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人教上册第23课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教案

合集下载

23课最后一头战象优质课教案

23课最后一头战象优质课教案

23课最后一头战象优质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教案设计最后一头战象一、导入1、《板书:战象》什么叫战象?(出示):这头战象的名字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名字。

指名读,齐读。

2、他就是那场战役中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补充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1、(出示):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嘎羧临死前做了哪些事?2、检查词语认读(出示):读,什么叫象冢?读,在这里都读第四声。

3、嘎羧在临死前做了些什么事?板书:披挂象鞍重返战场自葬百象冢4、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三、研读1、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这样说——(出示):2、让我们重回披挂象鞍这个片段,默读课文,哪些词让你特别有感受?划出来。

1)哪些词让你特别有感受?泪光闪闪板书:神态摩挲:有多久没见面?26年没见了,该怎么读?呼呼吹去:我们要是拿到一个心爱的东西会怎么样?轻轻的,慢慢的。

该怎么读?久别重逢读一下子安静下来,说明了什么?2)这到底是怎么样的象鞍啊?读读第九自然段。

凝重华贵,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想象他原先是非常的华贵,非常的美丽。

斑斑血迹:就是这样的象鞍,让他久久的摩挲着,泪光闪闪中,他仿佛看到了什么?3)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4)这段话就是通过——板书:动作,神态写出了嘎羧对象鞍深深的情感。

就像作家沈石溪说的(出示):读。

5)除了对象鞍,还对什么有着深深的感情?3、自学14段,细细品味,哪个词让你深深震撼?请做上批注。

交流1)亲了又亲:是怎样的感情。

文章中这样写道——(出示):2)久久凝望:师:他就是通过抓住神态的描写,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3)震耳欲聋的吼叫:读4)老师交流自己的批注(出示):5)老师就是从写法的角度,写下了自己的批注。

你们刚才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写批注,也可以抓住质疑写批注。

请进行二次批注修改。

6)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吧!读着读着,我们的心也紧紧激荡起来了。

此时此刻,他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板书:战士怪不得沈石溪会说——(出示):篇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教案设计最后一头战象一、导入1、《板书:战象》什么叫战象?(出示):这头战象的名字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名字。

人教小语六年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小语六年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小语六年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本文是关于人教小语六年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2、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教学难点:1、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一、由象兵导入课文师: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出示文中段落:“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

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

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请看大屏幕,一齐来读一读。

师:这些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这些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勇猛的。

生:这些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八面威风的。

师:嗯,非常威风。

师: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

众在埋葬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任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生:(齐读)最后一头战象。

二、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一齐走进它的故事。

同学们打开书,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师:读的时候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3 最后一头战象》 公开课教案_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3 最后一头战象》 公开课教案_5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人与动物”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悲壮、感人、发人深省。

课文主要讲课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到,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将自己庄严埋在了战友身边的故事,忠诚而又善良的嘎羧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表达细腻,让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寇”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战象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战象善良、忠诚、正直的情怀,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动物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战象善良、忠诚、正直的情怀,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走进历史,诗歌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1943年的历史(师朗诵诗歌,板书课题),一起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动物小说,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思考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反馈:a课件:嘎羧、亢奋、日寇、摩挲、象冢、扑喇喇、斑斑血迹、浴血搏杀师:战象嘎羧和同伴们一起为消灭日寇而奋勇战斗。

详解“寇”字:竖弯钩拉过来,要托住上面的竖、横、横撇、点。

(师范写,并解读字理)生组词。

师引:嘎羧就是为驱逐日寇、保家卫国而英勇战斗,因此,他就是一头战象!b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嘎羧在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生回忆,并上台板书(重披象鞍再回战场庄严归去)生总结课文内容。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时,可以这样,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抓事件)三、再读课文,感受细节1.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的作家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优秀7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背景课件)1.激情导入。

(播放视频)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课题)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

p121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这篇课文很长,有2000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相机板书:披挂象鞍重回战场挖掘墓坑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抓事件)三、引导质疑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最后一头战象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最后一头战象_人教新课标

