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MRI测量心肌纤维化可预测严重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预后

合集下载

《心衰患者规范化管理》【2024年度心血管病学】华医网项目学习答案

《心衰患者规范化管理》【2024年度心血管病学】华医网项目学习答案
B
使用襻利尿剂时需要补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所有有淤血证据的HFrEF患者均应使用(),缓解心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
A
心衰患者治疗中的用药原则是:“利尿、扩血管、强心",其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下列关于用于心衰治疗的正性肌力药左西孟旦的作用特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D
心衰患者入院时的风险评估中,属于中风险的是()
D
PAH患者禁用钙离子拮抗剂(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除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依伐布雷定等药物(除非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左心衰竭)
A
在2018年更新的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中,下列不属于肺部疾病/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是()
D
下列不属于AHF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C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监测分两种,下列哪项属于有创监测()
D
心衰中心入院/住院初期的风险评估中,属于高风险的是()
C
心衰中心入院/住院初期的风险评估中,不属于高风险的是()
C
哪些患者需要到心衰中心住院()
E
在住院早、中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心衰病因,下列可归为心脏负荷异常的是()
B
下列关于心衰中心住院患者的分期评估与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在住院早、中期,HFpEF病人要注意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EMPEROR-Preserved研究中,()成为唯一可改善HFpEF患者预后的药物
D
在药物治疗指标中,静脉利尿剂的使用率是()
A
根据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来自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近3万5千名心衰患者的调研,得出2020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预后评估指标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预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梳理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常用方法之一,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等。

其中,cTn是目前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研究表明,cTn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和梗死后心肌功能恢复的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高敏cTn测定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cTn的检测灵敏度,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心电图指标心电图(ECG)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提供有关患者预后的信息。

研究表明,QRS波群时间、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心电图指标与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恢复的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心电图的连续记录和分析能够提供心律失常的信息,预测患者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

心脏超声指标心脏超声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工具。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可以提供有关心室结构和功能的信息,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恢复的情况。

研究表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等指标也被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心脏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到室间隔缺损和室壁瘤等并发症,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指标近年来,一些新的血液和影像学指标也被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例如,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以用于预测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等。

此外,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供有关患者预后的信息,包括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纤维化程度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指标包括血清生化指标、心电图指标、心脏超声指标以及其他新型指标。

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清lncRNA_PVT1和FOXM1表达水平及联合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与预后的关系

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清lncRNA_PVT1和FOXM1表达水平及联合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与预后的关系

·73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R. 2024, Vol.22, No.3 Total No.173【通讯作者】赵 森,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

E-mail:*******************Expression Levels of lncRNA PVT1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3月 第22卷 第3期 总第173期龄为(63.31±6.8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41±2.34)kg/ m2,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等级分类分为Ⅰ-Ⅱ级17例,Ⅲ-Ⅳ级15例。

无MACE组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在55-71岁,平均年龄为(63.20±6.79)岁,BMI为(22.38±2.31) kg/m2,NYHA心功能等级分类分为Ⅰ-Ⅱ级40例,Ⅲ-Ⅳ级46例。

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8例为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58,年龄在53-70岁,平均年龄为(63.21±6.79)岁,BMI为(22.37±2.28)kg/m2。

纳入标准:符合《磁共振延迟扫描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的诊断标准[9];均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患有心肌梗死以及进行支架置入的患者;患有肝脏、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均获得研究人员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1.2.1 收集资料 收集研究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水平,询问吸烟史、饮酒史并记录。

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PVT1的相对表达量 抽取患者入院时和体检健康者体检当天清晨空腹静脉血10mL,以4000rpm速度离心20min,取其上清液置于-80℃冰箱内待用,取所有血清样本,加入1mL Trizol试剂(购自于Invitrogen 货号:15596026)提取总RNA,采用超微量分光光度法检验RNA的纯度,A260/A280的值在1.8-2.0之间,采用反转录试剂盒(货号:R3564,北京康瑞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反转录后为cDNA,cDNA的浓度稀释10倍,使用2×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货号:A0001-R2,北京百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qRT-PCR。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文)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文)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文)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作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除了可提供心脏解剖、心脏及瓣膜功能变化特征外,还可以评价心肌水肿、变性、铁沉积、纤维化等组织特征,在心脏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定量CMR技术,包括T1mapping、T2mapgging、T2*、4D Flow、DTI、IVIM、及非对比剂全心冠脉血管成像(whole heart MR coronary angiography)等技术逐步成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重要的定量分析。

本文就CMR的常用技术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心脏形态及功能分析1.1黑血序列:基于黑血技术的CMR,是利用血流的流空效应,使心脏、大血管快速血流呈无信号,心肌呈等信号,便于分辨心肌的结构特征,主要用于心脏形态学分析。

