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浙江工商大学王国安ppt第5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3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1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经济 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专门研究中国发展 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 题。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比较系统 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和原则,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建立、发展与 改革的过程,熟悉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最根 本
最主要
二、对外开放格局
§2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
(2001—2005年)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年份 1981-1985年
进出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2905.4
13.0
出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1281.6
8.4
进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1523.6
16.1
1986-1990年 4864.1
政策为基本国策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涵义
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 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 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 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 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引进先进设技术备 3.利用外资 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 5.设立经济特区
54.5
28.9
70
30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较大进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 1、为什么首先开放沿海地区
• 开放沿海地区是有客观的经济条件和地 理位置条件所决定的。
• 一、中国对外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对外贸易学的对象是研究中国与世界其他 国家(地区)商品、劳务的交换,揭示其中的 本质与规律;从宏观上探讨中国发展对外贸易 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
• 三、中国对外贸易学的研究方法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历史与 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
表1: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及位 次
• 时间 位次 比重(%)
• 1978年 32 0.75
• 1985年 17 1.4
• 1990年 15 1.8
• 2000年 7
4.5
• 2006年 3
7.2
• 2008年 3 7.6
• 2010年 2
•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
• 4、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依存度较高
2、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 率
(1)1978—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1.5%。
(2)1978—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5.76%。
(3)1978—2009年,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65%。
3、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前,中国对外贸易在 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已进入世界贸易大国的 行列。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概况
(一)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开拓时期 (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时期 (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衰落时期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对外 贸易的特点。 (一)建立在封建社会手工业基础上的以丝织品和陶瓷品为主要 商品的出口贸易 (二)建立在封建社会以“天朝”自居理念基础上的朝贡贸易方 式 (三)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的垄断和集中的外贸管理 制度 (四)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 缓慢
(三)对外贸易交换不等价和长期入超 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料性农副产品和矿产品为 主,附加值低,而进口则以消费性工业制成 品为主,附加值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与交换 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 凭借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控制,肆意扩 大中国进口工业品和出口原料产品之间的价 格剪刀差,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残酷的掠 夺和剥削。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 1. 进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列 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居于世界前列 3. 外汇储备为世界最多的国家 4. 外贸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二)世界外贸强国的基本特征 综观世界外贸强国的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世 界外贸强国,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经济高度发达,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 2. 对外贸易对世界外贸影响力强 3. 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 有很强的国际经营能力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四)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列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英国、日 本、美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列强。自18世 纪以来,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到19世纪30年代 初期,英国占中国对外贸易份额的80%左右,居于绝对优势 地位。19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进口货物额的80.6%来自英 国,出口货物额的82%也输往英国。1868年英国占中国对外 贸易的比重降至70%。1888年英国对华直接贸易(不包括香 港转口)占贸易总额的1/4。居于第二位的是美国。1845至 1860年,美国对华出口增加了近3倍。除英美两国外,其他 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实证分析.ppt

39.00
1.47
14.05 71.19
40.54
1.54
15.19 68.93
39.35
