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季规划系城市设计教学任务书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年级:2013级专业:工程管理学分:0.5一、教学目的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项目设计,运用《城市规划原理》所学习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巩固学生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内容、深度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等知识,使之具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运用相关法规标准,理解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的关系,理解城市用地与空间管治的复杂性。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要让学生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法规规范、资料收集处理、现场调查、书面图文表达以及沟通交流等能力;有效地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等各门课程所学联系起来综合运用,结合课程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处理城市问题的素质。

二、基地概况:该宗地位于西昌市城南大道四段,西南侧为阳光中学;南侧不远处有邛海、庐山;三、主要规划控制指标1、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兼容性≤15%;2、用地面积:1号用地40798.3平方米,2号用地38200.5平方米,(或以地形图实测为准)3、容积率:2.54、建筑密度:≤29%5、建筑高度:≤60米6、绿地率:≥35%7、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高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多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5米;8、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地块的东、西、北侧,出入口距离道路交叉口应大于50米;9、停车泊位:≥1车位/100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位数宜不少于总车位的2/3,公共停车场车位数不少于总车位数的1/3;10、户型比:居住建筑90平方米以内的户型≥70%;11、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并协调好周边相邻建筑;12、其他: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留出观山观海的视线通廊;四、理论要求1、注重建//筑布局与视线的视觉环境;2、注重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邻里和谐的社会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3、注重住区功能的多样性,,赋予居民以场所感、归属感和满足感;五、图纸要求1、所有图纸采用手绘或cad绘制,上色可以加分;凡有抄袭均视为不及格;2、采用标准的1、2号图纸;凡图纸不标准扣20分;3、总平面图:须标注建筑高度、层数、道路宽度、绿地、小品布局、停车位等;比例1:500或1:1000;4、竖向规划图:建筑立面、道路断面、绿化、小品等;须标注建筑层高及高度;5、效果图:可以采用3dsmax、SketchUp、或手绘需上色;增加节点效果图可加分;鼓励绘制效果图凡合理者加20分。

2014-2015城市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城市设计任务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建筑学(四年级下)课程名称:城市设计B课程设计题目: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学分数 3.5学时数56起迄周数:9—16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指导教师:张曦刘皆谊于淼陈渝顿明明王孟永教研室:建筑设计第二教研室2015年3月题目名称:苏州市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一、设计任务及其总体要求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使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操作程序和研究过程,为学生未来进行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根据课题所设定的苏州古城平江路仓街片区城市设计任务和相关基础资料,拟定计划、配置相关人员,进一步收集素材,研究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课题所涉问题的自然、社会、经济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向和路径。

能够结合苏州市金阊新城建设目标尤其是苏州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定位,制定金阊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正确的方案策略,并进行商业、办公、公共空间创新、用地功能深化、历史文脉传承、滨水空间形态规划以及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专题研究,全面系统的考虑城市设计对苏州市金阊新城片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整合与影响,符合现代文化、旅游、休闲等要求的生活空间。

二、规划背景1、区位与背景金阊新城位于苏州老城区西北部的白洋湾地区,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东至沪宁高速公路与相城区相连,南沿苏虞张连接线和苏州著名的虎丘风景区相邻,西临京杭大运河与苏州高新区隔河相望,北接苏州高新区浒关工业园。

金阊新城内汇集了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交通网络发达。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干线纵贯新城,区内设有苏州铁路货运西站,12条铁路专用线延伸其中,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城规11城市规划与设计1任务书

城规11城市规划与设计1任务书

城规2011级城市规划与设计1任务书适用专业:城市规划开课学期:第六学期课内学时:128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了解居住区空间形态组织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提高对建筑群体及外部空间环境的功能、造型等方面的分析、设计构思及意图表达能力和专业素质;巩固和加深居住区规划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居住区规划的步骤、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掌握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规划设计方案的正确表达方法;2.学习、理解并运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掌握城市规划中有关定额、指标的选用和计算方法;4.学习设计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础资料调研的工作方法;5.了解当前居住建筑发展实态及有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全球性趋势。

三、规划设计对象西安市某居住小区四、规划设计要求本居住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味,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利于市场化开发运作为目标,建设服务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宜人的高质量的住区,居住小区和住房建设标准要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一)群体规划对规划设计的基地,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地貌及现状与环境特点,进行居住对象分析、居住特点定位,对建筑进行布局,空间组织力求有新意,符合居民生活活动规律,使居住环境既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使我们营造的住区环境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与平衡。

