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3), 320-331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2677/ap.2016.6304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e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Meng Li, Qingke Guo*

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Mar. 4th, 2016; accepted: Mar. 21st, 2016; published: Mar. 24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Response styles refer to respondents’ systematic tendency to answer questionnaire items on some basis other than the specific item content. The traditional opinions view response styles as a kind of system error, but the new viewpoints find that the response styles are more likely to be unique personality variables. Due to this, the present study is trying to examine the trait-like properties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response styles in the latter perspective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NEO-FFI and semantic reversal of NEO-FFI measures 1200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1200 undergraduates twice one month in between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the same answer at each pair of items as response styles indicators in two test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acquiescent response style is more than other response styles in Chinese respondents, then

the disacquiescence response style, midpoint response style, positive extreme response style and negative extreme response style. All kinds of response styles are not independent. 2) All response sty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main effect of gender on the ac-quiescent response style and midpoint response style were significant,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 was significant on midpoint response style and positive extreme response style. 3) Each response styles were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raits at different degree and direction.

Keywords

Response Style, Big Five Personality, The Level of Educat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李盟,郭庆科*

*通讯作者。

李盟,郭庆科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收稿日期:2016年3月4日;录用日期:2016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16年3月24日

摘要

反应风格是指被试基于某些固定的倾向而不是基于具体的测验内容对题目做出选择。传统观点认为反应风格是一种系统的误差,而新近的观点发现反应风格很有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人格变量。鉴于此,本研究在后者的视角下试图检验反应风格的类特质属性以及反应风格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以及语义反转的NEO-FFI分别对1200名高中生和1200名大学生进行了前后两次施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计算两次测验中同一对题目相同答案的次数为反应风格的指标。结果发现:1) 中国被试默认肯定反应风格最多,依次是默认否定、折中、极端否定和极端肯定风格,且各种反应风格并不是独立存在的。2)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种反应风格均显著下降。性别在默认肯定风格和折中风格上主效应显著,性别与受教育程度在极端肯定风格以及折中风格上的交互作用显著。3) 各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不同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相关。

关键词

反应风格,大五人格,受教育程度,高中生,大学生

1. 引言

问卷测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广泛流行的测验方法,研究者们通过分析被试的自我报告来了解被试的心理特质。问卷测验假定人们是完全根据测验的题目内容做出回答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者们发现一些与内容无关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被试的反应,例如等级量表中的反应偏差(Cronbach, 1946; Lentz, 1938)。大部分的问卷测验都是等级式的量表(Moors, 2010),研究者通常根据被试所选择的某一等级的答案来分析被试的单个特质,或者分析被试某些特质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于被试在等级量表中的选择是否能够代表他们真正的观点,抑或是基于一种反应偏差?

Cronbach (1946)最早提出了反应偏差的内涵,反应偏差通常包括反应定势(response set)和反应风格(response style)两类。反应定势与题目的内容有关,指反应者总是有意无意地按某种系统化的方式或模式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对题目内容做出反应的倾向,包括掩饰、装坏、伪装等,其目的在于塑造特定的自我形象,例如社会期许性反应(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SDR:一种使自己看起来是好人的方式回答问题)。反应风格则与题目内容相对无关(Mick,1996;郭庆科,王昭,韩丹,时勘,2007),Paulhus (1991)将反应风格定义为被试基于某些固定的倾向而不是基于具体的题目内容对其做出选择。已有研究把反应风格分为单向性反应风格和双向性反应风格。单向性反应风格是指被试偏爱使用肯定、中性或者否定反应中的任意一个,包括:默认肯定反应风格(acquiescence response style,ARS:一种在命题上更加倾向于同意而不是不同意的倾向);默认否定反应风格(disacquiescence response style,DARS:一种在命题上更加倾向于不同意而不是同意的倾向);折中反应风格(midpoint response style,MRS:一种过度选择量表中间值的反应倾向)。而极端反应风格(extreme response style,ERS:一种忽视反映内容而认可最为极端的反应类别的一种倾向)被称为双向性反应风格,双向性反应风格指被试偏爱使用极端反应两极的倾向,即同时使用极端肯定反应(ERSP)和极端否定反应(ERSN)的倾向。国外研究已经发现ERSP和ERSN是极端

李盟,郭庆科

反应的两个维度,因此对于这两种风格国外研究者是把这两种风格整合到一起来分析的。然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视角下的个体一般很少对某种观点持有极端否定的反应,因此在我国被试做出极端肯定的反应会相对比极端否定反应多,并且国内研究者已对这两种极端风格进行了区分并分别计算其各自的指标,鉴于此我们的研究也对这两种极端风格进行区分并分别计算(Baumgartner & Steenkamp,2001;Weijters,Schillewaert & Geuens,2005;郭庆科等,2007;余益兵,邹泓,曲可佳,2008)。

至今,上述反应风格的心理意义还是不明确的。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反应风格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反应风格作为一种系统的误差对真正的目标变量造成了效度的威胁,即它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因素,会影响目标变量的真实分数,并且应该尽可能的被排除掉(Cronbach, 1950; Hui & Triandis, 1989)。

而新近的观点则认为反应风格和人格特质有着共同的特质变异,在这种情况下反应风格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人格变量。反应风格的根源植于被试的价值观、人格以及他们的文化(Gibbons, Zellner, & Rudek, 1999;

Smith, 2004, 2011)。Smith (2004)认为在不同形式研究中的反应风格不能仅被当作一种测量的误差,而应该被看作是个体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习惯方式的一个图式。他还发现高默认风格的民族会有一个特定的形象,他们支持宏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且他们的实践活动反映了内群体的集体主义;Chen,Lee & Ste-venson(1995)也发现MRS和个人主义之间的负相关;Van Herk, Poortinga, & Verhallen (2004)发现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比西欧国家(英国,德国和法国)有更高的ARS和ERS,进而他们做出这样的推论:ARS和ERS会随着个人主义(Hofstede价值维度之一)的降低而增高。Smith (2011)也发现了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东亚国家与折中交流风格是高度聚合的。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把反应风格作为一种类特质来进行研究,如果反应风格真的具有某种实质性的意义,它的类特质性、来源以及影响因素都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尽管在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已证实了我国国家层面的反应风格确实深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被试的取样却存在代表性的问题(已有研究多在台湾以及香港地区进行过取样分析),并且没有研究涉及到我国被试反应风格的类特质属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此我们在新近观点的视角下研究大陆群体样本反应风格的特点、类特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关于反应风格的来源,Weijters (2006)发现反应风格的来源主要有两大范畴:刺激物水平和被试的水平。在刺激物水平上,反应风格被视为被试受研究工具等的影响而产生的附属品。在被试水平上,反应风格被视为个人特征的反映。反应风格作为被试某种稳定的特点与被试的人格特质有关,并受被试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的影响(Vaerenbergh & Thomas, 2013)。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放在被试人口统计资料以及人格特征对反应风格的影响上。

关于被试性别对各种反应风格的影响没有一个普适性的结论:Austin, Deary, & Egan (2006)和Weijters, Geuens, & Schillewaert (2010)报告女性比男性更多的运用ARS;而在He, Bartram, Inceoglu, & van de Vijver (2014a)和He, van de Vijver, Espinosa, & Mui (2014b)的研究中却发现男性在ARS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也有研究报告了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运用ARS上是没有显著差异的(Light, Zax, & Gardiner, 1965; Marin, Gamba, & Marin, 1992)对于DARS,Crandall (1973)没有发现不同性别个体的差异;对于ERS,De Jong, Steenkamp, & Baumgartner (2008)和Weijters et al. (2010)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的运用ERS;Harzing (2006)和Meisenberg & Williams (2008)却发现了与此相反的结果,当然也有研究发现ERS的性别差异不显著(Grimm & Church, 1999; Light et al., 1965; Marin et al., 1992; Moors, 2008);对于MRS,Harzing (2006)发现女性被试比男性被试使用的要多,但是Light et al. (1965)和Grimm et al. (1999)却没有发现在这两种风格运用上性别的差异。总体来讲,反应风格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并且效应量非常的弱小(Van Vaerenbergh & Thomas, 2013)。

