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锅炉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要求
锅炉自动化说明

锅炉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本装置是针对工业燃煤热水锅炉设计的一种全自动变频燃烧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 智能PLC控制以及良好人机界面(触摸屏) 来自动调节锅炉的引风. 鼓风风量以及炉排的给煤量, 使炉膛负压保持在理想状态, 并能根据工艺压力设定值,经过系统PID计算,自动调整引风,鼓风频率的大小,从面达到调整锅炉的燃烧力度, 并减少引风鼓风的启停次数, 达到连续燃烧的目的, 使锅炉的压力和水位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保持炉膛温度, 减少机械启动磨损和节电节煤有很重要的意义.由干整个系统的设计是全自动闭环控制, 燃烧和进煤量都是由蒸汽压力参数自动调节的, 无须人的参与, 司炉工只要根据煤质设定炉转速系统就会自动跟踪设定值进入最佳燃烧状态, 该系统元件都经精挑细选, 经多家企业使用证明, 该系统性能十分稳定可靠。
使用该装置后,相当于给您找了个高级的、听话的司炉工,改造完成后,将锅炉远程控制到制粒或中控室,完全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电控设备技术参数●控制柜技术参数:制造标准: GB/T14536.1及厂标安全性能检验符合: GB1497电控检验符合: GB3797-89防护等级: JEC-IP54环境温度: -15℃-55℃钢板厚度: 1.5mm缆线规格: YJV电缆线4—50mm2●控制柜电源条件与安装要求电源条件额定电压: 380V/220V±15% 三相5线/单相额定频率: 50Hz±2%中性点接地方式:不直接接地(TN-S电源)安装要求及位置控制柜的安装可根据锅炉的大小、锅炉房的环境及要考虑操作维护的方便。
使控制器处于平稳状态,可将控制柜固定在锅炉房控制室里。
控制器最好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能覆盖或阻塞控制器两侧的通风孔。
锅炉控制系统采用先进远程控制系统来实现具体的控制功能;锅炉控制系统建立在锅炉房控制室内,可远程到制粒或中控室,主要由一次传感器、变送器(现场安装)、核心控制模块等部分组成。
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技术规范(试行)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由于各地区电网的特点不同,规模大小不一,各运行单位的管理机制不尽相同,从而对自动化的认识和要求也不相同,实施自动化的程度有较大差异。
为规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维护工作,尽量统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结构、配置、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涉及电网调度、通信、远动、保护等专业。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外围设备和二次回路等各项技术指标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程、规范)的规定。
1 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安徽省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系统结构、配置、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等提出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作为新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订货技术指标和运行维护的依据;同时作为已投运变电站站内自动化改造时参考。
2 引用标准GB/T 13730—92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5002-91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16-9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451-92循环式远动规约DL476-92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GB/T 1372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5145-94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50-9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3 总则3.l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其技术发展过程及系统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较典型的类型:l)常规配置的RTU、变送器、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等设备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2)由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及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等设备组成的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3)基于保护、测量和控制一体化设计,并采用分层分布结构及就地分散安装方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确保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变电站。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工程。
2、术语和定义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集监控与控制、自动操作、保护与安全、通信与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
2.2 监控与控制监控与控制是指通过对变电设备的状态和参数进行采集、显示、分析和操作,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2.3 自动操作自动操作是指对变电设备进行自动切换、调节、跳闸等操作,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
