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课堂——浙教版七年级(上)

双休课堂——浙教版七年级(上)
双休课堂——浙教版七年级(上)

双休课堂——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七)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4~8节)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A.杭州雨过天睛 B.浙江山区明天中到大雪

C.杭州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D.杭金衢高速明天大雾

2.北京和东京纬度相当,但夏季北京比东京热,冬季比东京冷,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3.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风筝放上天

C.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液 D.将注射器针管中的药液注入人体

4.如图为竖直放置的“口”字形管子,管内装有酒精,管中的酒精发生对流且沿顺时针方向流动,最好将冰块放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上升的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破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高空中的大气压强变大,把气球压破 B.气球被太阳晒破

C.大气压强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下列生活用品或生活常识利用到大气压的一组是………………………( )

①抽水机;②吸尘器;③用吸管吸饮料;④茶壶盖上开一个小孔;⑤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7.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000米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8.一成年人全身表面积大约为2米2,那么这个人全身所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2×105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已经被压习惯了,人结实所以不在乎

B.计算错了,哪能有这么大,真的是这么大一定会把人压扁了

C.因为上下、左右、前后压力对称,所以人受到的总压力为零,感觉不到

D.因为人体内部结构也有气体,所以人体里外压强可以互相抵消

9.如果把笼罩在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l.Ol×105帕(760毫米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10.如图所示,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B.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造成的

C.易拉罐被压瘪,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D.易拉罐被压瘪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11.我国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秋季的狂风掀走了茅屋的屋顶,此诗句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有…………………………(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风对屋顶产生的压力小于屋顶所受重力

C.风使屋顶产生的升力小于屋顶所受重力

D.屋顶上方空气流动快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屋顶上、下方的压力差将顶掀掉

12.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13.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千克的铁块比l克的铁块的比热容大

B.物体对外放热了,它的比热容将减小

C.物体的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

14.在我国的海边,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昼夜的温度差都比内陆地区要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比沙石比热大 B.海水的质量比沙石的质量大

C.海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D.海面上比较空旷

1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等的两瓶水,温度都升高了l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

B.质量不同的两块铁,温度都升高了l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C.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温度都升高了l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D.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温度都升高了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16.由下图可知,若重庆气温为28℃,此时峨眉山顶的气温大约是:(每上升l000米气温下降6℃)……………………………………………………………………………( )

A.28℃ B.11℃ C.8℃ D.16℃

17.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下列关于上图甲乙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18.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 )

A.用减小压强的方法除水 B.用增大压强的方法除水

C.添加催化剂 D.让太阳晒干

19.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C.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20.某同学为了研究自行车轮胎内气体压强的大小,用打气筒给轮胎连续均匀充气t。时间,打气完毕后关好气门芯,又观察了△t时间,他测得t1+△t时间内轮胎内气体压强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由此图线可推

知………( )

A.当轮胎内气压达2个标准大气压时,轮胎可能发生了爆胎

B.在t1+△t时刻,轮胎内部气体的压强等于2个标准大气压

C.在0~t1时间段内,轮胎在向外漏气

D.在t1+△t时刻后,轮胎还将继续漏气,直到内部压强为零

二、填空、简答题(第21~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21.水的比热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

22.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一般冬季吹________风,夏季吹________风。

2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的,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________。

24.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米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寒冷,

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现在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__(填“高”或“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25.用高压锅煮饭,既快速又节能,现代许多家庭都用高压锅煮饭。为了弄清其中原理,有人将普通锅和高压锅在相同条件(热源、锅的材料、质量以及水、食物均相同)下进行了对比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初温 水开始沸腾 饭熟 高压锅 20℃??→?分钟

20l20℃??→?分钟

5 (120℃) 普通锅 20℃??→?分钟

15l00℃??→?分钟

15 (100℃)

由此可知,高压锅煮饭快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他将一个面积为l×10-3米2

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牛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然后计算大气压

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5

帕,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牛。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明用易拉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图甲),实验中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通过记录相同时间内_______就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

(2)小明在另一个易拉罐中注人少量水,并给易拉罐加热至罐口出现白雾,用棉花塞住小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易拉罐很快变瘪,且有较多水冲进易拉罐(图乙)。原因是加热使罐内的水经_______ (填“汽化”或“液化”)成水蒸气,排出空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罐内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现象,水面的大气压_______ (填“>”、“<”或“=”)罐内的气压将水压进罐内。

28.如图所示:A 地海拔200米,BC 两地海拔2200米,且A 处长年刮东风。则:

(1)A 和B 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地,理论推算两地温差为_______。 (2)B 和C 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B 地位于_______,C 地位于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9.小明所在的实验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③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对应容积刻度的长度L 。

(1)完成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塞的横截面积S=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______________。 (4)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_______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别分析比较l与2、3与4两组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有关。

31.小腾同学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某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时,提出了下面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在烧瓶中封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利用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并利用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小腾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腾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腾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保持不变时,______________。

(2)小腾进一步分析了表中的数据,还得出了该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式,请你写出小腾得出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夏天,小腾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姐姐晓敏,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晓敏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了!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第4~8节)

1.C 2.D 3.D 4.B 5.C 6.A 7.C 8.D 9.C l0.C ll .D 12.B l3.D l4.A l5.D

16.B l7.C l8.A l9.D 20.A 21.4.2×103

焦/(千克·℃) 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

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焦 22.西北 东南 23.相等 比热(容) 24.低 降低 25.高压锅内气压高,沸点高 26.101 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 27.(1)温度计 吸收相同热量 (2)汽化 液化 > 28.(1)A 12℃ (2)B 迎风坡背风坡 29.(1)把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尽 (2)

L

V

(3) V L F (4)注射器内没有做到绝对真

空状态30.(1)1、3 (2)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质量物质升温的多少 31.(1)体积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P=110+

t 5

2

(3)车胎内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白行车停在烈日下,温度升高,压强也就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车胎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车胎就爆裂了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测试卷

第一章有理数期中复习 知识清单 一、全章知识结构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分类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数 有理数 . 1、按整数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y|=|y-x|=大数-小数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2)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3)互为相反数的特性:a+b=0,0的相反数是0。 (4)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a的相反数为 a-b的相反数为 2、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特性: ab=1,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 .

(3)0没有倒数 (4)互为负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ab=-1 3、非负数: (1)就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a ≥0(2)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3)任何数的平方数都是非负数 (4)非正数:就是小于或等于0的数:a ≤0 (5)数轴上,在原点的左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4、绝对值: (1)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到原点的距离。 (2)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突破点: 一个数绝对值就是它离开原点的距离。 特性: a 、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b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有两个且 互为相反数 c 、绝对值一定为正数或0即非负数 d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5、我们所学的非负数有 应用举例: (1)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且c 、d 互为倒数,又m 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m m b a m cd -++)(的值是多少? (2)若0)2 3 (22=++-y x ,求x y 的值是多少? 五、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顺序 六、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n 个相同因数a 的乘积,叫乘方,记做______,其中a 叫_____,n 叫__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_.例如:59表示___个____相乘。 七、科学计数法:把一个较大数表示成n a 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_____的数,即10||1<≤a ,n 是比原数的整数数位___的正整数。例如:北京水立方占地面积62800平方米,可以记做_________平方米。 八、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该数位就是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例如近似数500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00.5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百精确到_____,近似数2105?精确到______位。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的第一个_____数字起,到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0.03020,有效数字有___个,分别是________。对于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n a 10?,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 中的有效数字,如近似数510205.3?-的有效数字有____个,它精确到_____位。 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 ? ?? ??=-=<=====>= 3- 3 0 - 0 0 0 0 3 3 0 时, 当时,当时,当a a a a a a a a a 0≥a 02≥a

数学浙教版七上-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知识结构: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1.知识点: 自然数: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0,1等。 自然数的应用:计数和测量,标号或排序 分数和小数:分数都可以化成小数 1.2有理数: 1有理数:正数负数零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ⅰ整数(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零。ⅱ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 3.负数的现实意义: 4.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3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1.三个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的画法。 3.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5.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6.复习倒数,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1.4值对值: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正数的值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求一个数的值对值:a=(分类讨论思想)-a≠负数。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负数。(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2.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3.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1.加运算法则: ⅰ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ⅱ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ⅲ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烽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完整版)最新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负分数和正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自然数 分数 负分数 1.2数轴 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3绝对值 绝对值: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绝对值相等。 注:任何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非负数)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般地,我们有: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仍成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集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2 .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3 .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三)介绍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 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 加,仍得这个数 减法 加减混合运算 统一成加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除法法则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除 法 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零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 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乘方 除法与乘法间的关系 近似数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用计算器求近似数,关键在于按键的准确应用 加法 有理数的运算 乘法法则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 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0 没有倒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加法法 交换律 交换律、结合律、分

