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英语告示语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吉林市北山旅游景区告示语英译为例
关于旅游景点告示语汉英互译中文化意义转换问题的探讨

NO . 2 1
塞
De e b r c m e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关于旅游景点告示语汉英互译 中文化意义转换 问题的探讨
吕奶 B
摘 要 : 游景 点 告 示语 主要 是 指 印 刻 或 者 书 写 于木 板 、 旅 石板 等 材 料 上 的 景 点 名 称 、 点 指 示 图 、 景 内容介 绍 、 标 、 识 语 等 等 , 游 路 标 旅
过 程中 , 者需要充分 了解 翻译 目的 , 译 进而使景点告 示语 的翻译 做 到 目标明确 , 即要有着具 体 的翻译要求 ( as t nbi ) t nl i r f。关 r ao e 于旅游 景点告示语 的翻译要求具有如下几点 : 第一, 充分发挥译文的预期功能。汉语原文 和英语译 文均有 着 相 同的功能 , 即需 要英语 因为充 分发挥原 文 的“ 信息 功能 ” 与 “ 呼唤功能 ” 。其中 , 信息功能主要是指英语译 文需要重点介绍旅 游景点在 自然 、 地理 、 风俗 、 习惯 、 文化等方 面的内容和信息 ; 呼 “ 唤功能” 主要是指英语译文需要重点推介与提升某 一个 景点 的 则 形象。就汉语形式的旅游 景点告示语而言 , 其主要的受众 为国内 民众 以及懂 汉语 的海外华人 和部分外 国人 , 因此 , 汉语原文 的旅
关键 词 : 游景 点 告 示 语 汉 英 互 译 中文化 意 义 旅 中 图 分 类 号 : 6 20 G 4. 文献标识码 : c
中国经济 的发展速度不 断加快和 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 , 让 我国的旅游业获得 了飞速发展 。随着中国国际知名度 的提高以及
例 如 , 以为预期读 者提供有 关的背景 信息 或者进行 解释性 翻 可
吉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

吉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作者:徐博杨璐璐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日益密切接触。
吉林省的旅游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吉林省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环境,省内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例如中国著名名山—长白山、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松花湖、伪满皇宫、长影世纪城、吉林雾凇、向海湿地等。
以便更好的方便游客,众多景点和公共场合、指示牌和标识都附带公示语翻译,然而吉林省主要旅游景区公示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纰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吉林省的对外宣传。
对吉林省旅游相关产业与公示语翻译规范性进行研究与探讨,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文化,规范旅游景区公示语成为必要条件。
【关键词】吉林;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作者简介】徐博,吉林动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杨璐璐,吉林动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吉林省旅游公示语翻译的现状近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旗帜下,吉林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旅游业得到了显着提升,并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吉林省。
在这些旅游景点中,如向海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紧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在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有30余种不同的树木和植被,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各种野生珍稀动物(尤其是鸟)。
珍稀鸟类,如:天鹅(黑和白),丹顶鹤等品种。
如查干湖,又名查干卓尔,在吉林省西北部,约70万亩水域,水量5亿立方米区。
每年5000吨鱼,400吨鱼苗,芦苇3万吨的产量。
查干湖旅游度假,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地位,并专注于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
还如吉林市,这里拥有闻名中外的吉林雾凇,“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
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漫漫江堤,披银戴玉,仿若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一般。
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这让许多有幸身临其境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论文】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摘要: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2018年西安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47亿人次,2019年1月至11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4人次。
为了扩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扩大景区知识、文化宣传,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很多景区的公示语都进行了外语翻译,目前英语翻译是占比最大的。
但是在景区公示语的英译过程中,由于对英语语言、用法、文化内涵等知识把握不深刻、不全面,结果出现了一些英译错误。
关键词:旅游;公示语;英译公示语,又称为标识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场所、交通枢纽、景区等,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国际交流日益扩大的今天,城市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效果不仅影响到外国友人的旅游体验,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国际形象。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公示语的英译,探究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减少公示语英译引起的歧意、误解,真正发挥公示语的信息服务作用。
