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总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国际传播总论

第一章国际传播总论

国际传播定义—— 主要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即国际媒体)并 以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体的跨越民族国 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

“国际传播”与“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 这一概念由我国提出,主要指通过中国自主 创办的或与境外人士合作的报纸、刊物、广 播、电视等媒体,以境外人士为主要传播对 象,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新 闻传播活动。


实际上是西方国家过度强调自由竞争的结果。 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这些商业化整合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国际 媒体之间的联合和兼并; 2.这些国际性媒体集团都是跨行业经营,以 一种媒体为主业,兼营其他媒体产业和多种 文化产业。

国际传播:现状
主体复杂化 方式多样化 规模扩大化 功能多元化
国际传播实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国际传播学理论框架中的重点内 容。 本课程与大学生的传播沟通能力、实践操作 能力培养有密切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国际 传播能力,练就大学生的国际思维模式,增 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操。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传播学基本理论,国际 传播的实务操作以及国际传播的具体技巧, 同时涉猎我国外语媒体的状况、效果和发展 方向等等。

第一章 国际传播总论
第一节 关于国际传播 思考——你认为国际传播涉及哪些领域?

政治学 经济学 文化研究 新闻学 传播学 传播技术……

国际传播中的“传播”是个多义词: 1、大众媒体的传播活动 2、个人活动 3、商业活动 4、文化活动


新华网平壤10月 10日电 (记者钱 彤 姚西蒙赵展) 今天是朝鲜劳动 党建党65周年纪 念日。平壤金日 成广场上,红旗 招展,乐声激昂, 10万多名各界群 众手持粉红色花 束,组成花的海 洋。为庆祝朝鲜 劳动党建党65周 年,一场盛大的 阅兵式即将举行。

浙江年月自学考试科目时间安排表

浙江年月自学考试科目时间安排表
浙江09年10月自学考试科目时间安排表
专业
2009年10月24日08:30~11:00
2009年10月24日14:00~16:30
2009年10月25日08:30~11:00
2009年10月25日14:00~16:30
(1020106)金融
层次:本科
(00067)财务管理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917)民法原理与实务
(0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30203)社会工作与管理
层次:本科
(00279)团体社会工作
(00280)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207)高级财务管理
(00077)金融市场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09)政治经济学(财)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20216)电子商务
层次:本科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20224)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层次:本科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
(00972)房地产项目评估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山西自学考试专业科目一览表

山西自学考试专业科目一览表

4
10233 毕业考核
06999 毕业论文
6
总学分
71
说明: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有毕业综合能力考核和撰写毕 业论文两种方式,采用何种方式由各地自行规定。
新考生直接选报双线左侧的课程即可;老考生须选择与旧计划所对应的双线左侧课程进 行报考,已经合格的旧计划课程无须再报考对应的双线左侧的课程。
6 00841 第二外语(法语)
6
10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836 英语科技文选
4
5
任一门可顶
00833 外语教学法
4
11 13165 现代语言学(英语)
6 00838 语言与文化
4
12 09462 国际贸易实务(英语)
4 00834 英语经贸知识
4
13 13608 高级商务英语阅读
4 00835 外刊经贸选读
14
4 00247 国际法
6 00263 外国法制史
4
5 13702 国际经济法
6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6
6 00230 合同法
5 00230 合同法
4
7 00227 公司法
4 00227 公司法
4
8 14081 侵权责任法
4 05680 婚姻家庭法
3
9 00226 知识产权法
4 00226 知识产权法
-4-
法学(专升本)
专业代码:030101K
主考学校:山西大学
课程 序号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旧计划课程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学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学习资料

5.传播媒介的相互关系
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相互联系
相互重叠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 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与侵略。
6.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
开始 从采制传播内容
结束 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
读者范围的 局限性较强
8.编采分离与采编分离
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
实行编采分离的报社
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 采访部和编辑部
实施责编制, 建立 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 三级业务管理与指挥体制
9.报纸的四种基本业务内容
采访
写作
编辑
组版
9.报纸的四种基本业务内容---采访
新闻采访有着较强的时效限制。 采访采用的方式具体有:面访、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 阅资料、通过电话或网络采访等。 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是要建立个人新闻网络渠道; 三是采访前要有调查以及提问的准备,包括查阅所有能得到的相关资料、 访问有关人士及拟出详细的采访提纲,列出所有想问的问题。
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 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符号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是构成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
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2. 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
实体性
13.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模式是以中心向边缘 扩散式的单向模式为主,反馈不及时。 互联网、手机等互动媒体则以点对点的传播作为特点,互动 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所谓多媒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 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2022年10月自考03300《现代媒体总论》真题及答案

