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与席勒关于人的异化的思想

合集下载

如何解决人的异化_对席勒和马克思的比较

如何解决人的异化_对席勒和马克思的比较

2010第8期□苏醒如何解决人的异化从宽泛的意义上讲,18世纪德国美学论争的背景催生了席勒和马克思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

虽然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影响,但是,马克思的思想与席勒的思想之间也存在着不少关联:马克思在其名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及的劳动异化、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统一、艺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最高的人道主义等重大问题,都是席勒曾经接触到而且努力要解决的。

对于我们研究者来说,就两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一番比较无疑是一种深刻的教育。

〔1〕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主要关注二人针对人的异化问题所做的思考。

马克思和席勒都关注当时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由于两人对异化的着眼点不同,因而他们的看法以及解决途径有很大不同。

简言之,席勒认为人的异化源于近代文明,故提倡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性格的完整;马克思则认为解决人的异化需要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从而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尽管两人的思想之间有着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区别,但二人宝贵的思想遗产都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一、人的异化席勒看到,与希腊社会相比,近代社会是畸形的。

希腊社会组织单纯,结合一切的自然还在正常发挥作用,没有造成个人内部的分裂和社会的分裂。

而在近代,理性在个体和社会两者中都造成了分裂,人的天性的内在联系被撕裂开来。

“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彼此脱节。

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人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碎片。

他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他推动的那个齿轮发出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他永远不能发展他本质的和谐。

他不是把人性印在他的天性上,而是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他的专门知识的标志。

”〔2〕人性的分裂导致了社会分裂成两个阶级:下层阶级粗野、无法无天,无法控制的狂暴急于得到兽性的满足;上层文明阶级则呈现出一幅懒散和性格败坏的景象。

国家逐渐消灭了个别的具体的生活,在公民们眼里,国家永远是异己的,近代国家成了由无数无生命的部分组成的机械生活的整体。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作者:徐一平徐铁光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6期摘要: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的异化,其根源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效应所造成的消极后果。

人的异化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和人学研究的普遍关注,为此,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异化;人的本质;人学中图分类号:A8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029-02人的异化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和人学研究的普遍关注,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1.关于异化溯源。

异化现象虽然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近代该现象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异化作为哲学范畴出现[1]。

早期“异化”限于宗教神学领域,强调的是人在默祷中使精神脱离肉体或由于顾全人性而使神性丧失以及罪人与上帝疏远。

到了近代,异化的外延和内涵得以进一步的深化、丰富和扩展,异化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法律领域。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过渡的重要桥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将异化的含义延伸为一种损害个人权力的否定活动,之后,异化变成具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分析主体所创造的产物与主体自身相对立[2]。

尤其是席勒已经开始从异化的产生原因角度批判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危害[3];黑格尔也明确使用异化概念,将异化确立为主体自身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制约、压迫自己的一种力量;费尔巴哈开始把异化运用到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以及对宗教和思辨唯物主义的批判,从一个全新的主体本质角度揭示宗教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客体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由于不同时期人们对异化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外有学者从整体上界定:异化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支配和统治人本身[4]。

一个反映人的活动及其产物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与人相敌对的独立力量,从而由社会历史过程的积极能动的主体变为消极被动的客体的范畴。

论马克思的人性异化观_兼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

论马克思的人性异化观_兼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

[收稿日期]2006-06-20[作者简介]吴胜锋(1977~)男,洛阳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讲师。

论马克思的人性异化观兼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吴胜锋(洛阳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2)[摘 要]马克思的人性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相互贯通的,我们不仅要把异化作为的马克思主要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还应该注意到该理论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 人本主义[中图分类号]B 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07)04-0002-02人性异化理论究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异化理论是早期马克思不成熟的思想,它更不是马克思的一贯的重要思想。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重视的是异化劳动,对异化的论述仅局限于经济学的概念,不能妄谈人的异化,更不能把异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范畴。

