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

心里健康
心里健康

2011-2012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国内许多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初中学生15%一20%左右.在我国,农村初中学生占大多数,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同时,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负担,而且严重的心理问题往往可能伴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课题通过宿豫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对他们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课题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苏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七到九年级的12-15岁的在校学生。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宿豫区内的初中学生。

心理问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是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理论,探索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初中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形成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探索过程。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全面调查研究中学生心理问题,打开他们心灵之窗,解读他们稚嫩而又迷惘的心灵。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心理服务系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共有的心理特征,找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和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法及对策。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中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

2、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研究。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3、中学生家庭生活环境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4、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5、特殊重大生活事件影响的调查研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6、中学生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研究。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特点如何,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7、中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研究。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怎样进行教育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特点等。

8、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研究。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

9、中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10、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内部成因分析(孤僻、自私、狭隘、自卑、自闭等)和外部成因分析(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学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了解现代教学技术参与教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特别注重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动态,收集文献资源,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研究。

2、实验探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收集相关数据,对照实验班,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形成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3、调查分析法。在实验中了解学生在教学出现的新的问题,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采取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课题并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总结论文,培养试验教师,选择测试和调查的学校和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对课题的理性认识;制定方案;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

2、实施阶段.全面实施研究,边实施边调查积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集调查的资料和信息,第二阶段建立心理档案,第三阶段进行个案分析调查及文献资料论证。针对研究目标边实施边调查实践,积累阶段成果,草拟实验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教育随笔等。

3、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举行论证和成果展示,结题报告。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形成成果,接受成果鉴定。

2012-2013心理障碍归因及矫正方案一、课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研究的社会与教育背景

1.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包括心理方面。要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必须了解教育对象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

2.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日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体制,制度化的辅导计划,有序而有力的组织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师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的巨大作用,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心理健康教育乃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

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几乎要紧随其后,各省市开展了心理咨询师培训认证工作,农村各完中均被要求派员培训。目前,一批结业学员早已在心理健康教育、

理健康教育及研究奠定了基础。

4.相对于国外,国内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基本局限于医学科学和心理学领域。近年来,不少中等学校,像金陵中学、北京五中等,已经注意并开始了基于教育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的研究基本上是重德育研究,研究对象是城市中学生,而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需进一步探索。

(二)目前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状况

今天的农村经济不再像二十多年前一样,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许多家庭已经完全有能力满足子女的各种物质要求,无节制的满足自然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道德问题。不少家长花钱作为弥补情感亏空的手段,危害不浅。

与此同时不少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仍然不太理想,为摆脱困境,同时也为孩子未来学校教育准备资金,不少农村青壮年妇夫双双外出务工,出现“空巢”现象,许多家庭“4-2-1”模式链中的第二环常常空缺的,传统的隔代溺爱过多集中到孩子身上,这与要求他们承担的未来责任形成巨大反差,留守子女问题凸显出来。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关键性指标甚至唯一指标,片面抓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压力大,这种压力会自然地传递到学生身上。

当今媒体高度发达,学生获取信息(包括各种不良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不少内容明显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新时期社会群体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取向,这让学生无所适从,社会优势群体的冷漠与弱势群体的恶劣生存处境形成强烈反差,对不少学生刺激很大。学生容易产生不切实地奢望,或难以言说的忧虑,心理失衡。

另外,学生如何度过中学阶段这一“危险年龄”段也需要我们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作出思考和研究。

近年来,本校开展了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我们发现,目前学生中存在着焦虑、失眠、逆反、恶作剧、妄想等多种不健康心理状况。他们有的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为自己的学业困难而焦虑不安,甚至发展到长期失眠,精神萎靡;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学业平平,又貌不出众,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处于一种被冷落的境地,需要干点什么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行为出格,打扮异类,而这些又常常令周围师生反感,他们感到非常苦恼;更有少数同学平时接触探险类作品较多,产生了模仿冲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探险活动一举成名,因而无心于学业,最后不得不休学调整。

凡此种种,都让我们觉得有必要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系统研究,以其觅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经,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新的社会形势下,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而这方面的研究显然存在一定的空白。留守问题、网络问题,社会群体价值观的转变等问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少农村中学生出现任性自负、眼高手低、消极自卑、焦虑强迫乃至抑郁轻生等畸形心理,亟待矫正。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其研究过程及成果必将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

1.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研究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形成更强的职业能力。

