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 Paper Template

Term Paper Template
Term Paper Template

CSI Metric Preprocess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FirstName LastName

BUID: xxxxx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UNY at Binghamton

Binghamton, NY 13902

xxx@https://www.360docs.net/doc/f314684202.html,

Abstract—A great number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to build a precise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which is increasingly needed by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mobile computing. Recently, WLAN with a rich set of installed wireless infrastructures enables indoor localization in the area of interest. Most of previous researches utiliz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as a main metric. However, the distance estimation based on it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nce due to the multi-path effect, which contributes to most of the estimation errors in current systems. The paper, a term paper for EE/CPE 556, studies latest work on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Moreover, we further study the CSI metric preprocess work for the indoor localization.

Keywords—indoor localiz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SSI; physical layer

I.I NTRODUCTION

Localiza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modules of many mobile wireless applications. Althoug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works extremely well for the open air localization, it does not perform effectively in indoor environments due to the disability of GPS signals to penetrate in-building materials. Therefore, precise indoor localization is still a critical missing component and has been gaining growing interest from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e.g., location detection of assets in a warehouse, patient tracking inside the building of the hospital, and emergency personnel positioning in a disaster area.

A great number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to address the indoor localization problem. Many range-based localization protocols compute positions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which represents the received power level at the receiver. According to propagation loss model [1], received signal power monotonical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l-based localization. Most of the existing radio frequency (RF)-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are based on the RSSI values [1]–[5]. However, we claim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why RSSI is not suitable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are from two aspects: First, RSSI is measured from the RF signal at a per packet level, which is difficult to obtain an accurate value. According to our measurement in a typical indoor environment as shown in Fig. 1, the variance of RSSIs collected from an immobile receiver in one minute is up to 5dB. Second, RSSI is easily varied by the multi-path

effect. In theory,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model to estimate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using the received power. In reality, however, the propagation of a RF wave is attenuated by reflection when it hits the surface of an obstacle. In addition to the line-of-sight (LOS) signal, there are possibly multiple signals arriving at the receiver through different paths.

Fig. 1: Temporal variance of RSSI. [6]

II.P RELIMINARIES

In this section, we start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widespread OFDM technique in WLAN. Then, we introduce the CSI value as the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our work.

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Recently, a worldwide convergence has occurred for the use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as a bandwidth-efficient technology for high data rat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t has been endorsed in leading standards such as IEEE802.11a/g/n, WiMAX, LTE. OFDM is a broadband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cheme combined with multiplexing. At the OFDM transceiver, the incoming data stream is split onto multiple narrow and orthogonally overlapped subcarriers as depicted in Fig. 2. The data on each subcarrier is then modulated and converted back to the time domain by an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After Parallel to Serial (P/S) and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 (DAC) process, the signals are sent through a 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 Upon receiving the signals, the receivers sample them and pass them on to a demodulation block as well as digitize them using analogue-to-digital converter (ADC). Afterward FFT procedure processes the data sample blocks to convert back into the frequency domain.

B.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Based on OFDM, channel measurement at the subcarrier level becomes available. Nowadays,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ways improve the throughput by utilizing some knowledge of the channel state to adapt or allocate transmitter resources [7].

Fig. 2: OFDM Framewor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is information that estimates the channel by representing the channel properties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To be more specifically, CSI describes how a signal propagates from the transmitter(s) to the receiver(s) and reveal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for instance, scattering, fading, and power decay with distance. In summary, the accuracy of CSI greatly influences the overall OFDM system performance.

In a narrowband flat-fading channel, the OFDM system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modeled as

=+(1)

y H x n

where y and x are the received and transmitted vectors, respectively, and H and n are the channel matrix and the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AWGN) vector, respectively.

Thus, CSI of all subcarriers can be estimated according to (1) as

?,y

=(2)

H

x

which is a fine-grained value from the PHY layer that describes the channel gain from TX baseband to RX baseband.

CSI of a single subcarrier is mathematically represented as

{}

j h

sin,

=(3)

h h e∠

where |h| is the amplitude and ∠h is the phrase of each subcarrier.

