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酒精安全标签

食用酒精安全标签
食用酒精安全标签

食用酒精安全标签

易燃液体

UN NO. 1170 CN NO. 32061 食用酒精安全标签

易燃液体

UN NO. 1170 CN NO. 32061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硫化碳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CS 2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 二、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名称:二硫化碳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100% 75-15-0 CS 2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及皮肤接触两种途径。 健康危害: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二硫化碳蒸气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 环境危害:因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3倍,污染时贴地面扩散;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 燃爆危险:二硫化碳是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从消防角度来看,它具有全部危害性,它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高挥发性液体(常温下),可产生静电荷而起爆,不能与电荷或火花、高温接触。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 眼睛接触:眼睛如接触到本品后应立即提起眼睑,先用水清洗眼部,避免揉搓,进行彻底冲洗。 吸入:吸入本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及心脏压迫。 食入:误食入本品后,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有害燃烧产物:SO 2、CO 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大量水封其泄漏产品,其次用雾状水与泡沫灭火,用砂土掩埋。 灭火注意事项:不能用水冲击燃烧液面;站上风方向;用水扑救二硫化碳应特别小心;由于用水扑救硫化物火灾时,容易生成有高毒的硫化氢气体,因为它比二硫化碳更危险;用二氧化碳和干粉只能灭小部分火灾,用水和干粉并用,则效果会更好。 六、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电源。污染区人员疏散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戴好劳保用品,进行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如大量泄漏用水覆盖二硫化碳表面层,利用挖沟、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可废弃。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精品二硫化碳在常温下对大部分金属无腐蚀作用;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全封闭式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粗品二硫化碳含有杂质,它对铜合金有腐蚀;250℃时二硫化碳对钢铁及其它金属有腐蚀,因此在高温下贮存或加工二硫化碳时,必须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设备。常温下,可采用碳钢制圆桶及罐槽贮存二硫化碳。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空置二硫化碳容器时,必须经过放空、清洗、用蒸气吹蒸48小时,后再用蒸气置换,直至容器内低于爆炸极限的十分之一后,才能置放于空间或焊接检修;灌装时应注意流速小于3m/s,且要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二硫化碳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二硫化碳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作者:————————————————————————————————日期: ?

XXXXXXX有限公司二硫化碳泄露应急预案 编写人: 车间负责人: 生产技术部: 安全环保部: 生产经理: 总工程师: 2015年7月日

二硫化碳泄露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精脱硫加氢催化剂使用二硫化碳硫化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二硫化碳硫化作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车用乙醇汽油

GB 18351-2001 前言 本标准除附录C外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是在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基础上制定的,规定了允许加入的含氧化合物只能是乙醇。 本标准与GB 17930-1999标准的主要差异是: 1.将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中水分项目单列,规定其含量不大于0.15%(m/m)。 2.增加乙醇含量项目。 3.增加“车用乙醇汽油中变性燃料乙醇含量测定法(现场快速法)”作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清华大学、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勋、许拔民、郭新光、刘德华、张淑华、刘玉书、王琳。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车用乙醇汽油GB 18351-2001 Ethanol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后,组成的车用乙醇汽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作车用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本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 256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38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09 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

