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战斗部起爆方式对射流成形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起爆方式对新型前级并联聚能战斗部影响的数值模拟

起爆方式对新型前级并联聚能战斗部影响的数值模拟

起爆方式对新型前级并联聚能战斗部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俊波;赵太勇;陈智刚;刘宝龙;高月峰
【期刊名称】《机械》
【年(卷),期】2011(038)011
【摘要】根据混凝土毁伤目标的需要,综合杆式射流和EFP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前级并联装药结构,并用有限元LS-DYNA软件对其在三种起爆方式下并联聚能装药形成杆式射流和EFP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起爆方式下四周EFP的头部速度以面起爆最大,环起爆次之,中心点起爆最差.中心起爆和面起爆不能保证EFP的方向一致性,环起爆在选择合适的起爆半径下可以保证EFP 垂直侵彻靶板.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刘俊波;赵太勇;陈智刚;刘宝龙;高月峰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河北保定514300;南京北方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510.3
【相关文献】
1.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J], 严翰新;姜春兰;李明;王在成
2.起爆方式对战斗部破片定向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屈明;钱立新;杨云斌
3.破爆型串联战斗部前级对后级影响数值模拟 [J], 张先锋;陈惠武
4.起爆方式对线型聚能切割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沈晓斌
5.一种新型串联战斗部前级装药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阮光光;王凤英;刘天生;吴鹏;柴艳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起爆方式对线性聚能装药射流形成的影响

起爆方式对线性聚能装药射流形成的影响
p ro me . Th e ut h t ( )Th g iu eo eo iyo e e dwiha e nt t n te di h a g s , e fr d e rs lst a : 1 ema n t d fv lct fjth a t ra iia i sa n st elr e t i o
r s a c . No c n ie i g t e e fc f t e f e n f l e r s a e h r e,a t e r t n l ss a d a n me ia e e rh o sd rn h fe t o h r e e d o i a h p d c a g n h o e i a a y i n u rc l c
随着距起爆点距离 的增加 由处处 小于线起爆 的射 流速度 分布转变到与端部面起 爆相同的射流速度分布 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 出3种起爆方式下线性 聚能装 药切割 目标 的数值模 拟方法 。
关 键 词 : 炸 力 学 ; 性 聚能 装 药 ; 流 ; 值 模 拟 ; 爆 方 式 爆 线 射 数 起 中 图分 类 号 ; 5 ; Q5 0 TJ 5T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7 1 (0 6 0— 0 70 1 0 —8 2 20 )30 5 —5
smu ain a ay i frt ejtf r t np o e so ie rs a e h r e wih t redfe e twa so nt to r i lt n l ss o h e o mai r c s fl a h p d c a g t h e i r n y fiia in a e o o n f i
t a t i ei i ain a e e o dp ae,t es l s h p e f e e df r d a iiiyo n t n h twih l nt t stk ss c n lc h mal ti t es e do th a o me t cnt fe dwi e d n i o e s j v h

爆炸成型弹丸简介及其成形性能研究

爆炸成型弹丸简介及其成形性能研究

爆炸成型弹丸简介及其成型性能研究一. 引言聚能装药战斗部主要用来贯穿和破坏某些特殊的目标,如车辆、指挥所等典型结构。

对目标的破坏是借助于高速弹丸贯穿体在目标相当小的面积上沉积大量动能来实现的。

战斗部主要由金属药型罩、壳体、炸药装药和起爆序列组成.装药爆炸后,爆炸产物产生足够的压力加速大锥角药型罩,从顶部发生翻转,形成高速弹丸,简称EFP。

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简称EFP,又称自锻破片,是通过金属药型罩的塑性变形而形成的依靠炸药化学能转变而得来的动能侵彻目标的类似弹丸的高速侵彻体。