III.P REPROCESS OF CSI

The CSI samples from the same user usually share similar pattern. However, wireless channel itself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interference, so there may still be several different patterns exhibited in the CSI samples. In order to keep single pattern in the CSI sample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we explore how to filter the CSI samples from a particular user. Motivated by such goal, we find that the transmitter keeps changing it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rate of the packet based on current channel quality. MCS is a specification of the high-throughput (HT) physical layer (PHY)

parameters that consists of modulation order (e.g., BPSK, QPSK, 16-QAM, 64-QAM) an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coding rate in wireless devices supporting 802.11n standard. Generally, higher MCS rate implies that the current channel is of good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more bits would be transmitted in one symbol, while low MCS rate corresponds to poor channel condition, and less bits are transmitted in one symbol. When the wireless channel is in good quality, the channel response usually is more stable, as a result, the CSI samples always maintain similar pattern.

Upon further study on how MCS rate affects the CSI sample we observe that, for the packets with MCS rate above 263, which indicates single spatial stream in a 60 MHz channel, the CSI samples from a particular user are of single pattern as shown in Fig. 3 (a). However, when the MCS rate is lower than 263, we may find several different patterns exhibited in the CSI samples as shown in Fig. 3 (b). Therefore, only the packets with high MCS rate are kept to form clusters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and other packets are filtered out.

Fig. 3: CSI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filtering based on MCS rate

IV.C ONCLUSION

In this paper, we studies latest work on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Moreover, we further study the CSI metric preprocess work for the indoor localization. MCS rate can be utilized to preprocess CSI samples to make them have only one similar pattern to enhance the final system performance.

R EFERENCES

[1] P. Bahl and V. N. Padmanabhan, ―Radar: an in-building rf-based user lo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in Proc. of IEEE INFOCOM, 2000.

[2] J. Liu, Y. Zhang, and F. Zhao, ―Robust distributed node localization with error management,‖ in Proc. of ACM MobiHoc, 2006.

[3] D. Moore, J. Leonard, D. Rus, and S. Teller, ―Robust distributed network localization with noisy range measurements,‖ in Proc. of ACM Sensys, 2004.

[4] D. Zhang, J. Ma, Q. B. Chen, and L. M. Ni, ―An rf-based system for tracking transceiver-free objects,‖ in Proc. of IEEE PerCom, 2007.

[5] D. Zhang and L. M. Ni, ―Dynamic clustering for tracking multiple transceiver-free objects,‖ in Proc. of IEEE PerCom, 2009.

[6] K. Wu, J. Xiao, Y. Yi, L. M. Ni, ―CSI-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IEEE TPDS), 2012.

[7] D. Halperin, W. J. Hu, A. Sheth, and D. Wetherall, ―Predictable 802.11 packet delivery from wireless channel measurements,‖ inProc. of ACM SIGCOMM, 2010.

环境影响报告表新格式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盖章):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编制日期: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1. 封面“×××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指申报项目的名称。 2. 项目名称──指申报项目的名称。 3.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是指地理坐标,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应填写起止地点及地理坐标。 4. 建设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5. 项目设立依据──指项目立项或备案等的材料。 6. 行业类别及代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 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以及与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 8. 结论与建议──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9.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项目平面布置图以及其他与项目环评有关的图件。 10. 如果本报告表不能完全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根据建设项 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选择下列 1--2 项(不能超过 2 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 (4)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7)环境风险影响专项评价 11.如果其他法律法规有另行要求的,报告表应按要求进行分析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彩色原件缩印1/3) 项目名称:环评 机构:(公章) 环评机构法定代表人:(名章)

科技成果登记表

科技成果 登记表 (基础理论、软科学类成果) 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盖章)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批准登记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一二年

封面填写说明 基础理论成果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其中包括基础理论类图书。 软科学成果是指为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所取得的为解决各种复杂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方案。它包括发展战略、规划、预测、项目评价、可行性论证、对策分析管理方案和理论方法等。 1.成果名称:课题在批准立项时的名称,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也可按照鉴定(评价)报告上的名称填写。 2.第一完成单位:排序位列第一位的成果完成单位。 3.研究起始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立项日期相同,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4.研究终止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完成研究的时间,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5.推荐单位:将该项成果推荐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单位。需加盖单位公章。 6.批准登记单位:地方、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7.批准登记号:按如下格式填写:XXX(地方、部门代码,3位)+XXXX(年份,4位)+ R;J(软科学R;基础理论J,1位)+XXXX(流水号,4位),共12位。