关于受教育程度这一影响因素,Meisenberg et al. (2008)发现受教育程度与反应风格负向相关,这对于ARS和ERS是一个近似世界范围内的现象,但已有研究结果并不尽一致,如Weijters et al. (2010)把焦

李盟,郭庆科

点集中在ARS,DARS,ERS和MRS上,发现除了DARS外其余的反应风格都和受教育程度具有负向联系。然而,Moors (2008)和De Jonget et al. (2008)发现教育程度对ERS并没有影响。总体来讲,受教育程度一般情况下负向预测反应风格的使用。

已有研究发现反应风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表明他们的类特质属性,甚至这种类特质属性是与人格特质相联系的(Weijters et al., 2010),He et al. (2014a)用四种不同形式测量人格特质的量表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已有研究发现ERS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外倾性以及责任心是正相关的(Austin et al., 2006),此外ERS 和反转的MRS与外倾性正相关(e.g., Austin et al., 2006),ARS与宜人性呈正相关(e.g., Graziano & Tobin, 2002),ARS与冲动以及外倾性的正性相关也被发现(Couch & Keniston, 1960)。He et al. (2014a)用包含大五人格特质的职业调查问卷OPQ32也得出了与之相似且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种OPQ2是一种迫选式的问卷,相比于李克特的问卷更能减少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共同方法偏差。

基于上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第一,综合研究中国被试各种反应风格的一般趋势;第二,研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反应风格的影响;第三研究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确定反应风格是否具有类特质的属性。国外关于反应风格操作化定义一般为被试选择异质内容的量表中某一选项的比例作为各个反应风格的指标,例如选择某一李克特式量表中极端的认可项的比例作为ERS的指标,若要计算MRS就应当用不同于之前测量ERS量表内容的量表来计算选择折中项的比例(Paulhus, 1991),然而鉴于此种研究方法不能把被试的反应风格从被试对项目内容的真实想法中分离出来,本研究采用郭庆科等人(2007)的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来更准确地估计反应风格。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某东部省份的某大学高校和某高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被试1200名,剔除作答不完整和不认真的被试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170份,有效回收率97.5%。其中男生439名,女生731名。高中生585名,大学生585名。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人格测量工具为五因素问卷NEO-FFI (Costa & McCrae, 1992)。NEO-FFI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以下简称FFI)是大五人格测验NEO-PI的简化版,特点是简明而有效,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责任心C五个维度。FFI共60个项目,每个维度12题,采用5级评分(1十分不同意,5十分同意)。FFI已在中国得到应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前测分别为0.808,0.733,0.594,0.748,0.809;后测分别为0.779,0.699,0.524,0.508,0.668。

为了有效的构建反应风格的指标,由专业人士把NEO原量表的所有题目进行语义反转构成复本测验,分别对被试进行两次测验时间间隔1个月。这样我们得到每个被试的正反两份FFI,正向陈述与反向陈述问卷题目完全一样,但陈述方向相反。

2.3. 施测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学研究者担当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被试进行前后两次施测,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2.4. 反应风格各指标的确定

2.4.1. 反应风格指标确定的原理

根据已有文献我们用两份问卷的原始数据确定反应风格的指标(郭庆科等人,2007)。具体原理如下:

李盟,郭庆科

原量表为FFI,经过对题干语义反转且选项排序不变的量表我们暂且称之为FFI’,在这两份量表中分别含有正向陈述的题干和反向陈述的题干,针对某一题来说如果FFI中的题干为正向陈述,那么复本量表FFI’中对应题目的陈述方向就为反向陈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所有被试对某一题正反向陈述两次的选择,如果被试是基于自己真实的反应回答的时候,那么被试两次的选择应该完全相反,例如在正向陈述题(你很喜欢与别人交谈)上选择了同意,在反向陈述题目(你不喜欢与别人交谈)上就应该选择不同意;如果被试不是基于题干的内容而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系统的倾向作答,如喜爱选择同意的被试,那么被试就会在这一对正反向题目上都选择同意;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鉴别出被试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系统做答的还是基于问卷题干的内容作答的。

2.4.2. FFI具体反应指标的确定

数出量表中所有在同一对正向题–反向题上两次都选择1的总次数作为ERSN(极端否定反应风格)的指标;数出量表中所有在同一对正向题–反向题上两次都选择5的总次数作为ERSP(极端肯定反应风格)的指标;数出量表中所有在同一对正向题–反向题上两次都选择2的总次数作为DARS(默认否定反应风格)的指标;数出量表中所有在同一对正向题–反向题上两次都选择4的总次数作为ARS(默认肯定反应风格)的指标;数出量表中所有在同一正向题–反向题上两次都选择3的总次数作MRS(折中反应风格)的指标。

2.5. 统计处理

运用SPSS 16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并做同质性分析、t检验、积差相关和多元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复本测验可靠性检验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所有题目测的都是同一种心理特质。从表1中可以看出前后测(正反向)题目分测验的同质性信度都在0.6以上可以说明我们对题目语义的反向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下述结果的推断。

3.2. 原量表与复本量表测量同一被试人格特质的差异检验

人格特质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如果被试完全基于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那么同一被试两次测验各人格特质得分之间的差异不应该显著,相关样本的t检验表明只有宜人性(a)这一特质维度前测后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余各人格特质的两次测量结果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如神经质(t = 2.00 p < 0.005)、外倾性(t = ?17.46 p < 0.0001)、开放性(t = ?2.63 p < 0.0001)和责任心(t = 5.81 p < 0.0001)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被试在回答问卷的时候确实受到了反应风格的影响。

3.3. 各种反应风格的描述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试的默认反应风格最高,其次是默认否定反应风格、折中反应风格、极端否定和极端肯定反应风格。无论是极端肯定风格还是极端否定风格次数都比较低,这与我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密切吻合。

3.4. 各种反应风格之间的相关

为了探讨各反应风格内部之间的联系,我们对所有的反应风格进行了零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反应风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彼此具有相关,见表3。

李盟,郭庆科

Table 1. Homogeneity reliability analysis with each personality traits measured by pre-test and post test of FFI

表1. 前后测FFI 各人格特质同质性信度分析 维度 N E O A C 信度系数 0.882 0.60 0.74 0.68 0.78

Table 2.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different response style

表2. 不同反应风格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因子

Mean SD ERSP

1.62 3.84 ERSN

2.02 4.42 ARS

7.03 6.60 DARS

6.83 6.84 MRS 5.67 5.91

Table 3. Zero order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various response styles

表3. 各种反应风格之间的零阶相关分析

ERSP ERSN ARS DARS MRS ERSP

1 ERSN

.80** 1 ARS

.25** .36** 1 DARS

.31** .42** .71** 1 MRS .21** .30** .29** .41** 1

(注*p < 0.05,**p < 0.01。以下相同)

3.5. 反应风格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年级)的差异

为了检验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五种反应风格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个两因素的

多元方差分析,2(性别) × 2(受教育程度)非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在()()21,1162 4.620.0050.004p ARS F p η=

<=和()()21,1162 5.720.0050.005p MRS F p η=

<=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受教育程度在这五种不同的反应风格上主效应显著()()21,1162148.84,0.00010.11p

ERSP F p η=<=、()()21,1162229.52,0.00010.16p ERSN F p η<、 ()()21,1162165.65,0.00010.12p ARS F p η=<=、()()21,1162224.27,0.00010.16p DARS F p η<、

()()21,1162180.85,0.00010.13p MRS F p η=<=,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各反应风格的指标