我国传统白酒固态酿造和液态食用酒精发酵的对比研究

我国传统白酒固态酿造和液态食用酒精发酵的对比研究 摘要: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制品的酿造一直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近年来,酒精制品的作用逐渐显著,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如医疗、工业生产等,酒精的发酵问题逐渐的 受到了关注。我国白酒的固态酿造工艺与液态发酵的食用酒精发酵技术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但也存在着更大的不同。本文根据中国传统白酒酿造与食用酒精液态发酵的工艺和特点,从 酿造方式、所用原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原料;预处理方法;比较; 引言 我国是白酒的起源之地,古代便利用谷物自然发酵进行提炼,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白酒。我国 白酒的品种繁多,口感丰富,可以说,我国的酒文化享誉全球。从古至今,酒一直都是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从古人的“劝君更进一杯酒”,到如今的餐厅对饮,酒产品丰富了人 们的生活。液态发酵的食用酒精已经成为现代发展的基础化工原料,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二者进行参考比较,既可以改善白酒的酿造水平,提高酿造效率,也能为液态发 酵的食用酒精保留住白酒特有的风味提供思路,从而带动二者的共同进步。 1生产原料的比较 食用酒精液态发酵是建立在传统酿酒工业的基础上得出的,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带动了 下游产业的发展。由于生物酶的特异性,发酵得到的食用酒精纯度极高,已经替代工业酒精,在下游化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食用酒精液态发酵同时借鉴其它工业产品生产过程及技术其 自身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初期阶段,我国液态发酵的食用酒精产业开始起步,并不断的进步与更新,同时,白酒的酿造工艺也不断的得到优化。研究二者的不同可以带动 双方水平的提高。二者明显的区别是原材料的不同,原材料的质量与酿造的质量息息相关。 我国传统酿酒技术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是优质谷物,如高粱、大米、小麦等谷物,这些谷物 丰富的有机物组份造成所酿造的白酒营养成分较高,口感醇爽,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益处。 白酒的生产原料本身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如小麦中所含的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丰富的氨基 酸物质,发酵后产生的微量有益物质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进行 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高粱产品是酿酒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它含有大量的淀粉物质,出 酒率较高。同时,高粱谷物的栽种较为容易,能够大面积的种植,市场价格较低,作为白酒 的生产原料能有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很受当下制酒企业的欢迎。与传统的白酒酿造原 料相比,液态发酵的食用酒精所需原材料来源广泛。除了传统的淀粉质原料外,还可以用其 它的糖质和纤维素原料进行酒精发酵。纤维素原料满足了当下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目标。纤维素可以通过生物酶等预处理手段获得酵母发酵所需要的糖原料,从而液体发酵 获取食用酒精。目前大自然中存在大量未被利用的纤维素原料,如果能够有效的收集并利用,就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有效的生物质循环链。近年来,随着食用酒精液态发酵法所需 的原料价格逐渐走高,我国大量科研院校开始针对廉价的纤维素进行研究,国家也在大力发 展纤维素乙醇。纤维素乙醇符合不与农争地的原则,能够获得国家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同 时发展纤维素乙醇可以大量的减少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达到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等的效果,能够获得生态环保部的支持。当然,由于纤维素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其只适合现代化的 液态发酵和精馏工艺,通过多道提纯手段达到食用标准。所以纤维素乙醇是未来液态发酵食 用酒精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白酒酿造技术与食用酒精液态发酵技术的预处理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在白酒的酿酒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内部的淀粉等物质成颗粒状,具有不容易被水解的特点,因此在酿造的过程中需 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传统酿酒工艺中预处理技术主要是对原材料只进行蒸煮等相关 处理,破坏细胞的同时达到杀菌作用,细胞破坏后淀粉物质流出,高温让淀粉链打断从而降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 项(最新版)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危险特性 1、易燃性:易挥发出足以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和物的蒸汽,其着火所需能量极小,遇火、过热、流速过快以及和氧化剂接触等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且具有回燃的特点。 注:液体的闪点、沸点和自燃点越低,蒸汽压越大,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性也越大。 2、爆炸性: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1.3~50%)时,可燃混合物就会转化成爆炸型混和物,一旦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注: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流动扩散性:二硫化碳如果混入水中被排入下水系统,会在坑