将考点与相应习题联系起来 考点一、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 1、 (-3)3÷21×(- 2 )2 – 4-23 ×( - 2 ) 4 3 3 3、 -0.5-(-3 1 )+2.75+( -7 1 ) 42 4、(-23)-(-5)+(-64)-(-12) 考点二、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1、 -(-5.6)+10.2-8.6+(-4.2) 2、(-1+1-3+ 5 ) ×(-12) 2 6 4 12 3、(11 7 5 )×36-6×1.43+3.93×6 4 、4924×(-5) 12 9 18 25 考点三、 与数轴相关的计算或判断 1、已知有理数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 A 、 b+c<0 B 、 -a+b+c<0 C 、 |a+b|<|a+c| D 、 |a+b|>|a+c| 2、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 个 3、若 a .b .c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必有( ) a-2 -1 0 b 1 c 2 5、如果 a 1 2 2b 3 2 c 1 0 ,求3abc a 3 c 3 的值. 2、 -32+(-2)3 –(0.1) 2 × (-10) a , b , a+b ,a-b 中,负数的个数是( )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班级 姓名 成绩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若a 、b 为实数,且47 11++-+-= a a a b ,则b a +的值为( ) A.1± B.4 C.3或5 D.5 2.根据下图所示的程序计算代数式的值,若输入n 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为( ) A.16 B.2.5 C.18.5 D.1 3.5 3.用代数式表示“a 的3倍与b 的差的平方”,正确的是( ) A.2 (3)a b - B.2 3()a b - C.23a b - D.2 (3)a b - 4.某种型号的电视机,1月份每台售价元,6月份降价20%,则6月份每台售价( ) A. 元 B. % 20x 元 C.元 D.元 5.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 2c 的值是( ) A. B. C. D. 6.当n 为正整数时,21 2(1)(1)n n +---的值是( ) A.0 B.2 C.-2 D.不能确定 7.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则的值是( ) A.1 B.5 3 C.5 1 D.-1 8. x 3的倒数与392-x 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是( ) A. 23 B.2 3 - C.3 D.-3 9.铜仁市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

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设原有树苗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AOB =130°,射线OC 是∠AOB 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OE 的度数不能确定 B.∠AOD +∠BOE =∠EOC +∠COD =∠DOE =65° C.∠BOE =2∠COD D.∠AOD =2 1∠EOC 11. 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 ) A.45° B.60° C.90° D.180° 12. 如果要在一条直线上得到6条不同的线段,那么在这条直线上应选几个不同的点(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若 , ,则 ; 2 1 . 14.已知,,则代数式 . 15.一个长方形的一边长34a b +,另一边长为a b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 . 16.一个长方体的箱子放在地面上且紧靠墙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c ,则这个箱子露在外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先想象一下箱子的放置情景吧!) 17.若代数式 213 k --的值是1,则k = _________. 18. 猜数字游戏中,小明写出如下一组数:52,74,118,1916,3532,…,小亮猜想出第六 个数字是67 64,根据此规律,第n 个数是___________. 19. 已知线段AB =8,延长AB 到点C ,使BC =21AB ,若D 为AC 的中点,则BD 等于__________. 20.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若CB =4 cm ,DB =7 cm ,且D 是AC 的中点,则AC =_____ 21.请你规定一种适合任意非零实数 的新运算“ ”,使得下列算式成立: ,, A B D 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6-2017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 卷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们一定体验到了成长和收获的快乐。现在请你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用心做完这张测试卷。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交上一份令父母满意的答卷,祝你成功! 一、认真看,仔细选。(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 -5的绝对值是( ) A .5 B .-5 C .15 D .-1 5 2.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460 000 000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将1 46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46×107 B .1.46×107 C .1.46×109 D .1.46×1010 3. 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长方形的是( ) A B C D 4. 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船舶航行的路程,这样做的道理是( ) A .垂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已知代数式165m a b --和21 2 n ab 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3 6. 如图所示,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放在直尺的一边CD 上,如果∠AOC =28°, 那么∠BOD 等于( ) A .72° B .62° D A B C O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届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3)、(4)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共89人, 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因此他们的成绩也是参差不齐,对于个别优生来说,他们都能够很透彻的理解知识,但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对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他们对数学学科有畏难情绪,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改进,特别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进行总结的习惯,同时本学期我还要帮他们养成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因为通过一周的观察,发现比较多的学生这方面的习惯还不具有,做为初中生,在学习上只有主动纠正错误,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三章、实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及其运算。从有理数到实数是数的第二次扩展,经本章的学习,已完成了7~9年级数的扩展。本章避开了涉及二次根式的内容,数系经过扩展,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率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学习上不会有困难。 第四章、代数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浙教版七上全册。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的倒数是 A.3 B.1 3 C.–1 3 D.–3 2.据资料显示,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0000000平方千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A.36×107B.3.6×108 C.0.36×109D.3.6×109 3.在–4,0,–1,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4 B.2 C.–1 D.3 4.若3a2b c m为八次单项式,则m的值为 A.3 B.4 C.5 D.7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2=–5 B.(–3)×(–5)=–15 C.–(–22)=–4 D.–(–3)2=–9 6 .如图,点 A位于点O的 A.南偏东35°方向上B.北偏西65°方向上 C.南偏东65°方向上D.南偏西65°方向上 7.已知|x|=5,|y|=2,且|x+y|=–x–y,则x–y的值为 A.±3 B.±3或±7 C.–3或7 D.–3或–7 8.如果∠A的补角与∠A的余角互补,那么2∠A是 A.锐角B.直角 C.钝角D.以上三种都可能 9.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那么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那么就少12颗.设有糖果x颗,则可得方程为 A. 8 2 x- = 2 3 1 x+ B.2x+8=3x–12 C. 8 3 x- = 2 2 1 x+ D. 8 2 x+ = 2 3 1 x- 10.一个自然数的立方,可以分裂成若干个连续奇数的和.例如:23,33和43分别可以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分裂”成2个、3个和4个连续奇数的和,即23=3+5;33=7+9+11;43=13+15+17+19;…;若63也按照此规律来进行“分裂”,则63“分裂”出的奇数中,最大的奇数是 A.37 B.39 C.41 D.43 第Ⅱ卷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代数式练习题