《最后一头战象》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 课,是有名小孩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绘动物的小说。

第七组课文在感觉动物的可爱、聪颖、和善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诚挚动人的故事,会让学生的心灵遇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惊。

《最后一头战象》更加突出。

课文记述了以前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上象鞍,到达打洛江畔怀念旧事,凭吊战场,最后并无选择找寻自己种群的象冢,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坚毅地刨开一个坑,威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振聋发聩。

文章以时间为序,扣住“英豪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威严回去”四个动人的片断,记述了嘎羧生命了最后的绚烂与威严。

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绘仔细入微,将它的灵性刻画得酣畅淋漓,让人衷心咏叹战象生命的凝重和绚烂!二、学情剖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拥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依靠自己所累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认识事物。

所以,在教课中教师要充足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感情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教课目的。

1、持续练习迅速阅读课文。

2、从课文中的一些详细描绘中,领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善、战象对村民的深沉感情和对战友的深切,感觉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教课要点、难点。

要点:品读课文,感觉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领会战象的崇高情怀;难点:经过朗诵感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的创作企图。

五、教课方法。

“语文教课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课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变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心里以剧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从而学生必定读出感情,诉出感情,写出感情。

六、教课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巨大战象》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巨大战象》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巨大战象》试讲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 学会理解并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材: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巨大战象》- 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投影仪、图片素材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幻灯片播放一张关于大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象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课学到的知识,了解大象的特点和性。

正文(15分钟)情节复述- 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轮流复述《最后一头巨大战象》这个故事的情节。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他们的行为。

关键词汇解读- 分组让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并用简短的句子解释其意思。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关键词的解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句子解读-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 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课文。

朗读和感悟(15分钟)- 在幻灯片上展示课文的重点句子,并让学生跟读。

-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让他们正确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5分钟)- 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并观察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

课后作业- 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写一篇简短的感悟。

- 提醒学生预下一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述、解读和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后一头巨大战象》这个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参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培养了对语文课文的热爱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多使用合理的教具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案例
2.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嘎羧和小战士之间的感情。
3.分析课文中重要的词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嘎羧的行为、语言和情感变化等,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出发,探讨嘎羧和小战士之间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
2.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中。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嘎羧和小战士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互动的战争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战争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和平的思考。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头战象和它的主人小战士相互依赖、生死与共的故事。课文通过描绘战象嘎羧的英勇行为和它与小战士之间深厚的感情,展现了嘎羧忠诚、勇敢、善良的品质,同时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摧残。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利用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共同编写一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时期战象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动物的遭遇。
2.利用音乐、图片等资源,营造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战争给动物和人类带来的痛苦。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时期战象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动物的遭遇。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时期动物的遭遇,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反思。
3.提问:“你们听说过战争中的动物吗?它们经历了些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战争时期动物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战争时期战象的遭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置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战争,珍视和平。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提高朗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选自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3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二战时期,一头名叫“西瓜”的战象与日军战斗,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课文通过讲述者与战象之间的感人情感,反映了战争对动物和人类的摧残,表达了和平的可贵和珍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战争时期动物的遭遇,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日寇、凝重、华贵、英武、气概、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了解,导入新课。

1.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为人类做好多事情,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吗?
2.揭题。

3.故事发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亲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
4.据题提问。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

(2)理解下列生字词,通过品读加深理解:威风凛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优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别重逢、英武豪迈、泣不成声、震耳欲聋、炯炯有神、激越悲壮、浴血搏杀
(3)思考刚才的问题
2.检查交流:
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品读课文,感受嘎羧。

(一)认识英雄,告别村民。

1.默读课文,找到关于象兵的介绍。

2.了解象兵抗击日寇前的那段历史
出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东亚地图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包围的弹丸之地。

日本军国主义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3 月,侵占南海群岛;1941年12月,日寇占领香港;1942年,日军侵占菲律宾、缅甸……日军一次又一次挥舞战刀,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民众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燃遍整个东亚。