得分是明显下降的,并且被试运用各种反应风格的一般趋势大致不变如图1所示。性别与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

用在()()21,11623,.95,0.0050.003p

ERSN F p η=<=以及()()21,1162 5.070.0050.004p MRS F p η=<=上被发现。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生ERSN 以及MRS 减少的要比女生减少的多,

从高中时期男女ERSN 显著差异()28.53

0.0040.007p F p η===,到大学时期的男女差异不显著,如图2所示;MRS 也是如此()211.92

0.0010.001p F P η===,,如图3所示。 3.6. 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

从表4中可以看出:神经质n 维度与这些反应风格是显著正相关的,而像外倾性e 、开放性o 、宜人性a 、责任心c 与这些反应风格是显著负相关的。由于我们对反应风格操作化的定义不同,本研究的结果

李盟,郭庆科

Table 4.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response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表4. 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分析

神经质N 外倾性E 开放性O 宜人性A 责任心C ERSP 0.284**?0.293**?0.378**?0.480**?0.352**

ERSN 0.315**?0.429**?0.440**?0.494**?0.479**

ARS 0.240**?0.235**?0.355**?0.474**?0.370**

DARS 0.227**?0.387**?0.399**?0.491**?0.473**

MRS 0.195**?290**?0.299**?0.426**?0.405**

Figure 1.The general trend of response style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education

subjects

图1. 不同受教育程度被试反应风格的一般趋势

Figure 2.The interaction effect with gender and level of education on ERSN

图2. 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项对ERSN的影响

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些许差异,我们将在讨论中解释。

4. 讨论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在于运用了一种新的研究反应风格指标的方法,在解释研究结果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计算方式对研究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从本研究计算反应风格指标的原理分析上来看本研究中各种风格指标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总量表中的各个分量表,因此它们之间允许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且除了默认肯定与默认否定以及极端肯定和极端否定这两者相关系数分别较高外,其他反应风格的指标

李盟,郭庆科

Figure 3.The interaction effect with gender and level of education on MRS

图3. 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项对MRS的影响

相关不是很强,再次证明我们这种指标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反应风格具有某种实质性的意义:即反应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和稳定的人格特征有关联的。

4.1. 对各个反应风格分布趋势的分析

本研究关于反应风格一般趋势的结果重复了已有研究的报告结果:中国被试默认反应风格和折中反应风格占主导地位(Harzing, 2006;郭庆科等人,2007;余益兵等人,2008),这种结果也符合Smith (2004)提出的关于反应风格可能是文化交流反射的观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被试经常被教育要对自己的文化遗产更加的忠诚,并且拥护、忠心于自己的团体,因此为了证明我们对团体的忠心我们可能展示出更多温和的交流风格如ARS和MRS (He & van de Vijver, 2013)。这种结果还可能与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有关,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中庸之道”,中庸并不是我们所误解的不偏不倚没有任何想法的调和的折中主义,研究者们把孔子的中庸也解读为中和,即把所有的事物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理想的状态(郑湘萍,2003),因此我们表现出更多的默认肯定的风格。DARS也被被试相对较多的使用并不意外,早在1984年Bachman & O’Malley (1984)就已经预测到这种模式的出现,并且Harzing (2006)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被试为了减少所必需的认知资源而采取的一种策略(Weijters et al., 2010)。

4.2. 反应风格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性别对默认反应风格以及折中反应风格有显著的影响。对于ARS,从图1中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出男生ARS的运用要多于女生ARS的运用,这与国外某些研究不一致(Austin et al., 2006; Weijters et al., 2010),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性别对ARS的主效应并不是很显著(Light et al., 1965; Marin et al., 1992)。对于MRS我们的结果也和国外不一致,Harzing (2006)发现了女性更频繁的使用了MRS。虽然我们研究出的结果与国外相反,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是很大,原因可能在于我们把题目进行了反向,在做题的时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此时,男生可能就不如女生那样细心,在忽视内容的情况下两次测试都选择了“是”或者“无意见”这两个选项,因此这可能仅仅是一种随机误差的表现。对于ERSP和ERSN 这两种极端反应风格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国外与之类似的研究极少把极端反应细分为极端肯定和极端否定这两种风格,并且从本研究中两种风格的相关来看,他们应该是一种风格的两个维度,因此ERSN以

李盟,郭庆科

及ERSP的讨论就可以用下述对ERS的讨论来代替。ERS的研究结果与国外多数的研究一致(Grimm et al., 1999; Light et al., 1965; Marin et al., 1992; Moors, 2008)。但Harzing (2006),Meisenberg et al. (2008)以及余益兵等人(2008)的研究结果却都发现了男性比女性更喜欢运用ERS,本研究中极端风格在性别上的差异虽然不显著但从图1的折线图上来看男生比女生极端风格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和外倾性(He et al., 2013)。国外也有研究发现了女性比男性更喜欢运用ERS (De Jong et al., 2008; Weijters et al., 2010)对于DARS本次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不同性别被试运用上的显著差异,同Crandall(1973)的结果一致。总的来说从国内外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还不能确定性别对反应风格调节作用的一致性模式,这可能是由于对反应风格不同的操作化定义所造成的,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讨这类问题。

关于受教育程度负向预测反应风格的结果,与国外多数研究一致。本研究中设计的反应风格比较全面,与Weijters et al. (2010)的研究类似,他们的研究涉及到了ARS,DARS,ERS以及MRS,除了DARS 其余所有的反应风格均和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除了极少数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果,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受教育程度和反应风格呈负向相关关系(He et al., 2013)。根据Tourangeau, Rips, & Rasinski (2000)认为被试对测验问卷进行反应时主要包括理解、提取,判断和反应这四种认知过程这一推理,我们认为反应风格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的原因可能在于高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题意不能正确的理解或是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了解甚少不能从五个等级选项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他们更多的借助反应风格来完成测验,而当被试为大学生时,他们理解能力以及对自己的判断均明显的好于高中生,所以他们更能基于自己的真实情况对问卷做出反应。从上述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受教育程度的主效应在ERSN和DARS上更为显著,造成这两种否定风格下降大于肯定风格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们对集体主义的文化更加认同,在这种导向下我们变得更加的谦虚、更具有合作精神以及对团体更加的依赖,因此不愿意做出易伤害其他成员的否定反应。Kim (1994)也提到了关于类似的一种谈话约束的象征论:她认为东亚文化会约束交谈者不去伤害他人的感情,并且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Kim, Hunter, Miyahara, Horvath, Bresnahanv, & Yoon (1996)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了这种谈话约束象征论能够预测被试在自我建构的测量中是独立性的还是相互依赖性的,东亚文化认同下的被试在等级量表中的表现可能就是被试会选择更多同意的和温和的反应较少使用不同意的反应。He et al. (2014a)也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被试更喜欢用细腻、温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极端反应风格就会被尽量避免使用。

性别与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在ERSN以及MRS上被发现,对于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这一交互作用对反应风格的影响国外很少有研究进行检验,因此我们只对本文结果进行推断性的解释。根据简单效应的分析图2、图3来看,随着被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生ERSN以及MRS减少的要比女生减少的多,从高中时期男女ERSN显著差异(F = 8.53, p = 0.0042

η=0.007)到大学时期的男女差异不显著,MRS也是

p

如此(F = 11.92, P = 0.0012

η= 0.01)。这可能是由于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造成的,Halpern (1997)和Hedges

p

& Nowell (1995)发现在整个童年期以及青少年期,女孩在阅读理解测验上比男孩有微小但持续的优势,因此高中阶段的男生在测验中因为对题意的理解相对女生较差一些,他们更易基于自己的一种反应风格回答测验,尤其是当我们把题目进行反向之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时,较女生而言,男生更不易对反向的题目进行加工,所以就造成高中时期男女在使用反应风格上的差异;虽然这种言语理解性别差异可能持续存在于大学生中,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男大学生在理解本测验内容上应该和女生差异不显著,因此到了大学时期男生女生在反应风格的运用上差异就不显著。

