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案

教学设计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从容说课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席卷西欧各国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这场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政治运动。

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将人们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资产阶级注入了一种为现实的幸福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1520年,马丁·路德公开发起宗教改革,一场席卷西欧各国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帷幕。

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思想主张的异同。

教具准备提供一些关于宗教改革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两位伟大人物及主要教派(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路德教、加尔文教),宗教改革的意义。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引导学生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由老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腐败的天主教会、赎罪券、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的部分内容,让学生预习。

2.老师设计一些问题,如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有哪些特权?宗教改革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发生?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实质是什么?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思想主张的分析,培养学生为顺应时代潮流、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页)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分析他们思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展示,学生从中认识和体会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化。

(2)运用材料,创设问题,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和意义。

(3)通过讲解宗教改革时的人文主义,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及其影响。

四、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分为四个板块,罗马教皇的权威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怎么挑战,挑战的结果如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探究一、教皇有哪些权威:中世纪的欧洲,教皇到底有哪些权威?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教皇的权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

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外整整等了三天,终于得到了教皇的一个赦罪之吻,而教皇是位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史称“卡诺莎之辱”材料二: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材料三: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

(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天主教会)材料四: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

教皇权威的具体表现:政治:教权高于王权;经济:最大的封建主;思想:垄断思想;社会生活:影响人的一生;探究二:为什么挑战教皇的权威:材料一: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

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不断鞭打自己。

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

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

教皇具有绝对权威。

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

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

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

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生回答后,师概括: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

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

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

高中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2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2 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的涵义及《九十五条论纲》。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2.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学说(1)因信称义(2)《九十五条论纲》3.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地位和影响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基督教原理》:“先定论”2.对欧洲宗教改革家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

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及其思想。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西欧宗教改革在西欧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巨大,它的兴起与西欧另一事件密切相关,是哪一事件?文艺复兴。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13【教学设计】《挑战教皇的权威》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13【教学设计】《挑战教皇的权威》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熟悉马丁·路德、加尔文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3.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材料展示和故事讲述,使学生认识和体会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化。

2.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坚持真理,捍卫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正义之举和敢于向教会和世俗权力挑战的精神,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视频、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课堂导入】首先介绍世界上宗教的分类。

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2.基督教(1世纪)耶稣3.伊斯兰教(622)穆罕默德基督教3世纪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1054年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部教会与罗马为首的西部教会。

东部教会自称东正教;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会)。

16世纪宗教改革中诞生新教。

注释: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徒7亿,新教徒5亿,东正教徒1亿)。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罗马天主教的全面控制之下。

(1)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各国土地1/3以上。

(2)政治上:教阶制度等级森严,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3)思想文化上: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上:西欧国家的人们从生到死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什么叫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概念: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大背景下,16世纪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力响应、个别国家君主支持的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猛烈冲击并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出反映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新教派的宗教变革运动。

高中历史教案- 挑战教皇的权威 省赛

高中历史教案- 挑战教皇的权威 省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李树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和由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理解马丁·路德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2)了解加尔文的宗教思想,理解其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阅读材料、讨论问题,使学生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和影响。

(2)通过对话、讨论,使学生认识思想解放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权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品质。

(2)通过知识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

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教学难点】“先定论”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赵林教授说:“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

而这场宗教改革大幕是由马丁·路德揭开的。

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及影响,二是加尔文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思想主张的内涵及其影响,深刻理解思想解放的力量。

故本课的主题可以确定为“思想解放”。

据此,将本课教学设计为两个环节:环节一:天鹅的鸣唱这个环节主要学习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理解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内涵及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这部分内容,将这部分内容设计为:1.一鸣惊人——挑战教皇的权威学生阅读《九十五条论纲》部分内容,讨论、思考《九十五条论纲》的含义和影响。

2.一名战士——蔑视教皇的权威通过讲述,使学生体会马丁·路德挑战教皇权威的勇敢精神。

3.一个教义——“因行称义”的魔力通过讲述马丁·路德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到反天主教战士的心路历程,使学生了解并思考“因行称义”的含义和影响。