1旅游景区公示语的应用功能(1)指示性公示语:指示性公示语主要用于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制意义,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
例如:TicketOffice(售票处)、restroom(休息室)、Souvenirs(旅游纪念品)、Toilet(卫生间)、OfficeArea(办公区)、Park (停车区)等。
(2)提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仅起提示作用,没有任何特指意义。
例如:WetPaint(油漆未干)、MindtheSteps(注意台阶)、DeepWater(水深)。
(3)限制性公示语:此类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和要求,语言直接了当,但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
例如:KeepQuiet(保持安静)、ChildrenandSeniorCitizensFree (老人小孩免费)、StaffOnly(游客止步)、TicketOnly(凭票入内)等。
(4)强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直白,具有强制性。
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

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旅游景点都广泛使用了英语公示语。
本文根据一些实例,对章丘的百脉泉公园、朱家裕民俗风景区、桃花山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由此提高章丘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完善章丘的公示语的语言环境。
一、引言吕和发先生曾较全面地指出了公示语的定义和内涵,即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旅游景区的公示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示语的英语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甚至国际形象。
所以,为了促进当地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旅游景点的语言环境,加强英译问题的研究,提高英译质量。
现在很多地方忽略了公示语的重要性,含糊了事。
就以章丘市旅游景区为例,我们研究小组先后在百脉泉公园、朱家裕民俗风景区、桃花山公园等旅游景点进行实地研究考察,通过分组搜集回来的资料整理,发现章丘市旅游景点存在很多问题,公示语翻译体系还不成熟,有待完善。
二、章丘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一)单词拼写错误拼写错误在英译中是很常见的,主要有漏拼、误拼等。
产生错误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译者的英语教学教育的水平不高,导致出现的错误;另一种是在制作公示牌的过程中排版人员出现失误,导致拼写错误或多余空格等。
百脉泉景区很多公示牌是由石碑制成的,由于制作过程繁琐,制作后无人校对,公示语就存在单词拼错、少拼、两单词拼在一起等问题。
例1:以李清照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为主题设计的一组仿宋园林。
a unlt of garden imitating the style of the song Dynasty(960-1279)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i poem of Li Qingzhao “Deep mboo courtyard,how deep could it be”.评析:先不分析单词大小写问题,第一行第二个单词“unlt”应该是“unit”;而第二行的单词“mboo”应该改为竹子“bamboo”。
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与规范途径

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现状与规范途径本文对在全国三十多个旅游景点收集到的约2000条公示语不规范的英文进行了错误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中的错误十分普遍,涉及拼写、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层面,严重影响了交际效果。
在对错误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公示语英译的策略和措施。
标签:旅游景点双语标识英译问题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日益增加,在旅游景点设置汉英双语公示语也日显必要,其目的很明确,即在食、宿、行、游、购、娱等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来华旅游的外国友人。
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规范与否对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突出指示、警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宗教场所、涉外机构、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
当前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参差不齐的状况令人堪忧,错误可谓五花八门,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治理语言环境、改善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质量。
二、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特点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特殊交际功能。
公示语翻译的主要特点是:1.从功能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提示、指令和参照的特点;2.从风格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简洁、规约和互文的特点;3.从目的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意动和“收言后之力”的特点(罗选民、黎土旺,2006:66)。
