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作业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9.《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认识“蓟、涕、襄”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前预习任务】
1.出声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

【课上学习任务】
1.背诵《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朗读三首古诗,交流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选做:继续搜集、积累反映家国情怀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略。

部编语文五下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1

部编语文五下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1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企望 慈详 搞特殊B.锻练 崭新 肃然起敬
C.年龄 惊疑 下意识D.拟定 衷心 舍己为工
8.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3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33.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这首边塞诗,不写______,而写______,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16.下列不属于边塞诗的是( )
A.《从军行》B.《凉州词》C.《送元二使安西》
17.下列属于王维写的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8.国官军收河南河北( )
A.河南省B.黄河以南地区
B.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涕泪:②却看:③漫: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1. D 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6.略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主预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主预习单

《古诗三首》自主学习单
同学们,这三首古诗或描写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或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痛惜,或表达战乱已平的喜悦,三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深情。

相信通过认真的预习,你一定能读懂诗歌。

让我们跟随自主学习单,来完成预习吧!
一、疏通课文。

1、练习朗读古诗,每首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练一练,看看下面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千仞五岳蓟北襄阳满衣裳
摩天遗民巫山痛哭流涕
3、认真观察字形,注意笔顺,相信你一定能把下面的字写得既工整又美观。

4、借助注释,你能说说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吗?
二、梳理内容。

1、《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景象的诗句是: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前两句运用了修辞,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3、读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你知道诗人为什么会“涕泪满衣裳”吗?
三、拓展积累。

1、了解作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那么,你了解王昌龄、陆游、杜甫吗?请你查找相关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
2、积累诗句,提升素养。

请你查找有关抒发爱国情感的诗句,抄写你喜欢的诗句。

四、质疑思考。

同学们,关于这三首古诗,你一定还有感兴趣却没有读懂的地方,写下你的疑问,我们课上一起来讨论!。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从预习到作业及拓展阅读全套资料)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从预习到作业及拓展阅读全套资料)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单预习目标1.认识“蓟、涕、襄、”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字音读准,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3.借助查字典和结合注等方式读懂古诗意思,初步感知古诗表达的情感。

预习任务一、生字我会认xiāng tì cháng jì 蓟. 襄. 涕. 裳.二、我能写好字三、古诗我会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剑 外 忽 传 / 收 蓟 北,初 闻 涕 泪 /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 愁 / 何 在,漫 卷 诗 书 / 喜 /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 须 / 纵 酒,青 春 作 伴 / 好 /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 穿 / 巫 峡,便 下 襄 阳 / 向 / 洛 阳。

1.连一连。

涕 请将字与相应的拼音用直线连在一起,难读的字多读几遍遍。

巫我能合理断句,并正确、流利地诵读。

这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相信你一定能写好!遍。

学习评价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导学单学习目标1.含英咀华,品析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品悟诗人内心情感。

2.理解诗意,并借助注释和资料突破难懂词语。

3.感情诵读,结合生活体验,体会古诗蕴含的爱国情怀。

学习任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提示一:诗题是诗的眼睛。

此诗题意思是:提示三:由景及人,读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你的眼 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干什么呢?提示二:诗中有好几处词语与现代的意义不同,你找到了吗?试着写写它们的意思吧!学习评价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单诗句余韵在这首诗中,,。

两句直抒胸臆地写出了诗人心中的狂喜。

9上2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题纸

9上2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题纸

9上2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题纸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水平。

2.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预习:1、作者作品简介: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定,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2、背景探秘: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小组学习1、诗意理解:剑门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老泪纵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愁云一扫,随意收拾书籍诗篇欣喜若狂。

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

刚刚从巴峡起程就穿过了巫峡,一转眼到了襄阳又奔向了洛阳。

2、诗歌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写忽表明剑外蓟北表明涕泪写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颔联、颈联写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写巴峡、巫峡、襄阳、洛阳3、主题思想:9上29课《滁州西涧》预习题纸出题人:冯圣群时间: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水平。

2.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预习:1、韦应物(737一793)是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涕:句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漫卷:喜欲狂:句意:白日放歌..好还乡。

..须.纵酒..,青春作伴放歌:须:纵酒:作伴:句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襄阳:洛阳:句意: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听到“收蓟北”的消息,诗人“涕泪满衣裳”“喜欲狂”。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C.诗人先写了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写了做返乡的准备和欢快的心情。

()D.诗人趁着年轻,带着老婆很快回到了故乡。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王校长念完五项评比获得满分的班级后,提高了音量,说:“现在宣布荣获星级称号的班级。

荣获一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三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荣获二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一年级一班、二年级三班……”“连续几个周我们不是一星级,就是二星级,这次怎么连一星级、二星级都不是!”我在想着。

王校长继续念着。

结果三星级没我们班,四星级也没有我们班!“不会什么也没有吧?上天保佑啊!”我在默默地想着,暗暗地祈祷着。

“还有一个五星级呢!会不会是五星级?”我既担心又充满期待。

我忍不住回过头来看同学,他们个个脸上也都写满了忐忑和期盼。

我的心就要爆炸了!我伸直脖子盯着王校长,终于听到王校长大声宣布:“荣获五星级称号的班级是——五年级——一班!”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同学格外兴奋。

有的使劲鼓掌;有的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喊;有的高举双臂蹦跳;有的几个人抱在一起欢呼。

我因为蹦得太用力,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我站起来,看到班主任老师正看着我。

她的脸上露出了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容。

排队回班级的时候,我觉得阳光格外灿烂,花坛里的花草在对我们微笑,树上的小鸟在为我们喝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反思+学习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反思+学习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涕、裳、襄”,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说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点拨法、读书指导法【学法】:抓关键词法、联系资料法【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了解背景: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谁来读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对于杜甫你除了知道他是诗圣以外,还知道有关他的哪些信息?师:要想学好这首诗,得知道写诗的背景。

(播放视频)(2分) 二、读准读通,读懂大意要求:放声读两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注意关注旁边的注释。

1.生按要求读文;2.指名读并评价。

如评价:多音字“卷”和“还”读得特别准备。

他的节奏也读得特别准确,谁听出是怎么停顿的?3.读古诗,还要读得有韵味。

指名读双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发现压什么韵?(ng)押韵的字拖音,齐读。

4.师:其实读出韵味还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感情地读,与诗人心心相通,心有灵犀)师:要有感情地读,还要走进诗歌了。

看看诗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5.处理地名:请再读诗歌,结合地图和注释,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注释的都是诗句中的(地名)?一首诗歌里竟然有这么多的地名。

以后读古诗,看到地名不做深究,大概知道一下就行。

地图,其实就是诗歌中的两句,哪两句?怎么理解?6.知道了地名,理解了后两句,这首诗歌中还有没不懂的地方?(考古今异义词)7.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吗?(指名逐句说意思)(4分)三、入境悟情,探究表达1.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2.逐句读,看看哪些言行举止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10分)预设:剑外忽传收蓟北,喜从天降;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一家人都很高兴喜笑颜开漫卷诗书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喜不自胜眉头紧锁;春天作伴现实之喜;想象之喜3.梳理七种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