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多酚与茶褐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普洱茶多酚提取分离研究的开题报告

普洱茶多酚提取分离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普洱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因此,普洱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普洱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分析其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其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为普洱茶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1)普洱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比较传统提取方法和新型提取方法的优缺点,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寻求提取效果最佳的工艺条件。
(2)普洱茶多酚分离方法的研究:考虑多酚化合物的特性和相互作用,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3)普洱茶多酚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对普洱茶多酚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和结构特征。
(4)普洱茶多酚的生物活性评价:对普洱茶多酚进行抗氧化、抗菌、抗炎等活性评价,并探究其药理机制。
(5)普洱茶多酚的应用价值评估:探讨普洱茶多酚在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实验、文献调研和现代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传统提取方法和新型提取方法的比较及优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分离与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等。
5. 研究意义(1)对普洱茶多酚提取和分离技术的研究可为普洱茶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2)普洱茶多酚的生物活性评价可为普洱茶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物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成果可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促进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含量测定的研究

普洱茶叶与茶粉由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
醇至乙醇含量为 80%,静置 5 h 后进行离心(4 500 r/min, 10 min)后得沉淀。向沉淀中加入 100 mL 蒸馏水,溶解, 吸 取 溶 液 1 L 放 入 100 mL 容 量 瓶 中, 用 蒸 馏 水 定 容 至 100 mL。此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回收率实验效果好,有利于对样品的测定。
表 5 茶粉回收率试验结果
4
35.76
5
35.56
10.90 10.85
编号
称样量 /g
样品中茶褐素 加入
测得结
含量 /% 量(/ mg/L) 果 /%
回收率 /%
6
35.97
10.92
1 0.500 5
35.62
0.50
36.11
98.0
2.3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号的样品,共计 6 份,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
茶褐素是指茶叶中以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 茶褐素沉淀(即标准品),加入 1 000 mL 蒸馏水充分搅拌,
合而成的大分子水溶性色素,是一类易溶于水,但不溶于乙 使其全部溶解。对溶解进行分级,使用> 50 000 Da 的滤膜,
醇、甲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及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的高聚 分级后依次得到物质,并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物质。然后以>
0.50
36.07
98.0
0.50
36.05
96.0
0.50
普洱茶多酚的提取优化

洱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文献调研报告姓名:粟治琼学号:20111130067 2014年4月20日一、原理简介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水。
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性优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
茶多酚由儿茶素类、黄酮甙类、花青甙类、酚酸等30 多种化学物质组成,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茶多酚含量的80%左右。
茶多酚中几种主要儿茶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 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50%~60%,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15%~20%,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10%~15%,左旋-表儿茶素(L-EC)4%~6%。