1943年,当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双版纳时,象兵们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帜。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感受那英勇惨烈的战斗场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

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3.阅读这段文字,想象当时情景。

八十多头战象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枪炮声、喊杀声、大象的悲壮的吼叫声回荡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枪炮中,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倒地。

日寇们鬼哭狼嚎,丢盔弃甲。

4.经过这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嘎羧成了唯一幸存下来的战象。

村民们怎样对待这头战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还能想象到什么?
(正是战象们打跑了日本鬼子,这个小村庄才免遭战火的洗劫。

村民们对嘎羧特别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边;村
民们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们让波农丁来专门照顾它;夏天,村民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给嘎羧生起了火炉……)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村民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书:英雄敬仰
5.指导朗读相关段落语句
6.村民无微不至的照顾,嘎羧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一晃二十六年过去了。

曾经英武豪迈的英雄老了。

嘎羧就要走到生命尽头了,它舍得离开村民吗?
7.你能根据这段话设计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吗?(为什么要绕村走三圈?)
8.解疑。

(二)重披战甲,回想过去
1.嘎羧在离开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当年自己曾经披挂过的象鞍。

)古人说:读书贵有疑。

现在,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重披象鞍这一部分,在这段话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读书,勾画句子,写问题与体会,教师巡视)
2.交流:
(1)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在这二十六年间,嘎羧为什么不去看望这位老朋友,而在临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挂上象鞍?
(2)哪句话最能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①指名读读这句话。

②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
③你能读出嘎羧心中的那份伤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动吗?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可它的内心安静吗?(沉浸在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里)
(4)齐读体会。

3.小结:嘎羧在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挂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为一头战象的辉煌与荣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归路。

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嘎羧还做了哪些事情?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齐读)《最后一头战象》。

2.这篇课文描写了这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标题——主要内容)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重披象鞍和告别村民这两部分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两个部分。

二、品读课文。

(三)打洛江畔缅怀往事
1.自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在书上做个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2.交流,可能有:
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为什么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嘎羧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互相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①嘎羧为什么要“久久凝望”?“凝望”什么意思?说话练习:嘎羧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②为什么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礁石对嘎羧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也许;也许;也许。


③嘎羧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在大声地说什么?战友?乡亲?土地?)
4.此时此刻,相信嘎羧给你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再把整段话连起来读读。

5.创造性复述,加深理解。

(自说——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来到打洛江畔,怎么说这段话?说的时候,不但要把自己当成嘎羧,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调整句子的顺序。

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
(四)百象冢旁,庄严归去
1.离开了打洛江,最后嘎羧来到了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对一头老象来说,祖先留下来的象冢,不是它最好的归宿吗?
3.轻声读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让你感动,让你震惊,感到不可思议?拿起笔来,给这些句子划上线,做上披注,写写你的体会。

4.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想象:此时的嘎羧是怎样的嘎羧?(濒临死亡、体力不济、疲惫……)所挖的坑的大小?
补充材料:据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来后,虽然治好了伤,却留下了严重的身残:腿瘸了,头歪了,可就这样一头战象,长途跋涉,几天没吃,还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结: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哪是一头战象呀?这分明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带着他的忠诚,带着他的情义走了,这一路我们陪他走来,走得艰难却坚定。

把黑板上小诗送给他:
重披铠甲赴归途
凭吊战场情义重
英雄相依共长眠
一片忠诚付青天
6.现在,我们就要离开“百象冢”了,你想对战象嘎羧说些什么呢?
三、课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自己说的话。

做至情至性的人,发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强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强。

淡泊名利,多做实事,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因此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2.齐声朗读
3.沈石溪还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当你去阅读他的作品是,你会发现动物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爱情,亲情,友情。

像我们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

今天这堂课希望只是一个引子,引导你们去读更多他的作品,去学习,去思考。

推荐作品《斑羚飞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