2022年10月自考03300《现代媒体总论》真题及答案

全国 2022 年 10 月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构成传播媒介前提条件的是( A ) 1-32A.技术B.符号C.信息D.物质实体2·世界上最早的移动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B )1-29D.20 世纪90 年月A.20 世纪60 年月 B.20 世纪70 年月C.20 世纪80 年月3.最早消灭定期报纸的国家是( B ) 1-21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4·在我国的报纸中,规格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A ) 2-51A.本报评论员文章B.署名社论C.编者按D.短评5.负责对播送节目整体把关以及各个节目和栏目之间的协调和整体运作的部门是( D ) 4-121A.公关部B.听联部C.编辑部D.总编室6·假设以节目的表现形态来划分,播送剧的节目类型属于(B )3-87A.一般型B.综合型C.专题型D.对象型7.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播出的时间是( D )4-109A.1949 年B.1958 年C.1976 年D.1979 年8.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该集体的负责人是( A )4-122A.制片人B.导演C.编剧D.主持人9.被称为“媒体”或“第四媒体”的是( D )5-135A.报纸B.播送C.电视D.网络10.国内第一家将闻信息公布到国际互联网的日报是( B )5-140A.《杭州日报》B.《中国贸易报》C.《人民日报》D.《中国青年报》11.标志着世界电影进入全数字时代的影片是( C ) 6-173A.《火车到站》B.《定军山》C.《星球大战》D.《爵士歌王》12.有线电视进展的最初阶段是( A )6-177A.共用天线阶段B.同轴电缆阶段C.光纤传播阶段D.卫星有线电视联网阶段1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是( C ) 7-198A.突出社会效益B.突出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D.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别14.在我国电视产业中最早消灭的经营工程是( B )7-213A.电视购物(直销)B.广告经营C.收费信息节目D.电视节目经营15.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 A )8-229A.卢因B.波兹曼C.麦克卢汉D.李普曼16.我国报纸创办的审批机构是( C ) 8-233A.宣传部B.全国文联C.闻出版总署D.中国作协17.提出“电视人”和“容器人”理论的传播学者来自于( C ) 9-250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18.就现状而言,我国内地拥有最多受众的强势媒介是( B ) 9-261A.报纸B.电视C.播送D.网络19.在传播效果争论中,争论者觉察“攻击抑制型”的人( A )10-277A.易受传播影响B.不易受传播影响C.传播对其没有影响D.传播对其影响变化莫测20.对民意现象用现代思路进展系统争论的学者是( B )10-288A.纽曼B.李普曼C.麦奎尔D.卢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2 分,共20 分〕21.从媒介技术演化的角度可将媒体大致分为( ABCD )绪论-7A.书写媒体B.印刷媒体C.电子媒体D.互动媒体E.语言媒体22.互动媒体传播的特点有( ABCDE )1-29A.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加B.多媒体化C.媒体功能融合D.媒体资源丰富化E.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加23.报纸传播的优势有( ABCE )2-43D.传播范A.强视觉平面媒体 B.赐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 C.可保存性强围广 E.长于深度传达信息24.播送的自然音响主要有( ABCDE )3-64B.动物声音C.机器工具音响D.人的动作发出的声响A.自然环境音响E.效果音响25.以下媒体中属于星型传播拓扑构造的有( ABCD )5-144A.报纸B.无线播送C.无线电视D.有线电视E.网络26.杂志的传播特点有( ADE )6-164A.可读性强B.传播范围广C.传播速度快D.传播质量高E.使用价值大27.媒介组织经营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7-208A.广告经营B.发行经营C.印刷经营D.节目经营E.多种经营28.非法出版行为主要有( ABCD )8-234A.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B.假冒报刊名称出版C.转让刊号和出版权D.盗印报刊E.擅自更改发行价格29.电视观众的动机主要有〔ABDE 〕9-261A.仆人的心理B.猛烈的参与心理C.选择性心理D.渴求信息和学问的心理E.消遣消遣心理30.受众争论的内容包括〔 ABCDE 〕10-276A.受众的智力水平对说服效果的影响B.群体归属的影响C.对象是否主动参与D.受众共性因素对可说服性的影响E.传播效果的长久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4 分,共8 分〕31.网络媒体5-136 答:所谓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包括可移动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等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现代媒体总论名词解释123456.doc

现代媒体总论名词解释123456.doc

现代媒体总论名词解释绪论ggggggggggggg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ggggggggggggg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ggggggggggggg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ggggggggggggg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ggggggggggggg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gggggggggggggggggggg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sssssssssssssssss1 媒介2 媒体3 书写媒体:最原始的书写媒体(如泥板、石头、树叶、树皮、甲骨、羊皮等),应与图画同生,与文字共进,与人类智能共演.4 印刷媒体:就是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5 电子媒体:是以电流为动力、电信号为负载,发射与接收终端等为物质载体的媒介。