采用黑血技术的T1WI或T2WI,均可直接显示心肌及大血管的形态。

脂肪抑制T2WI黑血序列能敏感地识别心肌水肿,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非脂肪抑制的T1WI黑血序列对识别心肌脂肪变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亮血序列:基于亮血的CMR,是通过增强血池信号亮度使血池呈高信号,而心肌呈等信号,从而形成两者形成自然对比。

心脏电影序列是在亮血序列基础上动态采集心动周期内的动态电影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勾画心腔内膜、外膜后可计算多个心功能参数,如心腔容积、射血分数、室壁厚度等等,已被公认为评估心脏功能的“金标准”。

同时后处理软件可进行心房、心室的应变分析(Strain),提供射血分数以外的房室的运动和力学指标,测量从舒张状态到收缩状态的心肌应变能力的转变,有助于在房室射血分数降低之前检测出临床前的心脏功能障碍[1]。

心肌标记(Tagging)技术是在电影序列开始前增加专门射频脉冲进行心肌网格状标记,再行电影成像,通过后处理软件对标记的心肌行节段性分析,从而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是对常规心功能评估的补充。

MRI在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MRI在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MRI在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对人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进行高分辨率的图像获取。

在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MRI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MRI在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对心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可以获得心脏的动态图像,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的射血分数、心室肥厚情况以及心室功能等。

这些信息对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有重要意义。

MRI可以帮助区分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并评估它们的严重程度和心脏功能。

MRI对心肌病的早期检测和监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肌病通常表现为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而这些改变可能在早期病程中并不明显。

MRI可以通过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来检测心肌纤维化、左室功能异常以及心室壁的厚度变化等指标,从而早期发现心肌病的病理改变。

MRI还可以跟踪心肌病的演变过程,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MRI还可以用于引导心肌病的治疗。

MRI可以在心肌活检前确定心肌病的病灶范围和活动程度,减少活检的不确定性和创伤性。

MRI还可以在心脏手术前后提供图像引导,帮助外科医生准确定位病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手术效果。

在心肌病的手术治疗中,MRI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定位心脏导管放置的位置,以及监测手术后的心脏功能。

MRI在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诊断、分类和监测心肌病。

MRI还可以用于引导心肌病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心肌病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准确,为心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心肌纤维化标准

心肌纤维化标准

心肌纤维化标准一、背景和意义心肌纤维化是指在心脏中正常胶原纤维增多、变粗、变硬,导致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特征,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肌病等。

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意义在于其与心脏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诊断和评估心肌纤维化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方法1. 心肌组化染色:心肌组化染色是常用的心肌纤维化检测方法,包括Masson三色法、Azan染色等。

这些方法可以显示心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助于评估胶原纤维的分布和密度。

2. 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如双重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观察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

3. 分子生物学方法:q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与心肌纤维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了解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三、正常范围与异常表现正常心肌胶原纤维呈网状结构,分布均匀。

而心肌纤维化时,胶原纤维数量增多,排列紊乱,导致心肌僵硬度和顺应性降低。

根据不同检测方法,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异有所不同。

异常表现形式包括胶原沉积增加、胶原交联增强等。

四、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年龄相关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心肌纤维化。

其中,一些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五、诊断流程推荐根据各类检查手段特点,推荐采用序贯组合策略进行心肌纤维化的诊断。

首先进行常规的心肌组化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以初步评估心肌胶原纤维的结构。

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需要深入了解心肌纤维化分子机制的患者,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

通过序贯组合策略,可以提高心肌纤维化的诊断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六、治疗效果评估目前,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心脏CT和MRI如何选择

心脏CT和MRI如何选择

心脏CT和MRI如何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发生改变,人口结构朝老龄化趋势发展,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多种影像学手段诊断心血管疾病,现代心血管影像学是疾病诊疗过程中所必备的条件,CT、MRI最为常见的影像学设备。

CT、MRI在临床中应用,主要依赖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MRI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类心血管学术会议也强调了心血管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64层多排螺旋CT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开创了CT冠状动脉无创检查的先河,避免了大多数患者采用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该种诊断方式具有创伤性,无法在临床中推广。

64层多排螺旋CT在该种诊断方式应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正视检查所出现的阳性预测值,低阴性预测值高的现象,不能够盲目的对适应症进行扩大,应通过综合判断选择合理的诊断手段,由于X射线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性,目前针对低危患者而言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尚未普及,不能够盲目应用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