旅游景点公示语是指在旅游景区内公开和面对游客的文字及图形标志信息,它包括景区内所有的景点路标、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标示、游览须知、告示、门票及游乐服务价格目录以及为了保证游客能够在一个整洁、安全、有序的良好环境中游览所设置的各种提示、警示标牌。
由此可见,旅游景区的公示语是一种应用文体,具有突出的指示性、提示性、警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示意功能。
突出服务、指示功能往往展示的是具有“静态”意义的信息;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要求游客采取相应的行为,更多地使用“动态”意义的词汇去呼唤、诱导受众(廖亦斌,时建侠,2009),公示语的英译应充分把握其特点。
看旅游景点标识语的英文翻译

看旅游景点标识语的英文翻译作者:段艳丽来源:《英语学习》2018年第04期标识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交际功能,一般具有提供信息、提醒、警示或完成指令的作用。
现在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大部分景区在汉语标识语的下面也都添加了英文翻译,以方便外国游客。
但是差强人意的翻译往往会影响游客理解,反倒带来诸多不便。
若译文中错误太多,不仅使外国游客不知何意,反而可能破坏他们对名胜古迹的美好印象,令人贻笑大方。
下文的例子中虽然没有“请在一米外等候”(Please Wait One Rice Outside)等让人瞠目的雷人翻译,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将标识语翻译得好、翻译得地道一定要了解英文此类语言的特点:这一特点尤其反映在一些保护草坪、绿地等的警示语中。
汉语为体现人文关怀,会极尽可能展现文采,采用各种表达法,如:“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小草含羞笑,请您勿打扰”“少一串脚印,多一份绿意”最直白的,也会写道:“爱护草坪,请勿践踏”。
这些标识语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不需要一对一翻译成:“The grass is smiling at you. Please detour.”或者“Please Protect the Grass. Don’t Stamp it.”而总是简洁地翻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当然也有俏皮一点的,作拟人化处理,在草坪上竖一块牌子,写着“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笔者曾见过如下警示语:“请自由吸入这里的清新空气,但不要吸烟。
”英文翻译为“Please breathe in the fresh air here freely,but don’t smoking.”“don’t smoking”不仅在语法上存在明显错误,而且一字一字地对照着翻译会让人产生误解,不是自由呼吸难道还要憋着气或借助工具或付费?其实,翻译时直奔主题即可:“No Smoking Here.”另外一个常见的广告语就是:“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翻译成英语也是简单的“No Smoking”。
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语翻译探究

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语翻译探究戴宗显、吕和发(2005)认为,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公示语的重要作用已毋庸质疑,但遗憾的是,国内大量公示语的英译外国人根本看不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公示语垃圾和改善公示语翻译质量是国内许多城市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以旅游城市烟台为例,首先概括总结其当下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中的主要错误,然后就恰当的翻译方法做进一步探讨。
一、烟台市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3.句子语气错误。
在公示语翻译中,对句子语气的处理是非常重要而且微妙的。
在烟台市现存的旅游景点公示语中可以发现不少语气使用不当的例子。
例如,在一些宾馆和景点中,禁止吸烟这条公示语,一般都被译成no smoking。
但是这个译本听上去不但颇为严肃,还带有一些命令式的意味,实际上这种语气的公示语只有在某些公共服务场所。
如果我们将之译成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here,效果较前者要好得多。
4.句子语态错误。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要比主动语态常见的多,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译者应该采用更为地道的被动语态来处理某些译文。
例如,在烟台某景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公示语出租儿童车,其译文是hire child car,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child car rented。
既然我们的目标读者是以英语为母语者,译文理所应当要把他们的语言习惯考虑在内。
5.中式翻译/拼音翻译错误。
在公示语翻译中使用拼音进行翻译有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拼音译法的使用必须适度。
如果在公示语翻译中过度使用拼音,就会使其完全失去指导和公示的功能。
另外,有些译者简单直白的采用中式翻译法,译文看上去完全失去英文风味。
例如:游客止步tourist stops!(staff only),当心触电dang xin chu dian(danger:electricity shock)(吕和发,2005:38),明白了公示语译文的出错根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翻译策略进行改进。
初探英语告示语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初探英语告示语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刘恒(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摘要:英语告示语(Public Signs)广泛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起到其提示、警示等社会功能,在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存在于告示语英译方面的几个常见问题初步分析了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关键字:告示语;英译;影响告示语(Public Signs)与公示语、标记语、警示语等类似,均属于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是一类用以表达与生活、生产、生命、生业等相关的告示、提示、警示、标示,其用寥寥数语或用简明易解之图示,抑或图文兼用,表示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或对受众的某个要求。