科技成果登记表(基础理论,软科学类成果)

制表机关:科学技术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2]163号 科 技 成 果 登 记 表 (基础理论、软科学类成果) 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 □□□□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 □□□□□□□□□□□□ 批准登记日期: □□□□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二年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第二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按照国家科技保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按照本办法登记。

封面填写说明 基础理论成果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其中包括基础理论类图书。 软科学成果是指为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所取得的为解决各种复杂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方案。它包括发展战略、规划、预测、项目评价、可行性论证、对策分析管理方案和理论方法等。 1.成果名称:课题在批准立项时的名称,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也可按照鉴定(评价)报告上的名称填写。 2.第一完成单位:排序位列第一位的成果完成单位。 3.研究起始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立项日期相同,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4.研究终止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完成研究的时间,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5.推荐单位:将该项成果推荐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单位。 6.批准登记单位:地方、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7.批准登记号:按如下格式填写:XXX(地方、部门代码,三位)+XXXX(年份,四位)+R;J(软科学R;基础理论J,1位)+XXXX(流水号,四位),共12位。

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用户操作说明

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用户操作说明 第一章系统概述 科技成果登记是成果转化、推广、统计、奖励等科技成果管理的基础。本系统对于各级成果管理机构和成果完成单位而言,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系统,全国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和各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使用本系统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生成上报数据文件,再通过文件的传输,实现科技成果数据的层层上报,最后通过数据导入,形成各级成果管理部门的成果数据库。 各级成果管理机构在进行成果登记时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系统运行环境 2.1 硬件环境 IBM PC或兼容机,至少256MB内存,1024*768分辩率的监视器,至少剩余200M的硬盘空间。 2.2 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如windows 98, windowsXP ,windows2000, windows2003,windows2008等),32位、64位均可。 第三章系统的安装与运行 3.1 系统软件的获得途径 3.1.1 免费向各级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或科技部"NAST"项目组索要光盘; 3.1.2 从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314684202.html,或https://www.360docs.net/doc/f314684202.html,下载应用软件。 3.2 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软件的安装 运行系统的安装程序"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v9.0].exe",系统即自动安装,缺省安装目录为C:\kjcg9.0,用户可自行选择安装路径。 注意:如果操作系统是windows7、windws2008或更高版本 ①系统安装时,一定要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安装文件; ②自行选择安装路径时,不要选择c:\program files下。 系统安装后自动在系统"程序"菜单下形成"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V9.0]"子菜单。 3.3 系统运行 点击“开始”菜单,在"程序"菜单下点击"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V9.0"即进入本系统,屏幕上出现“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V9.0”主窗口。 注意:登记系统7.0版及7.0以上版本将不再分管理版和简易版,过去简易版的用户在主界面选择成果完成单位,过去管理版的用户则要选择成果管理机构。 3.4 系统功能 1)用户注册:根据具体的使用对象,对成果管理机构和下属机构、成果完成单位进行注册,确定用户相应的管理功能; 2)数据处理:对本软件使用单位管理的成果进行日常的录入、修改、删除、打印等操作; 3)数据导出:将本单位管理的成果数据和单位信息,生成上报文件,并将上报文件通过传输上报给上级管理机构;

成果登记表

山东省科技成果登记表

成果完成人员名单 (此表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由填报单位负责)