究竟情况是不是这样呢?笔者有些不同于上述观点的看法。

一首先,我们来看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是否像有的人所说:是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它代表了不成熟的马克思,一旦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就已经抛弃了异化理论。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论述主要体现在其早期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人本主义思想引起世人广泛兴趣,轰动整个思想界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到1932年才被公开发表,而在1922年,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被誉为东欧异端马克思主义始祖的卢卡奇,在其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独立阐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以及由此展开的异化理论。

卢卡奇写作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在他未能够读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写的,是对马克思关于异化思想和物化问题的精心思考和重新编撰。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 资本论!的分析,独立地得出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接近的观点,这既引起了西方哲学家对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异化思想的重视,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再一次震撼西方思想界,同时也说明:我们依据1932年公开发表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从而武断地认为里面提出的异化思想是不成熟的理论和思想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思想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思想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人学思想异化即“异己化”,异化劳动就是发生了“异化”的劳动。

《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理论体系,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只是其主要内容。

通过回归文本,可以发现,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

具体来说,主要有人的本质思想、人的主体性思想以及人的发展思想等。

标签:手稿;异化;异化劳动理论;人学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从1932年问世以来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综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人们往往把关注重点聚焦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规定。

同时,也有学者把《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看作一个理论体系,除了四个方面的规定以外,还对异化劳动的含义、起源、功过、消亡途径等内容进行探析,应该说,这较之前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飞跃。

另外,对于《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仍较少有人进行专门的梳理与论述。

因此,本文拟将通过回归文本,对《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所包含的人学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一、《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简析所谓“异”就是“差异、不同”。

而“异化”一词的含义却不是简单的“差异化”,根据其在拉丁文(alienatio)、英语(alienation)以及德文(entfremdung)中的含义,可将“异化”的最初含义归纳为“分离、疏远、差异”。

但在《手稿》中其含义为“异己化”,它表达的是主客体间的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对立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但客体却不受主体支配,客体变成了支配主体甚至敌视主体的力量。

由此,“异化劳动”就是发生了“异化”的劳动,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及其成果不受劳动者支配,反而成为支配甚至敌视劳动者的力量。

《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因此,它所表达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雇佣劳动,而不是其它“一般劳动”。

在《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

分析走出马克思人性异化思想之中国式验证

分析走出马克思人性异化思想之中国式验证

分析走出马克思人性异化思想之中国式验证异化的本质: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的失却在哲学层面上,人的问题是一个老而又老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又总是把它变成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人性的异化现象就永远新鲜而切近。

讲人性的异化,离不开马克思。

马克思的人性异化思想见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异化范畴不同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理念异化”,称之为异化劳动,表现为四个方面:产品与生产者之间的对立;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与劳动给人带来痛苦之间的对立(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生活与人的自然生存之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立。

从人的感觉而言,马克思将异化这一哲学概念描述为一种感性的存在:在异化劳动中,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的行为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创造性劳动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因此,异化的本质就是“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在人身上的失却。

马克思是在19 世纪的资本主义劳动语境中作出如此揭示的,而且是与劳动者——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紧密相联的。

关于异化发生之机制,马克思认为有四个环节:首要环节就是劳动产品的被剥夺,即劳动者拿不到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接下来就会发生其他三个环节的递进关系。

马克思认为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即一些人利用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去剥削那些不拥有生产资料的人,所以解决之道在于进行私有制的扬弃。

由于这一揭示,马克思思想对人类文明的构建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走遍世界,稍有思想的人都在谈论如何克服异化这一话题。

马克思人性异化思想之中国式验证的两个层次今天,在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异化感受与马克思当年所揭示,显然有了不同之处。

这是不争的事实。

香港学者潘毅回顾自己在1990 年代中期到西方去读书的时候,发现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讲马克思,也没有人讲阶级,因为那个年代正在告别马克思。

这是因为那个社会已经基本到达中产社会的状态,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越来越少,消费者替代了劳动者,因而,在处理社会内部问题的时候感觉到了马克思理论的不足。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马克思的思想内容深广而富有内涵,今天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试着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求理解视角。

