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2旅游环境保护同步练习鲁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同步测控 第4单元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

高二地理同步测控 第4单元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⑤土壤污染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③④⑤2.下列解决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D.禁示发展旅游交通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主要是大气污染(交通尾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游客乱扔垃圾)。

第2题,禁止发展旅游交通,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该措施不正确。

答案:1.B 2。

D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5月12日报道了名为《环境反思的终极影像》的文章,提到中国电影《无极》剧组污染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景区事件,成为2006年后国内影视业最大的丑闻,永远留下不良口碑。

据此回答3~4题.3.《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风景区的破坏是()A.大气污染加重B.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C.固体废弃物的污染D.文物古迹遭到损毁4.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旅游环境问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B.搞好环境评价,制订环保规划C.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环保效果D.尊重和支持历史或宗教物品解析:《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的破坏主要是丢弃了大量的废弃物,并破坏了植被,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答案:3.C 4。

A5.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

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

下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________,其重要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

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________地貌。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

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通过“重走霞客路”,将我国武当山、黄山、武夷山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串联起来,重点考查学生对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认知,对旅游景观分类、成因的把握,对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的理解。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全球化背景下,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A.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国家粮食安全B. 水资源短缺引发地区冲突,威胁国家稳定C. 网络安全问题属于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D. 生态系统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2、我国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措施?A.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B.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C.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D. 重视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洋安全3、关于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环境恶化可以导致资源短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B. 跨境污染可能引发国际纠纷,威胁地区和平。

C. 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无益。

D. 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

4、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保护措施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A.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B. 提高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C. 增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D. 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5、下列哪项活动最直接地涉及环境保护对国家安全的影响?A、增加采矿业出口B、推广清洁能源使用C、扩大森林砍伐作业D、提高军事装备投入6、以下哪个措施无助于提高国家安全?A、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D、大力发展高能耗的重工业7、题目:下列哪项措施不符合全球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的要求?A.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C. 大规模开发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D. 全球禁止使用化学肥料8、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国家环境安全的因素?A. 气候变化B. 资源枯竭C. 经济发展D. 技术创新9、下列哪项措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为直接有效?A. 增加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B. 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C. 扩大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D. 加强农产品国际贸易 10、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环境污染对国家安全没有影响B. 环境保护仅是经济发展的附属品C. 良好的环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D. 国家安全政策不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11、【题目】下列关于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B. 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环境安全可以自动得到保障C.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环境恶化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战争D.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附属品,无足轻重12、【题目】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环境保护对国家安全的有益作用?A.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国家水资源安全B.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国家安全风险C. 强化森林保护,防止土地沙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D. 限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国家安全水平13、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并直接促进国家安全?A、大规模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B、推广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C、加大农药化肥使用,提高作物产量D、过度开发矿产资源,提高国内生产总值14、在保护环境与国家安全的背景下,下列哪项行为不被认为是对环境的保护措施?A、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B、限制工业废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C、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促进便捷消费D、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15、以下哪项不是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A. 大气污染B. 水资源短缺C. 食品安全D. 非法采矿16、以下哪种环境破坏行为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A. 工业废弃物排放B. 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缩小C. 城市绿化覆盖率降低D. 地下水污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旅游环境保护学案 鲁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2016-2017版高中地理第4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版高中地理第4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版高中地理第4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掌握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重难点) 3.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意义,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一、亟待重视的旅游环境保护1.原因(1)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使旅游环境和景观资源出现了衰败迹象.(2)若不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保护问题,就会削弱旅游业的发展基础。

2.解决途径:保护旅游环境资源,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名称定义数量面积举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截至2003年底,建有1999个(不计港、澳、台),国家级226个截至2003年底,面积达1。

4亿多公顷,国家级面积8 871万公顷四川卧龙、黑龙江五大连池等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截至2004年底,国家级177处截至2004年底,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山西五台山,河南嵩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等1.试举例说明自然原因对旅游景观资源的破坏。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鲁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鲁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开展 4.2 旅游环境保护[学业水平层次A]读以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⑤土壤污染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③④⑤2.以下解决该污染主要措施中,不正确是( )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D.制止开展旅游交通【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主要是大气污染(交通尾气)与固体废弃物污染(游客乱扔垃圾)。

第2题,制止开展旅游交通就无法开展旅游业,因此该措施不正确。

【答案】3.以下图为旅游旺季时长城上拥挤人群图,以下解决拥挤问题措施中合理有效有( )①开拓城墙下线路,分散人流②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游客集散③与周边景点协调客流顶峰④实行限时限量登长城游览⑤制止游客旺季登临长城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③⑤【解析】应采取合理措施但不能制止游客登临长城,可从“开源〞即分流,“节流〞即控制客流量等方面分析,但同时要注意保护景区环境,不能在长城城墙下开拓线路,改善交通条件虽然合理但对长城人流拥挤问题没有什么效果。