粘胶纤维生产安全

粘胶纤维生产安全 safety in the manufacture of viscose fiber 用粘胶法生产人造纤维过程的安全问题。它又分为长丝、短纤维、强力纤维3种。 生产粘胶纤维用的主要原料是以木材、棉短绒、,甘蔗渣等制成的浆粕,以及烧碱、二硫化碳、硫酸等。 粘胶纤维生产包括下列过程。 1.原料二硫化碳的生成目前,国内的粘胶纤维厂大多以木炭和硫黄作原料,用煤气外烧炉法生产二硫化碳。硫黄蒸气和灼热的木炭在850~920℃高温下反应生成二硫化碳。 2.粘胶原液的制备将原料浆粕,经过浸渍、压榨、粉碎、老化、黄化、溶解等化学机械加工工序,制成粘胶原液。其中主要有两个化学反应: 3.纺丝粘胶纤维的成形过程。粘胶原液通过细孔喷入酸浴,使其中纤维再生而成为固体的连续丝条。 酸浴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此外还包含硫酸钠、硫酸锌等物质。粘胶溶液进入酸浴后,粘胶中的游离碱被酸中和,同时硫酸盐对粘胶起强烈脱水作用,使之凝固、分解出纤维素,并析出硫酸盐和二硫化碳。 4.粘胶纤维的后处理后处理是将纤维经过水洗、脱硫、漂白、酸洗、上油、干燥等基本工序,使丝条纯净并符合纺织加工需要。 粘胶纤维生产中,二硫化碳是用量较多而且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质。从二硫化碳车间到原液、纺丝车间,几乎都有一定数量的二硫化碳存在。二硫化碳是一级易燃液体,闪点-35.5℃,爆炸极限2%~32%,自燃点112℃,遇到微小的火星就能爆炸着火,受高热或日晒能自燃,着火后容易蔓延,燃烧热值高,为14031kJ/kg,火焰温度达2195℃。二硫化碳是电介质,在设备系统中流动时能带电,静电放电火花有引起火灾的危险。 在生产和使用二硫化碳过程中,有硫化氢和硫氧化碳生成,它们都是易燃有毒的气体,其爆炸极限分别为4.3%~45.5%和12%~29%,容易爆炸起火。 制备二硫化碳还需用大量的硫黄,它也是易燃物质,熔点113℃,燃点255℃,蒸气闪点207℃,其粉尘和蒸气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粉尘爆炸下限为2.3g/m3。 原料浆粕、棉短绒以及粘胶纤维产品也是可燃物质,特别是棉短绒在150℃左右的着火源作用下就能起火燃烧。粘胶纤维的燃点235℃,自燃点462℃,接触火焰不熔融而迅速分解燃烧,有烧纸的气味。 黄化反应要使用大量的二硫化碳,而且反应本身是放热的,若反应过程中搅拌停止,冷

车用乙醇汽油修订稿

车用乙醇汽油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GB 18351-2001 前言 本标准除附录C外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是在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基础上制定的,规定了允许加入的含氧化合物只能是乙醇。 本标准与GB 17930-1999标准的主要差异是: 1.将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中水分项目单列,规定其含量不大于%(m/m)。 2.增加乙醇含量项目。 3.增加“车用乙醇汽油中变性燃料乙醇含量测定法(现场快速法)”作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清华大学、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勋、许拔民、郭新光、刘德华、张淑华、刘玉书、王琳。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车用乙醇汽油 GB 18351-2001 Ethanol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后,组成的车用乙醇汽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作车用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本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 256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38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09 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食用酒精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是对GB10343-89《食用酒精》的修订。 本标准与GB10343-89的主要差异如下: 1.在原有产品质量.等级(“普通级”、“优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特级”。 2.将“感官要求”单独列出,增加了对“口味”的要求及评价方法。 3.部分指标的计量单位,由“g/100mL”调整为以“mg/L”表示。 4.优级“乙醇”的含量,调整为不低于9 5.5 %(体积分数)。 5.普通级“硫酸试验”,由不超过80号改为不超过60号。 6.对普通级“氧化时间”的要求略有提高,由不少于15min改为不少于20min. 7.加严了对“甲醇”的限量要求,优级由不超过100mg/L改为不超过50mg/L,普通级由不超过600mg/L, 改为不超过150mg/L. 8.“高级醇(杂醇油)”指标,修改为以“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计,普通级“异丁醇+异戊醇”由 不超过80mg/L改为不超过30mg/L.。 9.增加了“正丙醇”和“酯(以乙酸乙酯计)”指标。 10.甲醇、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均采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GB10343-1989《食用酒精》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第一次修正于2001年。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 3.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要求 感官要求(表1) 项目特级优级普通级 外观无色透明 气味具有乙醇固有的香味,无异味无异臭 口味纯净,微甜纯正,微甜较纯正

