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后达标训练 9.2.1饱和溶液(人教版九年级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年春九下化学:9.2.1-饱和溶液-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春九下化学:9.2.1-饱和溶液-同步训练(Word版,含答案)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 饱和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含义 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 影响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关系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③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例题】 2011年5月份,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多个州市遭遇洪水威胁,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为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对不饱和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浓溶液B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C .一定是稀溶液D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解析: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所以它们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量也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 、C 错误;因溶液未达到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故B 错误,D 正确。

答案:D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某溶液中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答案:A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加热食盐水答案:A3.证明某KCl溶液在10 ℃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 ℃以下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答案:D4.小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防止木质文物变形的常用方法是:将明矾结晶在木质纤维间隙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后达标训练(含答案):9.2.2饱和溶液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后达标训练(含答案):9.2.2饱和溶液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B.在20 ℃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C.在20 ℃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D.在3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2.如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 ℃时,取100 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 ℃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130 gB.140 gC.160 gD.180 g3.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C.加入溶质D.倒出部分溶液4.20 ℃时,50 g水中溶解10.48 g物质M恰好达到饱和,则物质M属于(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6.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7.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当温度为_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2.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9.2.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培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2.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3. 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

能作为判断红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红砂糖水颜色很深B.红砂糖水味道很甜C.红砂糖溶解得很快D.红砂糖固体有剩余4.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降温B.升温C.再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5.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溶液可能饱和B.加水前,溶液一定饱和C.加水后,溶液一定饱和D.加水后,溶液一定不饱和6.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7.在一次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实验小组同学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里快点结晶出来,他们应采取的最好办法是(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常温下蒸发水分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8.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

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9.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一定温度下,20 mL水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变大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0.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甲经过如下变化,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和丙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D.将丙溶液再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5 g11.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是( )1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13.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加入20 g、15 g、10 g、5 g的某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课题9.2.1 饱和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课题9.2.1 饱和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课题9.2.1 饱和溶液【A组·基础达标】1.某温度下,将5 g氯化钠放入10 g水中,得到13.6 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A.饱和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无法判断2.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C.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温到50℃,无固体析出3.要将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水B.升高温度C.与另一不饱和KNO3溶液混合D.加KNO3晶体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可能溶解B.只有增加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C.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又是饱和溶液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5.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B.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D.20℃时,18gA物质溶解在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此温度下其溶解度为36g6.在通常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或加入的方法。

(1)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NaCl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2)将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B组·能力提升】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D.饱和溶液一定是很浓的溶液2.要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恒温蒸发水至析出晶体B.降低温度至析出晶体C.加人KNO3晶体D.升高温度(不计水的蒸发)3.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2.1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课练基础闯关练习(含答案):9.2.1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1.(2017·茂名一模)在20℃时,往100 g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 g食盐,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以上皆是【解析】选D。

20℃时,往100 g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 g食盐,食盐不再溶解,故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变。

2.20℃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选项 A B C D加入NaCl质量(g) 5 15 30 40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130 136【解析】选D。

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加入40 g氯化钠固体后只有36 g被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2017·上海徐汇区二模)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解析】选D。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时也可能有晶体析出;蒸发掉10 g水,有KNO3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加热到30℃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再加入KNO3晶体,均能继续溶解;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说明加入的KNO3晶体没有溶解,原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

4.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解析】选D。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饱和溶液》课后达标训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饱和溶液》课后达标训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2.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D.加入氯化铵晶体3.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5.20 ℃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 ℃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B.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6.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7.20 ℃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100 mL水,放入1 gCa(OH)2固体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澄清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B.是稀溶液C.是饱和溶液D.是浓溶液8.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4个烧杯中加入20 g、15 g、10 g、5 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1---9.3水平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1---9.3水平检测题含答案

9.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习题选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D.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2.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3.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要浓B.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D.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

4.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C.20o 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D.20o 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5.要确定t℃时,溶有某固体溶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溶液 B.把溶液冷却C.加入一些该固体 D.倒出一些溶剂6.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饱和8.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g水,固体全部消失。

