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厂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背景技术

一概述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是指在一定人工环境控制及生产管理下可以全年无休的植物栽培系统。进一步言之,“植物工厂”就是利用高科技栽培方式,配合电脑化自动化调控系统,将植物栽种在一个受到控制犹如工厂厂房的封闭性空间环境内,该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氧气、温度、湿度、肥料养分、光照等物化及微气候条件均受控制,使植物的生长速率、品质及产量,可不受气候、环境与季节变化的影响,使植物的生长在如同工厂的生产线上进行,而能使收成作物具有精细化、均质化及丰产性等特点。

环视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论土壤或气候皆日渐恶化,尤其气候环境的多变及难以捉摸的特性,皆使露天式栽种方式及轻设施栽培方式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从而造成栽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故“植物工厂”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集约的栽培技术,生产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经济作物(蔬菜即为一例),并达到栽培环境管理自动化和操作空间清洁化,节省劳力以及从事者年轻化等目标,所以“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已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学术机构的重视。

二定义

植物工厂(plant factory)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历史发展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试验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月,一年可收获4-5次。 20世纪60年代初次进行植物工厂的试,并开始推。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米、面积5000平方米)。该国鲁斯纳公司的塔式植物工厂已在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奥地利的一家番茄工厂,工作人员仅30人,平均日产番茄 13.7吨,生产 1公斤番茄耗电 9-10kw.h,成本只有露地的60%。1971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 1974年日本建成一座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该厂由1栋2层的楼房(830平方米)和两栋栽培温室(每栋800平方米)构成,在一年内生产两茬金香、两茬垄民花、一茬番茄,做到周年生产。至1998年,日本已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利用嵌入式网络式环境控制的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

四分类与特征

关于植物工厂的分类,因所持的角度不同,其划分方式也各异。

从建设规模上来分可分为大型(1000m以上)、中型(300~1000m)和小型(300m以下)三种;从生产功能上来分可分为植物种苗工厂和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厂;从其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又可分为以研究植物体为主的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组织为主的组培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植物工厂。但目前,比较习惯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光能的利用方式不同来划分,共有三种类型,即太阳光利用型、人工光利用型、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其中,人工光利用型被视为狭义的植物工厂,称为密闭式植物工厂,它是植物工厂发展的高级阶段。

植物工厂的共同特征是:有固定的设施;利用计算机和多种传感装臵实行自动化、半自动化空

盒子;采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数字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的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由计算机对植物生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全新生产方式。

由于数字植物工厂充分运用了现代工业、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技术高度密集。多年来,数字植物工厂一直被国际上公认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仅有日本、美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

数字植物工厂不占用农用耕地,产品安全无污染,操作省力,机械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又被认为是21世纪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航天工程、月球和其他星球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

数字植物工厂技术的突破将会彻底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困惑,甚至可以实现在荒漠、戈壁、海岛、水面等非可耕地,以及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进行作物生产。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加上一定的种子和矿质营养,就可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生产所需要的食品。近年来,一些耕地资源紧缺的发达国家正在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加紧数字植物工厂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在日本,政府采取补贴50%的手段,推进数字植物工厂的发展,预计3年后将新增150座数字植物工厂

这个国内第一例智能型数字植物工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共由植物苗工厂和蔬菜工厂两部分组成,以节能植物生长灯和LED为人工光源,采用制冷-加热双向调温控湿、光照-CO2耦联光合调控、空气均匀循环与流通、营养液(EC、pH、DO和液温等)在线检测与控制、图像信息传输、环境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等13个相互关联的控制子系统,可实时对植物工厂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自动监控,实现智能化管理。植物苗工厂由双列五层育苗架组成,种苗均匀健壮,品质好,单位面积育苗效率可达常规育苗的40倍以上,育苗周期可缩短40%以上。蔬菜工厂采用五层栽培床立体种植,栽培方式选用DFT(深液流)水耕栽培模式,所栽培的叶用莴苣从定植到采收仅用16-18天时间,比常规栽培周期缩短40%,单位面积产量为露地栽培的25倍以上,产品清洁无污染,商品价值高。

植物工厂作为设施园艺的最高级发展阶段,集中应用了现代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环境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的产物。因此,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是植物工厂发展的重要特征。

LED光源

光是植物工厂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光能消耗约占植物工厂运行费用的20%~40%,能耗问题一直是影响植物工厂推广普及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来,LED光源的研究与开发为植物工厂尤其是人工光利用型植物工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植物工厂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LED概况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臵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因此LED的抗振性能较好。

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 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LED光源具备以下特点:〃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6~24V之间,比使用高压电源更安全。〃节能高效,消耗能量较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适用范围广。形状很小,每个单元LED小片是边长为3~5mm的正方形,所以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

境。〃稳定性强。可以使用5万小时以上,光衰为初始的50%。〃响应时间快。白炽灯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LED灯的响应时间为纳秒级。〃无污染。无有害金属汞,不污染环境。〃可以改变颜色。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蓝橙多色发光。〃价格较昂贵。这是影响其普及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晶片技术的改进,制造成本急剧下降,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

以上是LED的一般性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植物栽培光源之中,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优势:〃可以调节光源的光谱分布

植物利用可见光中限定波长的光有三种:用于光合成反应的红色光;强光反应的蓝色光;红色光和远红色光。使用LED可以集中特定波长的光均衡地照射作物,不仅可以调节作物开花与结实,而且还能控制株高和植物的营养成分。

〃可以靠近作物照明

植物栽培上应用的LED属于冷光源,可以臵于离植物很近的地方而不会把作物烤伤。光的利用率很高,可用于多层栽培立体组合系统。

〃使植物生产设施小型化,使用寿命长

LED形状极小,每个单元只有0.3ram,用环氧树脂密封的LED灯每个单元小片是边长为3~5mm 的正方形,所以可以制备成多种形状的器件,占用空间很小,安装方便。此外,其特强的耐用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LED的试验研究及其在植物工厂的应用前景

最早将LED用于植物栽培的是日本三菱公司,早在1 982年就有关于波长为650nm的红色LED光源用于温室番茄补光的试验报告。此后,美国NASA研究中心也把此项技术作为宇宙基地等闭锁式生命维持系统(c E Lss)的相关技术之一开展研究。1 987年以Wisconsin大学的D r.T 1 bbitts等为主的研究小组正式采用LED光源,开始进行莴苣的栽培试验并形成阶段性成果的研究报告。1 992年日本千叶大学进行了有关LED红色光、远红色光对马铃薯生理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以色列和中国台湾省的一些研究部门也进行过有关LED在植物工厂和组培室的试验。

研究表明,植物并非利用太阳光的全部成分来进行光合作用,以往的照明灯中因含有红、蓝以外波长的光,耗电量大,特别是红外线属于热光源。利用蓝色和红色LED作光源栽培生菜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此外,研究还表明植物一般在白天吸收红、蓝等限定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夜间主要是进行生长。因此,单一波长的LED要比波段宽的太阳光更能促进光合作用。

LED光源特别适合于人工光控制型植物工厂。日本正在运行的~家LED蔬菜工厂,采用NFT方式,栽培光源为改良型水冷式红色LED(660nm),育苗光源为白色荧光灯。该系统可以把培育植物的环境要素控制在最佳状态,LED光源的光利用效率达到了O.01,是目前正在运行的植物工厂中光利用效率最好的实例。

当前,影响LED光源普及应用于植物工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广域的光谱范围的其他人工光源相比,单色光还难以应对更多种类的作物;二是LED高昂的价格。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蓝色LED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一些经济、实用的LED光源及其配套装臵必将推出,为植物工厂的普及推广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营养液在线检测技术