【答案】 C“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据此答复4~5题。

4.以下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是( )A.森林旅游B.渔村旅游C.动物欣赏D.参观革命纪念地5.生态旅游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以下旅游行为与此不符是( )A.旅游以步行为主B.在旅游区建立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C.旅游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废弃物应丢入垃圾箱,以确保不污染土壤与水【解析】第4题,生态旅游范畴主要针对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湖泊、湿地等。

第5题,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保护,是以认识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

A选项可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污染,C选项突出自然环境与接待设施与谐,D选项可减少土壤与水污染。

【答案】6.在旅游环境保护中政府作用是( )A.倡导绿色旅游B.评定旅游环境容量C.建立环境保护法规D.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解析】A项属于政府作用,B项是旅游开发商与经营者作用,C项是立法机关作用,D项是旅游研究与教育专家作用。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

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第一课时亟待重视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目标导航】1.了解重视旅游环境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掌握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思维拓展】《无极》剧组在把高山杜鹃美景定格到银幕上的同时,也把造型复杂的钢架怪物“海棠精舍”耸立在了碧沽天池湖边,一座破败的木桥将天池硬生生劈成两半……碧沽天池的生态环境就此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

《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环境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从立法的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作出了规定。

其中包括:建立旅游资源档案,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县级以上政府应对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县级以上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

开发旅游项目不得破坏环境: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规划确定的自然资源外围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要保持原生态特色:利用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其他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其原生态特色。

鼓励利用工业、农业、商业、体育、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等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项目开发应当保持其内容与景观、环境、设施的协调和统一。

【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 )A.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D.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加强环境监测和旅游环境评价的原则是( )A.“治理”为主 B.“预防为主”C.加大科技投入 D.预防与治理相结合3.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C.发展旅游业D.保护著名古寺——庆云寺4.有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5.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6.九寨沟风景区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采用提前预订票的形式来限制游客人数,其主要目的是()A.保证游客安全 B.提高景区票价C.保护景区环境 D.控制当地交通流量7.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是( )A.公众参与 B.健全法规C.制定环保规划 D.科技进步8.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②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④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9.读图4—5,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3(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3(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2 旅游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2 旅游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2旅游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2旅游环境保护相关素材旅游环境,是由山(风景地貌和地貌构景)、水(水景或水文取景)、林木(绿化和园林生态)、建筑(与环境意境协调的或加强环境意境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以及天气变化、人文特色等和谐地组合起来的场所。

在一定环境中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风景,若以自然风景为主,称为天然景观;以建筑为主,称为建筑景观;以人工雕筑为主,称为雕筑景观(如大型假山)。

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必须是一个风光秀丽、未受破坏和污染,并能够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为心理活动的地区。

旅游区有两种:一种是风景优美的天然名胜(名山大川、深山峡谷、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蔚蓝的海洋等),以及一些自然状况(火山、海潮、冰川、甚至沙漠);另一种是人工胜地,如历史古迹、著名建筑、繁华城市、优美园林。

好的旅游区通常是两者兼而有之。

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人流涌向旅游区,会践踏地面,破坏植被。

饮食服务业的污水牌坊,各种垃圾废品的抛积,也会造成各种污染.现代交通工具排放大量有害废气,会导致旅游环境恶化。

特别是在旅游区开发工业,会使旅游环境质量下降。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高中地理 4.2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鲁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4.2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 鲁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4.2 旅游环境保护课时作业鲁教版选修31.旅游地的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行为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2.右图为旅游旺季时长城上拥挤的人群图,下列解决拥挤问题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增加淡季的吸引度B.和周边景区合作,协调客流C.实行限时游览D.禁止游客旺季登临长城3.下列关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环境保护就是禁止开发旅游资源B.旅游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所以不必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C.旅游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红色旅游”D.建立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对旅游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4.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是( )A.现代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生态旅游的发展C.建设自然保护区的需要D.旅游环境保护法律的规定5.下列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旅游可持续发展侧重后代人的利益B.实质是协调旅游与生态的关系C.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D.旅游可持续发展符合共同性原则“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

据此完成6~7题。

6.倡导“绿色旅游”则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项目的建设( )①污水处理②垃圾收集和处理③游客休憩地④新的旅游设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植物及其制品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2009年1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海南省政府主办的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