(二)环境设计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与自然和城市环境有机融合的富于特色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自然特点(气候、地形地貌)、环境特色和社会生活,创造具有舒适性、适应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住宅建筑。

住宅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可根据基地的具体情况拟定住宅层数及相关问题。

(四)指标控制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有关指标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作业任务书(2011-2012第一学期)课程设计改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作业任务书(2011-2012第一学期)课程设计改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作业任务书文章1:1.要求:参观南京城市建设展览馆,浏览最新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参观南京全貌模型。

2.作业:参观感想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

3.字数:800—1000字。

4.完成时间:第五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文章2:1.要求:根据上课所讲城市概述一章的内容,细心体会加以理解社会生产、生活赖以依托的城市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体。

2.作业:简要叙述什么是城市,城市规划的科学体系框架,以及城市规划与园林专业之间的关系。

3.字数:1000—2000字。

4.完成时间:第十一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文章3:1.要求:东西方的城市发展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社会,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

2.作业:简述城市的发展和起源,以及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

3.字数:1000—2000字。

4.完成时间:第十五周——————————————————————————————————课程设计:1.项目名称居住区规划设计2.项目概述位于南京市的一块空地上拟建设居住区规划设计,该地块位于城市公园旁边,周边是已建成的城市居住区,且由城市次干道所分隔,拟建居住区的左边建有一公交站台,此条次干道可通往市中心。

3.用地概况(1)气候条件: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为梅雨季节。

南京以前有“火炉”之称,7-8月极端最高气温有时高达40℃,一般也在35℃左右。

“夏热冬寒”是南京的显著气候特征。

(2)详见基地位置图:(单位:m)4.技术经济指标总套数:300套容积率:1.2-1.5人口毛密度:350人/公顷建筑密度:30%-50%绿地率:30%-50%小高层住宅户数:小于 20%幼儿园建筑面积:1500m2户均住宅面积:110m25.规划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地块自然资源,体现“以生活为旨,提倡健康、和谐与文明”的思想,将中心绿地景观完全融合在小区全程设计各个环节规划中。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任务书2011级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任务书2011级

城市规划设计Ⅲ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总体规划(2014——2030)二、教学目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是继总体规划原理学习后规划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运用规划理论知识进行城镇总体规划。

在设计中要求掌握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及规划方法。

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总体规划设计,进一步提高对实际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工作的理解。

掌握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各种各类专业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

同时提高运用计算机进行图纸制作和编制规划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1、现场踏勘,收集现状资料及地方对规划的意见,熟悉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阶段工作内容和方法。

2、了解小城镇总体规划基本内容和特点,在现状资料分析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构思,并逐步完善成熟。

3、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要求具有一定图画、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能独立进行方案构思、综合评述和介绍。

4、必须独立完成规划方案的构思和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四、红泥湾镇现状及规划要求(一)现状红泥湾镇地处南阳市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

镇域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万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境内辖1个社区和26个行政村,324个村民小组,159个自然村,总人口为7727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74314人,非农业人口为2959人;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等。

(二)设计要求(1)依据《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相关技术规定,总体规划分为两个部分:镇域体系规划和镇区规划。

规划应在南阳市城市规划纲要和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和永续规划理论为指导,完善城镇职能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促进红泥湾镇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规划应充分重视红泥湾镇职能定位,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促进全镇永续协调发展。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市中心区域城市设计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市中心区域城市设计2、项目背景设计地段位于城市中心,北侧为城市中心广场及一处大型地下超市,南侧及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商业区,此区域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金融中心。

总规划面积20.68公顷。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安路道路红线宽度60米,通江街道路红线宽度40米,其他道路宽度可自定。

3、经济技术指标(1)规划建设用地:20。

68公顷(2)容积率小于等于5(3)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4)绿地率大于等于30%二、城市设计依据1、规范、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本设计在原则上以上述规划为基本依据,如需对上述规划内容进行必要的或重要的变更,必须详细阐明理由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三、设计原则与要求(一)设计原则1)先进性原则。

在借鉴其它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地方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理念,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本设计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2)特色性原则。

规划重点展示区域城市形象,深化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增加该区域的整体感、秩序感,提升土地价值,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地方特色这个主题,综合考虑现状建筑的保留与利用,突显地方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达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振兴城市经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的要求。

3)功能性原则.明确地区功能定位,完善城市功能。

从城市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着眼于城市机能的改善;着重文化产业空间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文化环境、当地历史文化以及空间环境,创造鲜明的城市特色.4)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应充分重视对人的关怀,注重创造细节设计。

