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知识点大全
文综 知识点总结

文综知识点总结一、历史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历史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包括埃及古代史、巴比伦古代史、印度古代史、希腊古代史、罗马古代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他们的政治、社会、宗教、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3.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历史学科,主要涵盖清朝末年到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内容。
4. 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主要包括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史,以及世界主要事件和国际关系等内容。
二、地理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表面形态、气候、水文、生态、地质、土壤等方面的内容。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城市、农业、交通、工业、商业、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3. 地图学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的科学,包括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的分类、地图的测绘技术、地图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4. 地理名词解释地理名词解释是指地理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名词的解释,包括地理学的概念、地理学的原理、地理学的方法等内容。
三、政治1. 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职能、政治权力分配、政治民主化、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内容。
2. 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是指政治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国家、政府、政治权力、政治信仰、政党、政治组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 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包括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合作、国际冲突和国际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高三文综重要知识点

高三文综重要知识点文综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文综的重要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将通过对文综的主要学科进行梳理,总结出高三文综的重要知识点。
一、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演变- 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 唐宋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 巴比伦、波斯、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3. 近代史-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殖民主义的扩张和反抗二、地理1.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区域差异-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 中国的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差异2. 世界地理- 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区域差异 - 世界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 世界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差异,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趋势三、政治1. 政治学基本概念- 政治、国家、政府、选举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国家机构及其职能2. 政治制度比较- 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比较,如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专制制度等- 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的关系3.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合作- 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和影响四、经济1. 经济学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区别2. 经济发展理论-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 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经济体制比较- 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比较,如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五、社会学1. 社会学基本概念- 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的分析2. 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路径- 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关系以上所列出的知识点只是高三文综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属于文综中的核心内容。
文综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综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文学定义及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节奏、音调等手段,表现各种生活和社会的艺术作品。
其特点是生活性、意义性、审美性和艺术性。
2. 文学的分类: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外国文学等。
3. 文学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
4. 文学的价值:文学作品能够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生活的情感和思想,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欣赏。
5. 文学的审美标准:文学作品应具有表现生活、有内涵、有感染力、有艺术性等标准。
二、历史常识1. 历史的定义及特点: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过程的学科,通过对文物、史料等的分析研究,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2.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历史。
3. 世界古代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历史。
4.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街、历史文化遗址等。
5. 常识性历史事件: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三、哲学常识1. 哲学的定义及特点:哲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是人类对世界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学科。
2. 哲学的发展历程: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印度哲学等,经过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当今的哲学体系。
3. 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
4.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认识、价值、人类等基本问题。
5. 哲学的主要作用: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指导人们的思考和认识。
四、艺术常识1. 艺术的定义及特点:艺术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体验,通过形象、声音等手段,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和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2. 艺术的分类: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3. 艺术的表现方式: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色彩、音调、节奏等形式,表现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高三文综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三文综知识点归纳大全在高三学习阶段,文综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综知识,以下是高三文综知识点的归纳大全: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重要事件和人物;2. 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事件和人物;3.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4.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罗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地形地貌、气候形成和区域分布等基础知识;2.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现象;3. 地理实践:区域规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地理知识应用相关的问题。
三、政治知识点1.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相关内容;2. 国家制度与管理:国家的组织架构、法律体系、行政管理等内容;3.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合作与发展等相关内容;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家庭等价值观念。
四、经济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等相关理论和指标;2. 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相关理论和模型;3. 经济制度和经济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等相关内容;4.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相关问题。
五、文化知识点1. 文化传统与创新:文化的定义、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等相关内容;2. 文学艺术: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相关鉴赏和分析;3.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主要文化体系等相关内容;4. 文化与社会生活:文化产业、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高三文综知识点归纳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五个领域的知识点。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文综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考文综必考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考文综必考知识点汇总大全高考文综是每一位考生都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
不同于其他科目,文综注重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备考阶段,了解和掌握文综考点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汇总一些高考文综必考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中国古代文化与文明1.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包括儒、道、墨、法、名等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
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与中西方的关系。
3. 唐宋时期的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繁荣与变革,以及与中西方的关系。
4.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以及与中西方的关系。
二、文学与艺术1.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包括诗、词、曲、文言小说等。
2.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包括散文、小说、戏剧等。
3.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演变和意义,如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
4. 现代艺术的流派、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如油画、雕塑、摄影等。
三、哲学与社会思想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3. 西方哲学的代表性学派和代表性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
4. 现代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变革,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等。
四、历史与地理1.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2. 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3. 世界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如世界两次大战、法国大革命等。
4. 地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地球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等。
五、法律与伦理1. 国家政权与法律的关系,包括法律的权威性、适用性和国际法的地位等。
2. 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3. 个人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保障,包括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关系等。
4. 科学技术发展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如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
文综必背知识点

