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合集下载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卫生保健的起源一、用火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身体发育,御寒,防兽:灸法产生的必要条件(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产生的前提)二、衣着御寒,防蚊虫叮咬,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原始人赤事身裸体到以兽皮、树叶、羽毛充当衣服,再发展到以植物纤维为主的编织物,以至后来有了原始的纺织缝纫,这些活动不仅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是卫生保健史上的又一进步)三、居处御寒,防猛兽侵袭四、婚姻婚姻制度的变革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繁衍五、原始舞蹈强筋健骨有些舞蹈演化为导引术(人类开始有目的地把舞蹈运用于健身祛病,使原始舞蹈逐渐发展为导引术。

古代导引术在原始舞蹈的基础上,并成为健身祛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二节药物的起源传统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内服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一药物起源的传说归功于伏羲、黄帝和神农等圣人。

通过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应早期医药先行探寻药物知识的艰辛(《淮南子》《史记·补三皇本纪》有记载神农)二药物的发现与应用“药食同源”很可能是早期人类了解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朱砂能安神定志、石膏能退热、芒硝能泻下。

古人在寻找食物与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并积累各种药物知识。

《山海经》“有鸟焉。

名曰青耕,可以御役”第三节医疗方法的起源一、针灸针法从砭石(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石针、骨针、竹针青铜针(商周时代)铁针,金针、银针(战国至秦汉)秦汉之际经络学说逐步得到补充,日益完善,针刺疗法逐渐与经络理论相结合灸法(通过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将艾叶作灸治材料,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加工贮藏方便等特点,因此灸法也常称作艾灸.源于用火取暖、炙烤食物、篝火防兽时的烧灼伤二、创伤外治女性:难产或产后感染;男性:繁重的体力劳动、氏族间的械斗会用苔藓、树叶、草茎、泥土、唾液等来涂抹伤口止血,并用某种植物的茎、叶或其他一些植物纤维来包裹伤口,加强止血效果,并防止伤口再次出血。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夏商时期B. 西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C2.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成书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3.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4. 以下哪部著作是孙思邈的主要医学著作?A. 《伤寒杂病论》B. 《千金要方》C. 《本草纲目》D. 《黄帝内经》答案:B5. 中医的“四诊”包括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病因病机学说D. 养生保健学说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A. 药物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食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不妄作劳D. 情志调摄答案:ABCD三、判断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对/错)答案:对2.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

(对/错)答案:对3.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确定治疗方法。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的,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中,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2. 简述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另一个基本理论,它认为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组成,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

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

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附重点)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附重点)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导论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作用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即认识现实、预见未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只有懂得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现在、预见将来。

⒉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至今仍有其优越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强调辩证综合治疗⒊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

三、学习方法⒈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医事。

⒉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⒊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⒈闭卷独立完成(教材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考查)⒉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包括笔记。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早期的三部1932年英文版)、代表作《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1936年医史学术团体1937年中华医史学会1940年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1946年《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前21世纪)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卫生保健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

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

3、用火: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重大意义。

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

第二节医药知识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所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中国医学史复习

中国医学史复习
气、精、神
阴阳、五行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天人相应影响很大
2、病因学
医和“六气致病说”——中医最早病因学说
(既重视外界自然致病因素,也重视内伤情志致病因素)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季节气候因素:六气太过、四时不正常,发生疾病
六气致病:阴盛则寒、阳盛则热的病理学说基本明确
五味、五色、五声概念初步形成情志因素饮食因素
四、儿科:《颅囟经》:现存最早儿科专著
三、病因证候学的探索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专著。成就:
1、对疾病的记述广泛而详确。
2、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
3、对症候的描述细致而准确。
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列为医生必修之书,曾传日本、朝鲜。
第二节药物学的进步
一、《新修本草》:唐·苏敬等人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载药844种,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
二、淳于意
姓淳于,名意,临淄人,曾任齐国太仓长,故又名仓公,治病记述“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三、涪翁
东汉四川涪水附近一位民间医生,精通针灸学、脉学,医术传弟子郭玉。
四、华佗
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在外科麻醉方面有重大贡献。创造五禽戏,为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体操。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
《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1932年英文版)早期的三部代表作
《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
1936年医史学术团体
1937年中华医史学会
1940年国际医史学会会员
1937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
1946年《中华医史杂志》发行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围(2012级中医学专业)题型-、单选题例如:1.⼤学中医教育创办于年。