设计应从景观的参与性、服务性、趣味性、可达性、公平性等一些特性出发。

5)生态性原则。

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把握,挖掘城市地区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引入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采用自然化设计,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结构,创造自然生态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任务书:“地方营造、有机更新”——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城市设计一、设计主题围绕“地方营造、有机更新”这一主题,选定武汉市某一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作为设计对象,进行基地和主题的解读,自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析主题的内涵,以全面、系统的专业素质进行城市设计。

地处发达城市中心区的老城区,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标准来看,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邻里关系的缺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

导致老城区缺少活力。

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是最能体现武汉老城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街区,随着武汉市开发建设,城市中心转移,单核心的城市结构向多核心的城市结构转变,削弱了街区吸引辐射能力,导致了其逐渐衰败,因此对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二、规划设计要求1.紧扣“地方营造、有机更新”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注意图纸的深度与比例),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2.根据城市发展及地块周边情况,自行设定各地块具体建设项目及建设规模,并不得与规划条件相冲突;3.规划设计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流线顺畅、联系便捷;4.充分考虑周边主干道的景观效应;5.营造完整的能够体现地方建筑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6.合理考虑整个规划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空间形象;7.形成连续的统一性的场地景观,营建室外空间完善的绿化休息系统;三、规划设计范围(以下三个基地任选其一):(1)汉口“六合路片区”约8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2)汉阳“汉钢片区”约10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3)根据下图“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分级图”所示范围内(四种区域类型范围),自主选定某一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基地规模10~30公顷。

四、设计内容(图纸比例供参考,可根据具体地形大小进行调节):1、区位条件分析2、现状条件分析3、设计概念分析4、总平面规划设计1:1000(含鸟瞰图及街景立面)5、功能交通景观分析图1;20006、各类设计分析图7、中心地块建筑一层\地下一层平面简图1:500(不做)8、重要节点空间环境设计1:500(含透视图或剖面分析)9、文字说明总体规划及单地块设计说明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样本2)[1]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样本2)[1]

西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某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学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城市规划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日至年月日共17 周指导教师签字教学院长(系主任)签字年月日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现状情况调查及资料整理汇总包括规划范围内的各类(建筑、市政设施、文化遗产等)现状调查,上一层次规划要求(总规、控规、招标条件等),规划范围提出的基本条件要求(功能、布局、色彩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2.个人专项调查研究每人应明确自己的调查对象、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提纲编写、调查实施、调查研究与分析,最终完成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形成完整的规划报告。

3.总平面规划内容:(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的位置;(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等;(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4.专向规划主要内容:(1)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2)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3)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城市规划专业四年级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11年2月)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任务书
1.教学目的
通过城市设计教学,应达到以下的学习目的:
(1)初步理解城市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2)初步学习和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
(3)培养城市设计的资料收集、调查分析、设计处理、图文表达的技巧与方法;
(4)训练如何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

2.教学要求
学生结合规划基地周边外围条件与基地本身的现状条件,处理好行为心理需求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处理好环境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开发、建设管理与城市设计的关系,运用多元设计手段,建构布局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塑造环境优美、方便舒适且富有个性的空间环境。

3.设计题目、范围及重点
另详。

4.设计工作内容
(1)认真收集与分析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
(2)根据基地地形及现状和环境条件,合理进行结构分析、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
(3)合理组织规划区内外道路交通体系,并且根据用地性质与建筑容量解决停车要求;
(4)进行整体城市设计,建构城市设计框架;
(5)结合整体城市设计框架,进行三维空间形态塑造;
(6)进行积极的绿化设计,包括其间的休憩空间和建筑小品的设计;
(7)对开发容量作出规定;
(8)作出规划控制,形成规划设计控制体系;
(9)提交设计成果,内容包括现状调查报告、设计目标与框架、城市设计方案说明和图纸。

4.1基础资料收集
(1)从区域、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收集、分析相关背景资料;
(2)收集航拍照片、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设计范围内其它相关规划资料和规划成果,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3)规划范围内现状土地使用调查(用地分类至小类);
(4)建筑状况调查,包括使用性质、面积、层数、建筑质量、是否需保留或保护等;
(5)综合交通调查,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管网状况等;
(6)历史文化传统调查,包括历史文化遗存、特色空间与建筑、民俗民情、社会文化生活、公共活动类型等;
(7)空间结构形态分析。

包括总体格局、结构网络、主要轴线和重要节点等;
(8)公共服务设施与分布状况调查;
(9)人口分布状况调查;
(10)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11)其它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资料。

