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1.积累重点词语2.了解小说诗歌及其它文体的常识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4.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5.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第5课《黄河颂》:1.字词: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浊流2.文学常识:光未然简介光未然,(1913~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省光化县人。

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3.诗歌结构:由朗诵词和歌词组成。

歌词结构:序曲(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由望黄河和诵黄河组成)——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3.诗歌情感:情感抒发以及第一人称写法: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4.诗歌抒情方式: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到“我们”的决心。

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

这首诗描绘黄河形象时,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重点语段理解:“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的民族有着源源流长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正以高昂的斗志抵御侵略,争取解放,争取胜利,迎接光明,演绎“我们是铁,我们是钢”的团结力量。

5.写作特点:①结构上先总写后分写,有着清晰的线索.②歌词在相同句式里又略有变化,一咏三叹,有着极强的抒情性;③修辞手法运用。

典型的比喻和排比。

诗歌语句显得生动形象。

呼告手法,直抒胸臆。

如:黄河,你给我们骄傲,给我们自豪,给我们欢欣,给我们微笑。

6.朗诵:节奏、重音、语速、情感。

6 最后一课1、字词:哽郝踱惩罚祈祷诧异婉转懊悔2、文学常识: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最后一课》是其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字词颠(diān)澎湃(péng pài)屏障(píng zhàng)哺育(bǔ)九曲连环(qū)气魄(pò)郝(hǎo )叟(sǒu)哽(gěng)懊悔(ào huǐ)祈祷(qí dǎo)捂(wǔ)惩罚(chéng)逼狭(bī xiá)崎岖(qí qū)阻抑(zǔ yì)亦复如是(yì fù rú shì)浊流(zhuó)雄健(xióng jiàn )险峻( jùn)炽痛(chì tòng)嗥鸣(háo míng)斑斓(bān lán)谰语(lán )怪诞(dàn)亘古(gèn)默契(mò qì)田垄(lǒng)蚱蜢(zhà měng)泛滥(làn)**(shēn yín)镐头(gǎo)碾(niǎn)辘(lù)杼(zhù )鞍鞯(ān jiān)辔头(pèi)啾(jiū)朔(shuò)柝(tuò)鬓(bìn)戎(róng)污秽(huì)【第6课.黄河颂】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澎湃péng pài狂澜lán屏píng障哺bǔ育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供同学们复和参考使用。

一、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的主要课文是《乡村教师》,讲述了村里来了一位师,在村民的帮助下,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乡村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相关知识点总结1. 《乡村教师》中的生词: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如“感激”“鼓励”等,需要学生熟记和理解其意思。

2. 文章结构:《乡村教师》是一个故事性的文章,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学生需要注意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3. 人物形象描写:在文章中,作者逐渐展示了村民们和师的形象,学生需要注意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和词语。

4. 人教版课文阅读方法:本单元作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熟悉人教版课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包括抓住关键词、合理运用上下文等。

5. 借助工具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表、课后题和配套练册等工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复建议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完成以下复任务:1. 复课文《乡村教师》的内容,理解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 复生词,掌握其意思和用法,并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3. 复文章结构,理解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复人物形象描写,能够分析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和词语。

5. 复人教版课文阅读方法,掌握如何阅读和理解人教版语文课文。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档的复总结,能够更好地掌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本重要知识点梳理
(2)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6、体会人称变化的好处
第二人称“你”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促成对话与共鸣;第一人称“我”,有助于叙述亲身的经验与体会,抒发真实、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他”,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叙事。三者之间的转换与变化,可以增强本的层次感,丰富内容,表现复杂、深刻的思绪和体验。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二、重点句子
1用原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十、《木兰诗》乐府民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可è汗hán鞍鞯iān辔pèi头溅iān溅啾iū啾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著:穿。

【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一、单元字词汇总1、文学常识:①《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谈》等。

②《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③《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

④《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二、字词5.黄河颂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î: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pã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6.最后一课诧chà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面容)苍白。

惩chãng罚:严厉的处罚。

踱duï: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zhuàn钱攒zǎn钱钥yào匙shi思量:动词,考虑。

字帖: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

(贴)哽gěng住7.土地的誓言蕻hïng(端木蕻良)蕻hîng(菜蕻)碾niǎn谷(辗zhǎn转)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动词,汹涌。

呻shēn吟: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着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谈》等。

 ②《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③《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李大钊。