4.3. 反应风格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神经质与这些反应风格是正相关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以及责任心都和

李盟,郭庆科

这些反应风格是负相关的。与已有研究结果部分一致,例如He et al. (2014a)发现MRS与责任心负相关,ERS与开放性、宜人性负相关;Austin et al. (2006)发现MRS与外倾负相关等;由于本研究中计算反应风格指标的方式不同于以往研究,因此本研究不能完全重复已有的关于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关系研究的结果,比如Austin et al. (2006)发现ERS与外倾性以及责任心呈正相关,Harzing (2006)发现ERS以及MRS 和外倾性正相关;需要说明的是用不同的计算方式以及运用不同的量表确实可以对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造成影响(He et al., 2014a)。对本研究结果的解释作出如下推断,首先反应风格与神经质的关系:个体神经质的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情绪稳定性越差。在测验中被试易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进而激发被试运用更多的反应风格作答,因此反应风格会受到神经质的正性影响;其次是反应风格与责任心的关系:我们认为责任心越强的个体回答问题时越认真,会更加的基于内容作答,因此责任心与反应风格是呈显著负相关的。对于外倾性、开放性、以及宜人性与各反应风格的负性关系我们暂时还不能做出原理性的阐述,这可能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这些原因。

我们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为反应风格具有实质性意义提供了证据,通过检验从量表内容中分离出来的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我们发现了反应风格确实部分地类似于人格特质。因此,对于某些目标变量我们不能轻易通过统计的方式把反应风格从中剔除出去,例如态度测验等,反应风格可能是一种真实的目标变量(Fischer, 2004);而且对东西方被试同种特质的比较时也应注意到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反应风格在其对比中的影响。

5. 结论及启示

1) 中国被试的默认反应风格和折中风格较多,这与我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以及集体主义文化相吻合。

2)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种反应风格均显著下降。性别在默认肯定反应风格及折中反应风格上主效应显著,性别与受教育程度在极端肯定反应风格以及折中反应风格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来说,随受教育程度提高男生极端肯定以及折中反应风格下降程度要大于女生。

3) 各反应风格与人格特质的不同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相关,例如反应风格受到神经质的正性影响,责任心与反应风格呈负相关等。因此不可贸然剔除某些目标变量中反应风格。

尽管国外有研究认为用标准化的分数就可以降低反应风格的影响,但是如果反应风格与测验变量相关性较高时,那么排除了这些反应风格就会降低测验的效度。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独立的反应风格的测量指标,本研究采用了一种较新的方法估计反应风格指标,希望能够推动研究的发展。在已有研究中不管是把反应风格当作测量误差来研究还是当作有实质意义的变量来研究,研究的意义都是为了测量者们未来能够在问卷测验中侦测出这些反应风格,并且尽可能的区分哪些变量需要排除反应风格的影响,哪些不需要;用较为恰当的方式尽可能把反应风格对目标变量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研究者们未来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郭庆科, 王昭, 韩丹, 时勘(2007). 中国高中学生中的反应风格及其效应. 心理学报, 39(1), 176-183.

余益兵, 邹泓, 曲可佳(2008). 中学生反应风格的特点及其在人格与自尊关系中的效应.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 544-546.

郑湘萍(2003). 论儒家中庸观及其现代意义. 桂海论丛, 19(2), 62-65.

Austin, E. J., Deary, I. J., & Egan, V. (2006).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Scale Use: Mixed Rasch Modelling of Responses to NEO-FFI Item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1235-1245.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16/j.paid.2005.10.018

Bachman, J. G., & O’Malley, P. M. (1984). Yea-Saying, Nay-Saying, and Going to Extremes: Black-White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Style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48, 491-50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86/268845

李盟,郭庆科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ouch, A., & Keniston, K. (1960). Yea-Sayers and Nay-Sayers: Agreeing Response Set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151-172.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37/h0040372

Cronbach, L. J. (1946). Response Sets and Test Validity.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 475-494.

Cronbach, L. J. (1950). Further Evidence on Response Sets and Test Design.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0, 3-31.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1316445001000101

De Jong, M. G., Steenkamp, J. B., Fox, J. P., & Baumgartner, H. (2008). Using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Measure Extreme Response Style in Marketing Research: A Glob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5, 104-115.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509/jmkr.45.1.104

Fischer, R. (2004). Standardization to Account for Cross-Cultural Response Bias: A Classification of Score Adjustment Pro-cedures and Review of Research in JCCP.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5, 263-282.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04264122

Gibbons, J. L., Zellner, J. A. and Rudek, D. J. (1999)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Meaningfulness on the Use of Extreme Re-sponse Style by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Cross-Cultural Research, 33, 369-381.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106939719903300404

Graziano, W. G., & Tobin, R. M. (2002). Agreeableness: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or Social Desirability Artifa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0, 695-728.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11/1467-6494.05021

Halpern, D. F. (1997). Sex Differences in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 1091-1102.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37/0003-066X.52.10.1091

Harzing, A.-W. (2006). Response Styles in Cross-National Survey Research: A 26-Country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6, 243-266.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1470595806066332

He, J., & van de Vijver, F. J. R. (2013). A General Response Style Factor: Evidence from a Multi-Ethnic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5, 794-800.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16/j.paid.2013.06.017

He, J., Bartram, D., Inceoglu, I., & van de Vijver, F. J. (2014a). Response Styl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 Multilevel Analy-si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5, 1028-1045.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14534773

He, J., Vijver, F. J. R. V. D., Espinosa, A. D., & Mui, P. H. C. (2014b). Toward a Unification of Acquiescent, Extreme, and Midpoint Response Styles a Multileve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1470595814541424

Hedges, L. V., & Nowell, A. (1995). Sex Differences in Mental Test Scores, Variability, and Numbers of High-Scoring Indi-viduals. Science, 269, 41-45.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26/science.7604277

Hui, C. H., & Triandis, H. C. (1989). Effects of Culture and Response Format on Extreme Response Styl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 296-30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89203004

Kim, M. S. (1994).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of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Interactive Constraint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1, 128-151.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11/j.1468-2958.1994.tb00343.x

Kim, M. S., Hunter, J. E., Miyahara, A., Horvath, A. M., Bresnahan, M., & Yoon, H. J. (1996). Individual versus Cul-ture-Level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Effects on Preferred Conversational Styles.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63, 29-4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80/03637759609376373

Lentz, T. F. (1938). Acquiescence as a Factor in the Measurement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35, 659.

Light, C. S., Zax, M., & Gardiner, D. H. (1965). Relationship of Age, Sex, and Intelligence Level to Extreme Response Sty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 907-90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37/h0022746

Marin, G., Gamba, R. J., & Marin, B. V. (1992). Extreme Response Style and Acquiescence among Hispanic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3, 498-50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92234006

Meisenberg, G., & Williams, A. (2008). Are Acquiescent and Extreme Response Styles Related to Low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4, 1539-1550.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16/j.paid.2008.01.010

Mick, D. G. (1996). Are Studies of Dark Side Variables Confounded by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 The Case of Mate-rialism.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3, 106-11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86/209470

Moors, G. (2008).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a Middle Response Category on Response Style in Attitude Measurement. Quality & Quantity, 42, 779-794.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07/s11135-006-9067-x

Moors, G. (2010). Ranking the Ratings: A Latent-Class Regression Model to Control for Overall Agreement in Opin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22, 93-119.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93/ijpor/edp036

Paulhus, D. L. (1991).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Response Biases. In J. Robinson, P. Shaver, & L. Wrightsman (Eds.), Measures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 (Vol. 1, pp. 17-59).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李盟,郭庆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16/B978-0-12-590241-0.50006-X

Smith, P. B. (2004). Acquiescent Response Bias as an Aspec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yl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5, 50-61.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03260380

Smith, P. B. (2011). Communication Styles as Dimensions of N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2, 216-233.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10396866

Tourangeau, R., Rips, L. J., & Rasinski, K. (2000). The Psychology of Survey Respons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17/CBO9780511819322

Van Herk, H., Poortinga, Y. H., & Verhallen, T. M. (2004). Response Styles in Rating Scales Evidence of Method Bias in Data from Six EU Countri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5, 346-360.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177/0022022104264126

Van Vaerenbergh, Y., & Thomas, T. D. (2013). Response Styles in Survey Researc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Reme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25, 195-217.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93/ijpor/eds021

Weijters, B. (2006). Response Styles in Consumer Research. Doctoral Dissertation, Ghent: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hent University.

