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课程规划思路解读

语文学科课程规划思路解读
语文学科课程规划思路解读

语文学科课程规划思路解读

1、我校语文学科课程计划的目标追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其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其终极追求的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及早培养学生具备“爱读、乐写”的学习品质的意义不言而喻。我校省十五课题语文子课题“课外阅读制度化建设”和省十一五子课题“以学生爱读乐写为目标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都围绕这方面进行研究。所以,结合课题,我校语文学科课程计划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爱读、乐写”的学习品质,发挥语文特有的学科价值。

2、出示觅小语文课程结构,比较,呈现两大特点:

(1)类别清晰:

依据学校总的课程规划,分为两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内容全面:

A、必修课程涵盖教材、综合性活动(阅读节、赛事)、专题研究、课外

阅读四个内容,每项内容的组成都是综合的,既有阅读方面的内容,又

有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内容,

确保必修课“基础性”和“均衡性”的地位。这些内容之间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联系,确保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B、选修课程依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如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学生的

实际水平等等,有选择地设计内容。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的建设,

由师生依据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水平进行双向选择。这样的安排,

体现了选修课程“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思想,给学校施教和学生选

修留下了充足的弹性空间。

3、觅小语文学科课程计划的实施策略

(1)教材处理结构化

具体措施:实施主题式单元教学

重点关注:A课型研究

B学情分析

C练习设计。

理想状态:A压缩课时

B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C体现儿童立场

(2)传统赛事、节日学科化

具体措施:A课外阅读纳入课时计划(1~6年级每周从语文课中腾出

1节:五六年级面临毕业,课

时少,为确保小学教学的确保

基础性,确保语文课程的校本

化实施,与品德与社会融通。)

B创设平台即时评价、推进(阅读节固定时间、内容,教

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指导)

理想状态:A、各项活动、赛事、节日能正规化、学科化,促进年段

目标的达成。

B、活动内容能系列化,体现年段特点,体现渐进过程;

C、参加对象由部分学生扩展到全体学生。

D、备课组力量增强。

附:觅小语文学科课程结构

小学语文学科版课程标准测试题带答案修订稿

小学语文学科版课程标准测试题带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测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7.总目标中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8.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第一学段要会写800个左右汉字。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第一学段在阅读中要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10.第二学段对识字与查字典方面的要求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11.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2.小学阶段第二、第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3第三学段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14第三学段阅读诗歌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15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与内容中对习作修改方面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简答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展的基础。 4、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 文的规律。 5、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三个维度设计。 6、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 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 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 9、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 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0、1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 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1、13、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 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2、14、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发展五 年规划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可随着世界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不自求发展停滞不前将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社会的进步,工作的需要,结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特制定自己的五年专业发展规划,以今后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学习无止境,虽已成为教师,但在教学生怎样学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自己仍需要学习。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享受新奶酪的美味,我们就应该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始终怀着激情地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现状分析: 从调入二实小至今,走上小学语文课堂的讲台已经六年了,我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肩负起使命的优秀的语文老师。我反思了一下这几年的工作,发现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为了改进工作,做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我做了自己个人五年的发展规划,以作鞭策。自我分析:

(一)教学方面: 1、几年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不少,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2、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开阔视野。善于思考,注重反思,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3、积极提升自学能力。空闲时会阅读学校推荐的教育名着、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能在课中尝试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二)其他方面: 1、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尤其是具有一颗童真般的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2、职业心态平和,严于律己,善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3、平时能阅读一些语文教学方面书刊杂志和网站资料。 4、爱岗敬业,遵守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乐于了解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1、个人教学风格不明显,需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拥有较强的、独立的教学能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下,在学科教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语文五年发展规划

语文五年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苏溪二小的一名教师,在为人师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需要从头再来,我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族之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系统、明确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二、环境分析: 苏溪二小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校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一所比较优秀的学校。学校先后获得了义乌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义乌市园林式校园,义乌市绿色校园,义乌市示范家长学校,义乌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软件设施较好,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电脑,为每位班主任配备了照相机,这样为每位教师在提升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分享教学资源、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提供了便捷,也为每位班主任搜集学生成长档案资料提供了设备保障。 三、自我分析:

(一)自我成长和素质分析: 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我已经走过三个春秋。参加工作以来,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师爱生,真诚待人,做到敬业爱业,能很好地完成校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受到原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我工作细致,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管理严格,备课认真,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在原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同仁们的帮助下、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逐步在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这个平台上走向成熟,从一名幼稚懵懂的新教师成长为东湖开发区优秀青年教师、东湖开发区优秀班主任,取得了一点小成绩。 我感觉自己对大环境、大形势的变革缺乏敏锐的判断力和正确的分析力。我聆听了推动高效课堂的专家冯恩洪教授等人的讲座后,处在现阶段的我感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构建高效课堂意识、学习并实践构建高效课堂理论与操作的紧迫性。在新形势下,在新学校、新环境里,继续挑战自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成为全能型教师。 (二)个人发展优势及特长: 1、具有较扎实的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素质和班主任管理经验。 2、具有两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经验。

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广大语文教师是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主体。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本模块将讨论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语文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专题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 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本话题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引领者。从课程设计者、课程研究学者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实施的课程,并不是别人设计好教师被动地执行的。只是被动地完成别人既定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课程是不能真正地落地、真正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所以说,从课程设计者、课程标准制定者,以及语文课程论的专门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的关系角度看,语文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让理想的课程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生成鲜活的语文课程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讨论学习主体、课程主体这一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课程标准里面有一句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看到这句话,很多老师就可能这样理解,就是学生是主体,教学中的什么事都要围绕学生转。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在讨论的时候说,这堂课我没处理好,大部分时间是我在说,我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认为,老师对“学生是主体”的概念理解错了。课程标准讲“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里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哲学概念,当然将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课程论的概念,但是实际上它来源于哲学概念。在词典上,“主体”有三个意义。第一个就是“主要部分”,指事物的主要部分;第二个就是哲学概念,是认识和实践的行为人;第三个是法律上的概念,是某一项行为的责任人,如赔偿主体、执行主体等。我们这里谈的这个“主体”,应该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应该指认识和实践的行为人。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行为人就是主体,学生当然是学习的主体。有一句话课程标准里面没说,因为怕说了以后引起糊涂。其实教师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一个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是教学的主体。 所以,关于“主体”的概念,应该在哲学层面进行理解。“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里的“主体”,应该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认识和实践的行为者,不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主要、谁次要的问题。离开具体的情境说“以学生为主体”,就会产生一些糊涂的认识,就可能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为“以学生为主”。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问,以学生为主,那么以谁为次?就要把教师放在教学活动的次要地位上,就要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组织引领者的角色发生冲突。在实践中,教师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担负着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等责任,所以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对教师地位的这种认识是不能动摇的。在把国家的课程标准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把国家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我们的实践中去,教师有一个课程建设的权利,也有这样一个义务。这是从语文课程实施的角度,从推进语文课程建设这个角度理解教师的地位。但是,教师具体教学的层面,在学生学习的层面,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不是靠外在的力量,不是给他们安装一套设备,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的主体”去认识、去实践,自主地把握规律,掌握技能。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要把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来提升言语实践的能力作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 (1)

xx小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实用的教学预案,并能灵活驾驭课堂,高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不断成长。 2、学生的素养发展: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得到发展。 3、继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集体教研的实效性。 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与服务作用,培养一批优秀教研组长,促进更多优秀教研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心设计出既包含群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的教学预案。 继续加强对课例研究的指导与引领,促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课为例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从而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依照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适度拓宽、加深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能根据学习需要整合学科资源,挖掘生活中的现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5、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多元性、引领性和有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有形成果的收集整理:重视教学教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

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崔家峪镇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推动我镇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推进我镇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特制订本规划。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目的的保障。 结合我镇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打造有效课堂,我们提出了新的语文教育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并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努力打造本色的语文课堂。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组、教研组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学校、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镇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综合性学习,注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整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活动、撰写的各类文章中均有体现。课程改革在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还走进课改的误县。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增强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引导教师在课改的洪流中找准方向,稳步发展。 虽然教师们的观念新了,课改意识浓了,但是,面对调研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质询,升学的比拼,仍然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明显,甚至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读、背、抄、默、考”丝毫不放松;教师们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课堂上存在如下情况:(1)、重人文性,轻工具性;(2)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包括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