2.4 保护与安全保护与安全是指对变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和设备保护,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2.5 通信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处理是指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其他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3.1 系统层次结构3.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包括上位机、下位机、网络、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3.1.2 上位机主要负责监控与控制、自动操作等功能,下位机主要负责采集、执行等功能,网络主要负责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传感器主要负责数据采集,执行器主要负责执行操作指令。
3.2 系统硬件选型3.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采用可靠、稳定的硬件设备,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2 硬件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可升级性。
3.3 系统软件开发3.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开发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3.3.2 系统软件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方便后续的软件升级、维护和管理。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要求4.1 工程建设组织4.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进行建设。
锅炉自动化操纵技术简介MicrosoftWord文档

锅炉自动化操纵改造技术简介一、原理论述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煤炭价钱和电价的不断上涨,使企业的运行本钱不断增加,各企业本着节能降耗的目的,纷纷对锅炉的引风机鼓风机安装了变频调速装置,对锅炉的节能降耗起到了必然成效,可是变频器的操纵方式大多数是手动调速方式,这重手动调剂的操纵方式和工频燃烧方式一样存在着以下缺点:1)不能专门好地操纵风煤比:大伙儿都明白,锅炉的燃烧效率,要紧体此刻配风和配煤,若是进风量太大,就会有多余的空气中和炉膛的热量,使炉膛温度降低,煤中的固定碳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增加,锅炉的热效率下降;若是进风量偏小,煤就不能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不经燃烧,直接排出,而且煤在炉排止境时仍是红煤渣,使煤碳燃烧不完全,造成燃煤的浪费.打个比喻,就象汽车的化油器,混合比太浓或太淡,都会造成汽车的动力不足和浪费汽油.那么如何达到配风合理,燃烧最优,咱们公司依照连年的实践体会,成立了一套风煤比燃烧曲线模型,利用户的锅炉始终处于最佳燃烧状况,节电节煤.2)不能专门好地操纵炉膛负压:引风量的调剂是依据炉膛负压来操纵,而在手动调剂时,炉膛负压很难操纵,因为炉膛负压与引风和鼓风的风量有关,当引风负压过大时,会加大排烟速度,灼热的烟气与水冷壁管热互换时刻偏短,温度后移,使热量移向烟道,排炉温度升高,使炉膛热量的热利用率降低,造成热损;同时引风出力多余,这多余的出力需要增大电动机输出功率来弥补,浪费的将是大量的电能。
当引风量过小时,会造成炉膛负压过小,乃至正压燃烧,如此容易烧坏炉门、炉墙,造成停炉停产。
3)不能实现持续燃烧,工艺温度波动大:当蒸汽压力低于设定的下限值,锅炉启动运行;当蒸汽压力高于设定的上限值,燃烧停止,上、下限的设定温差范围大,输出蒸汽压力波动大,当鼓风再运行时,由于鼓风的进入和煤的再燃烧有一个进程, 蒸汽压力会持续下降,阻碍车间对供热量的要求.针对上述弊病,为了使锅炉运行在最佳的燃烧状态,提高燃烧和节电效率,咱们设计了全自动变频操纵燃烧系统。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试验标准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试验标准The electrification of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s is crucial for modernizing the railway industry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It plays a key role in ensuring reliable and stable power supply to trains, as well as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system for traction substations i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This system integrates various components such as control units, sensor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s to automate the operation of the substation effectively.铁路牵引变电所的电气化对于现代化铁路行业的改造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它在确保给火车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旨在增强对电力分配、设备监控和故障诊断的整体管理和控制。
该系统集成了各种组件,如控制单元、传感器、通信设备和软件应用,以有效地自动化变电所的运行。
One of the critical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system for traction substations i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sting procedures.Testing standards ensure that the system functions as intended and meets safety regulations. These standards outline specific testing protocols for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such as protection relays, circuit breakers, transformer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y adhering to these standards, operators can verify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identify potential issues, and ensure compliance with industry requirements.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关键的一个方面是测试程序的标准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一、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