告示语作为一类着眼于公众行动的语言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教育、旅游、购物等公共场所,具有知识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等功能,其文化意义包括语言知识、民族信仰、社会风俗、交往习惯、社会心理、艺术心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等。
尤其是在旅游领域,告示语的文化意义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最简洁纽带之一的告示语,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从而违背了我国很多城市采用中英双语告示语来提升其亲和度、知名度、认可度的初衷,甚至不但不能为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活动提供便利,反而会引起诸多误解,损害我国国际形象。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忽视文化差异、语气不合时宜、意图易被歪曲、指令不够清楚、术语不能匹配、拼写不够规范。
一.忽视文化差异。
忽视中外文化差异是告示语英译的最严重的问题所在。
跨文化间的翻译若忽略文化背景、无视文化习俗而死译、胡译,不仅不能达到最佳的文化交流效果,反而可能引发文化冲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干货”(脱水食品)的英译。
个别超市居然用了“Fuck Foods”!如此含有这样猥琐词汇的告示语倘若被外籍人士看到,他们对我国人民的文化素养有所怀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干货”可以用Dehydrated Foods来表达,但其比较专业,很多人需借助词典才能理解,因此不妨直接用Drysaltery(干咸货)、Dry Foods(干货)等表达方式更为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探英语告示语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吉林市北山旅游景区英语告示语为例摘要:告示语英译的规范性、准确性、创新性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高低。
尤其是旅游景区中的英语告示语,其作为传播旅游目的地人文环境的重要媒介之一,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初步实地调查了吉林市旅游景区的告示语英译现状,并结合实例探讨了由于告示语的错译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式。
关键字:告示语;英译;吉林;景区;影响告示语作为一种服务于公众行为的公共信息,其主要的语言特点是简洁、直接、易理解,而且除具有限制性、强制性功能外,其还就有指示性、解释性功能。
当今,我国旅游业发展飞速。
随着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更多的外国游客通过来华旅游来领略我国富有独特魅力的秀丽山川、传统文化、民俗风情。
然而,我们并不能期待所有的外籍游客都是“中国通”,可以无障碍地了解各个景点的历史渊源、人文意蕴。
因此,各旅游景点就需要设置足够规范化、创新化的英语告示设施,以期既能使外籍游客按照告示语的意图规范其游览行为,又能高效地展现景点的文化内涵。
而告示语的误译错译甚至胡译会给外籍游客造成诸多不便,进而影响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影响城市形象。
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公元1763年正式建城,满语称“吉林乌拉”,即汉语“沿江的城”。
公元1685年,“吉林”成为法定称谓。
吉林市辖区内拥有松花湖、拉法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四季鲜明,美不胜收,尤以冬季的“雾凇奇景”为最。
历史文化方面,计有周秦时期的“西团山文化遗址”,东晋时期的“高句丽山城”,建于清康乾盛世的北山古庙群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以历史较为悠久,开发程度较好的北山景区为着眼点,对其中的告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加以初步探讨,希望以最新的实例为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找到更好的启发。
一、主要问题所在北山景区告示语英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译名不一致,译名不规范,译名拼写错误等方面。
1. 译名不一致指示性功能是旅游景区告示语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包括指示景区名称、方向、位置、景点名称等,目的是让游客明了景区道路、景点方位等。
同一景点理应只有同一英译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在告示牌的翻译、制作流程中的疏漏,致使景点英译名并不完全一致,这就给外籍游客寻找目的地带来不便。
如,北山景区外的交通指示牌。
北山景区以北山公园为主体,位于吉林市市区越山路和德胜路交汇处,此处的交通指示牌的写法是汉语拼音式的“YUESHAN LU”、“DESHENG LU”,而2015年2月吉林市最新的交通指示牌的写法是拼音英语混合式,例如“吉林大街”(JI LIN DA ST),“桃园路”(TAO YUAN RD)。
如此,即便以后对北山道路指示牌进行类似更新,其也将会变成“YUESHAN RD / DESHENG RD”。
这就给一些“背包游”的外籍散客寻找景区位置带来不便——以前者向当地人问路,勉强还能听懂,而以后者询问的话,恐怕就比较麻烦,毕竟不是所有本地人都知道“road”是什么意思,尤其是附近的老人。
又如,北山正门东侧的“荷文化展览馆”。
景区内各个道路指示牌上写的是“Lotus Culture Exhibition Hall”,而到了景点门口的移动式指示牌上则为“Water Lily Exhibition”,可能是因受到大小的限制,上面连“Hall”都省了。
其实,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俗称“Blue Lotus,Indian Lotus”,或“Sacred Water-lily”;睡莲:学名为“Nymphaea tetragona”,俗称“Pygmy Water-lily”,这里“Nelumbo”和“Nymphaea”是属名,“nucifera”和“tetragona”是种名。
而“water lily”则泛指所有的“Nymphaea”属,因此可以说,睡莲是“water lily”的一种,荷花则不包括在“water lily”之内。
既然两者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制作英语告示牌时还是不要混淆为好。
再如,始建于1738年的“药王庙”。
离景点最近的指示牌英译是“Medical King Temple”,而门口告示牌上印的是“Yaowang Temple”(The Temple of King of Medicine)。