Weijters, B., Geuens, M., & Schillewaert, N. (2010). The Stability of Individual Response Styles. Psychological Methods, 15, 96-110.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10.1037/a0018721

四种性格人的典型特征 哪些性格易得癌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四种性格人的典型特征哪些性格易得癌症 导语: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 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难道人的性格和身体健康确实有关?为什么A型性格易得心脏病,C型性格易患癌症呢?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关系。 事实上,不止血型分ABO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把人的性格也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而且它们还跟人的得病几率密切相关。“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个结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证明。”心理学专家肯定地指出,性格和疾病有关。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性格特点常分为三种:A型、B型、C型和D型,且每种性格行为类型均对应于相应的疾病类型。 急躁好胜的A型性格 典型特点 1、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2、富有极大的竞争性; 3、很易引起不耐烦; 4、有时间紧迫感; 5、语言和举止粗鲁; 6、对工作和职务提出过多的保证; 7、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易患病症 现在临床研究最多的当属A型性格行为。医学界已经公认,这种类型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尤其高发。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A型性格行为者占75.5%,在高血压患者中,A型性格行为者79.5%。同时临床还发现,A型性格行为与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性格把脉 生活知识分享

人格特质测评

关于人格特质 一、看看你属于哪种人格特质 请按照下列每一问题,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一个分(5—1分),用来判断你的人格特质类型,以对 你选择专业、职业及伴侣提供一定帮助。 (打分举例。如“个性温和”一项,如果你确实是一个个性温和的人,请打“5分”;个性不温和,请打“1分”;一般请打“3分”;一般偏上,请打“4分”;一般偏下,请打“2分”。) 问题得分 问题 得分 5432154321 1、做事精准精确 13、善于沟通协调 2、个性温和 14、很热情 3、做事积极主动 15、很亲切善良 4、个性很外向 16、很善解人意 5、适应力强 17、平实而不夸张 6、善于给别人鼓励 18、很传统而保守 7、小心谨慎 19、很有效率 8、反应很快 20、善于表达 9、独立自主 21、讨厌干活慢条斯理 10、个性很害羞 22、干事从不拖拉 11、做事认真仔细 23、总是提前等别人 12、很有胆识 24、经常说“急死人

了” 计算:1、老虎型:将3、9、12、19题相加=(); 2、孔雀型:将4、6、14、20题相加=(); 3、考拉型:将2、10、15、17题相加=(); 4、猫头鹰型:将1、7、11、18题相加=(); 5、变色龙型:将5、8、13、16题相加=()。 看哪种分值高,你就是那种人格特质;如果并列,则兼有两种(或三种)人格特质。 判断性格急、慢,将21、22、23、24相加:4分以下,慢;5-8分偏慢;9-12分中;13-16分偏急; 17分以上,急。 二、人格特质分析: 老虎型(五行属火):这种人威严,果断,而且不容商量、不容反抗,比较自我。沟通时喜欢直接交流,大多讲话快且抑扬顿挫,看着对方眼睛,不讲废话。重视事情的结果。喜欢做开拓性工作,做事好强不认输。喜欢掌控局面,做出决定,是做大事,当领导的类型。 优点在于竞争性强、主动性强、果断自信; 缺点,忽略别人的感觉,缺少耐性、比较傲慢。 适合从事决策或各种必须主动开发客户的营业性工作,如职业经理人、保险、汽车、房地产等。 一把手有50%以上是此类型。如毛泽东、蒋介石、朱镕基。 孔雀型(五行属金):这种人非常自恋,爱美丽。同理心强,擅长语言表达、理念宣传。很容易让别人产生好感。活泼,善于交际。容易搞好人际关系。愿意当众表现,态度公开。讲话手势很多,面部表情丰富,关心人的感受和意见。孔雀型的人在生活中喜欢撒娇,比较活泼,积极,如果看上美丽的东西,假若得不到,定是非常气馁和牢骚。如果孔雀型的人身为女子,这种人大多很讨男性同胞的喜欢。 优点在于社交性强、口才流畅、善于沟通; 缺点是比较不切实际,虚荣,爱出风头。 最适合从事销售、公关、保险、广告、歌手、主持人等。 如克林顿、孙中山等人。美国人此型人多。 考拉型(五行属土):爱好和平,持之以恒,忍耐度强。对别人的感受很敏感。 考拉类型的女人比较温和,没脾气。他们优柔寡断,做事不积极,不爱热闹,喜欢退居幕后,没有上进心。他们或许能在同一个位置原地踏步N年也无所顾及,他们虽然羡慕别人的成就,但自己却不思改善,对生活无所怨言。这种女人是典型的小女人类型,适合做别人的太太。但晚年通常不幸福。因为一个不思改变的女人,虽然在年轻时会得到许多人的爱护,但年老时也难得到别人的敬戴。这是很悲哀的事。 但考拉型的女人如果学习一下孔雀型女人的性格,这就是非常完美,惹异性欢迎的类型了。 优点在于耐心谨慎、温和亲切,善于倾听,有韧性,执行力强。 缺点:多愁善感,没有主见,不容易迅速做出决定。温呼呼,不积极。

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格特质

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格特质 之前曾写过关于招聘与人格特质的文章,文章更多的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甄选合适的人从事适合的工作。今天要表述的是如何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人格特质对职业选择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职业生涯中期的中年人。 典型案例与分析 【案例中的王女士】42岁,从事与制造业财会相关的基础工作15年,最近寻求职业转型,跳槽到一家服务型企业管理公司,从事数据分析与策划类工作。 过去那么多年一直从事相似工作感觉没有什么意思(相同工作不同的单位),【自述】过去那么多年一直从事相似工作感觉没有什么意思(相同工作不同的单位),想通过次职业转型,寻求新的职业发展空间。刚到新公司两个月时间,一开始对工作很有自信,凭借自己多年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这份工作很容易上手,但是一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作上的停滞与后退,发现自己对工作的想法与上级有显的分歧,并且开始出现“听不懂工作要求,”“理解不了上级意图”这些情况。 【他述】同事说她是个经验主义者,工作没有创新,虽然很好学也常常向同事请教专业方面的知道,但是一落实到时她自己的工作上,就回到原来的思路上去了。上级说她的悟性比较弱,还有点固执,有点自视过高,说都明白,一做起来,就差了很远。 【评估】通过测试及交流发现她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差,惯性思维比较严重,自视较高,有强迫倾向。目前的工作与原来的工作无论从内容还表现方式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目前的数据分析不是以前那种数字分析,一字之差,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王女士对于数字的敏感可以说基于近20年的工作经验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是对于数据分析需要的人格特质还包括一些创新性和冒险性的因素,然王女士显然不具备,所以工作效率才会下降,引发持续性的焦虑。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郑 雪,王 玲,邱 林,严标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61)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分中,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综合起来看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维度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结论: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3)02-0105-03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Personality Traits ZHENG Xue,WANG Ling,QIU Lin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S WB)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 ts.Methods:201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EPQ-RSC and SWB ques tionnaires.Results: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WB belongs to the medium levels on the9-points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pared with male,female participants showed hi gher levels of SWB and life satisfac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xtraversion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e of S WB(.40),li fe satisfaction(.29), posi tive affects(.37),and negative affects(-.22);neuroticism was a si gni ficant correlate of SWB(-.54),life satisfaction (-.28),posi tive affects(-.36),and negative affects(.57).Conclusion:Personality traits were importan t influencial factors to Chinese students SWB. Key words College s 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Personality trai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与感受,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趋重要。过去国际心理学界强调对人消极状态与病态心理的研究,而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则仅占前者的十七分之一[1];国内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则比较欠缺,缺少对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具体实证研究与深入的理论探讨[2-4]。 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的和最有效的因素。DeNeve和Cooper对以往148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不同人格因素有137个,诸如信任、情绪稳定性、控制点、自尊与外向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5-8]。但DeNeve和Cooper认为现有的研究存在文化方面的限制,即欠缺在非西方文化中的有关研究,认为人格因素对于其他文化中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9]。Furnham和Cheng对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和英国等国家的被试进行了研究[10]。该研究对于理解其他非西方文化中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为被试,进一步探讨人格因素与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 1 方 法 1.1 对象 采用分类(文科与理科)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广州某师范大学修学公共心理学的本科学生中选取了201名被试,其中女生111人,男生90人,平均年龄为20.3岁。 1.2 工具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11]包括精神质(P)、外向性(E)、神经质(N)和说谎倾向(L)等4种人格因素。 10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年 第11卷 第2期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C.A、B 两项都是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B.诊断 C.治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 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 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听力和语言残疾 1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 )