目前,营养液栽培中可根据EC值的检测进行肥料补充,使营养液达到要求。但在我国目前存在设施水平低、各地水质和营养液配方差异大、环境控制水平不高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EC值在营养液管理中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营养液管理需在线检测营养液中各营养成分的浓度,才能及时调节营养液组成,使营养液始终保持养分均衡,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目前尚不能检测所有的营养元素,只能检测营养液的几个主要指标:氮(NO3-)、磷(HPO4 2-,PO2 3-)、钾(K+)、钙(Ca2+)、硫(S04 2-)和镁(Mg2+)的浓度。在线检测原理是将对氮(NO3)、磷(HPO4 2-,PO2 3-)、钾(K1)、钙(Ca 2+)、硫(S042-)和镁(Mg2+)等离子浓度以及pH值和EC值分成若干个模糊

子集,确定模糊规则,建立一个模糊控制器来实现对P、Mg、S的控制。应该指出的是,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同~种作物不同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单一模型只适合于作物某一生长期的模拟,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长阶段需由相应的模型来对应。

营养元素的在线检测技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营养液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营养液在线检测技术一定会日臻完善,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独立营养组培育苗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或称为植物的细胞与组织培养。许多学者又将其形象地称为“植物克隆”。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在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脱毒快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组培快繁方面,许多重要的园艺作物(如兰花、草莓、甘薯等)、药用植物以及造林用树木等种苗的大量快繁基本上都实现了组织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商品化为目的的组培苗生产以20%~30%的速度逐年递增。整个西欧1 996年生产的组培苗近2亿株,到2002年已达到1 00亿株。2002年,我国的组培苗生产仅蝴蝶兰花卉一项就达7000万株。林木方面,华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具备了年产桉树组培苗250万株、杨树组培苗1 50万株的能力。可以预见,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将走向产业化,组织培养技术在解决21世纪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而带来的粮食与燃料的不足,以及环境恶化的问题中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普及。

光独立营养组织培养技术

以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碳源、采用密闭小容器为主要特征的常规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常规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常规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以组培容器大型化和组培操作省力化为目的的光独立营养组织培养(以下简称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应运而生。光独立组织培养是指在培养基中不添加糖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培养器周围的光合成有效光量子流密度(PPFD)、CO。浓度以及气流速度等来提高组培植物的光合成速率。其技术创新在于依靠组培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来自我调节生长速度。光独立组织培养的优势表现在:〃改善了培养环境条件,促进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减少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

〃利于大型培养容器的应用并减少生物污染:〃简化生根、驯化程序:

〃减少组培苗生理、形态上的异常,提高组培苗的品质:

〃简化组织培养繁杂的人工操作:〃利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缩短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植物工厂内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97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开展了兰花、石斛、蕨类以及马铃薯等方面的试验,进行了耐盐抗旱品种筛选与培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植物苗工厂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育苗业已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形成颇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就已实现了种苗商品化,所有移栽的蔬菜苗都由专业育苗公司来提供。Speedling(美国维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苗公司,年产1 0亿株商品苗。此外,还有山本种苗公司和 Santafenorsery种苗公司,年产规模也在2000万至1亿株商品苗之间。他们都有现代化的植物苗工厂设施,生产的共同特点是苗质整齐,成本低,技术含量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商业用种苗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势头更猛。植物苗的工厂化生产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植物苗工厂的特征

植物苗工厂就是生产种苗的植物工厂。这里所指的“种苗”是特指“苗”,不包含“种子”。所以也可称之为“苗工厂”。植物苗工厂与植物工厂一样也有三种类型。其中,人工光型植物苗工厂将是植物苗工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工光型种苗工厂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设施内,采用营养液栽培(水培或基质培)技术和人工光源,对植物生长所需的诸多环境因子进行自动化控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光强、光质、光照时间等要素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单独调节,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容易控制苗的生长,提高苗的质量。〃苗的生长环境比较稳定,调节比较容易,利于苗的生长与管理。〃农药、肥料、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的使用量达到最小化。〃采用多层式育苗方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搬运、管理等作业效率。单株苗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利于实现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苗的生产是在封闭型人工光环境控制下进行的,其生产技术没有地区性限制,完全可以在苗的生产方法、程序等方面制定出国际化标准。标准化的内容重要的是指环境调节方法、施肥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规程。〃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管理和省力化作业〃利于技术保密和排除外界干扰。除特殊情况外,植物苗工厂内的设施和技术一般不对外参观,内部生产也不受外界天气的限制和人为干扰。〃易于阻隔微生物、昆虫的侵入,苗的生产环境不会被污染。〃作业环境舒适。封闭型苗生产的温度大都稳定在20~30℃之间,没有强日光的照射。所以作业环境舒适。〃能够实现周年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其不利之处在于:①封闭型种苗生产系统,在建设初期的投资很大。②这种系统的运行费用,尤其是照明装臵、制冷制暖等设备的运转耗能很高。

基本技术

人工光利用型种苗工厂建设及运营所必需的技术包括照明、空调、脱毒苗的贮藏、繁殖、移植、搬运、生产计划与管理等。其基本技术构成包括:

照明系统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是光源、反射斗等照明设备,软件是照明设备的配臵方法和使用方法等。照明系统方面重要的评价标准是植物受光率。现在人工光利用型种苗生产系统的植物受光率平均在20%以下。为了提高苗生长期间整个植物的受光率,就必须对照明硬件和软件进行动态控制。为了促进苗的光合成,需要夜间补光,但并不是同一设施内的所有苗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受光,有时也要分成若干时间带。

光源

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00hm。在这个范围内的光量子与光合成具有同等的作用。植物苗工厂的人工光源都适宜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这一新光源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开始应用于试验之中。

制冷、换气和制暖

人工光利用型植物苗工厂的墙壁采用隔热结构,为了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就必须进行空气过滤,所以安装强制换气设备和留有进出口是最基本的条件。用隔热材料覆盖的封闭式苗生产设施,电的消耗是很大的开支。照明用电占整个用电量的60%~65%,制冷用电占25%~30%,其余的5%~10%被搬运等动力机器消耗掉。这里的动力机器主要指用于调节空气的风扇、搬运种苗或箱板的机器、灌水泵、管理系统设施等。

病原微生物控制技术

封闭型种苗生产设施系统的~大优点是可以把病原菌对设施内的侵入以及设施内部的繁殖控制到最小程度。

病原菌的控制技术主要有病原菌的检测技术、抑制和除菌技术、杀菌技术、抑制繁殖与生长技术等。杀菌的手段有加热、加压、臭氧暴露、紫外线、γ线照射或是紫外线与氧化钛并用、无机银、活性氧、化学药品(NaCIO、C2HsOH、CH3COOH、H202等)、高压脉冲、酸性电解水等;除菌手段有:多种过滤膜、分离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术不仅会杀死微生物,处理不当对植物本身也有杀伤作用。

当然,在特定条件下,苗的生长过程中存在一种促进其生长的微生物,比如共生菌的存在。也有防止、阻碍病原菌侵入与繁殖的微生物和天敌昆虫。积极利用这些微生物和昆虫,将是今后植物工厂发展的新的研究课题。

计算机智能化管理

计算机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植物工厂正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这一优势来进行科学管理与控制的。

植物工厂属于大型化、连续生产的设施,因此必须对环境监测信息、植物体信息、栽培管理信息、销售信息等进行及时处理,才能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这里介绍一下一种正在开发的计算机系统构成,作为大型化生产设施计算机应用的参考。

上图为大型植物Z J-计算机系统结构图。在这个结构中,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计算机系统有环境、植物体、生产作业、销售和生产资材五个方面。从抽象的角度进行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产分析、生产信息、经营战略。生产分析系统的作用就是对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各计算机系统记录下来的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植物生产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流通信息、气象信息、病虫害信息、栽培技术信息等进行交换。经营战略支撑系统的作用就是指导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品质,准确把握上市臼期,节省能源成本等。对于经营者决策来讲,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提示。这一系统就是要对与生产有直接关联的计算机系统做出必要的提示。

