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苏教版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

课时数:72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刘利沙

授课班级:二年级1班

授课时间: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

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与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并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经历连加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乘法,能够背诵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习乘法与减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5.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6. 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7.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8. 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

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

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法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黔西县永燊彝族苗族乡永燊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师:刘利沙

六年级数学课程说明书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 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张永强 ?授课对象:六(3)年级学生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 发中心编写的。总结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采取了可行措施,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体现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理念,使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继续前进,这本数学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适合我们现代教育使用,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下面对这册教材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综合应用,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丰富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2.改进比例的编排,教学要求有所提高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使小学段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 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50+22= 83-56=15+56= 75-33=48+35=38+46= 12+29-19=69+10-36=27+12-28= 33-17+15=75-36+10=72-54+12= 62-18+24=54+21+18=53-29+19= 86-12-15=57-33+31=36-27+9= 88-34+18=85-36+27=12+79-62= 51-42+53=77-65-6=71-52+36= 75+24-23=32+45-38=81-45+36= 63+12-42=53-37+15=63-23+28= 21+82-60=36+34-14=73+12-71= 44-5+12=100-76+22=72-45+32= 67-47+22=21+82+17=83-27+10= 65-33-18=68-65-3=54-52+17= 76-63+1=63+18+11=65+15-47= 43-29+13=85-28-28=77-38+42= 17+27-10=55+38-15=54-41+36= 75+15-30=92-6+11=42-37+54= 25-9-12=73-28=36+45= 23-14-9=54-28=39-27= 11+16-9=23-10-5=61-15= 12+18-15=25-16-7=56-38=

30-16-9=28-2-19=3+29= 30-11-13=26-7-18=46+14= 12+3+14=30-16-14=75-46= 13+12+5=30-11-13=54-26= 16+12-19=26-5-16=38+27= 18+11-13=28-19-3=62-38= 26-18-8=25-7-13=51-18= 19-8+11=26-17-5=52-16= 30-8-16=15+3+10=61-19= 30-13-8=12+15+2=34+38= 30-15-14=29-5-7=38+36= 10+15+4=13+2+14=28+27= 9+10+11=30-15-4=35+26= 24-8+9=12+17+1=46+29= 11+13-15=24-17-5=33+49= 26-17+8=4+13+9=37+16= 23-15+5=13+15-19=51-34= 26-8+17=16-9+15=54-28= 23-19+15=28-21-7=56-27= 25-19+14=12+5+13=64-13= 24-16+15=25-18+17=58+16= 26-18+15=25-9-13=27-19= 28-12+6=15+17-14=38-9=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 (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乘法的含义。 4、乘法的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5、除法的含义。 6、用乘法口诀求商。 7、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三)综合与实践 1、有趣的七巧板。 2、我们身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

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 (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能熟记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4)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吧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的数量,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1)初步认识多边形,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2)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初步了解线段的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3)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3+3+3+3=()×() 2、5+5+5+5=()×() 3、9个4连加列成乘法算式是(),加法算式是()。 4、21里面有()个7. 7、5×7=()。读作(),表示()个()相加。 8、40÷8=()。读作()。 9、补充口诀。 三()十二()四十六四八()七九() ()五十六三九()二八()六八 () 10、口算。 7×2= 8×7= 7×3= 7×7= 20+8 6= 5×4=6×8= 9×8=6×4= 5×6= 6×7=8×4=3×8=6×9= 2×4= 16+76== 8×7= 9×9=8×4= 4×4= 7×5= 4×6= 3×8=5×5= 7×3= 25+45= 0+86= 78-29= 12+38= 65+18= 39-13= 40-35= 18+69= 45-18= 36-26= 8×7+24= 42-6×4= 48+6×4= 54-16+ 23=

2×9+42= 3+3×9=0×8+4=2×6-7= 54+18-26= 3+9+28= 40-8-19= 6×8 +45= 四、()里最大能填几。 ()×7<52 ()×4< 23 ()×8<54 3×()<19 5×()<29 6×()<32 46>()×9 67>()×7 58>()×9 五、在○里填上“<、>、=”。 4+5○4×532○4×66○30÷5 1×6○1+6 40-8○52×3○3×34×4○45÷9 0×7○0+7 28+4○7×532÷4○3×68○64÷8 20-4○20÷4 七、画一画,算一算。 1、画○是◇的2倍。 ◇ ◇ ◇ ◇ 2、画□,使☆是□的3倍。 ☆ ☆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说明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程说明书》 年级:小学六年级 姓名:张培芝 学校: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 时间:2015年9月2日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 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75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张培芝 ◆授课对象:六年级(3)班学生 一、学情分析 1、从上学年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针对学困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等不良表现,今后教学中更要关注学困生,加强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听课,课后的复习、作业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增强上进心。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总结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采取了可行措施,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体现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理念,使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继续前进,这本数学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适合我们现代教育使用,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下面对这册教材作一简要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50+22= 83-56= 15+56= 48-26= 75-33= 48+35= 38+46= 42-19=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 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 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 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 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100-76+2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1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8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64+22= 25-9-12= 73-28= 36+45= 28-19-9= 23-14-9= 54-28= 39-27= 3+14+7= 11+16-9= 23-10-5= 61-15= 82-36= 12+18-15= 25-16-7= 56-38= 37+48= 30-16-9= 28-2-19= 3+29= 51-18= 30-11-13= 26-7-18= 46+14= 82-34= 12+3+14= 30-16-14= 75-46= 60-25= 13+12+5= 30-11-13= 54-26= 80-9= 2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20201001204218)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数据收集整理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图形的运动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2、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1000克. 数学广角一一推理 1、简单的推理 2、列的变化规律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课程实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说明书