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全球的时尚,据此完成8~9题。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十)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2021学年)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十)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旅游环境保护鲁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十)旅游环境保护一、选择题投资4.52亿元的秦岭·太白山(海拔3767 m)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产业新区,以市场化开发为方向,按照“显山、露水、强区"的理念,做旺旅游人气,把太白山新区建设成为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推动太白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面繁荣.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②旅游者不再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为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旅游者自秦岭南坡向上攀登到太白山主峰,可能看到( )①在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②沿途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③沿途可能有马尾松林,长势良好④到达山顶永久性冰雪千里冰封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正确说法是()A.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B.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C.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D.我国不适宜大规模开展生态旅游解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
1.关于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各种资源的枯竭
B.对旅游资源掠夺式的开发
C.对旅游景区粗放式的管理
D.国家强制执行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不应是国家强制执行来实施。

答案:D
2014年2月27日,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布一组照片,称电视剧《二炮手》剧组为“无良剧组”,“拍电视剧严重污染一塔寺周围环境卫生”,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据此完成第2~3题。

2.《二炮手》剧组严重污染一塔寺周围环境卫生是( )。

A.大气污染加重
B.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C.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D.文物古迹遭到损毁
3.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旅游环境问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B.搞好环境评价,制订环保规划
C.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环保效果
D.尊重和支持历史或宗教物品
解析:《二炮手》剧组对一塔寺周围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丢弃了大量的废弃物,并破坏了植被,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答案:2.C 3.A
4.旅游活动中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是( )。

A.游人过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B.焚烧垃圾产生的浓烟尘
C.旅游交通的发展和各种能源的使用
D.野外烧烤产生的浓烟
答案:C
5.关于旅游促进环境改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即发展旅游业
B.财政拨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来源
C.环境保护受旅游建设的限制
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地位
解析: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的主要经费来源;环境保护限制旅游建设;旅游开发应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放在首位。

答案:A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人,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

据此完成第6~8题。

6.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海岸受损害
7.有关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的旅游环境容量不能突破2亿人
B.每年的旅游合理容量是2亿人
C.每年的旅游极限容量是2亿人
D.随着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设,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
8.为减轻环地中海地区旅游环境容量过大造成的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建设旅游新设施,以吸纳更多的游客
B.提高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以限制旅游人数
C.对旅游景区实行分流管理,对已饱和区实行限流措施
D.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游人入内
解析:土壤酸化主要是由酸雨危害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

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实行景区分流和限流,是保护旅游环境的重要措施。

答案:6.B 7.D 8.C
9.“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韶山旅游管理局将主景区内的酒店、宾馆全部改成稻田背景,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该区历史文化价值
B.扩大其旅游环境承载量
C.恢复原有背景环境
D.体现对伟人的尊敬
解析:韶山旅游管理局将主景区内的酒店、宾馆全部改成稻田背景,主要是为了恢复其原有背景环境。

答案:C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漫画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 )。

A.旅游环境污染
B.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11.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和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主要有( )。

①乱丢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②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③在有草地的地方,绕过草地继续观光④遵守旅游规则,有秩序地旅游观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10题,由漫画中文物上刻满了字,体现了游客对文物古迹等的破坏。

第11题,在旅游活动中,乱丢废弃物,特别是白色垃圾,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

这些都是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都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答案:10.C 11.A
12.读我国某区域景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不少于四种)
(2)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

(3)请你为该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4)请你谈谈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解析:读图中的图例可知旅游资源有哪些,发展旅游业既要做好评价工作,又要做好保护工作。

答案:(1)湖泊、雪山、石林、傣族风情
(2)优势:景观独特,游览价值大;集群状况好;种类多样,自然人文景观兼备。

不利: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交通不便,通达性差。

(3)改善交通和通信状况;发展商业、金融、餐饮业;开发民族风情游、山水游等项目;注意旅
游区的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等。

(4)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法规;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自然风景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念山水经,唱特色戏,打优势仗”,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基础建设力度,努力开发挖掘新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游人慕名而来。

据统计,2013年,西藏自治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1万人次,实现旅游
收入126.47亿元。

材料二:
(1)高原列车开通后,将促进青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列举进藏游客需克服的不利条件。

(2)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3)简述开发西藏旅游资源在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发展旅游的限制因素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注意的问题。

第(1)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低压于缺氧,太阳辐射强;由于大气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另外多雷击、沙尘暴和暴风雪天气。

第(2)题,由西藏地区所处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来分析
评价旅游开发条件。

第(3)题,结合西藏地区的环境突出特征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知,开发西藏旅游资源要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

答案:(1)空气稀薄,低压缺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雷击;沙尘暴;强风雪天气。

(2)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交通不便;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地区接待能力差。

(3)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