小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书

语文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创设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改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在语文课程的主张指引下,以单元整体开发建构为基本方法,梳理整合课程目标,融通课内课外语文内容,开展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实施理念,梳理细化课程目标体系,整合构建课程实施内容,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策略,建立学习助力机制,建立实施学业评价方案,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通过参与研究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收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促进教学技艺、实践智慧的真正提升。 3、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学生听、说、读、写、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细化目标

1、优化课程实施理念。 2、梳理课程目标体系。 3、架构课程实施内容。 4、探索课程实施策略。 5、建立学习助力机制。 6、实践学业评价方案。 三、实施框架 (一)优化了课程实施理念 语文课程需要理念的引领,需要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 1、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用童年生活的精神烛照语文教学,让语文融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2、语文课程的建构原则:在语文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和整合融通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梳理了课程目标序列 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清晰的课程目标引领和观照。现有的课程标准有总目标和年段目标,但没有细化到每个年级具体应达到的目标,因而对于教师实施语文课程造成了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仔细分析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发现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强调了识、写、读、作、说等语文基本能力,而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道德、个性人格等都是与能力培养同构共生的。与2011版课标相比,更强调了适应实际生活需求。因此,我们以“写漂亮字、磨好口才、品优美文、写生活作、做博雅人”这五个指向生活运用的指标作为课程的目标框架,

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育教学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教育环境、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个性和特色日益彰显,特别是立足农村中学,开展个别化教育,追求多元化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尤其是江苏08高考方案出台,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为了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彰显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未来三年的发展初步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以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我校语文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真实的语文、个性的语文、开放的语文。 真实的语文。要去蔽存实,去伪存真,回归文本、关注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到人的思想和情感,依靠并运用美的语言去塑造美的心灵,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个性的语文。风格即人,个性即生命。我们要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与个性化的写作,要根据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语文基础等,因势利导地开展个别化的语文教育,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开放的语文。语文即习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更要在生活中积累。首先是思想观念要解放,把语文的外延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之所存,即语文之所存也。其次是课程的开放和课堂的开放,既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以及多样化地发展创造条件。 三、现状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 作者单位:天津师大中文系天津300074 高中语文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为实现其学校语文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关于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教学科目及其具体内容、范围、份量和进度的总和。高中语文课程建设应涵盖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高中语文课程设计包括制订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语文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等项工作,而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系指通过教学这个主要途径、并以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其他方式来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根据美国现代课程论专家泰勒(Taler)的理论,任何课程都要受到有组织的学科内容、接受课程内容的学生以及社会需求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那么,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亦莫能外。语文学科内容能否科学合理地组织与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因此,从探讨语文学科性质入手来研究面向21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建设问题,是有其必要的。 一、走出概念误区 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就必须认真地辨别与剖析几个概念,并以此为纽带来避免理解上的误区。 (一)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本是现代语言学与语言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叉路口”。〔1〕然而,在语文教育中却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太重视二者的区别对语文教育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语言是“以语音和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的一种符号系统”。〔2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具有社会功能的普遍规定性,潜在地存在于一个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的意识之中,而不属于语言共同体中的某个个别成员。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形态,就是现实交际中千百万人口中说的或笔下写的语言面貌,这种语言面貌不是单纯、孤立的,而往往是多种形态乃至几种体系混杂在一起的混合物,这就是自然话语,也就是言语(speech)。换言之,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的活动本身与活动结果,具体表现为言语过程与言语作品两种形态。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规则系统,同时又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是稳定统一与固定有限的,而言语却是自由组合与无限丰富的。“言语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思维的成果又用语言来巩固,这些又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3〕,牵涉到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领域。 任何个体学习语言的过程都是言语——语言——言语的复杂运动过程,即通过听取或阅读他人所提供的言语作品逐步悟出语言的特征与规律,然后又根据语言的特征与规律去进行说或者写的活动以创造出新的言语作品。因此,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始乎诵经”,“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所以要“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言语——语言——言语的语言学习过程,也是符合实践(感性)——理论(理性)——实践(感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的。夸美纽斯曾深刻地指出:“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读、抄写,用手、用舌头去模仿,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4〕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将语言学习的过程局限于言语——语言这个阶段,或者干脆将语言与言语割裂开来而只在语言这个孤立的环节上兜圈子。这导致语文教学仅仅等同于拼音识字教学、词语解释教学或索性是语法教学,迫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考山题海之中,成天埋首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所谓“基本训练”,为打“√”打“×”做选择题而忙得晕头转向,结果仍然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规划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二台子小学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牢固树立效劳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特色日趋凸现,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长、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等,语文教育的整体环境趋于改善。为了继续突现我校的优势,在新的形势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学校将启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对我校的语文教学进行战略性的规划。 一、语文学科生长规划指点思想 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全国教材改革为契机,以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增进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调动一切积极身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促进本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努力使本校语文教育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语文学科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面对新世纪地球村的形成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掀起的课程实验改革,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道风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必修学科,如何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

