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中国医学史课程标准

中国医学史课程标准中国医学史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对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也是对医学知识、技术和文化传承的深入探究。
中国医学史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医学知识、技术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学生应掌握医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理论和成就,了解医学知识、技术和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2.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评价医学历史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内容1.古代医学:介绍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针灸、草药、气功等治疗方法,以及中医理论和方剂的发展。
2.近代医学:介绍近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医学的传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等。
3.现代医学:介绍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抗生素、疫苗、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4.少数民族医学:介绍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藏医、蒙医、苗医等。
5.医药文化:介绍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医药与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医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针灸、草药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中国医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本文将从古代医学、近代医学和现代医学三个方面,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总结。
一、古代医学1.早期医学中国医学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生活经验,逐渐掌握了一些治疗疾病的方法。
例如,在《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关于药物、针灸和手术的记载。
2.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医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因此,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3.医学名著的出现在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名著开始出现。
例如,《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伤寒杂病论》则是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医学分科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医学分科开始发展。
例如,针灸学、外科手术学等学科开始独立成科,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医学教育的兴起在隋唐时期,中国医学教育开始兴起。
政府设立了太医署,培养医学人才。
同时,佛教医学也开始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6.医学理论的发展在宋金元时期,中国医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例如,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医学分科的进一步发展在明清时期,中国医学分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例如,温病学、药理学等学科开始独立成科,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近代医学1.西方医学的传入在明清时期,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医逐渐在中国普及。
2.医学教育的改革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医学教育开始改革。
政府设立了医学专门学校,培养西医人才。
同时,中医学也开始引入西医的一些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3.医学研究的兴起在民国时期,中国医学研究开始兴起。
政府设立了中央研究院,开展医学研究。
同时,一些医学家也开始进行医学研究,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医学史

(三)重视脏腑经络
解剖基础
(四)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五)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和剂局
(一)推广局方,流行成药
(二)若干制度
三、发展医学教育
宋 太医局
三舍法:外舍—内舍—上舍
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
一、医籍的整理
1057年 校正医书局
宋 成无几《注解伤寒论》
--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
*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在给晋侯诊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学说?±,为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三、外治法
1996年山东广饶出土开颅术头骨,距今50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开颅术成功的实例。
※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夏至春秋)
社 会 背 景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卫生保健
衣、食、住、行、婚姻
一、住 有巢氏时代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
半坡村遗址—半地穴式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
二、衣 “衣其羽皮” 骨针
中国医学史

著名的医学家
伊尹,商代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
出生于奴隶阶层,善烹调技术,汤王用为厨师,后 为宰相。发明了汤药。医食同源的先驱。
医缓,春秋时期秦国名医。病入膏肓的典故,
《左传》记载,医缓为晋景公治病,诊断后说: “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太医署曾采用其为法定教科书。后世宋、金、元、明、清等朝重要的针灸
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从此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皇甫谧 (公元285-282)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 甘肃平凉)人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 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他 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 ,皇甫谧的祖父皇甫叔献, 当过霸陵令,父亲皇甫叔侯,仅举孝廉。皇甫谧生后遂丧 生母,家道衰落,过继给叔父,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 (今河南浥池),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自幼 贪玩不习上进,后在叔父婶母教导下20岁开始发奋读书; 二十六岁时(公元241年)著《帝王世纪》《年历》等; 四十二岁(即公元256年)前后得风痹症,悉心攻读医学 开始撰集《针灸甲乙经》;四十六岁(公元260年)时已 为名声鹤起的著名学者,魏相司马昭下诏征聘做官,不仕 作《释劝论》;五十一岁时(公元267年);五十三岁时 (公元269年),武帝频下诏入仕,均辞仕;五十四岁时 (公元270年),又举贤良方正,不起,自表就帝借书,武 帝送书—车;六十—岁时(公元277年),帝又诏封为太子 中庶、议郎、著作郎等,皆不应,著惊世骇俗的《笃终 论》;六十八岁时(公元282年),《皇帝针灸甲乙经》刊 发经世,为我们留下了《针灸甲乙经》这样一部珍贵的医 学典籍。此书也传到国外,受到各国,特别是日本和朝鲜 的重视。公元七O一年,在日本法令《大宝律令》中明确 规定用《针灸甲乙经》列为必读的参考书之一。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摘要:1.中国医学史概述2.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3.中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和成就4.中国医学史的现代发展和影响正文:【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医学史是对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总结,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中国医学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医学的演变过程,为现代医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中国医学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远古时期:早在史前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实践,例如使用草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疾病。