与普通破甲弹相比,爆炸成型弹丸有以下优点:(1)对炸高不敏感。

普通破甲弹对炸高敏感,炸高在2~5倍弹径时破甲效果较好,而炸高10倍弹径以上时破甲效果明显降低。

由于爆炸成型弹丸爆炸形成的是弹丸,不像射流容易拉长或断裂,所以对炸高不敏感,在几十倍弹径的炸高下仍能有效作用。

(2)反应装甲对它的干扰小。

反应装甲对射流破甲弹有致命威胁,其爆炸后形成的破片切割了射流,从而使破甲效果大幅度下降。

爆炸成型弹丸爆炸后形成的弹丸长度较短,反应装甲被其撞击有可能不被引爆,即使引爆,形成的破片也作用不到弹丸上,因而对其侵彻效果的干扰小。

(3)侵彻后效大。

破甲射流在侵彻装甲后只剩少量射流进入坦克内部,破坏作用有限。

爆炸成型弹丸不仅大部分进入坦克内部,同时坦克装甲在受到弹丸撞击时大量崩落,也形成有破坏作用的破片。

影响EFP成型性能的因素很多,如:炸药的爆压、爆速,药型罩材料的密度,药形罩几何形状、厚度,隔板的形状等都对EFP成形性能以及侵彻性能有着很大影响.因而研究这些参数对EFP 成型性能的影响对于EFP战斗部的设计而言是很重要的。

二. 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聚能装药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很多,如起爆系统及其起爆位置;高能炸药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其爆轰性能;壳体的材料与制造工艺;药型罩密度、对称性、强度及延展性等.根据聚能装药的使用目的,经数次试验及对穿孔效果的分析,总结出如下的聚能装药结构。

起爆点位置对反坦克破甲战斗部威力的影响研究

起爆点位置对反坦克破甲战斗部威力的影响研究

国外 在 2 0 世 纪七八 卜 年代就 已经对装 药和
药 型罩结构的不对称因素对射流性能产生影响
的 问题进 行 了研 究 ; 装 药结 构不 均 匀 、 药 型 罩壁 厚
有差异 、 起爆点位置偏离战斗部中心等任何一个
因素的存在都会对射流造成径 向的偏移 , 从而造
成 战斗 部 威 力 下 降 口 。 国 内从 利 用 常规 工 艺 控 制
图1 a 所 示 药 型 罩 的加 工 误 差 为典 型 的药 型 罩 内外表 面 不 同轴 , 其中, △ r 为加 工误 差值 ; 战 斗
部为单点 中心起爆 , 由于有误差的存在 , 起爆点不

响方面进行研究 。但均未有人从加工误差和装
配 误 差方 面 对带 有 导引 头 的破 甲战斗部 的威力 进


型罩母线的夹角 存在如下关系:
P = P C O S + k )
( 4 )
式中, k为一 与药 型 罩材 料 和炸药 相 关 的系 数 , 对
产生径向偏移或者射流分叉断裂现象。
据 相 关 理论 和 实 验 结果 可 知 , 药 型罩 上 某 点 所 受 的爆 轰 波 压 力 P . 与该 点 处爆 轰 波 阵面 与 药
情况 ; 2 ) 同一爆轰波阵面上 的药 型罩微元 汇聚形成射
流; 3 ) 同一波 阵 面处压 强 相 等; 4 ) 爆 轰 波 到达罩 面后 该 微 元 即达平 均压 合速 度 ; 5 ) 忽 略 战 斗 部 壳 体 对 爆 轰 波 形 的影 响 。 由文 献 [ 3 】 可知 , 对 处 图2 战斗部结构示意图 于药 型 罩 对等 位 置 的微 元 ( 距 药 型罩 底 端 距 离相 等) 和 B来 说 , 爆 轰 波 形 到 达 该 两 点 的 时 间分 别为 :

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研究进展

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研究进展

情报交流本文2005-06-23收到,王玉玲、王效廉分别系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肖秀友系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七七七七。

