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专题三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教案7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三单元 共价键原子晶体 3.3.1 共价键的形成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
教学课题专题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单元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
节题第1课时共价键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共价键的形成原因、本质、特征。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微观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想比较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共价键的形成,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
兴趣;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原因、本质、特征教学方法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基础知识]
1.用电子式表示水分子的形成过程
2.s轨道、p原子轨道按重叠方式成键类型可分为
和键
[知识要点]
一、共价键
1.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化学键
2. 成键微粒:原子
3. 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4. 成键原因:不稳定要趋于稳定;体系能量降低
5. 成键的条件: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原子之间且成键的
原子最外层未达到饱和状态,即成键原子有成单电子。
6. 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部分离子化合物。
高中化学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7.共价键课件1 苏教版选修3

能量降低
ppt精选
5
5.成键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放出能 量
6.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
结构式
7. 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特点:
ppt精选
6
物质分子的几种表示方法:Fra bibliotekppt精选
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二课时 共价键
ppt精选
1
H2分子形成过程
ppt精选
2
Cl2分子
ppt精选
3
HCl分子
ppt精选
4
一、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 的化学键。
2、成键微粒:原 子
3、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4、成键原因:不稳定要趋于稳定;体系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教案11 苏教版选修3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最早提出轨道杂化理论的是()A.美国的路易斯B.英国的海特勒C.美国的鲍林D.法国的洪特2.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能量相近的某些轨道,在成键时,能重新组合成能量相等的新轨道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C.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D.杂化轨道可分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3.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B.C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C.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3杂化轨道D.C原子有1个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4.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 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5.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6.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和1个C=C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B.每个C原子的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C.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D.每个C原子的3个价电子占据3个杂化轨道,1个价电子占据1个2p轨道7.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A.H2SB.CH4C.BF3D.H2O8.下列含碳化合物中,碳原子发生了sp3杂化的是()A.CH4B.CH2=CH2C.CH≡CHD.9.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O原子发生sp杂化 B.O原子与H、Cl都形成σ键C.该分子为直线型分子D.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O︰Cl10.对SO2与CO2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轨道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D.SO2为V形结构, CO2为直线形结构1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A.CO2与SO2B.CH4与NH3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12.(06高考广东)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专题三微粒间作用力

第二课时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要因素,分析化学键的极性强弱,把握进一步学习微观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想比键能与化学反应热之间的内在联系旧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键形学生主体活动,则由键能求反应热的公式为△1的内在联系.键长:两原子核[课堂练习]1.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极性最大的是( )A .H 2SB .H 2OC .NH 3D .CH 4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所断裂的共价键中,仅仅断裂 键的是 ( )A .N 2+3H 2 2NH 3B .2C 2H 2+5O 2 2H 2O +4CO 2↑C .Cl 2+H 2 2HClD .C 2H 4+H 2 C H 6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共价分子中键能越大,一定分子越稳定B .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 .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D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4.膦(PH 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之。
它的分子是三角锥形。
以下关于PH 3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PH 3是非极性分子 B .PH 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C .PH 3是一种强氧化剂 D .PH 3分子中的P -H 键是非极性键5.位于第3周期的某元素基态时有3个未成对电子,它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可得最高化合价氧化物。
在不充足的氯气中燃烧生成低价氯化物,在过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最高化合价氯化物。
从上面事实推知:高温、高压 催化剂点燃光照催化剂(1)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2) 该元素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3) 该元素所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4) 该元素所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中,共价键是 键(填“σ”或“π”)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mol 化学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三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教案_7