福泉市龙昌团坡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课程说明书 任课教师:杨剑萍 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三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课程材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时间:8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杨剑萍 授课对象:三年级 使用时间: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程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效地,有选择地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在第一单元《时、分、秒》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课程总重点难点: 对时间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重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和分数的认识,难点主要是测量与集合。 三、教学内容

(完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计算题

二()班姓名___________()分钟做()题,对()题 9+27= 59+5= 8+85= 8+23= 8+39= 67+30= 3+97= 37+3= 14+8= 6+37= 64+9= 16+8= 17+4= 69+6= 86+10= 54+5= 9+42= 83+7= 64-40= 4+64= 59+6= 1+29= 6+7= 16+4= 39+9= 8+65= 36+8= 5+56= 9+81= 2+88= 65+6= 15+6= 55+9= 7+17= 4+97= 17+9= 4+29= 40+18= 9+29= 91+6= 13+7= 95+5= 69+20= 58+9= 2+98= 59+1= 27+8= 4+72= 6+70= 9+76= 9+41= 85+8= 98+8= 15+8= 47+7= 7+66= 6+63= 16+9= 47+8= 78+3= 39+7= 96+4= 6+76= 7+61= 59+40= 1+65= 27+8= 15+9= 9+40= 6+47= 30+56= 60+24= 38+30= 7+29= 56+3= 64+8= 9+30= 29+9= 12+9= 77+7= 45+7= 78+8= 12+8= 56+6= 45+4= 14+8= 75+5= 18+8= 4+89= 8+35= 7+89= 65+6= 4+86= 76+7= 82+7= 9+31= 65+3= 29+20= 65-50= 67+6=

二()班姓名___________()分钟做()题,对()题12 - 4= 88 - 27= 74 - 4= 25 - 0= 90 - 50= 70 - 28= 100 - 94= 49 - 6= 72 - 10= 47 - 2= 46 - 26= 85 - 80= 75 - 8= 50 - 50= 41 - 3= 9 - 0= 70 - 48= 91 - 5= 98 - 4= 40 - 20= 81 - 6= 50 - 34= 73 - 7= 18 - 9= 26 - 20= 40 - 24= 40 - 40= 50 - 48= 69 - 24= 30 - 24= 34 - 6= 32 - 4= 90 - 8= 79 - 21= 85 - 5= 70 - 40= 42 - 0= 43 - 3= 92 - 63= 20 - 17= 92 - 72= 92 - 2= 50 - 36= 60 - 30= 80 - 10= 18 - 15= 50 - 1= 19 - 2= 100 - 22= 24 - 9 48 - 9= 97 - 1= 45 - 29= 93 - 20= 7 - 6= 31 - 8= 80 - 0= 90 - 39= 69 - 10= 82 - 6= 90 - 80= 40 - 4= 16 - 5= 70 - 60= 83 - 3 5 - 30= 90 - 80= 70 - 10= 9 - 6= 99 - 21= 60 - 23= 100 - 75= 50 - 2= 33 - 1= 81 - 9 1 6 - 3= 1 - 0= 78 - 7= 3 7 - 5= 9 8 - 88= 90 - 10= 40 - 7= 75 - 50= 31 - 7= 91 - 3= 64 - 27= 80 - 13= 84 - 0= 40 - 31= 96 - 10= 92 - 20= 35 - 17= 12 - 4= 81 - 27= 74 - 4= 25 - 0= 90 - 50= 70 - 28= 94 - 16 9 - 6=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与课标解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与课标解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长度单位》课标解读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还原长度单位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厘米和米是两个最基本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是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尝试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课程实施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 一、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经历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呈现古人用庹、拃、脚长等“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测量长度必须有长度单位。 2.让学生经历“用拃量课桌长”的测量活动,亲眼见证“同样用拃量,而且量的都是同样课桌的长,量得的结果确实有可能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分享,感受测量单位不统一,测得的结果自然不一致,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介绍有关长度单位的数学史,使学生感受数学有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学文化。 (二)让学生经历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并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课程实施中,在学生充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后,引入测量工具刻度尺,引导学生结合刻度尺,通过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 1.借助实际大小的尺子和实物,通过观察、比画、比较等活动,感知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例如,教学1厘米时,借助手指、田字格、图钉等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演示,让学生了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3.通过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巩固初步建立起来的长度单位表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学校:清镇市王庄小学 教师:郭开新 时间:2014-2-27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时数:55课时机动15课时 授课教师:郭开新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使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