3.2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要求 理化指标(表2) 项目特级优级普通级色度/号≤10 乙醇/%(体积分数)≥96.0 95.5 95.0 硫酸试验/号≤ 5 10 60 氧化时间/min ≥40 30 20 醛(以乙醛计)/mg/L ≤ 1 3 30 甲醇/mg/L ≤ 2 50 150 正丙醇/mg/L ≤ 2 35 100 异丁醇+异戊醇 ≤ 1 2 30 /mg/L 酸(以乙酸计)/mg/L ≤7 10 20 酯(以乙酸乙酯计) ≤10 18 25 /mg/L 不挥发物/mg/L ≤10 20 25 重金属(以Pb计) ≤ 1 /mg/L 氰化物(以HCN计) ≤ 5 1)/mg/L a

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无色液体。实验室用的纯的二硫化碳有类似氯仿的芳香甜味,但是通常不纯的工业品因为混有其他硫化物(如羰基硫等)而变为微黄色,并且有令人不愉快的烂萝卜味。它可溶解硫单质。二硫化碳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等,也用作溶剂。 中文名称: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CAS No.: 75-15-0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g mol-1 熔点(℃): -110.8 (161.6 K) 沸点(℃): 46.5 (319 K) 相对密度(水=1): 1.2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64 饱和蒸气压(kPa):53.32(28℃) 燃烧热(kJ/mol): 1030.8 临界温度(℃): 279 临界压力(MPa): 7.9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86,1.93,2.16 闪点(℃): -30 引燃温度(℃): 90 爆炸上限%(V/V): 60.0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不溶于水(20 °C时 0.2 g/100 ml ),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溶于Na2S得Na2CS3,溶于NaHS得NaHCS3,溶于氢硫酸得H2CS3.溶解硫化铜并生成CuCS3,再加入氢硫酸萃取得蓝绿色的Cu(HCS3)2溶液。 制备:2CH4 + S8 → 2CS2 + 4 H2S (反应需水作催化剂,需光照。反应后用四氯化碳溶液趁热萃取。)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二硫化碳 75-15-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 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µ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变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代谢和降解:在人体内,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与血中的甘氨酸结合而生成具有以游离-SH基为特征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与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也发生同样的反应。经气相色谱和光电比色的研究证实,二硫化碳与人体内带有一对自由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其开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别与氨基酸和膘的反应产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体内脱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转化的其它最终产物是各种硫酸盐,主要是无机硫酸盐,而二价硫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残留与蓄积:吸入是人体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硫化碳含量约在1至2小时内达到平衡,此时约有40%-50%在体内存留。皮肤吸收比呼吸途径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径则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随血流分布于体内,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摄取比例为2:1。它易溶于脂肪和脂质中,并与氨基碳和蛋白质相结合,因此它易从血液体中消失,而对各种组织和器字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由于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于1%从尿中排出,其余的70%-90%二硫化碳进行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体内的残留时间不长。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由于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于脂肪的特性,故其对血的亲和性显著地高于水;对组织的亲和性又高于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饱和,这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组织。约2小时血中达到完全饱和。此后体内的二硫化碳进入组织,最后使组织饱和,组织中饱和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增加,在各组织中分布趋于均衡。 水中浓度为0.0026mg/L时,有微臭。 迁移转化:二硫化碳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纤维,二硫化碳的释放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1kg粘胶释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产粘胶短纤维和粘胶薄膜中,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70-100kg和