填写说明 1.成果登记号:共10位空格,前2位为市地(部门)代字,如青岛市写为青岛,卫生厅写为卫生;中间4位为年度,后4位为流水号,由市地(部门)编写,从0001开始。 2.成果密级:分为非密、秘密、机密、绝密和未定密。 3.成果名称:申请鉴定时经组织鉴定单位审查同意使用的成果名称。不超过35个汉字。 4.研究起始时间: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以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时间为准。年度4位、月、日各两位,不足补零(例如:98年3月9日19980309)。 5.研究终止时间:指该成果最终完成的时间。填写要求同3。 6.第一完成单位:指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的第一承担单位,应与该成果鉴定证书封面上的第一完成单位相同。 6.1.单位名称:第一完成单位全称,应与单位印章一致。 6.2.通信地址:第一完成单位的通信地址,应依次写明市(区)、县、街和问牌号码。不超过40个汉字。 6.3.邮政编码:第一完成单位的邮政编码。 6.4.联系人:第一完成单位的该成果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可填1-2个,用空格隔开。 6.5.联系电话及传真:联系人的电话及传真,注明区号、分机(如果有)。 6.6.电子信箱:联系人的电子邮件地址。 6.7.隶属市地(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填写,即第一完成单位所归属的市地或厅局。 6.8.单位属性:第一完成单位属性,在相应的方框内打“√”,是企业的填写企业性质。 7.第二完成单位与第三完成单位:在技术合同的研制单位顺序排列中位于第二和第三(与《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中成果完成单位一致)的单位名称全称,应与单位印章一致(参见注解)。 8.鉴定日期:指该项成果通过专家鉴定的日期,填写要求同4。 9.鉴定批准日期:指组织鉴定单位签署意见的日期,填写要求同4。 10.评价方式:应用技术类成果分为鉴定、验收、行业准入和其他;基础理论与软科学类成果为分为鉴定、评审和其他。 11.组织鉴定单位:组织该项成果鉴定的单位。 12.主持鉴定单位:受受组织鉴定单位委托,具体主持鉴定工作的单位。 13.成果水平:该项成果达到的整体技术水平,以鉴定证书的评价结论为准。 14.项目总投资:指该成果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投资总额,包括国家投资,地方、部门投资,以及其他单位投资等。 15.新增产值:是指成果应用后,在本年度所新增的产值(包括创收外汇所折算的收入)。 16.其中新增利税:是指成果应用后,在本年度所增加的利税。 17.出口创汇额:是指成果应用后,在本年度所增加的外汇收入。 18.节约资金:是指成果应用后,由于降低成本所节约的资金栏目中。 19.获奖励名称:基础研究、软科学类成果只分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民间奖三类。 20.知识产权状况:基础研究、软科学类成果不填写。 21.成果内容简介:主要包括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技术创新点,关键性技术指标,国内外水平对比,应用范围和前景,社会经济效益。着重概括地写出成果的创新点和关键性的技术指标,以达到使他人或用户对技术有充分了解,而又不失去技术转让权项和技术诀窍。不超过300个汉字(含各种符号)。 22.成果完成人员名单:按《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中顺序填写(如表格空间不够,可另附纸)。其中: 职称:按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其他分别填写。如完成人具有院士资格,则填院士。 文化程度:按博士、硕士、大本、大专、中专、其他分别填写。 工作单位:按本成果研究期间完成人所属的工作单位填写。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根据完成人在成果研发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作出的主要贡献填写。 23.评价委员会名单:指在以鉴定、评审、验收等形式对本成果进行评价过程中发挥咨询、评价作用的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其中:评价委员会职务:按在评价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择一填写。 工作单位:按本成果评价期间专家所属的工作单位填写。 所学专业:按受高等教育期间专家学习的专业。 从事专业:专家工作现从事的专业。 职称:按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其他分别填写。如评价专家具有院士资格,则填院士。 注解:成果完成单位是指承担该项目主要研制任务的单位。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时,按技术合同中研制单位顺序排列(与《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中成果完成单位排列一致)。

科技成果登记表格

科技成果登记表 (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 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盖章)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批准登记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7年

封面填写说明 应用技术成果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或途径,主要包括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等。其中包括计算机软件成果。 1.成果名称:课题在批准立项时的名称,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也可按照鉴定(评价)报告上的名称填写。 2.第一完成单位:排序位列第一位的成果完成单位。 3.研究起始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立项日期相同,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4.研究终止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完成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5.推荐单位:将该项成果推荐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单位。需加盖单位公章。 6.批准登记单位:地方、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7.批准登记号:成果登记时由成果登记批准单位赋予并填写,按如下格式填写: XXX (地方、部门代码,3位)+XXXX(年份,4位)+ Y(应用技术类成果标志,1位)+XXXX(流水号,4位),共12位。

成果登记表(应用类)

