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构成》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
“阳”)离子。
16 2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m= ,n= ,
8 S x= 。该粒子是
(填粒子的化学符号)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O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粒子带
Mg 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
Ne 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 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近

能量高低: 低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仅限前3层)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__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_负__电__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质__子__和 _中__子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相__等__,电性 _相_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分__子_;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原__子__;原子中带正电 荷的粒子是_质子__和__原__子_核__;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中子 、 分子 。 原子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 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 161个中子, 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1_1_1_ 。

四、相对原子质量(Ar)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kg)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 课件(共24张PPT)

玻尔
1913年:电子在核外是分层 排布的,处在一系列稳定的 轨道上运动。
轨道模型
薛定谔
1926年:用量子力学的方法 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云模型
推荐读物
总结
1.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核原子Leabharlann [带正电][不带电]
质子
[带正电]
居于中央, 占体积小, 占质量大。
中子[不带电]
2.相对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带负电]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某原子的
一个该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 × 12
谢谢各位老师 的莅临指导

11
12
11
23

26
30
26
56
反馈练习
原子 种类

核电 荷数
1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1
0
1
相对原 子质量
近似值 1
碳6
6
6
6
12
氧8
8
8
8
16
钠 11 11
12
11
23
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如课本64页的表3-4;准确值可从153页附录中查到。
揭开原子奥秘的化学史
体验活动:相对水果质量
某水果的
一个该水果的质量
相对葡萄质量 =
一个葡萄的质量
例:若桃子的实际质量是葡萄(10.0g)的两倍, 则水果A的相对葡萄质量为2。
活动评价量规
评分标准 事先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并调零 天平两端都使用称量纸 左物右码没有放反 正确使用镊子夹取砝码 称量读数的小数点正确 相对水果质量数值计算正确 相对水果质量单位正确 实验结束天平整理复位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构成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构成课件
原子是否可以再分?
你想象中的原子是 什么样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及其构成粒子的带电 情况。 2.了解原子内各粒子 之间的关系。
时光穿梭之门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原子是坚实的、不 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带子数
再见
2.原子核( C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B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所有的原子都不能再分
B 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所有的原子都带电 D 所有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 核外电子数
5.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 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 原子——氚。 氚原子的模型 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 的粒子是( B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总结收获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 带正电荷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这个表格反映出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
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 带正电荷
带正电荷
不带电荷 核电荷数: 原子核所带的正 电荷数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 原子不带电的原因: 原子不带电的原因: 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正电荷平均分布在原子之中,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课件(第一课时)(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课件(第一课时)(共17张PPT)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7时5分 11秒上午7时5分07:05:1121.11.9
α
α 粒子束发生偏转示意图
粒 子 束 现象: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方向, 一小部分改变了方向,极少数粒子反弹。
➢为什么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 箔而不改变方向?
A 2、原子核中肯定含有
A、质子 B、质子和中子 C、中子 D、电子
D 3、原子是由 A、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质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4、判断题:
√ ( )⑴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 )⑵钠的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核外有11个电
子,钠原子不显电性。
一切物质都是由 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 子——原子构成。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 再分的实心球。
汤 姆 森 的 原 子 模 型
汤姆森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 原子中存在更小的微粒,原子是可分的。
卢瑟福
直到1911年,
著名科学家卢瑟 福通过α粒子散射 实验,得出了原 子的结构。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一课时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课件 (共23张PPT)

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
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
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B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
131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规律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但一定有质子
4.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即原子核内 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自学指导2:1分钟
自学内容 P56 相对原子质量
自学方法
阅读教材,并标记重点
自学要求 独立完成思考题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是

两种粒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的
,中子
,所以原子核
所带的正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等于核内

自学效果检测1(2分钟)
1.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 电的原子核 和核外带 负 电的 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是 由 质子和中子 两种粒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的 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所以原子核 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
课前回顾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 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 查相对原子质量
自学指导1
自学内容 P53 原子的构成
自学方法
阅读教材,并标记重点
自学要求 独立完成思考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5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的构成 (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的构成 (共34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6:09:12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02021/8/102021/8/10Aug-2110-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02021/8/102021/8/10Tues day, August 10, 2021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数值上)
随堂练习【心中有数】
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B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相对原子质量
3.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 ),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⑵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符号 为一,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思考:
根据定义能不能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计算 公式?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某原子的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质量×1/12
Ar(O)= 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1/12 2.657×10_26 kg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3.2原子的构成 (共6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3.2原子的构成 (共60张PPT)

(4)离子符号的含义: 表示该离子(或一个离子)
Mg2+
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Mg2+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前表面示的 每个2表镁示离两子个带镁两离个子单,位右的上正角电的荷2
Cl-
氯离子或一个氯离子
右上角的“-”表示每个氯离子
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试一试,你一定能行!
【探究】2、同一横行、同一竖行的核外电子排
布有什么规律?
排布规律: 2、同一横行,电子层数相同 同一竖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 1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 2
氢(H)
氦(He)
+3 2 1 +4 2 2 +5 2 3 +6 2 4 +7 2 5 +8 2 6 +9 2 7 +10 2 8
氯离子Cl-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三、离子的形成过程
+11 2 8 1
钠原子Na
+17 2 8 7
氯原子Cl
+11 2 8
钠离子Na+
+17 2 8 8
氯离子Cl-
NaCl
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的粒子是 氯离子和
钠离子
三、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概念: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Mg2+
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Mg2+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前表面示的 每个2表镁示离两子个带镁两离个子单,位右的上正角电的荷2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

2、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结构示意图 +11 2 8
+17 2 8 8
离子符号
Na+
Cl-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前符号在后, 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Mg2+ Cl- O2-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S2- 表示3个硫离子
4、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 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
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表示法
阳离子
联系
Na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原子
带正电
Na+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带负电
Cl-
阴离子
5.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名称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学生练习
3、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 选出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分子 。 (2)在原子结构中不显电性的是 中子,带正电荷的 是 质子 ,带负电荷的是 电子 。 (3)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 是 质子数和电子数 。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分析表格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