哈佛大学人格特质分析测验

哈佛大学人格特质分析测验 请将每题你选择的答案..分数加起来….. 1.早上起床之后通常吃什么当早点? >蛋和吐司———-3 >麦片—————- 1 >汽水—————- 6 >什么都不吃——-2 2. 如果你可以选任何一样你想吃的东西当早点你会选择什么? >蛋和吐司———-2 >其它别种东西—-1 >汽水—————–3 >蛋糕—————- 4 3. 午餐时?你会… >不吃东西因为太忙或担心体重—2 >吃你想了一个早上想吃的东西—-1 >吃自己带来的食物——————–3 >问朋友要吃什么再一起去吃—— 4 4. 一位朋友请你吃一些她/他带来的食物你会… >吃一小口因为实在太饿了———-3 >为了保持礼貌只吃一小口———- 1 >拒绝他/她的好意因为你正在减肥———- 2 >吃两口———-6 5. 你未来的男/女朋友请你吃一样东西你想那会是什么? >一块蛋糕———- 1 >一颗苹果———- 2 >一片批萨———- 5 >一个胡萝卜——- 3 6. 你的狗对你奋力摇尾巴企图引起你的注意你会给他… >给他一块狗饼干——————-3 >一些蛋糕—————————-1

>什么都不给拍拍他就好———4 >什么都不给还把他赶开因为你认为不能让你的狗养成要什么有什么的坏习惯———- 2 7. 梦中你正在一家全世界最棒的餐厅里你想你会点… >菜单上列的每道菜反正是做梦嘛!!——–2 >一个大盘里面什么东西都有的色拉——1 >牛排————————————————-3 >一个会让你多长很多肥油的点心———- 4 8. 在一个热带岛上你觉得什么食物是你一定要吃到的? >水果和蔬蔡——————–4 >肉和马玲薯——————–3 >冰淇淋巧克力和蛋糕? —-2 >中国菜————————–5 9. 你现在是一个婴儿你妈妈正在喂你吃… >婴儿麦片或婴儿食物—————–6 >肉和马玲薯—————————— 4 >绿色花椰菜——————————8 >什么都没有你妈正在做别的事—-2 10. 你现在是六岁的小孩你爸爸正在喂你吃… >批萨————–7 >意大利面——- 5 >泡泡糖———-1 >胡萝卜———- 3 对你人格特质的描述 得分12-20: 你是个害羞的人喔! 当处在人多的场合时,你便会感到不自在。你常会觉得你的身心生得不是很 一致或觉得你生错了时代。你实际上比你看起来要聪明多了,但是你不想让别人知道这点。大概是属于那种深藏不露的人,你有一颗可以容纳很多想法的"心" ,可是也因为你有太多想法,所以经常你的思绪塞车,你拥有艺术方面的天份,你喜欢的音乐类型是描写爱情为爱伤心失恋的歌,你喜欢的电影是铁达尼号,总有些时候你宁可待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自在,也不愿去面对一些讨厌的人们,看来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

●储节旺,方千平(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 3 摘 要: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评析了知识共享的内涵、类型、过程、模式、实践。对知识共享内涵的认识有信息技术、沟通、组织学习、市场、系统等角度;对知识共享的类型的认识有共享的主体、共享的知识类型等角度;对知识共享的过程的认识有交流、知识主体等角度;知识共享的模式包括SEC I 模式、行动—结果的模式、基于信息传递的模式、正式和非正式的模式。对知识共享的实践主要总结了一些著名公司的做法和成绩。 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知识共享模式;理论研究 Abstract:Knowledge sharing is the i m portant link in the knowledge manage ment chain .This paper revie ws the meaning,type,p r ocess,model and p ractice of knowledge sharing .The meaning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 mma 2rized fr om the pers pectives of I T,communicati on,organizati on learning,market and syste m.The type of knowl 2edge sharing is su mmarized fr om the pers pectives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type of knowledge sharing .The p r oc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 mmarized fr om the pers pectives of communicati on and the main body of knowledge .The 2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 mmarized fr om the pers pectives of SEC I,acti on -result,inf or mati on -based deliv 2ery and for mal and inf or mal type .The p ractice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su mmarized in s ome famous cor porati ons ’method of work and their achieve ments . Keywords: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manage ment;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theoretical study 3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学科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6CT Q009)及安徽大学人才建设计划项目“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知识,实现知识的价值,其前提与基础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其核心是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其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吸收与创造,从而最终达到充分利用知识获得效益、获得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前提是知识的存在,包括知识的质与量。而如何拥有足够质与量的知识在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智慧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个组织团体的知识是相对无限的,如何使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交流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知识共享是发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点,是知识管理的优势所在。因此,知识共享的理论研究和实施运营都显得十分必要。 保罗?S ?迈耶斯于1997年详细介绍了适合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系统的设计方案[1]。自此以后,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共享展开研究,研究领域从企业不断扩 大到政府、教育等社会组织。有关知识共享的研究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重点。从笔者掌握的知识共享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共享的定义类型、过程、模式等方面。 1 知识共享的定义 由于知识内涵的开放性和知识分类的复杂性,专家学者们对知识共享的内涵理解也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但他们还是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共享的内涵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111 观点简述 1)信息技术角度。Ne well 及Musen 从信息技术的角 度来理解知识共享,认为必须厘清知识库中符号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知识库本身并不足以用来捕捉知识,而是赋予知识库意义的解释过程。因此,对知识共享而言必须包括理性判断与推理机制,才能赋予知识库生命[2]。 2)信息沟通角度。Hendriks 和Botkin 等人认为知识 共享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的过程。 3)组织学习角度。Senge 认为,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一 方将信息传给另一方,还包含愿意帮助另一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并发展