制表机关:科学技术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函[2000]159号 有效期截止时间:2002年10月25日 科 技 成 果 登 记 表 (应用技术类成果) 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科成登字□□□□□□□□ 批准登记日期: □□□□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二○○○年制 封面填写说明 应用技术成果是指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或途径,主要包括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等。其中包括计算机软件成果。 1.成果名称:课题在批准立项时的名称,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也可参照鉴定(评价)报告上的名称。 2.第一完成单位:成果研制单位排序位列第一位的。 3.研究起始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立项日期相同,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4.研究终止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完成研究的结束时间,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5.推荐单位:将该项目推荐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单位。 6.批准登记单位:地方、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7.批准登记号:成果登记时由成果登记批准单位赋予并填写,建议格式为:XX(地方、部门简称)科成登字第号(年份+流水号,8位)。 8.批准登记日期:成果正式登记的时间,日期格式为:-年-月-日。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空白样本格式

环境影响报告表 (样本)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年月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2. 地质、地形、地貌 3.气候、气象特征 4.水文 5.植被、生物多样性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社会环境概况 2.社会经济情况 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 3.声环境质量现状 4. 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和《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内容及格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年月日 国家环保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________________(公章)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三、环境质量状况 四、评价适用标准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七、环境影响分析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九、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模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模板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黑体、小三) 项目名称 (表格内文字体:仿宋、四号) 建设单位 ←(表格栏目字体:宋体、四号)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 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占地面积 (平方米)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年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黑体、四号) (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等的标题用宋体、小三或14pt 字号、加粗) (文中表格的表头标题用仿宋、四号,其它均用仿宋,五号或小四号) 文章标题或段落层次一律采用统一标准化编号,即: 1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或段落 1.1.1.1 四级标题或段落(以下类推,例如:见下) 2 2.1 2.1.1 2.1.2 2.1.2.1 2.2 2.3 2.3.1 2.3.1.1 2.3.1.2 2.3.1.2.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黑体、四号)(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黑体、四号) (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黑体、四号)(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环评报告表模板

环评报告表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公司 编制日期20**年**月**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彩色原件缩印1/3) 评价单位*****************公司(公章) 项目负责人:杨***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从事专业职称上岗证书号职责 李四************************************张三************************************吴二************************************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项目 建设单位*******************公司 法人代表姚**** 联系人李五 通讯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 ****** 市(县) 联系电话0851—*** 传真0851—*** 邮政编码550002 建设地点*****省****市***区****路***号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万元) ******* ******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 ****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 评价经费(万元) ******* ****** 预期投产日期20** 年**月

科技成果登记说明书

科技成果登记说明书 一、登录、注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登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填写简要说明 (6) 2.1填报页 (6) 2.2保存 (7) 2.3查看 (7) 2.3.1填报信息查看 (7) 2.3.2 PDF下载 (8) 2.4上报 (9) 2.4.1上报验证 (9) 2.4.2上报验证通过后,会提示需要推荐单位管理员审核 (10) 2.4.3上报完成后,请等待推荐单位审核 (10) 三、流程说明 (11) 四、部分申报注意点(请仔细阅读) (12) 4.1共性提醒 (12) 4.1.1登录 (12) 4.1.2成果概况 (12) 4.1.3立项评价 (13) 4.1.4知识产权 (13) 4.1.5科技成果登记表文件 (14)

一、登录、注册 1.1登录 首先,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入口进入科技成果登记。 以下我们将情况分为4种:1.拥有政务网账号,从政务网进入;2.拥有科技大脑账号,从科技大脑进入;3拥有项目管理系统账号,从项目系统进入;4都没有。 1.拥有政务网账号。 首先进入政务网,登录后,搜索科技成果登记,显示如图1.1.1所示。 图1.1.1 点击在线办理,即可跳转到如图所示界面,下方的几个标签页可以查看相应的条件,流程等,点击开始申报,即可进入填报界面。 图1.1.2 进入科技大脑 2.拥有科技大脑账号,从科技大脑进入。