历史: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3(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历史: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3(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D、宗教有很大旳困惑性,人民易于接 受
10、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旳最大影响是 : (C)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旳土地和财产 B、西欧各国旳王权得到加强 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旳精神统治 D、增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旳发展
间接对话、得救 (2)、影响:
直接对话、得救 使人取得精神自由 和灵魂得救自主权 ——人文主义色彩
第13课 挑战教皇旳权威
一、宗教改革旳背景 二、宗教改革旳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旳宗教改革 (1)、内容 (2)、性质: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旳社会运动
(3)、成果:新教 产生; 三教鼎立
“路德教”或“新教路德宗” 简化仪式
7、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 文改革旳相同点是:
①都主张“因信称义” ②否定天主教旳等级制度 ③都创建了不受罗马教皇 控制旳新教 ④改革都在德国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加尔文旳先定论在 宗教改革时期具有主动 作用,它是:( C)
A、为封建世俗势力夺 取政权服务
B、为使欧洲各国人民 免于罗马天主教会旳精 神控制而斗争
()
D
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旳神学统治
B、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C、改革后创建旳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 鼎立旳新局面
D、它违反了基督教旳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 想上旳混乱
6、加尔文被称为“ 欧洲宗教改革旳第二 位伟大人物”,他旳 宗教观念旳关键是:
A、因信称义
B、先定论
C、因行称义
D、无为而治
3、马丁路德强调旳学说是: ( )B
A、君权神授
B、因信称义
C、政教合一
D、教皇至尊
4、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旳学说,其实质意义在 于 B( ) A、确立了“依托信仰才干得救”旳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旳绝对权威 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旳利益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考纲展示课标要求考向预测宗教改革重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难点:宗教改革影响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讲常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察,以选择题为主。

2017年可能会围绕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社会转型等命题。

将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进行对比学习。

注意将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比较学习,还应从西方人文精神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角度把握。

高考题分布客观题主观题2012年2(广东、山东)3(北京、福建、安徽)2013年1(上海)2(浙江)2014年2(上海、海南)2015年2(北京、安徽)2016年2(海南、北京)【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教会就控制了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权,从查理大帝时期起,教会完全垄断了社会的文化教育领域,修道院的学校和大主教堂的学校是西欧社会中唯一可以学习读和写的场所。

“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二、加尔文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由国家负责对全体公民进行强迫教育的思想,主张由国家管理文化教育事务,实施“义务教育”。

即使是继续信奉天主教的地区和国家,教育世俗化的趋向也使得掌管教育的权力转移到世俗政权的手中。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三、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教会精英,所以特别强调神学与教会法的学习。

……16世纪中期牛津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雄辩术和哲学,主要是拉丁文的作品。

同哲学和天文学一样,希腊语是文科硕士的重要课程。

……政府和法律部门的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1548年的议员的48%和法官的54%,上升到1640年70%和86%。

——摘自《英国宗教改革与大学教育的变化》根据上述料指出宗教改革后西欧的教育事业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分析宗教改革时期教育改革的历史作用?【综合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整理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

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的涵义及《九十五条论纲》。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2.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学说(1)因信称义(2)《九十五条论纲》3.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地位和影响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基督教原理》:“先定论”2.对欧洲宗教改革家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

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及其思想。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西欧宗教改革在西欧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巨大,它的兴起与西欧另一事件密切相关,是哪一事件?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教皇权威开始受到挑战,出现了一些敢于对抗教皇教权的伟大人物。

在他们的引领下,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是教材中所介绍的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2本目内容的第一自然段。

板书:1.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但应该注意,文艺复兴并不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唯一背景和原因。

西欧宗教改革的对象是罗马天主教会,首先从德国拉开序幕,而马丁·路德就是德国的宗教改革的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

请同学们看教材P52两幅图片《马丁·路德》《教皇出行》,并阅读本目的第二自然段小字。

板书:2.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学说给同学讲一个至今还在德国流传着的一则马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