植物工厂采用计算机系统将会达到如下目标:

〃设施的大型化:〃作业的省力化;〃生产的节能化;〃产品的高品质化;〃产品质量的均衡化;〃生产的安全化。

机器人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较少,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许多作业项目如蔬菜、水果的挑选与采摘,蔬菜的嫁接等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再加上时令的要求,劳动力问题很难解决。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农业机器人应运而生。使用农业机器人所带来的好处有:

〃提高作业率机器人作业比人工作业速度快、功率大且具有耐久性。通过使用机器人能够提高作业效率,使适况适期作业变为可能。

〃提高作业精度机器人能够提高作业精度,准确完成操作内容,这样可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均一的质量,增加商品价值。

〃节省劳力机器人作业能够弥补生物生产中劳动力的不足,降低人工费用。不受作业时期和时问的限制,对于解决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的不足和老龄化问题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无人化作业应用机器人系统,可实现生物生产作业的高度自动化和无人化。

〃对作业环境的适应性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进行不适合人工完成的简单、单调的工作,也容易实现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所进行的生物技术作业。

〃减轻作业强度应用机器人,能够减轻在生物生产中枯燥、重体力、有危险或令人不快的作业给劳动者精神和肉体上带来的负担和强度。

现在已开发出来的农业机器人有耕耘机器人、施肥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喷药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以及果实分拣机器人等。其中,移栽、嫁接、喷农药、收获和继植机器人是几种应用于植物工厂的有代表性的机器人。

移栽机器人

现在研制出来的移栽机器人有两条传送带,一条用于传送插盘,另一条用于传送盆状容器。其他的主要部件包括插入式拔苗器、杯状容器传送带、漏插分选器和插入式栽培器等。这种自动化移栽机器人移栽速度是人工的5~6倍。

嫁接机器人

嫁接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它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蔬菜苗茎、秆直径为几毫米的砧木、穗木的切口嫁接为一体,使嫁接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砧木、穗木接合迅速,避免了切口长时间氧化和苗内液体的流失,从而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因此,嫁接机器人技术被称为嫁接育苗的一场革命。

从1986年起日本开始了对蔬菜嫁接自动化及嫁接机器人技术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也开始了对自动化嫁接技术进行研究。在蔬菜嫁接育苗配套技术方面,日本、韩国已生产出专门用于嫁接苗的育苗营养钵盘。在欧洲,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等,蔬菜的嫁接育苗相当普遍,大规模的植物苗工厂全年向用户提供嫁接苗。由于这些国家尚未有自己的嫁接机器人,所以嫁接作业部分仍采用手工嫁接,一部分采用日本的嫁接机器人进行作业。

继植机器人

继植机器人由机械手、图像处理部分及计算机系统构成。这是一种专门为组织培养开发出来的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机器人。生物技术作业的特征是要在无菌状态下小心谨慎地处理微小易伤的组织和幼植体。胼胝体、PLB、苗条原基等大量繁殖的组织培养的继代培养需要自动化。植物组织的继植机器人系统就是一种可替代人工组织培养操作、以减少污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研究所 100081

环境监控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09(16).-7672-7673作者:梁竹君,武丽阅读次数:61

摘要:设施农业中温室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环境监控技术则是实现温室生产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基础。在简述国内外温室环境监控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温室环境监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环境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温室工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温室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对温室内部环境的监控上,所以环境监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百年来,温室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的现代化温室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温室环境监控技术与温室监控系统

温室环境监控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温室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因子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来改善不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微气候条件,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是实现温室环境监控的软硬件平台,是一个集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可以满足名特花卉、作物栽培和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缩短生长周期、减少人工操作的盲目性。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的结构如(图1略)所示。

由(图1略)可见,该系统包含4个部分,即温室环境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执行机构、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温室环境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完成前端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浓度、土壤水分以及营养液成分(pH值、电导、氮、磷、钾、钙)含量的信息采集,它主要是由各种传感器与变送器组成;数据处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其他设备的控制、数据的整合、数据的转存等都是在该模块下完成,主要包括:对采集数据进行A/D转换、下位机(单片机、PLC等)、驱动电路等;执行机构主要是根据上位机的信息指令进行工作,包括:双向天窗角度开闭驱动,遮阳网驱动,防虫网驱动,通风机,喷灌、滴灌控制,营养液自动配制和废弃液、节能加温控制等;通信是指上位机与下位机间的通信,它包括下位机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及上位机根据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命令的发布。目前,用于温室通信有有线和无线2种方式,其中有线方式包括CA N总线、RS-485等;无线方式包括蓝牙、Internet、GSM短消息、ZigBee等。

2 国内外温室监控技术的发展概况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2.1 国外温室监控技术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都非常快,一些国家的温室控制技术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朝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美国和荷兰利用差温管理技术,实现了对花卉、果蔬等产品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控制,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英国伦敦大学农学院研制的温室计算机遥控技术,可以观测50 km以外温室内的光、温、湿、气和水等环境状况,并进行遥控。以色列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是现阶段国际比较典型的代表性产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选用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及外围设备,充分满足现代化温室内部的各种环境需求,具体特点包括:具有一个综合性的、实用灵活的、由许多控制应用程序构成的软件包;可监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CO2、雨量等数据;主控机与控制网络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电缆、无线或移动电话等方式进行;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以图表形式实现实时监测。可进行编程及数据存储。

2.2 国内温室监控技术

我国对温室控制技术的研究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连栋温室,揭开了我国现代化温室生产、研究和普及的序幕。90年代中后期,在对国外温室设备配臵、温室栽培品种、栽培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自主开发了一些研究性质的环境控制系统。例如: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研制成功了“WJG一1型实验温室环境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属于小型分布式数据采集控制系统。1996年,江苏理工大学研制成功了基于工控机进行管理的植物工厂系统,该系统能对温度、光照、CO2,浓度、营养液和施肥等进行综合控制。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了日光温室环境数字式监控系统,该系统的特点包括采用前后台2层结构。前台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控制,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存储,也可以传输到主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台是主计算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具有发布监控命令、显示运行状态、数据检索和报表打印等主要功能。该系统可实现对温室内外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叶片温度、室内光照度、覆盖物表面温度等参数的测量,并且能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可以对排风扇、喷灌、滴灌等设备进行控制。该系统是代表现阶段国内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先进水平的典型产品。

综合国内外温室监控技术的发展概况,温室环境监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手动一自动控制一智能控制”3个发展阶段。其中,智能温室环境控制阶段是环境监控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总结农业领域知识、技术和各种试验数据构建专家系统,以建立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开发出的一种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温室专家控制系统技术。这种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将农业专家系统与温室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以温室综合环境因子作为采集与分析对象,通过专家系统的咨询与决策,给出不同时期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环境参数,并且依据此最佳参数对实时测得的数据进行模糊处理,自动选择合理、优化的调整方案,控制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理与生产。农业专家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处理复杂农业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这种控制方式既能体现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使系统的调控非常方便和有效,实现温室的完全智能化控制。因此,温室专家控制系统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有发展前途的控制方式。

3 温室监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控制模式的成本高、可靠性差

过去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主机一终端模式(Host.Terminal Mode),该模式通过一个主机作为控制中心,负责对其他各个子系统进行管理控制:该模式的缺点是使用不灵活、投入较大、可靠性较差,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现在研究的服务器一客户模式(Se~er—Client Mode),即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系统不存在一个控制中心,主要控制功能由各个分布的子处理器完成,一般子处理器为可编程控制器(PLC)或者单片机。温室的控制由子处理器来完成,Pc机(主处理器)只实现辅助功能,这样子处理器可以脱离主处理器,即使主处理器发生故障,整个控制系统仍然可以工作,且分布式控制具有价格低、控制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它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广泛应用于温室环境监控系统中。