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

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 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一个和知识共享有关的三种人格特质(宜人性,责任感和开放性)的实证研究。在现有文献中,已经相当关注知识共享,通过信息和通信系统的技术支持的管理的影响,或者关注与类似动力的个人特质或个人利益的冲突以及脆弱性的影响。相反,我们集中注重个人的性格倾向在个人知识共享行为中的作用。通过用以PLS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我们发现在工程公司的一组队成员的个性性状和知识共享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然有助于现有文献,因为它们提供了持久的个人特征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经验性证据。关键词:知识共享;隐性知识,人格特质,宜人性,责任心,开放性 1、引言 正如各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管理在管理研究中仍然是热议的中心话题之一。(e.g., KPMG, 2000; Matzler, Rier, Hinterhuber, Renzl, & Stadler,2005; Serenko & Bontis, 2004)。有两个因素可以支持这一对知识管理与日俱增的兴趣(Cabrera & Cabrera, 2002)。首先,知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公司来说是最宝贵的,因为全球化加剧以及信息技术变化与扩张的速度也加快。知识是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稀缺的,有路径依赖并且因果关系模糊,且难以模仿或被他人取代(Nanda, 1996)。企业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观(Wernerfelt,1984)以及后来的知识基础观((Boisot, 1998; Grant, 1996, 1997; Spender,1996a))提供了一整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即知识管理,以自己的社区,期刊和会议的形式出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次,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已为收集和处理有各种来源((Ferguson, Mathur,& Sha, 2005)和有经济可行性的信息提供可能性,就可以连结不同的部门、单位的人,和地域分散的企业,使之进行沟通和交换信息(Anand, Manz, & Glick, 1998)。 知识共享对企业能够发展技能和竞争力,以及增加价值和保持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see for example Grant, 1996;Spender, 1996b)。因为当人们分享并将他们个人的知识与其他人的结合,创新才会产生。根据野中郁次郎和竹内(1995年),知识共享需要将一般的思想转换为产品和服务的概念由此形成新观念新发明。从而这种使一个人/单位转移到另一个的知识转移能力对促进企业的组织绩效是非常重要的,(Argote, Ingram, Levine, &Moreland, 2000)。企业通过

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外健康文摘 2008年第 2 期 169 健康教育研究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从而在处理两性性行为中约束冲动、控制情绪、平衡心态,使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便自己的行为方式符合社会的要求。 (5)避孕与优生知识的教育:根据现行的规定大学生在校可以结婚。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避孕与优生知识的教育非常必要。 (6)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使他们知道只有洁身自爱,才能杜绝这些疾病的传播。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正视大学生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及时开展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性纯洁教育为核心的正规、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性心理和正确的性道 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性文明习惯,自觉抵制资本主义的“性解放”、“性自由”,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教书育人,2001(5). [2]吴阶平.性医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2. [3]董俊梅.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 [4]杨川林,许海燕.大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原则、内容及其途径.[5]李远贵.试论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3)[6]张永新.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校园文化再选择[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 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李欣华,牛春娟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对由于个体人格差异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公认的人格结构研究结论得出神经质与幸福感的体验呈负相关,外向 型与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成正相关,其他人格特质如:如个体较高水平的自尊、自信、自我监控会体验到幸福感水平会更高,研究显示个体具备的积极的人格特征会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此外对于人格差异的研究还要考虑个体所处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人格 主观幸福感 积极人格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是以W a n n e r W i l s o n (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我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十余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上[1]。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稳定和最有效的因素。DeNeve 和Cooper 对以往148 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不同人格因素有137 个,诸如信任、情绪稳定性、控制点、自尊与外向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向性与神经质[2]。 1.已有人格结构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1.1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是以艾森克人格量表为分类的标准,探讨不同的人格维度,即: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的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Eysenck (1983)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研究表明,外向型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程俊卫(2006)在一向对于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精神质得分和神经质得分显著相关,具有这些性格特征的学生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正性情绪的体验都较低,因而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性格外向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显著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较多的体验到正性情绪,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对于生活质量评价较高,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3]。王滨,尹海兰(2006)一项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类型关系的研究也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成显著的负相关,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同时也显示出外向稳定型的人主观幸福感最高,其次是内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4]。郑雪,王玲(2006)的研究也验证以上的结论,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最高,幸福感分数最低的内向不稳定型被试。外向性与积极情绪相关最高,而神经质与消极情绪相关最高[5]。 1.2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以现阶段人格维度划分主导的五因素模型为主,研究外向性、神经质、开放型、宜人性、责任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其中外向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联系的结论,即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张兴贵(2005)综合国外研究认为开放性、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复杂的关系,宜人性在与他人良好交际过程中可能会过度的克制和压抑自己,会导致个体体验到负性的情绪,责任感特质的个体会为自己确立较高的工作目标,倾向于在工作情景中取得更多的成就,开放性包括智力、文化和创造性对于主观幸福感缺乏强大的预测力[6]。 2.其他人格特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1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自尊是个体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对自我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反应个体知觉到现实的自我状态和期望的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价值持肯定的正面的评价,而低自尊的个体则相反。 严标宾,郑雪(2006)一项针对大学生所做的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相关分析的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性感和消极情感回归效应显著,对于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到中介影响的作用。 图1 自尊调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模型

疾病与人格有哪些关系

疾病与人格有哪些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拥有着不同的好恶与脾气。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不会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而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中,人的性格和疾病之间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人的性格决定了疾病的发展。那么这个理论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一起来看一看。 什么是人格 每一个人不仅有其体质上的特征,而且也具有心理活动的特征。中医学在注意到个体有生理方面差异的同时,也认识到心理方面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早在《内经》时代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所认识,并有以阴阳立论的“五态人”分类法(《灵枢·通天》)和以五行立论的“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对人的心理活动特征进行分类。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在人格诸要素中,与疾病关系最为密切者莫过于气质与性格。气质与性格是一个人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等均有所影响。中医学对人格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多着眼于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灵枢·通天》即明确指出:“古人善用针艾者,视人之五态乃治之。”并对如何视人之五态确定诊治原则作了具体的说明。明·李中梓特别重视诊治疾病对病人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他在《医宗必读》一书中专列“不失人情论”,从性之“好恶”、“缓急”、“得失”、“慎疏”、“有无主见”出发使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李氏指出:“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优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此好恶之不同也。 什么是人格 人与人很少相同,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世界上是找不到的。每一个人不仅有其体质上的特征,而且也具有心理活动的特征。中医学在注意到个体有生理方面差异的同时,也认识到心理方面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早在《内经》时代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所认识,并有以阴阳立论的“五态人”分类法(《灵枢·通天》)和以五行立论的“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对人的心理活动特征进行分类。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人格特质试题及答案(DISC)

人格特質問卷(DISC) 下列題目請依照以下順序 最像自己7 次像自己 5 有點像自己 3 不像自己 1 1. A)堅定、固執B)有說服力、善表達 C)溫和、文雅D)謙虛、容忍 2. A)喜歡冒險、膽子很大B)團體中活力的來源 C)節制、穩健D)嚴格、考究 3. A)有決心、有決斷力B)使人心服、善於遊說 C)善良、和諧D)謹慎、小心 4. A)有競爭力、有進取心B)頑皮、開朗 C)親切、誠懇D)順從、善思考 5. A)堅持、有魅力B)樂觀、好玩 C)寬大、仁慈D)正確、準備 計分表

人格特質分析 得分最高的則代表你屬於這一類型;若所有分數都界於11~29之間,則為變色龍,但最高分者代表你偏向的類型;若兩者同分如A及B同分則選前者,即你是A類型的人。 A. 支配型(Dominant):指揮者、追求權力象徵動物:老虎在乎:What B. 影響型(Influencing):社交者、追求舞台象徵動物:孔雀在乎:Who C. 安定型(Security):協調者、追求穩定象徵動物:無尾熊在乎:How D. 分析型(Critical):思考者;追求資料象徵動物:貓頭鷹在乎:Why