异化概念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马克思是通过工人的劳动这一范畴来阐释其异化概念的。

异化(alienation):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

其英文本义是偏离主体性、相异性,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高到哲学的层面,被理解为主体自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象,而反过来反对、奴役主体自身。

从一定程度上它是指主体与自身所创造的客体生产出的矛盾。

当人类快速迈入21世纪的大门时,为了更好地追求与享受生活,在人类日常的生活中的种种现状也表现出了种种异化现象。

这些现象真实的发生在我身边,对于这些现象,我将从自己对异化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予以描写。

学了马克思的异化论以后,从某种程度上,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异化现象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无处不在,可以想见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广泛、之深远。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思想是“异化劳动”,它作为一个以否定形式肯定劳动的本质意义的范畴,被马克思用来表达人的生命活动的真实性的疏离与相即。

就劳动所具有的自由自觉的性质而言,它体现着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因而是人的某种无愧于他的本质或本性的真实的实现;就劳动在现代的具体社会情境中只是被人们有意识地用作谋生手段而言,它获得的却是一种与它的本质意义相悖的现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的,在劳动过程中也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而是沉浸在被迫劳动的痛苦之中。

自己整日为了生活辛苦的劳动,没钱去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

这样劳动成果就会反过来支配劳动者的自身生活,整日为购买劳动产品而奔波、劳动。

二、现实生活中异化现象的不同体现(一)消费行为的异化消费是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必要的行为之一,日常生活所需是推动消费行为的动因之一。

但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很多时候是不必要的消费,带有一种异化的心理,进而产生异化行为。

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1)

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探析(1)
注 释: [1][2][3][4][5][6][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民出
版社,1979.94, 91—92,90,1,93—94,97,97—98. [8][9][10][12][13][14][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人民出版社,1960.37,37,38—39,41—42,39,40,507.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1 卷 [M]. 人 民 出 版 社 ,
其次,彻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必须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 主义社会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 替了私有制,人们按需分配消费品,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 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旧式分工彻底消除,每一个人实现了自 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代替了人的异化状态。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16] 而人的异 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际实现才能完成。要消灭私 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 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 共 产 主 义 行 动 ”。 [17] 因 此 ,自 我 异 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所走的道路就是人的异化日趋严重和消 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进行的道路。 因此,无产阶级只 有在人的不断异化中觉醒并以革命的手段反对资产阶级,进 而以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才能摆脱人 的异化状态。
1995.114. [16][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 民 出 版 社 ,
1979.117, 140.
· 13 ·
2009 年 10 月 第 6 卷 第 10 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