3.2 缺乏对多要素环境控制方式的研究

现行的温室环境因子控制主要是对温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等单一要素的控制,南于温室环境各个要素存在着较强的耦合性,即某个环境要素的改变将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的状态,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环境要素,才能达到温室环境整体上的最佳状态。因此,用多因子控制方式代替单因子控制方式,是提高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控制效果的关键途径之一,也是温室环境监控未来的发展方向。

环境要素多因子控制方式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各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不明确,同时由于算法的复杂程度和要求的预算量成几何级数递增,应用单片机或者PLC无法完成这样的控制,冈此在现阶段实现有较大的难度。但随着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等人工智能方法在温室环境监控中的运用,将有助于多因子控制方式的实现。

3.3 无线通信技术在温室监控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不成熟

从国内对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来看,目前基于有线的测量控制系统相对比较成熟,但有线通信方式导致温室内的信号线、动力线错综复杂,安装维护难度大,而且温室环境易导致线缆老化,使系统可靠性降低,也不利于农业机器人等移动设备进行作业而无线通信方式无需布线、组网灵活、易升级,同时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网络覆盖范围内随意移动和重新组网,相对有线通信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是解决温室环境测控系统通信问题的有效方法。

目前,用于温室监控系统的无线通信方式有基于蓝牙和ZigBee协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基于GPRS、GSM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周内现已展开了无线通信技术温室监控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孙忠富等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和WEB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系统方案,即通过GPRS无线通讯技术建立现场监控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将实时采集信息发送到数据WEB 服务器,通过浏览器可实时浏览监测数据。无线通信技术在温室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设施环境调控的智能化水平。

植物工厂系列谈_四_植物工厂栽培设施体系_上_

38 GREENHOUSE HORTICULTURE 温室管理 水培技术及设施 水培的主要特征是植物的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确切地讲是一部分根系悬挂生长在营养液中,而另一部分根系则裸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因此,水培的设施必须具备四项基本功能:① 种植槽能盛装营养液而不渗漏;② 能锚定植株并使根系浸润到营养液;③ 营养液和根系处于黑暗之中;④ 根系获得足够的氧。 目前,水培设施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两大类型:① 深液流技术,即DFT;② 营养液膜技术,即NFT。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所用营养液的液层较深,植株悬挂于液面上,其重量由定植网框或定植板块所承载,根系垂入营养液中;后者所用液层很浅,植株置放于盛液槽的底面,其重量由槽底承载,根系平展于槽的底面,让营养液以很薄的一层流过。还有一种类型是喷雾栽培,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喷射到作物根系上供其生长的栽培方式。 DFT技术 DFT技术是最早开发成可以进行作物商品生产的无土栽培技术。1929年美国格里克(Gericke)采用这一技术取得了水培设施专利并首先用于商业化生产,此后世界各国对其作了不少改进,已成为一种有效实用的、具有竞争力的水培类型。在日本现已十分普及。并被认为是比较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栽培类型。我国广东等地的应用实践证明,DFT技术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技术水平。DFT技术特征 ◇ 深 所用的营养液的液层以及盛载营养液的种植槽较深。由于液量多而深,营养液的浓度(包括总盐分、养分、溶解氧等)、酸碱度、温度以及水分存量都不易发生急剧变动,为根系提供了一个较稳定的生长环境。这是该技术的突出优点。 ◇ 悬 植株的根颈离开液面,防止根颈被浸没于营养液中引起腐烂,而所伸出的根系又能触及到营养液(沼泽植物和具有形成氧气输导组织功能的植物除外)。根系均匀悬浮于营养液中,如此,根系悬出的部分和伸到营养液中的部分均可吸收到氧气,有利于根系发育。◇ 流 营养液处于循环流动状态。流动不仅可以增加营养液的溶解氧,还可消除根表有害代谢产物(最明显的是生理酸碱性)的局部累积,消除根表与根外营养液的养分浓度差,使养分能及时送到根表,以充分地满足植物的需要;促使因沉淀而失效的营养物重新溶解,以阻止缺素症的发生。DFT主要设施 DFT设施的种类较多,使用材料也各不一样,但基本的结构是由种植槽、定植槽、网框、贮液池、营养液循环系统等组成。现在结合几种有代表性的设施作一概要介绍: ◇ 协和式 栽培槽(图1)是由硬质塑料制成的定型产品,槽的规格为槽宽100cm,内径90cm,槽长315cm。现在经过改进,也可用硬质塑料板、木板、钢板或水泥预制件做成可拼装的镶嵌式预制块,安装时在水平的地面上拼装起来,种植槽内再铺上一层塑料薄膜,用于盛装营养液。贮液池的容积为每1000m2的栽培面积需要20~25t的营养液。 这种方式用槽量较大,每1000m2的果菜类作物需用130个槽,叶菜类约需160个槽,每个槽体都有给液、排液孔,给液处装有空气混入器,排液处有液位调节器。 ◇ 神园式 种植槽(图2)由水泥预制板拼装而成,槽宽100cm,内径80cm,槽长25~30m,槽深20cm,槽内先垫有一层厚的塑料膜,再铺上一层薄的膜,营养液层为10cm。贮液池是砖混结构,容积按照每1000m2栽培面积25t营养液的比例来建。营养液的供给方法是在种植槽中间配有一根直径为25mm的塑料管,管子上每隔45cm处有2个直径为2mm的排水孔,分别向槽内喷出营养液,也有的直接在供液管上加上喷头,使营养液中的溶解氧保持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根系对氧的吸收。排液的方法是在种植槽的一端配有液面调节装置,留有溢流口。定植杯是网状的,嵌在5mm厚的泡沫板 植物工厂系列谈(四) ——植物工厂栽培设施体系(上) ■ 杨其长 张成波 图1 协和式水培栽培槽(外径×内径×长=100cm×90cm×315cm) 植物工厂常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为水培(NFT、DFT)、基质培(砾培、岩棉培)以及雾培等,本期我们对水培技术及其关键设施作以简要介绍。 图2 神园式水耕栽培槽 排水孔 温室园艺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 自然界的植物按各自的形态、习性分类: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 一、乔木 1、定义: 乔木是指有明显单根主干,分枝点在2米以上,树高3米以上的植物。(按自然生长算) 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园林景观中的树木是以观赏树木为主,以观赏特性为依据可把乔木分为常绿类、落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观枝干类、观树形类等。 3、乔木的配置方式 “园林绿化,乔木当家”,乔木体量大,占据园林绿化的最大空间,因此,乔木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形式是植物景观营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乔木的配置方式大体分为孤植、对植和列植、丛植、群植。 (1)孤植——在某一空间只种植一株乔木 孤植树在园林中通常有两种功能 树体高大,寿命较长,特色显著;从遮荫角度来考虑孤植树应是树冠宽大,枝叶茂盛,叶大荫浓,病虫害少,无飞毛、飞絮污染环境孤植树是园林构图中的主景,因而要求栽植地点位置较高,四周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并有较适宜的鉴赏视距,中间不要有别的景物遮挡视线。 孤植树木的形体特色大体应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体形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如榕树、香樟等;二是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

制造流程及工艺方案设计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任务与分析 (5) 1.1确定生产纲领 (5) 1.2确定生产类型 (5) 2.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6) 2.1设计目的 (6) 2.2设计要求 (7) 2.3设计内容 (7) 3.工艺分析 (8) 3.1技术要求 (8) 3.2零件特点 (8) 4.毛坯的选择 (9) 4.1毛坯的选择 (9) 4.2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9) 4.3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10) 4.4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0) 5.基准的选择 (11)