2.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将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科学分析其成因,从而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必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3.有益于学校的发展。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更为科学有效,为农村中学教育的二次腾飞(第一次为精英教育,第二次为健康的人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装上有力的翅膀。

4.对现在、未来家庭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学生的成长环境。

5.有助于农村中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本课题将对农村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作出较为科学的归因分类,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同类学校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提供一个范式。

6.在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清除(或缓解)方面作出经验总结,尽可能将这方面的一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理论。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心理障碍就是指一种心理不健康状态。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状态。属于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障碍程度可从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偏离社会规范程度来判断。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指中学生由一些不良刺激、不良习惯而形成的。具体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主观目标不切实际,消极自卑、任性自负、眼高手低、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征。

四、相关理论支撑

1.社会适应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早在公元前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关系中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个体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个结点。人际关系会给个体带来焦虑或者安全的心理反应,这会极大的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不安全感引起的焦虑就其本质来讲源于人际关系,它往往不利于人的自尊的形成。与焦虑相反,安全是一种自信、乐观的情绪状态,它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建立。

2.行为疗法斯金纳认为,人的现行行为,大部分都是先前行为的后

果,而这种后果对先前行为来说,恰恰起到激励作用,这就是强化的作用。后果不同,强化的性质也不同。行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精心分析、评估的对象不是行为背后的东西,而是可观察、可量化的“关键行为”,又叫作“靶行为”。在治疗前,先要对“把行为”进行具体描述,然后,定出详细的治疗方案。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3.认知疗法所谓“认知”,用日常语言来说,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

按照认知理论模型,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是由紧密衔接的若干阶段组成的,首先是刺激物经感受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再经过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件做出评价,对当前事件加以解释,或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期;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期进一步激活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按照认知心理学理论,这种被激活的情绪-行为系统,不是纯粹的孤立的情绪与行为,而是由认知因素决定的一种特定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等;至于目的、动机和行为,也是由认知过程来把握的、特定的目的、动机和行为。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咨询和矫治的目的。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现代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应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当成教育的努力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与矫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作出较为科学的归因分析,改变过去教育过程中重教而不重疏导的现实,坚持全面的育人观,形成科学的育人机制,为培养健全合格的未来社会发展必需的人才作出努力,为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策略指导。

六、研究目标

对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心理指导策略与方法。

七、研究内容

1.对目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归因分析。

3.提出有效的缓解或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或策略并作验证性实践研究

八、研究重点

1.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分析

2.消除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的实验与探索,并形成策略建议

九、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理论。如

德国哲学家斯普朗格“人的类型”六分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社会科学中的场论》、《人格动力理论》,陈萍、迟立忠的《发展心理学》,麦新懋的“认知行为矫正法”以及“自我教育、治疗与压力免疫训练理论”等。

(2)利用问卷测试,师生座谈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作分类研究。

(3)组织专题研究沙龙,针对不同的障碍类型作归因分析。

(4)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障碍类型提出分类指导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形成矫治个案。经验总结,提出消除(或缓解)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较为系统的策略。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课题研究资料,结题。

2013-201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人们更多地依赖学校教育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门组社会公众日益增高的期望。在中小学出现许多厌学、离家出走、性格变态、道德水平低下等问题。对青少年实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措施来预防、干预、矫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极其引发的行为和社会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教育部于1999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建议》,2002年8月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厅2001年颁发《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兴起,许多人士作了许多尝试,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编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教材及读本不下一百本。从内容看,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对待,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输心理学的知识概念,这不太符合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多以“班级管理”为前提形式,班主任因缺少心理学专业训练,他们主要按行政管理模式和思想工作模式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或医学模式)混为一谈,而“育人”与“教学”本是两个有联系但又有本质不同的概念。

林崇德先生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教育模式。”因此,建立符合中小学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这正是对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批评总结,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导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从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角度提出本课题,以“活动”为突破口,强调生动活泼的形式,强调活动中学生的强烈心理体验。研究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从研究范围来看,课题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兼顾家庭心理教育和社会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依据教育部和总课题的说法,将心理指导、训练、咨询等全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广义角度看,是指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本课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其狭义,指以初中生的心理为指向,以学生主体参与和强烈心理体验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为研究重点,是本课题研

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优化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开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具体目标:

1、建立系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方案。

2、总结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个案。

3、探索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四、理论依据及理论假设

1、学校心理学理论

学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在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学校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规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教育学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起着宏观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修正过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多依赖医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内部的特点(如认知能、人格等心理特点)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者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

