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第4页,共30页。
•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 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 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 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 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 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 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 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
第5页,共30页。
明诗意
第6页,共30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诗人心情高兴
第22页,共30页。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 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 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 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 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 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 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 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 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25页,共30页。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 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 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 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 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 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 想象的飞驰。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 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 “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 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 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 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 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 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 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 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
第5页,共30页。
明诗意
第6页,共30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诗人心情高兴
第22页,共30页。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 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 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 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 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 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 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 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 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25页,共30页。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 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 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 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 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 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 想象的飞驰。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 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 “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目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背景 • 古诗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影响与评价 • 古诗应用与拓展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艺术手法
手法一:对比
详细描述:诗中通过对比“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 诗书喜欲狂”,将家人的忧愁转变为欢喜,形成强烈的 情感反差,使喜悦之情更加突出。 总结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不事雕琢。
总结词:通过对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差。
手法二:直抒胸臆
详细描述:整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听到官 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情感真挚动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古诗应用与拓展
古诗在现代的应用
文化传承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 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旅游文化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内容,通过欣赏古诗,可 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真 挚,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诗句之间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 的感觉,与诗人的喜悦情感相得益彰 。
用典精妙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既描 绘了诗人归乡的路线,又体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目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背景 • 古诗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影响与评价 • 古诗应用与拓展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艺术手法
手法一:对比
详细描述:诗中通过对比“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 诗书喜欲狂”,将家人的忧愁转变为欢喜,形成强烈的 情感反差,使喜悦之情更加突出。 总结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不事雕琢。
总结词:通过对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差。
手法二:直抒胸臆
详细描述:整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听到官 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情感真挚动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古诗应用与拓展
古诗在现代的应用
文化传承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 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旅游文化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内容,通过欣赏古诗,可 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真 挚,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诗句之间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 的感觉,与诗人的喜悦情感相得益彰 。
用典精妙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既描 绘了诗人归乡的路线,又体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请同学综合运 用以上方法,默读 弄清诗意,不理解 的可以打上“?”。
21
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jì
tì
chán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 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 他还要做什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 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 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 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 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 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朗读 (幻灯片下播源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击下一页
交流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读中理解 联系插图 发挥想象 串联词义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 天启程返乡。
40
这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不仅如此, 诗人恨不得立即归去,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 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1
想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出了时间之迅疾 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
42
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精品课件
• ④却:古义:再、回头;今义:常用作转折关 系连词。
• ⑤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 配偶。
• ⑥白日:古义:明媚的阳光;今义:白天。 • ⑦须:古义:还要、应该、需要;今义:必须。
⑧青春:古义:明媚春天;今义:青年时期。
精品课件
文史常识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精品课件
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 【唐】杜甫 颔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颈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尾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精品课件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 落在四川。 忽传:忽然传来
闻:听到 官军: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初闻:刚刚听说
满:沾满 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精品课件
涕泪:眼泪 却看:回过头
漫卷:胡乱卷起。
诗书:诗稿和
书籍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纵酒:尽情地喝酒。 春光
唐· 王昌龄 唐·王昌龄
宋· 陆 游 宋· 李清照 宋 文天祥
宋 岳飞 宋 林升
宋 范成大……
精品课件
示 儿宋代 陆
死去游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精品课件
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妻子儿女. 纵酒: 纵情饮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
• ④却:古义:再、回头;今义:常用作转折关 系连词。
• ⑤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 配偶。
• ⑥白日:古义:明媚的阳光;今义:白天。 • ⑦须:古义:还要、应该、需要;今义:必须。
⑧青春:古义:明媚春天;今义:青年时期。
精品课件
文史常识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精品课件
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 【唐】杜甫 颔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颈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尾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精品课件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 落在四川。 忽传:忽然传来
闻:听到 官军: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初闻:刚刚听说
满:沾满 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精品课件
涕泪:眼泪 却看:回过头
漫卷:胡乱卷起。
诗书:诗稿和
书籍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纵酒:尽情地喝酒。 春光
唐· 王昌龄 唐·王昌龄
宋· 陆 游 宋· 李清照 宋 文天祥
宋 岳飞 宋 林升
宋 范成大……
精品课件
示 儿宋代 陆
死去游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精品课件
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妻子儿女. 纵酒: 纵情饮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2 2. 文化交流
官军收河南河北启示我们要积极推动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结论和总结