第四章代数式 类型之一 代数式 1.2017·庆元期末下列式子23a +b ,S =12ab ,5,m ,8+y ,m +3=2,23≥57 中,代数式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2.如图4-X -1,小明想把一张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于是他在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 (1)用代数式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________; (2)当a =4,b =2时,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图4-X -1 类型之二 整式的概念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式就是多项式 B. π是单项式 C. x 4+2x 3是七次二项式 D. 3x -15 是单项式 4.若5a 3b n 与-52 a m b 2是同类项,则mn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5. -2x 3y 2 3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类型之三 整式的加减运算 6.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7ab-7ba=0 B.-5x3+2x3=-3 C.3x+4y=7xy D.4x2y-4xy2=0 7.计算-3(x-2y)+4(x-2y)的结果是() A.x-2y B.x+2y C.-x-2y D.-x+2y 8.某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整式的加减运算,小红回到家后拿出自己的课堂笔记,认真复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她突然发现一道题目(2a2+3ab-b2)-(-3a2+ab+5b2)=5a2□-6b2,空着的地方看不清了,请问所缺的内容是() A.+2ab B.+3ab C.+4ab D.-ab 9.化简: (1)5x-(2x-3y); (2)-2a+(3a-1)-(a-5); (3)-3a+[2b-(a+b)].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期末综合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共4小题) 1.若|a|+|b|=2,则满足条件的整数a、b的值有组. 2.当x=时,|x|﹣8取得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 3.若|x﹣1|+|y+2|+|z﹣3|=0,则(x﹣2)(y﹣3)(z﹣4)=. 4.已知|2a+4|+|3﹣b|=0,则a+b=. 二.解答题(共31小题) 5.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 (1)点B表示的数是; (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则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 (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 6.有理数x,y在数轴上对应点如图所示: (1)在数轴上表示﹣x,|y|; (2)试把x,y,0,﹣x,|y|这五个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 (3)化简:|x+y|﹣|y﹣x|+|y|. 7.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用<,>,=填空:a+c0,c﹣b0,b+a0,abc0;(2)化简:|a+c|+|c﹣b|﹣|b+a|.