其结构式可表示为:茶多酚是酚类衍生物, 呈弱酸性(pH≈6),能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另外由于茶多酚一般为含有两个以上互为邻位羟基的多元酚,有较强的供氢能力,能捕获过氧基团而显示出抗氧化性, 其抗氧化性优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并且安全无毒。
茶多酚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还具有明显的抗衰老、消除人体过剩的自由基、去脂减肥、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功能,在食品加工、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二、提取方法与比较普洱茶中茶多酚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1、溶剂萃取法(一)有机溶剂萃取法采用的有机溶剂为50%乙醇水溶液,提取条件为60℃水浴,浸提时间为30 min,减压浓缩后加入剂氯仿萃取。
再用活性炭脱色去除色素,过滤后,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得茶多酚固体。
参考文献:阮栋梁;张英峰;王丰玲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二)有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 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 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 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近干, 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
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技术

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技术1.沉淀萃取法(1)沉淀萃取法的原理:先用水溶液将多酚类等物质浸提出来,利用多酚类物质能与Bi+、Ca+、Ag+、Hg+、Sb3+等金属离子产生络合沉淀的现象,先行将多酚类从含多酚类的水浸提液中离心分离出来。
然后用酸转溶,最后用乙酸乙酯抽提出来。
上述金属盐中多用钙盐,因为其它的盐在成品中残留对人体有害。
而钙盐既可用氯化钙也可用碳酸钙,但用氯化钙时要用氢氧化钠调节pH≥8时方可产生沉淀。
用碳酸钙或石灰则无需调节pH能直接产生沉淀。
(2)沉淀萃取法工艺流程:茶叶预处理→浸提→压滤→转溶→萃取→有机相浓缩、干燥→多酚类产品①茶叶预处理:片末茶可不经粉碎,整形茶须用粉碎机粉碎,以便提高浸出率。
②浸提:将茶原料用质量比为1:9~10的沸水冲泡0.5h后过滤。
③沉淀:在浸提液中加入Ca+盐,如是碳酸钙可不必调至碱性,如用氯化钙应用氢氧化钠调至碱性,使多酚类沉淀下来。
然后离心即得含有多酚类的沉淀物。
④转溶:将沉淀物用适量的稀盐酸或磷酸溶解,90%以上的多酚类都被溶出。
⑤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重复萃取2次,即可将多酚类从酸化液中转移到乙酸乙酯中。
⑥浓缩、干燥:将内含有多酚类的乙酸乙酯减压浓缩,然后真空干燥即可得粗晶态多酚类物质。
2.萃取法(1)萃取法的原理:利用多酚类及其杂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分别用溶剂去杂或抽提而得到多酚类粗制品。
由于对多酚类粗制品纯度要求不同,去杂的程度亦不同,同时所用抽提多酚类的试剂较多,因此萃取法具体操作时其工艺流程较多,这里仅介绍2种。
(2)萃取法的工艺流程①茶叶磨碎样加入5倍量30%~95%乙醇,在35~40℃环境温度下浸提20min,浸提过程中搅拌数次。
然后过滤,滤渣再用2~3倍含水乙醇重复浸提一次。
两次的滤液合并,在45℃左右减压浓缩至乙醇基本除去为止。
浓缩液用1倍含量的氯仿分次萃取2倍量的乙酸乙酯分次萃取多酚类。
将含有多酚类的乙酸乙酯在左右减压浓缩去乙酸乙酯,并回收。
普洱茶茶褐素研究进展

各文献 中较为相似( 1 , 图 ) 均显示出 30 c - 40 m1 左右 的强 — 伸缩振动峰, 3 处的亚甲 —c 广 ) - H 2 4 9 基( H 伸 缩振动峰 ,70c 处的羧基 c 10 m 一0伸缩振动峰 , 19 处的羧基 c 0伸缩振动峰和 12 m 20e m 一 07c 处的 C— C伸缩振 动峰 , _ — 另外 15 -15 - 60 m ̄ 50c 1 c , m、
在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方面 ,多数文献报道茶
这也是人们对茶褐素 当中存 在蛋 白质 的猜想 的依 据。20 年 吕虎等阁 00 利用 自动分析仪从茶色素中检
测到并定量分析到 1 种不同氨基酸 ,与 V a z 5 ut 等 a 的发现大体一致 ;09 2 0 年杨大鹏[用同样方法测定 2 5 1 了茶褐素当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 并从茶褐素的 水解产物 中检测到并定量分析了同样包括丙氨酸和
程。
乙酯萃取、 浓缩之后在 p H=l 环境 中继续氧化 2 1 O h 最后经喷干得茶褐素。而陈小强【 , 9 J 等采用茶多酚 与小苏打溶液超声共热的方法也制得 了茶褐素干粉
茶褐素 目前较为公认 的定义为不溶于氯仿 、 乙 酸乙酯 以及正丁醇的一类褐色色素 , 故而基于浸提、 萃取的茶褐素提取工艺为 目 的主导方法 ,只是因 前 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不同而在提取次数 、 温度 、 时间
第2 5卷第 6 期
邵春甫等 : 普洱茶茶褐素研究进展
3
精氨酸等 1 种不 同氨基酸( 1 , 7 表 ) 以上三者的研究
结果 十 分近 似 。