2.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如《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3.汉代:汉代是中国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伤寒杂病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
4.唐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医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外交流也大大增强,中国医学开始影响其他国家。
5.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传染病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6.现代: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国医学开始融合西方医学,发展出现代中医学。
【中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和成就】中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是中国医学的基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医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方法:中国医学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被统称为"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2.治疗方法:中国医学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草药、针灸、推拿、拔罐等,这些方法都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3.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是中国医学的重要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医学史的现代发展和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医学也开始融入现代医学,发展出现代中医学。
现代中医学在保持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医学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使得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科学和有效。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中国医学史

火的发明和意义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使原始人不惧黑夜,征服严寒和抵御野兽侵袭,扩大生活领域;彻底改变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火的使用和发明,为热熨、灸法、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黄帝黄帝,姓公孙,一姓姬,名轩辕。
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原始社会末期。
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着作《黄帝内经》以之托名。
神农神农,一说即炎帝,姓姜,名魁。
农业和中药的发明者,新石器时代晚期。
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农耕。
遍尝百草,发现药物,教民治病。
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本草着作《神农本草经》以之托名。
伏羲伏羲,《史记》称伏牺。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新石器时代早期。
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王。
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八卦,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砭石砭石,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
砭石治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砭石的种类很多,可用于熨法(球形、扁圆形)、按摩(卵圆形、扁圆形)、穿刺或切割(刀形、剑形、锥形、镰形)。
酒的发明和意义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
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
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
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
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剂的发明和意义《汤液经法》为伊尹所撰。
汤液是中医主要剂型之一。
汤液的发明与使用,既可将生药变为熟药(减低毒副作用、便于服用),又使单味药向多味药转变成为可能。
药物品种增多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多种药物配制成复方,标志着方剂的产生,为临证用药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供条件。
汤液创制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早的医事制度1.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4科,这是医学史上的最早医学分科。
2.“医师掌医之政令”,医师之下设士、府、史、徒,分理医疗、医疗事务、文书医案、役使等职,形成基本完善的医政组织结构。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中国医学史是一个悠久且丰富多彩的领域,涵盖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些重点内容和要点:1.古代医学阶段:•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这两部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基础,其中记载了对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中医药理论的初步认识和总结。
•针灸与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治疗方法,对经络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医药发展:•中药学的兴起:中药学的发展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这是一部记载了大量中草药的药材学著作,对中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药方剂的创制:通过不同草药的组合与煎煮方式,中医医生创制出大量有效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逍遥散等。
3.医学教育与理论发展:•中国古代医学院校: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一些医学院校兴起,教授中医、针灸、药学等内容。
•医学理论进展:从阴阳五行理论到经络学说,再到气血理论和脏腑学说,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完善了各种理论体系。
4.现代医学的兴起:•近现代医学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现代医学,建立了一系列近代医学教育机构,推动了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现代化。
•现代医学的发展:从传统中医药到西方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国的医学体系逐渐完善,现代医学技术和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5.中西医结合与现代医疗:•中西医结合:近年来,中国医学趋向于中西医结合,将传统中医疗法与西方现代医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疗模式。
•现代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在医疗器械、药物研发、手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以上是中国医学史中的一些重要要点,展现了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脉络。
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演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history of TCM
概
说
一、概
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 科。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远古~夏
约-4000 在龙山文化晚期,中国人已 会酿酒。 -1700 相传伊尹创制汤液。陶器的发 明,为汤液的创制提供了物质保证。
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和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概况
一. 中 医 药 学 发 展 的 六 个 阶 段
远古~公元前21世纪(夏 朝)
中医学起源时期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夏~三国
二.