巨大的作用,而活动则是沟通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的桥梁。

4、理论假设

富有新意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体的说,就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五、研究内容及实施要点

(一)研究内容

1、学习辅导活动设计

这里的学习辅导,取其广义,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动机、心理困扰等)进行辅导。不仅包括消极意义上的学习障碍的矫正,也包括积极意义上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习惯的训练与辅导。在辅导中,以学生主体活动实践体验为目的,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辅导活动,具体讲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学习障碍心理咨询活动设计

主要进行学习障碍心理咨询干预活动设计,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活动设计为主,倡导进行有创意的心理咨询活动。

②学习心理训练与辅导活动设计

主要进行以学习心理为导向的发展性学习辅导活动设计,包括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调控与学习习惯的训练与辅导活动等。

2、人格辅导活动设计

人格心理辅导也可以分为诊疗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诊疗性人格辅导

指对少数具有人格与情绪障碍的学生心理诊断和矫正;发展性人格辅导指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协作技能等进行的辅导。同样初中生人格辅导活动设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人格障碍心理咨询活动设计。

心理咨询活动除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还可以进行间接咨询、集体咨询等。形式上可以以自然的活动方式为主,努力开拓心理咨询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心理咨询及诊疗的效果。

②成长辅导活动设计。

A) 自我认识辅导活动设计:目的“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客观地评价自己。”

B) 情绪调适辅导活动设计:目的“逐步学会调节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C) 人际沟通辅导活动设计:目的“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D) 耐挫力训练活动设计:目的“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3、初中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活动设计

人类脑科学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的大脑潜力巨大,具有七种智力,而绝大部分资源尚处于“沉睡状态”。把学生的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项内容,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活动是生动活泼的,是关注学生亲身实践和心理体验的,也是最能激发

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因素之一。主要的活动设计大致包括学生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及想象力的训练与开发的活动设计方案。

4、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整合。

上面所述的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并非是也不能是线性的。课题还必须研究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穿插与整合的原则与形式,使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体系,使其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其发挥教育活动的最大效益,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从初一到初三完整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案。(二)实施要点

1、建设合乎要求的师资队伍。

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培训,运用《一中教科研》这块阵地,充实资料室的相关信息资料,运用网络等先进媒体,不拘形式地搞好师资队伍的培训。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运用学习作为抓手,以制度作为保障,确保全校上下树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理念:“爱心、信任、尊重、理解”,树立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物质化的理念营造和谐宜人的校园环境。

3、分项合进,逐步推进研究

①分项:成立子课题组,落实责任。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成立三个子课题组:学习辅导活动设计研究;人格辅导活动设计研究;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开发活动设计研究。每组分

别落实责任人。

②合进:各子课题组研究实行整体联动。

初面对面的需求性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外,其他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可以整体联动,合理穿插,初步形成教育活动序列。具体做法是:学期初总课题整体设计、研讨修正,分项研究设计开展活动,定期交流反思改进。

③逐步深入:

搞好心理测试,明确活动设计研究的重点。

试点研究。各年级设2-4个班级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反思,为扩大研究范围做准备。

推广研究。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确定推广研究的范围,并修正完善活动设计方案。

4、整合教育资源,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区。

从活动设计的要求看,除了要求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务求强烈心理体验的特点外,还要求活动设计不仅局限于学校,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必须拓宽工作视野,从时间和空间上沟通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

六、研究方法及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描述法

运用心理测验法、问卷来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运用访谈和观察法来作好心理咨询活动和了解各种教育活动的反馈信息。

2、个案研究法

在心理咨询活动中作好个案研究及记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个体的干预,注意适当引入准实验的设计。在其他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也必须进行典型个案的研究,以深入了解活动开展的效果。

3、准实验研究法

从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特点看,不属于标准的实验研究。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也采用类似实验的设计,无论是整体上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达到的效果的程度,还是个案研究中,都采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如追踪设计、回溯式设计。

4、行动研究

研究者都为一线教师,缺少充分的相关理论指导,研究只能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循环的过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而且还不断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从整体上说,属于行动研究研究的范畴。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人格、需要、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自我激励,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调适,做自己发展的主人。在教育活动中是绝对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自主的实践活动。