A.1921B.1956C.1978D.1996E.20022.下列不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A.吴昆B.叶桂C.薛,雪D.吴鞠通E.王孟英3.“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病?A.糖尿病B.肝炎C.胃炎D.甲亢E.伤寒4.《甲⼄经》厘定的⽳位是个?A.349B.720C.361D. 185E. 3545.《涓⼦⿁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书?A.科B.外科C.妇科D.⼉科E.伤科⼆、填空题例如:1?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_ 。

2?《仙授理伤续断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________ 科专书,由唐代蔺道⼈所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寒杂病论》被后⼈誉为" ________ 之祖”,包括《伤寒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部分。

答案:1.太医署2.伤科 3.⽅书⾦匮要略三、名词解释1. 三舍法2.⾓法3.虏疮4.⼤⽅脉5.服⽯答案:1. 三舍法:北宋王安⽯改⾰时,在国⼦监、太医局等官办学校实⾏的管理制度,学⽣⼊学时根据⼊学时的才能表现分为上舍、舍、外舍三等,以后在读期间结合⼤⼩考成绩进⾏动态升降。

三舍学⽣的待遇有别。

2. ⾓法:即拔罐法。

因古代⽤兽⾓做拔罐疗法的器具,故称。

唐代太医署中有“⾓法”专科。

3. 虏疮:即天花。

因相传最早在东汉光武年间由军⼈于“击虏”⽽传染,故称虏疮。

最早记载于晋洪的《肘后救卒⽅》。

4. ⼤⽅脉:中国古代医学分科之⼀,专门治疗成⼈疾病,约相当于今天的科。

宋代的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

5. 服⽯:晋时流⾏服⽯。

相当于古代的吸毒。

古⼈将⽯钟乳、硫黄、⽩⽯英、紫⽯英、⾚⽯脂五种矿⽯制成药粉服⽤,称为五⽯散。

服⽯后发热,须寒⾐、寒饮、寒⾷、寒卧,故⼜名“寒⾷散”。

中国医学史期末整理

中国医学史期末整理

中国医学史期末整理1标志:四大经典,从理法方药方面2.马王堆汉墓(西汉古墓):《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经脉学说文献《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教3四大经典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成就:4《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首见《汉书》;《黄帝内经》成就:①强调整体观念: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整体②重视脏腑经络③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八十一难经》西汉末年至东汉,扁鹊著首见于《伤寒论》《难经》的主要内容和成就:“独取寸口”的诊脉法《神农本草经》秦汉以来,成书于东汉,书名首见于《七录》《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与成就:365味药①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②论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③概括的记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提出了七情和合的理论、阐述了药物的性味以及采集加工炮制的方法④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成就:①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论》以六经纶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②对方剂学的贡献:记载了大量的有效方剂、提出了较严谨的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被誉为“方书之祖”5整理注释:分朝代《黄帝内经》的整理与注释:①最早注释《内经.素问》齐梁全元起,书名《素问训解》②现存最早的《内经》著本是隋唐时期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③唐代王冰,号启玄子,唐太仆令,《注黄帝素问》影响最大最早注释《灵枢》:《灵枢注证发微》《伤寒杂病论》的整理与注释:①王叔和是最早整理《伤寒杂病论》的医家②孙思邈整理《伤寒论》,开创了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重视三方:麻黄,桂枝,青龙,孙思邈被誉为“亚圣”“药王”(到明清研究伤寒的三派)6脉学专著.《脉经》王叔和所著《脉经》的内容和成就:①确立“寸口诊脉法”,提出“三步分候脏腑”理论②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③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症治疗结合7病源证候学专书《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现存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专著。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医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1、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1、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2、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3、阴阳——起于《周易》4、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5、医和“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6、现存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诗经》。