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术语和定义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3. 监测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4. 控制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和调节。
5. 管理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故障诊断、设备维护和运行优化等功能。
6. 通信子系统:负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7. 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参数和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传感器、仪表和监测仪等。
8. 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节的设备,包括PLC、RTU和控制终端等。
9. 管理装置:用于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的设备,包括SCADA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等。
三、设计要求1. 可靠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安全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够防止非法入侵和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3. 灵便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灵便性,能够适应不同变电站的需求,并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4. 互操作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5. 可维护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锅炉系统自动化运行操作及注意事项

锅炉系统自动化运行操作及注意事项1、自动化系统分计算机、控制柜和变频柜几部分,变频柜接收控制柜发送的指令,通过本身的控制电路对外围设备进行控制操作,变频柜分为两种控制模式:一、手动模式:控制柜上的旋钮处于变频状态,变频器处于本地控制状态(状态的选择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按钮确认,六吨锅炉的炉排操作请看说明),由操作人员直接在变频器的操作板上进行数据的给定,通过柜内的控制电路对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此时,计算机和控制柜无法对变频器进行操作。
二、自动模式:控制柜上的旋钮处于变频状态,变频器处于远程控制状态(状态的选择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按钮确认,六吨锅炉的炉排操作请看说明),由操作人员直接在变频器的操作板上进行数据的给定,通过柜内的控制电路对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此时,计算机和控制柜正常对变频器进行操作。
控制柜将外围各种传感器发送回的数据通过处理后反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接收计算机发送的指令,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分别的指令发送,将指令送到变频柜内的变频器,完成控制的闭环工作。
在七彩项目中,因为考虑到电磁的干扰,我们分别对六吨和十吨锅炉采取用了不同的控制柜,后期因为考虑到除渣机的使用,所以将除渣机的启停信号也引入到控制柜,控制柜可分为以下几种状态:一、 控制柜正常运行时,柜门上的指示灯会变成绿色(通过旋钮来完成状态转换),此时变频柜上的旋钮处于变频状态,变频器处于远程控制状态(六吨锅炉的炉排操作请看说明),计算机可以通过系统对设备进行控制;二、 控制柜正常运行时,柜门上的指示灯会变成绿色(通过旋钮来完成状态转换),此时变频柜上的旋钮处于变频状态,变频器处于本地控制状态(六吨锅炉的炉排操作请看说明),计算机无法通过系统对设备进行控制,只能通过变频器手动对设备进行调控。
三、 控制柜正常运行时,柜门上的指示灯没有变成绿色(通过旋钮来完成状态转换),此时变频柜上的旋钮处于工频状态,此时计算机和变频器无法对设备进行调控,系统状态回归到以前的状态,可以通过原控制柜的操作旋钮进行手动操控(各台锅炉的炉排因为电机已经更换为变频电机,所以,在使用原系统手动操作时,不能将炉排转为工频操作,需要在本地状态下,使用操作面板进行手工操作)。
综自站技术要求

综自站技术要求山西省电力公司文件晋电调字[2002]339号签发人:于立滨关于颁发《山西电网110K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要》(试行)的通知各所属发、供电单位、各并网发电厂、省电力勘探设计院、省电科院、省电建一、二、三、四公司: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数量逐步增多,为了规范我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功能配置、设计、施工、验收,指导我省110K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省公司于2001年8月召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并起草相关的技术原则和要求,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制定了《山西电网110KV 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要求》(试行),现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时应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遇到的问题和建议报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以便进一步修改。