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总体来讲,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商 品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我国工业化程 度越来越高。工业制成品的内部结构发生了 巨大变化,日益呈高级化发展趋势。
从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来看,近年来, 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其中食品及主要供 食用的活动物占进口的比重基本趋于平稳, 工业制成品占进口的比重不断提高,机械及 运输设备进口占进口的比重总体提高。
22.1
3
1310 22.4 1203 27.0 2513 24.5 27.7
03.4
01.5 3
04.9
8
25.2 57.06 2
20.0 44.12 9
23.4 50.02 8
25.5 53.29 1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来自进出口增长状况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出口依存度 进口依存度 进出口依存 度
2008年8月以来虽然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提高,但是对 美出口的增速减缓。商务部政研室的最新调研报告也显示, 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外贸企业未来拿到的订单很可 能不断缩水。2009年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 趋势。无论是出口金额还是出口数量都明显高于08年度,但 是仍低于07年度。除了出口量之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 外违约量也在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32.46%
25.74%
58.20%
24.16% 26.56% 21.90%
19.12% 23.48% 20.10%
44.37% 50.04% 42.00 %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PPT课件】PPT课件

對外貿易出現原因
_專_業_化_引_致_貿_易。各國專門製造某類產品或提供某 2 種服務,生產效率便會提高,產量也會增加。但由於
全球_總_產_量_增_加_了_,_各_國_之_間_便_有_更_多_產_品_供_互_ 相_進_行_貿_易_。_舉_個_例_子_,_加_拿_大_地_域_遼_闊_,_可_耕_地_ _多_,_種_植_穀_物_比_香_港_便_直_得。多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香港特區政府嘗試在各方面支持工業和貿易。例如 _政_府_著_手_改_善_基_礎_設_施_,提_高_產_品_質_素_和_工_人_的_生_產_力_。政府也協助出 口商尋找新的市場,_使_市_場_多_元_化,並鼓勵製造商發展新產品,__使_產_品 _多_元。化 自從我國在七十年代採取開放政策以來,本港的_轉_口_貿_易已成為重要的
7. 香港的自由貿易政策具有吸引力,加上較少進出口條例、 稅制簡單,稅率低,外商都願意前來投資。
香港的貿易類型
進口貨品
香港有一些貨品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才可滿足需求,其中包括 (a)香港不能_生_產_的_產_品和(b)__工_業_原。料 香港的進口貨品可分為三大類:
1._原_料_和_半_製_成_品 佔1995年香港的進口貨品中的_36_%,是香港工廠生產過程 中的必需品,包括__紡_織_業_用_的_布、疋__電_子_業_的_半_導、體_ 集_成_電_路_和_其_他_零_件,還有__鋼、鐵__塑_膠_材、料__鐘_錶_零等件。
促使香港成為 國際貿易中心的因素
1. 香港有一個_穏_定_的_政_府,其實行的自由港政策和不設外匯 管制吸引了不少外商前來投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仍會 奉行_自_由_貿_易_政_策,維持本港的自由港地位。 2. 香港位於我國的南端,是一優良的_轉_口_港,從_內_地_輸_入_貨 __品_,_再_轉_運_往_其_他_國,家十分便捷。與亞太區進行貿易, 十 分方便。 3. 香港的基本建設完善,有良好的天然港口、_海_、_陸_、_空_交 __通_都_很_發。達此外,__銀_行_、_財_務_等_服_務_亦_受_支_援_貿_易_活。動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概论PPT课件

2021/1/25
-
1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 时期(1958-965)
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对外经济贸易任务 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 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的进口,保 证进出口物资的平衡。
2021/1/25
-
11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 械设备的比例达52。5%
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 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 产品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 出口。
2021/1/25
-
14
“八五”期间,我国贸易伙伴由1990年的173个国家和地 区增加到1995年的2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进出口最大的 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台湾省, 德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英国。
2021/1/25
香港地区
日本
美国
台湾省
德国
韩国
俄罗斯
新加坡
意大利
外贸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
2021/1期(1977-1996)
根据十二大确定的总任务,这时期我国对 外经济贸易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国内产品进 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积 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特 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努 力加以消化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生产建 设事业。
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承担了组织内外 物资交换,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 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 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斗争,迅速建立起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 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 争等任务。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

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效应
举例说明
出口引 致效应
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工厂所需要的生产设备 以及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件,从投资
如作为初始投资的设备等的输出,原材 料和零部件等中间投入物的输出。
国进口,增加投资国的出口。
进口转 随着生产设备向国外转移,对生产所需的 如将需进口原材料的产品的生产基地转 移效应 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起投 移到国外,减少本国原材料的进口。
3.3 科技兴贸战略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
1.确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30 25 20 15 10 5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例
60 50 40 30 20 10 0
1.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 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节约资源和社会劳动,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需要。 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减少贸易摩擦,保持出口持续、稳定的发展的需要。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4.实施名牌战略 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按照有利于技 术进步、增加 出口创汇能力 和节约使用外 汇的原则合理 安排进口