教学课题专题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单元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节题第二课时氢键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氢键的涵义、存在2.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氢键的区别。
3.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微观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想比较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难点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方法探究讲练结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二、氢键思考:观察课本P51页图3-29,第Ⅵ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符合前面所学规律,但H2O的沸点却反常,这是什么原因呢?[讲解](一)、氢键的成因: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相结合时,由于H—X键具有强极性,这时H相对带上较强的正电荷,而X相对带上较强的负电荷。
当氢原子以其唯一的一个电子与X成键后,就变成无内层电子、半径极小的核,其正电场强度很大,以至当另一HX分子的X原子以其孤对电子向H靠近时,非但很少受到电子之间的排斥,反而互相吸引,抵达一定平衡距离即形成氢键。
(二)、氢键的相关知识1.氢健的形成条件: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N 、O 、F )与H核。
P51讨论后口答理解[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氢键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B、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C、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有影响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4.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A、水比硫化氢气体稳定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D、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课后练习]1.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C、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3.下列各组物质中,熔点由高到低的是()A、HI HBr HCl HFB、石英、食盐、干冰、钾C、CI4CBr4CCl4CF4D、Li Na K Rb3.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D)A.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时为1.335g·L-1,在293K时为2.5 g·L-1B.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C.丙酮在己烷和三氟甲烷中易溶解,其中在三氟甲烷中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D.SbH3的沸点比PH3高.D[说明]甲酸在低温时通过氢键形成双聚分子,温度升高时,双聚被破坏;氨分子和水分子易形成氢键;三氟甲烷由于氟强烈吸电子,使三氟甲烷中的氢带明显的正电荷,可以和丙酮形成氢键,放出能量,因此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SbH3和PH3都不能形成氢键,SbH3的沸点比PH3高是因为SbH3的分子量比PH3大,分子间作用力比PH3大。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教學課題專題專題3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單元第二單元離子鍵離子晶體節題第二課時離子晶體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瞭解晶格能的涵義。
2、瞭解影響離子晶體的晶格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離子晶體中離子鍵的強弱。
4、知道離子晶體晶格能的大小和離子晶體熔點高低、硬度大小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豐富晶體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想比較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金屬特性,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離子晶體晶格能的大小和離子晶體熔點高低、硬度大小的關係教學難點晶格能的涵義教學方法探究講練結合教學準備教學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基礎知識】1、構成離子晶體的微粒,微粒間的作用是。
陰陽離子靜電作過程2、晶格能是指的能量。
3、離子晶體有多種類型。
其中和是兩種最常見結構類型【知識要點】1、離子鍵的強度:(晶格能)以NaCl 為例:鍵能:1mol 氣態NaCl 分子, 離解成氣體原子時, 所吸收的能量. 用Ei 表示:【板書】(2)晶格能(符號為U):拆開1mol離子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陰離子和陽離子所吸收的能【講解】在離子晶體中,陰、陽離子間靜電作用的大小用晶格能來衡量。
晶格能(符號為U)是指拆開1mol離子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陰離子和陽離子所吸收的能量。
例如:拆開1mol NaCl 晶體使之形成氣態鈉離子和氯離子時, 吸收的能量. 用U 表示:NaCl(s)Na+(g)+ Cl-(g)U=786 KJ.mol-1用氣態不是化學變化理解教學過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晶格能U 越大,表明離子晶體中的離子鍵越牢固。
一般而言,晶格能越大,離子晶體的離子鍵越強. 破壞離子鍵時吸收的能量就越多,離子晶體的熔沸點越高,硬度越大。
鍵能和晶格能, 均能表示離子鍵的強度, 而且大小關係一致.【板書】(3)影響離子鍵強度的因素——離子的電荷數和離子半徑離子電荷數越大,核間距越小,晶格能越大,離子鍵越牢,離子晶體的熔、沸點越高,硬度越大。
高中化学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选修30115220.docx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会比较判断范德华力的大小,会分析氢键的形成。
一、分子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1.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叫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一种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
(2)分类: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范德华力(1)概念: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2)特点范德华力约比化学键键能小1~2个数量级,且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影响因素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很多,如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1)范德华力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其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电性作用。
(2)范德华力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
一般情况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大。
例1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不同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 B例2有下列物质及它们各自的沸点:Cl2:239K O2:90.1KN2:75.1K H2:20.3KI2:454.3K Br2:331.9K(1)据此判断,它们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选修30115216.docx

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1课时共价键的形成及其类型[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共价键的概念与形成,知道共价键的特征。
2.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共价键的类型。
3.会判断物质类型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1.共价键的形成(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形成:以H2分子的形成为例当两个氢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导致两个氢原子的电子更多的处于两个原子核之间,即电子在核间区域出现的概率增加。
体系的能量降低,形成化学键。
