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消化吸收》说课稿
《消化和吸收》教案讲课稿

《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联想导入过渡:能将食物消化和吸收靠的是消化系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消化系统.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识记:消化腺及功能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行表达与交流:⑴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⑵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系统小总结过渡:食物进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所吸收的呢?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淀粉初步消化的部位在()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互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反应热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理解起一些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真正完全掌握,还需一定的时间.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附:参考答案练一练:1.口腔 2.不是 3.胃 4.小肠 5.B课时反馈:1.D 2.C 3.D 4.C 5.C 6.消化道消化腺 7.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8.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消化和吸收说课教案.docx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
木节内容共包括两大部分,即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是在学牛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的。
在学习了牛殖系统后进一步向学牛巩固系统的概念,并逐步让学牛理解系统中的器官是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问题。
为学牛下一步学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打下基础。
木节分两课时讲授。
木节课是第一课时,从学牛熟悉的日常牛活问题入手,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示意图,让学牛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食物消化的基木概念。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牛活,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学牛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牛这一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肓观牛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牛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与牛动的实例和具体形象的图像,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实验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课堂牛动、有趣、高效。
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牛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牛“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牛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牛的勤于探究思想意识。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牛预习课木。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举出牛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牛观察图片,产牛疑问(学牛思考)由问题引出新课的教学。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5消化与吸收》冀教版(1)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5 消化与吸收》冀教版(1)一. 教材分析《2.5 消化与吸收》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消化与吸收的具体过程和机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教学难点: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机制,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消化与吸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节《消化与吸收》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共四套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提问:食物被消化后,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功能是
否相同呢?
教师列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
吸收功能
道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
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30 页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
学法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学 生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表和生活体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创造 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片,有关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视频。 (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 2022-2023 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8 个 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 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一节,食物中都含有哪些人体生命活
河北省工程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使用模型、图片和资料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归纳、总结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体验消化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4)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运用模型、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一)信息技术手段:(二)模型、实物观察法在教学中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组合作建构新知:观实物,猜谜语回答这三种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出示三件礼物(馒头、鸡蛋、花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步教学法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消化道2、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实验探究突破难点:胆汁的作用巧用教具知识迁移: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器官首尾呼应情感升华“看一看”——阅读科普文章《西瓜子历险记》“想一想”小组合作探究:西瓜子旅途的站点有哪些?在它经过的每个站点,遇到了哪些液体对它的冲击?这些液体从哪儿来的?液体中的酶起什么作用呢?“找一找”游戏:找朋友小组合作,共同观察胆汁对脂肪乳化作用的实验现象。
通过讨论、对照,再联系生活经验,判断出哪个小烧杯里放的是胆汁,从而得出结论。
消化吸收说课稿

第六小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的。
在学习了生殖系统后进一步向学生巩固系统的概念,并逐步让学生理解系统中的器官是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某一功能的问题。
是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
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能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生)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接触过系统的概念,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对系统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应对学生明确系统的概念。
学生刚刚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可以在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进一步巩固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2.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不易区分,容易将二者搞混,所以教师在教学应给予简单明确的分析。
3.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生物课有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课的科学性。
四、教学策略(说方法)由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5消化与吸收》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5 消化与吸收》冀教版一. 教材分析《2.5 消化与吸收》这一课时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以及相关的营养物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人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2.难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4.知识拓展:介绍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自己的饮食习惯,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食物消化过程物理消化:牙齿咀嚼、胃肠道蠕动化学消化:消化酶的作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情况进行评价。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

消化与吸收说课稿一、教材来源河北人民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p24--27消化与吸收二、教材分析在从整体上认识人体构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主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本节课主要围绕消化系统帮助学生学习食物在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所经过的主要器官和食物的变化过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好习惯给消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疾病。
通过模型、学生分角色表演帮助他们熟悉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激发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为其他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说出各消化器官的位置。
说出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
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探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及作用。
3、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区别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学生在上节课接触过系统这个概念,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对系统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应对学生明确系统的概念。
2、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不易区分,容易将二者搞混,所以教师在教学应给予简单明确的分析。
3、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渴求了解自己,利用这一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方法:讲授、讲解、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实践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未标明名称的各消化器官图片、消化器官头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二)、思考问题,设计探究(三)、手脑并用,深入体会(四)、表达讨论,归纳总结(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七、教学程序(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创设情境: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消化吸收》说课稿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吸收》,第一课时,食物的消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选自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学习食物的消化,为下一节课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
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是: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做出如下安排:3分钟导入,2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归纳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最后布置作业。
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
对此难点的突破,我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引领,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具体做法是
(一)导入新课
我和学生共同回顾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接下来让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很多学生都能发现馒头经过咀嚼之后会变甜。
我趁机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有哪些因素有关?馒头进入胃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消化与吸收。
这一导入的过程学生温习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了铺垫,且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体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使他们迫切想知道馒头变甜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顺利导入了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针对导入时提出的探究问题馒头变甜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和活动中的体会,学生不难做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确定实验变量,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找不足,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将设计方案不断完善,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如下:将装置放在37摄氏度水浴中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检验是否变蓝。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得到如下结果:对照1组不变蓝,实验2组变蓝,3组部分变蓝。
根据实验现象共同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意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2. 人体消化系统的学习
试验结束后我提出导入的第二个问题,馒头进入人体内发生了变化,其他营养物质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
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型,并自主阅读课本30页的相关内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身体上找出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大体位置,并说出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我此时要巡视指导,解答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和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接下来是学生的交流展示,我认为这是设计本节课较为精彩的时刻,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将给与学生很高的及时性评价,大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我会引导学生共同概括总结出消化系统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并着重指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通过概括总结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适时引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总结提升
新课学习结束,我会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形成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引导学生解读三大类营养物质消化曲线。
(五)课外延伸
课后我会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更多与食物消化有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和各途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15分钟板书
10分钟板书
以上为《消化吸收》说课稿全部内容!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招聘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师招聘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