8.式子|m﹣3|+6的值随着m的变化而变化,当m=时,|m﹣3|+6有最小值,最小值是. 9.已知实数a,b满足|a|=b,|ab|+ab=0,化简|a|+|﹣2b|﹣|3b﹣2a|.10.若|x+y﹣3|与|2x﹣4y﹣144|互为相反数,计算的值. 11.若“三角”表示运算:a﹣b+c,若“方框”,表示运算:x﹣y+z+w,求的值,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12.已知|a+3|+|b﹣5|=0,x,y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求:3(x+y)﹣a﹣2b+(3cd)的值.(cd表示c乘d) 13.已知a、b互为相反数,m、n互为倒数(m、n都不等于±1),x的绝对值为2,求的值. 14.已知三个有理数a,b,c,其积是负数,其和是正数,当时,求代数式x2017﹣2x+2的值. 15.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异号,试比较|a+b|,|a﹣b|,|a|+|b|的大小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 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的第⑵小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2004年8月13日到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二名,为国家争得 了荣誉。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 1 10 。跨栏运动员刘翔在男子100米栏决 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冠军的第一人。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12秒91写成12.91秒,12.91又属于什么数?(由雅典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㈡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32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2004年,金牌榜第二。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2016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大全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框图朱国林 第一节几何图形:会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第二节线段、射线和直线: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第三节线段的长短比较:度量法和叠合法;线段的基本事实(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第四节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以及三等分点等;线段的加减计算 第五节角与角的度量: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度、分、秒的相互换算及计算 第六节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和叠合法;角的分类 第七节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概念;角的加减计算 第八节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根据图形和文字,利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第九节直线的相交:相交线的概念;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画法(一靠、二过、三画、四标)及表示法;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考点一、与概念、性质、基本事实直接相关的题目 考点二、关于角度的计算,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在这种题目中的妙用。若语言模糊,一定要分类讨论,多画图。考点三、关于线段的计算,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在这种题目中的妙用。若语言模糊,一定要分类讨论。 考点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线段问题 考点五、关于规律性的角度、线段问题 考点六、作图题

将考点与相应习题联系起来 考点一、与概念、性质、基本事实直接相关的题目 1、与课本、足球分别类似的图形是( ) A.长方形、圆 B.长方体、圆 C.长方体、球 D.长方形、球 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线AB 与直线AC 是同一条直线 B.线段AB 与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C.射线AB 与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D.射线AB 与射线AC 是同一条射线 3、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航程,其中的道理可以解释为( ) A.线段有两个端点 B.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 4、下列说法:①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②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③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 AB=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⑤ 射线比直线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所示,∠BAC=90°,AD ⊥BC ,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6、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 A.南偏西50°方向 B. 南偏西40°方向 C.北偏东50°方向 D. 北偏东40°方向 7、在同一平面内有4个点,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直线的条数有( )注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A.1条 B.4条 C.6条 D.1或4或6条 8、如果α和β是对顶角且互补,那么它们所在的直线(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即不垂直也不平行 D.1或4或6条 9、如图,∠AOB=∠COD=90°,则∠AOC=∠BOD ,这是根据( ) A.同角的余角都相等 B.等角的余角都相等 C.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相等 D. 直角都相等 10、下列选项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D C B A 2 1 2 121 2 1 11、下列各角中,属于锐角的是( ) A. 13周角 B.18平角 C.65直角 D.1 2 平角 12、如图所示,∠BAC=90°,AD ⊥BC ,则图中表示点B 到AC 的距离的线段是( ) A. AB B. AD C. BD D.AC ★★★用平面去截一个立方体,得到的截面不可能是………………………………………( ) A.三角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圆形 ★★★如果点C 在线段AB 上,下列表达式:①AC=1 2 AB ;②AB=2BC ;③AC=BC ;④AC+BC=AB 中,能表示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框图朱国林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拓展 教材中的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 x+2=x+3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从概念上来看,是一元一次方程,但稍作变形,就是2=3,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该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并且能变形为ax=b (a ≠0,a 、b 均为常数)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说,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关于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秘诀:相关条件设未知数,剩余条件列方程 考点一、判断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简单应用 考点二、关于在解方程过程中的某些变形问题,只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三、解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四、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与实际生活无关的题目(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考点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题目(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将考点与相应习题联系起来 考点一、判断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简单应用 1、下列等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y-1 B .2(1)21x x -=+ C .3(x-1)= -2x-3 D .3x 2-2=3 E .1 1x x =+ 2、在方程23=-y x ,021=-+ x x ,2 1 21=x ,0322=--x x 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果0631 2=+--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方程的解为 。 (特别注意) 考点二、关于在解方程过程中的某些变形问题,只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 5 32+=b a 2、解方程2 631x x =+- ,去分母,得( ) (A )133x x --= (B )633x x --= (C )633x x -+= (D )133x x -+= 3、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方程1223+=-x x ,移项,得;2123+-=-x x (B )方程()1523--=-x x ,去括号,得;1523--=-x x (C )方程 2332=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1=t (D )方程110.20.5x x --=化成101010125 x x --= 考点三、解一元一次方程 (1)x x 3.15.67.05.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