(3)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①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②用轨道表示式表示HF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形成如下:③由以上分析可知,F原子与H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F。
同理,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2个N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
(2)方向性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外,其他的原子轨道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1)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状态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密度增大,体系的能量降低。
(2)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3)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例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 )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答案 D解析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更大;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晶体的涵义、特征
和很大的。
O
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不导电、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石英晶体是直接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空间网状
FO
(
心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硼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硼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3s1
B.三氯化硼分子中B-F键是非极性键
C.(BN)n是一种耐高温材料
D.硼元素与氢氧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强碱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子晶体是()A.铝 B.金刚石 C.硅 D.二氧化硅
3.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二氧化碳原子晶体,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原子晶体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二氧化碳原子晶体易气化
C.二氧化碳原子晶体与二氧化碳分子晶体属同分异构体
D.每摩尔二氧化碳原子晶体中含2molC—O键
4.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的一种晶体类型与金刚石相似,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所克服的微
粒间作用力都相同的是( )
A.硝酸钠和金刚石 B.硅晶体和水晶
C.冰和干冰 D.苯和萘
5.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但1971年美国科学家将F2通入细冰沫获得HFO (次氟酸)。
(1)HFO的电子式为
(2)HFO与水反应得到物质A;A既可用作氧化剂,也可用作还原剂,写出HF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分子A为(极性/非极性)分子。
6.SiO2属AB2型共价键晶体。
若将金刚石晶胞(如
图所示)中的所有C原子换成Si原子,同时在
每两个相邻的Si原子(距离最近的两个Si原
子)中心联线的中点处增添一个O原子,则构
成SiO2晶胞,故SiO2晶胞中有_______个Si原
子,______个O原子,离O原子最近的Si原子
有_______个,离Si原子最近的O原子有
_______个。
6.在下列物质中:NaCl、NaOH、Na2S、H2O2、Na2S2、(NH4)2S、CO2、CCl4、C2H2、SiO2、SiC、晶体硅、金刚石。
⑴其中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是;
⑵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⑶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的离子晶体是;
⑷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⑸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⑹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⑺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分子是;
⑻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原子晶体是。
7.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K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征。
下图所示为其生产过程,其中虚线框内的步骤是为探究C的组成而设计,G、F、H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K可能的晶体类型是;构成非金属材料K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2)写出单质B和化合物F化学式:,。
(3)构成单质B的分子的电子式为,其化学键为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1.C [说明] 硼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第三主族,核外5个电子,在它的第二电子层中有p轨道存在,所以硼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应为1s22s22p1,A项错误;B与F 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B项错误;(BN)n与石墨是等电子体,它们的结构相同、性质相似,是一种耐高温材料,C项正确;根据“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硼元素与氢氧根结合的化合物性质应当和硅元素与氢氧根结合生成的H4SiO4性质相似,不是强碱,D项错误。
2.D [说明] 四个选项中只有铝是金属晶体,A不合题意;其余三选项都是原子晶体,其中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只有二氧化硅,D项正确。
3.BC [说明] 在原子晶体中,组成晶格的质点是原子,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由于质点间结合力很强,所以这类晶体具有熔、沸点高,硬度大,不导电,在大多数常见溶剂中不溶解,延展性差等特性。
因此,A正确,B不正确。
在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因此C也是错误的。
CO2原子晶体具有与SiO2晶体相同的结构,所以每摩尔CO2原子晶体中含有2mol C—O键。
4.B [说明] 由题目中的条件可知,氮化硼为原子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共价键。
四个选项中所给的物质,金刚石、硅晶体和水晶为原子晶体,硝酸钠为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离子键,冰、干冰、苯和萘均为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5.(1)
(2)HFO+H2O === HF+H2O2
(3)极性
[说明](1)HFO是F的含氧酸,因此它的分子结构是F原子与一个羟基相连。
由此可以推出HFO的电子式。
分子中,中心原子为氧原子,氧与氢共用的电子对偏向氧,氧和氟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氧。
(2)物质A由H、F、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且既可用作氧化剂,也可用作还原剂,因此A是H2O2。
(3)H2O2分子中有一个过氧链—O—O—,每个氧原子上各连
着一个氢原子。
两个氢原子位于象半展开书本的两页纸上。
分
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为极性分子。
6.8;16;2;4
7.(1)NaCl、Na2S;(2)NaOH、(NH4)2S;(3)(NH4)2S;(4)Na2S2;(5)CO2、CCl4 C2H2;
(6)C2H2;(7)H2O2;(8)SiO2、SiC
8.(1)原子晶体 Si:[Ne]3s23p4 N:1s22s22p3
(2)Cl2 H4SiO4
(3)非极性共价键
(4)SiCl4+4NH3 ==== Si(NH2)4+4HCl
SiO32—+CO2+2H2O====CO32—+H4SiO4
[说明]非金属材料K所具有的性质超硬、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等是原子晶体特有的属性,由此可以判断K为原子晶体。
由反应④可以推断出K是Si和N 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由 E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知E中含有Cl—,即C为氯化物;
由
可知:F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为硅酸或原硅酸,则C 为硅化物,因此,C为SiCl4,单质A、B分别为硅和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