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
Ab ta t T v r o h l n t n o n a d r t r h e d m fh ma a u e st eman c n e n b t f ・ sr c : o o e c me t e ai ai f e o me n eu n t t e f e o o u n n t r ,i h i o c r o h o o r Ma r sE o o c a d P i s p i n s r t o 8 4 a d S h l r SAe t ei et r .Ho v r t e ic s e e s me i- x’ c n mi n h l o h cMa u c i s f1 4 n c i e ’ sh t L t s o p l c e we e , h y ds u s dt a h s s e i i e e t y n o o df r n o cu in . F r S h l r ny i h e t ei a u n d f r n f wa sa d c me t i e e tc n lso s o c i e ,o l n t e a sh t g me,me r r l r e n f l c n a e t y fe ,a d u t e eo e o t fte ai n t n me n o e tb ih a e t e i Kig o h r fr u l ai a st s l n a sh t n d m.B t n Max’ o g t ny t r u h t ea o i o f o h e o a s c u r St u h ,o l o g b l in o i h h h t p iae o e s i n r ae p o e y,c n w s b ih t e c mmu it o it ,n whc u n l e ain w l r al o r t wn rh p a d p i t r p r v v l a ee t l o a s h ns c ey i ih h ma i rt i e l c me s b o l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 在审美的 国度里 , 就只需以形 象显示给 人 别人 , 作为 自由游 戏的 对象而 与人 相处 。 只 ” 。 这样 , 席勒就通 过对现 实的人的异化 问题的 解 决建 立起 了 自己的 审美 王 国。 与席勒不 同, 马克思并没有通过 引进一个 第 三者 来克服人的异化 , 而是主张通过无 产阶 级 的革命 废除私 有制 与私有财 产最终 走 向人 的 自由解放 。这样 一个革命 所带来 的未来 社 会 就是 共 产主 义 。 “ 共产 主 义是 私有 财产 即 人的 自我异化的积极 的扬 弃 , 因而也是 通过人 并 且为 了人而对 人的本 质的真正 占有 ; 因此 , 它是 人 向作为社 会的 人即合 乎人的 本性的 人 的 自身 的复 归 。 ⑩在 共产 主 义社 会 , 通 ” 人 过人 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 不仅使 自然人化 , 而 且还创造 出 同人的本 质和 自然界 的本质 的全 面丰 富性 相适应 的感觉 。尽 管马 克思这一 时 期对共 产主义的设想也带 有乌托邦性质 , 但是 正因为 他把人 的解放 的 目光 放在 了现实的 活 动 上, 放在 了全人类 的解放上 , 因此也使 他的 理 论接近现 实 , 从而 能指导现 实 , 并为人们 为 戈产主义突现 的奋斗提 供了支持
异化。
异化 劳动剥夺 了人的劳 动的埘象 , 从而也就剥 夺了人类 的类 生活 。这样 把人类 的活动 就贬 低为一种与动物一样维持 生存的手段 , 人的优 越性 散失 了。 这一 时期 马克思 在思想 上还 受到 费尔 巴 哈 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的影 响 , 但是通过对席勒 的 《 美育书简》 和 马克思 的 l 4 8 4年经济学 哲学 手稿》来进行 一番 比较 , 们会看到 马克 我 思 在这部 名著 里所讨 论的 问题也是 席勒 所讨 论而 且努力寻求解 决的 。 在 《 美育书简 中 , 席勒认识 到在他那个 时代理性 已经 日益牢 固地主 宰着 整个社 会的 运 转和个 人 的身心 。人们越 来越 服从 于肉体 生 活的物 质需要 , 人的精 神则 日益沦散 。“ 利 益成 为时 代的 伟大 偶像 , 一切 力量 都要 服侍 它, 一切 天才 都要拜倒在 它的脚下 。 。 明的 ” 文 发展 并没有给人们带来 自由 , 反而 助 长了人仃 J 的物 质需 求 , 得人 们沉 溺 于物 中。坪 性的 使 启蒙 推翻 了专 制 , 日撕掉 了神学 说教 的面 并 J 具 。人们 从长期 的愚 昧无知 与麻 木不仁 中清 醒过来, 要求 恢 复 自己不可 剥 夺的 权利 。通 过暴力与革命推翻 了现 有的秩序 , 想把人 当作 最终的 目的 , 使真 正的 自由成为 社会的 基础 。 但现 实的情 况是 整个 社会开 始分 裂为两