积极引进先进 技术,提高高 技术、设备及 原材料产品的 进口比例,发 展技术贸易和 服务贸易
引进先进技术 和关键设备; 按照市场开放 进程和国内市 场的需求,扩 大消费品进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4.1 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
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1.比较优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
课件资料-第五章 对外贸易

第五章对外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与社会总供求准备知识国际收支账户IS-LM-BP模型第一节进出口贸易与社会总供求一,进出口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将国民经济循环恒等式中的C同时消去,其余项移项可得:T-G)+(M-X)+(S-I)=0这个平衡式表示宏观经济稳定循环的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储蓄与投资是不相等的,政府收入与支出也是不相等的,同样进口与出口也通常是不相等的。
进出口贸易的存在可以起到调节国内供求不平衡的作用。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存在贸易顺差;反之,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存在贸易逆差。
当出口大于进口,即国际收支是顺差时,若国内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用国际顺差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有利于弥补国内的供求差,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同样,当出口小于进口,即国际收支是逆差时,若国内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用国际逆差使供给增加需求减少,有利于弥补国内的供求差,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上述调节在短时期内是可能的,但由于国内总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进出口的因素众多,长期靠国际收支的差额来调节国内的社会总供求是靠不住的。
我国社会总供求平衡必须立足于国内。
1,进出口总量取决的因素(1)汇率(2)国民收入对进出口的影响(3)政府政策对进出口的影响(4)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偏好对一国进出口总量的影响当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进出口贸易日益繁荣时,一国的进出口总量必然会增加;当国际市场对一国的出口产品有特殊偏好时,该国的进出口总量也会增加。
(5)国内政治局势对进出口总量的影响当一国国内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呈稳步发展的态势时,进出口总量会增加;相反,国内政局动荡不安,进出口贸易减少,进出口总量也下降。
2,进出口总量与总供求进口与社会总供求1,用净进口弥补国内的供给缺口2,通过进口,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的供给能力。
3,通过进口,缓解国内的瓶颈约束,使国内的生产能力可充分发挥。
出口与社会总供求1,通过出口,换取外汇收入,用于满足进口对外汇资金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 入世使我国的法律制度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为了有效地履行在世界贸易组织 中的义务和承诺,中国正在根据WTO的 规则重新审查并修订中国现有的法律和 法规,所有与WTO和中国所作出的承诺 不一致的法律条款都将被修改,所有与 WTO和中国所做出的承诺相抵触的法律 条款都将全部被废除;对于尚未建立的 和WTO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将尽快颁 布新的相关法律。”
• (一)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 • (二)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的 原则 • (三)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 (有限度 的) • (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 • (五)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 易关系原则 • (六)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 案例分析——四川德先科技起诉索尼案
思考题
• P188页
“一致、公平、合理地”实施管理自己的法律,并 保证在制定及实施法律的过程中保持很大的透明度。
四、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国内法渊源 宪法 法律
国际法渊源
国际条约
国际惯例
双边国际条约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多边国际条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 贸易法》(简称《外贸法 》)于1994年5月12日八 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 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 年7月1日正式实施。十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 次会议于2004年4月6日 通过外贸法修订草案, 修订后的《外贸法》于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3 货物贸易管理立法
◎ 维护贸易秩序的立法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反倾销案件最大的受害者,出口产品 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反倾销指控高居全球之首。据 统计,从1979年以来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 查已有600余起,平均每年约20起,且近两年呈增长趋势,每年 都在30起以上。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每年平均损 失800多亿元人民币,并且导致大量相关企业员工下岗。在 这些反倾销调查案中,中国企业能争取到较好裁决结果的仅 占三成,绝大部分被课以高额反倾销税,损失惨重。
(二)1978年至1991年
• 1、立法情况 • 颁布的主要外贸法律法规有:《涉外经济合同法》、《海 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 例》、《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出口货物原产 地规则》、《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等。 • 2、立法特点 • (1)围绕恢复和新建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颁布了一 系列相应的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新法规数量 明显增加;除了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立法之外,还相继颁 布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多项法规。 • (2)这些法规、规章过于分散,缺乏系统,缺乏透明度 ,在很多方面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 的色彩。
(四)2001年入世以后
• 我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承诺:“将通过修改 现行法规和制定新法的方式,全面履行世贸组织协定的义务 。” 在履行加入WTO的法律承诺方面我国取得重大进展。 • 1、外经贸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 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在法制统一、非歧视和公开透明的原 则下,对与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清理。 • 2、抓紧进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定 • 各级立法机构在对有关外经贸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 上,抓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和制定工作。 • 3、进一步提高外经贸立法的透明度 • 凡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 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国均在指 定的官方刊物上公布。
