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突发窒息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发生窒息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窒息对新生儿造成的危害,提高新生儿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新生儿科、产科及其他相关科室新生儿窒息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新生儿窒息应急小组(1)组长:新生儿科主任(2)副组长:新生儿科主治医师(3)成员:新生儿科医生、护士、新生儿科护士长、产科护士、相关科室医生及护士2.新生儿窒息应急小组职责(1)负责新生儿窒息的应急处置、组织协调及救治工作;(2)对新生儿窒息的救治效果进行评估;(3)负责新生儿窒息应急演练及培训;(4)收集、整理新生儿窒息病例资料,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新生儿窒息(1)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新生儿窒息评估,如有窒息迹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新生儿科、产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协助救治。
2.初步救治(1)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2)进行胸外按压,频率为120-15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胸廓下陷1-2cm;(3)给予氧气吸入,流量为6-8L/min;(4)根据新生儿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高级生命支持(1)若新生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2)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3)给予气管插管,建立呼吸支持;(4)持续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复苏评估(1)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2)评估新生儿窒息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救治;(3)若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无进一步窒息风险,转入新生儿科继续观察治疗。
5.复苏后治疗(1)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确保呼吸、心跳稳定;(2)根据新生儿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3)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4)定期评估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新生儿窒息应急小组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的识别、救治能力;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新生儿窒息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善。
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对于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预案目的确保在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启动条件•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喉咙异物阻塞等情况;•监护人员无法解决呼吸困难并有可能危及生命。
2. 应急响应流程1.立即呼叫急救电话;2.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进行新生儿窒息急救措施,包括俯卧位拍背法、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3.若情况没有好转,通知急救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应急处理流程1.对新生儿进行初步评估,确认窒息情况;2.采取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如清除喉咙异物、进行人工呼吸等;3.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救治方案;4.在急救结束后,及时将新生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备用措施1.提前准备好呼吸道通畅的器械,如抽吸器、正压给氧面罩等;2.定期检查急救设备的功能性,确保设备完好;3.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五、总结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有助于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希望经过预案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特殊应用场合及应对措施1. 家庭环境下的新生儿窒息新增条款:•在呼叫急救电话的同时,家庭成员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家庭成员需先行熟悉基本急救知识。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家庭环境下可能无备用急救设备;•家庭成员可能缺乏急救经验。
解决办法:•在家庭中设立急救箱,装备必要的急救器械;•定期组织家庭急救培训,提高家庭成员的急救能力。
2. 医疗机构内的新生儿窒息新增条款:•医务人员应立即启动院内急救系统,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参与救治;•医务人员需按规定流程进行急救操作,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诊断】因母、婴及胎盘因素所致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有不规则的浅表呼吸,并因缺氧导致呼吸衰竭。
重者可呈休克状态,肤色灰白,四肢发凉且肌张力低下,哭声微弱,多数经积极抢救可恢复。
【救治原则】尽快清理呼吸道,立即行复苏术并行监护,注意保暖,维持正常循环,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紧急处理】
1.立即对新生儿行复苏术,应由产、儿及麻醉科协同进行。
2.备好一切可用的药品及医疗设备,使抢救争分夺秒,及时有效地进行。
3.新生儿窒息复苏应遵循A、B、C、D、E五个步骤进行。
A.疏通气道:在胎儿娩出第1次呼吸前即刻挤净或吸净呼吸道痰液,保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摆好体位,保证供氧,可给予正压给氧;
C.心脏按压: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并注意保暖;
D.药物应用:刺激呼吸,酌情选用复苏药物,及时纠正酸中毒;
E.观察疗效:监护评估复苏效果及处理并发症。
【其他处理】
1.新生儿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min,肤色红润或仅手足发绀者,予以观察。
2.发绀明显者,应持续给氧。
3.有休克表现者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治疗。
4.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呼吸监护: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及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2)神经系统监护:瞳孔、肌张力、前囟门变化,防止脑水肿、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
(3)血生化及电解质监护:防止低钙惊厥和低血钠。
(4)控制感染:疑有感染者遵医嘱及早应用抗生素。
【程序】。
新生窒息应急预案

一、背景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导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急抢救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新生儿窒息应急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治工作。
三、应急救治流程1.发现窒息(1)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内,如发现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治小组。
2.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3)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4)必要时给予吸氧。
(5)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3.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5)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4.胸外心脏按压(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按压),按压深度为胸廓下陷1-2厘米,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3)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4)观察心率、肤色、呼吸,如有改善,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如无改善,考虑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