表 1 三 种 茶 色 素 中分 离 出 的氨 基 酸
普洱茶多酚的提取及提取工艺响应面分析

普洱茶多酚的提取及提取工艺响应面分析刘佳;丁青霞;高菊【摘要】[目的]优化普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以购自云南省临沧市的普洱茶为原料,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普洱总茶多酚提取的影响。
[结果]确认普洱茶中茶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0℃、料液比1∶25 g/mL、乙醇浓度75%。
实际测得的茶多酚得率为17.0487%,和模型预测值相符。
[结论]研究可为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ptimize conditions for extracting polyphenols from Pu’er tea.[Method] With Pu’er tea from Lincang City,Yunnan Province as raw materials, total polyphenol extraction rate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extraction time,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on extraction of total polyphenols from Pu’ er tea were analyzed by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Resul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ing:extraction time 1 h,extraction temperature 90℃,solid-liquid ratio 1∶25 g/mL,ethanol concentration 75%.The actual yield of polyphenol was 17.048 7%,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s.[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industrial extraction and production of polyphenol in Pu’er te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24【总页数】4页(P88-90,130)【关键词】普洱茶多酚;响应面分析;提取工艺【作者】刘佳;丁青霞;高菊【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茶内多酚类化合物的统称,有很多成分是茶叶所特有的,这些物质共同组成了茶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一、实验目的:研究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大致含量,并分析比较现有的醇提和水提工艺,结合不同的纯化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比较得出其优缺点,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二、实验原理:1.,(粗提部分)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含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等溶液中,而不溶于氯仿,苯等试剂,利用茶多酚在上述溶剂中具有具有不同分配系数等特性,经过多次萃取进进行提取分离纯化。
2.,(纯化部分)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易溶于乙酸乙酯3,(纯化部分)茶多酚能与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如Ca2+、Mg2+ 、Zn2+ 等)配位生成沉淀而对茶多酚进行分离4,在一定PH值条件下,酒石酸能与多酚类物质反应形成蓝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40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光度。
在适当范围内,茶多酚的含量与络合物的吸光度成正比,符合朗柏-比尔定律,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对茶多酚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干茶,真空干燥箱,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乙醇,氯仿,乙酸乙酯,纱布,烧杯,玻棒,漏斗,电子天平,水浴锅,95%乙醇,氯化钙(无水),氯化镁,硫酸,氨水均为分析纯。
索氏抽提器;PHS一3C数字酸度计;800型离心沉淀器;GSP一805型圆盘搅拌器;79—1磁力加热搅拌器;UV-9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炉;LD4—800大容量低速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一):茶多酚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纯化实验(3次平行实验)1、乙醇提取:称茶叶磨碎样3g于烧杯中,加入5倍量(15ml)85%乙醇,将烧杯置于30-40℃水浴锅中,浸提20min,浸提过程不断搅拌,然后滤出滤液,剩下的茶渣再加2-3倍量(约6~9 ml)85%乙醇,再浸提20min,过滤。
合并两次滤液。
(取3ml留样分析)2、减压浓缩:将滤液装入旋转蒸发仪中,在40-50度水浴温度下减压浓缩至基本除去乙醇为止。