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使公司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立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管理的新体系,充分调动公司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部、省、市及公司科技项目计划产生的科技成果和计划外项目产生的各类科技成果。 第三条公司科技成果归口管理部门为公司技术中心。 公司技术中心下设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成果办),负责公司的科技成果登记、组织科技成果申报评价及推广、科技成果数据库管理、科技成果统计分析、国内外科技信息跟踪等。 各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科技成果的原始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向科技成果管理成果办报送本单位需要登记的科技成果有关材料。 第二章科技成果的登记 第四条为规范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便于及时总结、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保证准确和完整地统计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决策服务,公司机关及下属各单位产生的科技成果,必须向成果办登记备案,未登记的科技成果不列入公司科技成果评奖体系。 第五条各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验收或鉴定之前,本单位的技术管理部门需汇总科技成果原始档案。 第六条科技成果的原始档案包括以下资料: (一)项目申报表; (二)计划任务书(开题报告); (三)项目目标责任书; (四)技术开发(服务)合同;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 包括主要图纸及预算书); (六)项目组活动记录:包括技术交流会议纪要、技术人员培训教材、操作规程、项目台帐及相关设备仪器采购合同复印件; (七)工业性试验报告,包括按技术开发项目验收要求提出的测试项目记录、故障记录、检测报告、试验结果等资料; (八)技术总结报告。 第七条项目承担单位需在项目通过鉴定后一个月内,到成果办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手续,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1、完整的科技成果原始档案资料; 2、项目验收(鉴定)表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复印件; 3、按合同书规定的关键科学数据、技术文件等相应的电子版; 4、《科技成果登记表》两份。 第八条文字资料及其附件、附表的规格为A4纸打印,附图应按同样规格进行折叠,图签折在外面。正文、附表、附件等应采用线装订,不得用易锈蚀的金属物装订。 第九条凡符合登记要求的科技成果,公司成果办给予正式登记,并出具《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书》。

《科技成果登记办法》

《科技成果登记办法》 第一条为了增强财政科技投入效果的透明度,规范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保证及时、准确和完整地统计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宏观科技决策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执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含专项)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当登记;非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自愿登记;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科技保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按照本办法登记。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管理指导全国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本部门的科技成果登记工作。 第四条科技成果登记应当以客观、准确、及时为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全国科技成果信息的交流。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授权的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科技成果予以登记。 第六条科技成果完成人(含单位)可按直属或属地关系向相应的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手续,不得重复登记。 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成人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人办理登记手续。 第七条科技成果登记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登记材料规范、完整; (二)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 (三)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八条办理科技成果登记应当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 (一)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

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用户证明。 (二)基础理论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本单位学术部门的评价意见和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证明。 (三)软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软科学成果评审证书或验收报告等)和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登记表》格式由科学技术部统一制定。 第九条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办理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出具登记证明。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十条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应当及时登录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并在国家科技成果网站或者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上公告。 第十一条凡存在争议的科技成果,在争议未解决之前,不予登记;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发现弄虚作假,剽窃、篡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登记机构的工作人员擅自使

科技成果登记表-应用技术

. . 科技成果登记表 (应用技术类成果)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批准登记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制

封面填写说明 应用技术成果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或途径,主要包括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等。其中包括计算机软件成果。 1.成果名称:课题在批准立项时的名称,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也可按照鉴定(评价)报告上的名称填写。 2.第一完成单位:排序位列第一位的成果完成单位。 3.研究起始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立项日期相同,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4.研究终止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完成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5.推荐单位:将该项成果推荐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单位。 6.批准登记单位:地方、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7.批准登记号:成果登记时由成果登记批准单位赋予并填写,按如下格式填写: XXX(地方、部门代码,三位)+XXXX(年份,四位)+ Y(应用技术类成果标志,1位)+XXXX(流水号,四位),共12位。