在实施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化扫描,应将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作为参考标准,适当对电压和电流进行调整,同时还应根据心率和心率选择心电图自动毫安匹配技术和前瞻性心电门控,通过上述技术能够使X线辐射尽量降低,降低程度达到90%,但在具体检查过程中,电压和电流是保障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基础,心率和心律变化属于客观条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X线辐射剂量较低的扫描模式。

若为节律极不规则的房颤患者,在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具有耗时长、且较为繁琐的特点,因此X射线辐射必须是安全检查所考虑的内容,另外,若患者存在钙化灶或支架也能够对判断结果产生影响。

当下CT扫描主要是用于中危患者,通过单项检查,无法评估临床症状的患者。

若患者存在急性胸痛或搭桥术后,应首先考虑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延迟增强CT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意义

延迟增强CT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意义

延迟增强CT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意义【摘要】延迟增强CT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意义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延迟增强CT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心肌纤维化的诊断意义、心肌纤维化与预后的关系、延迟增强CT评估心肌纤维化的准确性以及延迟增强CT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发现延迟增强CT技术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优势。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延迟增强CT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以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水平。

延迟增强CT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症,主要特征是心肌局部或全心室肥厚,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等严重后果。

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肌纤维化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

心肌纤维化指的是心肌组织中纤维化程度的增加,主要由胶原蛋白的沉积引起,会导致心肌的功能受损。

及早发现和评估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延迟增强CT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方面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特点为心肌增厚和心肌结构异常。

心肌纤维化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通过延迟增强CT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正文2.1 延迟增强CT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延迟增强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延迟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并进行早期干预。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心室壁肥厚和心脏功能异常。