7、现存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山海经》,载药126种。

8、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9、西周医学分科:食医(营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10、建立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12、《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13、九针:是古代医家用来治病的九种针刺工具,包括铍针、鑱针、锋针、员针、鍉针、大针、长针、圆利针,毫针等。

14、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合计162篇15、内经》的价值与影响: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16、《难经》成书于西汉“独取寸口”命门学说,三焦学说《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17、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主要内容与成就:1、载药365种2、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概括了药物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18、《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19、《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20、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21、淳于意及其诊籍诊籍:西汉淳于意在被汉文帝召见时,叙述的25位患者的医疗记录,被称为“诊籍”,被记录在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22、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人。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1、麻沸散:东汉华佗创制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剂,用于施行腹部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
(2012级中医学专业)
题型
一、单选题
例如:
1.厦门大学中医教育创办于_____年。

A.1921
B.1956
C.1978
D.1996
E.2002
2.下列不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_____?
A.吴昆
B.叶桂
C.薛雪
D.吴鞠通
E. 王孟英
3.“消渴”相当于现在的______病?
A. 糖尿病
B. 肝炎
C. 胃炎
D. 甲亢
E. 伤寒
4.《甲乙经》厘定的穴位是______个?
A. 349
B. 720
C. 361
D. 185
E. 354
5.《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_____专书?
二、填空题
例如:
1.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

2.《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_____科专书,由唐代蔺道人所著。

三、名词解释
例如:
分值及结构
大陆生:一、单选题(40题×1分);二、填空题(60格×0.5分);三、名词解释(10题×3分) 海外生:一、单选题(40题×1.5分);二、填空题(60格×0.5分);三、名词解释(5题×2分)
复习要点举例
注:1.考卷所有题目都会出现在老师的PPT课件中。

当然95%以上在教材中也有。

会议上,通过了_______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
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117.1929年,第一次中央卫生工作会议通过的“废止旧医”提案,内容包括_____。

A.现有旧医全部登记,今后不再新批旧医执业。

B.已登记旧医须在5年内进行补充教育,取得合
格证书后才能营业。

C.年满50、营业20年以上,可免补充教育,但
15年后得永久停业,且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和
发给死亡诊断书。

D.媒介不得宣传中医。

E.中医不得办学校。

(ABCDE)
118.1929年____月_____日,全国各地中医团体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并赴京请愿,以
抗议政府通过的废止旧医提案。

这一天后来成为
中华民国中医师节。

119.______是马培之著作?
A.《外科传薪集》B《医醇剩义》
C.《中国针灸治疗学》
D.《内经讲义》
E.《医学衷中参西录》
120.西医发展的三个阶段是:①古代______,②近代______,③______。

121.西医最初传入中国是通过____? C
A.留学归国人员
B.商人
C.传教士
D.政府
领使馆人员 E.中国医生122.明确提出中西医汇通的主要医家是____。

ABCD
A.唐宗海
B.朱沛文
C.恽铁樵
D.张锡纯
E.余岩
123.传教士将西医带到中国的最初目的是_____。

E
A.拯救中国病患者
B.消灭中医
C.帮中国人戒鸦片毒
D.推销西药
E.帮助宣传基督教,从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124.西医大规模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方法是____。

(ABCD)
A. 建立诊所和医院
B. 创办医学校
C. 吸引
留学生 D. 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E. 成立医学团体
第八章
125.国家的中医政策
126.老五校
127.吉姆斯·雷思顿
128.青蒿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