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氯化钠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合集下载

高危药物的安全使用

高危药物的安全使用

高危药物的分类(B级)
• B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 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 等级较A级低。 • 包括:华法林、利多卡因、化疗药、 造影剂或增 强剂 、催产素 、全胃肠外营养液(TPN) 、 咪达唑 仑)、 异丙嗪 、水合氯醛、 阿片类镇痛药,秋水 仙碱、 凝血酶冻干粉 •
肝 素 钠
•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主要不良反应是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故每次 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如注射后引起严重出血, 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lmg硫酸鱼精蛋白 可中和150U肝素),故开始治疗1个月内应定期监 测血小板计数。 • 禁忌症 :对肝素过敏、有自发出血倾向者、血液凝 固迟缓者(如血友病、紫癜、血小板减少)、溃疡 病、创伤、产后出血者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高危药物的安全使用
肿瘤内分泌科
黎逢弟
内容
• 高危药物的分类 • 高危药物的存放管理 • 高危药物的安全使用
高危药物的定义
高危药物是指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 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 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的药物。
高危药物的分类(A级)
•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 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 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 管理和监护。 • 包括:肾上腺素、硝普钠注射液 、50%葡 萄糖注射液、 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 等) 、胰岛素, 硫酸镁注射液 、胺碘 酮、 氯化钾注液 、浓氯化钠注射液
• 高危药品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药 学部门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对 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和 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 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 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 理应用。

安全注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安全注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安全注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在医疗领域中,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安全注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即使在严格的操作规程下,注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如感染、药物误注、交叉感染等。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安全注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风险。

二、安全注射存在的问题1. 参数调整不准确导致药物误注•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注射药物时,如果参数调整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剂量错误,进而引发不良反应甚至药物中毒。

•不同年龄段、体重、疾病状态的患者对药物剂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注射前必须准确调整参数。

2. 注射操作不规范带来交叉感染风险•注射器具的不规范使用容易导致血液传染病病原体交叉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医务人员在注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无菌注射器具,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无菌操作不严格引发感染•注射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十分重要,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医务人员无法真正做到无菌操作的问题,如手术准备不周、操作不规范等。

•在注射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三、整改措施1.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注射操作技能和对安全注射的认识。

•培训内容包括参数调整准确性、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2. 完善注射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注射操作规程,明确注射前的准备工作、无菌操作要求、药物调整参数等内容。

•注射操作规程应包括详细的步骤说明和注意事项,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

3. 强化设备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注射器具,确保其无菌性和准确性。

•对注射器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修复或更换出现问题的设备,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

4. 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提供相关的宣传材料和教育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安全注射的重要性,并教育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监督医务人员的操作。

•加强患者对注射过程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012.氯化钠注射液浓配标准操作规程

012.氯化钠注射液浓配标准操作规程

江西捷众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氯化钠注射液浓配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氯化钠注射液的浓配液操作,确保配制的药液质量符合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浓配岗位操作。

3.职责:3.1浓配岗位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

3.2车间主任、QA负责监督检查。

4.操作内容与要求4.1生产前准备4.1.1检查配液系统卫生状态及性能状态标志,配液系统应在配液罐的“清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和“设备状态标志卡”是否完好,否则不得使用。

4.1.2检查输液泵电机、搅拌系统电机供电线路是否正常。

4.1.3检查系统管道、泵体、滤罐、连接处有无松动,渗漏现象,如有应及时紧固或更换密封件。

4.1.4检查注射用水、蒸汽、电源、冷却水是否处于可供状态。

4.1.5开启温度仪、水位仪电源、检查温度仪、水位仪是否正常。

4.1.6按批生产指令填写“生产状态标志卡”并挂于操作间门口。

4.2配液系统清洗4.2.1开启洗涤阀,检查其它阀门均应处于关闭状态,用注射用水冲洗配液罐5分钟,关闭洗涤阀。

4.2.2开启出液阀、回流阀,开启输液泵电源,回流冲洗管道及滤罐5分钟,关闭输液泵电源。

4.2.3开启排污阀,排净配液罐中存水,关闭排污阀。

4.3活性炭打底4.3.1开启进水阀,在配液罐中放入约300L注射用水,关闭进水阀。

4.3.2按每根滤棒10g活性炭的量从投料口加入称量调配好的活性炭。

4.3.3开启搅拌5分钟,关闭。

4.3.4开启输液泵电源,回流5分钟后通知稀配操作工冲洗管道,开启送稀配阀,关闭回流阀。

4.3.5待配液系统注射用水抽干后,关闭输液泵电源,关闭送稀配阀、出液阀,检查排污阀应处于关闭状态,准备投料配液4.4称料4.4.1标准投料处方:按3500L/批进行投料品名:氯化钠注射液规格: 500ml: 4.5g ;250ml: 2.25g;100ml: 0.9g注射用氯化钠:31.5kg767型活性炭:126g注射用水加至:150L4.4.2称料4.4.2.1根据《投料处方》称取所需物料。