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研究进展王玉玲 肖秀友 王效廉摘 要 论述了爆炸成型弹丸药型罩的结构、材料、加工等因素对弹丸成型的影响;提出了只有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才能使爆炸成型弹丸性能达到最佳,同时指出复合药型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爆炸成型弹丸 药型罩 材料 结构 工艺引 言聚能射流弹的主要特点是低炸高、大穿深,但其穿孔孔径很不理想,后效不明显,大大限制了它在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的应用。

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爆炸成型弹丸的研究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重视。

它以大炸高、穿孔孔径大且均匀、后效和气动性好为主要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聚能射流的不足。

爆炸成型弹丸(Expiosiveiy Formed Projectiie ,EFP ),又称为自锻破片,是聚能战斗部的一种。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聚能原理,将高能炸药在爆炸时释放出来的化学能转化为金属药型罩的动能和塑性变形能,通过高温高压作用,将药型罩锻造成一个高速弹丸,从而以动能侵彻目标[l ]。

和聚能射流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2,3]:l )对炸高不敏感。

一般小型榴弹的破甲炸高可达3m 左右,这是聚能射流战斗部不能相比的。

2)弹的转速对爆炸成型弹丸的形成和侵彻能力影响小。

3)反应装甲对它的干扰小。

因为爆炸成型弹丸的速度比金属射流低,它的断面能量密度远小于金属射流,因此反应装甲被其撞击一般不能被引爆。

4)侵彻后效大。

一旦爆炸成型弹丸穿透装甲进入坦克内部时,一方面由于它的质量大,剩余能量具有较强的破坏能力;另一方面在穿透装甲的同时会引起装甲背面部分大量崩落,产生更多破坏作用的破片。

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第1 7卷
第 2期
含 能 材 料
CHI NES O E J URNAL OF EN ERG I ET C MAT ERI S AL
Vo . 7, No 2 11 . Aprl 0 i,2 09
20 0 9年 4月
文 章 编 号 :069 4 ( 09 0 -130 10 - 12 0 ) 204 -4 9
图 2 战斗 部计 算 模 型 图
收稿 日期 :0 80 -3 修 回 日期 :0 81 -4 20 -72 ; 20 — 2 0 作 者 简 介 : 翰 新 ( 9 9一) 男 。 读 博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爆 炸 力 严 17 , 在 研 学 、 药 技 术 及 仿 真 。em i e aa@ 13 cr 弹 — a :nw gn 6 .o l n
不 同起 爆 方 式 对 聚 焦 战 斗 部 性 能 影 响 的数 值 模 拟
严翰 姜春 李 新, 兰, 明, 在成 王
( 京 理 工 大 学爆 炸 科 学 与技 术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8 ) 北 0 0 1 摘要 : 用 L / Y A软 件 , 用 中 心 和偏 心 两种 起爆 方 式 引 爆 聚 焦 战 斗 部 进 行 全 模 型 三 维 数 值 模 拟 , 到 该 战 利 SD N 采 得 斗 部 两 种 状 态下 的破 片初 速及 其 分 布 规 律 ; 仿 真 模 型 中加 入 靶 板 , 到 距 战斗 部 中 心 6m处 的 破 片 分 布 , 果显 在 得 结 示 破 片 在两 种 起 爆 方 式 下 都 能 在 靶 板 上 形成 聚 焦 带 。 通 过 统 计 得 出 , 心 起 爆 能 使 破 片 速 度 增 益 为 2 . % , 片 偏 03 破 在 6m 处 带 宽 为 1m 的 密 度 增 益 为 9 6 , 散 角 和 方 向角 基 本 一 致 。 .% 飞 关键词 : 炸 力 学 ; 向 战斗 部 ; 心 起 爆 ;聚 焦 战 斗 部 ;飞散 特 性 ; 值 模 拟 爆 定 偏 数

双模聚能战斗部成型装药的结构优化

双模聚能战斗部成型装药的结构优化
f e r e n t d e t o n a t i o n i n i t i a t i o n wa y s .T h e a r e r a d i u s , h e i g h t a n d t h i c k n e s s a r e o p t i mi z e d b y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t h e
第3 4 卷 第2 期
文 章 编号 : 1 0 0 6— 9 3 4 8( 2 0 1 7 ) 0 2— 0 0 0 1— 0 4