6 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是反馈的新型媒体。

7 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现代媒体总论》练习题

《现代媒体总论》练习题

《现代媒体总论》章节练习绪论1.所谓传播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A.中介B.桥梁C.物质实体D.特定载体2.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是()A.物质实体B.符号C.传播者D.受传者3.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是()A. 传播者B.信息C.物质实体D. 符号4.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是()A.物质实体B.符号C.传播者D.信息5.以下不属于传播媒介基本性能的是()A.实体性B.中介性C.扩散性D.虚拟性6.从媒介技术演变的前后顺序和性能特点的角度,大体上把媒体分为:书写媒体、_________、电子媒体和互动媒体。

A.大众媒体B.印刷媒体C.报刊媒体D.传统媒体7.以下不属于传播媒介的功能的是()A.扩散功能B.组织功能C.个体功能D.社会功能8.不仅供个人通讯使用,也使个人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指的是媒介的什么功能?() A.社会功能 B.组织功能 C.个体功能 D.凝聚功能9.媒介的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A.指导功能B.释义功能C.教化功能D.扩散功能10.媒介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A.文化功能B.环境功能C.法律功能D.建设功能11.“媒介生态”一词最早是由()提出的。

A.拉扎斯菲尔德B.麦库姆斯C.麦克卢汉D.施拉姆12.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A.语言因素B.文化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因素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1.语言产生的理论有三种,汪汪理论、呸呸理论和()A.嘿嘿理论B.嘿呵理论C.嘿哈理论D.呵呵理论2.汪汪理论又称为()A.情感说B.理性说C.模仿说D.劳动说3.嘿呵理论又称为()A.情感说B.理性说C.模仿说D.劳动说4.呸呸理论又称为()A.情感说B.劳动说C.模仿说D.理性说5.认为人的语言起源于情感的表达的是哪种语言理论?()A.汪汪理论B.嘿呵理论C.呸呸理论D.劳动说6.认为人的语言起源于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的是哪种语言理论?()A.汪汪理论B.嘿呵理论C.呸呸理论D.劳动说7.以下不属于口语媒介局限性的是()A.传递速度慢B.降低交流效率C.稳定性较差D.会发生信息失真8.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拉丁文D.甲骨文9.一般认为,报纸的雏形是()A.《罗马公告》B.《罗马公报》C.邸报D.告示10.印刷书籍的发源地是()A.埃及B.中国C.印度D.美国1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书籍是()A.《金刚经》B.《药师经》C.《圣经》D.《佛经》12.以下不属于书籍媒介的优势的是()A.具有更高的可信性B.内容大众化C.个人化D.时效性强13.最早用magazin作为刊物名称的英语出版物是爱德华·凯夫于1731年创办的()A.《绅士杂志》B.《时尚志》C.《上流社会》D.《每周要闻》14.四大传统媒体不包括()A.杂志B.广播C.电视D.电影15.四大传统媒体中,最具多元化特点的媒介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杂志16.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各专业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各专业参考书

一、中国传媒大学1.新闻学(050301)【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新媒体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广播电视概论》吴玉玲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8)《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9)《新闻编辑学》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何志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3)公众号:新传考研猫2.传播学(050302)【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段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传媒政治》李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传媒经济学教程》周鸿铎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8)《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文化研究读本》罗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媒介文化通论》陈龙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11)《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2)《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媒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承载性;还原性;扩散性。

3.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印刷媒体的诞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动,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互动媒体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4.媒介的基本功能:(1)个体功能。

(2)组织功能。

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指导功能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之中。

(3)社会功能。

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5.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

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

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6.媒介生态: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

波兹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

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7.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第一节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与语言传播1、口语产生前古代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最早的书写信息传播媒介,是发现于15000千年前左右绘制的洞穴壁画。

2、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汪汪理论(模仿说);呸呸理论(情景说);嘿呵理论(劳动说)。

3、口语媒介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媒介。

4、文字的产生: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

5、手抄新闻媒体:《罗马公报》是报纸的雏形。

中国在唐开元年存在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在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的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前身。

6、早期文字媒介普及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提高书写效率和降低纸张成本。

第二节从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介7、中国是印刷书籍的发源地,唐明时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书籍。

8、印刷书籍的特点:是传播一个社会最重要思想的媒介;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保存信息最便利和最持久的途径;书籍内容越来越大众化;书籍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交叉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引起关注;书籍传播具有个人化特征,内容越来越化分化,重视个人的体验。