5.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1) 5.2选择精基准 (11) 6.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6.1加工余量概述 (12) 6.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2) 6.3加工余量的确定 (12) 6.4零件图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7.切削用量的确定 (16) 7.1粗车 (16) 7.2半精车 (16) 7.3精车 (16) 8.机床及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8.1机床的选择 (17) 8.2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9.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7) 9.1选择定位基准 (17) 9.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 9.3拟定工艺路线 (18) 结论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摘要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加工轴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在各种机械产品中,带有螺纹的轴类零件应用很广泛。螺纹切削是加工螺纹件效率最高、经济性最好的加工方法,用车削方法加工螺纹是机械制造业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 在车床上车削螺纹轴可采用成形车刀或螺纹梳刀(见螺纹加工工具)。用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纹梳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但刀具结构复杂,只适于中、大批量生产中车削细牙的短螺纹工件。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达到8~9级。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 关键词:车削加工卧式车床螺纹轴工艺

植物工厂,设计方案(精华)

植物工厂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公司介绍 (3) 第二章设计方案 (4) 一、设计依据与标准 (4) 二、概况 (5) 第三章植物工厂系统组成图 (9) 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 (10) 一、布局与工艺 (10) 二、维护结构 (10) (一) 保温板 (10) (二) 植物工厂门 (13) (三) PVC地面 (14) 三、空气调节系统 (19) (一) 温度的调控 (19) (二) 湿度的调控 (34) (三) 二氧化碳调节系统 (38) 四、补光系统 (39) (一) 设计原则 (39) (二) 培养架介绍 (40) (三) 光源设计 (41) (四) 运用案列 (42) 五、营养液施肥系统 (44) 六、营养液增氧消毒系统 (44) 七、植物工厂控制系统 (47) (一) PID控制技术 (47) (二) PLC控制系统 (49) (三) 控制系统功能及介绍 (51) (四) 现场控制箱及电料 (56) (五) 奥地利E+E温湿度传感器 (57) 八、植物工厂配套设施 (59) 九、植物栽培过程 (60)

第一章公司介绍 第二章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与标准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条例、规定 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2、《环控舱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1990);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6-2002); 5、《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技术条件》(GB/T17758-1999); 6、《组合式空调机组》(JB/14294-1993); 7、《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T18430.1-2001)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9、《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10、《生物气候箱技术规范》(JBJ71-90) 11、《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 12、《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 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1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植物的认识和分类

植物的认识与分类壹、植物认识篇: 1、前言: 2、与植物共舞:了解营养器官根、茎、叶。 3、花花世界:繁衍器官花、果实、种子。贰、现行台湾植物分类系统介绍: 1、台湾植物分类系统简介与分科。 2、植物科的特征介绍。 参、药用植物分类实例应用: 肆、食用野菜及野果介绍: 伍、有毒植物介绍: 陆、台湾的植物生态: 柒、自我测验: 捌、自我测验答案:

壹、植物认识篇: -植物观察所应具备的认识-谢春万整理 1、前言: 一、分类阶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生物分界: (一)原核生物界(细菌、蓝绿藻)。 (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纤毛虫)。 (三)真菌界(黏菌、担子菌)。 (四)植物界(湿地松、木棉、五节芒)。 (五)动物界(台湾猕猴、鸟、蝴蝶)。 三、植物界可分成四门: (一)藻类植物门:低等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非维管束植物。(二)苔藓植物门:高等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非维管束植物。(三)蕨类植物门:高等植物,孢子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束植物。(四)种子植物门:高等植物,种子植物(显花植物),维管束植物。四、种子植物又可分成: (一)裸子植物(二)双子叶植物(三)单子叶植物。 五、台湾现有植物概况: 可分为:(一)栽培种-外来引进种、栽培改良种。 (二)野生种-原生种(特有种、广泛种)、驯化种。 七、高等植物外观形态分成两大类: (一)营养器官:根、茎、叶,为主要提供植物生长、吸收、固定、支 持、输导与制造养分的器官。 (二)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为植物繁殖下一代而特化的器官。

2、与植物共舞:了解营养器官根、茎、叶 八、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有三个主要功能: (一)把植物固着在土壤中。 (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三)运输系统的一部分,导管携带水分和矿物质从根送到茎和叶,筛管则从叶子携带养分运送至根的每一部分,部分的根亦可贮 藏养分。 (四)植物的根的发生可分为: (1)初生根:由胚根发育而来,为植物最初的根。 (2)次生根:为初生根的分支。 (3)不定根:是从茎部或叶部生出的根。 九、依根的(变态)种类可分为: (一)气生根:由地面上的茎或枝等生出(榕属植物)。 (二)支持根:自茎上生出的根,向下深入土中后生长加粗,具加强 支持功能者(玉米、甘蔗)。 (三)板根:树木的次根向上渐次生长隆起而作薄板状,露出地面者(银叶树、木麻黄)。 (四)同化根:如风兰属的气根,扁平状,具叶绿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行光合作用(蜘蛛兰)。 (五)呼吸根:自根上分枝出的根,露于空气中,具吸收氧气的功能(海茄冬)。 (六)攀缘根:藤本植物藉以附着物体以攀爬者(辟荔、爬墙虎)。(七)寄生根:深入寄主植物组织中吸取养分的根(桑寄生)。 (八)块根:其根部肥大而形成养分的储藏器官(甘藷)。 (九)纺锤根:纺锤形,根肥大,贮藏大量的养分(天门冬)。 (十)圆锥根:根圆锥形,根肥大,贮藏大量的养分(胡萝卜)。 十、茎:是植物主要的支撑部分,也是植物运输系统的一部分,亦可用来 贮藏水分和养分。 依茎的形态可分为: (一)直立茎:直立地上不倚靠他物者,茎干通常为圆柱形(凤凰木)。(二)攀缘茎:利用卷须、气根或叶柄攀附他物上升者(黄金葛)。(三)缠绕茎:须缠绕他物使能上升者;缠绕方向又能分为左旋及右旋(槭叶牵牛)。 (四)匍匐茎:茎细长蔓延地面,到处生根(草莓)。 (五)平卧茎:茎之横卧于地面上而节不生根者(西瓜)。 十一、茎的变态: (一)卷须茎:植物的茎上生有由小枝变成的茎卷须,可以缠绕其他物体支持主茎(葡萄)。 (二)肉质茎:植物的茎膨大而柔软多肉,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及养分(仙人掌)。

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外都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第十八刊 国外农业信息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1年12月8日 国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 设备发展概况 一、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的概念 植物工厂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有时也把其称为可控环境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广义植物工厂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饲养,狭义植物工厂是指设施栽培。本研究项目涉及的植物工厂是狭义植物工厂,即利用设施栽培,它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并能使作物在相反季节生长,在有限的空间中相对较少的时间里生产出高品质的作物。

植物工厂机械,是指适合植物工厂耕作、栽培、收获等农艺特点,并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植物工厂起步比较早,作物栽培己具备了成熟成套的技术,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设备也齐全,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为适应植物工厂的发展,荷兰、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家加强了植物工厂作业机具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目前其温室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播种、间苗、灌溉、中耕和除草等作业均已实现机械化。其开发的耕耘机可以在温室中进行耕整地、移栽、开沟、起垄、中耕、锄草、施肥、培土、喷药及短途运输等多种作业,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二、发达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地理情况的限制,这些国家的植物工厂发展都比较早,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都已达到了机械化水平,有些甚至都达到了智能化。 1.荷兰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农业主要包括:农田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10%;畜牧业,占60%,园艺和林业,占30%;还有辅助工业如种子、化肥、动物饲料等。荷兰植物工厂,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长足发展,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在温室产品的专业经营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魅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荷兰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在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加温系统的改进