医院注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注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止注射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和意外事故,提高医院注射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注射业务的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

三、职责1. 医疗科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科室注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2. 护理部主任负责全院注射安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3. 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注射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对科室注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4. 护士负责具体执行注射操作,确保注射安全。

5.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注射操作,遵守注射安全规定。

四、注射安全管理措施1. 注射场所:注射场所应通风良好,环境整洁,设有明显的注射标识,避免与其他科室交叉。

2. 注射器械:注射器械应选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3. 注射药品:注射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确保药品质量。

4. 注射操作:护士在注射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注射部位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制度。

5. 注射后观察:注射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6. 注射废弃物处理:注射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

7. 注射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注射安全操作培训,提高注射安全意识。

8. 注射不良反应监测:建立注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上报、调查和处理注射不良反应。

五、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注射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注射安全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高危药品注意事项

高危药品注意事项

浓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一)作用机理:补充能量和液体,药物稀释剂等。

(二)用药后观察要点:1由于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应注意。

2 根据临床需要协助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变化,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心肺功能等以指导补液。

3 药物过量可导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应严格控制用量。

(三)不良反应:输液过多过快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四)护理措施1 出现水钠潴留时应改用等渗盐水予5%葡萄糖液。

同时用排钠利尿药以增加排钠,可用呋塞米或依他尼酸钠。

2 出现水肿时应抬高下肢。

多巴胺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一)不良反应与禁忌1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心博快而有力,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等,停药或减慢滴数可缓解。

2长期或大量输注时,可引起末梢缺血或坏疽,有时甚至肢端截除。

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需严密监测,注意坏死或坏疽的可能性。

3嗜络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

4闭塞性血管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病等慎用。

(二)观察要点1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避开关节,静脉瓣和下肢血管,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2在滴注本药时,应用输液泵控制,匀速输入,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及尿量。

3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速度,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异常及时联系护士。

4建立输液巡视卡,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穿刺血管局部皮肤颜色有无苍白等缺血表现,有无肿胀疼痛,如有应及时根据严重程度给予更换穿刺部位,局部封闭一体外渗部位等不同处理。

出现静脉回流或针头不通畅时,应用注射器将头皮针内液体包括血液抽出后再用生理盐水冲,切记用生理盐水直接冲管,防止血压骤升。

5发生液体外渗时,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外溢区可用5-10毫克酚妥拉明稀释液,硝酸甘油局部封闭,局部予硝酸甘油纱布湿敷,同时做好护理记录,班班交接皮肤情况。

氯化钠安全管理制度

氯化钠安全管理制度

氯化钠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氯化钠的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避免环境污染及生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氯化钠的生产、使用、储存及运输等环节,适用于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

第三条氯化钠的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氯化钠的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档案。

第二章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第五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必须配备齐全的防护设施,并进行岗前培训,熟悉相关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第六条生产现场必须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作业环境符合卫生标准,无安全隐患。

第七条严禁非规范操作及违章操作,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进行记录,对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八条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储存环节安全管理第九条氯化钠的储存应设有专门的仓库,储存环节需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储存安全。

第十条储存环节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看护,定期检查储存状况确保储存过程无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储存地点必须远离火源及易燃物,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第十二条若出现氯化钠泄漏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运输环节安全管理第十三条运输氯化钠的车辆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

第十四条运输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运输过程中的相关安全法规及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氯化钠的运输过程需定期检查车辆状况,确保无安全隐患,避免因为车辆问题而导致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运输过程中如出现泄漏、损坏等情况,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五章人员安全管理第十七条公司需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药物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与观察要点