人教版新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习题课件 第九单元 9.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人教版新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习题课件 第九单元 9.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制得酒精的饱和溶液。 (4)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不一定要降低温度,如Ca(O H)2的不饱和溶液要通过升温变成饱和溶液。
结晶的两种方法 (1)对溶解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 结晶)的方法使其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如硝酸钾。 (2)对溶解性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适宜采用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的方法使其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如食盐。
(1)三只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甲、乙。 (2)若加热烧杯乙,固体增多,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将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低温度 (或增加溶剂)。
知识点3:结晶 4.(海口秀英区模拟)若要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下列 方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B ) A.升高溶液的温度 B.蒸发溶剂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从溶液中倒掉一部分水
(1)上述流程中Ⅰ、Ⅱ、Ⅲ中对氯化钠来说溶液的状态分别是 不饱和 、 饱和、 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利用了 蒸发结晶 的方法,得到粗盐。
9.(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试管中盛有一定量 的有少量固体存在的硝酸钾溶液,在溶液中悬浮着一只塑料小球,请回 答下面问题。
(1)原硝酸钾溶液是饱和(选填“饱和”和“不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试管 底有少量固体存在。 (2)若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硝酸钾晶体 溶解,塑料小球上浮,得到的溶液可能是(选填“是”“可能是”或“不是”)硝 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10.(达州达川区期中)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31.6 g KNO3固体并进行 如下系列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2.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D.加入氯化铵晶体3.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5.20 ℃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 ℃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B.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6.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7.20 ℃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100 mL水,放入1 gCa(OH)2固体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澄清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B.是稀溶液C.是饱和溶液D.是浓溶液8.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4个烧杯中加入20 g、15 g、10 g、5 g的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填序号)(1)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是否也全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溶液内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示数____________;(2)如果加入蒸馏水,示数____________;(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示数____________。

10.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

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M ④加水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2.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3.有t ℃时浓度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甲和乙,甲溶液为80 g,乙溶液为60 g,将它们恒温蒸发20 g水后,甲刚好饱和,则关于乙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仍是不饱和溶液B.也刚好是饱和溶液C.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

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5.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不同温度下在100 g水中溶解的质量如表: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2 g放入烧杯中,加入25 ℃、100 g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为苯甲酸的_____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

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创新】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将一杯70 ℃时的溶液不断冷却,测定在不同温度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后绘制了如下关系图。

(1)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如何变化?(2)70 ℃时,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吗?为什么?(3)该溶液在大约多少摄氏度时成为了饱和溶液?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A。

过滤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无法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2.【解析】选D。

向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仍不饱和;搅拌不会改变溶液的性质;由于加热会使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中溶解更多的溶质,因此溶液仍不饱和;加入氯化铵晶体至不能再溶解为止,此时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3.【解析】选C。

由于是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故不选A;随着不断加入KNO3固体,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当达到饱和之后,溶质质量不变,正确的图像是C。

4.【解析】选B。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在已经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加入的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改变;在一定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对于NaCl而言已成为饱和溶液,但对其他物质而言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5.【解析】选B。

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时不会继续溶解,溶液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KNO3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6.【解析】选C。

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有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

7.【解析】选D。

Ca(OH)2溶液是无色溶液;由于100 mL水中加入少量的Ca(OH)2还不能完全溶解,说明该溶液中只溶有少量的溶质,属于稀溶液,因为溶液中有不溶的Ca(OH)2存在,说明该溶液已达到饱和。

8.【解析】(1)分析图示可以看出,A、B烧杯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C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D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量比C烧杯中溶解的溶质的量少。

因此,不管C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D中所盛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A烧杯中所加的溶质的量比B烧杯中多5 g,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恰好溶解时,A中固体应有剩余。

答案:(1)A、B C D(2)不全溶9.【解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时,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示数不变;如果加入蒸馏水,则溶液密度变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小,示数变大;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氯化钾会继续溶解,则溶液密度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示数变小。

答案:(1)不变 (2)变大 (3)变小10.【解析】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的过程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65 ℃析出晶体为零,65 ℃~50 ℃之间析出晶体多少却是未知的,所以无法判断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了加溶质、恒温蒸发水外,再就是降温,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时,仍然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1)无法判断 (2)②③⑥【知能提升】1.【解析】选D。

海水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引入蒸发池后,由于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不断蒸发,从而变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当水继续蒸发时,其中的食盐便以晶体形式析出。

2. 【解析】选D。

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 g。

由D项中实验可知,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只溶解36 g食盐,即有4 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饱和;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 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

3.【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8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20 g多余的水,则60 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余水的质量小于20 g,故恒温蒸发20 g水的过程中会逐渐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时便析出了晶体。

4.【解析】选C。

本题重点考查有关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由题中信息知,原食盐水的底部有少量食盐固体,故原食盐水一定为饱和溶液,A正确;萝卜块放入食盐水中,萝卜块会失水变软,萝卜块的质量一定减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B、D正确;溶液的水量虽然增加,能继续溶解食盐,但不一定能使杯底的食盐全部溶解,故C错。

5.【解析】由于苯甲酸在25 ℃、100 g的蒸馏水中仅能溶解0.17 g,故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由于有没溶解的苯甲酸,故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温度下降后苯甲酸析出,从而被过滤出来;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时,由于苯甲酸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减小,故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