3、氯仿除去杂质:将浓缩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将同等体积的氯仿加入,摇匀后混合液分为两层。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是关于茶叶中多酚的提取和分离过程的研究。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对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提取溶剂的选择: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溶剂进行提取。
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等。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比较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和茶多酚的质量来选择最适合的提取溶剂。
2. 提取条件的优化:提取条件包括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浓度等。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提高提取效率和茶多酚的质量。
3. 提取方法的改良:常用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包括水煮法、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研究人员可以结合不同的提取方法,改良提取工艺,以提高提取效率和茶多酚的质量。
4. 提取工艺的创新: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还包括对新的提取方法和新的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例如,近年来,一些新的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离子液体提取技术等在茶多酚提取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优化提取条件,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和质量,为茶叶的加工利用和茶多酚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还可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生产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素、 茶多糖等。茶多酚有降血糖、 延 缓 衰 老、 抑制
[1 ] 动脉粥样硬化、 防癌抗癌等作用 ; 而茶褐素是普洱
茶中最主要的色素成分, 是一类能溶于水而不溶于 乙酸乙酯、 正丁醇和乙醇的褐色色素, 也是一类十分
[# ] 复杂的化合物 。它是普洱茶品质组成的重要因素,
普洱茶在握堆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化学 变化, 发酵过程中茶褐素的大量形成, 使得汤色由原
[! ] 它品性温和, 独具陈香、 淳厚、 甘滑的韵味 。由于普
报道。本文中以普洱茶多酚含量、 茶褐素相对 浓 度 大小为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 选出了普洱茶中茶 多酚和茶褐素综合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
洱茶有着 “ 越陈越香” 的特点, 有人称之为 “ 可以喝的 古董” 。普洱茶具有降血糖、 降血脂、 抗突变、 防癌等
[% ] 功能 , 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 茶
"! 材料与方法
";"! 材料与设备
普洱茶’ 由云南龙润普洱茶学院提供; 钨酸钠、 钼酸钠、 磷酸、 浓盐酸、 硫酸锂、 液溴、 没食子酸标准 品’ 均为分析纯。 紫外分光光度计 FQ2 %.$!R3 ’ 日本岛津公司; ;ST2%$$$ 测色色差计 ’ 北京盛名扬科技开发股份 有限责任公司; 电热恒温水浴锅 ’ 北京国华仪器有 限公司。
图 #. 不同料液比对茶多酚含量以及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浸提温度对茶多酚含量和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由图 - 可知, 茶多酚和茶褐素的浓度都是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多酚在溶液中较易形成氢键, 温度升高, 加快氢键断裂, 促进茶多酚的溶解, 但温 度过高茶多酚会降解, 所以不宜超过 (113 。
图 +. 浸提时间对茶多酚含量和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
应颜色更深, 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 由表 #% 表 & 可以看出, 影响普洱茶多酚和茶褐素 浸提效率的因素有浸提温度、 浸提时间以及料液比, 其 影响程度依次是温度 < 时间 < 料液比, 且茶多酚和茶 褐素 的 变 化 趋 势 基 本 一 致, 茶多酚最佳的组合为 茶褐素最佳组合为 (# )# *0 。浸提温度是影响 (# )0 *- , 普洱茶多酚的极显著因素, 而对于茶褐素, 温度是极显 著因素, 时间是显著因素。考虑到时间越长, 茶多酚会 发生变化, 因此综合提取时间采用 13=>?。料液比对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根 据 上 述 各 单 因 素 实 验 所 获 得 的 结 果, 设计
$ !( 的正交 实 验, 以茶多酚含量和茶汤稀释后的 " # )
总色差为指标, 统计分析相应数据, 通过极差和方差 分析得到普洱茶多酚和茶褐素浸提的最佳条件, 结 果见#34; # ) 实验号 0 # $ & 1 2 / " 普洱 茶多 酚含 量 ( 0 0 0 # # # 1.-$ 2.#" /.&" 0.$& ) 0 # 0 # 0 # 1."1 2.12.&& 3.11 * 0 # 0 # # 0 2.$/ 2.$1 2.-" 3.0" + 0 # # 0 0 # 2.#1 2.0/ 2.$/ 3.03 多酚含量 (, ) &./0 1.#2 1.0$ 2.-1 2.$# 2.&/ 2./" ".3$ /./& 茶汤 总色差 ##.$& #2."2 $3.#1 $#.3/ $1./1 $/.#$ $&.0&3.-" &$.##