车用乙醇汽油与防火灭火(通用版)

车用乙醇汽油与防火灭火(通 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67

车用乙醇汽油与防火灭火(通用版) 背景与问题 为进一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石油替代资源,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促进农业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质检总局8部委决定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自2002年6月30起,在河南郑州、洛阳、南阳和黑龙江哈尔滨、肇东等5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4省的部分地区到2005年底要基本实现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 由于化学成分不同,针对车用乙醇汽油的消防措施需要重新调整和认识。了解这一替代能源的属性,准确掌握其消防常识非常必要。那么普通汽油柴油与乙醇汽油在消防上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呢?

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单位人员应该针对其做好哪些消防安全准备工作呢? 燃料特点 什么是车用乙醇汽油?它是指在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规定10%)的变性燃料乙醇调配而成的一种新型清洁车用燃料。变性燃料乙醇是通过专用设备、特定工艺生产的高纯度无水酒精,经过变性处理后,不能食用,是供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专用酒精。车用乙醇汽油的标号是在汽油标号前加字母“E”,品种与普通汽油一样,即:E90#、E93#、E95#、E97#。车用乙醇汽油适用于火花点燃式汽油发动机的各类车型、电喷式或化油器式的各类轿车和各类轻、中、重型汽油卡车。车用乙醇汽油有以下特性和优点:①它增加汽油中的氧含量,使燃烧更充分,彻底有效地降低了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下降30%和13%;②车用乙醇汽油中的变性燃料乙醇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能有效地消除油箱和油路系统中杂质的沉淀和凝结,有良好的油路疏通作用,减少了为清洁疏通油路

年产50000吨食用酒精工厂的初步设计_毕业设计 精品

50000t/a食用酒精工厂的初步设计

摘要 设计中依照厂址选择原则对工厂进行了合理的选址;完成了工艺的选择及论证;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水衡算;完成了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以及工厂投资的简要经济核算。对工厂厂房、工艺流程、车间设备进行了合理地布局。完成了工厂图纸的绘制,共八张图纸,包括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发酵和蒸馏车间设备布置图、种子罐设备图。 根据全厂工艺设计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设计能够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关键词:食用酒精;木薯;连续发酵;四塔蒸馏

ABSTRACT I completed selection of the site of facto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hoice factory, selection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of process,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water balanc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major equipments and brief economic accounting. Workshop, process and equipment of workshop gained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The eight factory drawings drawing were completed, including the factory general layout map, process map, equipment layout map of fermentation and distillation workshop, seed tank equipment map. The results of the whole process design and computation show that the design can reach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words:Edible alcohol; Cassava;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Four towers distillation

食用酒精标准操作规程

1 原料名称:食用酒精 1.1 汉语拼音:shiyongjiuging 1.2 英文名:Edible Ethanol 2代号:F034 3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43-2008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4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 4.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乙醇固有香气,香气纯正,无异臭,口感纯净、微甜。 4.2 相对密度 4.2.1 仪器与用具 a 电子天平(精度:万分之一); b 比重瓶; c 恒温水浴锅; d 温度计。 4.2.2 操作方法 取本品,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附录VI A)测定,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不少于95.0%(ml/ml)。 4.2.3计算 相对密度 4.3 酸碱度 4.3.1 仪器与用具 a 移液管(20ml); b 锥形瓶(300ml); c 量筒(25ml); d 滴管; c 刻度吸管。 4.3.2 试剂与溶液 a 水; b 酚酞指示液;