日本的植物工厂及其新技术

无尘植物工厂生机勃发 在日本,一种被称为植物工厂”的新生产方式正成为改变日本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亮点,它不但有望以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蔬菜和粮食,还可为提高就业率作贡献。记者日前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参观了东京千叶县一家植物工厂” 面对西装笔挺的嶋村茂治(37岁),你一定无法想象他的专长是种菜,而且他不只是自己种菜,还教人种菜。 嶋村不是传统的农夫;他不必一年365天每天十多个小时在菜园里锄草施肥抓害虫,他甚至不需要去菜园,因为他的菜都种植在室内。 嶋村采用的是一种称为植物工厂”的科技,也就是在密封的环境中,人为地调节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控制光线、温度、湿气、二氧化碳和水,以确保全年可以稳定地收成。

毕业自千叶大学园艺学院的嶋村,在求学期间接触到在植物工厂的新科技。据该大学副教授丸尾达介绍,植物工厂可分为完全使用人造灯光、同时使用人造灯光和阳光,以及只靠阳光三种设施。 嶋村的植物工厂所采用的,就是只靠人造灯光的先进设施。植物在强烈灯光的照射下,就像被阳光照耀一样,也能产生光合作用。 由于植物不需要靠阳光生长,加上新科技确保植物不会在人造灯的照射下,表面温度过高,所以植物工厂内的蔬菜,不必像在农田里那样,一字排开地种植,而是可以种在多层架子上,节省了许多空间。 植物工厂的收成也高于传统种植法。据嶋村介绍,他们可以通过调节灯光来控制植物的生长。例如,他们一般会让灯光照射植物六七个小时,然后关灯一两个小时,以欺骗”植物一天过去了,借以加速其生长周期,更快和更频繁地收成。 干净无尘无杀虫剂 此外,由于植物工厂是个密圭寸空间,植物的生长不再受到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蔬菜的供应量也可以保持稳定。 为了确保植物不被害虫侵害,植物工厂犹如半导体业中的洁净室,工人进去之前,必须先洗净身体,换上连衫裤和戴上头罩、手套和口罩。 工厂内的植物也不是种在泥土中,而是利用水耕法,靠营养液生长。嶋村说,植物的形状和味道,也可以通过控制营养液的种类和数量等方式,来加以控制和改变。

植物分类介绍——藤本植物

植物图片名称种类叶子形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花相花期分布范 围 花及果 绿爬山虎落叶木质 藤本。 叶为指状 复叶,小叶 3—5,以5 枚的居多, 倒卵形或 椭圆形,长 6—14厘 米,宽2—5 厘米。 。聚伞圆 锥花序开 展,与叶 对生或顶 生于侧枝 上。两侧 对称,基 部不偏 斜,背面 脉上稍有 柔毛,侧 脉7—10 对,在两 面凸起, 小叶柄长 0.5—1厘 米。 花期6—7 月,果熟 期9—10 月。 产苏 南;生 于山坡 灌丛 中;分 布于湖 北、安 徽、浙 江和江 西等省 精品

川鄂爬山虎落叶 木质 藤本 叶面有 清晰的 白色 条,嫩 叶及叶 背红紫 色。 。耐寒、 耐旱, 适应性 强,向 阳处更 有利于 其色彩 艳丽 耐寒、 耐旱, 适应 性强, 向阳 处更 有利 于其 色彩 艳丽。 川鄂 爬山虎 在早春 及入冬 前红叶 翻飞,十 分悦目; 种植在 庭院墙 壁、公园 围墙处 蔓茎纵 横,叶片 密布,形 成一道 独特的 风景。 云 南,贵 州,四 川,湖 南,河 南,陕 西,甘 肃 植物图片名称种类叶子形 态形态特 征 生态习 性 园林用 途 花相花 期 分布 范围 花及果 五叶地锦 别名:美国地锦、五叶爬山落叶 木质 藤本 卷须与叶 对生,顶 端吸盘 大。掌状 复叶,具 五小叶, 小叶长椭 老枝灰 褐色, 幼枝带 紫红 色,髓 白色。 生长势 喜温暖 气候, 也有一 定耐寒 能力; 亦耐暑 热,较 ,是庭 园墙面 绿化的 主要材 料。 花期6 月, 分布 于北 美和 亚洲 精品

精品

蝙蝠葛多年生落 叶藤本,单叶互生, 叶片肾圆 形至心脏 形,长宽均 为5~14 厘米,先端 尖或短渐 尖,基部心 形或截形, 边缘有3~ 7浅裂,裂 片三角形 长13米。 根及根茎 入药。 生于山 地林缘、 灌丛沟 谷或缠 绕岩石 上。 兴安北部 和南部、 科尔沁、 燕山北 部、阴山。 我国东 北、华北、 华东;朝 鲜、日本、 蒙古、俄 罗斯。 千金藤多年生落 叶藤本叶互生;叶 柄长 5-10cm,盾 状着生;叶 片秀丽奇 特,阔卵形 或卵圆形, 长可达 5m。全株 无毛。老 茎木质 化,小枝 纤细,有 直条纹。 分布于江 苏、安微、 浙江、江 西、福建、 台湾、河 南、湖北、 湖南、四 川等地。 精品

日本的植物工厂及其新技术

无尘植物工厂生机勃发 在日本,一种被称为“植物工厂”的新生产方式正成为改变日本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亮点,它不但有望以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蔬菜和粮食,还可为提高就业率作贡献。记者日前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参观了东京千叶县一家“植物工厂”。 面对西装笔挺的嵨村茂治(37岁),你一定无法想象他的专长是种菜,而且他不只是自己种菜,还教人种菜。 嵨村不是传统的农夫;他不必一年365天每天十多个小时在菜园里锄草施肥抓害虫,他甚至不需要去菜园,因为他的菜都种植在室内。 嵨村采用的是一种称为“植物工厂”的科技,也就是在密封的环境中,人为地调节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控制光线、温度、湿气、二氧化碳和水,以确保全年可以稳定地收成。

毕业自千叶大学园艺学院的嵨村,在求学期间接触到在植物工厂的新科技。据该大学副教授丸尾达介绍,植物工厂可分为完全使用人造灯光、同时使用人造灯光和阳光,以及只靠阳光三种设施。 嵨村的植物工厂所采用的,就是只靠人造灯光的先进设施。植物在强烈灯光的照射下,就像被阳光照耀一样,也能产生光合作用。 由于植物不需要靠阳光生长,加上新科技确保植物不会在人造灯的照射下,表面温度过高,所以植物工厂内的蔬菜,不必像在农田里那样,一字排开地种植,而是可以种在多层架子上,节省了许多空间。 植物工厂的收成也高于传统种植法。据嵨村介绍,他们可以通过调节灯光来控制植物的生长。例如,他们一般会让灯光照射植物六七个小时,然后关灯一两个小时,以“欺骗”植物一天过去了,借以加速其生长周期,更快和更频繁地收成。 干净无尘无杀虫剂 此外,由于植物工厂是个密封空间,植物的生长不再受到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蔬菜的供应量也可以保持稳定。 为了确保植物不被害虫侵害,植物工厂犹如半导体业中的洁净室,工人进去之前,必须先洗净身体,换上连衫裤和戴上头罩、手套和口罩。