仿

2 0 1 7 年0 2 月
双 模 聚 能 战 斗部 成 型 装 药 的结构 优 化
焦 志刚 , 杜 宁 , 寇 东伟
( 沈阳理工大学 装备工程学 院, 沈阳1 1 0 1 5 9 )
ABS TRACT :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a l e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 s h a p e d c h a r g e wa rh e a d t o d i f f e r e n t t rg a e t s , t h e
d i f e r e n t p a r a me t e r s o f w rh a e a d f o r mi n g J E T a n d J P C a r e a c q u i r e d . KEYW ORDS: D u a l—mo d e wa rh e a d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J E T; J P C

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严翰新;姜春兰;李明;王在成
【期刊名称】《含能材料》
【年(卷),期】2009(017)002
【摘要】利用LS/DYNA软件,采用中心和偏心两种起爆方式引爆聚焦战斗部进行全模型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该战斗部两种状态下的破片初速及其分布规律;在仿真模型中加入靶板,得到距战斗部中心6 m处的破片分布,结果显示破片在两种起爆方式下都能在靶板上形成聚焦带.通过统计得出,偏心起爆能使破片速度增益为20.3%,破片在6 m处带宽为1 m的密度增益为9.6%,飞散角和方向角基本一致.
【总页数】5页(P143-146,151)
【作者】严翰新;姜春兰;李明;王在成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10.3;O389
【相关文献】
1.双聚焦式破片战斗部不同起爆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魏继锋;焦清介;宁建国
2.起爆方式对战斗部破片定向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屈明;钱立新;杨云斌
3.不同起爆方式下MEFP战斗部的数值模拟 [J], 杨宝良;陈秀文;申孝立;陈智刚
4.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型战斗部聚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J], 李晋庆;胡焕性
5.起爆方式对双聚焦战斗部性能的影响 [J], 荣吉利;甘振坤;覃光明;蔚红建;项大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能战斗部起爆方式对射流成形的影响分析作者:汪家祥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9期
摘要: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聚能战斗部爆破形成射流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

在药型罩、炸药等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起爆方式,对射流形态和射流的基本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多点(环形)起爆方式在射流形成时间、速度及射流拉伸长度方面较单点(中心)起爆有了一定提高。

关键词:聚能战斗部;起爆方式;有限元分析
0 引言
聚能战斗部主要由金属药型罩、壳体、炸药装药和起爆序列组成,装药爆炸后,爆炸产物产生爆轰波形成足够压力压垮药型罩,使药型罩从顶部发生翻转,形成聚能射流(EFP)。

其中EFP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速度,是研究中的重点,在给定装药和药型罩的前提下,起爆方式直接影响着射流的有效质量及速度梯度。

本文在起爆方式对射流影响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

1 爆轰波C-J理论
爆轰波形的控制是多模毁伤形成的关键。

通过改变起爆方式,合理控制爆轰波形,可以实现不同毁伤元的转换。

Chapman和Jouguet提出了爆轰波C-J理论。

爆轰波是一种伴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由于爆轰波在炸药中传播时得到了炸药本身化学反应时放出的能量,因而可以抵消它在传播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性,直到炸药反应结束为止。

研究表明,不同起爆方式下爆轰波压垮药形罩形成毁伤元的参数不尽相同,其中单点起爆产生恒定的C-J爆轰压力,而环形起爆由于爆轰波的相互碰撞,使得碰撞点爆轰波压力高出C-J压力很多,尤其是当碰撞产生马赫波时,高压爆轰不只产生在一点,而是形成了一定长度的马赫杆,同时高压爆轰波压力可达C-J压力的3倍以上。

2 数值模拟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AUTODYN 进行数值计算,采用Euler算法,该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应变、高应变率的问题。

