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测试卷B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2015中考题)

凸透镜成像(2015中考题)

凸透镜成像(2015中考题)一、选择题1.(2015湖南怀化,第4题)4.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必备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A.反光镜B.凹面镜C.平面镜D.凸透镜2.(2015云南昆明,第3题)3.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因为眼睛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D.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3.(2015山东烟台,第7题)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4.(2015广东揭阳,第6题)右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

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照相机B.放大镜C. 投影仪D. 潜望镜5.(2015辽宁沈阳,第7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6. (2015山东济宁,第2题)小夏用图1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图2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7.(2015山东菏泽,第2题)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8.(2015江苏南京,第4题)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9.(2015四川成都B卷,第2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0所示。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试卷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试卷

八年级物理光学试卷一、选择题(19×3分=57分)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是( )A.发生了镜面反射B.发生了漫反射C.发生了折射D.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2.插入水中的筷子,水里部分从水面斜着看起来是 [ ]A.向上曲折B.向下曲折C.没有变化D.与水对光线的反射有关,难以确定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 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4.在下列现象中,哪个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 ]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七色光C.在河边可以看到树的倒影 D.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产生像5.放大镜不能成的像是(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6.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A.只有bB.a、c、d、eC.a、b、cD.a、b、c、d、e均可7.上题中,能够使平行光会聚的是 ()A.只有bB.a、c、d、eC.a、b、cD.a、b、c、d、e均可8.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9.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B.凸透镜有虚焦点,凹透镜有实焦点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 10.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A.成正立放大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倒立、缩小的像D.不成像11.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这个图是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12.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A.一定是放大的像。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测试卷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测试卷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而发生折射时,图中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3.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 ) A.发生了光的折射B.发生了光的反射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D.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皮影——光的反射C.倒影——平面镜成像D.摄影——凸透镜成像5.一块玻璃砖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状的空气泡,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它后,将( ) A.仍然是平行光B.被会聚C.被发散D.无法确定6.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 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7.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1β,折射角是1γ,那么( )A .1β<β,1γ<γB .1β=β,1γ=γC .1β<β,1γ>γD .1β>β,1γ>γ8.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 点时,成像在B 点;当点光源放在B 点时,成像在C 点,如图所示,则 ( )A .凸透镜应放在C 点右侧B .凸透镜应放在B 、C 之间C .凸透镜应放在A 、B 之间D .凸透镜应放在A 点左侧9.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像一定是正立的,虚像一定是倒立的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D .成虚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10.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 cm 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 cm 处后( )A .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1.在“a .小孔成像、b .手影游戏、c .海市蜃楼、d .放大镜成像”的这些现象中,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是 ;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的是 ;属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

37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凸透镜成像(原卷版+解析)

37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凸透镜成像(原卷版+解析)

备战中考试题解读第三部分必考实验探究题 37 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凸透镜成像一、实验探究题1.(2021·嘉兴)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充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

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2.(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

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2018·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达标测试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达标测试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5、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

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A.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_____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2、利用支付APP“扫一扫”功能扫描商家二维码,可以快速进行网络支付。

2020-2021中考物理专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2020-2021中考物理专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B.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2.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为()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答案】B【解析】【详解】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3.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 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应是15cm,此时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 cm,物距变为35cm,物体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应用是照相机,故应选A.4.以下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B.实像一定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C.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答案】D【解析】【详解】A.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错误;B.小孔成像所成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C.平面镜成虚像时,是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错误;D.虚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故正确。

光的折射及凸透镜成规律(原卷版+解析)

光的折射及凸透镜成规律(原卷版+解析)

七下第二章:《光的折射及透镜成像规律》培优训练1.如图光路中(▲)A.CO是入射光线,NO是法线B.AO是入射光线,MN是法线C.AO是入射光线,PO是法线D.CO是入射光线,PQ是法线2.如图,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

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A.a=30°,β<60°B.a=60°,β>30°C.a=30°,β>60°D.a=60°,β<30°3.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人位置不变,往茶杯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4.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5.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③⑥6.阳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墙壁上出现如图所示的亮斑,此时墙壁距离凸透镜10cm,把凸透镜略远离墙壁亮斑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大于10cmB.等于10cmC.小于10cmD.无法判断7.如图,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cm。

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的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A.等于12cmB.大于6cm小于12cmC.小于6cmD.大于12cm8.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9.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如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人的元件为(▲)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10.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11.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doc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doc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 NN1 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NN 1N N 1 NN 1NN 1ABCD2.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3.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40cm 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4.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 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 .无法成像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5.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C .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上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 .照相机 B .幻灯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8.如图所示,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 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 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9. 如图所示,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像B .正立缩小的像C .倒立放大的像D .倒立缩小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B卷)提高综合能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 B. C.()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3.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4.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A、会聚B、发散C、仍为平行光D、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的筷子向上弯折了B、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6.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8.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11.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f A>f B>fcB、fc>f A>f BC、f A<f B<fcD、f B<fc<f A()12.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13.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D、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14.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15.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60厘米B、4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6.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17.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表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它们的分界面成30°角,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折射角是。

18.将一厚玻璃放在一枝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三段,如图所示,这种“一A B B /A /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19.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露珠具有 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 、 像.20.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透镜的 位置.21.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

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选填“大”、“小”),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填“暗”或“亮”)。

22.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 (选填“减小”或“增大”)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23.如图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24.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传播的大致路径。

25.如图所示,已知AB 的折射光射到平面镜的O 点上,试画出经过O 点前后的光的传播路26.如图A /B /是物体AB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 /是主光轴。

请在图中作出凸透镜和焦点的准确位置。

四.实验与探究题 (每空2分,共32分)27.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①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实验中,某同学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_ (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6)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缩小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8.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 与凸透镜焦距f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29.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

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

你猜想的理由是 。

30. 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积水放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5:ACBBA 6—10:CDDBD 11—15:BDDAD16. 凸透 靠近 反射的光很弱 熄灭17.600 30018.折射19.凸透 正立 放大的虚20.凸透 焦点21.大 暗22.减小23.折射 浅24.—26.27.(1)10(2)同一高度(3)倒立 缩小 实像 远离 (4)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只要合理即可) (5)C(6)CA BB / A /28.(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2)物屏距离L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3)物屏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29.偏向光由传播速度快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30.因为塑料棚上的积水相当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