心肌纤维化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特征之一,对心脏功能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 e,03:9 —9 . 09 Sp 5 ()7 17取对 比剂后 ,记录 基 线T 加权 及T )权 成像 的信 号强度及增 强特性 。依据 1 23 1 3 病变每个 时相 的表现定义增强模式 ,根据不 同时相对 比剂 的增 强 状 况 来 描述 动 态 模 式 。结 果 ,I C 常 见 的 模 式 为 C 最 对 比 剂 摄 取 进 行 性 增 强 , 占8 . ;对 比剂 摄 取 稳 定 性 增 06 % 强 , 占1 . 94 %:I C 表 现 出 延迟 消退 模 式 ,而 这 正 是 肝 癌 C 未
( C 所 特 有 的 表 现 。I C的MR 现 模 式 因肿 瘤 大 小 不 同 HC ) C 表 而 差异 很 大 :进 行 性增 强模 式 常 见 于大 于 2 l 的病 灶 ( 0nI n 本 组2 名 患者 中 有2 名病 灶 大 于2 m) 5 0 0r ,而 稳 定性 增 强 模 式 n 主要 见于 小 于 2 l 的病 灶 。I C 并肝 硬 化 患 者 的MR 0il Y n C 合 对 比增 强模 式 的特 征 性 主 要 表 现 为 不 同 时相 对 比剂 摄 取进 行 性增 强 ,而 未 见 对 比剂 延 迟 消退 现 象 。 由于 不 伴 延 迟 消退 的 稳 定性 增 强 模 式 也 可 见于 dH C 节 , 因此 对 结 节进 行  ̄C 结 正确 的定 性 诊 断 时 ,评 估 延 迟期 时相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如果 未获 得 延 迟相 ,有 必 要进 行 活 检 。
C - R 测 量 心 肌 纤维 化 可 预测 严重 主 动脉 瓣 病 变 患 者 预 后 EM l
巴西 一 项 前 瞻 性研 究 纳 入 5 例 因 严重 主 动 脉 瓣 疾 病拟 4 行 主动 脉 瓣 膜 置 换 术 的 患者 ,运 用 对 比 剂增 强 磁 共 振 成像 f E MR ) 量 测 定 心 肌 纤 维 化 ( ) 并 在 术 中提 取 心肌 C— I 定 MF , 样 本 行 病 理 学 分 析 ,术 后 2 个 月 复 查C — I 7 E MR 以评 估 左 室 功 能 改 善程 度 ,并 随访 5 个 月 ,评 估 长 期 生存 率 。结 果 表 2 明, 组织 病 理 学 检 查 与 C I MF 量 相 关 性 较 好 , E MR 所得 数 且 MF 量 与 术 后 左 室 功 能 改 善 程 度 及 长 期 生存 率呈 显著 数 负 相 关 。 多变 量 回 归 分 析 表 明 ,年 龄 与 MF 量 是 主 动 脉 数 瓣 膜 置 换 术 后 患者 全 因 死 亡 率 的独 立 预测 因素 。研 究 发表 于 《 国心 脏 病 学 会杂 志 》 A o ado 2 1, 64: 美 m C #C ri1 0 0 5 () .
本次大会 以 “ 创新 、转化、促健康 ”为主题 ,邀请了 众 多 国内 外 心 血管 病 方 面 的 知 名 专 家 。 大会 期 间主 会 场 及 各 个 分 会 场 的 发 言人 都 作 了精 彩 而 又 不 失严 谨 的演 讲 ,听 众也提出了令人深 思的 问题并发表 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 “ 血 管 病影 像 学 及 结 构 性 心 脏 病 介 入 治疗 ”分 会 场 心 围绕 大 会 的 主 题 思 想 ,就 心 血 管 病 的 影 像 诊 断及 介 入 治 疗
28 。 7 . )
谭志学
摘 译
2 1 中国 心脏 大 会 影 像 学 组 会 议 纪 要 0 0
为 了 加 强 国 际 、 国 内 的合 作 与 交 流 , 加速 我 国心 血 管 病 诊 疗 事 业 的 发展 ,提 高 我 国的 医 疗 卫 生 事 业 在 国 际 中 的 地 位 ,阜 外 心 血 管 病 医 院 于 2 1年 8 1 日一 1 日在 国家 0O 月 3 5 会 议 中心 成 功 召开 了 中 国心 脏 大 会 ( no 暨 国家 心 血 管 病 c 中心 成 立 大会 。 出席 本 次 大 会 的代 表 6 0 余人 ,卫 生部 部 00 长 陈 竺 出席 了开幕 式 并 致 辞 。
・3 9 ・ 9
谭志学 摘 译
早 期 头颅 M 查 有益 于感 染性 心 内膜 炎 的诊 断 与治疗 R检 I
心 内膜 炎 的 神 经 系 统 并发 症 会 影 响心 内膜 炎 的 诊 断 、 治 疗 及 预 后 。近 期 ,法 国 的一 项 单 中 心 、 前 瞻 性 研 究 显 示,早期 头颅MRI 查有益 于感 染性心 内膜炎 的诊 断与 检 治疗 。研 究 发 表 于 《 科 学 年 鉴 》 n t nMe . 0 0 内 nI e d 2 1; nr 128:9—0 , 15 。 5() 75 4W 7. 4 ) 研 究 者 于 2 0 年6 -2 0 年 1 月 纳 入 1o J , 05 月 08 0 3  ̄ & 内膜 炎 患者 , 由两 名 专 家 于MR 检 查 前 后 ,共 同根 据 修 订 的D k I ue 标准 对 患 者 进 行 分 类 和 制 订 治疗 方 案 ,然 后 进 行 比较 。 最 初 , 心 内膜 炎 明确 诊 断 7 例 、 可 能 诊 断 5 例 、 排 除 诊 断 3 7 0 例 , 1f (2 伴 有 急 性 神 经症 状 。MR检 出 l6  ̄ 2 颅 6 f1%) J I O f ( %) J 8 内病 变 ,包 括 缺 血 性 病 变6 例 、颅 内微 出血 灶 7 例 、无 症 8 4 状 性 动 脉 瘤 1 例 。 借 鉴 MR 检 查 结 果 ,3 %(75 例 ) 0 I 2 1/3 的不 确 定 心 内膜 炎 病 例 被 确 诊 (4 ) 疑 诊 (例) 1 %(410 1例 或 3 ; 8 2 /3 例 ) 治疗 方 案被 修 改 ,其 中包 括 1N (4 手 术 方案 被 修 的 8 1%) 改 。 总 体 来 讲 ,3 例 (8 患 者 的 诊 断 或 治 疗 方 案 发 生 改 6 2 %) 变 。本 研 究 的局 限性 在 于 :研 究 者 没 有 评 估基 于MRI 改 所 变 的诊 断 、治 疗 方 案 是 否会 改善 患 者 治 疗 结 局 , 或者 因非 必要 的检 查而 增 加 费 用 。 谭志学 摘译
僦 报 础 像 Z ul 帚 l 昂 ) Ul 平 奁 朋
Uln J a n Ke o g g 2 1 , o , u M g snI ma i , 0 0 V l1 No 5 n
I 诊断胆管癌合并肝硬化 :无延迟消退相可避免误诊为肝癌
为了对肝 内胆管癌( c 合并 肝硬化患者的MR1 比增 I 1 C 对 强模式进行特异性分析 ,并评估其价值 ,研究者对2 名肝 5 硬 化 患者 ( 3 个 经 组 织 学 证 实 的I C 节 MR 果 进 行 共 1 C 结 的 结 了回顾 性 分 析 。相 关 结 果 发 表 于 《 肝脏 病 学 》( e aooy H p tl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