4.2分析和设计
(1)制定规划目标,确定功能定位
(2)建构城市设计框架,进行整体城市设计。

(3)城市空间的塑造。

(4)合理组织设计区内外道路交通系统,并解决停车问题。

(5)对所选的局部范围作具体化设计。

(6)对环境提出设计构思和要求。

(7)提出城市空间的控制与引导规定。

(8)对开发容量作出规定。

4.3设计成果
两人一组,自愿结合,共同完成现状调研、方案设计和成果制作。

4.3.1现状调研阶段汇报要求
时间节点:3月8日
汇报方式:组内汇报,PPT文件,每组20分钟。

要求内容:基地描述/相关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城市设计目标
专题研究内容可根据现状基础资料收集要求选一项深入进行,或根据指导教师安排。

4.3.2 初步方案阶段汇报要求
时间节点:3月22日
汇报方式:大组讲评,A1两张手绘成果,每组20分钟。

要求内容:概述城市设计思想,表明城市设计方案构思的特点,提出功能布局设想和空间景观设计意图。

4.3.3 中期汇报成果要求
时间节点:5月6日
汇报方式:大组讲评,手绘结合PPT,每组20分钟。

要求内容:最终成果所要求的主要图纸的草图。

4.3.4最终成果要求
时间节点:6月17日
汇报方式:大组讲评,图纸结合PPT,每组20分钟。

要求内容:
(1)城市设计说明书
阐述城市设计思想、方案构思特点、总体形态设计、功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开发设想、道路及交通组织规划、地区形态布局特征、开发强度控制、空间景观设计意图,以及地区的用地平衡表和主要技术指标等。

(2)城市设计图纸,最终组合不少于A1四张大图,包括:
a、区位分析图(1:5000/1:10000)
b、现状分析图(1:1000/1:5000),包括:
●土地使用现状与分析
●道路交通现状与分析
●公共空间现状与分析
●建筑质量现状与分析
●建筑高度现状与分析
●建筑屋顶现状与分析
●公共设施现状与分析
c、城市设计边界条件分析与结构框架(1:1000/1:5000)
d、规划设计图,包括:
●城市设计概念图
●城市设计控制图(1:1000/1:5000)(若干张)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1:1000/1:2000)
e、其他辅助分析图纸(可以组合编制,不限):
●功能结构图(1:1000/1:5000)
●道路系统组织土(1:1000/1:5000)
●交通系统分析图(1:1000/1:5000)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图(1:1000/1:5000)
●绿化及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结构图(1:1000/1:5000)
●地区景观分析图(1:1000/1:5000)
●主要沿街立面(控制)图(1:500/1:2000)
●主要剖面图(1:500/1:500)
●重要节点设计图与效果图(1:500/1:1000)
●局部或总体模型(1:5000/1:2000)
上述设计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设计教学课程的整体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要求同学课外积极限备、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严格遵守设计进度安排和阶段设计成果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和讲评,学会汇报方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设计方法和工作习惯,进而将自己的特长和特色体现在设计成果中。

5.考核方式
学生设计课成绩的评分根据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成果综合评定,其中最终成果占60%,中期成果占20%,初步成果占5%,两次快题各占5%,平时成绩占5%。

第二部分专题讲座
讲座一:上海城市的历史与传承张松
讲座二:智慧城市与创新城市吴志强
讲座三:获奖作品选讲上届获奖同学
讲座四:城市设计表现与案例匡晓明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三部分教学参考资料清单
《上海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上海市规划局)
《上海百年建筑史》伍江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建筑师》58期)
《城市印象》[美] K . 林奇著,黄兰谷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成环境的意义》[英] A . 拉普普特著,谢庆达译,创兴出版有限公司
《城市设计》[英] E . 培根著,黄富厢,朱岂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设计结合自然》. I.L.麦克哈格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市镇设计》[英] F .吉伯特著,程里尧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景观艺术》[英] C .卡伦著,刘杰、周湘津等编译,天津大学出版社《城市空间》[德] R . 克里尔著,钟山、秦家濂、姚远译,同济大学出版社《伟大的街道》,Allan B. Jacob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街道的美学》[日] 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城市建筑》[意] A . 罗西著,施植明译。

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交往与空间》[丹麦] J . 盖尔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德] D . 普林茨著,李维荣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空间一符号一城市》朱文一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Spiro Kostof,单皓译,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的组合——历史进程中的城市形态的元素》,Spiro Kostof,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一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美] E.沙里宁著,顾启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资料清单待课堂进一步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