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

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敲钟扫地,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但是当他在罗马看到天主教会的腐朽衰败,目睹了教皇和一些神职人员的奢侈淫逸后,深感震惊与愤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说。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2文字阅读框《攀登圣梯的启示》。

板书:2.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学说(1)因信称义这段文字介绍了“因信称义”说理论的由来,因信称义说是与罗马教皇的因行称义相对应的,那么,因信称义说的含义和价值可在呢?找学生阅读教材P52第三自然段: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补充说明:因信称义的基本涵义是: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这里的“信”,是与生俱来、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通过这一学说,路德把人的灵魂获得拯救的钥匙由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到每一个拥有真正信仰的基督徒自己的手中,把人从外在性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因此,这一学说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成了路德否定教皇权力、改革天主教会的理论武器。

请同学们看教材P53图《出售赎罪券》。

“赎罪券”:根据天主教的神学理论,赎罪是在罪过本身经过神圣的忏悔而免除之后再由教皇当局赦免全部或部分应得的现世惩罚,最初是由于善行而赏赐的,后来就可以用钱购买了。

再后来,赎罪券不仅适用于活人,而且适用业已身处炼狱的死者。

这样一来,钱不仅使单个人免于进行赎罪苦行,而且可以使其至亲在死后免受永久痛苦的折磨。

教皇向教民出售赎罪券催生了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板书:2.马丁·路德及其思想学说(1)因信称义(2)《九十五条论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2本目的第四、五自然段。

《九十五条论纲》是路德针对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赎罪券的卑劣行径提出的。

当时,教皇代理人宣扬说,只要支付金钱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消息传到路德那里,他怒不可遏,于10月31是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贴上《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教会的欺诈行为,论证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即“因信称义”说),认为只要教徒内心真诚忏悔,就能得到赦免,不需要通过任何别的途径。

《论纲》的提出和广为传播,立即在德意志和西欧引起列强反响。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时期的杰出代表,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引导人,而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也在欧洲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板书:3.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地位和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3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提炼出地位和影响的关键词。

地位:序幕、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影响:局面。

(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德国宗教改革给了罗马天主教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摧毁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使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人文主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迈进。

受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欧洲许多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创立的新教尤其富有时代特色。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请同学们看教材P53图《加尔文》,并阅读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

加尔文出生在法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曾研习过神学和法律。

为了避难,他离开巴黎,后定居在瑞士巴塞尔市,开始隐姓埋名,努力钻研神学。

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新教的领导核心,其思想体系影响很大,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原理》是1536年加尔文出版的重要著作,是宗教改革时期的经典作品。

板书:1.《基督教原理》《基督教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的第三、四自然段。

先请同学们看第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加尔文的观点与马丁·路德是否一致呢?一致。

加尔文在《基督教原理》中所阐述的主要神学观点与路德相一致。

而《基督教原理》中的主要新观点是加尔文阐述的“先定论”。

这就教材本目内容的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板书:1.《基督教原理》:“先定论”根据加尔文的先定论,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预定了他是该获救还是该沉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祈祷上帝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加尔文还认为,善功更多的应体现于最平凡的世俗生活和日常工作中。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加尔文的先定论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这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神学依据,所以加尔文教成为最受资产阶级欢迎的教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3蓝底文字阅读框: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通过对马丁·路德及加尔文思想的学习,教材在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对欧洲宗教改革家作了整体评价。

板书:2.对欧洲宗教改革家的评价找学生阅读:欧洲宗教改革家虽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说明: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核心,它注重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这为宗教改革家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提供了理论武器。

他们以人文主义宗教理论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挑战教皇的权威,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了西欧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小结:在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倡导下,教会内部出现敢于挑战教皇权威的声音,宗教改革运动蔚然大观。

而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启蒙运动爆发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欧洲的启蒙运动。

作业:教材P54“自我测评”: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提示:这里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课堂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