如此混乱的英译名,实在是让外籍游客无法弄清楚——“King of Medicine”的名字是“Yaowang”?“Yaowang”是私人名字还是群体称谓?这“药王”(King of Medicine)是“药国”(Medicine Kingdom)国王吗?如此忽略了文化背景的景点译名自然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景点“揽月亭”的“揽月”二字,多数道路指示牌上译文是“Lanyue”,而到了景点门口的简介铜牌上却是“Picking Moon”。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们不难推测,同一景点告示语的不同英译名的存在,至少会对外籍游客方便快捷地找到景点带来不便,严重的话会导致他们对整个景区的服务提出质疑。
2. 译名不规范译名不规范问题常常是由于忽略了告示语英语语言规范,硬译汉语原文导致的,其结果往往是本国人用英汉词典就看得懂,外国人看了就会如置身云里雾里。
还是先以吉林市最新的交通指示牌的写法为例,“吉林大街”(JI LIN DA ST),“桃园路”(TAO YUAN RD);北京市则是“西长安街”(West CHANG’AN Ave),“前门大街”(Qianmen St);而美国纽约市的则用“Park Ave.”(公园大街),“5th Ave.”(第5大街),“Wall Str.”(华尔街)等等。
这里“avenue”指“林荫大道/大街”,“street”指“街道”,有些地方干脆将某一走向的街道统一命名为“xxx Ave.”,而将另一走向的命名为“xxx Str.”。
我国的街道命名根据其重要性和走向也分为“大街”、“大路”、“街”、“路”等,但原则就相对模糊,显得不够规范,即便是本国人也容易拿着地图在陌生城市里迷路,就更别说外籍人士了。
再者,前文中提到过的比较重要的“药王庙”。
药王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其正殿供奉天、地、人三皇及药王孙思邈,并附祀华陀、张仲景等名医。
值得一提的是,庙里的“十不全”——其像瘦小枯干,面貌丑陋,额头贴膏药,项上挂了一串咸菜疙瘩,若干高粱秆做的拐棍支撑着他的瘸腿。
传说,病人如果虔诚地祈祷,他就会把疾病接到他自己的身上,使你身体健康。
因此“十不全”虽然神像很小,又进不得大殿,但香火异常旺盛。
由此可见,单纯将“药王庙”硬译为“Yaowang Temple”或“Medical King Temple”显然不能将这里面蕴藏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来,至少药王庙里供奉的神就不止一个。
而且,“king”(国王)一词用在这里也不太合适,历史上孙思邈、华陀、张仲景等名医可是没有国王领地(kingdom)的,只能将他们比喻成“医药领域的王者”。
此外,一些小的不规范的地方也应得到重视。
例如,“鸟语林”,本是“文艺范儿”十足的名字,硬译成英语后就变成了莫名其妙的“Birds Woods”,还不如译成“Birds’ World”来得直接。
再如,“革命烈士纪念馆”(Revolutionary Martyr Memorial Hall)里面的“Hall”就是画蛇添足的一词。
还有,北山公园外人民广场的某一指示牌上同时标有“Ren min guang chang”(人民广场)、“Jia shan pu bu”(假山瀑布)、“Dong ce zhan dao”(东侧栈道),连“square”、“waterfall”之类的关键词都省了,不清楚这是给学龄前儿童看的,还是给“老外”问路用的。
3. 译名拼写错误译名拼写错误其实是最容易避免的。
其看似无关紧要,但却时刻在考验外籍人士的语言纠错能力,类似错误如果出现过多,势必会给外籍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从而给他们留下“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尊重游客”的印象。
如景区内多个道路指示牌上的“揽月亭”的译名是“Lanyue Bridge”,而景区内根本无“揽月桥”一景。
还有个指示牌上将“Lanyue Pavilion”错写为“Lanyue Pivillion”;“平安钟楼”(Peace Bell Tower)里的“r”在多个告示牌里也不见了踪影。
二、可行性解决策略1. 专业化人才培养。
由政府部门牵头,强化英语告示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外文化差异研究,同时培养相关专门人才,使足够多的、不同层次的具有专业文化素养及翻译技巧的设计、制作人才脱颖而出,最终达到英语告示语的制作规范化、专业化、统一化的目的。
如,在制作城市旅游地图时可将“地理名词中英对照表”同时印在上面,这样既方便了本国居民使用,也能为外籍游客带来益处。
2. 制度化政府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应整合当地翻译协会、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社会资源设立专业的告示语审定机构,拿出制度化方案,同时强化审批环节,务求达到既尊重外籍游客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又充分体现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地方特色的目的。
同时,也要加强后期监管力度,及时更正那些错译、胡译,甚至含有冒犯性语言的告示语,为本城市的对外宣传与文化交流传递正能量。
3. 多元化更正体系。
对于一个人口超过400万,辖区27120平方公里的吉林市来说,市区内、景区内告示牌不计其数,单凭政府的力量无法全面保证告示语的规范性。
这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运用手中的相机、手机,通过微博、微信等即时交流平台,及时发现、举报、更正各种不规范、不正确的英语告示语。
如此,在政府、机构、个人的多元化努力下,英语告示语必能逐渐走向规范化、创新化。
结语综上所述,告示语作为展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英译的规范性、准确性、创新性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英语告示语的服务对象是外籍人士,若其不断出现错译、胡译,不良后果就会放大,进而影响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甚至有损城市形象,国民声誉。
只有在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下,英语告示语才能为宣传城市形象、宣扬中华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 吕和发. 单丽萍主编.英汉公示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2]. 袁式亮. 试论旅游景点告示语的汉英互译中文化意义的转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3]. 王利.公共场所汉英标示语规范化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4).[4]. 何正英. 城市告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以2014南京青奥会主办城市南京为例[J]. 前言, 2012(23)[5]. 牛新生.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研究——以宁波市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