2、活动性原则

丰富多彩的、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对促进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篇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了解自己,又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目录 一、心灵之约——心灵驿站就在你身边/2 二、心灵之约——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心理问题/3 三、心灵之约——人际交往篇/6 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6 2、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7 3、善用交际技巧/ 8 四、心灵之约——学习心理篇/ 10 1、如何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10 2、考研必备的六种素质/ 11 五、心灵之约——情绪情感篇/ 12 1、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和控制/12 2、掌握快乐的钥匙/ 13 3、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4 4、感情挫折调试技巧/15 六、心灵之约——实用篇/ 16 1、对心理咨询的几大误区/ 16 2、哪些人应该心理咨询?/ 17 3、保持快乐的秘诀/18 4、实用心理学10条/19 5、改变一生的五句话/20

心灵之约—— 心灵驿站就在你身边 倾听你的心声,诉说你的烦恼,给心灵一片蓝天 当你遇到重大的选择,犹豫不定时;当你无法自行调节,学习压力时;当你孤独无人理解,伤心时;当你人际关系处理有疑难时;当你在经历考试失败、失恋,心灵创伤时;当你在经受挫折精神,一蹶不振时;当你对自己不了解,对未来困惑时;当你遇到突发事情、超出心理承受力时;当你及父母关系处理不好时;当你长期处于心情压抑,无法缓解时,你有以下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地址:明德楼206室 接待时间:周一至周五16:30-18:00 我们相信:我们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思想和健康的心理,我们就拥有了美好 成长,带走的不只是时光,还带走了当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气。 心灵之约—— 心理健康的标准 给心灵一个空间,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给生活一份希望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_职业压力的中介作用_张西超

文章编号:1001- 4918(2014)02-0200-207中图分类号:B844.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职业压力的中介作用 * 张西超 1 胡婧 1 宋继东 2 张红川 3 张巍 1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2.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100195;3.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抽取北京市8所小学495名小学教师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对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现状进行描述,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压力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心理资本水平普遍较高,男性教师的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教师,低教龄教师的韧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高教龄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与职业压力、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职业压力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关键词: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职业压力;小学教师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AIA12113).通讯作者:张西超, E-mail :xchzhang@bnu.edu.cn 1引言 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均处于发展阶段, 教师的观念、态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工作状态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小学教师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展。因此,对小学教师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教师是压力与幸福感研究较早也较多关注的群体之一(吴伟炯,刘毅,路红,谢雪贤,2012)。人们普遍将教师工作压力默认为一种压力过度状态(张国礼,边玉芳,董奇,2012),因而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和较多的心理资源去应对压力和获得幸福感。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心理资本、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者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机制。1.1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前者是个人对 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后者是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Diener ,2000;Diener ,Napa Scollon ,&Lucas ,2003)。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模型(the Job Demands and Resources Model ,简称JD-R)指出有两类影响 工作结果的因素,即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 (Demerouti ,Bakker ,Nachreiner ,&Schaufeli ,2001)。工作需求指的是个体对工作中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组织等因素的需求,如工作压力、角色负荷等;工作资源指的是能在工作中促进工作目标,减少工作需求及消耗,促进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的因素,如社会支持、工作控制等(吴伟炯等,2012)。工作需求通过引发能量消耗过程产生消极结果,如工作倦怠、健康问题和离职意愿等;工作资源通过引发动机过程产生积极结果,如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等。根据Diener (2000)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反映了工作情感体验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等则反映了工作认知评价的积极、消极方面;而积极、消极的情感体验与对满意度的认知评价正是构成主观幸福感的要素。以往有大量的研究论述了工作倦怠、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等与职业幸福感的直接关系(Hakanen ,Schaufeli ,&Ahola ,2008;Panatik et al.,2012)。因此可以认为JD-R中的能量消耗过程和动机过程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模型被称为幸福感的积极消极双过程模型(Lorente Prieto ,Salanova Soria ,Martínez Martínez ,&Schaufeli ,2008;Schaufeli &Bakker ,2004;吴伟炯等,2012)。吴伟炯等人(2012)在其实证研究中直接验证了幸福感的积极消极双过程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 022014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 DOI:10.16187/https://www.360docs.net/doc/bb11263256.html,ki.issn1001-4918.2014.02.01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0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三、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的例证。 四、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我们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有我们的热情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培训,给我的启示就是: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校领导要重视,虽然有些学校有这方面的材料和计划,那只不过是应付检查。各任课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教育,优化学校、班级文化心理环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总之,软件和硬件两手都要抓,可是现状令人尴尬。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石灰沟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