附件:山西电网110K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要求(试行)二OO二年四月十日附件:山西电网110K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要求(试行)1总则1.1为了规范我省110K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选型、施工、验收等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110KV及以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凡接入山西电网的变电站(不论管理形式和产权归属),均须遵守本要求。
1.3本技术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明确规定,除执行本技术要求外,还应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规定。
1.4本技术要求的主要依据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84-1995)及《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报批稿)》。
1.5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的设备须经省及以上单位鉴定,并取得部级入网证书。
1.6本规定由山西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2 监控部分2.1 系统构成2.1.1 系统结构2.1.1.1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宜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部分组成,并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东集团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120万吨/年甲醇(一期60万吨)项目308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要求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 4 月 10 日目 录1.0、范围 (3)2.0、标准规范、有关规程及规定 (3)3.0、环境条件 (4)4.0、使用寿命 (4)5.0、技术要求 (4)5.1、工程概况 (4)5.2、总体要求 (5)5.3、 技术数据 (7)5.4、 保护配置及自动装置 (8)5.5 、远动功能 (13)5.6、技术资料及要求 (13)6.0、设备 (13)7.0设计与制造 (14)8.0、检验与检测 (14)9.0、油漆、包装与运输 (15)10.0、供货商的技术文件 (15)11.0、供货商担保 (16)12.0、其他 (17)1.0 、范围技术规格书规定了伊东集团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年甲醇一期60万吨/年项目308锅炉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包装和运输等基本要求。
供货商应根据技术规格书的技术参数,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产品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包装和运输事宜,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本套装置用于锅炉变电所。
2.0 、标准规范、有关规程及规定综自系统的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包装和运输须遵循下列标准规范最新版本的要求,标准规范之间若有差异,应按最严格的标准规范执行。
综自系统应严格遵循有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49-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14285-200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587-2007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478-2001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实验方法》 GB/T7261-2000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B/T11022-1999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 通用技术条件》 GB/T15145-2001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584-2007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516-2006《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3730-20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管理规定(试行)》电力部调网1994 143号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91-20003.0、环境条件(1)本套装置安装均在户内。
(2) 气温:历年年平均温度最高值:7.4℃历年最热月平均温度最高值:22.9℃年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36.3℃极端最高气温:38.3℃最冷月平均气温(一月):-9.8℃采暖天数:180天累年月平均最低点温度的最低值:-21℃(3)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1%多年最小相对湿度:0%多年平均绝对湿度:6.8%多年最大绝对湿度:27.5%多年最小绝对湿度:0.2%最热月平均相对温度:57%(七月)(4) 海拔高度 1150m(5)地震烈度:VII度(6)地震加速度:0.16g4.0 、使用寿命微机装置及屏使用寿命不小于20年。
5.0、技术要求5.1、工程概况(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08锅炉变电所)5.1.1、本锅炉变电所4回电源引自301全厂总变电所, 为308锅炉变电所的10kV变压器及10kV电动机供电。
另外本变电所设有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
5.1.2、保护配置5.1.2.1 10kV锅炉房电源进线保护装置及附件3套。
5.1.2.2 10kV锅炉房备用进线保护装置及附件3套。
5.1.2.3 10kV电动机保护16套。
5.1.2.4 10kV 变压器4套。
5.1.2.5 10kV备用电源自投3套5.1.2.6 PT监控装置4套(具体详见电气主接线图)。
5.1.2、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本变电所为单母线接线方式,正常母线与备用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并设自动投入装置。