量和精神 力量 , 是使 自己的 肉体受 到损伤 , 而 精神遭到 摧残。 只有在劳动之 外 , 动者才 ”0 劳 感到 自由 自在。因此他的劳动 不是 自愿的 , 而 是一种被动 的强制劳动 。因此 , 在资本主 义现 实下 , 劳动不是对 自我的 确证 , 是 自我 的散 而
失。
参考文献
异化不仅表现 在生产的结果上 , 且也表 而 现在生 产活动 的过程 中。 “ 对劳动者 来说 , 劳 动是外在 的东西 , 也就是说 , 是不属 于他 的本 质的东西 , 因此 , 动者在 自己的劳动 中并不 劳 是肯定 自己, 而是否定 自己 , 并不是感 到幸 福 , 而是感到不幸 , 并不 自由地 发挥 自己的 肉体 力
异化 劳动 的第 三个方 面表 现现在 人 的类 生活变成为 一个 人生活的手 段 , 得 自己把 自 使 己的 生命活 动与本 质变成 了维 持 自己生存 的
手段 。动物和 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 同一的 , 它 的一切就是 它的生命活动 。而 人则不 同, 他把 自己的生 活变成了意识的对象 , 的活 动是有 人 意识 与 目的的 。“ 正是 通过 对 对象 世 界 的改 造, 人才实际上确证 自己是 类存在物。 因此 , 劳动 的对象 就是人 类类生 活 的对象化 。 但是
能最私有制 共 产主叉 中图分类号 : 0 F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2 9 2 0 ) -0 l -0 1 7 -8 0 (0 9 1 2 1 0 6
在 l 4 年 经济学 哲学手 稿 中 , 4 8 马克 思通过 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现实进行分析 , 出 提 了 “ 异化 劳 动 ”的思 想 。马克 思 指 出 , 随着 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确立 与发展 , 整个社会 日 益 分 裂为 两 大阶 级 : 无产 阶 级 和资 产 阶 级 。 他 认为人 的 自由全面 发展的 希望 正是寄托 在 无 产阶 级 身上 。为 争 取人 类 的 自由 与解 放 , 最 主 要的 是争 取无 产 阶级 的 解放 。 “ 因为劳 动 者 的解放 包含 着全 人类 的解 放 ; 其所 以如 此 , 因为整个的人 类的奴役制就包含 在劳动 是 者 同生 产的关系中 , 而一切奴役性 的关 系不过 是 这种 关系的 各种 变形和 结果 罢 了。 在马 ” 克思 看来 , 资本主 义社会 , 在 人的异化 的事实 就 表现 在劳 动者 的异 化劳 动 中。 劳动 的异化 首先表 现在 劳动者 与 他的劳 动 产品的 关系 上。正 是劳动 实践 人才把 自己 看 作是 类存 在物 。通 过劳 动 , 人将 感性 的 自 然加 以改造 , 之成为属于 自己的作品和现实 使 存在, 从而在其 创造 中能直观到其 自身的本质 力量 。但是 在资 本主 义生 产方 式 下 , 动的 劳 主 体即劳动者却成 为了商品劳动力 , 这种劳动 力为资本家所 占有和使 用 , 劳动者生产的产 而 品也 最终归资本家所有 , 在其随后 的经济活动 中被消费 、增 强并且 重新转 化 为资本而 与劳 动者对 立 。这样 ,“ 劳动所 生产 的对 象 , 即劳 动 产品 , 为异 己的东西 , 为不依赖 于生产 作 作 者 的力量 , 同劳动对立 的。 劳 动者同 自己 是 ”0 劳动产 品的关 系就是 同一 个异 己的对象 的关 系, 因而 “ 劳动者 耗费在 劳动 中的力量越 多 , 他亲手 创造的 、异 己的对 象世界 的力 量便越 强大 , 他本 身 、他 的内部 世界便越贫 乏 , 归他 所 有的东西便越少 。 马克思将这称之为物的
! 塑 兰翌
r ni u n u n i e lz a g a l
人 文 社 会 研 究
浅 析 马 克思 与 席 勒 关 于 人 的 异 化 的思 想