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使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使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和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三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三套】 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升。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三套】,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专题训练题 1、姓名:时间:成绩: 2×1=2×3=2×4=7×9= 5×6=5×7=5×8=5×9= 9×6=9×7=9×8=9×9= 3×6=3×7=3×8=3×9= 8×1=8×2=8×3=8×4= 4×6=4×7=4×8=4×9= 5×1=5×2=5×3=5×4= 7×6=7×7=7×8=7×9= 4×1=4×2=4×3=4×4= 2×5=3×5=4×5=5×5= 3×1=3×3=3×4=9×3= 6×5=7×5=8×5=9×5= 6×1=6×2=6×3=6×4= 2×6=2×7=2×8=2×9= 7×1=7×2=7×3=7×4=

9×1=9×2=9×3=9×4=8×6=8×7=8×8=8×9= 2×5=3×5=4×5= 5×5=5×6=5×7=5×8=5×9=9×6=9×7=9×8=9×9=6×5=7×5=8×5=9×5=6×1=6×2=6×3=6×4=3×6=3×7=3×8=3×9=2、姓名:时间:成绩: 8×1=8×2=8×3=8×4=6×6=6×7=6×8=6×9=9×1=9×2=9×3=9×4=8×6=8×7=8×8=8×9=7×6=7×7=7×8=7×9=2×1=2×2=2×3=2×4=5×6=5×7=5×8=5×9=9×6=9×7=9×8=9×9=3×6=3×7=3×8=3×9=8×1=8×2=8×3=8×4=4×6=4×7=4×8=4×9=

课程说明书新部编(二年级下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 《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语文(学科)二年级 课时数:128节 授课教师:赵菊燕

执教者:赵菊燕 2018年2月26日 一、课程目标 1、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 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 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能熟记汉语拼音。 (1) 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 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 准确认识401个生字。 (2) 掌握本册安排的26个常用偏旁。 (3)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72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 端正、写匀称。 (2) 能在看图或观家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口语交际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民文档

(2)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 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课文; 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 (2) 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阅读 (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课文: 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 (2) 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烦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羊事物,写月何连贯的话。 (3) 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语言交际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二、课程内容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 年春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龙里县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课程材料: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上册 课时数:62课时 授课教师:彭文佳 使用对象:龙里县第一小学三年级 使用时间: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多位数乘一位数。 引入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所以有必要分段进行教学。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习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为学习小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1+29+31= 80-18-39= 54-45+29= 32+48+12= 72-27-19= 67+27-36= 53+27+23= 63-36-9= 62-18+24= 14+46+34= 50-19-29= 75-36+10= 25+15+45= 71-39-39= 12+29-19= 54+21+18= 100-28-39= 27+12-28= 57+5+11= 66-18-29= 36-27+9= 27+13+36= 72-36-29= 51-27+28= 6+44+29= 77-19-16= 69+10-36= 36+16+48= 65-39-15= 72-54+12= 38+22+17= 86-12-15= 53-29+19= 69+12+27= 95-71-15= 79-19+28= 15+39+26= 81-25-35= 33-17+15= 3+59+16= 55-14-31= 57-33+31=

55+9+36= 61-40-23= 88-34+18= 16+27+54= 98-66-3= 35+12-28= 70-36+24= 58+14+18= 77-19-41= 85-36+27= 25+46+29= 41-14-20= 12+79-62= 16+37+38= 99-21-32= 99-34+18= 11+56+15= 100-79-13= 17+80-47= 16+42+29= 72-17-37= 59-33+46= 43+43+5= 96-33-53= 67+23-78= 50+16+18= 100-12-79= 27+()=50 ()得九五八() 16+()=40 ()六十八 75+()=100 二()十四()+81=99 四()三十二 ()+34=100 ()+57=88 ()六二十四 ( )+18=55 三()二十四 55+( )=72 五五() 52+()= 68 三七() 76-()= 38 ()二十七 53-()=39 ()十六 63-()=25 ()得九 62-()=35 四()二十四 84-()=29 三()十二 62-()=34 ()四十五 65-()=26 三五()()-46=37 四()二十()-32=65 二()十六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60课时 设计者: 课程内容: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程说明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说明书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程说明书》年级:小学六年级 姓名:张培芝 学校: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 时间:2015年9月2日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 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75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张培芝 ◆授课对象:六年级(3)班学生 一、学情分析 1、从上学年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针对学困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等不良表现,今后教学中更要关注学困生,加强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听课,课后的复习、作业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增强上进心。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总结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采取了可行措施,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体现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理念,使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继续前进,这本数学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适合我们现代教育使用,会让孩子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下面对这册教材作一简要说明: 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全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回形针的长大约是3()。 4.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25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125()。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 )条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计算。 5米+8米=()米32厘米+40厘米=( )厘米 35厘米一25厘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 厘米 39厘米+17厘米=()厘米85厘米一26厘米=()厘米 1米一15厘米=()厘米36厘米+64厘米=()厘米=()米 四、比较大小。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 5厘米()5米 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3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24. 筷子长15()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