填报说明 一、登记依据 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国统计法》进行。同时,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情况,促进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请严格执行科学技术部2000年12月7日《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国科发计字[2000]542号)、2003年6月18日《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国科发计字[2003]196号)的要求,“执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含专项)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当登记”。在登记时,应填写课题立项时的名称、编号等。 二、登记目的 通过科技成果登记,对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工作,掌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状况,避免重复立项,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科技宏观管理服务。 三、登记原则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应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根据属地化原则或行业管理原则向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不得重复申请。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牵头申请登记。 四、登记围 通过鉴定、验收、行业准入、评估等方式评价或已获得知识产权,并且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应用技术成果应当申请登记。 凡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科技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登记条件 1.登记材料规、完整; 2.在技术上具有创造性,并已实际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成果。 六、填报要求 1.登记表必须加盖批准登记单位公章。 2.要按填写说明的规定认真填报。 3.字迹工整,用钢笔、签字笔、圆珠笔填写,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文字用汉字。 4.填报时,如果数字为“0”,须填“0”;如某项指标值不详,填“—”。

科技成果登记表2

科技成果 登记表 (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 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盖章)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批准登记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7年

封面填写说明 应用技术成果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或途径,主要包括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等。其中包括计算机软件成果。 1.成果名称:课题在批准立项时的名称,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也可按照鉴定(评价)报告上的名称填写。 2.第一完成单位:排序位列第一位的成果完成单位。 3.研究起始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开始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应与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上的立项日期相同,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4.研究终止日期:是指该项成果完成研究或开发的时间,只填写年份和月份。 5.推荐单位:将该项成果推荐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的单位。需加盖单位公章。 6.批准登记单位:地方、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 7.批准登记号:成果登记时由成果登记批准单位赋予并填写,按如下格式填写: XXX (地方、部门代码,3位)+XXXX(年份,4位)+ Y(应用技术类成果标志,1位)+XXXX(流水号,4位),共12位。

关于科技成果记表统计表的修订说明

关于科技成果登记表、统计表的修订说明 2010年制订的《科技成果登记表》、《全国科技成果统计表》,经过两年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该表的有效期为两年,结合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广泛征求各地方、部委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出新的《科技成果登记表》、《全国科技成果统计表》,2012年8月由国家统计局批准通过。 具体修订说明如下: 一、指标体系修订的指导思想 1、与科技工作的需要相结合,围绕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增加相应的指标体系; 2、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突出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功能; 3、避免在科技成果登记、统计中,与其他部门工作在指标体系方面的交叉重复。 二、指标体系的修改原则 1、在保证数据延续性的基础上,基础数据不作大的改动; 2、经过修订后的科技成果登记表、统计表能够在今后较长一段

时期内满足科技管理工作的需求; 3、删除的指标项,统计时可以从其他部门获得,不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4、新增指标项便于用户填写。 三、指标体系修改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一)在《基础理论、软科学成果登记表》中: 1、在登记表首页上“推荐单位”一栏,增加“盖公章”。 2、在“成果概况”中,“研究形式”修改为“独立研究”、“与企业合作”、“与院校合作”、“与研究院所合作”、“与国(境)外合作”、“其他”。原来的“与院校或院所合作”分解为“与院校合作”、“与研究院所合作”,原来的“与国外合作”修改为“与国(境)外合作”。 3、在“成果概况”中,增加“成果体现形式”为“其他”时的具体说明、“研究形式”为“其他”时的具体说明。 4、在“成果概况”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一项分类指标,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5、在“成果概况”中,“学科分类”按《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填写,不再使用原来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4)。 6、在“成果概况”中,“社会经济目标”使用新的分类标准。包括: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促进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促

环境调查报告表格式(共9篇)

篇一: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有不少负面问题随之而来,环境问题就是其中的一大重点。近年来,空气污染呢、水源污染、森林被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这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作为当代法学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发现周边环境问题,将环境与法有效结合。 二、调查方法 1.走访父亲工作单位:南宁市良庆区南晓中学 2.采访工作单位的相关人员 三、调查结果 (一)各个教室办公室整洁卫生,生活垃圾能够及时清理由于调查的单位是教务机构——中学这一特殊性,所以特地参观了各个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发现各个教室都能够保持环境卫生的整洁干净。有相应的值日打扫和奖惩制度,甚至有一些班级能够将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的废弃品收集起来。不仅做到了不污染环境而且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校园里的垃圾能够定时处理,做到日产日清,不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很好地遵守了《南宁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第三十七条“城市居民、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城乡容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分类方式放置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应当定时、定点收集、运送,并做到日产日清。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 (二)食堂泔水有效处理 食堂的泔水问题是一大要点。根据《南宁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单位食堂等餐饮单位不得将泔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公共厕所,不得与其它垃圾混倒。据了解,南晓中学与某养猪场协商,形成合作关系,将食堂泔水运送至养猪场喂猪,形成了再利用。 (三)校园绿化到位 校园绿地较广泛,教学区、住宿区和生活区都有绿色植被覆盖。绿地卫生也得到保护,学校安排每周值日班级进行卫生打扫,保持校园绿化卫生同时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宿舍仍存在卫生死角问题 学也不例外地存在这一问题。 (五)校门口砂石厂对环境影响大 学校师生平时出入学校的必经之地——校门口附近的环境问题却令人堪忧。 四、形成原因 (一)近年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大力开展 前几年,南宁市在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环境治理工作,为创建“美丽南宁”,全市上上下下都在为城市的环境卫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趁着这一时期,南晓中学也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环境整治工作。