华为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收购受阻
• 澳大利亚政府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于 2012年 3月24日做出了禁止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澳 大利亚宽带设备项目进行投标的决定。在2008年 的时候华为试图收购美国的电信企业3Com就已 经遭受到美国政府所谓国家安全担忧而放弃, 2010年的时候又一次试图收购3Com的时候,美 国政府又一次做出了禁止的决议,2011年11月美 国国会还表示将对华为等中国电信企业在美扩张 业务是否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一事展开 调查。其原因是华为总裁任正飞曾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人。
☆《外贸法》的修订
• 第一,对原外贸法与我国入世承诺 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的内容进行 了修改。 • 第二,对我国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 利的实施机制和程序作了规定 。 • 第三,根据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十 年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对促进对外 贸易健康发展的要求做了修改。
◎ 《对外贸易法》的基本框架
• 目 录:
近年来华为在海外市场受阻记录
2008年2月美国收购3com的计划中止,美相关部门对美国国 家安全的担心; 2008年12月澳大利亚国家宽带工程竞标者(华为)可能带来 中国间谍,澳大利亚官方媒体报道; 2009年6月美国、英国华为将损害英国导弹防御预警系统, 美国某军事杂志撰文; 2009年9月印度限制外国设备,尤其是中国生产,担心安全 问题; 2010年5月印度禁止采购中国的电信设备,出于对国家安全 的担心; 2011年2月美国收购3Leaf公司被拒绝,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 全; 2011年2月英国送5亿元奥运大礼(手机网络)被拒绝,恐怖 份子可以借其引爆炸弹。
索尼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的每一块电池都附加有智能 密钥识别系统,该技术导致同行其他品牌的电池在未解码的情 况下,无法应用到索尼数码产品上,四川德先公司认为此举涉 嫌垄断。市场信息似乎可以支持德先公司的说法,如果索尼不 设置电池智能壁垒,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得到竞争机会,索尼的 一块电池价格为1123元,JVC为908元,而德先生产的“品胜” 牌电池仅为263元,足以破解索尼的垄断地位。 如果按照美国谢尔曼法裁定,索尼肯定难逃垄断嫌疑,因 为索尼电池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使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市 场,其商业手段构成了阻止竞争的不良竞争行为。但是,当中 国企业想拿起法律武器反击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尚无门可告。 商务部条法司表示,由于目前反垄断法还没有出台,商务部反 垄断调查无章可寻,如何启动程序,如何开展调查没有规定。
《反倾销条例》 《反补贴条例》 《保障措施条例》
修改… 反倾销Leabharlann 例中国对外国产品的反倾销• 截至2007年6月,中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8起。( 按WTO反倾销统计口径,1997~2006年,中国共 发起反倾销调查146起,列世界第7位,成为发起 反倾销调查较多的国家之一。)已经审结反倾销案 件有45起,其中37起案件最终裁定对进口产品征 收反倾销税。 • 中国反倾销调查主要集中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 、台湾地区、俄罗斯和欧盟的产品。 • 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有三大动机:第一,抵制进口 倾销行为,维护公平贸易;第二,限制进口,保护 国内产业;第三,报复外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 施(中国是世界首要的反倾销目标国家 )。
第五章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内容提要
• • • • • • 一、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二、对外贸易立法渊源 三、对外贸易基本法 四、货物贸易管理立法 五、技术贸易管理立法 六、服务贸易管理立法
§1 对外贸易立法概论
一、对外贸易法律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手段——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 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
(三)1992年至2000年
• 1、立法情况 • 该时期先后制定和颁布的外经贸相关法律、法规共700 多项,包括《对外贸易法》、《合同法》、《公司法》 、《票据法》、《仲裁法》、《海商法》、《进口商品 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 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技术引进和设备管理规定》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 • 2、立法特点 • 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立法体系,法 律法规实体和程序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加 注意与国际经济条约、规则和惯例相衔接。另外,从立 法数量、范围、内容、等级和水平方面,都是过去不能 比拟的。随着外贸立法的不断完善,外贸宏观调控正从 行政直接控制为主转向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为主的 轨道。
• • • • •
特点: 法定性 权威性 强制性 规范性
• 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2)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3)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案例:加强外贸立法,维护我国利益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起反倾销和保障 措施案件中,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同时,大量低 价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但反倾销立案数量很少。 • 欧盟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关税。2006年3月,欧盟委员会 批准对中国产皮鞋加征进口关税,欧盟认定中国产皮鞋以 不合法的低价在欧盟市场销售。根据这一决定,在从4月7 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 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4.8%过渡到19.4%。欧洲鞋业大国 意大利的制造商们动作频频,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呼 吁欧盟贸易代表对中国鞋采取坚定、勇敢、迅速的行动。 • 中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依法参与竞争,有效维护 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三、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一)1949-1977年
• 1、1950-1956年,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 行条例》等30多项法律法规,涉及了进出口、海 关、商检、外汇、仲裁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 • 2、1957-1977年,由于国家外贸计划和行政命令 对控制外贸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再加上“文革” 十年动乱对外贸管理制度的冲击和破坏,我国外 贸立法遭受严重影响,法律手段在外贸管理中的 作用被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