 ④《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

 ⑤《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lán屏píng障哺bǔ育踱duò步赚zhuàn钱 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崎qí岖qū阻抑yì一泻xiè万里炽chì痛 嗥háo鸣谰lán语镐gǎo头污秽huì默契qì机杼zhù可kè汗hán 鞍ān鞯jiān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着我旧时裳着: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4、通假字。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资料

人教版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资料

人教版初一放学期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黄河颂》是有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看作一首反应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情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怀方式浅易易懂,情绪大方激动,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会新诗艺术的好资料。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

文章经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况,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普法战争 )产生的惨剧性结果经过平时生活的一角揭露出来,以小见大,拥有激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篇课文向来深受师生欢迎。

【根源:21·世纪·教育·网】《土地的誓词》是作家端木蕻良在 20 世纪 40 年月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乡的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经过对大批景、物的生动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灭亡领土激烈的想念之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奋、孝敬、英勇、朴素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一样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二、单元字词汇总5.黄河颂烽 f 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烽火或战争。

气概 pò:气概;气概。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 péng 湃 pài:形容波涛相互撞击;比喻阵容浩荡,气概宏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委宛:文中是“展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好多地方。

也作“委婉”。

狂澜 l án:巨大的波涛,比喻动乱不定的形势或剧烈的潮流。

(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

哺 bǔ育:饲养,培育。

九曲连环:波折,回环,多弯道。

弘扬滋 zī长 zhǎng 6.最后一课诧 chà异:觉愉悦外和奇异。

喧杂:吵闹喧闹。

后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应这样。

委婉:形容抑扬悦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最新⼈教版七年级下册语⽂第⼆单元基础知识总结第⼆单元总结与提升⼀、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单元1.易错字⾳诧.(chà)异郝叟.(sǒu) 踱.(duó)步磨损.(sǔn) 祈祷..(qí dǎo) 钥匙..(yào shi) 惩(chéng)罚挚.(zhì)痛嗥.(háo)鸣斑斓.(lán) 谰.(lán)语镐.(gǎo)头亘.(gèn)古蚱.(zhà)蜢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哽.(gěng)住 2.易错字形澎湃..⽓魄.狂澜.懊.悔喧.闹怪诞.污秽.⽥垄.默契.戎.机红妆.云鬓. 3.多⾳字屏 píng(屏障)bǐng(屏⽓)强qiáng(坚强)qiǎng(强迫) jiàng(倔强)奔bēn(奔⾛)bèn(投奔)柏?bó(柏林)bǎi(柏油)帖tiē(服帖)tiě(请帖)tiè(字帖)匙?shi (钥匙)chí(汤匙)4.形近字锯(jù):锯⼦剧(jù):剧烈据(jù):根据帖(tiè):字帖贴(tiē):粘贴谰(lán):谰语斓(lán):斑斓澜(lán):波澜绕(rào):缠绕饶(ráo):丰饶娆(ráo):妖娆涌(yǒng):涌现踊(yǒng):踊跃俑(yǒng):陶俑九曲连环浩浩荡荡磨⼑霍霍扑朔迷离1.⽐喻:他说,法国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最明⽩,最精确;⼜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的⼈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就好像拿着⼀把打开监狱⼤门的钥匙。

2.拟⼈: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1.悬念:如《最后⼀课》第4⾃然段就是通过孩⼦⼼⾥的疑问设置悬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谈》等。

②《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③《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李大钊。

④《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

⑤《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乐府双璧”。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
lán 屏píng障哺bǔ育踱duò步赚zhuàn钱
哽gěng住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崎
qí岖qū 阻抑yì 一泻xiè万里炽chì痛
嗥háo鸣谰lán语镐gǎo头污秽
huì 默契qì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ān鞯jiān 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4、通假字。

①“帖”通“帖”②“火”通“伙”
5、《木兰诗》
⑴默写名句。

①写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思念亲人: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行军之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描写军营苦寒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⑤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⑥木兰淡泊名利: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⑦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⑧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⑨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⑵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③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6、课文内容把握
①《黄河颂》在题裁上是一首颂诗。

诗人光未然座位时代的歌手,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他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②《最后一课》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与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④《土地的誓言》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⑤《木兰诗》叙述了农家女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卫国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二、单元能力要求:
1、在反复朗读中领悟语句的意蕴,进而总体感知课文
内容。

3、学习语言的技巧。

①直白抒情。

如“啊!黄河……”
②特殊句式的使用。

如《木兰诗》中的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三、其他归类。

1、关于黄河的名句: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黄鹤楼》)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课外古诗词: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课外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另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

它讲述的是阿寥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读起来使人在悲剧的
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