c 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 4.3.3 操作方法 取本品20ml,加水20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应为无色;再加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4.4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4.5硫酸试验色度 4.5.1 仪器与用具 a 平底烧瓶; b 量筒(10ml); c 水浴锅; d 比色管(25ml)。 4.5.2 试剂与溶液 a 硫酸; b 铂一钴色标系列溶液。 4.5.3 操作方法 取10ml试样于平底烧瓶中,在不断摇动下,用量筒量取10ml硫酸均匀加入到平底烧瓶中,充分混匀。立即将烧瓶置于沸水浴中计时,准确煮沸5min,取出,自然冷却。移入25 ml比色管,与铂一钴色标系列溶液进行目视比色,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10%。 4.6酸 4.6.1 仪器与用具 a 量筒(50ml); b 锥形瓶(250ml); c 水浴锅; d 钠石灰管; e 滴定管(25ml)。 4.6.2 试剂与溶液 a 无二氧化碳的水(将水注入烧瓶中,煮沸十分钟,立即用装有钠石灰管的胶塞塞紧,冷却。); b 酚酞指示液; c 0.02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车用乙醇汽油日常使用注意五点事项

车用乙醇汽油日常使用注意五点事项 发布时间:7/21/2011 2:23:59 PM 查看次数:174人次 车用乙醇汽油适用于装配点燃式发动机的各类车辆、无论是化油器或电喷供油方式的车辆。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由于乙醇汽油自身的一些特性,在使用乙醇汽油时需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首次使用前要对车辆内部进行清洗 车用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具有较强的溶解清洗特性。车辆在首次使用乙醇汽油时,特别是在使用1箱到2箱油后,在乙醇的清洗作用下,会将油箱、油路中沉淀、积存的各类杂质,如铁锈、污垢、胶质颗粒等软化溶解下来,混入油中,造成油路不畅。 因此,一般来讲行驶里程在3万公里以上以及确认供油系统较脏的车辆在使用乙醇汽油前都应当进行清洗。清洗作业应当在具有二类以上资质的汽车维修厂,严格按照规范,重点对油箱、燃油滤清器、油泵、化油器、喷油嘴、油路及油路滤网逐项进行清洗。 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彻底清除油箱、油路系统中的杂质,排出油箱底部积存的水分。对一些与乙醇汽油不相适应的橡胶、塑料部件进行更换,清洗完毕后进行试车检查,并对车辆进行适应性调整。 二、防止发动机内水分超标 车用乙醇汽油由于混配有一定量的变性燃料乙醇,乙醇是亲水性液体,易与水互溶,不同于汽油,汽油可以和水分离,水分沉积在油箱底部。因此车辆在首次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时,应对油箱内进行一次检查,以防止乙醇汽油与油箱底部可能存在的沉淀积水互溶,使油中水分超标,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三、夏季使用需注意 夏季气温较高,燃油的挥发性增大,如油箱附件——排气阀堵塞,使部分燃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时,气体不能经排气阀排出,易造成油路气阻的产生概率增大。夏季加油时不要将油箱加得太满,要留有一定的油品膨胀和气化空间。 四、乙醇汽油对橡胶有影响 试验表明,绝大多数橡胶件均能适应乙醇汽油,只有少数几种不适应,但腐蚀作用缓慢。一些早期生产的机械式汽油泵中的橡胶膜片适应性较差,使用乙醇汽油后个别出现溶胀裂纹现象。由于橡胶部件在外观上无法区分材质成分,可由定点汽修厂将购回的部件事先做个车用乙醇汽油浸泡试验,再装车使用。长期使用要考虑供油系统中的橡胶和有机零件是否耐醇类腐蚀。 五、按压缩比选择乙醇汽油 车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一样,其标号是按辛烷值来标示的,标示方法是在汽油标号前加注字母E。一般情况下,压缩比在7.5到8.0的应选用E90号车用乙醇汽油;压缩比在8.0到8.5的应选用E93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31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 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危险特性 1、易燃性:易挥发出足以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和物的蒸汽,其着火所需能量极小,遇火、过热、流速过快以及和氧化剂接触等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且具有回燃的特点。 注:液体的闪点、沸点和自燃点越低,蒸汽压越大,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性也越大。 2、爆炸性: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1.3~50%)时,可燃混合物