文综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社会生活、反映历史变迁、唤起读者共鸣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
2. 文学的分类根据时间、地域和题材等不同角度,文学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不同形式和类型。
3.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从先秦时期到清朝结束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4. 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不同文化背景和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等。
5.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文学作品,包括了战争年代的抗日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民族解放文学等。
代表作品有《野火春风斗古城》、《红高粱》等。
二、文学常识解读1. 文学与人文精神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表达和体现,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认识人类的情感、思想、道德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使读者对人类文明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反思。
2. 文学与社会现实文学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象,引导社会进步。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折射和呈现。
3. 文学与审美情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强调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
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都能够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思考。
4. 文学与历史变迁文学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命运和思想观念的变迁。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5.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传递和延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三、文学常识拓展1.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研究的学科,包括文学评论、文学鉴赏和文学理论等方面。
通过文学批评可以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2. 文学奖项文学奖项是对优秀文学作品和作家的荣誉表彰,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国际文学奖、各国文学奖等。
高三知识点归纳文综

高三知识点归纳文综文综科目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综合科目,其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文综,以下将对高三文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革命与建设的重要事件:如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北伐战争等。
2.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如诗词、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流派。
3.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如孔子、老子、庄子等,分别阐述其主要思想观点。
4.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马克思等。
二、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等。
2.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如主要的经济区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
3. 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如主要的大洲和国家,以及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4. 地理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三、政治知识点1.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组织机构: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人民代表大会等。
2. 国际政治组织和国际关系: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3.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如民主、社会主义、宪政等。
4. 政治文化和政治宣传:如党的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
四、经济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GDP、通货膨胀、供给需求等。
2. 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如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等。
3. 当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与问题:如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差距等。
4. 世界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合作:如全球化、经济贸易组织等。
五、社会知识点1. 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如阶层结构、种族问题等。
2.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如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
3. 社会传媒与信息时代:如互联网、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
4. 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如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等。
通过对高三文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文综科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在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中,培养出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文综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文综必考知识点汇总一、文化常识1.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文化自信。
3.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世界历史人物。
4.文化名人:中国文化名人、世界文化名人。
5.地理与生态: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道德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爱国主义的现代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红楼梦文化、唐诗宋词、诗词歌赋、中国画、武术、中医药文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公民道德: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培养和践行公民道德。
三、政治法律1.宪法与法治:宪法的基本原则、法律与法治的概念、法治社会的构成要素、法治社会建设与发展。
2.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构、地方政府机构。
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民主化、政治稳定与矛盾化解。
4.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概念、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
5.法律法规:民法、刑法、治安管理法规、社会公德法规、互联网法规等。
四、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的历程、科技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科技创新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2.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新材料、轨道交通等。
3.农业科技:粮食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4.医药卫生:疾病防治、新型疫苗及抗生素、医疗保健、中医药。
五、经济管理1.经济制度: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
2.宏观经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 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 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典例】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 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 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 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典例】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⑵、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①原料充足: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②能源丰富: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③地势平坦开阔;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⑦国家政策支持。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典例】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 经济因素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3. 社会因素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典例】京九铁路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的运输压力,激活全国铁路网);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一)港口的区位1. 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港湾:避风浪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2.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典例】上海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河港、海港兼备;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轮船停泊的空间;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
②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③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思考】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该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有哪些?与上海港相比,天津新港建设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二)汽车站的区位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1.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2.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1. 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2. 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诱发地震、滑坡3.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1.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也与能源有关)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2. 人文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气候1. 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 描述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3. 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4. 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高低(总体);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5. 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6.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7. 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8.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思考9. 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河流1. 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2. 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3. 盐度的影响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4. 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5. 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6. 河流流量大的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7. 描述河流走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北-东南;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8.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水能大小;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多少;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凌汛(不普遍)9. 描述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10. 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11. 描述海水特征:海水温度和盐度12. 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