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2015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答案

合集下载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 [2015版客观题]一、辨析题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3.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4.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

二、论述题1.简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分析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错误态度。

2.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

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2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一、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此论断把两个方面的内容混为一谈。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物质和意识(或精神)、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反之,就属于唯心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并非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

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3.这是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种典型形式。

这种真理观的错误在于:(1)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有用、无用,因人、因阶级不同而相异,具有主观性。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资料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资料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5道小题,共1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1分)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4、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1分)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6、下列属于社会形式的客体的是()。

(1分)A、人体B、天体C、政治制度D、原材料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1分)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0道小题,共20分)1、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2分)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谢林的哲学E、费尔巴哈的哲学2、不可知论( )。

(2分)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C、回避世界就其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E、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2分)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出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4、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揭示和有力地证明了( )。

(2分)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劳动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D、人类社会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特殊状态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 )。

4-12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原理考试

4-12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原理考试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2、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

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规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3、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

A、主观性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5、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

A、唯物主义一元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二元论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E、唯心主义一元论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3、人类社会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C、是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D、精神的产物E、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式多选:1ACE凡是讨论世界本源问题的都要选2ABCDE(书本都有原话)3ABE4ABCD(此为原题标准答案)5ACE(D项应该是相对论的内容)4、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E、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5、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1)五种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形成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唯物辩证本性的揭示。

这一思想表明,人类社会虽然有着与自然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本质上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物质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第一,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界,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就是每日每时都必须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即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第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正是在这两对矛盾的推动下,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现象尽管是不可逆的,但在不可逆的社会现象背后,历史规律却有着“重复性”。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确认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发展看做是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①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根源。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的答案

郑大远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的答案

1、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经济社会形态( )。

A、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3、社会存在(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4、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5、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主要内容有( )。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意识形态D、上层建筑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意识形态即观念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有()。

A、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B、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C、对社会文明的承载传递功能D、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E、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整个社会意识形式系统的灵魂和核心是()。

A、艺术B、道德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E、哲学5、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的功能在于()。

A、维护和巩固社会制度的功能B、知识传承和文明传递的功能C、认知功能D、教化功能E、建构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功能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正确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10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10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填空题1.揭示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实现人的______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答案】全面发展【解析】揭示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进步具有曲折性和______。

社会的进步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因为______对于旧势力和反动阶级来说,就意味着被推翻、被打倒、被抛出历史舞台。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抵御和反抗是顽固而持久的。

这是社会进步曲折性和______的根本原因。

【答案】反复性;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反复性【解析】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

然而社会进步总是要经历许多曲折和反复,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进步通过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实现,但这种更替从来不是毫无阻碍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旧势力和反动阶级的抵抗,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对于旧势力阶级来说,意味着被推翻、被打倒、被抛出历史舞台。

他们的抵御和反抗也是顽固而持久的,使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最终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常常要经历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反复较量。

3.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______的,人是社会动物,具有社会性;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______的统一,人的价值的实现要依靠______;要正确处理个人自我价值与为社会、他人作奉献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答案】具体;社会价值;社会实践【解析】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的真正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通过实现社会价值体现出来,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4.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必然王国向______跃进的过程,______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到那时,人类将获得______和______。

郑州大学远程教学学院马克思考试问答

郑州大学远程教学学院马克思考试问答

--------------------------------------------------------------------------------
2、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15分)
答:对。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它不仅改造着世界,而且创造着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实践使自在世界分化出了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人类世界,使“自在之物”不断转化为“为我之物”。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自然成了社会的自然,社会成了自然的社会。这种内在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天然自然,不断改变自在世界的自然。在实践中,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的要参加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之中。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自在世界的运动以其强大的力量强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成果趋于淡化和消失。马克思认为,不仅要从客体方面,而且要从主体方面,从“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说,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和认识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能动反映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坚持这一统一也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使思想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时,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习题部分_考研_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习题部分_考研_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习题部分一、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3.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两重性是指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二、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立是进步顽强而持久的反抗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2.“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个不同的阶段B.两条不同的道路C.两种不同的结果D.两种不同的状态4.“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二)不定项选择题1.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A.社会发展过程没有决定性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C.虽然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但是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为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由必然所注定的观点,必然导致( )。

A、唯意志论
B、宿命论
C、唯物论
D、历史唯物主义
2、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3、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4、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A、看他职务大小
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
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
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
其大小
5、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 )。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界的改造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形态发展的典型,其表现有( )。

A、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最早、延续的时间最长
B、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国家
C、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高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D、中国地主上地所有制自秦汉以来始终居主导地位
E、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较西方封建政治制度发达
2、人类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支配
C、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
D、完全摆脱劳动
E、各方面都获得绝对自由
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理由在于()。

A、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造成
C、人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人们预测的目的,不可能完全实现
E、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E、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矛盾的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正确性在于()。

A、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认为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
C、认为人的本质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认为人的本质是指共同的人性
E、认为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正确错误、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正确错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正确错误、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正确错误、“人性自私”。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