科 技 成 果 登 记 表

附件2 科技成果登记表 (基础理论、软科学类成果) (红色字体是必填项)成果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盖章) 研究起始日期:年月 研究终止日期:年月 推荐单位: 批准登记单位: 批准登记号: 批准登记日期: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一一年

科技成果登记表 (基础理论、软科学类成果) 填报说明 1.课题来源:本指标为单选。 国家科技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包括:基础研究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类计划及专项(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国家

重点新产品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行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其他(包括: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部门计划:指国家科技计划以外,列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科技计划。 地方计划:指国家科技计划以外,列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科技计划。 部门基金: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自然科学基金等的科技计划。 地方基金:指地方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风险基金、智力引进基金等的科技计划。 民间基金:指利用非官方的组织或个人设立的基金研究开发的科技项目。 国际合作:指通过官方和民间以及多边的科技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培训的科技项目。 横向委托: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委托研究开发的计划外科技项目。 自选:指自立课题并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研究开发的科技项目。 其他:凡不属上述分类的科技项目均列入本栏。 2.课题立项名称:成果完成单位必须根据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协议)书填写课题批准立项时的名称。 3.课题立项编号:严格按照课题立项证书上的编号填写。 4.经费实际投入额:指在研究起止期间,该项目在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全部资金,按国家、部门、地方、基金、自有、银行贷款、国外资金、其他逐项填写。其中“自有资金”指成果完成单位将自有资金转为用于该课题的经费,集资和借款应包括在其他中。

科技成果鉴定流程

科技成果鉴定流程 为提高办事效率,现将科技成果鉴定流程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成果鉴定 (一)申请鉴定条件 1、申请人为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个人; 2、申请鉴定项目要求项目已完成、不存在权属争议且技术资料齐全; 3、申请组织鉴定单位应是有权组织鉴定的机关或组织,如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二)申请鉴定必须具备的材料(视成果类型选择使用) 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一式一份,单位盖章) 2、科技成果鉴定函审表(函审鉴定至少一式五份,单位盖章。会议鉴定不需要此表) 3、鉴定大纲(视成果类型选择使用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或应用技术成果函审或会议鉴定大纲) 4、工作报告(包括:项目名称、任务来源、研究起止年限、完成单位及参加人员、任务要求及完成任务情况、工作过程、经费支出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意见等) 5、研究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成果鉴定用,包括:成果名称、摘要、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论、技术关键与创新点等);技术报告(应用技术成果鉴定用,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点、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比较、技术成熟程度、对社会

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6、科技查新报告(成果达国际水平的需同时进行国内外查新,且查新后6个月内必须完成成果鉴定,否则需要重新查新) 7、检测报告 8、试验报告 9、效益分析报告 10、用户意见 11、产品标准 12、计划项目任务合同书(复印件) 1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财务决算表(一式三份,主持人签字、单位财务负责人盖章、填报单位盖章) 14、发表的论文及论著或其它技术资料 15、推荐参加鉴定的专家名单(函审鉴定最少5位专家,会议鉴定最少7位专家。评审专家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殊情况可聘请不多于总数四分之一的副高级职称人员;第二,评审专家所从事的专业与被评审成果专业相符或相近;第三,与课题组人员单位相同或属于同一系统以及课题合作单位的专家不能作为评审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