邵永选 唐 璇 (. 1 南开大学哲学系 O 8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 3 0 7 2 南开大学哲学系 0 级逻辑学专业硕士 3 0 7 ) 00 1 . 8 0 0 1 摘要: 克服人 的异化 , 回 自由的人的本 质 , 席勒 《 育书 简》和 马克思 《 4年经济 学哲 学手稿》 共 同关注的 问题 。席勒认 为 返 是 美 1 4 8 通过 审美游戏 , 立审美王 国才能走 出人的异化的现实 。而马克思则认 为, 建 通过 对私有制和私有财产的积极 的扬弃 ,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
2l 6一
【 1 马克思 《 4 1 1 4年经 济学哲学 手稿 刘 8 , 个阶级 。下 层阶级表 现 出的是粗 野和 无法无 丕坤 译 , 北京 : 人民 出版社 , 9 9 ・ 17 天的本能 , 由f摆 脱了社会秩序 的绳 索 , “ 正以 f】席勒 《 2 美育书简》 徐恒醇译 , , 北京 : 中国文 无法 控制的狂怒忙 _ 曾件的满足 。 而 层阶 丁 . 联 出版 公 司 , 9 4t 1 8 级则表 现 出一副令 人作啾 的懒散 的景象 。利 [】马尔库塞 《 3 爱欲与文 明》 黄 勇、薛民译 , , 己主义在整个社会 蔓延 , 们经受着一切的苦 我 上海 : 上海 译文出版社 , 9 7 l8 . 4 席勒 的人本主义美学 长 沙 : , 湖 难却没 有一 颗倾 向于社会 的心 。在现 代这种 [】毛 崇杰 Ⅸ 高度理性化 的国家组织中 , 国家组织肢解 了人 南人 民出版社 , 9 7. l8 的感性 生活 。这种分 化 固然使得 人在 某方 _ 向 得到 了发 展 , 是却 使人 的整 体发 展受 到 限 注释 但 ①马克 思 1 4 4年经济 学哲 学手稿 》 8 , 制 。因此 , 动分工使得人散 失了本质丰富的 劳 可能 性 , 使人 将 自己局 限 于狭小 的生 活空 刘丕坤 译 , 而 北京 : 民出版社 , 9 9, 5. 人 17 5 ②马克 思 《 4 1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刘 8 , 间。这样 , 席勒就揭示 了现 代文明所带来的 困 境 : 业化 的分 工推 动 了现代 文 明的不 断 发 丕坤译 , 职 北京 : 民出版社 , 9 9, 4. 人 l7 4 展, 但是 这种发展却以牺牲 个体的全面发展为 ③马克思 《 4 1 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 》 刘 8 , 代价 的。但 是他 只是 把 这种人 的异化 与分 裂 丕坤译 , 北京 : 民出版社 , 9 9, 5. 人 17 4 ④马克思 《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刘 14 8 , 看作 是人类 进步过程 中不可避 免的 。这 种对 人的肢解 , 个体虽然得 不到好处 , “ 然而 非此方 丕坤 译 , 北京 : 民出版社 , 9 9 4 . 人 l 7 , 7 式类 就不能 取得进 步 ”。。但 是 , 个人是 否就 ⑤马克思 《 8 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 刘 14 , 改为 了人类 的 明天而牺牲 自己的一生 呢? 席 丕坤 译 , 北京 : 民出版社 , 9 9 5 . 人 l7 , 1 ⑥席勒 《 美育书简 》 徐恒醇译 , 京 : , 北 中 勒认为 当然 不能。对我们 而言 , 紧要 的就是 最 要为 个人找 剑一 条通 向人的全 面发 展和 自由 国文联 出版 公司 , 9 4, 7. l8 3 的道路。 ⑦席勒 《 美育书简 , 恒醇译 , 京 : 徐 北 中 18 4 通过对 人的异化与分 裂的 分析 , 席勒最终 国文 联出版 公司 , 9 4, 6. 将人 的 自由灾现指 向 了审美游 戏 。只有 在审 ⑧席勒 美育书 简 徐恒醇译 , 京 : , 北 中 美游戏 中, 人才能摆脱 内外 的一切压制从而感 国文 联出版 公司 , 9 4, 3. 18 5 到 自由。为此 , 席勒憧憬 了他对人类达到审 美 ⑨席勒 美 育书简 , 徐恒醇译 , 京 : 北 中 状态的未来 :在权利 的力量的 国度里 , “ 人和人 国文 联出版 公司 , 9 4, 4 . l 8 1 5 以力相遇 , 他的活动受到 限制。在安于职 守的 ⑩马克思 《 4 14 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 刘 8 , 伦理 的国度 里 , 人和 人以法律 的威 严相对峙 , 丕坤译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9 9, 3. l7 7 他 的 意志 受 到 束 缚 。 在 有 文 化教 养 的 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