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标志着清朝在中国的统一进程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意义、启示以及 总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事件。
背景
官军收河南河北发生在17世纪末清朝初期。当时,清朝正处于扩张期,目标是统一整个中原地区。
原因
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确立清朝的权威。同时,这也是为了对抗其他势力,保持国家安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1
1. 准备
官军集结兵力,武装粮食准备好。
2
2. 开始进攻
官军发动进攻,占领了河南地区,逐渐向河北地区推进。
3
3. 统一中原
官军最终收复了河南和河北地区,并统一了中原。
影响
1 1. 统一中原
官军收河南河北为清朝确立了统治地位,也为后续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2. 民族融合
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意义
1. 历史意义
官军收河南河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清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2. 政治意义
官军收河南河北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为清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经济意义
官军收河南河北促进了河南和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这两个地区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
启示
1 1. 和平统一
官军收河南河北告诉我们,和平统一是国家 稳定发展的基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8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单击有
内容
精选课件
9
红线处 单击有 内容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放声歌唱 纵情饮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诗配图
精选课件
10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精选课件
11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精选课件
1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精选课件
17
河 蓟北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
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精选课件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1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完美版课件】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 诗歌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导入新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 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 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 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 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理解题目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精读诗歌
湖北教育出版社Biblioteka 六年级 | 下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 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 第一句。
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 样的诗人?
感情升华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竟会喜极而泣、欣喜若 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指板书)这个喜讯让诗人 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 诗。让我们和欣喜若狂的诗人一起放歌吧!
课外拓展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 ,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 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 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 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 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精读诗歌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 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 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 件)一齐读
第六单元 · 诗歌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导入新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 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 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 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 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理解题目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精读诗歌
湖北教育出版社Biblioteka 六年级 | 下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 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 第一句。
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 样的诗人?
感情升华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竟会喜极而泣、欣喜若 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指板书)这个喜讯让诗人 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 诗。让我们和欣喜若狂的诗人一起放歌吧!
课外拓展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 ,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 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 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 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 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精读诗歌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 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 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 件)一齐读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 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 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背景探秘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 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 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 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 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 时候写下的诗。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妻子儿女. 纵酒: 纵情饮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和迫切 还乡的心情.
古今字义不一样,本诗八处
• 这八处按古义和今义解分别是: • ①闻:古义:听到、听说;今义:用鼻子嗅。 • ②河南河北:古义:河南指河南洛阳和郑(郑州市)、
两个地名,表明 相隔数千里之远
是刚一听到之意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诗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意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表明消息来得 突然,又极为
迅速
尽写悲喜交 加,酸甜共
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得 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 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 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其中也包含着浓 浓的爱国之情呀!
这是诗人的第一首快诗全诗连用六个 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 不感到累赘,相反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 之后地地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 炽热地爱!
初闻:刚刚听说 满:沾满
涕泪:眼泪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
漫卷:胡乱卷起。
诗书:诗稿和书籍
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春天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
即:立即、马上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 交界处。
读一读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明媚的阳光
明丽的春天
颔联 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 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出 诗人当时的心情?
喜欲狂
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 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 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首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尾联 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 落在四川。 忽传:忽然传来
闻:听到 官军: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 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 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背景探秘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 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 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 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 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 时候写下的诗。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妻子儿女. 纵酒: 纵情饮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和迫切 还乡的心情.
古今字义不一样,本诗八处
• 这八处按古义和今义解分别是: • ①闻:古义:听到、听说;今义:用鼻子嗅。 • ②河南河北:古义:河南指河南洛阳和郑(郑州市)、
两个地名,表明 相隔数千里之远
是刚一听到之意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诗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意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表明消息来得 突然,又极为
迅速
尽写悲喜交 加,酸甜共
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得 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 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 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其中也包含着浓 浓的爱国之情呀!
这是诗人的第一首快诗全诗连用六个 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 不感到累赘,相反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 之后地地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 炽热地爱!
初闻:刚刚听说 满:沾满
涕泪:眼泪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
漫卷:胡乱卷起。
诗书:诗稿和书籍
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春天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
即:立即、马上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 交界处。
读一读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明媚的阳光
明丽的春天
颔联 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 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出 诗人当时的心情?
喜欲狂
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 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 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首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尾联 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 落在四川。 忽传:忽然传来
闻:听到 官军: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