就会转化成爆炸型混和物,一旦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 (7.3atm)。 注: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流动扩散性:二硫化碳如果混入水中被排入下水系统,会在坑洼等地方积聚,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4、易产生或聚集静电:二硫化碳是电的不良导体,电阻率大,导电性差。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因其所具有的流动性,可与不同性质的物体如容器壁和管道壁相互摩擦或接触时易积聚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产生静电放电火花而引起可燃性蒸汽混合物的燃烧爆炸。

浅谈车用乙醇汽油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车用乙醇汽油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经抽样检验发现,车用乙醇汽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标号汽油冒充高标号汽油;甲醇汽油冒充乙醇汽油;其他含氧化合物含量超标。 关键词:辛烷值乙醇汽油甲醇汽油其他含氧化合物 2012年10月份,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会同执法部门对洛阳周边部分郊县加油站的成品油进行了质量抽检,此次共抽查了汽油25个批次,其中汽油的不合格率为76%。本次抽查,整体合格率低,原因是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不少加油站经营者为追求利益,购进土炼油,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经检验发现,汽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标号汽油冒充高标号汽油;甲醇汽油冒充乙醇汽油;其他含氧化合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0.5%。 一、低标号汽油冒充高标号汽油 汽油的辛烷值是评定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抵抗爆震能力,是区分汽油牌号的重要质量指标,选用汽油时应根据发动机压缩比的高低选择不同辛烷值的汽油,如果选用不当,可能造成发动机产生爆震燃烧,功率下降,油耗上升,甚至损坏发动机零部件。通过这次的抽检发现,不少加油站为了牟取暴利,在高标号汽油中掺入低标号汽油,或者干脆用低标号汽油冒充高标号汽油。例如,在97号汽油中掺入93号汽油,目前河南93号汽油的售价为7.38元/升,而97号汽油的售价为7.7元/升,每升的差价在0.32元,也就是说,每掺入一吨的93号汽油就可以非法获利320元。 二、甲醇汽油冒充乙醇汽油 车用乙醇汽油是指在不含甲基叔丁基醚(MTBE)、含氧添加剂的专用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目前暂定为10%)的变性燃料乙醇,由车用乙醇汽油定点调配中心按国标GB18351-2001的质量要要求,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而甲醇汽油是指在甲醇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的变性燃料甲醇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清洁车用燃料。 甲醇汽油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腐蚀作用。一些知名品牌的汽车制造商在用户手册中明确表示:使用甲醇汽油的车辆发生损害不在保修范围内。其次,甲醇遇水易分层,因此在使用时对车辆油箱、输油管等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最后,甲醇是有毒性物质,使用不慎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相比甲醇而言,乙醇辛烷值较高,可以用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同时作为含氧化合物加入汽油中,可改善燃烧性,减少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而且,乙醇是从粮食中制得,是可再生能源。

食用酒精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用酒精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anol 分子式:C 2H 6 O;CH 3 CH 2 OH 分子量:46.0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化学品名称:乙醇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乙醇95﹪V/V 64-17-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 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 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 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慢性影响。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 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 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受热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

二硫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 中文名:二硫化碳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 标分子式:CS 分子量:76.14 CAS 号:75,15,0 2识危规号:31050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理溶解性:不溶于 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化熔点(?):,110.8 沸点(?): 46.5 相对密度(水,1):1.26 性临界温度(?):279 临界压力(MPa):7.90 相对密度(空气,1):2.64 质燃烧热(KJ/mol):1030.8 最小点火能(mJ):0.009 饱和蒸汽压(KPa):53.32(28?)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闪点(?):,30 聚合危害:不聚合 燃爆炸下限(,):1.0 稳定性:稳定 烧爆炸上限(,):60.0 最大爆炸压力(MPa):0.760 爆引燃温度(?):90 禁忌物: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炸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 热、火星、火焰或氧危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险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性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 容器若已变色或从 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 33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 10〔皮〕前苏联 MAC(mg/m) 1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