正常情况三回进线分列运行,备用段10kV分段开关断开。
任意一回进线事故断电时,备用段自动投入。
5.1.3、主要一次设备选型选用KYN型中置手车式开关柜,相关技术参数由设备供方提供。
5.1.4. 10kV保护与测控装置以单装置型式就地安装在开关柜内。
5.2、总体要求5.2.1、变电所设计采用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双机冗余配置,另设独立通信管理单元与供电局调度系统进行实时通信。
通信网络采用全部采用双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震动性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与电力调度进行实时、快速和可靠的系统通讯。
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自动化功能。
通讯规约满足运行系统要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实现基本功能如下:5.2.1.1、能存储多套定值,能接受监控系统修改定值的命令及远方对保护的投退。
5.2.1.2、各单元能进行独立的开关操作,并能接受上位机的命令完成开关操作。
5.2.1.3、具有实时数据采集、报警处理、事件顺序记录和制表打印功能。
5.2.1.4、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调度计算机进行通讯,选用满足系统要求的通讯规约,完成事件顺序记录、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等功能。
5.2.1.5、具备PT断线及失压报警功能。
5.2.1.6、具有抗强干扰(射频和工频干扰)、抗强震动、谐波能力。
5.2.1.7、要求装置为低耗能产品,装置不以散热孔方式散热。
5.2.1.8、具备GPS硬接点对时功能。
5.2.1.9、实现站内直流屏、交流屏、电度表、消谐装置等其他智能设备的总线通讯。
5.2.1.10、两侧母线PT设置电压并列及切换装置。
具备手动操作信号预告。
5.2.1.11、低周减载功能投退使用硬压板。
5.2.1.12、遥控出口装置应分别按一次间隔配置,不得设置共用插件。
5.2.1.13、10kV母线PT开口三角加装微机消谐装置(型号: 根据厂家具体型号,每组PT一套),装置由综自厂家供货,安装在开关柜内。
5.2.1.14、变电所加装微机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型号:根据厂家具体型号),装置由综自厂家供货,集中组屏安装。
5.2.1.15、保护测控盘内电流、电压回路采用试验端子,电流端子应能满足接截面4mm2控制电缆,其余端子均满足接截面2.5mm2控制电缆。
5.2.1.16、正负电源端子之间、跳合闸电源、交直流之间设置两个空端子,且每个单元预留5~10个备用端子。
5.2.1.17、在盘顶考虑设置小母线,各盘间小母线软连接,满足相关导体与导体之间及导体与非带电导体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满足规程要求。
小母线安装方式为封闭式。
5.2.1.18、本装置厂商应与设计、开关柜厂家密切配合,及时向设计、开关柜厂家提供接线原理及盘面、端子图,(向站内其它智能设备提供通信规约、接口及有关要求)。
其中控制保护的图纸,必须是每种功能都是完整控制保护回路的电路图,图形符号采用现行国家标准。
中标厂应按设计要求,结合开关柜上的操作控制及连锁关系,绘制二次控制保护原理图和接线端子图,经设计院审查后提供用户。
5.2.2所有断路器、电动刀闸均设就地/遥控转换控制开关,各装置具备电气防跳跃闭锁功能并预留微机五防操作闭锁系统接口(微机五防操作闭锁系统另行采购)。
5.2.3微机保护和测量装置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两个以上DSP核心芯片,能够记录不小于5分钟的故障波形,能够分析13次以下谐波,微机保护和测量装置直接采用双工业以太网通信,一主一辅,微机保护和测量装置的电流回路各取自不同精度的电流互感器绕组,保护和远动监控系统各自独立。
保护模块具有独立性,装置保护功能完全不依赖通讯网,网络瘫痪与否不影响保护正常运行。
保护测控装置硬件要求具有输入输出回路及操作回路,软件保护模块与其他模块完全分开,另外,装置应具备完善的自检、自诊断功能,开关量出口具备可编程、自定义功能。
5.3、技术数据5.3.1、基本参数5.3.1.1、安装地点: 户内;5.3.1.2、防护等级 IP30;5.3.1.3、工频耐压 2000V/1min;5.3.1.4、允许环境温度:正常工作温度: -35℃~+60℃。
5.3.2、额定数据5.3.2.1、直流电源: 220V;5.3.2.2、交流电压: 相电压100/√3, 线电压100V;5.3.2.3、交流电流: 1A;5.3.2.4、频率:50Hz。
5.3.3、定值整定范围5.3.3.1、电流整定范围: 0.05In~20In;5.3.3.2、电压整定范围: 0.4V~100V;5.3.3.3、频率整定范围: 45Hz~50Hz;5.3.3.4、df/dt: 0.3Hz/s~10Hz/S;5.3.3.5、时间: 0~100S。
5.3.4、 定值整定误差5.3.4.1、电流及电压定值误差 <±5% 整定值;5.3.4.2、频率定值误差 <0.01Hz;5.3.4.3、时间定值误差 <±1%整定时间±20mS;5.3.5、 功率消耗5.3.5.1、直流回路 不大于8W;5.3.5.2、交流电压回路 不大于0.5VA/相;5.3.5.3、交流电流回路 不大于0.8VA/相;5.3.6 、系统功能主要指标5.3.6 .1、电压电流频率 0.2级;5.3.6 .2、其它 0.5级;5.3.6 .3、遥信分辨率 小于2mS;5.3.6 .4、遥测精度 <0.5% ;5.3.6 .5、事件正确记录率 100% ;5.3.6 .6、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大于3000小时;5.3.6 .7、遥控正确动作率 大于99.99% ;5.3.6 .8、遥调正确动作率 大于99.9%。
5.4、保护配置及自动装置采用保护与测控合一的微机装置,包括以下功能:5.4.5、10kV电源进线5.4.5.1、时限速断保护;5.4.5.2、过电流保护;5.4.5.3、具备低周减载、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及故障录波功能;5.4.5.4、具有测控功能。
5.4.5.5、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应装设接地保护装置,动作于信号。
5.4.5.6、线路的过负荷,应装设过负荷保护,定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5.4.7、10kV厂用变压器5.4.7.1 对变压器引出线、套管及内部的短路故障,应装设三相三继电器式的电流速断保护。
保护出口应瞬间动作于断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5.4.7.2 对由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应装设三相式过电流保护,带时限动作于跳闸。
5.4.7.3对变压器低压侧单相接地短路,应装设接在低压中性点上的零序电流保护,反时限动作于跳闸。
5.4.7.4 对变压器温度升高和冷却系统故障,应装设动作于信号的温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