得的值为相对比较。 测量色差的原理是 3WM J!= !K ! 颜色空间 (即 [& ] 色度空间) 系统 。所有的颜色可用 J !、 = !、 K!三 个轴的坐标来定义。 J ! 为垂直轴, 代表明度, 其值 从底部 $ ( 黑) 到顶部 !$$ ( 白) ; = ! 代表红绿轴上颜 色的饱和度, 其中 2 = ! 为绿, X = ! 为红; K ! 代表蓝 黄轴上颜色的饱和 度, 其 中 2 K ! 为 蓝,X K ! 为 黄。
( !"3455676 48 944: ;<+6,<6 =,: >6<?,4547@, AB,=, C7D+<B5EBD=5 F,+G6DH+E@, 3?=,7H?= #!$!%& , 3?+,=; %"I6@ J=K4D=E4D@ 48 >6= ;<+6,<6 48 L+,+HED@ 48 M:B<=E+4, , AB,=, C7D+<B5EBD=5 F,+G6DH+E@, 3?=,7H?= #!$!%& , 3?+,=) 965%-./%: !"# $#%& #’&()*&+,- .(,*#%% ,/ 01’ #( &#) .,23."#-,2% )-4 &"#)$(,5-+-% ( !6%)5#(# %&14+#4 &"(,17" &"# 8#&",4 ,/ 5)&#( #’&()*&+,-" 9- &"# %+-72#2 /)*&,( &#%&, $)%#4 ,- %&)&+%&+*)2 )-)23%+% ,/ &"# 1%# ,/ ,(&",7,-)2 &#%& , +& ")4 /,1-4 &"# $#%& #’&()*&+,- *,-4+&+,-% ,/ 01’ #( &#) .,23."#-,2% )-4 !6%: .#()&1(# !$$ :, &+8# )$ 8+-, 2+;1+4 ()&+, ,/ !-%. , &#) ."#-,2 *,-&#-& ,/ /"$# < *,124 $# )*"+#=#4, )-4 #’&()*&+,- ()&# ,/ !6% *,124 (#)*" /1"!. < " :+( 7)-’5: 01’ #( &#); .,23."#-,2%; !6%; 5)&#( #’&()*&+,$N2$%%$2$1 中图分类号: >;%N%’ ’ ’ ’ 文献标识码: C’ ’ ’ ’ 文 章 编 号: !$$%2$1$) ( %$!$ ) ’ ’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 青毛茶为原料, 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 # ! 易! 恋", , 杨新河# , 杨! 泱", , 黄建安# , 王坤波# , 刘仲华#,
( !"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 #!$!%& ; %"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 #!$!%& )
摘’ 要: 通过水浴浸提的方法考察普洱茶多酚和茶褐素的最佳浸提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 运用正交实验统计 分析, 确定普洱茶多酚和茶褐素的提取条件为: 温度 !$$( , 时间 )$*+,, 料液比为 !-%. , 茶多酚含量可达到 /"$#0 , 茶褐 素提取率可达到 /1"!.0 。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多酚, 茶褐素, 水浴浸提
+
表 #. 普洱茶原料中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 水分 百分含量 (B ) ((,+ 茶多酚 茶黄素 茶红素 8,+9 1,#4+ 茶褐素 (1,4/ (,*+ ( !$! % /-,99 )
!#%" 单因素实验分析
#,-,(. 料液比对茶多酚含量以及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经过方差分析和 CD6E!6 多重比较, 由图 # 可知, 各 料液比之间差异显著,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褐素的 浓度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 7 -/ 时达到峰 值, 然后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可能是因为 料液比增大, 茶中其他成分溶出也增大, 茶多酚和茶 褐素溶出反而减少。
表 (. &(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 - ) 水平 ( # : 浸提温度 (3 ) 91 *1 (11 因素 ; 时间 ( 256) -1 41 *1
+
< 料液比 (7#/ (7-/ (7+/
!" 结果与分析
!#$"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如 图 ( 所示。
图 -. 浸提温度对茶多酚含量和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素比任何茶叶都要高, 茶褐素中还含有多酚类、 蛋白 质、 氨基酸、 多糖、 核酸、 没食子酸等物质, 茶褐素连 同茶黄素具有降血脂、 降血糖、 抗癌、 抗辐射、 抗突变
[) ] 等功能,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于普洱茶中的茶
多酚提取分离已有相关研究, 但对普洱茶中多酚和 茶褐素这两种主要保健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还没有
#,-,-. 浸提时间对茶多酚含量和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由图 + 可知, 茶多酚在 41256 含量最高, 随着时间 的延长茶多酚降解, 而茶褐素的含量一直增加, 浸提 #F 后茶褐素含量达到最大, 而之后茶褐素发生降解, 而水提物中茶多酚增加, 可能是因为降解过程产生 一些与 GHI56? < 试剂反应的基团, 使得茶多酚显色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