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二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翻着波浪,向大海流去,会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远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教学反思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黄河归海的壮观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其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落日下黄河水滚滚东流的景象。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两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两首》

02 赠汪伦
趣味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 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 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 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 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 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 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 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 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 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 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 诗。
PART 02
赠汪伦
02 赠汪伦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 移居中亚。出生于中亚碎叶成(今哈萨克斯坦 托克马克附近,唐朝时归中国管辖)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 人有深远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
认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没有什么改变
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的口音
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 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哪里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01 回乡偶书
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01 回乡偶书
ǒu 偶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25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 何处来。

客人 几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来客 何时
客站 何地
乘客

回乡偶书(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 欲行,
忽闻岸上 踏歌声。
桃花 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步

龙潭
潭水
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 请背一背。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2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 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 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 的《石灰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析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 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 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 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 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 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梯度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字词教学,强化基础
-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僻字和词汇,提高字词积累。
-结合课本,讲解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互动讨论,培养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有趣、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3.强化字词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倾听、思考、提问等,提高课堂参与度。
古诗两首2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古诗两首”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平仄等,能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背景以及古诗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古诗中为什么会用到那么多的对仗和平仄?”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二上第21课《古诗二首》(夜雪、梅花)ppt课件(2)


茵喳
烂 包怀






射 出
草坪
绿茵 茵
礼物
叽叽喳 喳 累了
灿 烂
搂 在
念叨பைடு நூலகம்微 笑
望 包着 在
怀里






怀



作 却

闪 房
怀



作 却

闪 房
怀



作 却

闪 房
怀



作 却
怀
闪 房
怀



作 却

闪 房
怀



作 却

闪 房
怀



房 作

闪 房
怀



包 作

闪 房
怀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外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梅花;本诗表现了诗人坚贞不 屈、不怕挫折的精神。
夜雪:本诗流露了诗人寂寞、 孤独、凄苦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湖南石门壶瓶山镇完 小119班
按要求自学:
1、听录音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多少 自然段? 3、找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 ,并且多读几遍。 4、同桌之间过关生字词语。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 / 数枝梅, 凌寒 / 独自开。 遥知 / 不是雪, 为有 / 暗香来。
翻译古诗的方法:
把诗中的字、词语变成现 在说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改写 成一句通顺的话。为使句子通顺, 可根据意思加上一些字,或者调 整一些词的顺序。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苏教版(共25张PPT)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返回
————高尔基
看谁读得 最准确
熟读诗歌,理解诗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鉴,镜子;开,打开。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 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 摇晃的意思。
天光云影共徘徊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 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 摇晃的意思。
前两句意思: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 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1. 把故事补充完整。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
2—3.. —读诗—了句、这-——首—孜少—诗—孜壮—,—不不—你—倦努—想—力—到—,—了—老———大等——徒关——伤于——悲勤——奋——读——书—和的、《成—劝语—学。—》—的—意
思一样,也是劝勉大家要趁早努力读书的。
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奋读书的名言或警句?写一句。
六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江苏]
古诗两首
导入 作者 自学 听读 理解 总结 板书 作业
新 课 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 里方是长进。

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朱熹
你对他了解多少呢? 返回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南 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 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前说说:
二、指导看图
三、讲读诗句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细读朗读,通过读读、议议从而达到理解诗义的目的,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比划得来,能表示出情感,说明他们对诗内容理解。

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9、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看图说话
朗读体会
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说一说
朗读
质疑
背诵
描红、临写
教学流程图
课前说说--学习古诗《锄禾》--巩固诗意,练习背诵--指导写字--课前说说--指导看图--讲读诗句--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看:锄禾悯农(二)
想:辛苦春种一粒粟,
来之不易爱惜粮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比较简单,特别是第一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很多学生早已倒被如流了。

所以学生基本上都能比较熟练的朗读和背诵,但在理解古诗的意思上却是个难点,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

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意思,进行理解。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里大量的说话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