9、早期报纸的先驱是信件而不是书籍,关注的是传送与国际贸易和商业有关的时事新闻。

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的德国。

10、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杂志是最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11、电影发明与三个重要的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一是放映术的发明,二是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三是摄影术的发明。

12、唱片产生的特点: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受控制程度低;高度国际化;青年受众成为主体;市场细分化。

13、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提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电视服务。

14、第一台大规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三节互动媒体15、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模式是以中心向边缘扩散式的单向模式为主,反馈不及时。

而互联网、手机等互动媒体则以点对点的传播作为特点,互动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多媒体化。

(3)媒介功能融合。

多媒体带来了各种媒体间界线的模糊化,新媒体可以成为旧媒体内容的载体,媒体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4)媒体资源丰富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

第四节媒介演进的规律16、媒介形态变化的定义及其六原则: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媒介形态变化遵循6条原则: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形态变化原则;增殖原则;生存法则;机遇和需要法则;延时使用。

17、媒介形态变化中的四要素:一是技术;二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三是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四是人,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

1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形态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是持此观点的学者。

麦克卢汉出版了著名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他提出“媒介即信息”,重要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运载信息的媒介形式。

第二章报纸第一节报纸简史及其传播特点报纸是与广播电视媒体并行于世、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印刷媒体,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传播媒体。

1、国外报纸发展简史:《罗马公报》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的报纸”。

世界近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

“手抄新闻”成为近代报纸的雏形。

(与第一章节中的稍有出入)每周定期报纸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最早的定期报纸产生于德国。

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8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2、近代报纸发展的六个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纸;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纸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现代报业。

3、中国报纸发展简史: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邸报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布的官报。

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报刊是京报。

1873年创刊于汉口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报刊。

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是我国最早的政论报纸。

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创办。

4、世界报业的格局类型:资本主义报业、社会主义报业和发展中国家报业。

5、报纸的传播特点:(1)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

(2)非线性媒介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

报纸的传播方式与广播电视的最大区别在于报纸是非线性传播。

(3)报纸的可保存性强。

(4)长于深度传播信息。

6、报纸的传播劣势:时效性相对较差;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感染力相对较弱。

第二节报纸的运行方式7、实行编采分离的报社,常见的做法是实施责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与指挥体制。

8、报纸的四种基本业务内容:(1)采访。

新闻采访有着较强的时效限制。

采访采用的方式具体有:面访、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通过电话或网络采访等。

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二是要建立个人新闻网络渠道;三是采访前要有调查以及提问的准备,包括查阅所有能得到的相关资料、访问有关人士及拟出详细的采访提纲,列出所有想问的问题。

(2)写作。

西方报纸上的新闻文体在传统上笼统地分为消息和特稿两种。

中国报纸上的新闻通常分为三类,即消息、通讯和特稿。

在新闻写作结构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华尔街日报体”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非倒金字塔结构”。

(3)编辑。

编辑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统筹决策、整体把关、产品“再创作”。

编辑的决策分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决策,一般由总编辑承担;二是战术决策,战术决策必须根据编辑方针制定。

编辑承担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制定编辑方针;二是策划报道;三是组织处理稿件;四是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

(4)评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论说性文体。

报纸评论的主要作用有: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也主要依靠评论这种形式。

目前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可分为五类: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是评论中的“轻武器”、“短兵器”;编者按;署名评论。

第二节报纸印刷与发行9、报纸印刷的质量要求:易读性;真实性;美观性。

我国报纸印刷技术实现了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改造。

10、报纸发行,是指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它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完成报纸由传播者向读者的流通,以使报纸实现其价值和功能。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报刊发行采取的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

后一些报刊尝试自办发行。

也有媒体采用“委托发行”。

第三章广播第一节我国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2、广电总局把2003年确立为“广播发展年”,广播专业化朝着细分受众市场、确立目标听众、强化频道定位的方向不断深入。

目前我国广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专业频道同质化、千台一面的问题;二是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三是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

第二节广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3、传播符号是指能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

声音符号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语言、音乐、音响。

其中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

4、广播语言的“三性”和“三化”:“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化”——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5、广播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符号上比较,广播的优势是:比报纸多了声音,电视少了画面。

广播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

且传播迅速快捷,播出费用低。

其劣势是声音稍纵即逝,传播价值被最小化。

无法传递丰富的视觉信息。

(2)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广播的优势是: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

广播收听方便,不受听众文化程度的限制,比其他媒体更适合于大众传播。

劣势是声音版面容量有限,容易造成听众流失。

(3)从传播内容上比较,广播比电视多了想象,比报纸少了深度。

广播的声音符号具有很强的塑造形象的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听众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