適應各類型的交戰守則 支配型 儘可能支持他所追求的目標 將往來關係公式化 如果不同意對方的看法,得根據事實而非個人的感覺 要精確、有效率且井井有條 推薦有支持論點的變通行動方案 迅速進入主題重點 強調具競爭力的績效表現及成長契機 影響型 儘可能支持他們的計劃、點子及夢想 保持愉悅、有活力,步調要快速 原諒他們偶爾分心,且別急著開始討論事情 試著別與他們爭辯—你很少會贏 表現的熱心、自動自發而且隨和 向他們解釋這項行動將能加強他們的形象 別與他們討論細節問題 安定型 儘可能表現真誠友善及支持他的感覺 給他時間信任你 當你們看法不同時,應討論個人感覺而非討論事實 以比較緩慢、非正式但持續的步調進行 表現出積極傾聽的態度 保證所有的風險都會在合理的範圍內儘可能減少或被處理分析型 儘可能支持他們有條理、思慮縝密的方法 用行動展現你的承諾,而非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 要注意細節、精確性及邏輯性 列出所有計劃的優缺點 提出堅定、明確的證據 堅持遵循既定的程序 承諾新的決策絕不會對他造成傷害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 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它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很多人格特征明显地与主观幸福感有关。例如,乐观、自尊、归因方式等都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关。Costa和McCrae (1980)通过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总结认为,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依赖人格,人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感,因此,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观幸福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预测指标。 二、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主观幸福感的产生是一种整合的过程,是由人格特质、生活事件、认知因素等因素所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外界的环境刺激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我们在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是一种内在的比较过程,这时我们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处于不同领域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满意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没有一个客观的比较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或者是目标得以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如果需要或者目标过高,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这样会使人缺乏信心而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如果需要或者目标过低就会使人产生轻敌的心理,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不会产生幸福感。

四、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研究发现如性别、年龄等外部因素只能解释SWB变化很少部分。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因素如个人气质特点、认知方式等对SWB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格因素和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主观幸福感的实质就是个体的主观积极体验,它更多依赖于个体自身所设定的标准,人格因素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最核心的因素。 ①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很多复杂的关系。与SWB有关的特质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外倾和神经质。Costa和McCraer的研究发现,社会性、充满活力等特质产生积极情感,而焦虑、担心等特质则产生消极情感。这两组特质分别构成成了外倾性和神经质。Watson和Clark指出,具有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分别具有体验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的天生敏感性[2]。外向型与神经症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向型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高,内向不稳定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低。另外,许多国内研究也证明了,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满意度相关,而神经质与消极情感相关。唐洁和孟宪璋(2002)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这些研究都表明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四种性格特质测试

四种性格特质测试 1、以下一共有18组问卷,每组问卷的分数为3分,请你将3分按照你的判断进行分配,填在后面的括好里。 1A我通常都是豁达爽快,主动了解别人,并与他们建立关系。() 1B我通常都不是豁达爽快,通常都不主动了解别人,并与他们建立关系。() 2A我通常反应慢而审慎。() 2B我通常反应快而草率。() 3A我通常对别人占用我的时间存有戒意。() 3B我通常对别人占用我的时间表示宽容。() 4A我通常在社交聚会上自我介绍。() 4B我通常在社交聚会上等别人向我介绍他们自己。() 5A我总是爱谈人们兴趣所在的事,即使这意味着游离了生意或手头的话题。() 5B我总是爱谈与工作项目、事务、生意或手头的话题有关的事。() 6A我通常说话不武断,并且对慢节奏我会很有耐心。() 6B我通常说话武断,并且对慢节奏我会没有耐心。() 7A我总是在了解了事实或根据的前提下才做决断() 7B我总是凭感情、经验或人际关系做决断。() 8A我总是经常参与大家的谈话。() 8B我总是很少参与大家的谈话。() 9A我通常更愿意与别人一起共事或通过他们办事,只要可能就向他们提供支持。() 9B我通常更愿意做事独来独往或不管事情涉及到别人的程度有多大,自己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10A我提问题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很少直截了当。() 10B我说起话来总是快人快语或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观点。() 11A我总是看重思想、观念或成效。() 11B我总是看重人、人际关系和感情。() 12A我总是爱用手势、面部表情和抬高声调来强调我要阐述的观点。() 12B我通常不用手势、面部表情和抬高声调来强调我要阐述的观点。() 13A我通常会接受别人的观点(想法、感情和诸如此类的事)。() 13B我通常不接受别人的观点(想法、感情和诸如此类的事)。() 14A我通常对冒险和变革总是抱小心谨慎的态度。() 14B我通常对冒险和变革总是抱积极的态度。() 15A我总是喜欢把个人的感情和想法闷在肚子里,只有我愿意时才讲给别人听。() 15B我总是觉得向别人袒露我的感情是件自自然然的和轻松的事。() 16A我总是去追寻新的或不同的人生经历,去适应不同的环境。() 16B我通常只能适应我熟悉的或有着类似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氛围。() 17A我通常对别人的大小事情、兴趣所在和牵挂什么很敏感。() 17B我通常只关心我自己的日程表、兴趣所在和自己牵挂的事。() 18A我通常对纠纷反应迟钝。() 18B我通常对纠纷反应敏捷。()

知识管理案例之一Marconi的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案例之一——Marconi的知识共享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8346041.html,./ewkArticles/Category111/Article14375.htm 来源:.cio. 翻译特约撰稿人:王晨 2003-6-6 投稿 Marconi进入了一场并购狂潮,在3年的时间内先后收购了10家通信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严峻的挑战:这个30亿美元通信设备的生产巨头如何保证它的技术支持人员了解最新收购的技术并在中向客户快速而准确的提供答案呢?Marconi如何培养熟悉公司所有产品的新人员? Marconi的技术支持人员(遍布全球14个呼叫中心的500个工程师)每个月要回复大约10,000个有关公司产品的问题。在并购之前,技术支持人员依赖于公司的外部网(Extranet)TacticsOnline,他们和客户在那里可以查询最近的问题和文本文档。当新的技术支持人员和产品加入公司以后,Marconi希望用一个更加全面的知识管理系统来补充。而新加盟公司的工程师却不愿将他们一直支持的产品的知识共享。“他们觉得他们的知识就象一X安全的毯子,确保他们不会失去工作”,负责管理服务技术与研发的主管DaveBreit说,“进行并购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避免知识囤积,而要使它们共享”。 与此同时,Marconi还想通过把更多的产品和系统信息呈现给客户以及缩短客户的长度来提高客户服务部门的效率。“我们希望在提供客户自助服务的Web页和增加技术支持人员之间进行平衡”,Breit说,“我们还希望能够为我们的一线工程师(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更加迅速的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得他们能够更快的解决客户的问题”。 建立知识管理的基础 当Marconi1998年春开始评估知识管理技术时,在技术支持人员中共享知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技术支持人员已经习惯了在3到4人的团队中工作,以作战室的方式集合起来解决客户的技术问题。而且一年前,Marconi已经开始将技术支持人员季度奖的一部分与他们提交给TacticsOnline的知识多少、他们参与指导培训其他技术支持人员的情况进行挂钩。“每位技术服务人员需要教授两次培训课,写10条FAQ,才能获得全奖”,Breit说,“当新公司加入以后,新的技术支持人员将实行同样的奖金计划,这个办法使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开放的知识共享的环境”。 为了增强TacticsOnline,Marconi从ServiceWareTechnologies那里选择了软件,部分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很容易与公司的排障客户关系管理系统(RemedyCRMSystem)集成,技术支持人员用这个系统来记录客户请求,跟踪客户交流。另外,Breit指出,Marconi希望它的技术支持人员能够利用已有的产品信息的Oracle数据库。 Breit的部门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实施新系统并培训技术支持人员。这个被称为知识库(KnowledgeBase)的系统可以与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相连接,由强大的Oracle数据库所支持。Marconi客户与产品集成的观点为技术服务人员提供了全面的交流历史纪录。例如,技术服务人员可以将制造者加入数据库,立即接过上一位技术服务人员与客户进行交流。 在第一线 TacticsOnline补足了这个新系统。“知识库中的数据是关于我们不同产品线的特定的排障技巧和线索”,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员ZehraDemiral说,“而TacticsOnline更多的则是客户进入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