答案:A 8、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什么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决策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B 9、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B、家长委员会 C、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D、学校德育 参考答案:D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国际商法历年试卷试题真题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国际商法历 年试卷试题真题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自考全国国际商法历年试卷试题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无法律拘束力的法律解释是(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2.按照德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采用了诈欺手段,其结果将会使合同( ) A.无效 B.有效 C.撤销 D.效力待定 3.法律上把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分别称为( ) A.明示与默示 B.要约与承诺

C.接受与拒绝 D.担保与条件 4.要约的拘束力( ) A.仅指要约人的拘束力 B.仅指受要约人的拘束力 C.包括要约人的拘束力与受要约人的拘束力 D.要约对两者的拘束力是相同的 5.商法典规定,商人对于平日经常来往的客户,在其营业范围内收到的要约,无论承诺与否,均应通知要约人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6.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条款作了扩张、限制和变更的,那么( ) A.其效果也视为对要约的承诺 B.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合同才能成立 C.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无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合同也能成立 D.其效果视为对原要约的部分接受,双方当事人均受此约束 7.一般来说,大陆法国家都承认习惯是法的渊源之一。有的国家认为,习惯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法官必须援用习惯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对此持反对观点的国家是( )

00076自考国际金融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金融试卷 (课程代码00076)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企业在欧洲直接设立新企业,这笔交易应记入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账户 2.外汇储备资产中流动性最低的是 A.一级储备 B.二级储备 C.三级储备 D.1超级储备 3.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中关于一国国际储备与进口额的比例,最低限是 A.20% B.25% C.30% D.40% 4.某日中国银行报出:USDl00=CNY656.43"一656.89,则656.89是 A.买入汇率 B.卖出汇率 c.中间汇率 D.现钞汇率 5.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币贬值表明 A.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上升 B.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C.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下降 D.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6.由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因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是 A.周期性失衡 B.货币性失衡 C.收入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7.国际金融市场中最大的是 A.国际股票市场 B.国际债券市场 C.国际外汇市场 D.国际信贷市场 8.即期外汇交易的标准交割曰是 A.T+0 B.T+1 C.T+2 D.T+3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 卷 2019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生态功能 5.学校德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初期 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A.民主化 B.世俗化

C.平民化 D.科学化 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A.规范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 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

【金融保险】全国XXXX年月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含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 课程代码:0007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账户 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借方记录( ) A.商品的进出口额100万元 B.好莱坞电影大片的进口额20万美元 C.对外经济援助50万美元 D.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支出2万美元 3.在汇率超调模型中,从长期看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因为( ) A.长期中性货币成立 B.长期中性货币不成立 C.长期商品价格具有黏性 D.国外产品作为变量 4.建立黏性价格货币模型的经济学家是( ) A.弗兰克尔 B.多恩布什 C.穆萨 D.凯恩斯 5.主要形成于商品市场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平价理论 C.汇兑心理说 D.利率平价理论 6.现代意义的国际资本流动作为一种稳定的经济现象,迄今经历了( ) A.一个发展阶段 B.二个发展阶段 C.三个发展阶段 D.四个发展阶段 7.一国外汇储备最主要的来源是( ) A.经常账户顺差 B.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 C.干预外汇市场 D.国外借款 8.假设在金本位制下美国外汇市场上,美元与英镑的含金量:1美元=23.22格令纯金,1英镑=113.0016格令纯金,英美两国之间运送黄金的费用为每英镑0.03美元,则黄金的输出点为( ) 1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

A.4.8065 B.4.8565 C.4.9165 D.4.9565 9.大多数欧洲债券( ) A.以公募方式发行,依赖场外交易市场实现流通 B.以公募方式发行,依赖场内交易市场实现流通 C.以私募方式发行,依赖场外交易市场实现流通 D.以私募方式发行,依赖场内交易市场实现流通 10.影响汇率变化的根本性因素是( ) A.国际收支 B.通货膨胀 C.利率水平 D.国民生产总值 11.最早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 ) A.伦敦 B.纽约 C.苏黎世 D.新加坡 12.世界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普通贷款 B.项目贷款 C.扩展贷款 D.第三窗口贷款 13.以同种货币表示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汇率是 ( ) A.名义汇率 B.市场汇率 C.实际汇率 D.中间汇率 14.欧洲货币市场指( ) A.欧洲国家货币市场 B.银行间市场 C.资金的最终借出者与使用者的市场 D.离岸金融市场 15.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促进就业 C.汇率稳定 D.价格稳定 16.我国某企业获得外国汽车专利的使用权。该项交易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贸易收支 B.服务收支 C.经常转移收支 D.收入收支 2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

自考复习资料

2010年自学考试《领导科学》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章 一、简单概念 1、领导工作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自古就有 2、领导科学是人类领导活动长期发展的产物。 3、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领导活动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每一时期的领导活动总是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关系、科学文化水平三个因素的制约。 5、领导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本世纪30年代。 6、孙武著作的是《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著作的是《战年论》、司马光著作的是《资治通鉴》。 7、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 8、一切领导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受到一般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制约。 9、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10、领导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11、领导是人类群体活动中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是完整的实践过程。12、领导过程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客观环境四个要素。这些要素所形成的基本矛盾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领导者的主观指挥与客观环境的矛盾。13、领导的本质是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的。14、领导的行为是受领导观念支配的。 15、领导的体制包括制度、机构设置、权责划分。16、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17、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18、达到领导目标的手段是领导方法。19、领导体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影响力。20、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领导效能。21、领导科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22、管理科学更多的接近软科学,领导科学更接近硬科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应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对领导工作实践的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2、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领带工作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本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2)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