药物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与观察要点

阿托品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一,作用机理阿托品为阻滞M胆碱受体的搞胆碱药,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抵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致心率增快:散大曈孔,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可应用于各种内脏绞痛,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冒汗和流涎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阿托品生物半衰期2H,静脉注射1-4分钟时效应开始,8分钟内达高峰,中毒量5-10MG;最低致死剂量成人约为80-130MG。

儿童为10MG。

规格:1ML:0.5MG;2ML:1MG.二,用法用量1,小剂量用于缓解各种内脏疼痛:麻醉前给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治疗.一般0.5MG肌肉注射/次或0.5-1MG静脉应用,根据药效追加或调整.2,大剂量用于治疗有机磷酸脂类中毒.要求:早期:24小时内;足量;烟碱样症状消失,胆碱酯酶活性50-60//%以上;联合;与胆碱酯酶复活剂联用;重复;尽快达到阿托品化. 三,不良反应与禁忌1,小剂量可出现口干,少汗,心率加快,曈孔轻度扩大,有时出现视物模糊.2,5MG以上可致上述症状加重,并有语言不清,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发热,小便困难,肠蠕动减少;10MG以上,上述症状更重,脉速而弱,中枢兴奋现象严重,呼吸加快加深,出现谵妄,幻觉,惊厥等;严重中毒时可由中枢兴奋转入抑制,产生昏迷和呼吸麻痹等.3,禁用于对颠茄类生物碱过敏,青光眼,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列腺肥大,高热病人.4,婴幼儿,老年患者,哺乳期妇女慎用.四,观察要点1,严格三查七对,分清剂量,10MG/2ML剂型应有高警示标示和严格管理.2,一般用药应告知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口干,少汗,心跳加快,视物模糊等,减轻病人的焦虑.3,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滴速或使用输液泵控制,悬挂输液巡视卡,每15到30分钟巡视一次,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便调节滴速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异常及时联系护士.4,严密观察有无阿托品过量和中毒症状;如曈孔,皮肤,心率,体温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5,心脏疾病的病人要加强监护.6,对老年人要观察有无便秘,对前列腺增生者要观察尿量.胰岛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一,作用机理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浆葡萄糖。

输液安全与管理提供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南

输液安全与管理提供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南

输液安全与管理提供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液已成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输液操作若不谨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和交叉感染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此文将为您提供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南。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 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在进行输液前,医护人员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器械和设备。

首先,核对管路和注射器的有效期限,确保其完好无损。

此外,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械,如滴速调节器、输液泵等。

2. 保持洁净操作环境输液时,医护人员必须保持清洁的操作环境,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输液前,务必正确洗手,并佩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

同时,选择适当的操作区域,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

3. 注射液的选择和配制注射液的选择和配制应符合医疗标准和患者的个体需求。

医护人员在进行配制时,务必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操作,并检查液体的颜色、透明度和有效期限。

目视检查可帮助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

4. 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速度的控制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来控制滴注速度。

特别是对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需要缓慢稳定地滴注,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5. 注意输液部位和细心观察输液部位的选择和细心观察是安全输液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应确保注射部位清洁,避免选择静脉曲张、肿胀或瘀血等异常情况下的静脉。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随时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

6. 妥善处理输液设备和材料输液完成后,医护人员需正确处理输液设备和材料,以减少污染和麻烦。

应将使用过的注射器、管路等器械妥善放置于相应的垃圾容器内,并进行分类处理。

7. 记录和交流输液后,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记录患者输液的相关信息,如药物名称和剂量、输液速度、输液时间等。

记录的信息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医生的参考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与患者或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告知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可能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氯化钠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
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宗渗透液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液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106mmol/L。

人体中钠,氯主要通过下丘脑。

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氯化钠静脉注射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但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钠离子,氯离子均可被肾小球滤过,并部分被肾远曲小管重吸收。

由肾脏随尿排泄,仅少部分从汗排出。

适应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

规格10ml:1g。

二.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临用前稀释,用量与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在每小时0.5mmol/L,不得超过每小时1.5mmol/L。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

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三.不良反应与禁忌
1.输液过多。

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2.下列情况慎用或禁用:①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衰,急性左心衰,脑水肿及特发性水肿等;②急性肾功
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③高血压,低钾血症;④高渗或等渗性失水。

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禁用。

四.观察要点
1,静脉滴注临用前一定要根据医嘱进行稀释。

该药按高警示用药管理。

2.由于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其应注意。

3,根据临床需要协助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变化,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等以指导补液。

4.药物过量可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