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改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卢氏县木桐中学

(电话:139******** )

罗彦亭

2008年6月15日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卢氏县木桐中学罗彦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虑实际问题,逐步掌握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方式,怎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研究。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学有兴趣。

根据教材创设情境很关键,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提高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50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时,教师设计如下问题:“40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又提出问题:“30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很可能,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50人中有生日相同的两个人吗?”学生回答不太可能;但有人却说“两个人生日相同可能性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感到很惊奇,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整式加减”一节时,提出一个问题:“你心里想一个数,加上5的和,再乘以2,再减去这个数,再减去这个数,我知道等于几?”学生感到很奇妙,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培养自信心使他们

愿学。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参与的开始。

二、创设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学有机会。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在教学正六面体侧面展开图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先准备一个正六面体,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将自己准备的正六面体展开,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不重复的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总结规律,再将每个面分别写上1、2、3、4、5、6数字,问学生哪两个数字所在的面是相对的。在这个教学过程,因为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学生能从问题的自我破解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让学生学得更主动、积极,也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由于是自己内心的创造体验与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理解和掌握得很牢固。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知识自主地再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提出问题,再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的精神,让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三、开拓学习视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教与学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互动过程,促使“师”(教)与“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场景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委婉的语言是亲和力突出的表现。教学语言多用“你能……吗?”“你的解题思路很好,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解法吗?”等等这类比较婉转又有鼓励性的话。另外课堂中的练习

多采用同学之间互相点评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相互点评中共同进步。还有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言、多讨论、多竞争、多评价。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要受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影响,要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和合作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民主,逐步形成“人人都是学生,个个都是先生”的新局面,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辟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网络活动室,作为学生活动的专用场所。形成学习数学浓厚而良好氛围,就能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发展。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

要注意培养他们养成自学——听课——反思——巩固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多担任引导启发者的角色,渗透化归转化、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学生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时不要立足于表面,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回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懂得解完某个问题并不是目的,若就此了结,往往会失去更为宝贵的东西。引起学生的回味和思考,揭示问题的实质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知识网络结合点处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命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作有意义的引申推广,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这些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非常重要。例如在讲“有理数乘方”这节课时我事先让同学准备好绳子和剪刀(教师演示剪的方法)第一次对折绳子,找到绳子的中点并剪断,绳子变成2根。第二次,把2根绳子重合继续对折,找到中点并剪断,绳子根数增至4,以此类推,并把剪的次数与绳子根数记录下来。

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并求出如果剪n次,它的表达式是什么?这样设置情景,同学们兴致很浓。我还以拉面馆的师傅为例,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7次,就能拉出多少根面条?同学们讨论着研究着,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

解决,自我讨论,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会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实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五、让数学走向现实,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是数学发展永恒的推动力,只有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有更大的动力。华罗庚教授曾认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在思索,能否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自我探索,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学生不是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是充满渴望,关键是我们教师应该做怎样的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在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课中,我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三种测量方法,然后分小组讨论总结,得出一般性结论,让学生明白需要测出那些数据,最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大树的高度等,并把这个问题做为这节课的作业。这个问题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象这样的研究性课题还很多,比如学到解直角三角形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遮阳蓬,还可测量山的高度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更多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处处服务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保持对数学的求知欲。但是能走出课堂到外面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往往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想今后着手开发校外活动环境,建立校外数学学习活动场所也是现代学校所需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