5.转诊(1)如新生儿窒息情况严重,经抢救无效,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
婴幼儿窒息应急预案流程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1. 目的:为了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婴幼儿窒息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婴幼儿窒息的现场急救。
3. 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 制定单位:由医院急救中心、儿科、护理部等部门共同制定。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1. 发现婴幼儿窒息:医护人员或家属发现婴幼儿窒息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报告: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 评估:迅速评估婴幼儿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肤色等。
三、现场急救1. 初步复苏(1)将婴幼儿置于平坦、安全的地方,解开衣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2)清理呼吸道:用手指或吸痰器清除婴幼儿口鼻内的异物。
(3)拍背:用空心掌拍打婴幼儿背部,促使异物排出。
(4)人工呼吸:如婴幼儿无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 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1)选择合适型号的气囊面罩。
(2)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
(3)将气囊面罩放置在婴幼儿面部,确保密封。
(4)给予正压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40次。
3. 心肺复苏(1)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用一只手放在婴幼儿胸部正中,另一只手重叠,进行有节奏的按压。
(3)人工呼吸:与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四、转诊1. 如婴幼儿窒息情况严重,需立即转诊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2. 转诊过程中,保持婴幼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五、后期处理1. 记录婴幼儿窒息事件,包括事发时间、地点、救治过程等。
2. 对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进行总结和评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婴幼儿窒息的预防教育,提高家长和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
4. 定期开展婴幼儿窒息急救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对修订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掌握。
婴幼儿窒息应急预案流程

一、背景婴幼儿窒息是新生儿和婴儿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婴幼儿窒息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指挥婴幼儿窒息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急救人员、保安人员等。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窒息(1)工作人员或家属发现婴幼儿窒息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将婴幼儿置于安全位置。
(2)观察婴幼儿有无呼吸、心跳,如无呼吸、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报告与通知(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报告婴幼儿窒息情况,请求救援。
(2)通知婴幼儿家长,告知其情况,争取家长配合。
3. 途中救治(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婴幼儿窒息情况,进行初步救治。
(2)根据婴幼儿窒息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清理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等。
4. 到达医院(1)将婴幼儿迅速送往医院,确保途中救治措施不间断。
(2)途中,持续监测婴幼儿生命体征,根据需要调整救治措施。
5. 医院救治(1)医生根据婴幼儿窒息原因,制定详细救治方案。
(2)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救治,如清理呼吸道、给予氧气、进行心肺复苏等。
(3)密切观察婴幼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救治措施。
6. 救治结束(1)婴幼儿窒息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
(2)告知家长救治经过,提供后续护理指导。
四、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 在救治过程中,要保持冷静,遵循救治流程,确保救治措施的正确性。
2. 对于窒息原因不明的婴幼儿,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3. 加强对婴幼儿的日常护理,预防窒息事件的发生。
4. 定期开展婴幼儿窒息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婴幼儿窒息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提高婴幼儿窒息的救治成功率,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各级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临产后如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通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分娩。
二线值班医生接通知后10分钟到场。
2、阴道分娩准备接生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通知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剖宫产术中估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以备用。
抢救小组成员由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在内的至少3人组成,并做好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病房发生窒息护士立即抱入产房行初步复苏,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及新生儿科医生。
6、发生新生儿窒息后,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
新生儿出生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
并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
7、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是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我院抢救小组到场。
并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
必要时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儿科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触觉刺激,轻弹足底,轻擦后背↓。
儿童窒息后应急预案流程

一、预案启动1. 发现儿童窒息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2. 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实施抢救,同时通知医院急诊科及儿科。
二、现场急救1. 保持冷静,立即将儿童置于侧卧位,防止窒息物滑入气道。
2. 快速检查儿童口腔、鼻腔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立即用手指取出。
3. 如儿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a. 按压胸部: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按压胸部,深度为胸部下陷5-6厘米。
b. 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
4. 进行CPR的同时,通知其他人员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准备将儿童送往医院。
三、转运途中1. 保持儿童平稳转运,尽量避免颠簸,确保呼吸道通畅。
2. 抢救人员持续进行CPR,观察儿童生命体征变化。
3. 联系医院急诊科,告知预计到达时间及儿童病情。
