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讲别人的的好话为快乐,以交了不少有益的好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纵作乐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是有害的。
”方法归纳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抓住要点,理清层次,做到高屋建瓴,胸怀全局。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例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归纳二:标名词,定主宾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的前后往往要断句。
名词(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形容词)做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余、吾、予、而、尔、汝、公、卿、君、若、彼、其、此、其、之……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练习一)(教师版)一、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而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②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③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连词,表修饰)④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⑥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连词,表转折)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连词,表顺承)⑧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2. 乃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副词,才)②见犯乃死,重负国(副词,才)③羝乳乃得归(副词,才)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副词,才)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副词,就)⑥良乃如,具告沛公(副词,就)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⑧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竟然)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是)⑩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副词,是)⑪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3.其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人称代词,我)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称代词,它)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指示代词,那些)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⑤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婉商)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⑩其无知,悲不几时(连词,表假设)4.为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给予)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成为)④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⑤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介词,被)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介词,被)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⑧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介词,替)⑨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呢)5. 以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介词,用)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介词,把)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用)④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⑥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⑦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⑧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连词,表目的)⑩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⑫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⑬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 于①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⑥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⑦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向)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被)7. 因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③蒙故业,因遗策(介词,沿袭)④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介词,凭借)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介词,凭借)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介词,趁着)⑦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副词,趁机)⑧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副词,趁机)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8. 之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消独)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主谓之间消独)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⑤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助词,凑足音节)⑥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助词,的)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⑧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⑨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⑩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⑪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指示代词,这)⑫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⑬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归纳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特点。
文言句式练习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学号姓名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环滁皆山也。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0、A.败秦师于崤B.恐为*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上海高考题)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10D.1/2、3、4/6/7/8/91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16、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句式(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3)听到家乡发生地震的消息,他rú zuò zhēn zhān(),迫切地想要知道父母的情况。
(4)这对夫妻危难中用双手托举孩子,这shì dú qíng shēn()之举让无数人动容。
答案:(1)慰藉;(2)颓唐;(3)如坐针毡;(4)舐犊情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生理学奖。
B.他的名字总是遭到大家的戏谑..,对此他感到很是无奈。
C.班主任一脸阴沉得跨进教室,让我有如芒刺在背....。
D.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气呵成....的呀。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B.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C.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计划进行节能改进,以便到2016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八。
D.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介词“以”缺宾语“的态度”或“的精神”等;B项逻辑错误,应当先“学习”再“宣传”;D动宾搭配不当,“完成”和“进步”不搭配。
仿写素材积累:1、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4分)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答案示例:我欣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气节。
2、请根据下面课文内容和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3、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触龙说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踉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而-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 “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一难道还不如那个偏远地方的和尚吗?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2019届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之宾语前置句式(教师版)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并能正确的翻译。
学习过程:回归课本:1、翻译下列的句子,并能说出是什么句式。
姜氏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唯利是图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沛公安在?《鸿门宴》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通过之和是提宾)(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介词的宾语前置巩固练习1、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甚矣,汝之不惠!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秦人不暇自哀。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赞同、认可)。
《隆中对》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赞同他的6、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不欺骗你,你也不欺骗我。
7、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8、何竟日默默在此9、开国何茫然10、吾谁敢怨?1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听说了很多道理之后,就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话说的就是我啊。
12、颜回见仲尼,请行。
曰:“奚之?”颜回拜见仲尼,请求(孔子)允许自己出行。
(孔子)说:“(你要到)哪里去?”13、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4、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高考真题实训1、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史记·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也?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②、(2012年上海题)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日:“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文言文句式及固定结构练习题 (1)

文言文句式练习题(教师版)1、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
翻译: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
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
我难道能把上天怎么样?” 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
2、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翻译: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3、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
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
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
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
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
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翻译: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
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
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
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
文言句式课外文段练习(教师版)

文言句式课外文段练习(教师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贺钦)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
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
”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1、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
(贺钦)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因言官旷废职守招来灾祸,弹劾自己请求辞职。
(“自劾”宾语前置,译为“弹劾自己”)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世人即使要任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人所用呢?(“奚以”宾语前置,译为“拿什么”)3、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你们是我的同乡,今天不幸走到这一步,然而我暗自替你们担忧,负责城防的军队不久就会到来,怎么办呢?(“如之何”固定句式,译为“怎么办”)译文:(贺钦)成化二年凭进士(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
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因言官旷废职守招来灾祸,弹劾自己请求辞职。
适逢陈献章被征召来京,贺钦听他讲学,感叹说:“卓绝的品性不显现,最纯真的道理还被埋藏,世人即使要任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人所用呢?”当天就向皇帝上书解除官职离去,遵照弟子礼师事陈献章。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搜刮辽东田地,辽东百姓惊恐,思谋作乱。
义州因为地方长官贪婪残暴,变乱先行发生,(作乱者)聚众抢劫掠夺,互相告诫说“不要惊扰了贺黄门”。
贺钦听到后,前往告知他们说“你们是我的同乡,今天不幸走到这一步,然而我暗自替你们担忧,负责城防的军队不久就会到来,怎么办呢?”(二)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寻、邑①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练习教师版
1、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D )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D、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D )
A、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戍卒叫,函谷举
C、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
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B )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客有吹洞箫者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
A凌万顷之茫然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8、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何为其然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9、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A )
A、于其身,则耻师焉。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翻译划线句子: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
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答: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1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1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
A而今安在哉?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而又何羡乎?
1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1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15、找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B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夫战,勇气也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析:ACD都是判断句;
B是感叹句,“也”用在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16、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B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17、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A应为(于)
18、慧眼识珠: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5)、相与枕藉乎舟中状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
(7)、“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8)、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19、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2009惠州二模,3分)
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怎样交友。
(句式、“交”、句意各1分)
20、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011年山东卷,3分)
译文:不要用刑罚恐吓他们,不要用强力禁止他们。
(句式、“惧”、句意各1分)
2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江苏卷,4分)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有多么贫穷,就可以知道了。
(句式2分,“敛”、句意各1分)
22、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
23、翻译句子(07年深圳第一次调研)
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翻译:你这个人不为自己的事感到悲伤却为我的感到悲伤,不怜悯自己却怜悯我。
24、翻译句子:
僧之富者不能至。
答: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定语后置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6、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 A )
A.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宾语前置)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8、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 ) 主谓倒装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析: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都表被动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31、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C )“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
不表被动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 其余被动句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33、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析: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
34、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D )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析: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35、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B )
A.乃人见,曰:“何以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36、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B )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析:“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37、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B )
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析:“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