晋隋唐时期
三.
宋金元时期
四. 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明清时期
五. 传统继承与创新时期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 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 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 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 1593年)。
详情请观看视频——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十一、近现代:
详情请看视频——华佗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 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 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 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 《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 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 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 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 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 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五、东汉至三国时期:
1. 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官十九人。另设 药丞、主药、方丞、主方各一人。 2.《论衡· 解除篇》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3.以瓦罐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之升华法, 炼制外科用药。 4.《难经》约成于此时。该书对人体解剖等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 简牍《治百病方》成书(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华佗在此时前后,应用酒服 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在麻醉下进行腹部肿瘤摘除、肠吻合术等。 5. 已记述“眼角睑缘结膜炎”(《释名》:篾)。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 珍之齐。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清时期1840年之后
六. 中医西医学交汇时期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二、商朝:
一、 甲骨文中记载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各部疾病,尤以 龋齿为较早的疾病记录。《尚书· 说命》“若药弗瞑眩,厥 疾弗瘳”。反映殷商时代已知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商都设 有下水道。中国人民已知讲究住宅、身体、饮食卫生,并 应用石器、骨器、青铜等制作卫生和医疗用具。 二、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生卒年代不 详,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 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 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 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 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 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 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 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公元220--960
绪 .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八、隋唐时代:
隋 代 《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术; 记载了鉴别天花和麻疹的方法。
唐 代 《外台秘要》记载了消渴病、黄疸的尿检法; 记载了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 《新修本草》 唐政府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绪 .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孙思邈,汉族,唐朝京兆华原 (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 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 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 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 神。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
根据史料,宋慈是南宋时福建人,生于1186年,卒于1249年。 进士出身,曾经出任主簿、县令、通判等。1239年宋慈升任 提点刑狱。 《洗冤集录》成书于1247年,是宋慈晚年著作。 《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 学的里程碑。 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 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 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 “ 法医学之父 ” 。
张仲景(公元150-219)
详情请观看视频——张仲景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六、晋
代:
《肘后备急方》记载药物灌肠法治疗大便不通; 记载了放腹水穿刺法; 提出了防治狂犬病的敷贴疗法。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七、南北朝时代:
“五瘿丸”,由鹿的甲状腺制成,用于治疗 甲状腺素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僧深集方》
6.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临床 诊治体系。描述了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阴吹(阴道直肠瘘)等等, 创用人工呼吸法急救自缢以及灌肠术等。中国切脉诊断疾病的专书—— 《脉经》成书。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华佗(约145-208)
华佗简介:(145-208) 东汉沛国谯(今亳州市) 人,字元化,三国著名医 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 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精 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 遍及安徽、山东、河南、 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 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 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 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 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 鹿、熊、猿、鸟等禽兽的 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 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 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 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 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 小疾臣 ” 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 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官。 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代医官发展而来的。
三、中国已知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术。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三、《周礼· 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详情请观看视频——孙思邈
公元581-682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九、宋元时代: 宋 代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 书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宋 九、宋元时代: 针 灸 宋代 铜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人 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事管理局----和剂局 / 药材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元
代
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发明了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明清时期
1535-1550年 中国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被视为治 花柳良药。沈之问《解围元薮》为第一部麻风病专书。
安徽太平县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逐渐传至全国,并随后传至 全世界。
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首次印行金陵刻本。 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述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张璐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柯琴著《伤寒来苏集》。
详情请看视频——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
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三、秦代· “疠迁所”:世界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封诊式”: 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第一节
中医学的药物和酒剂消毒剂; 2.《五十二病方》 ①水银制剂治疗癣疥; ②手术治疗痔瘘病。 3. 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