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大全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大全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2015年8月23日“有幸”参加了3013年江苏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江苏省委教育纪工委蒋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

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蒋书记的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错误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不等于是精神疾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理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把一切心理问题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溶的,所以来访者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都是算命先生 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师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来访者提供详尽的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结症,利于心理咨询师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算命先生,以为心理咨询师不能一眼猜出自己的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心理咨询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身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期待着心理咨询师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作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忽视或者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者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冠心病的自我保健 一、请您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从事家务、工作或旅游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心脏功能量力而行。 二、在疼痛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可以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一般可在5-15分钟内迅速缓解疼痛。 三、请您随身携带放有硝酸甘油、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以备急需。 四、切勿吸烟,在公共场所应尽量使用非吸烟区。在家时,可劝吸烟的亲友为病人着想而停止吸烟。 五、饮食上应以低盐低脂为主,勿食油炸食物,禁止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禁饮浓茶、咖啡,戒烟酒,每餐不宜过饱,应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 六、请您保持心情舒畅,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生气、紧张、过度兴奋。 七、请您注意季节变化,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受凉。 八、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解便,必要时可口服大黄片或用开塞露纳肛。 九、平时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或对抗性体育竞赛。 十、请您一定按医嘱定时服药,并学会正确的服用方法,勿随意加减药或停药。 十一、请您定期来我院心内科专科门诊随访,定期做心电图。 什么叫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人数正逐年增加。 冠心病可分为五种类型: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冠心病的诱发因素 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寒冷刺激、吸烟、不良情绪、饮食、遗传因素、高血压 冠心病前兆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 2、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清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 3、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 4、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 5、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火胸痛不适。 6、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7、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感。 怎样预防冠心病 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应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齐,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所以,在大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确定自我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终,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必须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坚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当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神经系统没有器质性病变,仅仅是功能的减低和失调。导致病因是大脑长期负担过重、过度疲劳,或因精神受刺激,使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所致。神经衰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的人,更易患此症。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恋爱出现危机、就业压力过大等都是发病的诱因。如果使神经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个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神经崩溃和失调。 2.焦虑症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的状态。它使患者常常感到惶恐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产生恐惧感。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不同,一般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对象具体事物引起的。而焦虑症没有引起焦虑的具体对象和理由。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和理由的紧张和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又没有具体原因;或过分关心周围的事物,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并常伴有心悸、头昏、恶心、手脚发冷等症状。 3.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心烦、反应迟钝、易怒、易激动、处事不冷静、忧郁、持久疲劳。据2004年中国健康协会调查,在北京,每1000人里就有3个人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患者。2004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自杀行为者中,70%患有忧郁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化的加剧、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压力的加大,抑郁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 4.恐怖症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的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不敢和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有的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变的异常紧张,甚至盗汗、心跳过速。有的学生不敢和陌生人见面等。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明显症状是情绪紊乱,思维破裂,在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和人格方面都有严重障碍,思想和行为失去逻辑,脱离现实,哭笑无常。患者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高度不协调,并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如时常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 6.强迫症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抗强迫同时存在,二者冲突导致了病人紧张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状态。患者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如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及奇怪计数等。其实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观念,如不停地考虑即将发生事情的对策。但正常人的这种想法有其合理性,也不会对其它行为产生明显的干扰。患有强迫症状的个体常有自卑、缺乏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内疚倾向及容易感到威胁等性格特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许多,有的会直接表现在身体疾病中,如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常患有紧张性头痛、心率不齐、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其中不少患者都和心理有关。三、常见心理问题的案