四、医院救治1. 到达医院后,立即将儿童送入急诊科,与医护人员交接抢救情况。
2. 医院医护人员根据儿童病情,立即进行救治。
3. 如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
4. 密切观察儿童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五、后续处理1. 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2. 对参与抢救人员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3. 加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能力。
儿童窒息后应急预案流程如下:1. 发现儿童窒息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进行现场急救,包括取出异物、进行心肺复苏等。
3. 转运途中持续进行CPR,观察儿童生命体征。
4. 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救治。
5. 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6. 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流程,为儿童窒息的抢救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儿童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年06月01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一)初步复苏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
胸廓扩张情况)。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
(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
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
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
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
s. 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
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
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四)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
(1)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
(3)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4)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AA病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1号足月儿用,0号早产儿用
3、选择正确的气管导管.
内径2.5mm-<1000g, <28w
内径3.0mm-1000-2000g, 28-34w
内径3.5mm-2000-3000g, 34-38w
内径4.0mm->3000g >38w
4、整个操作要求在20S内完成并常规作1次气管吸引。
(五)药物治疗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纳洛酮遵医嘱执行。
(六)评价
复苏过程中随时评价新生儿的皮肤、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为确定进一步的
抢救措施提供依据。
处理流程:
保温一摆好体位(鼻吸气位),先口后鼻,清理呼吸道一擦干全身一触觉刺激一重新
摆正体位,肩部垫高3厘米一必要时给氧—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一有呼吸,心率
> 100次/分,肤色红润,送入新生儿病房支持护理(呼吸、心跳暂停立即予心肺复苏)
新生儿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年06月01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护士巡视中一旦发现新生儿烫伤,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
2、烫伤的处理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具体措施:遵医嘱在烫伤部位涂烧伤湿润膏,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纱布覆盖使用绷
带加压包扎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冷敷24h降低温度。
3、根据医嘱治疗: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针筒抽尽泡内渗液,然后涂上烧伤湿润膏,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至痊愈。
4.烫伤局部如有皮肤破损发生,可用1%碘胺啥咤银霜或其他有效局部抗菌药物换药
直至痊愈。
5、及时上报质控办。
处理流程:
婴儿烫伤一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一遵医嘱处理一解除烫伤的原因,提高并改进
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一上报质控办
新生儿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年06月01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
2、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3、一旦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儿身边并做好安抚,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及时处理.
4、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及时上报质控办,了解坠床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
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一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一旦出现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一上报质控办一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新生儿丢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年06月01日
修订日期:
年月日
应急预案:
1、保持好病房的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关门,经常检查门窗。
、一旦发现患儿丢失,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处理流程:
患儿丢失一做好现场保护一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修订日期:2012年03月01日
应急预案:
1、值班护士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既往惊厥史患儿);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者已发生惊厥的患儿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
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同时请其他人员呼叫值班医生。
3、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入上下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吸氧,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等,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遵医嘱迅速给药。
6、注意安全,设床档,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
7、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8、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9、参加抢救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
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10、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
发现患儿惊厥先兆或惊厥时‘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衣扣‘通知医生
一将压舌板放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给予吸氧,备好抢救物品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
通畅、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一安慰患儿,
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应急程序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