工厂设计

1.基本建设程序: (1)根据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布局的要求,进行初步调查研究,提出项目建议书;(2)根据有关单位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同时选择厂址;(3)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评估、获得批准后,编制设计计划任务书; (4)根据批准的设计计划任务书,进行勘察、设计、(批准)、施工、安装、(批准)试车、验收,最后交付生产使用。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编制设计计划任务书,统称建设前期;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和试产验收,统称建设时期;交付生产后,称作生产时期。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品种、生产规模、主要工艺技术的成熟度、投资大小、产供销的可能性、经济来源、经济效果、项目进度和发展方向等方面。项目建议书又称规划提案,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经济的规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工业布局的现状进行初步调查研究,而后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主要是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方面考虑,同时,也初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3、可行性研究的特点:先行性、不定性、科学性、法定性。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总论;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设计方案;环境保护;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实施进度的建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5、食品工厂的设计一般分为两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两种。对于一般性的大、中型基建项目采用两阶段设计,即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重大的复杂项目或援外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小型项目有的也可指定只作施工图设计。目前,国内食品工厂设计项目,一般只作两阶段设计。 设计工作:甲方—出钱方,乙方—委托方,丙方—施工单位。 6、扩大初步设计:就是在设计范围内作详细全面的计算和安排,使之足以说明本食品厂的全貌,但图纸深度不够,还不能作为施工指导,可供有关部门审批,这种深度的设计叫扩初设计。深度要求:工艺流程最短、速度最快、工人劳动强度最低。 7、扩初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根据扩初设计的深度要求,设计人员通过设计说明书、附件和总概算书三部分形式,对食品工厂整个工程的全貌做出轮廓性的定局,供有关上级部门审批。我们把扩初设计说明书、附件和总概算书总称为“扩初设计文件”。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包括有按总平面、工艺、建筑等各部分呈现设计思想和必须用文字来进行叙述的内容;附件中包括图纸、设备表、材料表等内容:总概算书将整个项目的所有工程费和其他费用汇总编写而成。图纸包括:工艺流程图(不需要按比例);车间布置图(平面图、立剖图,要按比例);全厂平面图。 8、施工图设计的法律依据是:扩初设计的批准文件。扩初设计图与施工图设计的比较: 1)施工图设计中是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在深度上进一步深化,使设计更具体、更详细以达到施工指导的要求。2)所谓施工图,是一个技术语言。它用图纸的形式使施工者了解设计意图、使用什么材料和如何施工等。在施工图设计时,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在图纸上应将所有尺寸都注写在清楚,便于施工。而在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中只注写主要尺寸,仅供上级主管部门审批。3)在施工图设计时,允许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中发现的问题作修正和补充,使设计更合理化。但对主要设备等不作更改。若要更改时,必须经批准部门同意方可;(4)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有设备和管道安装图、各种大样图和标准图等。例如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扩初设计图纸中没有管道安装图(管路透视图、管路平面图和管路支架等),而在施工图中就必不可少。在食品工厂工艺设计中的车间管道平面图、车间管道透视图及管道支架详图等属工艺设计施工图。对于车间平面布置图,若无更改,则将图中所有尺寸注写清楚即可。 9、工厂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设计计划任务书和有关上级批准文件;任务是:通过图纸的形式,更好地、更合理地来体现设计计划任务书上提出的计划要求。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更不允许作为试验的手段。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必须是成熟的。 10、工厂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非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对非工艺设计提出要求,非工艺设计服务于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按工艺要求进行工厂设计,其中又以车间工艺设计为主,并对其他设计部门提出各种数据和要求,作为非工艺的设计依据。工艺设计包括:全厂总体工艺布局;产品方案及班产量的确定;主要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计算;设备的选型和计算;车间平面布置;劳动力计算及平衡;水、电、汽、冷、风、暖等用量的估算;管道布置、安装及材料清单;施工说明等等。非工艺设计包括:总平面、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及自控、制冷、动力、环保等设计,有时还包括设备的设计。 11、厂址选择的原则:厂址选择,首先应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应从生产条件方面考虑;厂区的标高应高于当地

植物工厂背景技术

一概述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是指在一定人工环境控制及生产管理下可以全年无休的植物栽培系统。进一步言之,“植物工厂”就是利用高科技栽培方式,配合电脑化自动化调控系统,将植物栽种在一个受到控制犹如工厂厂房的封闭性空间环境内,该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氧气、温度、湿度、肥料养分、光照等物化及微气候条件均受控制,使植物的生长速率、品质及产量,可不受气候、环境与季节变化的影响,使植物的生长在如同工厂的生产线上进行,而能使收成作物具有精细化、均质化及丰产性等特点。 环视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论土壤或气候皆日渐恶化,尤其气候环境的多变及难以捉摸的特性,皆使露天式栽种方式及轻设施栽培方式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从而造成栽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故“植物工厂”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集约的栽培技术,生产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经济作物(蔬菜即为一例),并达到栽培环境管理自动化和操作空间清洁化,节省劳力以及从事者年轻化等目标,所以“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发展,已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学术机构的重视。 二定义 植物工厂(p lant factory)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 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历史发展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试验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 月,一年可收获4-5 次。20 世纪60 年代初次进行植物工厂的试,并开始推。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 米、面积5000 平方米)。该国鲁斯纳公司的塔式植物工厂已在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奥地利的一家番茄工厂,工作人员仅30 人,平均日产番茄13.7 吨,生产 1 公斤番茄耗电9-10kw.h,成本只有露地的60%。1971 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1974年日本建成一座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该厂由1 栋2层的楼房(830 平方米)和两栋栽培温室(每栋800平方米)构成,在一年内生产两茬金香、两茬垄民花、一茬番茄,做到周年生产。至1998年,日本已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 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利用嵌入式网络式环境控制的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 四分类与特征 关于植物工厂的分类,因所持的角度不同,其划分方式也各异。 从建设规模上来分可分为大型(1000m以上)、中型(300~1000m)和小型(300m以下)三种;从生产功能上来分可分为植物种苗工厂和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厂;从其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又可分为以研究植物体为主的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组织为主的组培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植物工厂。但目前,比较习惯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光能的利用方式不同来划分,共有三种类型,即太阳光利用型、人工光利用型、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其中,人工光利用型被视为狭义的植物工厂,称为密闭式植物工厂,它是植物工厂发展的高级阶段。 植物工厂的共同特征是:有固定的设施;利用计算机和多种传感装置实行自动化、半自动化空盒子;采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温室技术最高阶段 植物工厂解决方案

〖植物工厂〗 1.技术介绍 植物工厂是指利用环境控制和自动化高新技术在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空间内进行植物周年工厂化安全生产的一种体系。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传动、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产物。 它的主要特征是:精确可控环境设施、工厂化作业、卫生安全、绿色环保、高密度生产,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未来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新兴产业。 植物工厂综合应用了多学科高技术手段,形成高度集约化生产系统,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对解决粮食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乃至宇宙空间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的诞生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植物工厂的独特魅力将会得到更大体现,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物生产的计划性,周年生产的均衡性,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2)作物生长周期短,设施利用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产值高; 3)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用工少,工作环境轻松; 4)不施农药,产品无污染; 5)多层式,立体栽培,大大节省土地; 6)不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甚至可在极端气候区、外层空间及其它星球上进行农业生产; 7)与现代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可以生产出稀有、价高、富含营养的植物产品。 植物工厂可以根据建设规模、研究对象、生产功能、光源利用等方式进行分类,主要类型如下:

①从规模上分为:大型(建设面积1000 m以上)、中型(300~ 1000m)、小型(300 m以下)。 ②从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分为:A、以研究植物体为主的植物工厂;B、以研究植物组织为主的组培植物工厂;C、以研究植物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植物工厂。 ③从生产功能上分为:种苗植物工厂与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厂。 222④从光能的利用方式上分,共有三种类型:A、人工光利用型,B、太阳光利用型,C、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 2.发展历史 植物工厂的诞生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一座植物工厂是在1957年丹麦约克里斯顿农场里建成。早期的植物工厂建设规模小,主要局限在实验室内,且种植作物品种单一,采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完全控制,运行成本较高。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植物工厂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在这一时期,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挪威、希腊、利比亚等国家的企业都纷纷投入巨资与科研机构联手进行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的开发,为植物工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植物工厂应用范围较广,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完善,示范效果明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植物工厂迅速发展起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植物工厂协会,极大地推动了植物工厂的普及与发展。目前,植物工厂已成为21世纪高科技农业的重要发展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科教单位先后在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随着京鹏植物工厂的建成,我国植物工厂将进入崭新的阶段,它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工厂化种植的时代。 3.京鹏植物工厂介绍 京鹏植物工厂主体结构采用单层轻钢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289m2,形状像一艘航空母舰,象征着我国农业率先向现代农业最先进技术扬帆起航,象征着京鹏公司沿着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驶向成功的彼岸。

对农业植物工厂的认识、植物照明光谱的认识、LED植物工厂生长灯

对农业植物工厂的认识、植物照明光谱的认识、LED植物工 厂生长灯 在太阳光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范围约在 300nm-728mn之间,此外还有很多感觉不到的红外、紫外线。现在的植物生长灯就在400nm-528nm,600nm-728nm之间。“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对目前一些相关研究成果是不敢苟同的”。周召鹏表示,他们做的植物生长灯,实际上没有按照原来做蓝光和红光配比,而是按照另外一种光谱去做,结果发现植物的生长效果更好。“对于前期的一些研究成果,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去质疑它,以便日后能创造出更好的光源,促进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据其介绍,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波长为430-460nm和波长在640-680nm,植物也需要一些不可见光。植物吸收的光谱主要是在蓝光和红光,从育苗到最后成品,不同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谱的需求都不一样。“这是可以实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各种光谱(见上图)。我们基地这次做的光谱跟这个光谱是有所差别的。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了能有更好的光谱图来促进植物生长”。现在生产植物生长灯的制造中,蓝光和红光的比例存在问题,“但是生产厂家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只能根据植物工厂技术人员的光谱来做”。他介绍了目前正和一个研发团队打造利用LED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

的新产品。“放在大棚里面,通过太阳能,就能告诉工作人员下一步的工作,什么时候打农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都能根据传感器来识别,并会检测土壤成分”。但是由于这款灯欠缺的基础数据太多,他希望能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跟农业院校进行合作。由于植物生长灯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很多人一开始都认为这东西“高大上”,将来能赚到钱,但同时也觉得现在投进资金会非常容易亏损。实际上,植物生长灯专业制造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在的问题是,政府的补贴只是给予一些国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始终到不了中小创新型企业手上。往往大公司又不愿意做植物生长灯研发,要么就是寻找合作伙伴,因此,那些真正在做植物生长灯的中小企业当下都过得很艰难。目前,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到不了中小创新型企业,而作为中小企业,则希望能够争取一些资金配套,投入到新研发上面。他寄望在产业联盟平台上和更多的资本、国家扶持做一些对接。

【工程】植物工厂的建造是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

【关键字】工程 植物工厂的建造是个系统而庞大的工 程 植物工厂的建造是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所涉及的技术之广与所用的材料之多是常规传统农业所不能比的。其中就环境控制就需要涉及到十二大系统,风能光能发电系统、人工补光系统、微喷加湿系统、空气循环流通系统、二氧化碳补充系统、营养液自动调控系统、物理杀菌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立体式栽培系统、视频监控图像传送系统、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废物的再循环利用系统等;组成这些系统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环境控制技术、物理材料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规划设计技术、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等;这么庞大的技术体系与构建工程必须对它进行科学设计,合理规划与严格实施才能得以完成,只有在科技人员、工程人员充分配合下才能建成,所以说它的建造是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它的建造具有农业航模一样的意义与伟大,是一般单位难以独立完成的,它必须利用各个学科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建造,所以在建造之前要让工程施工者对各个系统有个充分的认识,对各种设备与材料有个全面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植物工厂建设所需的相关设施设备及材料采购有作些说明,这样才能在建造时能得以应手地实施,按计划如期完工。现就植物工厂所涉的各种技术与设备作些简单的介绍。1、风能太阳能发电装置:植物工厂属于电动力农业范畴,它所涉及的每一块运行系统都离不开电能,如环境模拟、工厂操作、人员管理等都需要用电,而电资源在当前这个时代又是耗能最大最匮乏的资源,如何实现电资源利用的节能化是建造植物工厂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所以在尽量挖掘可利用资源上进行研究与开发是极为重要的,再加上有些植物工厂是建在无电力供应的地方,更需把电摆到最首要的位置来进行科学设计,当前电资源以水资源的利用最为广泛,还有煤发电、核发电、沼气发电等发电模式,而这些发电都有它的局限性,只有太阳光发电与风力发电才具有它运用的普遍性,而且在实践上往往又是把两者结合起来设计,达到能源供应的互补,如没有光照时可利用风能发电,这些发电技术与装置投入成本又不大,而且安装简单易实施,例如在地球的南北极建造植物工厂或在月球上建造植物工厂首选的发电系统就是风太阳能发电系统,在有工业电供应区也可利用这两种发电技术进行补充供电,特别是用于通风与补光上最为经济实用。 太阳能发电原理与技术就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作用下发生电子跃迁位移而形成电流的原理而设计的,现在常用的半导体发电板有晶体电板与非晶体电板,这些电板在太阳照射下能产生电流,再利用贮电电瓶与逆变装置进行电的贮藏与转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而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对风扇的带动而实现能量转换的发电方式,原理与操作都较为简单而容易掌握,在植物工厂配置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系统时,可先对补光

工厂电气方案设计

9.2供电 9.2.1用电负荷性质及负荷统计 本期工程主要用电负荷为工艺设备生产用电、工艺生产支持设备用电、生命安全及通讯设备用电、办公及技术支持用电、生产辅助用电等,用电负荷性质主要为二、三级。其中消防用电、部份信息设备用电、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经计算一期工程电力供应主要指标如下: 低压一般负荷(不包括备用设备、消防设备): 设备总装设功率9690KW 计算有功功率5408KW 平均自然功率因数补偿前/补偿后0.78/0.93 电容器补偿容量2400Kvar 补偿后视在功率5431KV A 配电变压器装设容量3*1600+1*2500KVA 变压器负荷率(%)78.5% 用电负荷计算详见附表9-1。 9.2.2供电电源、电压及供、配电系统 9.2.2.1供电电源及电压 根据本工程的用电负荷性质及用电量情况,因外边电源条件受限,从市政引1路10KV电源,101号建筑内设变电站。本建筑设置

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9.2.2.2供、配电系统 根据本工程的用电负荷性质及用电量情况,因外边电源条件受限,从市政引1路10KV电源。101号建筑内设变电站,建筑外北侧设置柴油发电机房提供应急电源。 本工程之低压(220/380V)配电系统带电导体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固定接地系统,其接地型式为TN-S。低压系统以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 在变电站设应急母线段,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由柴油发电机电源为重要的负荷供电。 9.2.3变电站的设置 根据本厂区的用电情况,在101号建筑内设一个终端变电站。内设高压配电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以,主要设备有:高压开关柜8台(KYN28-12型),干式变压器4台(SCB10-1600KV A3台、SCB10-2500KV A1台),固定分隔式低压配电屏26台(GCS型)。在柴油发电机房设柴油发电机1套(常载200KW)。 9.2.4短路电流计算及电器设备选择 因未获得供电电源的短路数据,本设计暂按10KV侧短路容量300MV A选择设备,高、低压电器设备稳定校验均满足要求。待施工图设计时资料完善后再行核定。 9.2.5保护、电气测量和电能计量装置的设置 9.2.5.1继电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