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平衡膳食 答、平衡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含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所供给的营养素与人体的需要,两者能保持平衡。 二、烟草烟雾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致命物质是什么 答、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 三、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什么?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生活小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 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屁股含有致癌物, 不要吃较好 4、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 预防结石 5、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6、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7、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8、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 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9、掉发因素: 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料理 10、抽烟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 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11、不抽烟. 拒吸二手烟 12、适量饮酒, 不拚久.不醉酒 13、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14、保持规律的生活与运动 15、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五、传染病小常识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 相关知识:1、性交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感染者又传给他或她的性伴侣。性伴侣数量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性交时应使用避孕套进行防护。2、血液传播:可以通过输血和静脉注射毒品导致感染。因此应对采输血环节严格管理;远离毒品;口腔科器械、理发工具等应严格消毒;救护流血伤员时,救护者本身应注意要防止破损皮肤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重视心理健康。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科学地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健康也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里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心理健康课与大学生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大学生的适应心理、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大学生应试心理与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等。从中学跨进大学的校门,是大学生们生涯的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面对大学生活,我们除了感到新奇、激动、兴奋之外,也多少带着一些陌生、紧张和无助,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的环境变化,而且还是发展目标、角色、学习、人际交往、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例如谈到大学生宿舍关系,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大学宿舍里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到了大学后,不适应宿舍环境,在宿舍里没人围着他转,没人听他指挥,这个巨大的转折会使他们突然不适应,而这个时候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大学其实就是个小型社会,每一个人在大学生活就是模拟着以后走入社会的生活,在大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如鱼得水的基础,也是在走进社会之前提前的演练,所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他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也帮助我们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教会我们要勇敢的剖析自己,,让我们刚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技能,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发展性心理服务模式,而非单一的矫正性心理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2)服务功能的发展性 (3)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4)服务形式的教育性。 其中服务功能具有发展、预、矫正三方面,而发展性最为重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商品经济角度可以将教育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至力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和发展。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十条措施 1、以美好的情怀陶冶学生; 2、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 3、以“换位”的方式理解学生; 4、以进取的意识鼓励学生; 5、以尊重隐私的态度引导学生; 6、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 7、不以学生之短轻慢学生; 8、不以嘲讽口吻讽刺学生; 9、不以一时之怒斥责学生; 10、不以体罚形式整洁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学生心理发展,并且透过对学生心理的无形影响,给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现代教师,他的心理状况应是健康的,而且应比一般的人还要健康。具体有以下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敏锐的观察力及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 (2)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 (3)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 (4)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接纳教师职业 能了解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职业并致力于发展和创造,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理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4.健全的教育意志 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具有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体现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 (2)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 (3)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5.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能正确处理与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11263256.html,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作者:郭晓霞 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32期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理解并增进生活的积极面,主要是研究人的美德和潜 能,关注个体的幸福感受以及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兴起后,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提高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的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11-02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bb11263256.html,ki.issn1673-9132.2018.32.005 心理学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对有意义生活的追求、挖掘个体潜能等。传统的心理学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人有哪些心理问题及如何预防和消除心理问题。与传统观点相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就提出心理学不只应研究消极方面的内容,更应该关注人类潜能和发展,这一观点为心理学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20世纪末,为了弥补传统心理学研究取向的缺陷,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创 立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理解并增进生活的积极面,主要是研究人的美德和潜能,关注个体的幸福感受以及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情绪、有意义的生活,主张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时关注积极方面,关注个体的韧性、已有的资源、积极的品质和个体的更新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使个体获得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心理资本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个体本身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高校学生在完成学业、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就业择业、恋爱情感等方面可能会遭遇更多冲击和困惑,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新形势下如何将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研究与心理健康研究结合,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资本内涵的界定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Seligman在其关于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美德优势的基础上,于2002年提出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主张心理学的研究中应将能够引发与促进个体积极行为的 各类因素纳入心理资本范畴,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心理资本的热潮。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一、健康的概念 1、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身体好,没有疾病,即生理健康;(2)心理平衡,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3)个人和社会相协调,即社会适应能力强。 2、什么叫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盈充实、和谐安宁,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的状态。 3、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四大健康生活方式是:不吸烟、饮酒少量、锻炼身体、平衡膳食。 二、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三、文明市民十不准: 1、不准随地吐痰; 2、不准随地便溺; 3、不准乱扔乱倒; 4、不准乱贴乱画; 5、不准乱堆乱挂 6、不准乱搭乱建; 7、不准乱摆乱放; 8、不准乱穿马路、闯红灯; 9、不准损坏市政设施; 10、不准损毁公共绿地和绿化设施。 四、改陋习、树新风 陋习之首:随地吐痰,擤鼻涕; 陋习之二:乱抛垃圾,乱倒污水;陋习之三:狂捕滥食野生动物; 陋习之四:灌酒、劝酒不加节制;陋习之五:咳嗽、打喷嚏不掩口鼻;陋习之六:随地便溺不卫生; 陋习之七:懒得洗手; 陋习之八:喧哗吵闹扰四方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应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齐,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所以,在大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确定自我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终,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必须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坚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当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我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坚持心理健康,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