网格模型为二维轴对称模型,设置无反射边界条件,使所有物质在边界处无障碍流出。

2.1 计算模型采用JH-2装药,装药口径为38mm,装药高度为
46.5mm;壳体壁厚1mm,采用Al2A12;药型罩采用军用紫铜材料,锥角为83°,壁厚
1.5mm,罩顶高20mm。

2.2 材料模型
材料模型主要包括材料的状态方程、强度模型及失效模型。

本次仿真共涉及壳体、药型罩、炸药、空气等4种材料。

在研究高压下固体中激波传播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状态方程,材料的状态方程关系到材料压力、密度和热力学参数,反映材料的体积特性。

由于射流的形成涉及大变形,因此破甲弹药型罩材料模型采用具有弹塑性属性的J-C模型。

2.3 爆点设置
2.3.1 单点(中心)起爆
单点起爆战斗部结构简单,二维网格的建立主要靠点和线来构造,通过网格划分数量和长度尺寸来确定网格的疏密度。

2.3.2 多点(环形)起爆
环起爆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多点起爆代替环形起爆。

Bourne、J.P.Curtis、K.G..Cowan等人在研究多点起爆聚能战斗部时,提出随着在某一半径的圆环上起爆点数目的增多,当采用超过4点以上的多点起爆,形成的侵彻体类似于采用环起爆方式得到的结果。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初始方案设计及结构优化计算时将多点起爆简化为二维环形起爆,这样在起爆点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起爆点位置即可形成环形起爆网格模型。

3 结果分析
3.1 射流形成过程对比
图4中图a)和图b)为两种起爆点的射流形成过程。

对比图a)和图b)可知,由于起爆点位置不同,多点(环形)起爆形成的射流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的单点(中心)起爆, 40μs 时,单点起爆的药型罩开始拉伸完全,多点起爆的药型罩已完成拉伸且头部已经拉断。

a)单点起爆射流成型过程
3.2 射流尺寸对比
从图5可以看出,在50um时刻,多点起爆形成的射流已发生大规模断裂,整体长度较单点起爆射流长;直径比单点起爆形成射流直径短。

3.3 动态高斯点分析
3.3.1 动态高斯点设置
从药型罩锥顶截取处到锥底均匀布置一排动态高斯点(1点到14点),如图7所示。

在药型罩的压垮过程中,动态高斯点会随着材料的运动而运动,可以清晰的观察材料的运动轨迹。

此方法可以通过设置大量的动态高斯点精确地得到药型罩材料微元在流动中的分布情况。

由图可知:药型罩的外表面都形成了杵体,大部分内表面都形成了射流;罩顶内表面1点形成了杵体, 13点、14点与射流主体分离,此部分材料将会形成无用的铜圈;药型罩内表面顶部从2点到12点依次形成射流的头部到尾部。

3.3.2 不同起爆点材料微元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对比
由图7可知,多点起爆下材料高于单点起爆下材料微元运动速度,单点起爆微元速度最大为3976m/s,多点起爆微元速度最大为4832m/s。

4 结论
(1)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起爆方式对射流成型的影响。

(2)用动态高斯点研究了药型罩材料的流动规律,得出多点起爆微元运动速度高于单点起爆;
(3)多点起爆方式射流成型快,射流尺寸短。

参考文献:
[1]李文彬,王晓鸣,李伟兵,吴义峰.成型装药多模战斗部设计原理.
[2]龙源,刘健峰.多点起爆对双层药型罩爆炸成型弹丸成型及侵彻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兵工学报,2016,12(37):2226-2235.
[3] 朱万刚,郭连军,徐志强.不同起爆点聚能装药爆破射流的数值模拟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8,8:77-79.
[4]胡健,黎远忠,徐明利,王少龙.关于起爆点的位置对聚能射流的影响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8,01:25-29.
[5]侯秀成,蒋建伟,陈智刚.有效射流与药型罩材料的分配关系[J].兵工学报,2013,8(8):935-941.
[6]侯秀成,蒋建伟,陈智刚.有效射流结构模式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14,1(1):36-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