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发展,方能深入开展语文课改实验和课程改革。 (二)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 国家教育部造订课程尺度,并组织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改革,就是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第一步。小学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实践的主体之一,必须紧跟这一时代的步伐,做好自身教学实践的改革。因此,为达到小学语文教改目标,实施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三)本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固然比较重视“双基”,但未能抓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内在结构规律,忽视学习策略指点。教学中存在“四轻四重”现象:重教育部门规定教材内容的教学,轻生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知识学习,轻能力、态度、情感的培养;重单项零星知识的操练,轻综合实际运用。 2、语文教学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课堂教学效率仍有待提高,作业布置存在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围着老师转,围着教科书转,无暇顾及外面精彩的世界,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丰富的课外书籍,缺乏对语言的大量积累。 3、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研究不够。尽管很多老师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由于采用的是班级授课造,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多,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也不同,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广。这次改革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新课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 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

2016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016 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差不多情况: 我于1984年7月xx师范学校毕业,历时30年,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有着24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先后担任大队辅导员、小学政教主任和现在的小学教务主任。回想过去的30 年,我在工作中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足印走来。其间,获得安徽省“优秀中队辅导员”、中铁四局集团的“三八红旗手”和“教坛新秀”、包河区“优秀教师”称号,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获市级、区级奖项,其中有一篇教学论文获省二等奖。 三年目标:确立“有效学习,适时进展”的理念,认真学习《何炳章教育文选》的“自育自学”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试验班的课题研究,实践“引导自学型”课堂,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创有效课堂,做“智慧型”教师。 2、每学期上1 节校级公开课,每节公开课力争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尝试不同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中起引领示范作用,并有一定的研讨价值。 3、每学年确立一个“关注点”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的基础上,完成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 4、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究“引导自学型”课堂灵魂,培养学生的自育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益。 力争在三年后,所带班级在xx区组织的六年级学业统一测试中成绩位于区前5名以内。 5、在xx小学部向北区过渡的4年期内,做好小学教务的一切常规工作,并掌握教务员所具备的电脑技术。 进展具体措施:“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持之以恒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为专业化进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坚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积极参加“自育自学”课题活动,不放弃一切学习机会,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广泛收集阅读教科研信息。及时积存个案,归纳资料,撰写有实效的专题论文。勤写教学札记、读书笔记,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 水平。 2. 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在参加“自育自学”课题实验过程中,努力将传统的“讲堂”变为绿色教育生态下的最高教学情境——“学堂”。每节课都在充分挖掘文本语文元素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设计“引导自学型”课堂的自学重点,充分利用“班班通”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开拓学生多角度思维,引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益。 3、在南区小学教务治理岗位上,树立“服务”意识,为小学4 年内向北区平稳过渡,恪尽职责。 虚心请教年轻教师,提升电脑操作水平,完善南区小学教务的电子资料的规整。在学中做,在做 中学,为南园学校的进展奉献微博之力。 三年后,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领导的支持下,我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不平凡地付出,就有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